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培训总结范例

运营培训总结

运营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项目管理;培训;运营管理;事业部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水平的知识型员工是企业构筑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因此,培训成为企业人力资本再生产的主要方式。培训机构的运营模式将在提高培训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运营管理方式难以应对培训市场的发展要求,纵向管理层次多,横向涉及部门多,必然导致培训运营管理效率低,培训效果不明显。在现代管理理论中,项目管理方法已经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将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培训运营管理中,通过目标优化、过程管控、效果评估等,提升培训质量和效益,提高培训管理的竞争优势。

1项目管理的内涵

项目管理是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努力,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对项目及资源进行管理,实现项目目的的管理模式[1]。项目具有目的性、独特性、一次性、不确定性等特点。项目管理具有复杂性、柔性、创造性的特点,同时,项目管理面向成果,基于团队的工作,可以提供跨职能部门的、能够有效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2]。项目管理包含五大组织过程,包括启动、规划、执行、控制和收尾[3]。它的核心问题是对项目质量、进度与费用的协调控制。本文拟探讨如何将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运用到培训运营管理中,实现对培训运营及培训项目的计划、实施、监控等进行全流程的动态管控,从而达到提升培训运营的质量和效益目标。

2培训机构应用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2.1项目管理为培训全流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首先培训业务的运营管理包含培训业务规划、培训业务目标制定、培训市场拓展、培训项目实施、业务进度管控、业务成果(收支结算、文档入库)收尾等全流程的过程管理。同时,对培训业务较小单元的培训班管理来讲,也是包含培训需求调研与确认、培训方案设计、培训目标确定、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培训师资甄选与匹配、培训班务实施、培训收支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等全流程管理环节[4]。因此,在培训管理领域中,无论是培训业务的运营管理还是单个培训班的管理,过程管理及过程目标实现都尤为重要。项目管理中的五大组织过程管理为培训的全流程管理提供了清晰实用的理论依据及技术方法。借鉴项目管理理论思维及技术方法,能有效地聚焦培训管理中每个过程交付目标的动态管控与实现,能遵循培训管理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确保培训管理的进度、质量、费用都掌控在预期的计划中,从而实现培训管理的目标,提升管理效益[3]。

2.2培训运营需要科学高效的管理

行业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培训业规模呈现递增趋势。以G学院为例,如图1所示,2018年实施培训班3940期,较2011年2036期,增长93%;如图2所示,2018年参加培训人数28.8万人,较2011年的13万人,增长121.5%。培训班与参培学员数量的快速增加,印证培训市场需求旺盛。但是,随着培训规模和培训人数的增加,部分培训运营管理问题逐渐突显:较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管理组织较混乱、管理手段较单一,阻碍了培训业务的运营效率[3]。因此,借鉴项目管理成熟的方法,对培训业务面临规模化发展所需的高效运营管理意义重大。

3培训项目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3.1培训管理的属性

培训具有项目的基本特性,一期培训班的运作可以作为一个项目进行实施和管理;培训业务运营也可以按项目全流程进行管控。具体而言,培训具有目的性,一期培训班的目标可以就某一主题展开培训,达到预期培训效果,培训业务运营的目标可以是实现预期的业务发展经济效益,并追求客户的持续满意等。其次,培训还具有一次性,一期培训班就是一次性的任务,有始有终。再次,培训具有独特性,每期培训班都有自己的培训时间、目的,有不同的实施对象,不同的培训方式[5]。最后,培训具有整体性,每期培训班都是从培训需求分析开始,到检验培训效果结束。

3.2培训项目管理的优势

培训运营过程较复杂,不确定性较强。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通过项目经理和团队的共同努力,有计划地配置培训资源,严格按照质量、进度和成本的预定计划,进行培训项目管理,这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出现在培训实施过程中的管理问题,保障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3],同时还能够优化运营流程,快速整合内外资源,提高培训项目规模化运营效率,实现培训管理目标。

4项目管理在培训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4.1构建事业部制管理模式

一般培训机构较多采用的是矩阵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是为了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成立的跨职能部门的机构,项目组织与职能部门同时存在,但是矩阵型组织结构存在双重领导,项目与项目之间、项目与职能部门之间容易发生矛盾,项目组织成员不易管理等缺点。鉴于此,以G学院为例,该单位在总结各类项目组织结构优缺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自身业务特点及实际情况,大胆实施组织变革,创新性地采用培训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组织架构如图3所示,按市场客户划分各个经营单元,确定其经营目标,配置相应资源,开展独立培训业务运营。其他职能部门按照职责支撑事业部的工作,按照内部协作关系,进行内部结算[6]。校领导作为战略制定层,统管企业运营战略、财务、人事,事业部为战略执行层,在校领导的指导、监督下实行独立运营,提高学校整体培训业务盈利能力。

4.2采用培训项目的全流程管理

4.2.1制定培训业务管理规划

在培训业务运营中,培训业务管理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G学院为例,首先,根据学院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三年培训业务发展滚动规划”,将学院中长期的战略规划转为具体的、可描述、可量化的短期业务发展目标。同时,每年年初制定培训业务整体年度经营计划,明确各事业部的经营指标,包括收入、成本、利润等,制定季度/年度KPI绩效考核指标、年度市场拓展计划、年度产品开发计划、年度资源配置计划等业务规划,清晰地指引着全年的培训业务运营管理过程。同时各培训事业部迅速承接落地年度业务规划,对其业务环境、客户需求、渠道合作、项目产品四要素开展SWOT分析,进行分解指标、分配资源、搭建团队、调研市场、设计方案、投标应标、合同签订等管理动作,并投入全年的业务实施管理过程中。

4.2.2组织培训业务实施管理

培训业务实施管理过程,重点是各事业部按其市场拓展计划通过调研、投标等方式动态地从市场不断获取培训订单,并按照订单要求进行培训项目的全流程管理。以G学院为例,各事业部聚焦月度、季度、年度业务进度目标,以业务订单为项目单元,快速组建项目实施管理团队,包括项目经理、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培训助教、培训后勤支撑等团队角色,整合人力、物力等培训资源,完成培训订单包括需求确认、方案策划、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归档等工作。同时,针对培训规模化的业务实施管理,G学院结合培训特点,运用信息化手段,自主设计开发“培训业务管理系统”[7],实现从商机管理、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关闭以及财务辅助管理、质量管理、学员管理、师资管理、产品管理、数据分析等培训项目全流程的信息化集约管控。

4.2.3执行培训业务过程控制

培训业务过程控制主要包括业务预算管理、业务质量监测、业务风险管控、业务绩效考核。以G学院为例,业务预算管理从学院、各事业部、各业务团队都严格按照年初预算目标进行进度对标管理,及时做好所有培训项目的收支匹配管理。业务质量监测是按照年度质量计划做过程监测,包括培训服务巡查、培训项目的质量满意度调查以及不合格项整改管理。业务风险管控包括规范管理、效能监察、采购管理等系列制度。业务绩效考核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从战略层、执行层、应用层进行分类考核,覆盖所有部门、团队、个人,从业务指标、管理指标、个性化指标到日常管理,指标清晰且量化,操作性强。

4.2.4完成培训业务收尾管理

培训业务收尾管理重点强调业务的闭环管理,包括文档关闭与财务关闭,以及业务绩效考核的执行与应用。以G学院为例,每期培训班都有清晰规范的收尾管理,包括培训班收支匹配的财务关闭(指客户结算、业务开票、业务到账、业务报账等落实完成)、培训班资料归档关闭(指开班通知、合同或中标书、采购审批、培训策划书、培训班学员及授课信息等资料逐一提交归档)。培训运营的收尾管理按年度运营目标开展,首先检查全年培训班都完成了其对应的财务关闭及文档关闭,其次再进行年度预算目标的整体对标核算、激励考核以及评估总结,并最终编制当年的业务经营评估报告,分析成效与不足,提出来年的业务目标与发展计划。

5结束语

将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培训管理中,一方面采用培训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按培训市场客户以及业务类型进行划分,独立经营。各事业部经营权利更独立,响应客户需求的行动更快,更有利于促进培训业务的拓展。同时,事业部的经营成效与绩效挂钩,激发员工干事的激情和活力,事业部制之间形成良性业务竞争,更有利于培训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采用培训项目的全流程管理,按项目管理标准管控培训实施过程,不仅确保培训过程中交付成果的质量实现,更确保了培训业务规模化运营的高效运转。事实证明,G学院经过多年的培训业务项目管理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一定的培训服务能力,其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培训品牌不断提升,推动了学校的培训业务持续健康地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新波.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张忠义,李森林.培训工作中的项目管理[J].继续教育,2006(8):16-18.

[3]曹军武.项目管理在培训中的应用[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8.

[4]黄艳春,黄嘉佳,王晓琳,陈筠.浅谈项目化管理在培训工作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6(6):130-131.

[5]李松玲.项目管理在培训机构的应用研究[J].中国培训,2014(5):56-57.

[6]李路路,沈丁.某航天企业事业部制管理方式变革的探索与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50-55.

运营培训总结范文2

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运营筹备人员特别是具备较丰富运营经验的技术人员身居一线,对于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品牌的特性,设备的隐患,维修特点等都比较熟悉。建设部门往往是从设计、工期、价格、设备性能、项目管理等总体把控,对于设备运营后的表现并不如运营人员直观清楚,所以,运营人员能提前介入设备的招投标技术编写、设计图纸审核、合同谈判、设计联系、样机验收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尽早提供有用的建议,避免设计上的纰漏,避免设备功能缺陷,对于供应商、设计单位和建设部门都是有利的补充。笔者注意到,如果只有建设部门参与的设备制造,仅仅到“三权移交”时才正式交予运营部门参与往往会带来许多重大的整改,甚至出现由于土建和成本等原因不能整改的情况,这样付出的代价往往很大同时又带来运营隐患。例如,以屏蔽门为例,在设计联络阶段就提出在滑动门下端增加防护板防止乘客未上车而屏蔽门已关闭导致列车开启而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这样的建议也是需要在多年运营中总结才能得出的合理建议;又例如,由于屏蔽门的门体手动操作钥匙需要加长,避免钥匙过短站务人员(女生居多)无法开启门体的情况,这样一个小小建议就能避免一次列车的延误,避免乘客伤亡的隐患。运营人员有参与设备设计阶段和制造阶段的热情,建议作为轨道公司需要从政策上和组织上提供支持,并鼓励运营人员负责任地投入到其中,针对需求、设计理念、设计图纸提出中肯的建议并予以重视,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熟悉法规,灵活应用

我国轨道交通从无到有,再到快速发展大概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特别是随着最近10年来建设和运营的需要,参建单位和人员的增长,也积累了经验,从而形成了各种指导建设、指导运营的规范标准。这些规范和标准可以说是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经验总结,教训归纳,工作指南,但同时笔者也发现,在建设和运营期间对规范标准的重视不足,很多时候还是凭借经验指导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依法治国”提上日程,轨道交通作为大型的民生工程,也走向了标准化、法治化,例如各种设计标准、验收标准、运营标准。这些标准也是规范建设单位各种行为,判断机电设备是否达标的重要准则,对于业主控制机电设备质量是非常有利的武器。所以,提前收集各种验收规范和标准,组织学习熟悉这些规范标准并用于运营筹备期的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监督中是非常有意义并能收到很好的成效。对于城市新建的第一条轨道交通线更是有特别意义,因为筹备建设第一条轨道线路,往往有经验的运营人员不是很多,校招毕业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可以借用的工作经验不多,这时候要发挥所有运营筹备人员的作用,除了以老带新,加强培训以外,组织学习各种验收规范标准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设备也有其对应的规范,例如对应电梯设备最权威的规范就是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和GB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装安全规范》,同时,地铁设计规范等也收集了这2个规范中关于电梯的规范内容,我们要认识到其中的区别,例如自动扶梯,在轨道交通的应用中有更高的要求,除了满足设备的规范外,还需满足用于轨道交通这种人流量较大,对安全性能要求更高的重型交通扶梯要求。熟悉机电设备规范和标准,运营人员就掌握了监督机电设备质量的武器,也就有了底气,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年轻队伍地作用,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主人翁感,为以后设备维护打下良好的基础。

3人机结合,齐头并进

机电设备的管理离不开人,人员的管理好了才能为机电设备的管理提供基础。从本质上讲,机电设备的管理就是运营筹备人员的管理。运营筹备期的队伍一般是比较年轻的,有运营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应专业只有一个或者两个,特别是对于新线建设,这样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个问题,由于机电设备的复杂性,很多没有运营筹备经验的年轻员工不敢管,或者想管好但力不从心。作为管理者,要正面这个问题,并可利用机电设备安装期间,以老带新的形式,以专业为团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利用安装进展较早的车站开展专业培训,让新员工认识了解设备,善于发现质量问题,逐渐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再逐渐应用到其他车站中去,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也可以让他们深入工地现场,参与安装过程从而得到较快的成长。作为管理者,切不可操之过急,同时也不能不顾及设备规律提出过多过重的任务,最好是能按照专业进行跟进和开展培训。因为机电设备设计的专业太多,风水电全覆盖,要精通所有专业是不太现实的,效果也不好,故集中兵力钻研其所分配对口专业,齐头并进,适当兼顾相近专业效果较好。

4建立机制,责任分明

成本、质量和进度从来就是工程建设管理的3驾马车,机电设备管理从严格意义上细分也是对这3部分进行管理,使之达到均衡并满足各自目标。从运营的角度,可以说质量是最为看重的部分,因为没有质量,意味着以后运营的不安全因素增加,从而带来运营压力和管理成本的增加,影响服务质量。但是,不可避免地对质量的追求会对进度和成本都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部门所追求的目标有所侧重是正常的,例如,设备部对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到货、安装方面总体把控更为看重,总工室对安装进度可能更为敏感,财务和企业管理部门对成本可能更为重视,所以,如无统一而有效的机制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则可能导致效率低下。从机电设备的运营筹备期出发,建立统一有效的指挥系统以及信息沟通机制,高屋建瓴地建立有效的质量反馈和解决机制笔者认为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这种机制越早建立越好,同时建议验收小组也需明确运营人员的参与,这样才能对机电设备质量的监控达成有效的效果。如果边缘化运营人员的参与,从而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轨道交通这种影响长久的大型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是不可接受的,也会影响专家验收的通过。但往往筹备期,运营单位属于从属地位,还处于工程配合阶段,故如不建立有利于质量反馈的解决机制,单靠运营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不够的。如果建立这种机制,可以由公司领导班子组织建立验收小组或者验收委员会,包括由运营人员参与编写各种工程配合章程,例如工程问题分类导则等。

5认清规律,总结特点

机电设备在安装阶段也有其固有的规律,例如开始阶段,由土建单位完成土建方面的工作后才交予机电设备安装单位接管,在安装阶段,开始就是各种风管、水管、线槽的安装,随后是各种机电设备进场,这时候就会产生很多交叉安装的工作,随后是单体调试、综合联调和设备验收阶段,最终是运营试运行和试运营阶段。机电设备的管理宜早不宜迟,各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安装重点,所以要善于利用,总结这些安装特点。例如在土建交接初期,就要认真检查各种预埋件是否满足要求,例如风机的安装预埋件,电梯和扶梯的预埋件是否满足受力要求,再譬如屏蔽门的预埋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安装前都必须在轨顶和地面预留安装预埋件并且需要满足等电位的要求;例如到了风管、水管、线槽安装阶段则需注意风管的支撑架是否满足要求,风管穿墙部分是否有防火泥封堵,综合监控的设备房是否装防静电地板等;到了设备安装阶段,则需做好各种防水防尘要求,例如屏蔽门和扶梯等是否有防尘措施、防水防溅措施,各种阀体是否预留足够的维修空间,例如防烟防火阀、各种蝶阀和感烟感温探头等,如不认真监控,很容易留有维修死角,为以后的维护带来不可逆的影响;同时,这个阶段也要注意设计是否满足要求,设备功能是否满足使用,要切实做好查线核图,例如TVF风机低速运转是否带有正反转功能,这些较为被人忽略的功能一旦全线完成再要整改是非常耗费人力财力物力的;到了单机调试和综合联调阶段则是机电设备安装的功能性测试的最要阶段,也是质量和安装的最终检验阶段,必须安排大量的人力参与调试其中并跟进各种整改,争取问题发现的最后机会,一旦错过这个阶段就难以充分利用供应商和安装施工单位的力量进行整改了。每个设备的不同安装阶段都有其固有的特点,必须认真总结,把握规律,抓住重点,加以引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结语

运营培训总结范文3

翻转课堂是一种角色翻转,针对师生之间的关系所设计的模式。这样让教师的定位发生了改变,课堂的内容和内涵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国内外针对研究性教学都有了较深的理解,并在授课上付诸了实际运用,有了相当客观的研究成果,这些也都将为企业运营管理中课程教学理论实践奠定参考基础。翻转课堂目前主要有着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前要花费一部分的时间来寻找资料,在课堂上能够丰富教师的讲课内容,并获得教师的实践引导,所以翻转课堂需要学校对学生的时间进行良好的划分和安排,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第二,翻转课堂需要获得电脑技术的支持,教师需要在课前制作好视频,这样能够保证学生有效地观看到学生视频,不断协调自身学习的状态和环境。而这些都需要有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的投入。

二、翻转课堂在企业运营管理教学中的运用

1.企业运用翻转课堂的作用及要求。

里多认证管理机构的熟悉学习官罗伊•桑德森在一篇名为《日常职场培训》的文章中指出,职场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就是翻转课堂。通过混合式的学习模式让员工通过网络视频进行学习并且了解新的知识,可以有效地锻炼员工的思维,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罗伊•桑德森还指出,翻转课堂可以有效地使周围员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获得有益的体验。员工通过日常的工作锻炼出与他人的协调能力,并能够积极地进行讨论,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在企业工作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翻转课堂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就需要讲师更好地引导员工处理工作和网络学习的关系。企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让知识得到传授,注重知识的内化作用,能够强化员工行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传授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员工在接受知识方面操控力方面都有了更高的水平,这无疑使翻转课堂的运用更加顺畅。企业运营管理教学模式的任务目标分为三点:第一,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国情和企业情况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针对企业发展现状做出规划并获得启示。第二,在翻转课堂中,需要认识到教学的必要性和教学的可行性,努力找到企业管理和翻转课堂的契合点,从而促进企业运营管理教学的改革。第三,要以企业发展和社会现状为背景,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系统,并切实地开展适合企业管理的翻转课堂。企业运营中管理教学任务不仅是一个非常客观的问题,还有着抽象的理论问题。它需要得到企业高层领导人的关注和重视,让它在企业管理中成为一个认真思考和检索的方向。企业管理中需要面对的是具体的、现实的问题,运营管理教学模式也一定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翻转课堂在企业人才培养上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促进员工的写作精神。需要接受企业运营管理培训的员工要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工作,每个人都参与,自由平等地处于接受知识的环境中。翻转课堂中的教育,培训者一般都是课堂的配角,而真正的主角是接受培训的人。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通过课余的时间员工通过多媒体视频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再一同探讨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无论是参加活动还是项目,翻转课堂的培训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所需学到的内容,授课者也更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学生的需要,从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引导。企业培养员工同样也是如此,在授课中,让员工们更加懂得彼此间的协调。

2.企业运营管理教学翻转课堂设计。

(1)课前准备。

翻转课堂要求培训员工需要开始先通过各种方式对知识进行预习和准备,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查阅书籍、手机软件等。培训的员工需要在预习的过程中充分地了解培训知识点,在教师讲课期间可以有效地与员工互动。

(2)中间环节。

翻转课堂成功的关键就是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类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预习和复习是任何一项学习任务的重点,但也是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当然中间环节也是翻转课堂中的关键所在,即对培训中的流程和课程设计。首先需要做到知识的连贯。预习中遇到的难点需要在中间环节得到体验和呈现。其次要对课堂进行良好的设计,要用合理有效的课堂设计来对课堂进行安排,同时这也是对讲师的一种考验。最后要看讲师的演绎水平,讲师需要对知识进行连贯的叙述并组织活动,积极引导、讲授和总结。在课堂讲授中,企业管理课程需要重点在设计体验上进行强化,同时也需要对一些体验课程的资源发送给每一位员工,让他们去参悟。企业管理教育中的翻转课堂运用具有许多积极的作用。比如企业管理教育中进行《巅峰团队》的讲授和演绎,讲师就要求员工去融入角色,并在课下做具体的测试活动,将结果反映在课堂上。这样既能让员工了解课堂所学内容,又可以节省课堂上的测试时间,而且可以有效地提升员工对课堂的关注度。讲师把更多时间留给员工,让他们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来感受不同的企业团队角色对团队中贡献的差异,最后进行经验的总结。

(3)课堂效果评价。

在课堂经过协作学习后,需要由小组来回报总结。通过在培训课上交流经验,分享翻转课堂的收获,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展览会、报告会、辩论会和小型比赛等。需要邀请嘉宾来观赏,增强课堂的有效性。课堂交流经验后,需要制作视频总结到企业的资料库中去,通过网络平台来分享。建立评价体系。翻转课堂的评价体系与一般的企业管理课堂评价有着很大的不同,翻转课堂的评价体系需要由专家、管理者以及员工共同来完成,形成综合的全面的评价体系。不仅要注重对课堂成绩进行评价,还要建立员工培训的记录档案,从而做到定量和定性的双重评价。无论从单方面还是综合、个人还是小组、自我还是他人都需要有涉及。最后做成表格,存入员工档案。

三、翻转课堂在企业运营管理教学中的重点把握

事实上,在企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的课堂上,无论是讲授者还是学习者都会感觉非常枯燥,加上企业的具体环境,教学上还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员工的培训课堂是将员工与其绩效挂钩最直接的方式,翻转课堂运用得好坏决定员工在培训后能否轻松运用所学内容进入到工作中去。翻转课堂使员工的培训更加具有效率和吸引力,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授课。员工培训与企业的绩效有着紧密的联系,培训不仅能够促进员工的合作、思维的创新,更有利于调整员工的心态,使其更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与此同时,翻转课堂还更注重经验的积累和练习,以实践为主,研究表明,实践更有利于理论的消化。下面就是如何促进员工之间的协作,通过利用翻转课堂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的具体介绍。

1.课前写作。

这是翻转课堂的特色,需要员工有机会能够与其他员工一起观看学前的教育视频,并阅读相应的文件来了解和把握课堂的具体内容。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私下的交流。

2.思维风暴。

在接受培训的当天,学员要踊跃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能仅仅寄希望于活跃的人群,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中去,让员工的问题成为课堂的主导方向。培训人员可以将自己的想法通过书面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然后交由大家去讨论和决定哪些是重点。

3.分配角色。

每位接受培训的员工要有团体意识,要明确平等对待他人,让自己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不能再依赖传统意义上的分工,如计时员、抄写员等等。

4.模拟演练。

运营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国有企业;投融资;财务风险

引言

投融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有企业的盈利水平,实现对投融资相关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有助于国有企业在新时期的良性发展。因此,对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类型加以总结,并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是很多国有企业发展策略设计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投融资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

(一)国有企业的投资业务风险。从当前国有企业的投资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投资项目周期是影响投资风险的重要因素,尤其在现有的国有企业发展战略设计过程中,大量的资金投入需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有企业的运营模式。在国有企业探索多元投资模式建设的相关工作过程中,实现对多产业投资需求的创新分析可以为国有企业有效规避投资风险提供有力支持,尤其在国有企业的项目投资存在大量可观收益的情况下,资金占用问题的控制难度将会大幅度提高,如果投资失败,其资金损耗占比会逐步提升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国有企业将会产生十分严重的财务危机。

(二)国有企业的筹资风险。从当前国有企业的筹资方案设计和实施情况来看,面向银行获得资金是最主要和最普遍的形式。在国有企业扩展产业规模的需求较为强烈的情况下,其融资总额处在快速提升的过程中,在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提高的情况下,其经营压力将快速增长,尤其在企业的正常运营模式受到挑战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风险控制难度将大幅度提升。

(三)国有企业的回款风险。在国有企业的运营过程中,项目投资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但在国内现有的市场环境下,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资金回收速度较慢,投资款的回收和应收账款的回收无法充分满足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难以为国有企业全面的提升预期收益水平提供帮助,也使得回款风险的控制措施无法得到有效改良。

(四)国有企业营运风险。从当前国有企业的运营情况来看,项目投资工作很大程度上需要获得监督机制的有效支持,国有企业传统的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对资本的监督作用。在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其投资风险的可能性将提高。资金链断裂对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消极影响,因此,在国有企业的运营工作所面临的挑战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实现对内部管理相关举措的调整改良,有助于国有企业营运风险的高水平控制,尤其在国有企业的项目投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的情况下,营运风险的控制措施将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国有企业债务结构风险。现有的国有企业大部分处在项目投资金额上涨的阶段,尤其在国有企业的资金流稳定性影响因素较为复杂的情况下,企业正常运行所面临的挑战性因素较多,尤其在国有企业的融资手段创新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如果资金保障管理措施缺乏有效的改良,则会造成国有企业的债务结构风险。当前的国有企业对于稳定运行的需求较为强烈,确保资金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是提升国有企业资金保障体系建设水平的关键。因此,对国有企业的自身发展能力进行考察研究,并对其债务偿还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能够使国有企业的债务结构出现较大程度的变化,若债务偿还不足,则会影响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成功度。

二、国有企业投融资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策略

(一)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制度。国有企业的运营受到传统权力运行机制的影响,风险管控措施的创新处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之中,实现制度的有效设计,可以使国有企业的投融资风险管控措施得到有效的调整改进,进而提升投融资财务风险的控制水平。在处理投融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实现对项目投资过程中资金运用特征的分析,可以使资金的流向状况得到有效明确,并保证投资项目的实际状况得到精准认定,为资金流程的改良提供帮助。在国有企业制定投融资风险管理的措施过程中,实现对会计处理方法影响因素的总结,可以使会计信息具备更高的准确性,为企业财务风险的高水平规避提供帮助。在企业制定市场竞争力的优化方案过程中,需要充分参考投融资风险管理制度的设计理念,使此项制度 所具备的多方面应用价值能够得到明确,进而满足国有企业的投融资风险控制需要。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还需要加强对财务内控相关举措价值的关注,尤其要对管控财务风险的各项措施是否具备足够的有效性进行考察,为财务内控制度与投融资风险管理方案的充分结合提供支持,并保证相关法律资源得到高水平的应用。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还必须实现对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工作原理的有效分析,使舞弊行为和会计差错的规避质量得到提升,在提高会计信息精准性的基础上,实现投融资相关风险的高水平管控。

(二)提升国有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国有企业需要对当前的投融资工作占比情况加以总结,并对相关财务风险的特征加以分析,使财务专业培训方案的创新可以与投融资风险的管控工作相符合,为国有企业全面提高财务专业人员素质提供帮助。国有企业在处理财务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过程中,务必对其专业素质的构成因素加以总结,尤其要对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主要构成因素进行考察分析,使财务工作的实施可以与财务风险的具体控制需求相适应,以此保证财务风险的控制举措得到逐步优化。国有企业培训性质工作在创新过程中,一定要对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所需条件加以分析,尤其要对财务专业人员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查,以便财务风险防控相关培训可以在掌握财务工作者基本信息的情况下得到改进。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育工作务必加强对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视,尤其要对思想品德特征加以考察,使财务工作者可以具备更高水平的沟通协调能力,并在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三)提高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有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因此,在核对投融资业务制定风险控制策略的过程中,务必实现对会计信息质量多方面价值的评估考察,使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可以借此得到明确,为国有企业更好地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维护水平提供帮助。国有企业一定要对财务工作相关决策的设计情况进行总结考察,尤其要对会计信息的实际应用情况加以总结,并从国有企业投融资决策制定的角度出发,探索会计信息的创新应用方案,为国有企业更加充分的实现财务工作环境改良提供帮助。在国有企业处理会计信息质量建设的具体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企业投融资工作运行稳定性的关注,并对企业当前财务活动的多方面影响进行总结,以便国有企业在制定会计信息质量管控的具体方案过程中,可以更加完整的实现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调整改进,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调整优化提供充足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化策略还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当前经济业务构成特点的分析,尤其要对反映企业经济业务水平的因素进行总结,以便企业的投融资项目所参考的会计信息可以得到全面总结,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帮助。国有企业需要通过改进技术手段的方式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维护,尤其要对投融资具体项目的运营情况进行充分考察,并保证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多方面应用价值得到开发,以此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可以在技术性因素的支持之下得到提升。

(四)优化国有企业投融资项目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保证国有企业的投融资项目合理实施的关键,因此,在处理财务风险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过程中,务必加强对项目前期工作特征的考察分析,并从规避投资风险的角度出发,制定符合国有企业投融资项目建设需求的策略,为投融资项目更加充分的满足财务风险控制需要创造有利条件。一定要对国有企业的投资风险管控措施进行多方面影响的分析,尤其要对投资风险管控的相关举措进行问题分析,并保证相关的财务分析评价工作实现经验累积,以便可以更加完整的适应国有企业投融资相关工作的创新实施需求,为投资回报率的高水平管控提供帮助。国有企业还需要强化对投资项目特征的考察分析,从多个方面出发,制定符合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实际特征的财务分析方案,以此保证国有企业现有的投融资工作相关财务风险得到精准识别,为财务风险的全面系统规避提供必要支持。

三、结语

投融资工作是影响新时期国有企业盈利水平的重要工作,投融资工作相关的财务风险较为复杂,实现对相关财务风险类型的研究,可以为国有企业有效控制投融资风险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对国有企业的投融资财务风险的类型进行分析,并进行防控策略设计,对提高国有企业的投融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晶晶,宋彩群.“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风险与审计对策[J].产业创新研究,2019(12):121–123.

[2]李睿乾.国有建筑企业战略性投资风险识别与评价[J].当代经济,2017(32):108–111.

[3]赵铁英,李晓文.北京地区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问题研究[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4(10):2–7.

运营培训总结范文5

一、班组经济运行管理

火电厂是高耗能单位,节能降耗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火电厂在抓好外部环境及安全生产的同时,应高度重视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把夯实安全基础、提升生产指标、科学管理、实抓真干,切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做为经济生产的指导思想。一个班组就是一个经济运行的细胞,每个班组都做好了,企业的经济运行工作就做好了。作为班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经济运行工作:

(1)抢发、满发、多发电量。发电厂的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电量。争取大额电量是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机组负荷率也是影响各项大小指标的重要因素,机组抢发电量是做好节能工作的重要举措。值长有义务做好和电网沟通的外部工作,让自己的电厂在电网中享有较高的信誉度,积极参与电网竞价工作,争取更大的发电量。更大的发电量的取得,一方面来源于我们较高的电能品质、机组的安全性、稳定性,另一方面就是在于我们自己能不能把成本降下来,能否以有较大的优势去参与电网的竞价。由此看来,降低发电成本,抢发、满发、多发电量在于我们自己。

(2)企业牵头、值长带头、全员参与、保证经济运行工作闭环管理。在班组,值长应该在保证机组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机组运行方式,保证机组负荷、厂用电率、真空、主汽压、主、再热汽温、排烟温度、给水温度等重要指标控制在最经济的范围,确保机组煤耗最低。这是一项非常具体的工作,必须全员参与、全员监督、时刻谨记、精细调整。

二、班组培训管理

员工技术素质的提高是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我们搞好员工的培训工作。发电厂运行队伍的培训大多是放在班组进行的,经验证明,在班组内培训比部门集体培训效果要好,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应该按照调查分析、制定计划措施、具体实施、检查效果、阶段考试总结的步骤重复进行。很多发电运行人员有一种这样的思想:我不需要太多的理论知识,活只要能干就行了,其实他并不知道没有理论指导、单靠经验的许多操作都是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安全的。也有的人只是死读书本,甚至论文还常见报端,但是他的实际工作做的并不怎么样。显然,这两种学风都违背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反复学习的过程。出现这两种情况,说明我们的培训工作还没有真正做到位,我们还要从思想上和学习方法上帮助全班组的人共同提高。

三、班组文明生产管理

文明生产管理是班组管理中的最轻的一个环节,但却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其实,细心总结一下在这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就会发现,是以下原因造成了文明生产环节的问题不断。

(1)班组管理者是否站在部门和企业的高度上管理、监督自己的班组,是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否带领班组员工把企业、部门的规章制度逐条学习,让每个员工清楚自己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事情必须做。环节上出现了问题,结果就会出现问题了。

(2)班组管理者是否能够及时发现上级制度的不足和漏洞、是否能够针对班组情况制定班组内的管理措施,及早发现苗头,预防问题发生。

(3)班组是否经常开展政治学习、工会活动。树新风、摒弃陋习,在思想上帮助员工提高也是搞好文明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总结

班组管理者的工作是上令下行的纽带,不能中断;是为企业和员工服务的,不能懈怠。要清楚理想中的班组是什么样子的,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只要用心了,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弘扬先进、教育落后,激发执行力、加强创新力、实行逐级问责制、用不回避矛盾的方法解决矛盾,班组管理水平就会持续提高。

作者:于德营 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神华河北国华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篇

一、海上风力发电的制约因素

1.海上风电运营结构复杂,没有统一性的行业评价标准

为了降低海上风力发电的成本,应尽可能的优化海上风电的基础结构,当然,这种基础结构的优化必须建立在保证海上风电的安全的基础上。优化风电基础结构应从结构设计优化、施工人员监督以及监督施工方案的优化几方面入手。而且,目前相关权威部门制定的理论及专著都很少,没有形成全而系统的理论基础体。同时,现有的多数相关部门的评价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需要充分利用相关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源,分组理解此类评价的特点及内涵。

2.滞后的定量分析研究

由于社会评价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一般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难以评定,所以目前多以定性的方法,这样就导致了偏向于定性面熟的研究,缺少进行定量评价方法的探讨。同时定量分析需要以大量的数据为依据所以相比较之下更加耗费时间、物力和人力。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已有的文献资料当中对定量分析的文献比较少。但是对于整个研究体系来看,定量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需要加强。

二、加强班组的管理作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

班组是海上风力发电企业生运营活动最基本的单位,是发扬海上风力发电企业自身优势,克服自身劣势的关键,是企业活力的根源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海上风力发电企业运营中合理应用班组管理,能够合理解决海上发电的经济效益、海上风电运营结构复杂并且没有统一性的行业评价标准、滞后的定量分析研究等问题。

1.班组管理在海上风电经济效益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企业的经济数据应当先在班组生成,再报到企业进行统一的核算,企业各项经济计划都应以每一具体班组为单位。只有把效益意识贯彻到班组,班组成员才能自愿自觉地降低成本、扩大销售、提高劳动效率,从而持续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班组经济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核查劳动成果指标;二是对劳动消耗指标的控制;三是对安全指标的保证。对劳动消耗指标的控制实际上是班组管理中最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部分,它指的是成本指标,主要包括:出勤率、原材料消耗、配件消耗、工器具消耗、费用消耗、动力能源消耗、设备利用率、原材料利用率、工时利用率、工资和奖金等因素。成功的班组管理的发展是与开展班组经济技术话动分析息息相关的,要利用班组经济核算的各种资料,针对班组劳动及管理的现状,对班组话动的个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影响班组上作的原囚和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挖掘潜力,小断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努力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2.建立生产责任制可提高海上风电运营的计划性,以完善海上风电运营结构

建立班组管理制度是贯彻生产安全责任制的基础,以班组为单位,保证各班组的各项指标有序进行。班组管理的目标主要指的是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目标管理强调员工自身控制和自我管理。班组管理有利于分组对目标成果进行严格的评价、奖惩和考核,从而调动班组成员自觉、主动的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以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班组工作计划性,提高班组的科学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班组为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必然要制订一系列的措施、对策及相关规定,并积极保证这些前期规划有效的贯彻执行,这也就提高了班组工作的计划性,进而有效的保障了海上风力发电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3.加强班组的生产管理利于企业定向分析

海上风力发电企业的班组管理是指班组围绕电力企业的总目标及保障安全生产前提下下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结合班组实际,确定班组成员的安全工作目标,确定行动管理方案,安排工作的进度和保障其有效地组织实施。在海上风电电力企业定向分析方面,班组管理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1)企业经济核算的最基本单位应是班组。海上风力发电电力运营企业只有把效益意识深入到班组成员中,班组成员才能更加自觉地提高扩大销售、劳动效率、降低成本,即提高了企业整体的效益,又加强例如企业经济核算分析的可靠性。(2)作为企业的基本功能单位企业——班组,可以称得上是企业的最小的组织单位。班组是企业的重要职能落实的地方,并反映企业工作的情况。(3)班组是一个简单分工与协作整体。实际上,班组所从事的工作分工都是非常具体的,在班组的内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工,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企业定向分析的具体性与可行性,化整为零,更利于分析的执行和贯彻。

三、总结

运营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管理会计;医院运营管理;对策分析

随着人们对会计管理工作理论知识学习以及认知程度的变化,医院运营中管理会计具备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医院管理效率的提升会提供帮助。然而,国内各个不同区域的医院对管理会计工作在医院运行中功能不能产生足够的认知,在管理会计工作开展中,人才数量不能满足业务开展的需求,对于其在医院管理中的运营会产生影响。因此,医院管理部门要对管理模式不断的优化,保证管理会计工作能够顺利执行,形成适合医院发展的完美管理体系。

一、医院运营管理与管理会计间所具备的联系

(一)二者的服务主体与目标相同。医院运营管理工作与管理会计结合时,主要是保证医院的管理向正向发展,实现医疗体系中各项业务全面进步,医院运营管理能保证管理会计工作效果,促进医院运营的进步。管理会计工作与医院运营所要实现的目标相同,均能够保证医院中各项资源的有效配置,将整体运营成本全面的降低,保证医院能够快速发展进步。管理会计与医院运营均需医院中的所有工作人员全面参与,因此,个人认知程度所起到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思想上认知才能保证这两项工作能顺利进行[1]。医院要更好地发展进步仅仅是自身所具备的力量部门满足实际发展要求,要医院中的多个部门相互配合。为了保证医院运营管理工作的发展进步,实现两者之间协同并且快速推进下去。

(二)有利于促进医院管理现代化。管理会计业务属于会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实行管理会计工作时,主要是为医院快速发展进步,系统制定医院发展规划、提供数据上支持,保证医院决策、对医院的工作系统控制起到的作用也越发明显。管理会计工作是对医院现有资源能系统的实现深入挖掘工作,帮助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导位置,实现新时期的医院转型,保证医院管理效率系统的提高,促进医院体系高质量的发展进步。医院在运营管理中,管理会计能够对医院的发展预算、战略目标实现起到的帮助较为明显。对医院未来发展所要获取成果做出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开展规划任务。会计管理工作能对医院预算支出系统开展监督管理,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能够系统的做出总结,是实现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的实现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

二、管理会计对医院运营管理建设的积极意义

(一)管理会计是医院运营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医院想要发展进步,首先,需要在管理上开展工作。其次,需要医院管理人员在医疗技术上有所突破。目前,各个医院的管理者逐渐认识到管理会计工作属于所有所有工作中的重点部分,这项工作完成对医院的运营会产生明显影响[2]。为了保证各个偏远区域的医疗效果,很多大型医院均建立了分院,然而,在分支医院开展运营工作时,总院对其管理的所起到的效果则不明显,特别是在医院的运营和财务制度上的管理所产生的困难也越来越明显,较为熟知的是总院向分支医院下达财务指令,很多信息出现传递不及时的情况,严重者甚至出现下达的信息指令出现错误,数据信息不完备,影响医院整体的决策。在财务运营管理过程中,使用管理会计能有效避免财务中出现任何问题,财务队伍管理工作效率以及质量能够明显的提升,会计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会明显进步。在医院的管理者对培训模式和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时,对现有财务团队的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将医院财务团队中的优势系统的提高。管理会计对医院运营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属于时展的必然产物。

(二)管理会计应用于医院运营。管理当中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医院开展风险防范属于医院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医院想要防范财务风险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防范财务风险的出现。管理会计在实际运用中,首先其具备会计的作用,不但能实现财务数据分析管理工作,而且对医院的运行提供出相应的数据支持,保证医院管理层决策的正确性。在医院运营管理过程中,使用管理会计方式能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效率提高,避免财务发展中的浪费情况发生、避免财务支出时出现错误。从医院的角度分析能够发现,保证风险防控水平系统提高,避免决策上出现失误造成医院的财务体系受到影响,因此,在医院运营管理中使用管理会计能将财务风险系统的降低,保证医院的运行效率。

三、管理会计在医院运营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构架体系未建立起来。目前,医院在管理会计执行时,所建立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首先,医院的管理团队属于医院的决策层,其次,医院的中层管理团队,包括医院的财务部门与运营部门以及为了医院做出决策所提供支持的科室,最后,各个科室的负责人员,属于具体实施的管理会计工作的部分。然而,很多科室在具体实施管理会计工作任务时,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机构以及架构体系,各个体系中的人员所具备的职责不能明确,对管理会计工作不能系统的推行下去。此外,公立医院目前管理模式主要是属于粗放的新的形式,医院管理团队更多关注医疗业务的发展情况,医院运营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管理会计关注成本核算,对医院实际运行产生的财务数据信息开展收集工作、数据的系统分析以及费用管控工作要求较低,医院管理所取得的效果也会受到明显影响。

(二)医院运营管理中缺少对管理会计认知与重视。国内医院在实际发展和运营中,管理者在思想上不能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整体的思想较为保守,所选择运营模式较为落后,很多时候是以医疗体系的发展为中心点,对管理关注度偏低,随着管理体系发展进步,先进管理理念对医院的发展所起到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3]。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时,医院借助成熟的发展模式,未关注与自身发展的契合度,所产生的结果是管理会计所具备的作用不能发挥出来。综合性医院对人才以及技术手段不能形成系统的培训计划,医院并没有将财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大数据工作人员的培养工作,明显处于落后状态,所建立的培训机制也不能跟随时代步伐。

(三)医院管理会计综合人才缺乏。网络技术应用到医院运营管理中,管理会计工作也进入到医院运营中,医院想要实现快速发展进步,需要将各种信息化技术全面的应用,在这种运营模式下,对管理会计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能力提出新要求,对综合人才的需求量大。目前工作人员均不能满足实际的工作要求,原因有二,其一,医院的管理人员对现有的财务工作人员的要求不高,很多人员在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能全身心的开展学习任务,思想上难以转变。在开展具体的管理会计工作时,对待工作的态度整体较为散漫,工作人员不具备责任心,造成管理会计质量受到影响。其二,医院内部管理体系对管理会计工作不能给予支持,医院不能对现有的人才建设形成合适的培训方案、管理会计的考核体系不能建立起来、管理会计人才招聘不能按照计划进行,特别是信息化技术人员培养上面,不能达到实际的要求,造成信息化技术人员不能对医院提供出应有的帮助。在医院运营和实际管理中会忽视管理会计在使用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不能对风险有效的做出控制,无法保证财务管理制度所具备的透明性,造成医院财务的运营风险全面增加。

(四)缺乏管理会计应用于医院运营管理的具体指导。医院运营管理开展管理会计,利于医院的战略发展计划、年度预算的制定、医院运行成本的管控、对外投资以及医疗项目的融资管理工作。现阶段,医院完成较好的业务主要是年度和月度预算的制定、医疗成本的管控以及医院运营工作。然而,局限于不同区域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院规模,存在管理会计业务应用差异,对于很多的业务不能系统的实行开发工作。主要原因是医院缺乏足够的管理会计运行经验,不能对现有的工作人员系统的做出指导。此外,管理会计这项业务在公立医院内使用的时间较短,业务管理部门并没有开展业务调研工作,形成适合其发展的经验,因此,影响了管理会计工作在医院中的推广效率。

四、提高医院管理会计水平促进医院运营管理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健全医院管理会计组织构架体系。管理会计具体应用中,医院管理者要对现有的组织架构完善健全,明确医院管理层所具备的责任,中层领导对高层的决定给予足够支持,各个科室也要将自身的职责做出明确,相互之间开展配合工作,形成适合管理会计工作发展的体系。医院中的财务管理部门、行政后勤部门、信息化管理部门以及医护部门相互的结合,形成联动的发展模式。在完成组织架构建立以后,医院的管理团队也要将管理会计工作与现有的业务深度的开展融合,让管理会计作为医院运营发展中的一项工具,全面推进医院发展进步,充分地发挥出其所具备的职能,查找出医院发展中所具有的漏洞,将医院发展提高至新的层次。管理会计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优化医院的运行模式,对现有的成本有效的做出控制,保证医院的运行效率实现其全面的发展。

(二)提高管理会计在医院运营管理中的认知。在医院发展进步过程中,工作人员想要管理会计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将其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需要为管理会计工作提供出适合其发展的环境,充分的展示出其在医院运行中所具备的地位。完成此项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具体业务,首先是在财务项目运营的过程中,将财务中的数据分析与应用工作。医院在实际开展运营工作时,需要将管理会计工作的数据分析以及应用工作全面的提升,将医院内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务资源提供出全面的保证,各项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5]。医院的管理者要将管理会计工作所具备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实现医院工作人员进入到管理会计工作中来,在思想上形成科学上的认知。医院人力资源部门也需要制定相应的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将管理会计工作执行的效率列入考核中来,让医院内的员工了解管理绩效考核工作与自己息息相关,潜移默化对员工的思想产生影响,将其对此项工作认知程度全面的提升,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医院的财务部门也需要定期的与人力资源部门开展沟通工作,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了解财务部门的实际需求,定期的招聘专业的人才。

(三)加强医院管理会计队伍的综合能力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信息化技术在医院管理会计中应用项目逐渐的增多,医院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对信息化技术的依赖程度全面增加,这属于医院发展的实际需求。基于此种情况,对医院内部的会计工作人员要求也在全面提高,需要医院内的会计人员在思想上做出转变,不断学习新的专业技术知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针对不同的会计人员制定信息化培训计划,对已经完成培训的工作人员开展考核工作,保证会计人员能够将信息化技术系统的掌握,实现工作人员能力全面的转变。医院内的人力资源部门要将管理会计人员所具备的职责做出明确,保证人员所承担相应的工作,在管理会计开展实际工作以后,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将自身的能力全面的提高,不断的探索新的发展方向,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提供出新的方向。医院的人力资源部门也需要对现有的培训体系开展升级工作,全面的实行新的考核机制,运用激励的方式,促进管理会计工作队伍的能力全面的提高,为医院良好的发展提供出应有的动力。

(四)全面加强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应用体系建设和指导。国内公立医院对管理会计工作引入的时间较短,需要行业主管部门针对各个医院实际情况,对使用管理会计工作优秀的医院开展学习,进行全面的数据调研形成数据发展报告,组织不同类型的医院开展经验分享工作,各个管理者针对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开展交流,当医院条件满足实际发展需求时,出台相对的管理制度,促进管理会计工作在医院的执行效果。此外,卫生监督部门也需要将自身的职能充分的挖掘,将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工作实际应用的经验开展研究并做出总结,为管理部门提供出相应的资料。各个医院的管理者也要对现有管理会计的思路有效地进行拓宽,将原本不适用的制度进行更新,保证各种流程制度符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在医院具体工作开展时,不断总结不合理部分,进行改进形成适合医院发展的管理模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医院运营管理过程中,使用管理会计能保证医院的整体运行效率,促进医院的平稳发展进步,将医院的管理水平系统的提高。医院应该从组织架构的建立、管理会计专业的认知程度以及专业团队建设方面开展具体工作,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全面的提升,实现医院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丽.管理会计在医院运营和核算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首席财务官,2021,17(11):4-6.

[2]张雪,杨甫德.基于管理会计视角的公立医院财务分析初探[J].中国总会计师,2021(08):2-3.

[3]蒋晓霞.试析管理会计在医院运营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21(26):3-8.

[4]吴钰珊.管理会计视角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转型升级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7):2-4.

运营培训总结范文7

一、国内教育培训行业背景

发端于国家教育产业政策松动,教育培训市场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部分教育培训机构经历了由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的多元主体办学格局的发展。尤其是在新东方、文都教育等培训机构成功上市,实现了“教育家、企业家与资本家”三位一体的融合后,诸多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各教育培训机构风起云涌,发展路径大都是“扩张”、“融资”、“上市”、“兼并收购”等。

二、国内教育培训行业市场现状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教育行业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眼光投向教育行业,同时教育行业想要持续发展,也需要资本市场的助力。《2018-2023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蓝皮书指出,未来10年内,教育培训行业将是增长潜力最大的行业之一,依然会受到资本的强力青睐。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教育培训机构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也正是由于政策松动和制度的缺失,教育培训市场在发挥着重要市场作用的同时,存在着诸多社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在行业的不断发展的趋势背景下,不少中小型的培训机构迎来了相当大的来自同行的竞争力影响,市场不当竞争、运营混乱、管理缺失等问题层出不穷。

三、新时代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属性定位模糊

教育培训机构具有“学校”与“企业”两个面孔,是基于商业的教育,还是基于教育的商业?这是一个不容易说清的话题。教育培训机构是以教育为产品换取合理的商业利润,还是以商业为手段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国家对教育培训机构没有明确的定位。教育本身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社会功能和不寻常意义,如定位于“投资教育”的培训学校,那么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公益和非盈利的。而一些人因为发现了教育产业在市场化过程中释放出的商业机会而投身教育,戴着“教育”面具大肆豪取资本,由的甚至剑指“融资”与“上市”,如新东方、华图教育、文都教育等,这些打着教育事业的优雅旗帜,实现了其资本的增值,则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意义。商人做教育,赤裸裸的市场投机,可笑的是“教育家”的称号仍让社会充满敬意。

(二)政策松动,准入机制低,市场混乱

国民对教育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加增大,而国家教育政策的松动促使教育培训行业无明确的准入机制。成立学校须经教育部门审核审批成立,准入难度较高,而国内市场大部门教育培训机构以工商登记注册的形式成立运营,有场地和注册资金就可以到工商局注册包含“非学历培训”经营范围的营业资质。诸多企业打着“教育咨询”的旗帜做着“社会培训”业务。使得“教育咨询”与“非学历培训”两个经营范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更有甚者,部分培训机构未办理任何教育和工商登记手续,寻得场地即开始招生。因为有市场,师资、设备、教学体系等方面不再成为重要必备要素。与此同时,在市场的优胜劣汰局面之下,其培训内容的多元化教育培训市场格局,较低的培训市场准入门槛,使很多经营者对教育培训的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在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师资上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教学效果自然无从保证,加上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对教学质量的漠视。最终的结果就是其越做越小,质量越做越差,名声越做越烂,最后被市场淘汰出局。

(三)监管缺失,行业重“利润”轻“服务”

国家对教育培训市场进一步开放,教育培训领域的广阔市场和丰厚利润,使得更多社会力量进军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教育培训机构应该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不应是教育竞争的推手不应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那些“只要敢忽悠学费随便收”的乱象必须加以整顿。

(四)行业教育理念落后,推崇“技能本位”教育

改革开放40年间,全社会尊师重教的热情高涨,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亿万人民为教育发展慷慨解囊。如今,知识在改变着国家命运的同时,也改变着每一个家庭中每一个人的命运。

四、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内教育培训机构现状的思考

(一)政府加大教育投资,缩小社会培训市场份额

市场的形成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社会对其有需求。各类社会力量投身教育事业,社会培训机构的迅速发展,充分说明国家在教育的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倘若学校教育能够发挥教育本职作用,国家职业教育事业规范成熟,社会教育培训市场必将萎缩。如中小学课外培训市场存在,充分彰显中小学教育的缺失。

(二)完善行业准入机制,规范行业运营标准

国内教育培训机构在规模上参差不齐,注册资本从3万到千万不等,年营业额也是千差万别,经营手段五花八门,有“打一枪换个地方”的游击队,也有踏踏实实稳步经营的正规军,各有生存之道,各有营运之法。

(三)清晰定位教育培训属性,严格把控教育资本市场

政府应清晰定位各类培训机构的社会属性,所谓培训学校应当发挥其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的社会作用。政府可以引导行业,利用雄厚的资本,在教育创新方面做出更多探索,为整个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不否定社会力量对教育工作的贡献,也欢迎各类资本对教育的投入,但是我更欢迎的是“投资教育”,以商业为手段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摒弃那些打着做教育旗帜豪取资本的投资行为。

(四)重视“软技能”,培养全人格的人才

学校教育的宗旨是提升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而社会教育培训旨在提升学员的专业技能素质。教育培训机构在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过程中,单一的追求专业技能的提升,忽视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风范品格、团队合作等“软技能”的教育与引导。

五、总结

抓住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极好机遇,从当前职业培训的实际出发,不断研究行业职业教育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大胆创新,不断改革,灵活机动,因材施教,努力奋斗,再创佳绩。与此同时,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升华,才能适应新常态,真正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宁,杨东平,周大平,周作宇.教育理念的反思与建设.教育导刊,2003年第6期.

运营培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大运营;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计划运营

引言

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运营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2008年以前职能运营阶段,此阶段强调有序分工;第二阶段是2009年至2014年计划运营阶段,此阶段强调协同提效;第三阶段是2015年至今大运营阶段,强调财务经营。由于地价不断攀升,行业融资困难,政府管控越来越严格,行业内洗牌整合情况加剧,寡头局势已初步形成,这些都是房地产企业需要正视的现实,财务运营对项目成本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房地产行业已进入财务经营阶段。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随着国家政策、环境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企业也越发展越大,很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也逐渐由粗放型管理向计划性管理迈进,开始有意识的编制计划。但是在编制计划时因为没有系统的考虑到企业实际情况或者项目的生命周期,往往脱离企业实际、好高骛远,在没有土地储备、人员支持、现金流充沛的情况下,制定难以达成或实现的目标,尤其是在资金方面,因为没有可持续的现金流作为保障,致使所制定的目标难以实现。同时,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在计划编制下发后,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计划管理的流程没有固化,在计划执行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计划节点变更,计划随意性较大,使计划的制、编制和执行都流于形式。

一、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计划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标准化不统一,产品复制能力弱。产品标准化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需走高周转路线,而产品标准化是房地产企业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和实现品牌效应的必经之路。而纵观目前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处于发展中的房地产企业在产品标准化上还有很大距离。因为产品标准化不统一,这就导致房地产企业在前期项目定位不准确,在招标采购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建立自己的供应商库,一旦项目落地,无论是在市场定位、招采、宣传、建设方面均不能拿标准产品进行复制,往往导致项目落地难、成本高、周转时间长,从而影响整个开发节点。

(二)企业运营效率低,信息化运营管理不强。房地产企业要想实现产品标准化,需要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实现产品信息的数据、资源共享,而目前很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信息化的应用没有完全普及,多数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条件和员工素质的限制,大多数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没有开发适合自己独立运营的软件工作系统,或者只是停留在信息化的初步阶段,只是在工作审批上实现了简单的信息化,且审批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信息化在计划运营管理中的作用。

(三)全员运营意识不突出。计划运营管理关系到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各个条线和部门,涉及到从计划的制定、过程监督、跟踪、反馈到计划达成和考核一系列过程,在工作中需要沟通协调的事情比较多,各岗位之间、各部门之间都会不可避免形成联系,经常需要跨部门沟通、跨部门协调,要想顺利达成经营目标需要全员的共同努力,这就需要全员必须具有计划运营的意识,但现在很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虽然推行计划运营管理,但往往在员工眼里被认为只是计划运营部需要做的工作,其他部门对计划运营的工作了解比较少,且企业往往也很少在这方面做系统的培训,致使其他部门员工对计划运营不理解不重视,对计划运营部交待的工作也只是作为自己的例行工作,对计划运营的重视程度不够,全员计划运营意识不强。

(四)缺乏计划运营配套机制做支撑。计划运营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要想落地实施必须依靠与之相配套的机制做支撑,如制定项目开发计划编制基准、计划预警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支持计划运营的相关制度和细则,但目前许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虽然做计划运营,但往往没有建立保障其运行的相关制度,使各项工作在实际运营中不能形成体系化、标准化、规范化,不能为计划运营在促使目标达成中保驾护航,不能最终实现项目或企业运营效率和经营计划目标的顺利达成。

二、大运营管理体系背景下完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计划运营管理的建议

(一)制定明确的经营指标,搭建可复制的开发标准。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在制定三年经营计划、年度经营计划及项目经营计划等节点计划时,要根据自身实力和情况,要通过调查、分析研判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目标,在编制里程碑或一级节点计划时要考虑到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更要将经营计划和企业现金流相结合,制定符合实际的经营目标。在制定二三级节点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各项目实际情况及争取相关部门的专业意见,使各部门在制定计划时充分考虑跨部门工作的衔接作用,使制定的计划形成完全的闭合,同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做好监督管控,使计划执行真正落实到实处。房地产企业开发标准能够为项目的开发全生命周期形成指导,因此,在标准建制方面,房地产企业应结合项目公区域内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项目开发标准工期,如根据城市级别制定一线城市标准、二线城市标准及三四线城市标准,达到可快速复制的标准。

(二)充分发挥计划运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提高计划运营管理效率。目前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计划运营管理作为数据统计的信息源头越来越被房地产企业所认识,通过信息化大数据分析功能来完成计划运营管理的所有功能,减少人工操作,化繁为简,提高效率,统计分析和预警跟踪就能够一目了然,所有基础信息确保了准确与及时,考核结果自动形成,成果公开,大家可互相对比,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由于人为操作管理引起的各种偏差,同时也为实现企业产品标准化奠定可行的基础,大大提高运营管控的效率。

(三)加强计划运营知识培训,提高全员对计。划运营的认识计划运营管理涉及到各个部门和条线,要想发挥企业计划运营的管理作用,就要提高全体员工对计划运营的认识力度,提高其重视程度,从而建立计划运营管理的全员意识,不断强化计划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形成无计划不成事的统一思想。要通过培训学习,将运营管理模式融入到员工心中,更重要的是熟练应用,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让员工真正理解计划运营管理的重要、必要和迫切性,这样才能使员工在使用中减少并彻底放弃抵触从而全面接受。通过培训学习,让员工掌握运营管理模式的要点和运用要求,以更高的激情投入工作,为完成经营任务目标而全力以赴。

(四)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完善配套机制。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计划运营要想得到顺利贯彻和实施,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作为保证,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在做计划运营管理时,将例会制度、薪酬考核制度、产品标准化、流程完善制度等建立起来。在计划运营管理中,通过每月初召开例会,专题对运营管理分析、总结,及时解决新的运营管理模式下的带来的新问题,为持续改进做好基础信息收集工作,同时,充分发挥薪酬考核的作用,为不断变革的运营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做好制度支撑,最后是通过总结归纳以往工作经验,形成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积累新的运营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数据和模型,为高效运营管理打好基础。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