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项目管理职业化培养模式探索

师资项目管理职业化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我们以东莞理工学校职业素养研究传播中心师资职业化培养过程为例,分析项目管理对于师资职业化培养本身及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价值;对师资项目管理职业化培养模式实施过程进行可行性分析。该师资培养模式能够满足师资职业化培养的内涵需求,实现以下建设目标:培养师资队伍职业化意识;构建师资队伍职业化思维方式;确保师资队伍职业化能力提升与稳定输出,深化师资队伍项目管理认知,提升其项目管理能力。

关键词:项目;管理;职业化

项目管理原本是伴随社会建设和管理大型项目的需要而产生的管理学科,最初应用于航天、国防、建筑等少数几个领域。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信息社会的进步,自20世纪80年代后,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展到各行各业,成为现代社会中主要的管理模式[1]。目前,项目管理理念也逐步扩展到教育领域,是校企深度合作从理念引领到实践探索,再走向经验总结这一发展历程的重要体现。东莞理工学校在示范校特色项目建设中,开展了职业化培养体系建设项目。该项目本身就是基于项目管理理念而启动并运作的。随着项目工作的循序推进,在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逐步探索并总结了基于项目管理理念而创设的师资职业化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接下来我们将以东莞理工学校职业素养研究传播中心师资职业化培养过程为例,分析项目管理对于师资职业化培养本身及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价值;对师资项目管理职业化培养模式实施过程进行可行性分析[2]。

一师资职业化培养模式构建的内涵需求

(一)师资职业化培养概念的界定

师资职业化培养,是针对师资职业化意识、职业化思维、职业化输出三个维度所进行的综合培养与提升过程。为了有效构建学生职业化培养体系,我校首先从师资职业化培养入手,着力打造具有职业化意识、职业化思维并最终能够职业化输出的师资队伍[3]。师资职业化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运行,最终必须指向这三个维度,方能实现培养目标。

(二)师资职业化培养模式的内涵需求

1.深刻理解企业生存规律,具备目标管理能力。这是师资职业化意识培养的核心所在。企业的项目管理是伴随着管理方法在长期性组织中的广泛应用逐步形成的一种以长期性组织为对象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其主导思想就是把任务当作项目以实行项目管理,即“按项目进行管理”。无论是项目管理还是按项目管理,都需要管理人员具备大局意识与系统思维,这恰恰是教师队伍在与企业需求对接过程中特别需要积累、充实的认知底蕴。职业化的师资,是培养职业化人才的基石。2.思维职业化,扭转“能力速成”的成长观。在传统校园环境中,教育的非竞争本质及教学、管理工作对稳定性、规律性的内在需求,容易使教师把教育本质需求与社会对教育者的能力需求相混淆,这往往导致教师对自身成长效能的敏感度降低,进入职业自我封闭状态。师资项目管理职业化培养模式,目标之一是让教师在能力逐级提升进程中,辨析“速成”“渐进”成长观的不同发展轨迹,站在需求方(学生、委托方)的角度重新定义教育质量标准,首先实现教师自身的自主成长、自我管理[4]。思维职业化,是师资职业化的认知保障;自我管理能力是师资职业化输出的检验标准。3.教育、教学能力的职业化输出,检验市场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传统校园环境中,评价体系并未建立需求方评价机制。学生作为需求方与听众,并没有成为评价主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并没有在评价体系中得到即时反馈,而仅仅是以口碑的形式存在着,教师的教学、教育能力自我提升缺乏强大的助推力。项目管理,推动教师围绕质量目标而汇聚各方资源,在每一次项目管理中,实现综合能力的小跃进。这种跃进所带来的,不仅是教育能力的逐步增强,更重要的是让教师通过实践真切认同“跬步千里”的成长观。

二师资项目管理职业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管理,就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对日常中各种各样的任务进行管理,其主导思想上把任务进行项目管理,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长期性组织管理体系。迁移到师资职业化培养领域,就是应用相同原理来管理大量持续发生的师资职业化培养活动,构建师资项目管理职业化培养模式[5]。我们学校为构建职业化培养体系,成立了职业素养研究传播中心,作为职业化师资培养项目的管理部门。中心的管理工作,由运作与项目两个部分组成。运作是指常规教学与管理部分,项目则指“按项目管理”的部分。具体操作要点如下:

(一)树立项目意识,开展项目管理

“当今社会中,一切都是项目,一切都将成为项目”,这是美国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委员会主席PaulGrace对于项目的看法。“项目是为创造特定产品、服务或者成果所进行的临时性工作。”——PMBOK(2008版)项目的一般定义: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而从事的有时间和资源限制的一系列活动。素养中心的成员绝多数来自学校各个专业及教研科组,职业素养课程的常规教学工作由素养讲师兼任。但在职业素养常规教学工作之外,中心的素养讲师还会根据素养工作项目的需要进行人员调配。就项目组织类型而言,属于强矩阵型项目组织。除了职业素养常规教学,素养中心的校内外的各项任务、活动都转换为项目。这种转换,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关键是管理意识与实施过程的切实转换,表1。当每个项目都有特定的项目、子项目负责人的时候,每个负责人就可以根据项目目标、周期去调动环境内的一切资源,去完成项目。项目的目的性、一次性、独特性、制约性,给教师在专业教学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隐性成长目标——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项目时间、质量、目标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开展人员调度、部门沟通、冲突协调、预案检验等等,有计划、拆步骤、懂控制、能协调、善合作等良好职业习惯得到强化,推动自身行为的职业化。师资职业化培养模式内涵需求之一—职业化输出,因此得以实现[6]。按照项目管理理念去规范行动过程,以项目促管理,借项目运作驱动能力提升,是师资项目管理职业化培养模式构建的意识起点,也是实践该培养模式的关键路径。

(二)关注项目结果,对接职业化思维

每个项目单独而言,都具有临时性、一次性的特点,因为项目生命周期可预见,项目的质量、结果也是可以及时、即时得以检验的。这对项目负责人目标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只能全力以赴,实现项目需求方的预期目标。例如,每位教师素养示范课的质量要得到对方单位的认可,也就意味着每位子项目负责人不仅要对子项目负责,还要对项目本身负责,每个子项目负责人都是项目整体质量的负责人。项目的质量要求,反过来就是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正如企业生产产品,必须符合市场客户的需求,教师的授课质量,也需要满足项目需求方的预期要求。如果达不到要求,也就失去了再次合作的基础。这对于教师本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每位项目负责人的项目管理质量都需要接受需求方的检验,而不仅仅是走完流程即可。因此,为了确保质量,项目负责人就会进行计划、管理,控制风险,根据自身能力进行课程开发,借助队友力量优化课程,为达成项目而进行资源、时间、进度等方面的管理[7]。这种压力是不言而喻的。不是每个人都敢立下军令状,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守成。这样一来,项目管理就是一个平台,可以给教师的职业化成长提供真正的竞技、发展平台,成长梯度也就慢慢拉开了。这是师资项目管理职业化培养模式的可行性所在——只能自愿或者动员,无需强迫,也无法强迫,这就是推动师资成长的关键之处[8]。这跟教育领域关注过程本身的过程导向意识形成互补,帮助教师从过程导向意识为主,走向过程导向与结果导向并存,拥有从社会、企业角度反思教育、教学质量的职业化思维方式。

(三)规范管理流程,培养职业化能力

项目管理,包含项目整体、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采购管理,这是企业项目管理的全部领域。师资项目管理职业化培养模式实践中,与之对应的管理流程有:项目整体规划、项目性质界定、完成时间、主要成本、质量要求、人员安排、各方沟通与协调、风险预测、物品采购及准备。校园与企业的项目管理,区别在于前者成本核算难度较低,运营风险也较小,后者则相反。素养中心在完成一个或者多个项目的时候,首先要根据项目需求确定人员安排,并进行相应沟通;人员初步确立后,就需要跟学校各个部门协调,完成人员调课、请假手续;车辆、采购等风险、成本核算工作同步进行。这些都是项目外部的协调、规划工作;与此同时,项目负责人及项目主讲人员根据项目需求、目标进行专业教学准备工作——授课前后的调研、反馈;授课后的小结与反思;项目管理工作的复盘……这期间也涉及中心内部人员的配合与调配。在项目管理中,教师的规划、沟通、合作、时间管理等职业能力逐步提升,工作流程日益规范,管理流程与工作流程都日趋规范化、职业化。这是师资职业化培养落地的重中之重[9]。

三师资项目管理职业化培养模式的成效

(一)师资队伍职业素养教育能力稳步提升

中心的讲师,在不同层级项目的带动下,在校内外平台的综合锻炼下,职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呈梯队、梯度状态提升。职业素养教学能力显著增强,入职一年半、五年的青年教师就能够赴外校进行示范教学。来自电子、计算机、财经等专业的骨干讲师能够赴外校开展素养讲师团队构建工作。中心讲师还应邀赴大学、企业开展职业素养专题培训。随着职业素养教育实践工作的持续开展,来自全国各地院校、研究单位的教师、领导、科研人员,纷纷到学校进行素养教育相关话题的交流,沈阳研究院、北京教科院职成所、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北京大兴区教委职成科、北京市商业学校,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等。中心讲师的传播足迹遍布东南、华南、东北、西北、华中,从职校到大学,从私企到国企,中心讲师完成了传统教师角色到职业讲师角色的自然发展与无缝对接。

(二)师资队伍项目管理意识增强,职业化能力输出稳定

临时性、一次性的项目,当其不断发生,数量不断累积的时候,素养中心按照相同原理来管理各种项目就是所谓的“按项目管理(MBP)”了。“按项目管理(MBP)”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界限,是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我校素养中心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逐步体会企业的思维方式与生存规律,充分运用项目管理的理念,从而引导教师尝试学习、管理各种不同级别的项目,从管理校内公开课项目、校内学生素养专题培训项目逐步走向管理校内外教师培训乃至校外素养示范课、校外素养讲师团队构建项目,使师资队伍在提升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同步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培养职业化意识,走向职业化成长。对企业管理学发展趋势的把握和理解,对人才培养方向的觉察意识到日常培养思路的切实转变,正是师资职业化意识不断增强的重要体现。中心的项目从单一项目到集合项目,从项目群到项目组合,中心能够承接的项目不断升级,职业素养传播能力不断增强。中心的讲师,从举行职业素养示范课到跨地区举行专题讲座,从个体讲学到团队作战,从中心统一管理某个项目到多个项目同时进行,素养讲师在项目管理中由普通教师成为为项目管理人员,职业化输出能力明显增强,并实现稳定输出。

(三)职业化思维助力教学改革与创新,实现三个全国首创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职业化思维方式成为素养讲师团队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强大推动力,教研活动实现校企深度融合。2015年全国首创开发职业素养实训平台,创新开展学生素养提升实训模式;2016年在总结“33666”新员工成长规律的基础上首创开发大型素养教育职业案例视频——《走近企业》,为学生的职场生存与发展提供服务,推动职业教育从专业技术教育走向职业化培养。2017年,首创开发拥有“服务闭环”理论实践基础、融合“服务无处不在”社会发展理念的专业案例视频课程《服务关键时刻》。师资队伍与企业深度融合,职业化培养体系大型建设项目完成了从素养意识培养到素养实训平台开发的对接建设任务,完成了从认识企业到服务社会的素养教育系列课程的内涵建设,并切实培养了一支拥有30多名职业素养专业讲师的职业化师资队伍。在近六年的探索与实践中,随着我校职业化培养体系大型项目建设工作的推进,我们对于师资项目管理职业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这一培养模式的实施与坚守,深化了教师对项目管理的认知,同时有效提升了教师的项目管理能力。透过建设成效,我们不难发现:从师资队伍职业化意识的培养与养成,到职业化思维的构建与巩固,再到师资队伍职业化能力的综合切实提升与稳定输出,师资项目管理职业化培养模式具有可行性与实际推广价值,该培养模式能够实现师资职业化培养的内涵建设需求。

参考文献

[1](美)哈罗德•科兹纳(HaroldKerzner).组织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中国现代项目管理发展报告[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美)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任旭升.PDM系统项目管理模块开发[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7,(01):32-34+37.

[5]丛靖.市场营销实践中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03):109-110.

[6]袁静.财务控制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3):216-217.

[7]张立斌.项目管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34):32.

[8]杨斌.项目管理的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5,(02):134.

[9]杨巍.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34):104.

作者:刘海燕 单位:东莞理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