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管难点及解决措施

事业单位财管难点及解决措施

 

事业单位是我国政府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益性福利和服务机构,不以生产经营和创利为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深入的事业单位财务体制改革,使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以及外部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财政改革的需要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要进行改革,来改变原有的落后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财务管理的内容、要素和层次,转变事业单位理财观念,创新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经营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使建立财务管理体系与事业单位改革相配套,从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1.事业单位一般不具有企业会计意义上的所有者权益。因此,资金提供者不会分享单位剩余价值,也不存在可以出售、转让、赎卖或清算的问题。   2.事业单位的资金基本上都来自财政拨款或其他提供者是事业单位的资金基本来源,而且提供者并不期望所提供的资金能会获得经济利益或者按按比例收回。   3.事业单位一般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目标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留存的一些事业单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已经不能为政府经济运行调控提供保障,也不再向社会提供服务,已经不存在其生存的社会经济条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对象目标的确定,管理办法的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来区分。为减轻财政负担,要坚决撤并、解散没有足够资产、技术和人力资源维持生存的单位,进行财务全面清算并停止财政拨款,或实行人员再就业,移交社会保障部门进行管理。对于有些事业单位主要面向企业服务的技术研发机构,财务管理应当全部移交给对象企业,机构资源可以出租或转让给关联企业。如果事业单位能够依靠现有要素资源开发维持生存的,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其财务转入企业化管理。总之,通过缩小单位财务管理范围,简明财务管理程序,以收支内容为前提,限制财务收支活动,对管理措施进行强化监督,严肃财政拨款管理秩序,来保证各种类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监督不到位   首先是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尚未建立。从监督方式上看,日常监督少,多表现为突击性、专项检查多;从监督时间上看,缺乏事前事中监督,事后检查较多;从监督内容看,对全方位及资金使用的跟踪问责少,对单一事项或环节检查多,不能对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二是公众监督缺失。财务公开虽然在我国已经开始实行,但往往流于形式,应付检查,接受公众监督的执行力度不够。   2.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内控制度的完善对事业单位非常必要,但是现在的很多事业单位现在虽然都设置了内控方面的岗位,但是很多内控制度都如同虚设,例如不能吸收专业的财务人员担任工作等多方面的原因,无法保证应有的效果。鉴于当前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现状,内控制度的完善对事业单位非常必要,事业单位只有通过更好的办法和措施来对内控制度进行完善,才能满足事业单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3.严肃性及约束力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相对缺乏   事业单位为了获得较多的财政资金,在预算编制中会向预算科目进行靠拢,但很多时候每一级科目支出都未能按轻重缓急测算,这样预算科目设置就会比较粗放。造成一方面使部分急需资金的项目因缺乏资金而无法开展,在编制预算时会失去支持的方向,造成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合理;而另一方面,在实际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操作困难,造成资金闲置。加之绩效与经费不配比,预算透明度模糊,预算的审批与资源配置带有主观性,不能及时批复,应有的严肃性缺乏。其次,很多事业单位每年下达支出预算和收入预算,来维持预算的严肃性及约束力,但流于形式,预算执行情况没有真正纳入单位考核的范畴,造成奖惩不严;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强,相对专业的预算管理制度没有设计、执行、评估、监督和信息采集团队。   4.不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主要是在财政资金收入的统计和支出审核上反映了财务管理制度上的不健全,财务管理仅仅只是简单的统计和支出审核,而预算编制、资金预算审核、内部控制制度等内容则没有涉及到,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行虽然能够保证,但并不能寻求突破和发展。单位内部管理的协调有效性,资金预算编制、审核等实现需要健全的制度。如果没有预算编制制度,就可能出现冗员的出现,如果缺少资金预算审核,资金的节约和质量得不到保证,也无法检验项目的实际操作情况,不利于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和财政部把握和监督事业单位的财政整体进程。?   ?四、加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建议   1.加强监督管理,健全约束机制   一是为强化激励与约束单位负责人以及主要的财会人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考核指标体系。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人员行为,明确财务人员职责权限,防止营私舞弊现象的发生。二是改革监督方式,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制定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从事后监督向经费使用全过程监督转变,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项目支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三是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法治建设。四是为进一步推进财务公开,把财政监督机制主要监督内容以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为主,来引导公众监督。   2.建立和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各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一个单位财务管理要实现规范化,就需要依法、依制、规范化的运行的资金管理、经济核算、资产管理,建立起一套法制化、制度化的管理环境。各个工作岗位间的约束力,工作岗位的责任制需要通过制度管理来强化;而明确各级各类工作人员的权限和责任,就需要强化财务审批权限明确审核程序。在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中,建立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适合事业单位实际,形成财务监控工作机制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以预防为主。进行经常的周期性的检查各项财务收支等活动,建立事前请示事后报告的监督体系。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检查和考核通过相应的内部审计、离任审计、效益审计等手段来强化。#p#分页标题#e#   3.建立健全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有效管理和运用的基础就需要健全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提高运作效率,完善单位管理,财政管理制度就应当在内部控制制度、预算编制、资金预算审核等方面建立健全。确定预算方案,应当仔细调查和研究,以各部门上交的预算编制和资金预算为基础进行全面审核,从而使预算方案符合部门实际,节约资金和人力成本;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加强部门监管,强化各部门的日常管理,保证单位在一个正常有序的环境内运行,使各部门都能在系统中运行。同时,因为财政支持是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该和政府财政挂钩,所以事业单位建立自己的财务管理体系要按照政府的支出结构和管理方式,使财政部的监督和检查可以有效地进行。   4.加强管理和培训财务人员   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定期组织培训,更新知识储备,并引进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要具有专业财务管理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供人才上的支持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够有效的进行,并完善知识结构。通过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对本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   5.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部门预算编制要合理。为使单位收支指标更加切合实际,在编制预算之前,为充分的论证各部门以前年度经费使用情况,要深入到各基层单位进行调研,对日常公用经费如办公费、差旅费等按人员测算人均定额,单位预算金额要通过分析研究在确定。   (2)推动预算执行要以预算文本为依据。为便于执行审计部门审计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执行依据要参照财政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预算批复项目文本。   (3)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为明确考核内容、指标,进行分析、考核预算执行的结果,将各部门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对不严格执行预算的部门要扣减其下年度经费并提出批评,如果情节严重,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对严格执行预算的部门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给予奖励并提出表扬,从而体现预算管理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