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类专业特点的方剂学教学探究

中药学类专业特点的方剂学教学探究

摘要:

针对中药学类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能力需求等,通过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大纲,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先“药”后“方”,引入病案分析教学,融入中成药知识等方法,开展方剂学教学方法研究及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药学类专业;方剂学;职业院校

方剂学是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研究和阐明方剂学基本理论、方剂药物配伍规律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是中药学类专业必修科目。中药学类专业是全国各医药院校学科设置中的核心专业,其分支专业包括中药学、中药制剂、中药营销、中药分析、制药工程等[1]。中药学类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中药生产、检验、鉴定、分析、流通、制药及合理用药等方面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方剂学课程,掌握的基本知识、形成的解析方剂配伍规律的基本能力,是学生今后从事中药科研与开发、生产及指导合理用药等工作不可或缺的知识和技能。

1方剂学教学现状

中药学类专业中方剂学教学基本沿用中医学专业教学思路和方法,即以培养学生处方能力为主。然而,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药品研发、药品生产、药品推介等,因此,在方剂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和内容应与岗位需求一致,而不是着重培养学生临床处方能力。目前,在中药学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多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合并为中医学基础,从而导致该专业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笔者通过几年的方剂学教学,发现学生在方剂学学习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习目标不明确,大多数学生仍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思维拓展与实践能力;(2)由于学生前期中医中药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对方剂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学习质量不高;(3)部分教师思维固化,知识结构单一,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4)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岗位需求不一致,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2方剂学教学策略

2.1课堂教学先“药”后“方”

大多数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对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等知识理解困难,而对中药学理论知识掌握牢固,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以组成方剂的“药物”为中心,逐步引入方剂的理、法、方,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方剂学教学仍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根据中药学类专业特点设置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根据学生对药物性味、功效、临床应用较熟悉的特点,在方剂学的具体讲解中,从复习药物性味、功效及运用,过渡到具体方剂的学习。在具体药物选择中,以组成方剂的主药或具有特殊配伍意义的药物为主。如讲解白虎汤时,先列出方剂的组成药物石膏、知母、粳米、甘草,让学生看书并思考“该方中用量最大的是何药”。在此方中,用量最大的是石膏,让学生知道石膏在方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回顾中药学中石膏的性味、功效及临床运用,根据石膏清热泻火,可治疗汗出、口渴、高热、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的临床运用,告诉学生石膏是该方的主药,此时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主药”的定义,进一步引入方剂的治疗主证和功效。通过连续设问,既能让学生融会贯通,又可以对前期的中药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对所学方剂的理解。

2.2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

方剂学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应顺应社会发展,与各类专业的特点相一致,符合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主。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应明确方剂学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在于能够辨别方剂中药物的配伍规律、君臣佐使以及功效应用,并且逐步形成方剂解析能力,从而较好地将方剂学知识运用于中药制剂、中药营销等科目的学习中,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在教学大纲中,将与常用中成药相似度高、配伍特点突出的方剂作为重点掌握方剂。中药学类专业学生,通过学习方剂学获得的知识首先要利于提升与中药行业相关的实际能力而不是培养处方能力[2]。因此,学生应掌握以下方剂学课程的知识和技能:(1)对于目前临床常用中成药的处方,这些方剂的君臣佐使关系、配伍禁忌、用药禁忌、药后调护要重点掌握。(2)熟悉常用方剂的剂型选择,方剂的煎煮、服用方法、用药禁忌等方面的常识。(3)了解常用方剂的功效应用和相应的中成药处方。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教学实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3引入病案分析法

方剂学教学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方剂,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对基础方、代表方的学习,掌握方剂的药物组成、功能主治、配伍规律[3]。教学中应注重开发学生思维,这是调动学习主动性的有益方式,也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分析思考的能力[4]。方剂学病案分析法是指在教学中引入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案,让学生通过对病案思考、分析、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病案讨论课一般安排4~6次,选择的方剂学案例应通俗易懂,保证所描述病例或医疗事件的真实性,学生通过思考分析病案,综合运用所学的方剂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方剂学病案分析教学法由病案准备、病案引入、病案讨论、病案总结4个基本环节组成。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控制好课堂讨论节奏,协助学生厘清思路,使得讨论观点有理可依。病案分析教学法将病案直接呈现给学生,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锻炼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2.4融入中成药知识

由于中成药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便于贮藏、携带方便等优点,其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随着中成药品种的不断增加,制备技术不断创新,中成药的命名、分类、配伍、保管贮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在方剂学教学中,应重视中成药知识的传授,强调中成药在方剂教学中的作用。中成药基本知识包括中成药命名、分类、配伍、不良反应、服用、保管及常用中成药等。针对中药学类专业特点,学生通过对中成药基本知识的学习,可对中成药的特点以及临床应用达到一定认识。在教学计划中,应安排一定课时讲解中成药。在教学目标上,应把中成药的应用作为学生掌握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中成药基本知识、选用规律、引申应用,了解中成药选用的基本原则、药物组成、配伍规律,培养运用中成药的能力,满足以后中药制药、中药推介等岗位工作需求。

3结语

针对中药学类专业而言,学习方剂学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如指导患者正确选用中成药以及合理用药,在方剂学理论指导下研制、开发新药。方剂学教学应符合中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辨证思维和处方分析能力,在方剂与中成药的运用上体现合理用药、辨证用药。

参考文献:

[1]侯少贞,高洁.针对中药学类专业特点的方剂学教学体会[J].中医杂志,2012,53(9):807-808.

[2]王璞,王亚旭,王嘉伦,等.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问卷调查和分析[J].中医教育,2015,34(2):18-20.

[3]郑攀.《方剂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2):135-136.

[4]邢煜君,刘征雁.药学院校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方法探讨[J].时代教育,2011(2):69-70.

作者:裴晶 单位: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