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知识范例

遥感知识

遥感知识范文1

【关键词】中药师;外感高热;中药临床药学指导;精准治疗

外感高热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流行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随着全球气温、环境的日益恶化,抗生素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病毒又无特效药治疗,这些客观因素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多困难。外感高热(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是常见的中医急症之一,其发病特点是较快、较急、变化较多,且与季节时令关系密切。中医学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感高热是由外感六淫邪毒,正不胜邪而发病。大量研究证实,中医药对细菌、病毒性疾病有其独特疗效。中医临床治疗不仅要辩证准确,还要给药合理,用药遵从医嘱。中药师走出药房参与临床治疗,就是为了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指导患者遵从医嘱服药,提高中医药的临床治疗效果。中药临床药学指导目前还没有特定的服务模式,为了探讨中药临床药学指导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作者收集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100例外感高热患者在中药师参与下的治疗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外感高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程1~3d,血常规示血白细胞计数(WBC)、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精神尚可。经临床中医师详细诊查,确定研究对象无重大心肺疾病体征。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医疗风险,详细告知病情及治疗措施,遵从患者同意,服用中药2d后复诊,复查血常规。嘱患者记录体温变化情况,在服药期间如有异常情况随时与医生联系。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5~50岁,平均(35.4±3.8)岁;入组时体温39.5~41.5℃,平均(39.7±1.0)℃;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5~50岁,平均(35.3±3.5)岁;入组时体温39.0~41.5℃,平均(39.6±1.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药学指导

对照组患者入组后均接受常规辩证治疗措施;试验组患者在辨证施治前提下,中药师参与指导中医师合理选方用药,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多个角度建议、指导医师开具处方;从中药升降浮沉、四气五味、性味归经、相生相克等特性,个性化用药特点,季节性等方面指导用药。每天由中药师进行电话指导,确保用药时机、剂量的准确性。中药师定时随访,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讲解饮食宜忌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遵从医嘱的作用及意义,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人性化服务,尽可能地实现“老药新用,常药特用,优化量效,提高用药安全”。

1.2.2评估标准

(1)根据症状及体征评估临床疗效: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中医症状积分评估:包括寒热、饮食、咳嗽、咳痰、出汗、鼻塞流涕、头身疼痛、口咽干燥、渴与不渴、大小便等10项,每项采用0~3分评估计分,总分记0~30分,计分总值越大则表示症状越严重。(3)体温、血WBC、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评估。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服药2d后情况比较

试验组退热时间、血WBC、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例数(均为47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3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为了顺利进行该研究,确保患者的健康不受侵害,经患者知情同意后,临床医生精心配合,中药师义务参与。在该研究中,中药师积极参与医生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根据自己掌握的药学知识为医生提供用药建议;中药师的药学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变传统的服用方法,由传统日服2~3次改为4次,每次间隔至少4h,选择服药时机,直至体温降至正常为止,从而增强了疗效。该研究在实施治疗干预前,两组治疗前年龄、体温、血WBC和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服用中药2d后,试验组显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针对外感高热的中药临床药学指导,阐明了医药的有机结合对于治疗疾病具有一定优势,其起效快、疗效稳定、不易反复,且有改善症状的作用。有研究证实,中药临床药学指导对于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预防和降低中药的不良反应有积极意义。中药与临床密切结合,掌握个性化用药特点,临床中药师不仅要指导一般患者的合理用药,还要指导特殊患者的合理用药。如儿童、婴幼儿、老人、肝肾功能不全者、经期妇女等个性化患者,这类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是第一位[1]。近年来,由于中药不合理应用产生的严重后果及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和毒性的认识不断增加,中药的合理应用受到极大关注[2]。中医药复杂性特点及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要求中药师走出药房,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指导。有研究数据显示,基层领导对临床药学的认知度低,发现对临床药师及临床药学工作有所了解的医院领导仅有40%,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10%的医院领导既想开展合理用药,又担心业务收入因此有所影响;有50%的医院领导认为临床药学工作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3]。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扶持,基层医院条件正逐步改善、技术力量逐渐加强。基层中药师应加强临床中药学学习,需拥有临床中药师执业能力:(1)应监测临床用药质量,规范进药渠道,地道中药品种,提升医院饮片质量,保证中药疗效;(2)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运用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工艺,开展院内特色中药饮片炮制,以提高临床疗效;(3)在参与临床查房中,加强与中医师沟通,及时反馈药房中药及炮制品情况,追踪中药临床疗效;(4)结合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中药的性味归经等特点,促进中医师个体化精准用药;(5)让患者遵从医嘱,在煎服法、饮食宜忌方面重点监督。在基层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指导,能和谐医患关系,对促进中药的合理运用具有重大作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确立了临床中药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即如何运用中医药理论,使中药密切结合临床,在人体内发挥最大、最合理地疾病防治效能,用现代科学方法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4]。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要求中药师应掌握一定程度的临床知识,方能提出可行性建议,获得临床医生的信任。中医师虽然临床经验丰富,但目前专业分化趋细,对中药学知识所知有限。作者认为,中药临床药学指导的应用效果肯定,中药师参与中药临床药学指导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中医师精准用药而实现精准治疗。

参考文献

[1]李秀平.临床中药学与临床中药师的作用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3,27(6):90⁃92.

[2]胡亚军.建立及完善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9):4595⁃4596.

[3]刘培,基层中医院临床中药学工作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基层卫生服务,2016,13(5):190⁃193.

遥感知识范文2

随着我们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在近几年的呈现着快速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对于高校人事管理干部的素质极高校人事管理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藉此,我们立柱与现阶段高校人事管理干部素质和队伍情况,对高校人事管理干部的素质要求与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高校人事管理;高校人事管理干部;素质要求;队伍建设

由于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及大学的普及使得我们国家更多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这对于促进国民思想进步提高全国人民整体素质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高校的人事管理干部承担着学校的人事管理和人事接待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的人事管理干部体现着这个学校的底蕴与文化素养,是学校的招牌学生的榜样。基于此种情况高校的人事管理干部的形象和素质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校人事管理干部的素质要求与队伍建设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人事管理干部的素质要求

我们国家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主要的任务内容是:在党教育发展方针的政策指导之下,以高校现有人力资源和面临的发展情况为基础,对高校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度,来达到高校人力资源利用最优化、最大化的目的。所以,高校人力资源干部要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的较高的职业操守,并且要掌握和了解党的教育方针和发展方针。在新时代下的高校人事管理干部还要就有以下几个素质。

(一)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高校人事管理干部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在素质要求中,信仰坚定是最为重要的素质要求,我们国家高校人事管理干部要具有坚定不移的理论信念,这就需要人事管理干部要对自身的思想不断完善,使自身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我们要求其应该系统的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基本理念和政治立场。在很好的研究其主要的观点和基本理论的前提下,重点学习邓小平理论,立足于邓小平理论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以其工作代表了社会生产力,代表了我国社会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为基础,运用学到的理论基础来支持实践,切实的解决高校人事管理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主要发展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够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全方位人才。那么我们建设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的目的就显而易见,也是为了满足中国特色社会质的发展。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极大限度的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们国家的人才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人事工作的面向面较广,涉及的工作内容较为冗杂,这就要求我们。在具有一批良好素质人事管理干部的前提下,还要拥有一个专业合理的人事管理部门,并且部门中要拥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为人事管理干部,在日程的工作中中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立足于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根本方向。

(二)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我们现阶段所处的社会是科学、技术、管理共同发展的社会。在任何的行业中都需要具不同程度的科学文化要求。针对于人事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性质来说,人事管理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接待来自不同成面和社会地位的“顾客”。基于需要面临不同岗位职责和工作对象,这就要求他们具有丰富的知识面,深厚的文化知识及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学无止境”,在现实生活中亚人事管理干部还要间断的额学习,以此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三)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

在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中,因为其面对的管理层面和被管理人员的思想境界处于一一种很高的“姿态”所有单一的工作方式对于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极高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的人事管理干部一定要,在有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弥补自身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以自身丰富的阅历来提高工作水平。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传统的认识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暴露出了弊端,其不足之处也在日益的凸显。因此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契合先进时代大背景,要求人事管理人员要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消化经验和理论知识,控管理力度和方法,正确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根除陈旧管理理念留下来的问题[1]。

二、人事管理干部的队伍建设

科学管理方法是要靠人的实践来实现的,队伍的建设是工作开展的头等大事。高校的人事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要重在培养,重在提高。其主要的建队措施应该契合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自身意识,培养责任感和事业心

人是社会构成的主要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集语言学和管理学与一身的艺术工作。人事管理干部要意识到自身工作的真实意义所在,人事管理工作是保障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推动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人事管理干部要意识到自身肩负着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肩负着我们国家下一代的发展。人事管理工作是具有崇高历史使命的。对工作管理干部要具有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时刻清晰自身的责任所在。在重复且略显单调的日常工作中,人事干部管理人员要不断的从工作中总结经验,逐渐的掌握管理工作的规律,结合自身专业技能提高工作质量。

(二)健全完整的岗位制度,坚持高素质的人员考核原则

根据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质,我们要求人事管理队伍要建立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且在人员考核制度中要建立一个以高素质、高技能、德才兼备为基本原则的人员考核制度和人员的管理制度。为高校的人事管理部门注入健康的血液。在工作中要定期的对人员进行培训,紧跟时展和国家政策引导,不断提高管理干部的专业技能。并且应该在队伍内部适当的组织内部活动,增进大家的感情,培养各人员之间的默契。对人事考核中的主要内容有:①考察管理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性,是否在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发展方针和可持续发展理念。②政策实施水平,工作进度及工作效率,胜任工作的能力和发展状况。在工作中的创新表现和的创新意识。③在管理工作上的成绩和建树,对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2]。

三、结论

高校人事管理干部在现阶段的高效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清楚的知道大学阶段对于学生的培养和建设又多重要。因此,我么应该对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予以重视。对高校人事管理队伍的建设持有长久的注意力。

作者:李振旭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人事处

参考文献

遥感知识范文3

关键词:摄影测量与遥感;智能建筑;智慧城市;应用研究

0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对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尤其是在智能建筑以及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通过对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应用,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相较于传统的测量技术,其作用更加明显,因此,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1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

随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完善与发展,近年来,此项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目前,在城市建设、农业生产、气象观测以及水利工程等方面均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并且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进一步的发挥出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重要作用,我国在此项技术方面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不断加大对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支持力度,已经兴建了多个数据库,有力的推动了测绘技术的发展。通过对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应用,科学家绘制了大量的比例尺地图,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地图的精确度,这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除此之外,我国自主研发了具有知识产权的遥感数据处理平台,并以此数据处理平台建立了卫星影像处理系统[1],这充分表明了我国在获取空间数据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应用

2.1轻小型低空遥感平台

通过轻小型低空遥感平台,能够快速的获取低空数码影像,将其应用于建筑工程之中,可以很好的满足工程的应用需求。随着我国在遥感技术方面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遥感技术已经可以达到实用的要求,应用遥感技术主要是通过无人机来完成,由于无人机具有特定的优势,其对天气状况的要求不高,因此可以在相对比较复杂的天气情况下进行作业。例如,在开展灾后的救助工作过程中,通过低空遥感平台便可以实现对无人机的操作,使其能够在云层下飞行工作,进而帮助人们快速的获取到高清的地面影像,进而给灾后救助工作带来十分有利的帮助。这也充分的体现出了超小型低空遥感平台的社会效益。

2.2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

经过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使得我国目前在卫星测图领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例如,通过有理函数来取代传统的几何模型,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精确度,进而能够帮助人们解决更加难以处理的问题。再比如,选取少量地面控制点,通过这种方式逐步扩大控制区域,进而能够对遥感影响进行更加有效的分析。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测图的难题得到解决。通过对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人们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的绘图。

2.3灾后救助中的应用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开展灾后的救助工作过程中,通过低空遥感平台便可以实现对无人机的操作,使其能够在云层下飞行工作,进而帮助人们快速的获取到高清的地面影像,进而给灾后救助工作带来十分有利的帮助。在玉树地震之后,测绘人员通过遥感技术来控制无人机进行灾区的动态监测,对地震之前以及地震之后的遥感影响进行整合,构建了灾区地理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平台来为灾后救助工作提供准确的灾情信息,进而使灾后的救助工作得到更加准确、详实、全面的信息资料,确保灾后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2.4在大型测绘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大型测绘工程中,对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并且该项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型测绘的效果和质量,使人们对国土资源有了更加全面、清晰的认知。例如,在西部的测图工程中,通过对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帮助解决了测图过程中的大量问题,确保测图工程的顺利完成。

3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3.1规划城市建筑布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迎来了数字化的时代,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通过虚拟数字来还原真实事物。例如,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方法,还原小区内的三维图。根据小区三维图来对小区周围的人流量和道路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除此之外,通过对小区三维图的还原,还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小区内智能识别系统,使小区内只能识别系统得到优化,起到更好的安防效果。

3.2对城市污染情况以及河道水位的监测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得城市污染问题更为严重,人们随意倾倒垃圾是造成城市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解决城市污染问题,将电子技术与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相结合,能够排查出违规排污口以及城市污染源等,进而使环保部门的治理工作更加便捷。在雨季,会造成河道水位的上涨,一旦河道水位超出警戒值,很容易引发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的损失。通过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对河道水位的有效监测,使数据中心可以随时掌握河道的水位情况,一旦发现水位过高,便可通过智能设备及时的排放河水,进而避免发生严重的灾情。

3.3监测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将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应用于对建筑物的智能监测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监测效果。例如,针对施工中的高层建筑,可以应用传感器采集相关的数据信息,一旦建筑物遇到突发情况,智能建筑会根据变形数据的超限将相应的数据传输至应急中心[2],再由应急中心负责人员的疏散等,避免造成人员的伤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这时其他相关技术所不具备的,将其应用于智能建筑以及智慧城市之中,可以推动智能建筑以及智慧城市的建设,给人们创造出更加舒适、安全的居住和生活环境。随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不断完善,在未来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也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鹏飞,胡红雨.摄影测量与遥感在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08):86-87.

遥感知识范文4

[关键词]百乐眠胶囊;药物性肝损伤;不良反应;临床药师;药学实践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化学药、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物以及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1-3]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损伤[4]。DILI是一种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占药品不良反应的10%~15%[5]。我国研究报道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最常见药物有中草药制剂、抗菌药物、抗结核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他汀类药物等[6],中药由于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几年发生肝损率均排在第一、第二位[7]。有医院研究显示,中药导致的肝损害病例占50%[8]。何首乌、首乌藤为同基源不同药用部位的药材,均收载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分别系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藤茎[9]。两者主要有效成分均为二苯乙烯类和蒽醌类化合物。伍玉南研究以“中药”“中草药”“中成药”“中药制剂”“药物性肝损伤”、“肝毒性”为主题词进行检索1990-2015年间国内数据库文献,并在检索出的185篇论文报道引起肝损伤的单味中药有20味,其中以何首乌居首位[10],其引起的肝毒性可从轻度的转氨酶升高到肝功能衰竭,甚至需要肝移植或导致死亡[11]。首乌藤不合理用药现象较何首乌少,但作为何首乌的不同用药部分,首乌藤引起的肝功能异常也应值得关注[1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75kg,体重指数25.6kg•m-2。因“肤黄、眼黄、尿黄伴乏力纳差1周”入院,患者1周前自觉肤黄、眼黄、尿黄,伴乏力、纳差、厌油,有恶心感,有皮肤瘙痒,无腹痛、腹胀,无发热、畏寒,无陶土样大便。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萎靡,皮肤巩膜有明显黄染,无蜘蛛痣。腹部平坦,腹壁未见曲张静脉,双下肢无水肿。生化常规示:谷丙转氨酶1001U•L-1,谷草转氨酶528U•L-1,谷氨酰胺酶183U•L-1,总胆红素259.4μmol•L-1,直接胆红素209.7μmol•L-1,凝血功能正常。尿常规示:尿胆红素3+,尿胆原2+,尿蛋白弱阳性,尿红细胞133.1μ•L-1。肝炎全套:HBeAb(+),HBcAb(+),甲丙戊肝阴性。近3月睡眠不佳,体重下降5Kg,自服百乐眠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产品批号:18041541)21d,累计120粒。20余年前体检查HBsAg阳性,曾不规律自服云芝肝肽数年余,自诉5年前复查HBsAg转阴。告其停用百乐眠胶囊,并给予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双环醇片、苦黄注射液、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胶囊保肝、降酶和退黄治疗。14d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特殊不适主诉,大小便正常,皮肤巩膜黄染明显消退。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65.9U•L-1,谷草转氨酶61.3U•L-1,谷酰转肽酶118.9U•L-1,总胆红素77.7μmol•L-1,直接胆红素52.2μmol•L-1。转氨酶、胆红素较前明显下降,予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熊去氧胆酸胶囊带药出院。

2临床药师参与的药学实践

2.1临床药师对入院患者问诊

分析用药史和肝损伤的相关性。患者入院后,临床药师对其用药史进行详细问诊,虽有慢乙肝病史,但5年前乙肝HBsAg转阴,患者在未服用百乐眠胶囊之前无肤黄、眼黄、尿黄及乏力、纳差、厌油,皮肤瘙痒等症状,因此,排除基础疾病所致。患者自诉有因失眠近期服用百乐眠胶囊有21d,临床药师仔细检查患者服用的药品和说明书,说明书明确指出百乐眠胶囊含有以下成分:百合、刺五加、首乌藤、合欢花、珍珠母、石膏、酸枣仁、茯苓、远志、玄参、地黄、麦冬、五味子、灯心草、丹参。辅料为淀粉。首乌藤为明确的致肝损药物,其机制是对肝脏内转运体Oatp1a1、Oatp1b2、MRP2的功能具有抑制作用,推测可能与胆红素或毒性物质成分肝内蓄积而形成的肝损伤[13]。临床药师考虑该患者急性重度肝损伤很可能与该药物有关,嘱患者停用百乐眠胶囊。根据Karach和Lasagna评价标准[14],DILI的诊断标准[15]可以归纳为:(1)药物治疗与肝损害症状及肝脏生化异常出现的时间有关联性,急性DILI(占DILI的90%以上)多出现在用药后5~90d,慢性DILI肝功能异常多发生在停药后3个月;(2)有停药后肝脏生化指标迅速恢复正常的经过;(3)排除其他原因或混杂因素导致的肝损伤;(4)再激发:再次用药后谷丙转氨酶水平至少升高至正常值2倍以上。符合以上标准的(1)~(3),或(1)~(3)中有两项符合,加上④,可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在随后患者的病程进展看,本病历符合(1)~(3)项,故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成立。因为说明书中指出百乐眠胶囊不良反应[尚不明确],临床药师按照新药品不良反应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上报药物不良反应(ADR)。

2.2临床药师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护和用药教育药物导致严重肝毒性唯一指标是转氨酶升高伴总胆红素升高,因此给予保肝、降酶和退黄药物,告知医师开具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最大量不超过1g,告知护士静脉注射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必须非常缓慢;告知医师苦黄注射液可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不宜生理盐水稀释,滴速不宜过快(30滴/min),在医嘱栏备注以提醒护士调慢输液速度,防止静滴过快。双环醇停用时需逐渐减量,以防骤停引起转氨酶反弹;临床药师监护患者乏力、纳差,厌油、皮肤黄,眼黄和尿黄等临床症状是否改善,监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是否下降,监测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如甘草酸类药物易致血压升高、水钠潴留、低血钾等,应注意监测患者血压、血钾、体质量情况;熊去氧胆酸易致腹泻等。告知患者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需温水整粒吞服,不可嚼碎。平常多卧床休息,利于肝脏血液循环,宜清淡易消化饮食如稀饭、面条等,不宜进食高脂肪、高蛋白及高糖食物以减轻肝脏负担。因患者胆色素升高致皮肤瘙痒,嘱咐患者避免手抓皮肤以免加重甚至抓破皮肤,避免用热水清洗局部皮肤,避免接触肥皂,洗衣粉等碱性洗涤用品。治疗14d后,患者转氨酶和胆红素迅速恢复,予出院,临床药师对患者出院带药进行用药指导(表1)。临床药师查阅了Livertox和Hepatox网站,指南和相关文献对引起肝损伤常见中药品种进行整理(表2)提供给医生和患者,以此协助西医医生诊断和提高患者对中药引起肝损伤药品品种的认识。

2.3临床药师建议

建议将含有何首乌、制首乌、首乌藤等与首乌相关的中药及含有土三七、雷公藤和补骨脂等有明显肝毒性的中药改为处方药,必须凭中医师的处方才能购买,禁止患者自行购买。《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药品说明书应当充分包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详细注明药品不良反应。然而大多中成药在其说明书不良反应一栏均写[尚不明确],大部分人认为[尚不明确]即是无明显不良反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何首乌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近万份,其中严重不良反应以肝功能损害为主,本病历就是因患者自行购买并服用了含有首乌藤的百乐眠胶囊而致急性重度肝损伤。翻看百乐眠胶囊说明书,不良反应一栏赫然写着[尚不明确]。因此,笔者呼吁任何含有何首乌、制首乌、首乌藤等与首乌相关的中药及含有土三七、雷公藤和补骨脂等有明显肝毒性的中药应在说明书不良反应一栏注明“可能会导致肝损害”字样,提醒患者如果出现皮肤黄、尿黄、眼睛黄、乏力、纳差等症状应怀疑可能是出现了肝损,应及时监测肝功能指标。同时注明有肝病史或肝生化指标异常者慎用,肝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应避免与其他有肝毒性的药物联合使用等[12]。对于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的中成药,更需要警惕这种空白背后隐藏的安全风险。

3讨论

遥感知识范文5

1.1教材与教案

遥感课程的教材较多,其中《遥感导论》在内容上着重于遥感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介绍,条理清楚,阐述准确,适合各类专业学生遥感基础理论;《遥感概论》内容安排合理,重视遥感科学的技术性和实践性;两部教材可结合使用,保证遥感知识的全面掌握。在教学过程中,统一制定一本教材,其他教材作为参考教材推荐给学生,同时将一些专业的遥感资讯网站推荐给学生,以便学生自学使用。教案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补充教材以外最新的遥感前沿信息,并根据学生的专业补充遥感技术在该专业中的应用案例。动态更新的教案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教材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随着互联网资讯的飞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材与教案,也会及时的推荐专业的资讯平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后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1.2教学内容

本科生应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及较好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应用遥感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包括:遥感概论、遥感的物理基础、遥感技术原理及特点、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解译、遥感应用和3S技术应用。理论教学过程中,在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尽量使用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数据案例进行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教学包括: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遥感图像基本处理技术、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以及遥感图像人机交互解译的应用实践。同样的,在实践教学部分,也是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尽量使用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数据;在实验环节上针对不同专业的同学设计与专业应用有关的实验步骤,争取让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完整的进行一个与专业相关的遥感应用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3教学方法

传统的遥感教学主要着重于课本的理论教学并辅以相应知识环节的操作练习,实践教学各环节主要对应理论知识点进行独立练习,缺乏系统完整的应用实践,更没有联系学生专业,做到与实践专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应用遥感课程更注重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应用实践,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理论教学分为课内和课外,课堂上以理论讲述结合实例讲解为主;重点问题以思考题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外利用互联网资讯平台进行查阅思考,再在课堂上以讨论提问的形式将课外查阅信息和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并增加遥感知识在其专业应用的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教学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设计不同的实例应用操作,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遥感应用实例中进行遥感软件操作、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以及遥感图像人机交互解译等练习。学习遥感技术的同时也学习了一个遥感应用项目是如何实现的。这样结合学生专业的实践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中,为毕业设计或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专业技能。

2遥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2.1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

遥感的基础应用能力主要包括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遥感图像基本处理技术、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以及遥感图像人机交互解译等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这一部分教学是不区分专业的,也是遥感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只是考虑到实践教学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的完整的应用实例操作练习,因此在基础应用练习中所使用的数据会根据不同的学生专业有一定的针对性,也保证后续操作练习的连贯性。

2.2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遥感的专业应用能力主要是在学生掌握了遥感基础应用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的遥感应用能力,也是遥感综合应用能力的一个提升。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介绍遥感在其专业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理解遥感知识在其专业中的位置;也通过要求学生在课外查阅学习遥感在其专业中的应用案例,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加深对遥感应用的专业认知;同时在学生课外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遥感在其专业中应用案例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或改进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教学部分,会在遥感基础应用操作练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课外学习的反馈,制定对不同专业学生有针对性的遥感应用实例操作练习。如水土保持专业的基于遥感技术的水土流失监测,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绿地遥感调查分类,环境科学专业的水域分布变化监测,土地管理专业的土地详查及土地资源动态监测,草学专业的草地资源动态监测与估产等应用案例。通过针对性的遥感应用实践教学,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遥感应用的动手能力。

3结语

遥感知识范文6

当前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给师范各科教学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以培养更多符合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地理是师范院校重要的学科之一,如何借助先进的工具及手段,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是任课教师探讨的热门话题。遥感图像具有便捷性、客观性、宏观性等诸多优点,将其应用在地理教学中无疑给师范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本文分析了遥感图像在师范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原则,提出相关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遥感图像;师范地理;教学;应用

师范地理知识面广、理论知识多,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难度较大。不过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与探索下,各种教学手段及工具不断应用于教学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尤其遥感图像涵盖很多地理知识,并能将地理要素直观、形象的展现给学生,应用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大大降低学生理解难度,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遥感图像在师范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遥感图像与文字相比具有形象、直观特点,将其应用于地理教学,可获得较好的预期效果,在实际应用中仍应遵守一定原则:首先,遵循教学规律,服务教学原则。教师应用遥感图像开展师范地理教学时,应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图像时应明确目的,准确把握展示图像的时机和方法,借助图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其次,注重相互配合,联系文字原则。师范地理教学活动中,不能过分依赖遥感图像,应结合地理知识点实际,注重文字的运用,使图像与文字相互配合。例如,对遥感图像配以文字说明,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遥感图像,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点。最后,课内外相结合,注重实践原则。师范地理教学实践中,遥感图像的应用并非只局限在课堂上的辅助教学,在地理实践中仍可应用遥感图像,尤其在研判土地、水文、地貌结构中遥感图像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遥感图像的应用中,注重课内外结合,在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遥感图像在师范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遥感图像作为师范地理教学的工具之一,为使其优势充分体现,实现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师范地理教学中应用遥感图像,除遵守一定原则外,还应结合学生认知特地、地理知识规律,积极寻找针对性教学策略。

(一)增加学生感知体验

遥感图像与地图尽管存在一定联系,但仍存在较大差异,遥感图像注重地理要素的立体呈现,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立体分析图像的意识,要求学生由立体图像向地理知识的转化,以促进学生理解与吸收地理知识,因此,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或多媒体视频,向学生立体的呈现地理要素,尤其从不同角度呈现地理要素,最大限度的将地理要素的特征清晰的呈现给学生,鼓励学生联想生活实际,促使其凭借生活经验,构建地理事物与地图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立体呈现地理景观,扩大学生感知体验,帮助学生构建图像概念思维模式模型,从而能否自觉的运用所学,从遥感图像中获取知识。

(二)鼓励学生实地考察

遥感图像是地理各构成元素的立体、宏观呈现,因此,学生仅从教材中很难获得地理事物的研判经验,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的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要求走出课堂,借助实际体验实现对不同波段、时相、区域遥感图像的分析与判读,分析遥感图像的特点、地理事物呈现规律,以及与实际地理元素的差异,使学生能否举一反三,掌握遥感图像判读要点。同时,通过实地考察,要求学生分项学习经验与感悟,勇于说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彼此间相互学习,寻找到遥感图像与地理知识的契合点,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更加深刻、全面的掌握地理知识。

(三)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师范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使学生参与到地理知识获取的整个过程,更加有助于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教师应注重利用遥感图像,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使学生在探索中感受学习的成就感。一方面,认真筛选教学所用的遥感图像,要求遥感图像在紧密联系教材内容的同时,更加具有代表性。为学生展示遥感图像时,注重设置一些探索性问题,鼓励学生善于自己设置问题,多问自己为什么。另一方面,为防止挫伤学生的探索热情,教师设置的问题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能吸引学生。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抓住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及技巧,从遥感图像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知识,培养学生读懂遥感图像的同时,提高学生利用遥感图像自主探索意识。

三、总结

师范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遥感图像应用的重要性,认真分析遥感图像应用中应遵守的原则,并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积极探索最佳的应用策略,为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雷笑笑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美蓉.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高中地理遥感图像辅助教学有效性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遥感知识范文7

关键词:农业信息学;无人机遥感技术;课程案例

1引言

农业信息学作为农业与信息技术一门交叉的新学科与技术深度融合,是作物栽培生理、农业遥感和智能决策等领域的交叉与创新,研究空间大,知识融通性强,有助于将关键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其先进的数据获取手段与数据采集方法,拓展了无人机遥感在农作物图像处理、光谱数据分析、光合机理、生理特征、几何形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作物精准栽培与智慧农业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现代农业的智能化、定量化,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1-3]。随着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核心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已经开始应用于作物农艺参数监测中,提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效率[2]。该技术在农学类专业教学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提高了农业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为我国培养了一批该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3-6]。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受教师们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学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如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7],农业信息化教学内容中图像处理,无人机飞行线路规划较为难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积极性差,最终教学效果不理想。课堂部分授课内容若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参与,定能增加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作物学教学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去基地实训,通过亲身实践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无人机遥感(UAVRemoteSensing)具有较大的适用性、机动性,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搭载数码越来越高分辨率的数码相机,UAV遥感在农业上正成为一种有潜力技术,可用于监测作物农艺参数。目前,UAV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8]。然而,由于其包含了作物学、图像处理、无人机飞行操作等较多的知识点,要完成这些实践内容,就要求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掌握综合知识。通过让学生参与基于无人机的作物长势与营养监测的实践探究,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培养基础人才[9]。为了提作物学本科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结合目前的研究内容基于无人机的玉米生产长势与营养诊断,将该内容设计为6个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即基于无人机的玉米出苗率、叶面积指数、株高、地上部干物质量、叶绿素值、叶片含氮量监测,旨在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案例

2.1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玉米出苗率估算。出苗率是玉米大田生产的一个重要指标,及时确定出苗率对于栽培管理决策如补苗、灌水等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预测产量。常规方法评估过程通过人工数苗,费时费力,且容易出现视觉疲劳,造成准确率下降。目前,基于无人机遥感,通过图像分析处理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监测大田作物的早期出苗率。采用Photosacn软件自动将无人机获取的单张高清影像拼接成一个整体,在识别出苗率的研究中,由于最大类间方差法的较好性能可以用于多种作物与作物分割,所以选择最大类间方差阈值分割法分割识别玉米图像。玉米4叶期后叶片之间会有重叠,按照常规计数法会将重叠在一起的几株玉米识别成1株,造成准确率降低。通过几何特征如叶片的长宽比、形态参数可区分识别重叠植株,通过识别重叠区形态特实现玉米植株计数,建立玉米苗期数的回归模型。该方法也可较好地识别杂草,提高出苗率识别的准确性。通过比较基于无人机与人工数苗的差异,可以评估该方法的精确性。

2.2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叶面积指数监测。LAI是作物冠层性能及其生长和产量潜力的指标,是栽培和育种研究中重要的先决条件,精准估计LAI对于监测玉米的生长状况尤为重要。无人机遥感作为一种新型非破坏性的测量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估计作物的LAI,特别是在较大尺度范围下优势明显。在玉米关键生育时期如苗期、拔节期、吐丝期,通过UAV获取冠层数字图像并处理,提取图像红绿蓝(R、G、B)通道值,用于LAI相关性较高的图像色彩参数如G-R,并用公式计算冠层覆盖度CC。以UAV图像提取的色彩参数与大田测量LAI为基础,通过不同回归分析方法,如单变量回归、偏最小二乘估计法以及精确性较高的机器学习方法如回归和随机森林何支持向量机法构建基于UAV的LAI估算模型,并通过R2和RMSE进行模型检验,选出估测LAI的最佳图像参数与回归方法,建立LAI最佳模型,为大面积玉米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3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玉米株高估算。株高是评价大田作物生长状况的重要的农艺参数,株高的改变对于作物倒伏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并影响收获指数,最终影响作物籽粒产量。将基于UAV作物株高监测数据融入作物模型数据同化中,既有利于降低观测成本,也可提高作物(如玉米)的产量估算精度,因此株高是栽培和育种中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通过基于无人机高清遥感图像不同生育时期的生产的数字地面模型DSM相互作差,可以进行玉米株高的提取,在播种后进行试验田裸地图像获取,将根据GPS定位田间获取生成地面坐标基点DSM0,在玉米拔苗期、节期、吐丝期获取无人机影像定义为DSM1、DSM2、DSM3,通过不同生育时期的DSM高度坐标(DSM1、DSM2、DSM3)减去基点(DSM0)即可得出玉米植株高度,通过实测的数据来进行模型精确度评价。

2.4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玉米生物量监测。生物量作为作物光合产物积累的最终体现,经常用于反映作物植株长势,产量形成与预测具有决定性意义,及时、准确地获取田间作物大规模作物干物质量,可以为作物精准生产管理提供依据。UAV遥感是获取田间植株生物量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提取数字图像的色彩参数如R、G、B及监测生物量的常用植被指数如超绿植被指数(ExG)和归一化差分指数(NDI)等,以及一些常用纹理参数如能量(ASM)熵(ENT)等。通过相关性分析选出与各生育时期生物量相关性较高的图像色彩与纹理参数,通过逐步回归法与支持向量机回归法对比分析,找出模型精度较高的回归方法,建立并检验基于UAV的玉米生物量的监测模型,为监测玉米生长状况提供相应的方法。

2.5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玉米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监测。叶绿素值和叶片氮素营养状况是反映作物光合能力及作物营养元素亏缺的主要指标。如何利用数字图像无损监测作物叶绿素值和叶片氮素的营养状况,一直是作物营养状态领域的研究热点。近些年来,UAV已被广泛应用于及时、无损监测作物氮素营养状态,以实现作物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获取玉米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的冠层图像,并同步测定叶片叶绿素值、含氮量,提取图像中CC、ExG等图像色彩参数,计算图像平滑度、均值、三阶矩等纹理特征。为提高模型精度,通过输入不同组合图像值用R语言进行深度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建立基于图像色彩和纹理参数的氮素营养诊断算法模型。

2.6大田作物系数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估算作物系数快。速获取是大田作物产量等估算的关键,为了解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估算作物系数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在教学实践中以宁夏实验站大田玉米、水稻、小麦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气象等数据为基础数据作为例证,采用气象因子和作物覆盖度校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不同生长时期与不同水分胁迫的作物系数,并使用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多光谱系统航拍玉米的冠层多光谱(蓝、绿、红、红边、近红外,475~840nm)影像,给本科生讲解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快速生长期、生长中期和生长后期)的几种常用植被指数,如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比值植被指数(RVI)、绿度归一化植被指数(GNDVI)等对作物的影响,让学生从光谱的角度深入认识无人机多光谱技术估算作物系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3小结与讨论

遥感知识范文8

[关键词]遥感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互动式教学;考核方式

0引言

测绘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大多数人对测绘行业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测绘工作模式上。随着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以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新技术[1],使得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手段和目标都发展了较大的变化。作为3S之一的遥感技术,在近几十年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遥感数据的获取途径和应用处理日趋成熟[2],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因此,对于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遥感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专业必修课。遥感课程主要包括《遥感原理与应用》和《遥感图像处理》,前者侧重于遥感理论的学习,后者侧重于实践应用的学习,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使同学掌握遥感信息处理的一般原理、过程与方法,并能应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遥感原理理论性较强,并与多种学科交叉,学习起来比较抽象,学生普遍反映难度较大,同时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功能强大,如何利用有限课时优化实验内容,更好的满足生产单位的用人需求,是提高遥感课程教学质量亟需解决的问题[3]。本文以防灾科技学院为例,在分析目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探讨,以期不断提高遥感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遥感课程教学现状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遥感技术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4],必须要学扎实,适应行业应用需求。但目前我院遥感课程基本以传统教学为主,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采用灌输式方式授课[5],以教师讲台讲解为中心,学生坐着听,互动交流不够,学生的兴趣无法充分激发和调动出来。且课程讲授以PPT为主,课堂进度比较快,学生思考时间较少,对课程内容整体把握不好,直接影响到了学习效果。(2)教材部分内容难度较大,学生理解困难。目前,遥感课程选用了武汉大学出版社的《遥感原理与应用》,教材理论性强,其中地物波谱特性的测定、遥感图像辐射与几何处理、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等内容,公式推导多,理论难度大,对防灾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3)实践环节薄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增强[6]。遥感技术不仅要加强理论学习,还要重视实践与创新,只有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而目前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模式都有待进一步优化。(4)考核方式单一。目前遥感课程的考核主要以试卷考核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考前只要学生死记硬背,就能取得一个理想成绩,无法反映出学生的综合水平,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2教学内容改革

遥感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在教学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需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优化,“避轻就重”,合理安排各章节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7]。对于遥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需要重点讲解,而对于复杂的公式推导和算法原理,让学生基本了解即可,同时对于遥感图像处理的重要环节要匹配实践环节,因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经过这样的调整,需要重点讲解和掌握的内容就清晰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有的放矢”、重难点分明。总结起来,重点讲解的内容主要包括:(1)遥感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遥感定义、遥感原理、遥感特点和分类、遥感物理基础、遥感平台以及遥感传感器等,这是进一步深入学习遥感技术的基础。(2)遥感图像处理。包括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和辐射处理。这部分是课程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处理算法原理不易理解,但对于处理流程要熟练掌握,要加大对本部分内容的讲解与演示,并设置相应的实验予以支撑。(3)遥感图像解译。应用遥感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影像信息,解译是实现专题信息提取的关键步骤,与实际应用息息相关。这部分包括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并设置相应实验加以练习。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将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前沿技术方法引入进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前沿相结合,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3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遥感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授的理论教学为主,并配以相应的实践操作练习。在理论授课中,往往重视“教”,而忽略学生的“学”,特别是对于抽象的知识,学生学习兴趣普遍较低;对于实践环节,目前大多数的实践设计针对理论中的某个知识点[8],缺乏系统的综合性练习,缺乏野外实践机会。因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笔者尝试采用“互动式教学”和“案例法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9]。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引入当前热点问题,如“吉林一号”卫星的发射、“8.12天津爆炸”、“雾霾天气”等,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感知遥感的重要性。同时,在讲解中,注重将身边的校园问题和授课内容相关联,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对于教学重点知识,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课外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平台积极查阅文献,再在课堂上以小组汇报形式交流讨论,教师进行点评,从而与课本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加深了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进行遥感图像处理实践教学中,摒弃原来的按部就班、照葫芦画瓢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法”,利用任务驱动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10]。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操作,但对于每项操作的意义和各项参数的含义理解不深,主要在于缺乏思考。为此选取一些典型的、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讲解和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分析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例如防灾科技学院正射影像图制作、基于遥感影像提取潮白河水域等等,都会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融合,需要学生去思考去解决,从而巩固了诸多知识点,打破了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有一定的成就感,提高了学习效果,真正掌握了遥感技能。

4考核方式改革

为改变一张考卷定成绩的现状,针对遥感课程除了要熟知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11]。实行平时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与实验报告+期中检查测试+实践能力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其中平时课堂表现(主要为考勤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占10%;课后作业与实验报告(作业以开放式题目为主)占10%;期中检查测试(题型覆盖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占10%;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应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和ENVI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占30%;期末考核(与期中考核题型类似)占40%。同时,对于开放性题目增加试讲环节,这部分作为加分项,让同学自愿讲解课外查阅的知识,鼓励大家以讲台授课的方式展示自己,促进学生课下认真准备,也锻炼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