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标准化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标准化管理

摘要: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预算标准化管理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推进标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标准化管理提出了完善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标准化

一、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标准化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上逐步推行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府收支分类等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也从功能型向服务型转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财政部门同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之间,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同所属的行政事业部门之间关于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领拨缴销的方法、形式,以及责任、权力与利益划分的基本组织制度。推进预算管理标准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完善管理体系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

(一)有助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服务行为

实施部门预算标准化管理能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工作行为,从而达到财力统筹、预算约束、勤俭节约、依法履职的目的。

(二)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实施部门预算标准化管理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预算标准化管理紧扣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控制、分析、调整、监督及考核等环节,建立预算编制方法体系、预算执行控制体系、预算分析调整体系和预算监督考评体系。

(三)有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效率

实施部门预算标准化管理能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水平和效率,预算标准化管理注重经费支出的绩效效果,既考虑完成行政事业任务的资金需要,又尽可能合理节约地使用资金,特别是力求注重经费支出的绩效效果。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尽管目前财政管理部门制定了一些具体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法,也对预算管理提出了更具体、深入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理解程度并不够,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机制。在预算编制上预算测算依据不充足,内容不完整,大都是在“凑数值”。预算执行流程不规范,随意调整预算项目,为完成预算目标将不合理支出合法化等现象严重。而预算评价更是流于形式,没有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追踪问效机制。

(二)缺少预算管理法治意识

《预算法》是各级政府和单位制定预算财政政策、执行预算活动所需遵循的法律依据。各单位是部门预算编制和实施的主体,也是部门预算信息公开的责任主体,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清当前财政预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不断适应财政改革的新要求。如果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违反《预算法》规定,除了责令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改正,还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规定了具体的责任,包括降级、撤职、开除、甚至追究刑事责任。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预算法治意识,也没有把《预算法》的各项规定作为从事预算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未能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进行部门预算的编制、调整和执行,容易出现预算编制粗编乱报、预算调整随心所欲、预算执行违法违规等行为。

(三)预算编报缺乏准确性与预见性

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由于体制原因,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地位特殊,既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服务职能,同时又直接或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比较容易出现预算编报不全面、准确性不足、预见性不够等问题。同时又由于预算编报过程中,财政部门和事业业务单位之间、部门上下级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对实际需求了解不够。预算主管部门在核定预算时,缺乏客观依据,该安排的项目没有安排,不该安排的项目安排了,或者对所报项目的预算金额统统削减一部分,这些做法都会对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导致项目完成情况与预算编制目标存在很大差异。

(四)预算管理不透明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多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预算管理的公开透明事关行政事业单位的诚信度和影响力。但是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信息公开工作不重视,觉得可为可不为,或者是信息公开不全面、不及时,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以业务保密性为由,越少人知道越好。甚至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担心“三公经费”公开后,容易引起社会监督。

(五)预算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人员主要由行政领导、财务人员及业务人员组成。一些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从行政领导到财务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无一人对预算管理具有良好的管理理论和完善的技术素养。业务管理人员缺少预算及财务管理知识,对会计核算在深层次上缺乏了解。财务管理人员受专业、能力制约,对业务项目了解及相关知识水平严重不足,对项目预算编制只管统计上报,不管项目的合理化和精细化,预算执行只管支出,不管成效。还有一些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知识更新不及时,职业判断能力有限,导致账务处理和会计信息不能及时准确传递,导致业务管理人员在预算执行上不准确。

三、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标准化管理的思考

(一)完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通过完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内部控制水平,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标准化管理的前提。为保证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规范有序,流程高效,没有随意性和不合理行为的发生,根据标准化工作要求,必须在单位内部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即预算决策机构、预算主管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党委负责制下的预算决策机构,预算决策机构主要职责为制订预算标准化管理制度,审定本单位预算编制原则和成本费用标准,审核单位年度预算和预算调整方案,考核各部门预算管理情况,协调解决预算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等;行政事业单位计划财务部门可以作为单位预算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预算编制、审核、汇总上报,下达、监督预算执行部门工作情况,向预算决策机构提交审议预算及预算调整草案,实施预算信息公开、绩效分析、评价考核等工作。

(二)提升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规范预算编制原则,推进项目库管理,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标准化管理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应按照《预算法》、预算主管部门政策文件的要求,遵循合法性、完整性、准确性、预见性和勤俭节约的原则,同时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单位的预算编制原则。预算编制原则可由事业单位预算决策机构组织,预算主管部门负责,预算执行部门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编制,预算编制原则应确定具体的预算编制时间要求、项目要求、费用测算依据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标准化管理应推行预算项目库管理,未入库项目原则上不安排预算资金。项目库有利于预算项目的收集储备、分类筛选、择优排序和预算资金的统筹规划。行政事业单位制定事业发展长期目标,做好项目调研论证和预算编制入库工作,能为政府预算决策提供信息,有利于政府财政部门综合衡量财政收支配比,统筹兼顾,合理分配资金,确保跨年度预算平衡。预算项目入库要有充分、合理的立项依据,要有明确的绩效目标。项目预算按项目概算分类编制,并有造价审核意见。另外项目库管理要坚持科学论证、统筹安排、适时更新、滚动管理原则。

(三)增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

严格监督预算执行,公开预算信息,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预算执行是实现年度预算目标的重要过程,监督预算是实现年度预算目标的有力保障,而公开预算信息,是让行政事业单位接受社会群众监督。在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内控管理,规范预算执行流程、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公开预算信息,评价预算执行效果。年度预算一经下达,预算执行部门应严格遵照执行。预算执行部门应分解年度部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计划,确保预算年度目标。预算管理部门建立预算分析报告制度,调整和纠正预算执行偏差。严格预算支出管理,对三公经费、工资福利支出,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的项目及标准执行,不准超标列支。项目支出保证预算资金专款专用,严格支付条件。不能因完成预算计划虚假列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决策机构既要关注预算执行进度、年终预算完成率,也要关注预算完成效果,如行政经费节约率是多少,项目完成结果是否达到预算绩效管理目标,是否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将“勤俭节约”和“讲求绩效”两个原则密切结合,并在充分发挥预算资金的最大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实现对部门预算资金运行和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增强预算的约束力,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建立预算绩效评价机制,提高预算执行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建立预算信息公开机制,依照规定对有关预算事项进行公开和说明。

(四)增强预算法治观念

加强学习培训、增强法治意识,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标准化管理的有力保障。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标准化管理应要求预算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和学习,并评价学习效果。要重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人员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构建完善的高素质与高职能的预算管理人才队伍。财务人员应及时更新财务知识和财务理论,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准确传递会计信息,预算业务处理上既要遵守《预算法》和政策法规,同时应按会计准则和财务管理原则进行。业务人员要加强《预算法》和政策法规学习,与财务人员多交流,提升综合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崔晓凤.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

[2]周军辉.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6(16).

[3]王坦.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现代商业,2017(19).

[4]陈惠花.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探析[J].商业会计,2015(7).

[5]韩真.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合理利用及绩效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3(25).

作者:邱日 单位:广东省乐昌峡水利枢纽水力发电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