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管目标及其发展

事业单位财管目标及其发展

 

财务管理目标是指单位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都比较成熟,但是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因此,研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应该从其主要影响因素入手,即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原则和事业单位的特性两个方面进行。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原则   对财务管理目标确定原则的研究,目前较为多见的主要是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例如有学者认为合理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有以下特征:是明确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是可以及时、清晰地对决策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度量;运行成本不会太高;与企业的长期财富的最大化是一致的;在企业管理当局的可控范围内。笔者认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原则与企业相比应当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可以总结如下:   (一)服务于事业单位目标   财务管理同事业单位其他方面的管理一样,都是为了实现事业单位目标而存在的。其目的在于通过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配合其他方面的各种管理行为,最终实现事业单位目标。   (二)突出事业单位特性   财务管理目标的提出,主要是以企业管理理论为基础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其理论和实务研究都具有比较成熟的企业特色。同样,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也应当结合事业单位管理的特点,符合事业单位的自身特性。   (三)强调财务管理的本质内容   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过程来看,财务管理目标大多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具有强烈的企业目标色彩,这就使得财务管理目标等基本同于企业目标。但是财务管理仅仅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并不能代表企业管理的全部。作为借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也应强调其财务管理的本质内容,防治将财务管理目标与事业单位的管理目标相混同。   (四)定义明确,具有实用性。   财务管理目标的提出不仅仅具有理论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服务于实务工作,指引财务管理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其为一个单位正常、健康运行保驾护航。从这个意义上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要突出实务性,强调容易量化、便于实用的特性要求。   二、事业单位的特性   研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同样离不开对事业单位的清楚认识。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根据这个定义,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事业单位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性:   (一)国有性   上述定义明确提出,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因此,事业单位基本上都是由国家出资设立,在隶属关系上大多为政府行政或职能部门的分支机构,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事业单位的国有性质。   (二)公益性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事业单位的设立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其公益性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其国有性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基本是由市场主导完成的,但是教育等社会基本服务并不能完全任由市场支配,而是需要专门的非营利性的机构来从事,加之事业单位的国有性,使其具有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使命。   (三)专业性   事业单位所从事的主要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公益活动,对相关方面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其主要组成人员大都为专业人员,其所从事的不是实物性质的生产活动,而是以专业技术知识为支撑的服务性的活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四)资金来源的差异性   该特性不仅仅是指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以市场为最主要资金来源,同时是指事业单位之间也具有不同的资金来源。目前来看,事业单位从资金来源不同的角度,主要可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因此,事业单位在资金来源方面具有差异性。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   根据上述事业单位的特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可以表述为:保障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效果最大化。但是,这种表述虽然突出了事业单位的特性,却显然与财务管理的本质内容有一定差距,这样的目标已经脱离了财务管理目标服务于事业单位目标的要求,而是基本上等同于事业单位的目标,导致了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和实务上的矛盾。因此,笔者认为,既能反映事业单位的特性、又符合财务管理目标确定原则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平衡。该目标的确定有以下优点:   (一)符合事业单位的公益性本质   与企业追求利润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不同,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平衡的目标弱化了对利润的追求,强调了不论何种资金来源渠道,事业单位所遵从的只是财务收支平衡原则,突出了其非营利性的本质,强调了其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宗旨。   (二)有利于事业单位合理安排预算,提高公益服务能力。   企业预算是确保企业实现预定期内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重要工具。同样,事业单位的预算也是事业单位实现其综合管理目标的重要控制手段。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平衡的目标,有利于事业单位以收定支、防止出现赤字预算和过分强调利润,加强预算管理,以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能力、保障公益服务水平为目标合理使用资金。#p#分页标题#e#   (三)强调财务管理的本质内容,避免理论与实务相冲突。   国内有学者曾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是:大多数人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以理论为基点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而选择以实务为基点的财务管理目标时,大多数人选择了“利润最大化”目标。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和实务方面是存在矛盾的。而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平衡的目标跨越了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和实务相矛盾的障碍,是从财务管理的筹资、投资和分配者三个主要环节的本质内容出发,围绕资金的收取和使用,从最基本的财务活动的角度提出的。   (四)容易量化,便于考核。   财务管理目标是约束一个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机制,考核便是保证顺利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财务管理目标是否能够量化、是否能够用于考核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平衡是一个简单的财务概念,在财务报表中一目了然。从这个意义上说,该目标不同于综合性较强的指标性目标,容易量化,便于在实务中应用,在事业单位财务考核的应用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   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在推进过程中。根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现有事业单位将按照其社会功能被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其中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本文接下来将就分类改革后的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的事业单位,探讨其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要进行绩效考评,严格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同时要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财政支持办法,合理制定标准,实行动态调整,健全监管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用。由此可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正逐步重视资金使用所实现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将向追求资金绩效最大化的目标发展。资金绩效最大化的目标是指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所实现的效果最大化,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方式,体现了事业单位以较少资金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服务的公益属性。笔者认为,要实现该目标,应努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正确设定绩效指标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单位的实际运行情况,合理设定一些能够反映资金使用效果的指标。绩效指标的设定,可以是由一系列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并且应当是明确和可操作的。为了更加全面反映资金的使用情况,绩效指标可以是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但是应当突出重点。   (二)合理确定指标值   绩效指标的指标值,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限内努力实现的目标。资金绩效最大化的目标是事业单位长期追求的目标,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即实现,因此,在短时期内,可以将绩效指标设定成切合实际的并且长期来看是不断增长的指标值,通过事业单位的不断努力,逐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三)建立绩效指标考核机制   绩效指标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考核。绩效指标的考核,既可以总结一定时期内财务管理工作的得失,为下阶段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也可以对事业单位内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产生激励作用。因此,事业单位追求资金绩效最大化目标的过程中,应当重视绩效指标考核机制的建立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