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三阶段一体化教学模式反思

妇产科三阶段一体化教学模式反思

【摘要】我国医学生的培养过程分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阶段,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分阶段教授学生。在长期的医学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的妇产科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着一些弊端。新时代国家医疗卫生的发展和走向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学模式改革是关键。以“三阶段一体化”的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整合为基础,将信息化全面应用到妇产科学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客观的“信息化+妇产科学”的新型一体化培养模式。可为实现妇产科学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体系由分阶段式培养向“三阶段一体化”转变,为我国深化医学人才培养,系统提高妇产科学人才临床综合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字】妇产科学;三阶段一体化;信息化;新型;教学模式;探索

我国医学生的培养过程分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阶段,该模式的特点是分阶段教育。在妇产科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这三个阶段的教育内容彼此独立,割裂了妇产科学人才培养的整体性,且传统的理论课程、实习设置模式单一,无法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化建设是医学教育的主要趋势,也是推动医学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的趋势[1]。信息技术作为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融入教学过程,在推动教学手段改革、拓展学习途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2009年以来,本院对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将信息化全面应用到“三阶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妇产科教育“信息化+三阶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有益探索。

1整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全球卫生健康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3-4]。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经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开始了一系列课程改革[5]。美国西余大学、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等许多院校实行了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以社区为基础的课程等综合课程、临床病理生理及治疗(ClinicalPathophisiologyandTherapy,CPPT)课程等课程改革[6]。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的医学教育也开始注重学科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开展以“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系统整合”等教学模式改革[7]。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与探索,众多高校在探索过程中已报道取得良好成果,实施整合课程的学生与未实施整合课程的学生相比[8],前者的知识体系与人文素质均得到了较大提高,更适合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整合的、模块化教学可以提高医学生融会贯通、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医学生具备针对医学问题的跨越学科界限的系统化、整体性的思维。传统的三个阶段医学教育一方面割裂了医学教育的整体性;另一方面,传统分阶段进行的医学教育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目的,在培养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适应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9]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2009年以来,我们以思考国内外课程整合理念、通过规范化培训及学习班提升妇产科学人才培养为出发点,逐步开始探索对妇产科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阶段教育的整合,提出并构建了以“健全岗位胜任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散临床思维、增加学习兴趣”为目标的“三阶段一体化”妇产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并付诸实施[10]。在实践过程中,妇产科人才的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2“三阶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经过近10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三阶段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使得妇产科学人才教育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得到提高;学生在女性生殖健康的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获得提高;但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在“三阶段一体化”培养理念的基础上,优化教学模式,打破教师主导的单向式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及创造的机会,至关重要。

3信息化在妇产科“三阶段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

20世纪6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作为信息科学的引领技术,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11]。在理论教学方面,目前已经包括了远程互动教室、现场演示式课堂、浸入式教学、实景转播课堂等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方面,目前已经有虚拟诊疗、计算机辅助模型、医学教学模型、多媒体仿真病人、情景交互技术等医学信息化模拟教学。近年来,国内己有医(学)院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及各类仿真模型全方位地综合模拟患者救治系统并建立虚拟教学培训系统、智能手术室[12],内容涉及各临床主要学科的操作技能,使处于实习阶段或刚毕业的医学生规培期间在进入临床实践之前,临床综合能力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基于整合课程开放共享学习平台,开发与收集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探究信息化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逐渐深入,信息技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医学教育。信息化与医学教育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多功能、多形式的虚拟学习平台,不仅可激发学生内在的自主学习潜能,还能根据学生自身学习习惯和认知规律,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采取贴合学生需求的方式方法[13]。在智能手机及微信、QQ等软件全面普及的今天,数字化和充满活力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可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成为可能。

4教学内容整合

4.1妇产科学相关课程的整合

将与妇产科学相关的病理、病理生理、解剖等基础课程和影像学、妇产科临床课程整合成为一个新的妇产科教学内容,其内含有病理妊娠、附件包块、生殖解剖及生殖生理、妊娠生理及监护、异常子宫出血、妇科治疗等板块。课堂中以各种疾病为中心,将其病因、病理、病理生理过程、影像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知识一同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将知识有序的进行组合,充分发挥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补充作用。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整体的认识,增加其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学生对疾病更深入的掌握和更透彻的理解。

4.2妇产科学临床教学内容模块化

将妇产科分为计划生育、生殖内分泌、生理产科、高危妊娠、普通妇科、妇科肿瘤六大模块,学生根据六大模块进行临床实习,每一模块分别指派带教老师,学生跟随带教老师完成病房及门诊的学习,从门诊接诊到收入院全程参与,全面系统了解某一疾病的临床诊疗思路,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对患者进行动态随访。再者,配合临床实例及手术视频,培养学生对疾病的临床感性认识。组织临床带教老师每周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临床常用技能及专科技能培训。轮转期间学生可使用“妇产科规培实践教程”(包括教学查房、小讲课视频)来补充临床知识。

4.3毕业后继续教育内容整合

将教学查房、技能培训、学术讲座、手术视频进行整合,进一步加强学生妇产科基础知识并据此融入继续教育内容,达到训练临床思维、引导前沿知识及训练研究能力的目的。同时辅以不同程度继续教育内容,立足于学术前沿、进一步提升临床诊疗技能,在对知识及技能进行深化的同时辅以授课及临床带教,从而强化对基础理论教育及临床规范化培训的进一步理解;督促学生参加继续教育讲座以加深对疾病的深入认识。

5教学方法综合

构建包含院校教育、毕业后教学、继续教育三个阶段教学内容的医学教育网络平台。配合妇产科理论教学的同时,妇产科教师遵循循证、整合、实践、反哺指导方针,根据学生学习进程、兴趣,我们将整合的妇产科理论课程制作成视频,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介绍、参考资料、教学内容,并上传至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及武汉大学珞珈在线,供学生在线学习及交流。对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学生,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细则将理论教学内容和相关技能操作制作成视频,上传至本网络平台,供规培学生学习。继续教育阶段,我们设计并规划系列学习班的授课内容,以前沿的基础研究、指南解读、疾病诊治的最新进展、临床经验交流、罕见疾病的诊疗、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的讲解为原则,将继续教育培训班不同疾病主题的整合课程以及手术视频制作后上传于我院网络医学教育平台,以便学员学习妇产科最新知识、最新研究进展、最新技术。同时结合运用启发、设问、导学、案例、易位、情景模拟、小组化讨论、角色扮演、床边教学、标准化病人、情景模拟、模拟腹腔镜教学、个性化教学等多种交互式方法进行教学。

6管理、评估、反馈机制优化

6.1“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建立“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由教师、科室及教务部对学生进行分工负责,协作管理。创建“分阶段、多模块、全方位”的考核评估体系以保证培养质量。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建立多站式客观标准化考核体系,并组成专家组对其临床思维能力进行答辩。

6.2双向反馈网络系统

建立双向反馈网络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方式进行互动,并进行课前课后的成果评估。学生可通过MOOC课堂讨论、网络APP师生互评向教师反馈其意见与建议;适时的在课程整合教学中进行问卷调查、量表评估,反映学生及教师满意度;通过学生反馈意见探索建立教师发展测评系统,支持教师有效教学,精准推送课程资源,优化培训成效评价,探索开展教师智能研修。

7教学质量考核与反馈

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教师及时对学生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分,让学生认识自身情况,不断调整学习计划。这些指标包括质量评价过程中的理论得分、门诊病房实习得分、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出科考核成绩以及执业医师考试成绩。学生可通过明日良医AAP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式等进行评价,然后,教师可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使教学越来越有效、越来越系统。

8展望

以“三阶段一体化”的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整合为基础,详细阐述将信息化全面应用到妇产科学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客观的“信息化+妇产科学”的新型一体化培养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仅能实现妇产科学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体系由分阶段式培养向“三阶段一体化”转变,还能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多元化,促进各阶段培养方法、培养内容的无缝衔接,实现教学评价由单一性向多种方式、单向向双向、局部向全面评价的转变,深化医学人才培养,系统提高妇产科学人才临床综合能力。加快信息化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还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调动妇产科学人才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终身学习,更好地为女性健康服务。

作者:陈雨柔 樊冠兰 魏璇 张蔚 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