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心理解压的方法

儿科护理心理解压的方法

一、结果

1、干预前SCL-90各因子评分情况干预前儿科护士SCL-90各因子分与正常人比较见表1,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较大,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

2、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干预前后儿科护士SCL-90各因子分比较见表2,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干预后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得到明显缓解。

3、干预前后儿科护士常见心理症状干预前后儿科护士常见心理症状的比较见表3,干预前儿科护士常见的心理症状包括强迫、焦虑和敌对等,排名前8位的症状发生率在58%以上;排名前8位的症状发生率在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二、讨论

1、社会支持、尊重与关爱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社会了解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及其特点,使护理工作的价值得到认可。医院管理者应尽量为护士营造一个心理上感到安全、宽松、团结、友善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做好护士的职业防护工作;对新来的护士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她们及早认识特殊的工作环境并尽快适应。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人充实上进,但过大的心理压力会使人过度疲劳和心智提早老化。定期或不定期与护士进行座谈,对她们的工作及时给予充分的理解、支持和肯定;当护士面对各种压力而感到身心疲惫时,作为管理者应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帮助,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照顾,应尽可能地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采取科学的方法合理分配人员,以缓解因工作紧张而导致的心理压力,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使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2、心理健康基础护士加强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的学习,培养其良好心理品质的自觉性。儿科护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尊、自强和自爱,从自己的职责出发,客观合理地评价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形成合理的心理支点;同时要善于自我肯定,做情绪的主人,保持乐观、恬静和愉悦的心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不把消极情绪带入病房,用积极情绪影响患儿,并由此得到愉悦。

3、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护关系护士应学会换位思考,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设身处地为患儿考虑,尽量满足患儿的合理需求。患儿家属大多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如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介绍疾病的起因、转归及生病期间的注意事项,使家长对患儿病情心中有数,能正确冷静地对待患儿哭闹,积极配合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护士能娴熟各种技能操作,进行各种治疗时尽量减少患儿痛苦。此外,儿科护士还应自觉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有意识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精神,不断提高其自身应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4、消除压力源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心理卫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儿科护理人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损伤,制约着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制约着护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儿科护士SCL-90各因子分与中国正常人SCL-90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较大,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我们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压力源,让社会支持、尊重和关爱护士;教育护士加强自身防护意识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提高抗压力能力,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护士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根据调查中发现的护士压力源,合理增加护士编制,合理安排班次,保证充足的睡眠,改变工作环境;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增强适应能力及抗挫能力。护理部应建立护士自己的支持组织,如护士心理咨询室、护士专业培训中心、护士娱乐活动中心和电话咨询等,采取个人和团体等形式,定期咨询、讲课和训练,使其正确面对挫折,客观认识自我,学会自我调节。儿科护理人员宽松良好的工作环境,还需要新闻媒体和舆论的正确引导及家庭社会的尊重理解,这些有利于激发护士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缓解护患冲突,促进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和儿科医疗环境的改善。

作者:马燕鹏 单位:汕头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