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妇产科研究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妇产科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即选取我院于2009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70例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5.64±2.71)岁,患者中,剖宫产38例,子宫切除18例,卵巢囊肿摘除术14例,合并高血压10例,合并糖尿病8例,患者的切口在术后3~6天出现黄色液体,挤压后,液体逐渐增多,出现脂肪滴21例,切口无红肿,切口处出现硬性结节12例,其皮下组织出现游离现象,实验室检查渗出物细菌培养为阴性。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术式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针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首先对其进行常规处理,对腹部渗出液进行引流处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同时进行降压、降糖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先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的切口进行清洗,再用无菌碘伏条来对患者的切口进行外敷,换药2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红光照射方法进行治疗,将患者的切口渗出液挤出,经常规处理后,其切口用无菌纱布覆盖,在采用红光进行照射,照射2次/d,30min/次。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采用抗生素进行基础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切口的愈合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疗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显效:经过5天的治疗后,患者的切口愈合良好;有效:经5天的治后,患者的切口逐渐愈合,但仍然需要换药;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切口仍有黄色渗出液,病情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迹象,此外,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切口的愈合时间(10.12±1.26)天,对照组患者切口的愈合时间(15.98±1.73)天,(T=19.36,P<0.05);在疗效方面,观察组中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91.42%,对照组中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65.71%,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切口脂肪液化主要表现为切口的脂肪细胞变性坏死,细胞破碎,脂肪滴流出,在切口内聚集成液态脂肪。腹部聚集的脂肪较多,血运较差,在加上手术时会切断交叉血管,所以,脂肪液化常发生于腹部手术患者中。此外,术中高频电刀的使用也是导致脂肪液化的重要原因,电刀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高温,烧伤皮肤组织,脂肪组织会因此变形,中断了本来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获得营养的途径,继而出现脂肪液化。红光治疗方法是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上发展而来的,能够有效治疗脂肪液化。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红光治疗后,患者的切口得到有效愈合,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注意的是,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还需要医护人员在手术时严格按照操作进行,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术式。

4.总结

综上所述,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针对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需要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同时,对患者的病情及时处理,红光治疗方法有利于患者切口的愈合,具有较好的疗效,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开纯 单位:四川省达州市达州区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