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财政管理范例

一级财政管理

一级财政管理范文1

关键词:财政;绩效管理;问题;建议

1财政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管理是指对绩效的评估,并让评估工作贯穿于整个管理中。财务绩效值是从有效和效益两个角度进行判断的,主要是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提高绩效管理是财政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运用财政绩效管理,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有助于解决收入和支出之间的矛盾,尽量降低损失,减少浪费[1]。

2财政绩效管理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财政绩效管理来提高办事效率,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公众也可以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从而有利于政府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但是我国还在继续探索财政绩效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开始实践。由于管理方式比较落后,目前的财政绩效管理仍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存在很多问题,很难适应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2]。

3财政绩效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

第一,财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不科学、不系统。发达国家的财政绩效评价涉及到很多方面,不仅是中央财政,还有地方相关的评价指标,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体系。但是在我国,很多考核体系的概念比较模糊,使下级部门无法明确开展工作。有的部门会根据以前的制度进行考核,没有进行明确规划[3]。还有很多单位缺乏数据库,导致财政绩效评价指标单一、分散,不能给出综合评价,从而影响评价的公正合理性。第二,没有将绩效理念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以往的观念中,人们认为只需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资金的使用上,不需要在绩效管理方面花费太多时间。虽然我国一直提倡要进行绩效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部门依然只注重资金支出是否合理规范,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甚至存在抵触心理。主要表现为部门在进行预算时,没有明确确立绩效目标,在对资金进行分配时也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全方位开展绩效管理。第三,第三方评价机制不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是促进财政绩效管理不可缺少的条件,但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在财政绩效管理中依赖外部的组织机构,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不能为绩效管理工作提供支持。管理方式也局限于内部行政管理效率和公共权力监督,很少涉及转型方面。第四,缺乏统一的财政绩效管理法律。财务绩效管理主要是针对政府财政的支出与收入进行相关评价,以达到提高办事效率的目的。因此,要想进行财政绩效改革,首先要有相关法律进行约束,这样才能使管理更加规范。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法律,无法使财政绩效评价受到约束,从而使财务绩效管理在立法方面比较滞后。目前,在财政支出绩效的基础上,主要有部门规章以及地方管理法规,但是在财政绩效方面出现立法层次偏低的现象,也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只通过行政管理进行改革,就会出现很多不平衡的现象。从目前来看,我国建立财政支出管理法律体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五,绩效评价的结果并没有被广泛运用到相关项目中。每个项目在经过绩效评价后,都会得出相应的结果。例如绩效指标的相关考核内容能够反映出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往往是项目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可见,绩效评价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价值,所以要充分利用评价结果。

4加强财政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第一,消除绩效评价责任错位问题。政府财政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绩效意识,在推进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培养统一的思想。要调动单位的积极性,消除绩效评价过程中出现的责任错位问题。在进行评价时,首先要进行自我评估,然后由单位建立专家组进行评估,在实施和管理的过程中进行比较,不断改正。第二,明确体系建设的价值导向。明确的价值导向是绩效管理的根本依据。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价值观主要以促进“四个政府”建设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政治系统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国情、政府预算、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和社会满意度。第三,加大对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首先,基于绩效评价结果的帮助,可以找出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及管理措施,再进行落实和监督。其次,将绩效评价和预算编制进行有效结合,然后在工作中引入申报、控制和性能评价机制,集中评估结果,优化预算,加强对支出预算的约束,提高效率资源的利用率。第四,积极引导公众支持和投入。如果缺乏公众的参与,绩效管理以及实施就会面临风险,出现与公众没有关系的现象。公众参与可以提高改革的可信度,并且能够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如果公众不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与援助,管理者以及政府工作人员将不能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第五,加快财政绩效管理的立法。到目前为止,我国在财政绩效评价方面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中央与地方、地区之间都很难进行比较,这就加大了办事难度,降低了效率。因此,通过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财政方面的评价体系才能得到保障,有利于政府部门工作的实施。第六,加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有关部门需要共同组织、积极参与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这样有利于信息的构建。要把相关数据、历史资料和对未来的预测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然后不断更新,使信息具有系统性,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这样才能给绩效评价提供有力的支持,反映政府的实际情况。

5结束语

在运用财政绩效管理时,不仅要在各级政府之间合理地分配资金,还应合理分配金融资源,包括各级政府之间的权力和财力、结构和管理效率以及公共财政的职能。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结果的管理,还可以实现对目标以及程序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沈春丽.绩效预算[C].王军.中外专家谈地区均衡发展.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张雷宝.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面临的现实难题与实现路径[J].当代财经,2007(12):38-40.

一级财政管理范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的机关单位,是国家在各个地方设置的机构,目的在于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为了能够更好的履行行政职能,致使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够完全的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财政税收。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行政事业单位为社会居民提供服务的经济管理的活动,内容是对所有财务活动的管理。囊括了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和管理内容,随着国家财政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也需要有新的变化,工作要求更高,虽然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最终才能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发展。

1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1.1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管理创新意识不强

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有创新意识,才能符合时展的要求,近年来,对着预算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制度不断的完善,国家的预算管理体制也在发生变化。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已经逐渐的完成,建立了全新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环境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并产生相应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发生,并没有引起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关注,财务人员的思想意识差,不能认识到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所以实际的工作中财务管理混乱,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预算编制不合理等问题不断的出现,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1.2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审批不严格

由于财政拨款的减少,行政机构需要控制财政资金的使用,以减轻资金的压力。然而长期以来行政管理制度存在漏洞,资金审批相对宽松,制度和规范的实施不够。按照有关财务管理规定,资金的使用必须由项目负责人和有关部门的几位负责人签字。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它是由一位高级领导授权的,可以将系统表面化。有些单位尚未设立内部审查机构,因此存在不遵守规定和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的情况。

1.3财政支出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绩效考核评估结果缺少真实性,虽然国家重视财政收支,但仍未摆脱重用、轻绩效、轻问责的现状,而对性能的评价是不够的。同时,一套业绩评价指标并不完善,因为这套评价指标是与技术内容的关键结合,直接影响评价结果。因此,制定指标非常重要,需要不断改进。行政单位的支出种类多,项目内容多,对专业的程度高,但是分类不清晰,指标控制相对困难,绩效考评标准不能统一的话,结果不准确。由于某些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资金管理质量不高,难以为绩效考核提供基本信息,评估也缺乏依据,太过于形式化。

1.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内控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不重视内控制度建设,有的单位没有内控制度,大家认为各项制度都有,就不需要内控制度来规范管理大家的工作,因此内控的监督管理工作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内控制度不完善,人员责任划分不清晰,职责重叠,各部门之间缺少相互监督和相互牵制的作用。同时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按照领导者思想意识工作,不按照单位内部的制度固定,因此工作常常疏忽,不能按照程序使用资金,内部资金管理不顺畅,资金浪费严重,同时财务管理的作用被削弱,导致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分离,财务问题经常出现。内控制度不完善,对人员的约束作用小,因此更加不利于管理财务人员的工作。

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

2.1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如果想要做好财务管理的工作,第一步要不断的完善自我,保证自己是一名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工作,对行政机构而言,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与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密不可分,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能够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不断的进步,最终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满足国家和社会最根本的需要。切实落实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建设,是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直接途径之一。例如,各单位可以组织培训,就相关内容举办讲座,并允许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记录和定期评估。那些通过评估的人可以给予一些适当的奖励。

2.2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预算体系

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来说,一个完善的财务预算很重要。预算体系需要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计划进行,需要所有部门的积极配合,同时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同时还能够为资金的使用作出安全的指导。财务人员需要按照事业单位的发展计划制定预算制度,对每一项工作进行指导,尤其是财务的收支,进行科学的分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减少财务风险出现的几率。单位经理应按各部门分工负责,确保权利和责任得到明确界定,便于经理对下属工作的预测、评估、监督、决策和实施;坚决执行财政管理各项任务,进一步完善收支项目,确保各项支出与预算相符。

2.3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措施,实现有效监督

货币基金的管理应以现金和银行存款为主,坚决抵制白条的行为。财政部门应当做好各类资金的会计工作,严格禁止设立小金库,消除各种重复的会计做法,保证支出的合理性,规范支出的会计流程。严格审批程序,明确职能,强化职责,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当行政机关的财务人员紧张时,可以大力推行中介机构的会计制度。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各项支出,严格控制酒店、差旅等各类支出的限额标准,完善单位领导依法财务管理理念,以鼓励他们树立正直的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意识,根据单位制定实际控制措施,达到高效率、低消耗的目的。

2.4明晰财务管理部门职责,加强绩效考核

行政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这种资金制度容易导致对行政机构的经济效益认识不足、投入和产出过多、不重视监督和腐败等问题。同时也造成行政机构财务管理与会计相互重合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转变财务管理的观念,然后明确好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尤其是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明确大家工作责任的主要目的就是遇到财务风险的时候便于追责。同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分析,重视绩效考核,考核过程要公平公正,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分析评价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并为单位的财务支出制定合理的预算,为该股的工作提供财政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2.5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管理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务条例的有关规定,将固定资产收购纳入政府采购程序,节约国家资金,消除回扣,以采购的名义收受贿赂。此外,还制定了自己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提高有关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和国有资产保护的认识,严格履行管理职责,并对指定的资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以确保账目符合事实。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防止和控制国有资产的损失,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申报和批准固定资产的报废、配置和出售,并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3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很大的变化,尤其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进行改革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的市场经济,也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工作目标,财务管理科学化,便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财务管理工作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只要行政事业单位认真分析原因,寻找到适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威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17(15).

[2]杨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7(8).

一级财政管理范文3

从农村社会发展来看,农村税费改革减少了政府对农业收入的汲取,为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国家出台了大量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投入大量财政资金支持“三农”,推动了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层财政在落实国家涉农补贴补助政策方面发挥着中枢作用。从基层财政管理来看,从1984年开始,我国按照建立与乡政府相适应的乡一级财政的总体要求,开始了全面建设乡镇财政的试点并逐步推开,这一时期的重点是做大做强乡镇财政。自2000年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来,随着农村发展形势的变化和农村综合改革的推进,基层财政特别是乡镇财政职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由组织收入为主的征收管理型向发放各种补贴为主的支出管理型转变,公共服务职能全面加强,政策性强、责任重大、工作量成倍增加,对部门综合协调能力和资金监管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综合上述分析,基层财政建设涉及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方方面面,是政府在农村职能发挥的凭借和保障,是政府调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实现发展目标的有力抓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远远超出了部门自身。当前开展基层财政建设要放宽视野,关注时展的背景和任务,做长远的规划和全局的部署,自觉融入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大格局中,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处理好自身建设和功能发挥的关系,通过开展建设确保财政职能作用充分有效发挥和财经管理秩序全面规范,确保各项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以财政建设的提升来带动政府能力的提升,以政府能力的提升来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科学认识基层财政建设的内容关系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健康推进基层财政建设首先需要对基层财政建设涉及内容及特殊性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从内容来讲,之所以重点推进基层财政建设,是因为当前基层财政架构和管理水平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职能作用发挥的需要,存在大量的缺失内容和薄弱环节。这些缺失内容和薄弱环节首先表现为基层财政工作中凸显的各种问题,包括县乡财政职能定位不准,县乡村各级财政管理责权配置不够合理,管理体制机制不够规范,基层预算约束力不强,预算程序不完善,财政资金监管机制不顺畅,乡镇财政基础工作较为薄弱,机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等。弥补这些问题和不足就是当前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处理好了这些问题,基层财政建设水平也就得到了切实提高。同时,从存在问题反映的建设要求来看,现在农村基层财政建设主要表现为一种职能大调整时期的系统性缺位,而不是某项建设内容不到位的问题,需要从职能、体制、管理机制、机构人员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面的补充和完善。从结构关系来看,基层财政建设的内容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外部主要是完善体制机制,处理好财政与其他部门、村委会和群众的关系,规范财政管理秩序,确保各项政策资金的落实效益,关键在于提高基层财政监管水平;内部主要是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财政管理框架体系,理顺基层财政财务管理关系,提升基层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关键环节在乡镇财政。在推进基层财政建设过程中,还必须关注基层财政建设的特殊性。即理论上基层财政包括县、乡两级,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却涉及县、乡、村三级组织。因为村是我国最基层政权组织,虽然不设立一级财政,但由于承担了部分政府资金分配管理职能,也需要纳入基层财政建设范围。从现在大多数地区政府建设情况看,县一级是较为完备的政府管理架构,乡镇一级除了较为发达地区以外基本上是一级不完整的政府管理架构,而村一级则是实行村民自治的非政府组织,但是又受委托承担了部分政府职能。所以,推进基层财政建设必须对这种特殊性给予充分重视,一方面关注当前农村不同地区改革发展的特殊背景、任务和矛盾,及其对财政提出的要求和存在的不足;一方面要对基层财政建设涉及各级组织的特殊性有正确认识,实事求是探索适宜的管理模式,实现各级职责权益合理配置和顺畅衔接。

三、加强基层财政建设要强化县级财政辖区责任

自古以来,县级都是我国较为稳定的一级政权组织,政府职能和机构较为完备,在处理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同时,县级政府承担着统筹辖区内城镇和农村发展的职能,而各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经济结构和发展路径各有特点,政府和财政工作的重点有所不同,基层财政建设基础也不一样。所以,对于基层财政建设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关注地区差异,将一般性要求与地方特点相结合,进一步明确县级财政的辖区责任,扩大县级财政自主权,由县级财政立足区域城乡发展实际,统筹制定县域内基层财政建设规划方案并负责落实,着力加强县级财政对乡镇财政的指导和管理,全面规范和理顺基层财政管理关系,搭建较为完备的基层财政管理运行平台。同时,即使在同一个县域内,不同乡镇发展水平和发展任务也不相同,对于特殊的乡镇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较强的乡镇,可以考虑按照县域发展规划和实际发展需要实行差异性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在推进基层财政建设过程中,应该将规范分配关系的体制和激励经济发展的政策进行适当区分,体制是基础,要首先通过完善基层财政体制理顺基层分配关系,然后再考虑结合县域发展规划有选择、有重点地出台财政激励政策办法推动局部经济发展。此外,要将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和推动区域社会进步分开考虑,加大县级调控主导权,在有效促进县域主导产业和园区发展的同时,处理好县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关系,防止拉大县域内乡镇之间社会发展差距,确保县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四、加强基层财政建设关键在于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

一级财政管理范文4

 

镇级财政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力度的加大以及各项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镇级财政的职能作用尤显突出。加强镇级财政建设,对于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开启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与成因—履行职能与功能弱化并行,镇级财政职能缺位必须引起重视   如东县自80年代建立乡镇财政所以来,乡镇财政参与乡镇范围内各项财政资金的筹集、管理和分配,加强了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在促发展、保运转、求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农村政权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保证,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充分履行了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社会服务职能和作用。   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镇级财政职能缺位的问题日趋显露,财政资金调度日益困难,机关运转日渐艰难,财政压力日趋加重,镇级财政职能严重弱化,一些镇级财政正在变成可有可无的空壳。   1•可用财力少,财政增收难。随着近几年征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乡镇的税收存量已越来越少,收入清欠的余地也越来越小,通过强化征管来促进财政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虽然乡镇招商引资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新增企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呈滞后性,大部分乡镇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农村税费改革,国家又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乡统筹,虽然这些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不高,却是乡镇财政的重要收入,这又使得乡镇财政更趋困难。加之,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许多预算外收费项目被取消,非税收入急剧萎缩,直接影响到可用财力。   2.开支压力大,资金调度难。一是人员经费支出大。全县大部分镇用于保吃饭的支出占镇级财政支出的80%,成了名符其实的“吃饭财政”。而上级出台的政策性增资如公务员加薪都由乡镇政府自行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教师绩效工资也由乡镇负担50%,乡镇财政压力有增无减。二是项目配套资金难。上面一根针,下面万条线;上面开口子,下面掏票子。乡镇财政不仅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且上级有关项目的安排都要求乡镇配套。面对名目繁多的“钓鱼工程”,丢之可惜,争之为难,为了争取项目资金,乡镇财政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筹措配套资金以解燃眉之急。   3.债务负担重,财政管理难。由于收不抵支的矛盾和财政事权的不匹配,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不少乡镇政府只好大量负债,严重影响了乡镇财政的发展。初步分析,镇级债务有两个特点:(l)负债面广,全县所有镇区都不同程度负债,负债面达100%。(z)负债额高,全县镇级负债总额为8.65亿元。其中:负债总额在4000万元以上的就有6个镇(区),每个镇(区)平均负债5700万元,仅县经济开发区一家负债就达2.51亿元,占全县负债总额的29%,镇级严重负债其实质是乡镇财政赤字,镇区财政化解债务没有来源,债务负担象狮子滚雪球般越滚越多。同时,全县村级债务高达3.75亿元,给乡镇财政带来更大的包袱。   4.定位不明确,职能转换难。乡镇财政过去以组织农业税收为主,现在以发放惠农补贴资金为主。工作职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财政职能没有相应的转换。乡镇财政工作包罗万象,财政人员经常被乡镇政府抽调做与财政不相干的工作,如民政、安监、招商、村官等,从而影响了乡镇财政人员的情绪,制约了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目前,乡镇财政机构建设实行的是县镇共管的双重管理关系,即人员关系在县里,分配关系在乡镇,关系不顺,结构松散,乡镇财政人员难以交流轮岗,有的乡镇财政多年未搞轮岗竞岗,“死水一潭”缺乏活力。同时,乡镇财政地位普遍不高,待遇偏低,远不如税务、国土等垂直部门的工资福利,严重挫伤了工作积极性。乡镇财政人员队伍青黄不接,我县乡镇财政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5.3岁,近10年来,乡镇财政一直未招录新人,人员结构严重老化。乡镇财政现有三分之一的人员不能操作电脑,业务层面断档,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到龄的要退休,调离的要进城,有的乡镇财政连维持正常的工作运转都十分困难。   乡镇财政管理问题的形成由来已久,从表面上看,有体制不顺等客观原因,也有管理不到位等主观因素,究其本质,实际上是乡镇财政职能严重弱化的综合反映。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乡镇财政管理存在严重缺位现象。   第一,在收入上,财力与收入不对等。实行分税制后,镇级使用的财力极为有限,加之税源严重不足,组织收入困难重重,收入增长无稳定基础,大部分乡镇可用财力仅够吃饭,满足不了经常性支出的需要,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第二,在支出上,刚性支出和运转成本不对等。一方面,财政不堪重负,运转成本过高。另一方面上级出台名目繁多的法定支出比例,刚性支出显著增加,财力无力承担。第三,在监管上,监督职能与管理手段不对等。由于乡镇财政人手少,财政管理范围有限。再加之,乡镇财政行政上受镇政府领导,又缺少必要的管理手段,乡镇财政的理财职能严重缺位。   二、思路与定位—调整重心与有进有退并存,镇级财政职能转换必须注重创新   转变和充实镇级财政职能,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乡镇财政体制,无论是从时代要求还是从现实需求来看,都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它不仅呼应科学理财,精细管理,立足基层加强财政管理;而且是从根本上强化镇级财政基本功能,充分发挥基层财政监管作用的必然选择。在转变镇级财政职能的过程中,一是坚持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财政”。事权是财权的基础,财政是事权的保障。合理界定镇级财政的财权和事权,充分发挥县镇两级的积极性,切实做到“镇财县管”、“人财物相随”,使镇级财政的事权和财权相匹配,确保镇级财政履行职能的基本需要。二是坚持强化体制引导功能原则。深化县镇财政体制改革,着力推进体制模式的规范化,力求通过体制科学化精细化,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活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而助推科学发展。三是坚持公开丫公平、公正原则。按照公共财政的框架,全面加强预算编制澎听于、监督管理,实行彻底的零基预算,不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将镇级则政职能定位在保证政府运转、提供公共服务上,集中财力解决事关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p#分页标题#e#   随着形势的发展,镇级财政工作内容的转变,工作职责的调整,镇级财政的职能需要重新定位,突出重点有进有退,有序有效。应根据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镇级财政职能,健全镇级财政体制,严格镇级财政管理,强化镇级财政运行机制,使镇级财政职能定位体现“讲科学、求规范、重创新、兴财政、促发展、为人民”的深刻内涵,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财政收入是镇级财政的基本职责。有财才有政。镇级财政要把组织收入放在重中之重的首要位置,加强重点税源的监控,充分挖掘收入空间,确保全面完成序时任务。同时,着力构建覆盖全面、资源共享、环环相扣的社会化综合治税推进机制,形成齐抓共管、集约管理的治税工作新局面。   二是发放惠农补贴是镇级财政的主要职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对列入“一折通”的所有涉农补贴项目,要制订操作方案,严格支付手续,优化发放机制,确保涉农补贴资金及时如数发到农民手中,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   三是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是镇级财政的根本职责。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做到按程序办事,用制度管钱管事。强化对镇村财政财务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程度和预算执行刚性约束力,确保财政资金用到实处,发挥实效,提高财政资金的规范管理水平。   四是保运转、保稳定、控支出是镇级财政的重要职责。重点抓好增收节支工作,努力控减支出,从严从紧控制会议费、招待费等一般性支出,认真抓好控减支出各项措施的落实,做到既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又控制支出,堵塞漏洞。着力构建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确保镇级财政平稳健康地运行。   三、对策与措施—标本兼治与上下联动并重,镇级财政建设必须科学精细   镇级财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多层次、多角度来思考,既立足当前,化解收支矛盾,研究解决好眼前所需,当务之急;又着眼未来,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增强镇级财政发展的可持续性。   着力培植壮大镇级财源。培植壮大财源是镇级财政转换职能的重要目的,也是财政部门支持经济发展的着眼点和切入点。为从根本上提高镇级财源运行质量,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财源意识,运用好财税政策和资金扶持两大手段,突出财源项目建设,特别在招商引资、全民创业过程中,重点寻找适合本地优势和产业发展的项目,着重抓好节能减排高、产品升级好、税源见效快的项目,积极做好转方式、调结构与增财源相结合的文章,努力形成多极支撑、多点带动的财源发展格局。   着力提高镇级财政保障能力。要准确界定镇级财政的职能,切实做到财权和事权有机结合,有效加强镇级财政建设。始终把增收节支摆在重要位置,努力拓宽聚财视野,创新聚财办法,真正在开源节流上狠下功夫。一方面,狠抓增收工作。密切关注财政经济形势,搞好所属镇区的重点税源、新增税源的调查分析,加强对组织收入工作的指导。全面开展综合治税工作,镇区、村都要成立综合治税组织,全面形成县、镇、村三级互动的综合治税网络,跟踪监督涉税信息,强化涉税信息的延伸利用,实现涉税信息、税源、税收三者的有机转化,切实把综合治税的成果体现到强化税收征管,增加财政收入上来。另一方面,严格支出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肃预算执行纪律,从严控制一般性开支。大力整合专项资金,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千方百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着力创新镇级财政体制机制。注重在促改革、抓管理上动脑筋、想办法,加快构建有利于镇级经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全面提升镇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着眼科学化。   规范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彻底改变镇级预算管理形同虚设、乱支滥用、随意突破预算等问题,建立“收支挂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管理机制,巩固完善镇级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对财政经费实行分类管理,严把专项经费专用关口,有效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着眼规范化。规范“镇财县管”运行机制,通过县级财政直接管理和监督镇级财政收支,促进镇级依法组织收入,合理安排预算支出,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不合理增长。并建立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统一平台,全面实施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制度,对镇级财政资金实施绩效考评。县对镇级的约束激励机制要与财政收支目标挂钩,规范镇级财政的理财方式,缓解镇级财政困难,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促进镇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三是着眼精细化。构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绩效评价相结合的财政“大监督”机制,做到财政资金流到哪里,财政监督就跟到哪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杜绝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确保专款专用。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控制债务规模,健全债务预警和监督制约机制,实现债务借用还的良性循环,防范和化解镇级财政运行风险。   着力加强镇级财政队伍建设。搞好镇级财政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是关键。立足于“带好一支队伍,树立一流形象”的要求,切实加强对镇级财政干部的教育和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和以会代训的方式,抓好勤政廉政、艰苦奋斗的教育,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弘扬团结协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定期组织业务知识培训和岗位技能比武活动,熟悉政策法规,掌握业务技术,促进知识更新换代,提升服务“三农”工作的能力。不断加强对镇级财政的考核管理,把科学理财、依法理财、高效理财、廉洁理财融为一体,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从健全制度、组织收入、财力投入、资金管理等多个层面入手,把工作着力点放在细化各项财政管理上,量身打造镇级财政队伍建设的行为规则,力求做到狠抓基层求严,夯实基础求细,强力推动求效,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全面、工作作风优良的镇级财政干部队伍。

一级财政管理范文5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农村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力度,通过向城乡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产品及服务、逐步加大基层财政建设,我国县乡政府财政困难状况大大改善。建立完善公共财政,加强财政基础管理和大力推进基层财政建设,进一步推进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乡镇财政作为连接国家与农民、城市与乡村的重要桥梁,在提供农村公共服务、新农村建设中任务越来越艰巨。但在西部贫困地区,有许多县乡政府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尖锐,制约着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财政自身建设。如何建立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规范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如何通过乡镇财政体制创新走出困境?笔者结合铜川实际对当前贫困县乡镇财政建设困境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现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铜川市辖一县三区,其中3个部级贫困县(区),1个省级贫困区。目前共有34个乡镇,54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4.96万人。近年来全市财政收入虽增长较快,但收支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乡村基层财政,多年来由于财力原因仅能维持低水平运行。笔者认为有效解决乡镇财力不足,促进基层财政建设取得实质效果,应着力从事权与财力、财政体制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对现行乡镇财政体制问题进行深入的改革和探索,目前困境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乡镇财政无法引起乡镇领导足够重视乡镇政府作为群众利益的直接承办者,是全面贯彻中省市各级政府一系列惠农政策,落实扶贫济困方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中间载体。乡镇财政在很大程度上要用有限的财力承担更多的责任,甚至可以说,直接决定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成效。然而,乡镇财政在机构设置、人事制度、行政管理与具体业务分属乡镇和县(区)管理,有的乡镇领导对新形势下的财政职能不甚了解,认为财政就是领导的会计、出纳,随意调、派、换财政工作人员,使得乡镇财政业务骨干人员向系统外流动性较大,严重影响了财政整体工作的连续和规范化管理。

(二)乡镇事权和财力不对等农村税费改革后,铜川市的乡镇、村几乎全部依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补助维持基本运转,自身可用财力较少,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以经济中等县、中等乡的一个中等村为例分析,现阶段要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最低需要4万元。其中:村干部工资及补助1.46万元,村级组织办公费0.6万元,计划生育费用0.6万元,突发性事件支出(主要指防汛抗旱、检查评比支出)0.3万元,生产经营支出(主要指为发展生产而发生的各项成本和费用)0.4万元,其他支出0.64万元。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2008年全市543个村的平均收入(含各种转移支付收入)为2.4万元,尚有缺口1.6万元,543个村的缺口总计1303万元。乡、村在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上经常争抢,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乡镇政府的正常工作运转,更不用说兴办一些农村公益事业。

(三)财政约束软化,乡镇机构膨胀,财政供养压力剧增目前,铜川市乡镇人员普遍超编严重,虽经历次机构改革和多次清理,但始终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其主要原因:一是财政监管“缺位”。乡镇一级政府无论乡镇规模大小和当地资源状况如何,都要设置十几个甚至二十多个部门,增事务增机构,减事务不撤机构,长此以往导致机构和人员极度膨胀,财政缺乏有效的制约;二是乡镇政府“越位”。在实施公务员管理制度之前,乡镇机关进人没有规范的约束和有效的监管,在就业形势艰难的情况下,人员进入的随意性较大;三是国家政策“错位”。一方面,国家对大、中专生的硬性招聘安排,对本来过剩的乡镇机构人员没有很好裁减,使原来3-4人就可保证运转的单位,人员短时期内竟成倍增加;另一方面,复转军人安置、民办教师转正等增加乡镇财政供养,在撒乡并镇的改革中,虽然下达了精简人员的目标,但由于缺少有效的安置办法,精简人的工作难上加难,最终还是越减越多。此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人心,计生工作已由过去的全体干部一起抓变为专职人员常年抓;还有一些站所业务上划区县一级,因此乡镇一级形成大量的富余人员,造成人无事干,事无人干。然而,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是各级的政治任务,这种极度膨胀的财政供养加剧了收支矛盾。例如铜川市某县(区)2001-2007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支出却增长了27%,其中工资性支出增长了1.5倍,财政收入大部分被人头费吃掉。

(四)债务监管化解机制不健全,贫困地区债务负担沉重据调查,至2005年底,全市乡镇累计负债达到了34503万元,乡均负债235万元;其中共有村级债务24155万元,平均每村债务近45万元。此后,进一步增加,巨额债务形成原因复杂。一类是旧债。主要是有的是原乡、村干部为创政绩,以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名义向银行或个人借贷兴办企业,建设公益事业项目形成的;有的是村集体为“普九”、“两基”达标而形成的;有的是因乡镇机构膨胀,收支缺口较大,为弥补日常开支而举债形成的;还有的是原基层干部吃喝招待等缺少监管所形成的;有的是垫付税款、弥补赤字、担保扣款形成的,绝大部分根本无法回收。二类是新债。财政采取许多的奖励措施积极促进旧债化解,已取得一些成效。但是,新农村建设又加剧了乡镇举债,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举债,比如,农村道路建设,“村民打底子,政府铺面子,财政补助为水泥路面15万元/公里,沥青路面10万元/公里”,这在平原地区也许适合,而铜川市的大部分山区路面,这样的补助标准显然偏低,造成了大量的资金缺口,乡镇政府为了完成任务只有举债。由于缺少收入来源,因此旧债还未还清,又添新债。加之目前缺少化解不良债务的利好政策和财务支持,许多乡镇账户多次因此被法院查封,因欠费而被断电、停电等更是常事。在加大财政风险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

(五)乡镇财政理财积极性难以提高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的自主收入大幅减少,而又缺乏新的财源增长点,村级基本无收入。乡镇财政是上级财政给什么钱,花什么钱,对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依赖性很强。虽然现在人民群众对政府期望值很高,总希望当地政府能尽可能为其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产品和良好的服务,但乡镇苦于财力匮乏,往往事与愿违,结果是群众不满意,政府自己也不满意。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乡镇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更多的只能是等、靠、要,依靠上级财政部门帮助而发展,事实上,乡镇也只有这种办法,别无他途。在一无区位优势,二无资源优势的乡镇,发展的难度可想而知。#p#分页标题#e#

(六)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依然突出一是人员身份复杂。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财政干部的身份出现了双重性,即一部分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原财政所人员,一部分是原经管站合并过来的事业人员,干相同的工作,身份、待遇却不一样,成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二是接受双重领导。大部分乡镇干部在业务上接受财政局领导,在行政上接受乡镇政府领导,工作随意性很大,很多干部反映工作很难干。三是干部缺乏流动。除少数领导干部和业务能力突出的干部外,一般干部根本就没有机会流动,从上班到退休,永远在原地踏步,一没变动工作地方,二没升迁职务,无活力也无动力,“工作一辈子,反正是科员”,干部无激情,也无热情,惰性强,工作得过且过。四是人员年龄老化。农村税费改革、机构精简、人员分流以后,财政系统干部只出不进,大部分都是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的干部,年轻人少,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二、推进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乡镇财政作为我国财政最基层、最贴近农民的一级财政,担负着维护农村基层干部及农民切身利益以及乡村级组织运转的重要保障职能。要进一步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就近实施财政职能的优势,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科学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不仅在于能很好地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及时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新农村建设;而且对于地方财政发展壮大及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基层财政建设需进一步推进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建立分类管理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模式体制问题实际上是财权的划分问题,由于县乡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条件也千差万别,乡财政管理体制不可能实行统一的模式。乡镇财政是我国五级财政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巩固基层政权、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一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加大上级财力调控力度。特别要强化省级政府在调节省以下财力分配方面的责任意识,在建立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最低支出保障机制时及时完善省以下财力差异调控机制,促进财力向基层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二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补助力度。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经济欠发达革命老区,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财力补助力度,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在逐步简化财政管理层级,提高资金管理效率的同时,围绕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直管县的直管村经济,激活各个“造血细胞”,增强各乡村的“造血”功能,加大其对其他乡镇的辐射、示范、带动性。四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建立不同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比如,对经济发达、较发达、税源丰富地区,实行比较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按税种划分县乡间财政收入和事权,并各自负责本级支出;但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自身财源少,对上级转移支付依赖性较大的乡镇,实行核定收支超收分成、超支不补或给予一定比例补助的体制,确保乡镇基本支出需要;对落后地区收入规模小、财力有限、无法保障机构正常运转的乡镇,实行统收统支加激励的体制,确保乡镇机构正常运转。五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村级组织肩负基层党政工作和村民自治的双重职责,履行一定的公共职能,地方政府对村级经费具有一定的补助责任,要逐步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六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建立健全全国生态示范县生态补偿机制。鼓励这些地区加强生态保护、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二)科学界定乡镇的财力与事权在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基层缺乏应有的财力,却承担了大量的事权责任,这是导致基层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进一步明晰财力与事权划分,而且必须通过立法、司法、执法和行政等多种手段予以实施。笔者认为,中央和省市县各级政府对乡镇应该享有的财力要予以充分保障,对乡镇应承担的事权予以明确划分,彻底解决乡镇责权利相背离的问题,强化乡镇财政的基本职能,促进乡镇政权建设、经济发展与事业进步。从有利于乡镇政权建设和民生出发,将适合县(区)级管理的事权收到县(区)级,将适合乡镇管理的事权划归乡镇,并匹配相应的财力。具体:一是凡有利于乡镇政府职能完善、基层政权建设和工作开展的事权,都应该下放到乡镇。二是将适合乡镇征收和管理的税种划归乡镇,作为其固定的收入来源。乡镇财政收支范围确定后,在体制执行中如遇到事权结构发生变化,应及时划转收支基数,调整财力分配关系,实现乡镇财权与事权的有效统一。三是凡属于县(区)级财政承担的支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嫁到乡镇。四是对事权未下放但须乡级协助开展的工作,依据乡镇和县(区)级部门职责划分及工作量,合理确定经费分配比例,由县(区)财政局商县(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后,将经费直接拨付给乡镇级,实现“财随事转”,确保经费及时到位和重点专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五是不向乡镇特别是农业乡下达不切实际的经济指标任务,让经济增长顺应经济规律,同时减轻乡镇负担和压力。六是针对乡镇的各种达标升级、检查评比活动,由相关部门负责安排和提供项目资金。七是县(区)市政府委托乡镇承办的事务,应足额安排专项经费,不得要求乡镇超财力配套资金,增加乡镇负担。

(三)增强财政约束、建立有效的乡村债务化解的长效机制在合理划分市县乡收入,调动县乡政府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积极性的同时,采取可行措施,积极稳妥地解决乡村债务化解问题。一是对债务进行细化认定,制定化债计划。乡镇债务虽然已进行了清理,但笔者认为至少还要进行细化认定,并制定针对性的化债方案,分期分批逐年化解。并把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举债作为国家的欠账进行化解。二是建立偿债准备金,专项用于化债。各乡镇除在年度预算中,按照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偿债准备金,专项用于化债外,还可以从行政事业性收入、国有资产收益等非税收入中安排一定的资金,专项用于化债,有计划、有步骤逐年偿还债务,最终实现对债务的有效化解。三是建立债务化解责任制。把债务化解纳入乡镇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目标责任制,彻底杜绝乡镇政府举债搞建设和形象工程、超前消费现象的发生。上级财政要适当补助乡镇化债。争取中央在政策一致性的前提下,在债务化解的政策、资金方面适当向贫困地区特别是财政困难较大地区倾斜。上级财政对县乡财政债务要区别情况,分类处理,共同承担起化解县乡债务的责任。四是坚持量力而行,控制新增债务。乡镇在支出安排和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坚持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坚决不能举债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五是建立乡镇债务监管机制。对乡镇债务化解情况、新增债务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并加强督办,确保乡镇债务化解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债务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同时,制定确保县乡财力稳步增长的奖惩机制,对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和化解乡镇债务较好的给予财力性的奖励,充分调动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和清偿债务的积极性。#p#分页标题#e#

(四)促进乡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监管在确保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以及财务审批权不变情况下,实施“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民理乡代管”的管理模式。采取“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为主要内容,遵循“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确保收支平衡;财权与事权相统一;预算管理权不变;调动乡镇理财的积极性;保障农村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五点原则。确保乡镇政府履行职能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需要,促进乡镇理财行为的规范化、科学化。当前必须把完善乡镇财政职能作为规范管理的重点,结合铜川实际,乡镇财政所规范管理后应充分发挥监管九项职能:一是在区县财政局指导下,负责所在乡镇政府预决算的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乡镇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工作。二是负责乡镇政府预算单位财务集中统一核算与监督。三是负责乡镇组织实施的各类专项资金管理。四是负责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与管理工作。五是负责“村账乡管”村级资金的专户存储、核拨和监督管理。六是负责农村基金会的清欠。七是负责乡镇国有资产的管理。八是负责退耕还林资金、地膜玉米补贴等各项给农民补贴的核定兑付工作。九是负责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特产税的征收管理。切实由过去的收支管理向综合服务型转变,切实心系农民,为农民和农村提供更直接、更具体、更有效的管理和服务。

(五)进一步改革完善对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促进辖区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每年安排一定的财力从保障性、激励性和定向性三个方面对乡镇实施转移支付。对当年体制收入未达到乡镇级支出基数的乡镇,实行基本运转转移支付,根据综合考核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平衡财政收支、化解政府性债务的情况,确定转移支付额;对公共服务等不定部分实施一般定向性转移支付;对区域产业布局做出贡献的实施专项转移支付。转移支付采用统一的计算公式,尽力实现财力下移。一是对于上级财政部门增加的转移支付资金,本级财政增加的可用资金,应尽可能的向乡镇倾斜,缓解乡镇财力的不足,解决乡镇实际困难,支持乡镇发展;二是特别要对由于产业规划布局以及生态建设示范影响乡镇经济发展给予加大倾斜,特别是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均衡乡与乡之间财政的基本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六)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一是多渠道盘活存量集体资产,增加财政收入。对发展势头好和有潜力的集体经济项目给予积极支持和帮助,使其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二是对经营不善、亏损或倒闭的集体经济项目,通过破产、兼并、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充分利用和挖掘集体的荒山、荒坡、荒地等资源的潜力,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搞农业综合项目的开发;四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积极引进外资企业,大力培植新的财源。

(七)建立农村公益事业财政投入新机制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奖补办法,积极采取措施,在组织开展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基础上,总结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建立农民自愿筹资筹劳、政府财政资金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大力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级财政管理范文6

货币资金贯穿乡镇财政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支持政府运转的“血液”。所以,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乡镇财政资金管理运作机制对我国乡镇财政建设意义重大。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乡镇财政货币资金管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不够

目前,许多乡镇财政忽视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关键点的管理。授权批准、内部稽核、盘点核对等环节的控制手续不健全,并且出纳与会计的职责分工不够严谨、合理,起不到相互约束监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支款仅凭领导口头安排,未及时补办签批手续,原领导离任后一直无法正式入账,长期以白条抵顶库存现金;会计不监督出纳库存,日常现金盘点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出纳人员自行完成;银行印鉴管理和与银行对账制度有漏洞,空白支票、银行印鉴未分开保管,由出纳本人与银行对账,以致一些错弊不能及时发现;未安排主管会计或指定会计人员对收、付款凭证进行审核,收、付款原始票据未及时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造成证单不符、重复报销等问题。

(二)货币资金的监管松弛

有的乡镇领导对镇直部门资金管理不到位,乡镇“部门统管”、“收支两条线”制度多流于形式,乡镇部门仍然存在坐收坐支现金问题,个别部门还存在侵占、挪用公款问题,不少乡镇政府支出缺乏预算约束,多头审批,随意性强。例如,在某县审计过程中,查出7乡镇计生部门截留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124.73万元、某镇土管部门坐收坐支土地出让金34.55万元等现象。这些现象充分表明了目前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方面的漏洞。

(三)货币资金的账户管理松散

目前的多账户分散管理,是财政资金管理的制度性漏洞,对乡镇财政资金安全影响最大。实际中,账面资金信息不实、随意调拨资金、透支、借支的情况在小范围内仍然存在;账户、支票和印鉴管理集中,初审、复核、稽核、审批的程序不严格等问题也对资金管理的安全性构成极大的威胁。

(四)货币资金的管理制度落后

乡镇财政部门的现行管理制度落后,没有适时而变,并且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关于乡镇财政部门的工作制度体系。主要表现在财政部门的职能不明确,存在职能重叠和职能空缺的情况,从而对国家和上级政府财政政策的落实执行产生了不利影响;现行制度条规的内容要不适合自身的业务特点,有的条规过于空洞,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体现,此外,还存在逻辑性不强的问题,导致规定与实际工作脱节;绩效考评比较随意,缺乏合理的考评机制,工作人员很难得到有效的激励。

二、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职位说明,明确权力运行的规则

对涉及财政资金管理的工作岗位及职能,应作出统一的规定,改变目前由主管因人安排工作的状况。岗位设定要体现专业性,设置几种岗位,岗位具有什么职责都应统一规范,一般不得随意调整。设置稽核岗位,专司会计账务和资金调配使用情况的审查稽核。稽核职务由上级财政部门直接任命,以保证其独立行使监督权。在改善岗位设置的同时,合理设定职权运行的程序,健全程序运行的规则,限制工作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今后要对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和时限做出明确、具体、严密的设定。另外,还要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加强镇人代会通过预算并按序时进度拨付使用、“一支笔”发票审批等制度的落实。

(二)建立有效的资金运行监控机制

不断完善“镇财县管”体制,县一级财政部门的相应机构要对乡镇财政资金的日常运行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对大额资金的波动实行预警制,设立控制风险的反馈机制。鉴于多账户分散管理不能动态地反映乡镇财政资金的整体运行状况,应进行账户整合,设置总账会计,将所有专户纳入总账管理,乡镇财政所每月向县级财政部门的专门机构报送总账报表和分户资金运转说明,如实反映资金运行情况。县级财政部门要密切注视资金的波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县级财政部门应该把报表作为检查和考核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

(三)进行资金账户管理改革

各乡镇财政部门应该将目前的多账户分散管理改革为集中管理。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确立管事、管账和管钱相分离则,消除三者集于一人给资金运行造成不安全隐患;第二,财政所应建立会计总账,实行账户集中管理分户核算,以便于对专户资金运行情况进行集中监控;第三,实行资金(包括专项资金)集中管理,建立完善的资金收支管理制度;第四,强化预算管理,逐步向单一账户制和国库集中支付过渡。资金集中管理后,保障资金安全是首要目标,因此防范风险的措施一定要严密。乡镇财政部门要严禁随意调拨资金,严禁透支、借支;要对账户、支票和印鉴分开管理;要制定初审、复核、稽核、审批的严密程序,并对程序的执行定期检查考核,以确保集中管理资金的安全。

(四)建立新型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

乡镇财政部门要对目前的制度进行重新评价,重新规划,以设计新型的管理制度体系。今后,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关于乡镇财政所工作制度体系。在新管理制度设计中,财政部门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明确财政部门的职能,核心访在确保国家和上级政府财政政策的落实执行;在管事权上,要着重体现依法理财;在资金支配权上,要对具体工作中的资金支配权则应于限制或削减。第二,制度设计要以保障资金安全,依法管理为目的,条规内容要适合业务特点,逻辑性要强,体现职责明确,相互制衡的特点并便于操作。第三,对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要有明确的限制措施,建立记录控制、复审稽核等制度,对具有监督职能的岗位应给予独立行使权。第四,严格贯彻管账、管线相分离的原则,强化对资金、印鉴、支票和会计档案的管理措施。第五,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不但要考核绩效,更重要的是要强化对制度执行的考核。对认真执行制度的人员要有保护措施。

(五)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有效的财政资金管理是以整个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为依托的。因此,乡镇相关部门应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为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p#分页标题#e#

1、建立收支挂钩型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各乡镇财政部门要全面推行以分税制为主导类型的收支挂钩型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促进我国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规范化。针对当前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形式繁杂、规范性差的问题,今后应在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方面有所作为。要以正确处理县、乡两级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调动乡镇政府积极性,保障县乡政府职能实现,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行以分税制为主导类型的收支挂钩型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一级财政管理范文7

关键词:财政体制;农业;农村经济;影响;对策

一直以来,财政体制和农业以及农村和农民之间存在的关系较为密切,我国在1994年开始出现财政体制的改革,也就是执行分水机制、全新的流转税机制以及所得税机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国家宏观调整机制以及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优化的有效举措。因此分析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造成的影响以及对策十分必要,以下为笔者给予的相关研究与建议。

1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

1.1农村企业的总体流转税负得以下降

在改革之后的进程中,流转税由以往的增值税、消费者税以及营业税构成,明确在工业以及商业领域内征收增值税,以此为基础选取少量的消费品之后进行消费税的征收,给予劳务和无形资产转让以及不动产的销售进行营业税的征收。全新的流转税机制针对税种的设计、课税范围的约束和征管途径进行完善。农村企业流转税负担任以及其他类型企业的税负进行对比,凸显同向变化的趋势,由于之前的流转税机制主要是结合产品和行业明确税目以及课征强度的。针对多种经济类型的企业而言,实施的为同种类型政策,然而这次工商税机制的改革,仅仅为课税的范围调整以及税率的合并,缺少对经济种类企业负担的整合思考。

1.2农村企业一些行业的流转税负得以上升

财政机制的改革,落实财政行业总体税负不可以变化的原则,然而不同类型的行业、产品以及税收负担的发生程度存在变化的结构,尤其是增值税。因为征收范围的延伸以及间并税率、商品的税负势必会出现结构变化,主要是推动平等竞争机制,给予原有的税收负担加以适当整合。站在产品的种类上分析,生产机构直接回收商品却不可以抵扣,不仅会影响到财政企业的正常经营,还影响到财政企业的税负。

2借助财政体制改革,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好发展的措施

2.1明确政府农业的事权,增加地方财政农业投入

结合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关经验以及我国现有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中央以及地方政府支撑农业的本职工作以及事权都要被划分清晰,留有重点。中央重点的责任是:修订农业财政机制,推进跨地区大规模农业设施建设,江河环境治理,以及农业自然在灾害预防,同时负责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控制等。此外,在未来我国市场的运行情况下,地方存有的财政支出结构要进行本质化的整理,也就是地方贯彻找到工业加工的投资计划,将权利交给企业,进一步把基地建设和农业的建设活动落实,切合实际地执行地方农业保护职责,发展地方农业经济。

2.2整合国家税收政策,加快农村企业发展进程

思考到农村企业的税制存在不足,我国应该对财政机制进行完善与调整,加快农村企业的前进发展脚步。其一,整理小型纳税者的问题。未来的财政机制上要明确,在农村企业设置会计核算机构,可以全方位地提供较为精准的税务资料,便可以确定增值税相应的纳税人,同时按照增值税的专用发票开展财政工作。其二,整理增值税的抵扣问题。未来的财政机制针对以五金材料为主的原型材料要结合农村企业的真实购买量以及耗用量开展工作,结合相同种类物质的增值税抵扣率计算出抵扣的金额,一方面可以客观地进行征税,另一方面要科学地利用废旧物质和该地区的农矿资源。其三,整理农村企业补助社会性开支相关问题。在保证农村企业现有的所得税税基前提下,适当地调整社会性开支补助结构,便于农村建设资金来源的进一步扩展,依据小于等于所得税金额的20%抽取农村补助的社会性支出,便于增加农村建设的资金,减小农村企业的运行负担。站在国家财政的角度上研究,这也是对税额加以进一步的调整,归属于能够承受的范围。

2.3内化财政机制,建设一级财政体系

现阶段要紧紧地结合新财政机制的机遇,促使乡镇财政工作得以进行,基本的思路便是内化财政机制,努力创建条件,将我国现有的财政机制建设成一级财政。乡村财政视作国家一级财政要满足以下要求:首先是健全完整的机构以及高素质人才团队;其次是确定收入范围以及管理的权限;再次是完善预算决算财政机制,可以自主地设置财政预算和财政决算;最后是创建金库,定期对资金进行调转与使用。由此切合实际地解决现有财政机制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财政管理制度,需要结合分税机制的本质原则,把与乡镇征收以及管理的税务划分在财政体系中,将其视作固有的财政收入来源。之后在体制上明确乡镇财政收入增长数值,具体的情况可以与农业税、契税以及耕地占用税等与乡镇财政进行结合,其他类型的工商税收可以在农村财政各个机构中进行数据信息的分享。由此调动乡镇组织收入者的积极性,强化农村财政税收的管理,防止出现农村税收流失的想想,给农村的建设带来更多资金。其二,财政预决算管理。农村财政含有预算内部资金、预算外部资金以及自筹资金等,同时自筹资金作为乡镇财政能够主动利用的财力,存有的规模较为庞大。需要了解的是,自筹资金的本质作为政府执行自身职责在农村中的个体以及集体中获取的无偿资金,财政机制要对其进行统一化的管理与监督,安排财力使用的均衡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国家研究者要充分探究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结合财政体制的改革现状设计企业内部的财政管理工作方案,不断提升财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静漪,宗晓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与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与展望[J].教育经济评论,2018,3(6):45-63.

[2]农村财政扶贫攻坚综合开发治理研讨组.七、农村土地基本经营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农业生产经营建设土地占用与补充平衡方略规程[J].经济研究参考,2017(57):18-33.

[3]王树勤,李军国.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课题组,完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研究报告(下)[J].当代农村财经,2017(9):4-16.

一级财政管理范文8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实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起源于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理念,是指在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科学优化和精确细化的一个过程。将精细化管理引入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于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有着重要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财政部自1998年以来不断推出新的体制改革措施,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各级财政部门根据中央财政体系的要求,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助于加强财政管理的措施,有效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会计预算的编制不够精细、会计核算水平达不到财政精细化管理对所采集财务信息的要求等。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就是构建社会公共财政体制,而社会公共财政最强调的就是公平和公益性,这也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健全日常工作规范、完善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同时有助于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使得财政体制更加透明化。可以说,能否科学、精确地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决定行政事业单位能否提高财政管理工作效率的关键。在国家大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的今天,行政事业单位引进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一)适当延长财务预算的编制时间

一定的财务预算编制时间是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对基层预算单位来说更是如此,只有保障了基层单位的预算编制时间,才能够为财务预算的编制提供一定的质量保证。现阶段,全国各地各部门的预算编制时间普遍较为紧张,我国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时间一般是四个月,经过一级一级的分派,等下达到基层预算单位的时候,往往只剩下不足一个月的时间。让一般的基层预算单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精确和细致的预算,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们一方面建议财政部门将预算编制工作的布置时间提前;另外一方面各个单位应该提前周密布置,统一安排好单位下一年的预算编制及人员调整事项,这样就能在接到预算编制任务时,保证单位预算编制工作尽快完成。

(二)行政单位全员配合

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对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编制预算只是财政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而财务部门通常采取计数法来进行预算编制,或者是由上级代下级来编制预算,这种情况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是非常不利的。因为不了解实际的需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经常会脱离实际,而一旦脱离实际就会变成“天书预算”,使得以后的预算执行当中出现“两张皮”现象。

(三)完善行政支出定额管理

由于现行定额管理中关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定额标准脱离实际情况,导致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定员定额的实际执行中会出现局面失控的现象,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精细化管理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一定要充分地进行调查研究后再建立定员和定额标准,这样才能保证日常的经费定额一直保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四)细化支出预算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当中的项目支出预算并没有按照经济分科来进行细化,其一方面不利于行政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得预算执行更加随意。究其原因,当前实行的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和会计预算制度有较大的差异,会计的科目和核算的方式均不一样,对此,应该尽快改革现有的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使之在各个方面和预算会计接轨,同时要改变当前部门预算的报表内容与实际财政预算情况不符的现状,并根据核算项目的不同,增设事业单位类的项目;或者可以尝试在编制过程中进行长期预算,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未来预见性和科学性。传统的预算理念过度强调预算的年度性,而行政事业单位仅仅有年度预算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个中期或长期的预算方面的框架作为补充,这样就可以打破预算编制以一年为预算期限的局限性。

(五)强化内部控制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关要求,对内控关键节点进行有效梳理,特别是从授权审批、岗位设置、人员安排等各个层面加强控制与管理,营造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的内部控制环境,为财务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单位应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科学设置财务岗位,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要求,并建立有效的岗位考核机制;对单位的财务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明确有关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监督与检查;加大内部审计力度,特别是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与反馈,寻找单位内控的薄弱环节并予以改进和完善;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对于违反财务规章制度的人员,无论职级高低,一律予以严格惩处,必要时可追究其法律责任,以提高财务制度的约束力,为财务精细化管理奠定良好基础。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更加透明化,实现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梅.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现策略探究[J].中国商论,2018(28).

[2]许剑敏.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精细化执行[J].中国经贸,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