教务培训总结范例

教务培训总结

教务培训总结范文1

1.1提高数据查询统计效率

教务管理系统比之原有的教务工作模式,其重要的优势表现在对数据的整合、查询、分析的高效性。原有教务工作一般会呈现出过于独立的工作范畴,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内容之间联动性较差,从而导致系统的统计效率较低。教务系统通过基础数据的建立和日常信息维护的工作,将数据与信息之间进行关联,采用一定的计算方式,将统计结果呈现给使用者,为学校管理层的决策支持提供详尽的数据分析。

1.2规范教务管理工作

教务管理系统一般是采用将含有信息数据的表格按一定的关系构成的数据库,各种表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和制约,组成了一个涵盖所有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这其中每个操作人员都需用自己的所属身份登录系统,按照既定原则进行操作。

1.3强化了院校两级教务管理

传统的高校教务管理是按照校院或者院系二级管理的,各自具有数据信息独立保存的特点。这个特点体现在虽有计算机参与管理及数据储存,但存在数据重复、数据交流错误、功能简单、维护成本高等问题。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信息量的逐渐增加,旧有的单机信息数据储存、管理模式已经落后,并严重阻碍着教务工作的发展。教务管理系统采用数据从服务器集中管理和调用的办法,减少了数据过于分散而导致的信息错误,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同时,这种数据管理模式也为院校两级管理提供了平台。

2.教务系统使用存在的问题

2.1教务系统设计与学校体制不符

大多数学校通过购买成品系统的方式建立的教务管理系统,这其中普遍存在系统本地化问题。教务系统既要促进教学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又要符合学校的自身情况。购买的教务系统的设计是参照一般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开发的,而每个学校的教务管理模式又不尽相同,这就产生了使用过程中的矛盾或博弈。伴随着教务系统在教学管理中使用的逐步深入,购买成品系统的高校也存在着系统升级维护和拓宽功能领域的需求,往往这种需求不被学校决策者重视。学校领导只重视系统的建立而忽视系统的维护和再开发工作,资金投入、技术支持都无法得以保障,导致教务系统发展停滞不前,阻碍学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推进。

2.2技术与业务边界

通常教务系统是由学校技术部门人员参照同类院校的标准和使用情况进行引进,并根据系统模块的设置,结合现有使用者的工作分工加以赋予相关功能或开放有关联权限。一旦系统平台搭建成功,技术部门人员便将系统交由教务处进行管理。教务处会在本部门使用者中设立系统管理员,负责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系统管理员或系统研发者,以寻求技术问题解决。系统管理员一般会由学校单纯的技术部门人员,如网络实验中心管理员、计算机教师担任;或者在教学管理部门中选择具有一定业务能力的使用者担任。教务系统的使用面临着对使用者需具有一定的要求,既了解教务工作的基本原理,又能把握高校教学的规律,熟悉教学管理规定,能根据系统设计原理并结合实际需要的提出系统实现要求,由技术人员遵循业务规律,结合数据库设计和网络安全规范,严格控制操作环节来进行技术支持。教务系统本身就是具有技术性和业务性的特点,如何达到业务与技术的平衡点,融合彼此的优势,是目前教务系统使用的重要难题。

2.3使用者工作习惯

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者一般为与教学工作相关人员。这些人员中大多不是出自技术性专业或者日常办公中对技术相关内容接触较少。这其中部分使用者往往会根据系统管理员或使用熟练者的操作方法进行继承操作,而缺少对系统功能和实现效果的研究主动性。并且由于长时间固定工作方式的积累,而存在对固有工作方式的依赖,抵触改变工作方式或加入系统工作内容。这种工作方法在学生人数、信息量较少的条件下,由于工作熟练程度较高,反而能体现出一定的工作效率,但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教学管理不断的科学化、制度化、丰富化的背景下,这种脱离或部分脱离系统平台的教学管理工作方法,反而增加工作成本,使得教务事务处理的速度减慢,总体的教务信息筛选,联系和处理问题能力下降。

2.4使用者操作不规范

目前我校系统使用最重要的问题为使用规范化的问题。已应用到我校教学管理系统的部分模块已较为成熟,并给我校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便利,如选课、成绩管理模块等,系统使用者使用规范问题较为严重。一旦使用者的前期的基础数据存在录入失误,将会给后期数据统计分析带来严重错误及工作漏洞。例如:教学任务的数据错误将引发教师成绩录入、生评教数据准确性、学生成绩统计、补考统计等一系列数据问题。因此,系统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规范性操作,将决定教务系统应用的成败,也决定着工作效率是否能够达到提升。

3.教务系统的管理及建构

3.1完善教务系统管理制度

在日常教务管理中,往往出现教务工作制度健全而系统教务制度缺乏的现象,或者照搬日常工作制度而不考虑教务系统的可操作性,就导致教务系统管理定位模糊,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效果。制度是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实施保障,它将劳动责任和生产效益有机结合。所以教务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发展,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共同搭建与维护,其中涉及的相关人员及其操作规范需有明确而健全的教务管理系统的管理制度把控,例如,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安全制度、教务处及教学秘书操作权限制度、教务系统网上选课制度、网上生评教制度、成绩管理和成绩修改监督制度等,只有制度规范,管理到位、责任明确才能确保教务管理系统有序运行。教务系统的使用者也需提高系统规范使用意识,自行遵守教学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规范操作要求,增强风险责任意识,减少盲目性操作。

3.2创新和调整固有工作思路

教学管理者是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传递媒介,以数据和工作指令维持信息在不同使用者之间流动,从而完成教务工作。随着教务系统的使用不断深入,一些原有工作内容则不再适用和不符合教务系统设计,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调整原有工作流程,打破工作部门界线,开发新的管理模式,实现数据与资源的共享。例如,我校改变了原有自上而下通知、自下而上汇总信息的效率的工作模式,利用教务系统开放授权Web端学生信息查询和修改功能,实现了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实时信息交流,在学籍、学生档案、火车票优惠卡购买、考试报名等工作中,工作效率、数据的准确率有明显提高。

3.3优化人员配置,提高系统使用者业务水平

高校对教务工作人员配备、结构组成、工作分工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划分及组合,对技术型人才要有一定的配置,发挥成员优势及特长,搭建合理的教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结构。对原有使用者要进行定期系统培训,提高使用者系统业务水平,增强其使用系统进行教务工作的现代化办公意识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逐步改变原有工作方法。采用系统模块培训手段,针对工作中某一问题或者某项任务进行专项培训和操作。多组织高校之间教务系统使用的交流、学习活动,借鉴其他高校成熟的操作方法。

3.4坚持系统维护投入,做好系统二次开发

教务管理系统在使用一定的时间后,会出现系统数据冗余,部分查询操作报错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学校需继续坚持对系统稳定性和拓展功能的投入。有研发能力的高校,可对原有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目前,无自主研发能力的学校,基本采用购买较为成熟的教务管理系统的模式,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进行使用设计,对自己所提交的个性化需求均需研发公司进行技术支持,这种需求实现过程周期性较长,技术依赖性较大。因此,高校需采用系统引进与二次开发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以实现系统使用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需要。

3.5总结使用经验,引入知识管理概念

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虽有操作手册、系统配置等说明性的技术知识,但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经验和操作技巧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解决突发性事件(如迎新现场的故障排查),非规范性的操作实现等,这些对解决我们使用系统中出现的暂时性无解问题,通常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引入知识管理概念,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使用者把使用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经验反馈到知识系统内,实现过程分享,形成永不间断的智慧循环。

4.结束语

教务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教务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峻的发展与挑战,为了丰富我国的教育模式,同时引进国外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专业的教学理念,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要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教务管理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不断增多,学生进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要求比较低,导致学生之间的综合水平参差不齐,同时没有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比较严峻的问题,导致教务管理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一定难度。基于这些原因,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必须要加强教务管理工作,从各个方面提升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本文主要对现阶段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对教务管理在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中的特点以及作用进行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是随着全球化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其中涉及的教务管理也具有一定的特性,只有配备专业化的教务管理工作者,才能促进招收学生、外籍教师管理、教师培训、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评估体系等工作的进行,与此同时,中外合作办学涉及的招生工作与教务管理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如果招生工作不到位,学校的学生数量有所下降教务管理也会遇到困难,其次,如果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出现问题,那么对于学生的管理、教职工的管理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务管理在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不断发展,其办学的模式以及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我国教育事业对外开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层次的不同导致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教务管理遇到难题

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其所招收的学生参差不齐,有的是高中毕业生,有的是社会青年,这些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完全不同,并且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在学习水平、生活能力,素质涵养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这些学生的家庭环境大多数都比较好,正是由于这一原因,部分学生因为长期受到家长的照顾,家人的溺爱,从来没有单独处理事情或是生活,所以没有一定的承受挫折的能力,生活方面也不能对自己的生活照顾到位,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比较自私,与在国内学校进行学习的学生相比,这些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习的学生在进行语言方面的学习时,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而且还要对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进行接受和适应,这些状况都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导致教务管理人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从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较低

面对综合素质、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从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难度加大,特别是针对这些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同时这一工作难度使得教务工作者必须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其次还要具备一定的事业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还要积极的学习心理安慰、心理指导、心理咨询以及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学生或是教师解决工作学习中的问题,但是就目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看,他们远远不能满足这些最基本的要求,而且大多数从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工作者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心理学以及管理方面的学习,所以这些教务管理工作者没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其次学校没有为其安排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导致工作水平较低。国内的教师和国外的教师共同组成了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团队,而且师资队伍对于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对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进行调查,其中国内教师与国外教师的比例严重失衡,而且外籍教师的授课也仅仅局限于进行语言教学,专业课的教授都是有国内教师完成。其次,外方院校所聘用的外籍教师大部分都是短期的,而且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这种状况对于学生的教育具有不利的影响,而且缺乏规范性。除此之外,普通高校所聘请的老师,学校往往没有为其准备充分的培训,因为双语型的教学处于初级阶段,聘用的外语水平较高、专业知识稳固的老师少数,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仅适用汉语教学,或者到其他的学校聘用专业教师给学生上课,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毫无作用。

(三)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缺乏相应的评估体系

在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具有指导、鼓励以及监管作用的就是质量评估体系,用的而具备这些功能的集成系统就是教学质量的保障系统,这一系统同时也能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生成,同时对于老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落实到具体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教务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其中设置的质量评估体系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比如大多数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并没有固定化,部分高校甚至没有建立以教学为核心教学管理体系,同时也没有从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入手,总结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教学体系。其次,大部分从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工作者的学历水平不高,而且没有接受过教务管理知识的学习以及培训,学校也没有为其安排定期的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导致教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较低,在此基础上使得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团队跟不上师资队伍的建设速度和水平。

(四)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在师资的引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国现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数量在不断提高,但是质量却难以保证。中外合作办学的不断兴起使得对于外籍教师的需求量在不断上涨,但是部分院校在进行外籍教师聘用时,没有采取合理规范的手续和考评,聘用录取的手续过于简单,导致引进的外籍教师在教学以及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一定差别。其次,外籍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在此基础上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的状况不能准确的了解,对于教学的连续性以及学习的系统性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部分高职院校或是普通的本科学校没有为所聘用的老师安排定期的培训,要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教师要用英文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培训,但是部分学校所聘用的英文表达水平高而且专业知识较为扎实的教师却不是很多。所以这些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都是采用汉语教学,对于专业知识也是采用汉语,很少使用双语教学,还有的学校为了应急,甚至到外校去聘请临时的教师为学生代课,基于这种状况,学生既不能学到知识,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也很难进行。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在外籍教师的聘用和引进时采取合理的办法,提升教务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性。

三、对提升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一)对高素质的教务管理团队进行培养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与高素质的教务管理团队息息相关,在选择教务管理人员时,应该选择具有专业素质、使命感较强的人员,因为教务管理人员处于教育事业开展的前沿,既要对学生的教学进行管理,同时还要执行相关的教育事务,对于教学信息还要进行及时的反馈。在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中外合作的教学人员还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每个环节都能顺利的进行,所以教务管理团队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该水平的管理能力。从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处理事务的能力,同时对于较强的英文交流水平也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其次,学校在选择和聘用教务管理人员时,必须要选择了解国外的高等教育的相关先进理念、办学资质、教学团队的水平、专业的设置以及教育计划的设置等知识的人,其次还要选择热爱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具有一定责任心、使命感和专业知识水平高的人。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定期的对所招聘的教务管理工作者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比如培训我国教育法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务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以及办事效率。最后按照教务管理工作者的优势将他们划分成不同的职能部门,推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

(二)对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所聘用的外籍教师进行专业化的管理

高校在招聘完外籍教师后,首先要对所有的外籍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让他们可以及时的了解国内的相关法律条例,让他们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第二方面,要为这些外籍教师介绍关于学校的发展状况、设置的相关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同时让从事教育工作时限较长的外籍教师与新到任的外籍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新人培训、教学效果的评估,对教师的教学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这样可以加深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务管理。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对在工作和学习中表现出色的外籍教师进行精神上的鼓励或是物质上的奖励,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外籍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因为外籍教师都是离开自己的家乡独自来到中国工作,而且每个国家的人文环境、社会、政治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外籍教师不仅要适应周围环境的转变,还要及时的适应工作,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学校的教务管理人员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在生活和工作中对外籍教师进行鼓励和关心,促使这些外籍教师能够很快的适应周围的人文环境以及面临的工作压力,让他们可以将全部热情投入到教学过程中,这对于提升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工作的进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生源质量进行提高

我国现阶段关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条例中提到要将其所计划的招生人数同时纳入到国家下达的计划中,并且要按照招生比例进行,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同一地区同一批次的录取量进行满足,如果在同一批次内不能完成所规定的招收计划,同时也不能转入下一个批次中进行。研究生层次的招生,必须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研究生的录取规定和相关程序。现阶段一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过分的追求利益,为了招录更多的学生,便不惜降低录取要求,这种措施只能降低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更多难题。基于这一问题,高等教育在进行录取招生时,应该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考量,比如在学生进校时应该进行外语测试、政治审核以及体检等过程,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能力。

(四)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可以有效监督、激励、提升教学质量。现阶段我国对于中外合作教务管理并没有制定合理的评估体系,针对这一问题,中外合作双方可以为学校的教务管理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等,同时组成专业的评估小组,对合作办学的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估,同时针对评估的结果为老师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除此之外,可以定期的开展交流会,参会人员由学生、任课教师以及教务管理人员组成,在此过程中由三方对现阶段的老师的教学状况、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交流,这样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口中了解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及时的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用这一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其次,在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进行选择时,首先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估,比如可以将这些课程的教学规划、课程的构成体系、所配备的教学基础设施以及所获得教学成果进行整理,聘请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评估,并且将其在教务管理系统上进行公布,最终的评估结果由专业人员与公众进行评定。只有通过评估的课程才能将其运用,采用这一模式,可以对高等教学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而不是传统的仅仅以其资质是否符合要求来进行评定。

(五)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的教学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要提升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效率,可以对其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将教师的信息、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教学计划等做成数据库的形式,将传统的信息化的处理转化为电子化管理模式。对于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不断进行扩大,因为电子化管理模式必须以强大的网络基础设施为依托。其次不断完善建立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将教务管理系统分为课程管理、教师课程管理、学生选课管理以及图书馆管理等子管理系统,为有效管理这些系统,学校必须要聘用具有较强信息化、软件开发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这些教务管理人员还应对校内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规律进行全面了解。

四、结束语

本文首先对现阶段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1)学生基础层次的不同导致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教务管理遇到难题;(2)从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较低;(3)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缺乏相应的评估体系;(4)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在师资的引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次通过这些问题对提升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1)对高素质的教务管理团队进行培养;(2)对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所聘用的外籍教师进行专业化的管理;(3)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生源质量进行提高等。相关部门也应不断创新提升教务管理水平的方法和策略,加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洪煜,钟秉林,刘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督工作信息平台数据的统计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1).

[2]曹建斌.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5(02).

[3]卓梅英.基于阿特巴赫高等教育国际化思想的中外合作办学探索———以闽江学院爱恩国际学院为例[J].闽江学院学报,2014(04).

[4]胡威.中外合作办学国内教育过程学生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4(09).

[5]肖欢.湖南省中外合作办学高等专科教育项目学生厌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10).

教务培训总结范文3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型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全面开展党校系统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党校教务管理系统又 是整个党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和枢纽,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干部培训

0前言

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对教务管理系统建设提出更高 要求。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种教学平台、管理系统的开发 及应用,已经成为普遍、高效的教育管理模式。党校传统的教务 管理模式缺乏总体规划,数据同步不及时,产生信息孤岛,工作 效率低。建立一个集学员需求、教师、教务管理于一体的教 务管理系统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教务管理系统是党校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建立教务 管理系统,有利于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教务管理的工 作效率,为党校的教学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建立教务管理系统, 通过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掌握运用现代信息 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能力,提升执政力和学习力,完善领 导干部多层次知识结构。

1系统基本概述

党校教务管理系统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统一平台,使 党校的干部教培和教务管理工作可以在非线性并且合理有序的 环境下进行,相关教学信息实现同步传输和共享,使不同身份的 访问用户随时可以对教学进程进行掌控。通过该统一的平台,可 以集学员需求调研、测评系统、教学管理、教学评估、工作量、 集体备课、教学信息、教学研究、基础数据、继续教育等功能于 一体,同时满足学员、教师、教务管理人员的对教学模式、内容 等不同层面的需求,学员可以通过该系统查看教学信息、提交需 求、对教师的教学及课程进行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该系统对学员 综合能力测评、教学计划;教务管理人员可以安排班次课程、 管理相关教学信息等。这个系统的开发使用将使各部门之间 实现有效合理的沟通,规范教学流程,使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对 学员综合诉求和能力有整体了解,使学员能够及时了解相关教学 信息。

2系统体系结构

根据党校实际需求分析,系统建设基于 B/S 架构。分为展现 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数据层。如图所示:展现层即入口界面。应用支撑层即应用服务器层,为各功能 应用模块提供支撑平台。应用层主要是系统的功能模块,为广大 学员、教师、管理人员提供教学管理服务。数据层存储功能模块的主要数据,形成数据中心,由管理服 务平台实现统一的维护管理。总体框架图,如下表所示:

3系统主要功能及应用

教务管理系统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模块:(1)需求调研——是教务管理部门对学员需求采集的主要 手段。包括教务管理人员及教师进入需求调研模块,可以进行调研 题目管理、调研问卷管理、调研管理、调研统计。主要对调研题 目、问卷进行新建、浏览、修改、删除等操作。调研统计主要统 计调研题目、问卷被使用次数、调研结果详情、被指定问卷列表、 被指定班次列表等。(2)测评系统——通过专业的试卷、试题等在入学前对学 员的领导能力、领导风格、心理健康等综合情况进行测评。教务管理人员及教师进入测评系统,可以新建、查看、修改 试题、试卷及测评,可以对测评进行统计。可以查看学员的测评 成绩及测评结果并批量导出。进而通过学员提交的内容对该学员 当前的领导力及心理健康情况分析,提出合适的学习建议和优化 领导能力方面的培训方向性建议。(3)教学管理——是整个党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排班管理,新建班次信息,查看班次列表并对班次进行教室、 公寓等预约。教学计划主要功能包括:教学计划列表、新建教学计划等。排课管理是指按照班次名称、开班和结束时间、层次、状态、 类别、属性等为班次指定课程、授课时间、教师、地点;当授课 教师、时间等相关信息发生变化时,对排课信息进行调整。教材库管理是对整个教材体系进行分类,通过教材分类、导 入、统计、列表等功能来实现。首先,新建一个教材分类,再新 建教材,并对教材属性进行修改、删除及入库出库等操作。课程库管理的功能和教材库基本相同,是针对校内所有教学 课程的统筹管理和汇总统计,通过和教学评估数据的对接实现对 课程库中所有课程评价统计。教师报备主要是对教师外出授课情况进行备案,教师新建报备、 修改删除已报备内容,教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报备列表进行查看。师资库管理实现了教务管理人员对全校教职工信息的管理, 包含详细的数据信息并提供该教师相关信息数据的集合查询。专家库管理和师资库的基本相同,区别在专家的分类分为校 内专家和校外专家。学员须知是教务管理人员与学员学习培训相关的规定 信息、食宿信息等。(4)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模块主要功能有:评估指标管 理、评估问卷管理、评估管理、评估统计、评估补录。进入评估指标管理,通过新建或批量导入添加评估指标,通 过评估指标列表进行查看和修改、删除等。进入评估问卷管理, 新建评估问卷,并在评估问卷列表中进行查看、修改和删除操作 等。评估管理是通过列表显示班次,并对班次的评估工作进行管 理和设置。评估统计包括对班次、教师、课程的评估统计。(5)工作量——是对教师教学工作量的管理与统计。由教务管理人员进行工作量预设,新建工作量规则,新建工 作量类别,同时可以查看、管理工作量类别列表。教师在申报工作量子模块里进行申报,教务管理人员再审 核,并查看、管理工作量列表。事故工作量是指发生事故的工作量,由教师本人申报,教务 管理人员查看、管理。工作量管理和工作量统计是教务管理人员 对全校教师工作量的统计管理。(6)集体备课——用于对每年创新课程集中审核、审批使 用。(7)教学信息——对班次信息、研究生教学、对外培训等 教学相关信息。教学信息是对班次信息、研究生教学、对外培训等信息 的模块。子功能模块有教学信息列表、新建教学信息、未审核信 息列表。(8)教学研究——对教学研究工作优秀成果的展示。教学研究是对学员优秀成果展示的信息模块。子功能模 块有:教学研究列表、新建教学研究、未审核信息列表。(9)基础数据——作为本系统的数据字典项,用于各种数 据的统计查询等管理功能。点击进入基础数据模块,页面左端显示子功能导航栏。点击进入教职工管理,出现下拉菜单:教职工列表、新建教 职工、已删除教职工、批量上传教职工、部门管理。教务管理人 员可以通过新建、批量上传新增教职工信息。通过教职工列表和 已删除教职工项浏览、查询相关信息,并进行修改、删除等管理 操作。通过部门管理功能进行新建、修改、删除各级部门。点击进入专家库,可以新建专家信息、管理已建专家信息。点击进入资源库管理,可以对所有教学资源包括校内的各功能教室、校外的指定教学基地等进行新建、批量导入;查询、管 理列表;统计等操作。点击进入资源分配管理,可以用于教务管理人员对于教学资 源的预约、分配和审核管理。点击进入教学资源审核管理,主要用于教务管理人员对于教 学资源分配的审核管理。进行班次预约、课程预约的审核和调整。点击进入公寓库管理,主要用于教务管理人员对于公寓使用 情况的管理和统计。包括新建房间、预约房间、房间统计等。对 已经预约房间的班次进行房间的调整等。点击进入数据字典项,可以对各类数据项的名称进行查询统 计等操作。(10)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培训进行管理。点击进入继续教育模块,对继续教育类别的专业、课程及教 师进行管理,包括新建专业、专业列表、新建课程、课程列表、 新建教师、教师列表等。

4系统总结

党校教务管理系统首先能够满足学员、教师、教务管理人员 等不同身份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有利于多方资源的整合共 享、节约人力物力成本,实现了需求调研、测评系统、教学管理、 教学评估、工作量、集体备课、教学信息、教学研究、基础数据、 继续教育等功能。使党校教务教学管理工作向信息化又迈进了一 步,提高了整体教育培训水平和管理工作的效率,节约了人力、 物力资源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党校培训工作要求 的不断提升,在今后还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该系统,为干部教育培 训提供完美的使用平台。

参考文献:

[1]盘洁.信息化环境下党校网上教学平台建设[D].华中师 范大学,2014.

[2]马泽波.党校信息化建设与主体班教学课件制作[J].红河 探索,2013.

[3]李贺.市委党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 技大学,2014.

教务培训总结范文4

普通中学在教务处之外又设立了学生处、教研处等部门,只有具体工作事务的分工不同,实质都是教务管理工作。学校由于中层领导的安置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等需设置一些部门会使得学校行政部门过多和领导干部的富余,这就导致各领导职责权限不明确,各种工作指令由于中间环节过多,会导致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不能上传,阻碍了信息沟通,教务管理效率明显降低。在普通中学中有正副主任、助理干事及普通教务员若干级别。上级和下属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只建立在职位关系上,这导致一些教师职工对权威的欲望和崇拜强烈,甚至不把精力放在如何做好本职工作上,而是考虑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以获得职务晋升机会和方方面面的照顾。学校教务设立多位主任分管教学工作领域,很容易出现部门间的拉帮结派现象。各主任之间经常出现沟通障碍,有时职责不明、意见不和又加大了信息传递的困难和工作的复杂程度;普通教务员很少有机会参与相关决策,在执行工作时经常会产生各种困惑,造成多重责任的教务员工作多向多难的矛盾;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极易导致教务人员的挫折感。

二、制度建设上过于松散

良好的制度是有效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保证。目前学校制定了关于各部门的规章制度,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却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各学校教务处其实都有部门内的规章制度,但是很多时候都形同虚设。由于主任的一言堂模式,那些奖惩制度根本没有具体的评定程序和考核标准,学校举着所谓人性化管理的旗帜,并没有将各项规章制度付诸实施;有的学校强调规章制度的实施,但在其执行过程中却不能体现出公平、公正的原则,导致适得其反。这样的制度建设,没有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执行力不够,组织评价考核的不作为不但不能提升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能,反而会降低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地阻碍教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效率提升。

三、教务管理者任免随意,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我国普通中学校长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任命的。这在欠缺了一定的科学性、专业性和严谨性。这种体制容易造成相关领导的管理素质和能力的先天不足,有的校长的管理经历比较单一,加之缺乏相关管理能力的培训方面,没有系统地教育管理知识,使得学校领导缺乏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的理论指导,制约了管理改革的开展。同样的,学校教务主任等中层干部的任命也是由校长指定,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没有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就容易出现由于某人在学科教学方面有突出表现而得以任命,但这类人往往缺乏相关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不适应教务管理的岗位;还有一种是在教务处或总务处转任来的,虽然其具有一定的部门领导能力,但由于对教务相关流程和教育教学环节的不熟悉,也不可能促进教务工作效能的提高。更有甚者由于人情关系等因素任命教务主任,这样任命人员也难以服众,普通中学内部的官本位意识严重。领导如果没有与岗位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很难开展相应的工作,提高工作效能。但由于管理者的任免缺乏规范性,就算管理方法因循守旧,部门效能低下,教务管理者也能长期领导该部门不会被罢免。

四、教师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未得到切实执行

近几年来,学校采用了以聘任制为核心的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但实际上学校一直奉行却是只进不出的用工原则。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岗位的设置没有标准的规定,对学校核编定员工作没有严格监管,对缺编和超编的学校没有有效的措施,导致一些学校因人设岗,人员使用效益低下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校内各岗位人员职责考核缺乏科学的操作手段,标准难以统一,造成教务人员互相推卸责任,阻碍教务管理工作效能低下。

五、总结

教务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医学院校;信息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办学质量持续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日常教学管理事务也与日俱增[1]。面对纷繁复杂的日常教学管理事务,传统简单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改革需要,因此,现代化教务管理系统成为各高校的选择[2]。教务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改变了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使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更系统规范、合理,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近年来,医学院校不断优化升级教务管理系统,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本文从锦州医科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实际使用情况出发,总结教务管理系统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策略,以便更好地适应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事业发展。

1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的特殊性

医学院校教学形式与普通的综合性大学或者以理工类为主的高等院校不同。(1)医学院校一般是五年制,以医学学科为主,课程门数多,整个课程体系有极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3]。(2)医学院校实验课和实习课较多,一门课程既包含理论课时又包含实践或实验课时,并且很多理论课上到一定阶段才会开设实验或实践课,大量课程的实验室、临床见习场所等是共用的,教学内容较为复杂。(3)医学院校教师缺乏。很多教师是临床医生,除了保证按时完成教学工作外,还要兼顾临床工作,他们普遍对教学缺乏积极性,且教学时间有限;医学学科分科较细,每门课程由多位教师授课;办学层次较多,除了本科教育外,很多医学院校还设有留学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甚至民办医疗学院等。综上,医学院校教师普遍授课任务较重,教学安排复杂,并且师资力量不足。(4)医学院校教学资源不足。医学院校办学成本较高,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室等教学资源不足问题越发凸显,尤其是各类课程的实验室,因其设备造价高昂、条件要求苛刻而成为医学院校办学的重要限制条件。

2医学院校新版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

2.1新版教务管理系统在医学院校应用的优势

随着医学院校开设专业不断增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高等医学院校纷纷更新了教务管理系统,更新后的教务管理系统使得日常教学运行更加规范、流畅,见图1。

2.1.1教学运行管理

课表编排上,取消以往线下Excel表编排方式,采用教务管理系统进行自动编排,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高效快捷,教师和学生可通过个人端查询课表,提高了教室和实验室等资源利用率;教室管理方面,改变纸质版签字盖章的传统模式,师生一律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申请,同时师生可利用教务管理系统查询教室使用情况;教师可利用教务管理系统进行调停课,学生可通过自己的个人端查看调整后的课表,授课教师无需到所在学院、学生所在学院、教务处和督评处进行签字盖章,简化了办事流程。

2.1.2学籍管理

学生的学籍信息由教学管理人员统一录入教务管理系统,学号作为学生的唯一标识,并且贯穿整个教学运行过程,包括选课、学籍异动等。新版教务管理系统因为数据连贯性强,学生学籍信息变更后必须上报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人员随时对系统内数据进行变更,以保证学生学籍信息在系统内的准确性,使教学管理科学规范。

2.1.3教学督导评价

新版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对教师进行考评的模式,学校督评处工作人员在管理端将教师基本信息设定,教师和学生登录个人端进行评教,改变采用纸质版方式让学生进行评教的模式,使教学质量评价规范、科学。

2.1.4实验与实践教学

与普通综合性大学不同,医学院校实验课与实践课较多。实验课方面,教师通过新版教务管理系统申请开设实验选修课,学生进行实验选修课选课,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对实验教学资源和实验选修课进行统一管理;实践课方面,教学管理人员将教学基地统一维护到教务管理系统后,学生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进行实习基地选择和调换。新版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实验与实践课管理更规范、科学,使教学环节更加井然有序。

2.2教务管理系统在医学院校应用的瓶颈

(1)医学院校因为其专业性质,加之自身开发能力有限,往往是从软件开发公司购买教务管理系统,而购买的教务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无法满足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的个性化需求[4]。并且很多核心工作过度依赖软件开发公司,如新老系统的数据迁移、系统如何使用等,这就需要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和耐心。(2)新版系统功能较为强大,内容较多,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新版教务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较多,程序设计严谨、环环相扣,操作起来难度较大,而且系统内数据量较大,如教师信息、学生信息、教学资源信息、成绩信息等,数据之间关联紧密,每处数据一旦出现错误,多处便需要修改,给教学管理人员增加了工作量。因此,更新后的教务管理系统由于以上特点,限制了其在医学院校的使用效率,甚至很多医学院校因此而频繁更新不同版本的教务管理系统,增加了教学管理难度。(3)教务管理系统人员专业能力有限[5]。很多医学院校缺乏专业的教务管理系统技术人员,新版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要求教务管理系统人员掌握较多业务知识,包括本校教学运行程序、每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软件程序设计等,以使学校的教学管理规范有序。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由教务处系统管理员总调度,各教学单位系统管理员协调进行。因此,每个教学单位负责教学运行的系统管理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执行力。然而现实中各教学单位系统管理员由于种种原因频繁更换,新的系统管理员又需要重新熟悉教务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正常开展及教务管理系统的正常使用。(4)系统自身缺陷增加了使用难度。医学院校从软件开发公司购买的教务管理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整个教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结构不合理,数据缺乏联动性,同时数据量庞大,功能模块多且环环相扣,使用过程中无法做到一处修改、多处自动更新[6],为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2.3新版教务管理系统使用的不足

(1)我校网络环境较差,网络不稳定,经常更换服务器和移动输出端口地址,影响了教务管理系统的正常使用。(2)我校除了本科教育外,还设有高等职业教育、留学生教育、民办医疗学院等,然而师资力量却有限,且很多教师为临床医生。新版教务管理系统正常程序为“安排教学进度→指定授课教师→编排课表”,而我校的新版教务管理系统正常程序实际上是“安排教学进度→编排课表→指定授课教师”。我校普遍一门课由多位教师授课,因此,一旦课表生成,无法在系统内细化每位教师的授课任务,这样就无法查询每位授课教师具体课表和计算出每位授课教师的具体课时量,这是我校新版教务管理系统使用的最大瓶颈。(3)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填鸭式教学逐渐被替代,新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如PBL教学、讨论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而新版教务管理系统只能满足目前传统的教学管理需要,其他课程只能在线下采用Excel表进行安排,不便于教学的统一管理。(4)教务管理系统仅是独立的系统,与其他系统尚未对接,如学生网络选修课系统、网络课程中心、学生处学生管理系统等,无法实现从教务管理系统一键跳转进入,导致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复杂。

3医学院校教务管理系统优化升级方向和措施

3.1个性化研发

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因此,教务管理系统的研发设计要结合本校实际[7]。医学院校因为其专业、学科的特殊性,更是如此。如在我校教师资源缺乏的情况下,按照我校教学情况,在编排课表后利用教务管理系统细化每位教师的授课安排,以便查询授课教师课表,计算学时,使整个教学运行更加流畅。随着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流程、管理方式也要随之改变,如开展PBL教学、讨论教学等。目前,我校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大班模式,针对这种教学模式,教务管理系统是适用的,但PBL教学与讨论教学需要分班甚至分组进行授课,因此,需要对教务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学分制是医学院校教学改革方向,教学模式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管理方式的变化,教务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也要与之相适应。然而,由于医学院校普遍缺乏计算机类人才,软件开发能力较差,因此,需要与软件开发公司合作,研发符合医学院校办学特色的教务管理系统,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人性化、灵活化,成为教学改革的助推器。

3.2提高重视度,加大投入力度

医学院校因为其办学属性,往往对计算机软件等理工类学科理解不深入,信息化安全认识度较低,很多医学院校的校级领导为医学专业出身,他们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用于医学专业学科建设,对于网络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教务管理系统常态化、正规化的使用,需要畅通的网络、稳定可靠的服务器和安全保障设备。教学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务管理系统软硬件水平的提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完善系统功能,优化服务器设备和安全保障设备,尤其是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要提高其性能并加强安全防护。

3.3与其他系统关联整合

医学院校因信息化建设能力较低,教务管理系统往往是独立系统,与其他系统尚未整合,每个部门需要数据时都要从相应的部门获取,无法实现一体化管理。未来我校教务管理系统要与网络选修课程平台、视频课程学习平台关联整合,使学生上网选课时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一键跳转选课学习,并与学生处学生管理系统对接,以便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将医学院校教务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关联整合,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使医学院校教学运行更加规范有序。大数据、云计算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在不久的将来,每所高校都会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3.4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提高管理能力

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者。因此,需定期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外出培训和学习,使其掌握结构复杂的教务管理系统,发挥它的最大优势,同时开阔视野,为设计出实用性更强的教务管理系统奠定基础。组织学习和培训后,要定期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对于多次考核不合格且教务管理系统使用效率较低的工作人员,要求其及时调整,以提高教学运行效率。

3.5完善手机APP功能

目前,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层次仅限于电脑端,系统管理员在电脑端可以查看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授课安排、学生学习成绩等,手机APP的功能仅限于查询公告、个人课表、教室使用情况等,很多电脑端的功能手机APP不具备。为方便教学运行管理和师生的使用,需完善手机APP功能,如借用教室、调停课申请等方面功能。

4结语

结构合理、制作精良的教务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人性化、科学化、简单化,提高管理效率。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已经离不开教务管理系统这种现代化教学工具,因此,教学管理人员要开动脑筋,拓宽思路,注重内涵建设,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制定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政策和措施[9,10],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与软件开发公司精诚合作,不断优化升级教务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杨光银.医学院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63-64.

[2]魏然.高等院校教务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考试周刊,2014(10):153-154.

[3]刘振优,毛磊焱.医学院校教务管理系统需求与分析[J].考试周刊,2013(9):157-158.

[4]于雯,李辉.医学院校教务系统运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管理观察,2017(10):169-171.

[5]刘瑾.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现状及思考[J].才智,2017(10):182.

[6]王卫霞.二级管理模式下民办高校教务系统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7(3):33-34.

[7]唐文利.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7):80-81.

[8]胡迎霞.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6(50):138.

[9]张志国,毕慧娟.加强新一代高校教务系统的内涵建设[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6):538-539.

教务培训总结范文6

如今,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在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强调教务员素质重要性的理念。随着我国职业院校教学的发展,因此,对教学管理的应用有着越来越多的需求。本文将分析教务员素质在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的意义,并研究提升教务员的对策。

关键词:

教务员素质;职业院校;重要性

教务员的素质对准确引导学生适应新环境,制定职业规划,维护教学管理秩序起着关键影响。

一、教务员素质在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的意义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教学气氛是营造可以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对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务员的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组织管理就是教务员的主要工作职能之一。在职业院校中对学生组织有效的活动中,教务员需要对活动进行具体的安排、传达、落实相关的参与人员。一个有着良好能力的教务员,往往可以科学的编排、仔细的部署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对职业的教学环境有效的优化。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标新立异的“90后”,面对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务员要采用适用的手段使学生的管理工作顺利的进行,有效的打破学生的思想与家庭方面的隔阂。这就要求树立一个成熟的管理集体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进一步的帮助学生和谐的融入家庭的生活与学习中。

(二)有效的引导学生

“90后”这个群体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教育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在生活受到过多的家庭呵护,在学习中,也经历了艰苦的备考过程,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人际交往能力普遍欠缺,面对集体的生活也常常束手无策,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来适应一个完全陌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1]。这事教务员要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积极的融入学生这个集体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有效的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学生感到迷茫时,要合理的对学生进行排解与疏导,帮助学生重新认识新环境,树立起自信,更好的拥抱自己的新生活。同时,在面对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上,教务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合理的选择自己的事业,做好职业规划,更好的促进院校的就业率。

(三)保提升集体活力

教务员的工作内容是十分复杂的,需要对学生的生活起居到组织活动,事无巨细的进行管理。教务员用自己的组织技巧与管理手段,在工作中不断的创新,更好的总结出不同学生均能接受的管理手段,保证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均能在生活与学习中和谐融洽的相处,使学生在教务员的合理管理下,集体的氛围越来越良好,各项活动都能科学的开展,教学管理的工作质量显著,提升了集体的活力。

二、教务员素质提升的对策

(一)保证教务员的思想素质

作为职业院校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对教务员工作政策性方面也有要求。教务员需要对国家职业院校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与法规进行不断的学习,充分的了解学校的相关制度与规定。以便在管理工作中把握好教学管理的要求,更好的为教学质量服务[2]。在面对问题时,做到心中有数,处理问题时就会游刃有余,帮助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比如在学籍管理与毕业资格管理工作中,教务员要做到公正、公平、准确,不能在工作投入自己的主观意愿而造成徇私舞弊的现象出现,公平的处理学生的毕业证书的问题。在对应届生的学位资格与毕业成绩的处理中,要依据院校的教学计划与相关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认真仔细的审核学生的学历、学位资格,对学生的留级、退学记录严格的关注,对没有资格毕业与不能授予学位的学生要实事求是,对于情况特殊的学生也要及时的向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反映,报告给教务长办公室,坚决杜绝营私舞弊的行为。

(二)树立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

由于教务员在职业院校的职能范围很广泛,对于教务员而言,考务工作是最日常对策工作项目,贯穿了整个工作学期,包括学生从入校的摸底考试、期中考试、学位英语考试、期末考试等。对于整个考试过程中的试卷任课老师的命题、试卷的印刷与保管、试卷的评阅、成绩的打印、成绩分析等都需要教务员事无巨细的进行参与。一旦教务员在整个过程中出现了疏忽与披露,就会造成泄露考试机密的现象出现,致使教学事故的引发。由此看出,教务员必须要具备强烈的保密意识、严格的组织观念与高度的责任心,在遵纪守法之余要严于律己的保持职业操守。对于出现了违法乱纪的现象,要依据事实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该处理的处理、该上报的上报,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之私而隐瞒不上报。教务员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可以进一步的促进院校的学风和校风的建设。

(三)促进教务员的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务员的工作也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创新活动。这就要求学校要提高给教务员系统的教育管理培训以及校外培训机构组织的行政管理与教务技能的培训。打牢教务员的相关基础知识,使教务员的思维得到激发,能够更好的接受新事物,从而提高教务员的创新能力。在实际的教务管理工作中,教务员要对出现的新问题与型情况,加以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智慧去摸索,进一步的开拓新思路,促进职业院校创新的教育理念的诞生。在建立教务管理体系方面,教务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新技术手段,科学的建立管理体系,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与老师的教学热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我们简析了在提升教务员素质的理念下,教务员素质在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的意义以及相关教务员素质提升的对策,分析探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高效满足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的力度与质量,为更好的教学质量而服务。

作者:徐超 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教务培训总结范文7

全科医生培训管理是医院教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会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率和质量,在新形势下,医院应结合全科医生培训特点,在医院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适应全科医生培训需要的培训管理系统。本文就全科医生培训管理系统建立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全科医生培训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

信息技术;培训管理;医院信息平台;全科医生

1前言

全科医生的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医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全科医生的综合素养越高,才可以给居民带来质量越高的卫生服务,因此建立完善的全科医生培训管理系统,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训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全科医生培训管理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有着较大的区别,全科医生主要是掌握保健、预防、康复以及医疗等诸多方面的医学知识,在基层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医生,而不是以治疗某一专科疾病为目的,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在基层主要开展疾病预防、居民健康管理、常见疾病诊疗或转诊等工作,保障基层群众的身体健康[1]。虽然我国在全科医学教育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但目前我国还面临着全科医生不足、全科医生学历低下以及医生队伍不稳定等情况,没有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基层卫生服务[2],所以全科医生培训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全科医生培训管理体系,因而基于信息平台的全科医生培训管理系统建立有其必要性。

3全科医生培训管理系统的设计

为了提高全科医生培训管理效率,采用微软服务器操作系统作为全科医生培训管理系统的开发平台,所使用系统为WindowsServer2008,并在开发设计的过程中融入Sybase数据库以及PowerBuilder开发工具,结合全科医生的特点,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系统[3]。

3.1培训管理

该模块是全科医生培训管理系统中比较重要的模块,主要包括全科医生和教师的互评、课程维护管理、成绩考核管理等方面。临床教师对全科医生的培训情况进行评估,并填写和上交评估表,同时全科医生也可以填写教师评估表,并上交教务办人员。全科医生可以通过该模块了解培训负责教师的基本信息以及评估表状态,同样教师也可以通过该模块动态查询全科医生的评估表状态以及全科医生基本信息。教师和全科医生的评估表递交之后,教务办管理人员需要对教师和全科医生的评价表进行汇总,并对汇总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每位教师和学院的具体情况。教务办管理人员通过“培训管理”这一模块,不仅可以了解评估表填写情况,还可以了解全科医生的科室轮转情况,从而更合理地安排全科医生的轮转科室、轮转时间以及指导教师等,给临床教师合理分配维护工作,使各项培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全科医生和教师能够随时通过该模块查询到课程安排,能及早做准备,能使培训效果更好。

3.2资源下载

在全科医生培训管理系统中,“资源下载”模块的主要内容就是各种课件资源和学习资源的上传和下载以及院内邮件功能,临床教师可以将一些优秀课件、专题讲座、培训资料以及典型病例分析等上传到FTP服务器,使全科医生能够通过该服务器随时下载学习资源。另外,通过该模块还可以将医院的医疗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工作效率。比如医院可以将病人的各项基本信息和临床检查和诊治情况录入到系统中,然后使得医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输入病人的住院号就可以搜索到病人的电子病理以及临床检验结果等内容,能够方便全科医生培训。

3.3信息维护

全科医生培训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一样,需要进行必要的信息维护,信息维护主要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以及防止信息更改等方面,从而起到信息保护的作用。在该模块下,教务办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教师和全科医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变动评估表的内容和评分标准,使其更符合实际需要。其次,教务办管理人员可以对全科医生的各项基础信息和工号分配等进行维护,对信息的更改进行必要控制,设置教师和全科医生的权限。

3.4身份验证

身份验证是保障全科医生培训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所以教师和全科医生进入该系统时,需要进行身份验证,通过输入自己的工号和密码后才能登陆系统,获取相应的信息,根据教师和全科医生的工号对其身份进行识别,并给予不同的权限,例如全科医生只能看到对教师的评估表,浏览和下载网络教学资源,而教师只能看到全科医生的评估表,可以在该系统上传和删除教学资源,只有教务办管理人员才有权限控制该系统的所有模块。

4全科医生培训管理系统的实现

4.1丰富了全科医生的培训内容

与其他培训不同,全科医生培训具有培训对象起点高、培训周期短和培训知识需求多样化等特点,所以如果使用一般的培训方式对其进行培训,通常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医院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使用全科医生培训管理系统对全科医生展开培训,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培训管理模式的不足,接受培训的全科医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接受培训,尤其是对于工作比较繁忙的全科医生,这种培训方式可以带来极大的便利。全科医生通过登录全科医生培训管理系统,可以获取到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全科医生对教学信息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教务办管理人员及时更新和上传学习资料,丰富全科医生的培训内容。

4.2促进了教师与全科医生之间的交流

全科医生培训管理系统中的院内邮件功能,能够加强教师和全科医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培训的效率。临床教师通常都比较忙,除了开展专题讲课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临床工作,空闲时间非常少,所以可以用于解答全科医生疑虑的时间比较少,而通过该系统的院内邮件功能,能够给教师与全科医生之间建立交流的平台,教师能够在空闲时解答全科医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虑,从而提高全科医生的专业水平。

4.3充分发挥医院信息系统资源的优势

全科医生培训管理系统是在医院信息平台基础上建立的,该系统具有非常丰富的医院信息资源,通过该系统就可以查询到医院临床检查和治疗的各种信息,全科医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下载和学习,通过对这些病例的分析和总结,不仅可以增强全科医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增强全科医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全科医生的专业素养。

4.4全科医生培训管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

在全科医生的培训管理中使用全科医生培训管理系统,使全科医生的培训管理工作变得更为便捷,简化了工作流程,可以有效提高全科医生的培训效率,使全科医生培训管理向信息化和规范化转变。另外,教务办管理人员通过对全科医生培训管理系统中的全科医生培训情况以及教学与全科医生之间的评价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全科医生培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使医院的全科医生培训管理向精细化迈进,提高全科医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

5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医院应充分利用医院信息平台资源,建立和完善全科医生培训管理系统,简化工作流程,使全科医生培训管理更为信息化和规范化,提高全科医生培训的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医务人员。

作者:迟文烁 单位:苏州科技城医院

参考文献

[1]线福华,路孝琴,吕兆丰.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及其实施中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2,8(23):2498-2501.

教务培训总结范文8

在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上,我们通过培训来保证开放教育的学籍管理者都能熟练使用,同时培养他们能够对一些常见问题的独立处理能力。鉴于原来全省学籍管理员变动平凡的特点,规章制度的研讨和管理系统的培训需要建立常态化机制:一来可以使新接手学籍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一个学习的机会使其克服畏难心理和情绪,二则可以对前段时期学籍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为后续的江苏开放大学学籍管理各项规程的完善和学籍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江苏开放大学挂牌近一年多来,我们正在从原来的管理工序的流程化向学籍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进行努力。除了做好自身规范建设,我们的学籍管理部门还要会同招生、考试部门共同完成质量控制的重要任务。

二、规范管理,做好服务

学籍管理包括新生入学注册、课程注册、学生基本情况管理、学生成绩查询、学籍异动、毕业审核和学位审核等工作,它主要是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解决学生毕业的问题。学籍管理工作的特点,首先表现为时间性强,学籍管理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具有阶段性,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是不允许滞后的,否则,后续工作将无法进行;其次表现为可塑性小,学籍管理中的许多运作都具有政策性、制度性很强的硬性要求,是不便变通执行的,否则,将会发生原则性错误;最后表现为准确性高,任何一项学籍信息数据,都要求规范准确,否则,发生的错误将给学校和学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学籍管理工作者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时间观念、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才可能搞好学籍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中,我们以江苏开放大学的学籍管理办法为依据,制定了符合江苏开放大学自身特点的各项学籍管理工作流程。这使学籍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更能心中有数,明确了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必须要做,而且什么时间要做好。通过网站、电子邮件、短信平台、QQ群等多种途径,保证信息通道的畅通,对江苏开放大学在学籍上的新规定、新要求第一时间下达到各管理人员手中。

我校现已形成了一年两次的学籍管理员的工作例会,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阶段性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既解决热点问题,又促进管理上新台阶。在强调规范管理的同时,我们对全省各级学籍管理人员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学籍管理工作时效性、阶段性很强,而我们面临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除了加班加点,我们还想方设法调动每一个同志的积极性,并牢记“我们万分之一的失误,就会对学生个人造成百分之百的伤害”。我们还要求每一位学籍管理工作人员摆正心态,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明确学籍管理的严肃性要靠各服务中心学籍管理员的爱岗敬业、坚持原则、认真细心、无私奉献才能实现。为了能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我们在网站上公布了工作电话和接待电子信箱,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周到的解释,解决了很多学生的疑惑和对学校的误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建立了各服务中心的学籍管理员QQ群,并且在开放教育教务处设有远程接待服务中心,增加了一个便捷为学生和各服务中心服务的途径。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实现了学生自主选课和缴费,改革了课程注册的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打造核心,上下互动

江苏开放大学目前学籍管理人员只有4人,既要进行国家开放大学的学籍管理,也要为江苏开放大学的学籍管理而忙碌。由于江苏开放大学新成立不久,很多工作业务和流程对于我们来时也是全新的。从教务管理系统中学籍管理模块的需求调研、开发跟踪、测试验收,再到各项学籍规章管理制度的订立,在严重缺编的状态下,面对如此巨大的工作量,仅靠4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培养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服务中心学籍管理员队伍就成为我们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在进行业务培训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籍管理人员要全面掌握学籍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在这支队伍中,我们对技术力量强、业务素质高的同志进行着重培养,以点带面打造学籍管理的工作核心,这使得我校的学籍管理模式完成了从原有的树状结构向网状结构的转化。凡有管理人员变动时我们也可以实现以老带新,而不需要完全依赖每次的业务培训。在普通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服务中心即可互通有无、互相帮助支持,大大减轻了省校的工作负担。

四、与时俱进,苦练内功

我校教务管理手段一直紧随信息技术发展步伐,从电大1995年“注册视听生”试点我们就有了DOS版的教务管理系统;1999年开放教育试点之初,中央电大又推出了“广播电视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网络版(JWGLNET)”;2007年中央电大又推出了“开放教育教务管理系统(CPS1.0)”;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江苏开放大学后,我们现在拥有了自己的江苏开放大学教务管理系统。该系统确保了今后江苏开放大学学生日常教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为系统功能的健全和完善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也为以后新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经验借鉴。管理技术手段的进步使教务管理模式发生了转变,也对学籍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作为一名开放大学的学籍管理员,必须在熟练掌握该系统学籍模块功能的基础上,还要对教学计划和考务管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学籍管理工作。我校从事学籍管理的四位同志,认真钻研业务,注意自身技术水平提高,苦练内功,从学籍工作的细节做起,逐步分解、整合,建立起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流程,至今还在不断完善。以上便是江苏开放大学成立一年多来学籍管理工作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实践证明,学籍管理人员只要严格遵循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认真执行了业务流程,基本上不会发生原则性失误,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那么,学籍管理工作就会更出色。时至今日,我校的学籍管理已逐渐步入了制度规范化、管理人本化、监控系统化、操作程序化的轨道。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