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范例6篇

遥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遥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范文1

[关键词]遥感技术;土地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397-01

土地管理在我国发展中也属于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我国先后也引入了多种不同的测量技术,其中遥感技术就属于一项较为重要的技术,将其应用到土地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对土地各项信息变化情况进行掌握,同时还能为我国土地资源治理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在进行土地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成了工作中比不可少的一项手段,而笔者也对其应用要点以及具体应用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1.遥感技术应用要点

在应用遥感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精度较为准确的椭圆面积公式对土地范围进行测量,并且都需要将其交由计算机来进行计算和调整。而相关人员需要选择5100控制点,并且使用先进的卫星照片对560个大型校正放大点进行矫正,1∶25万规模的卫星图片可以使用颜色对土地进行分类管理。对于一些土地利用较高的与区域可以对其进行以及测量,其中15区可以采用映射以及统计数据这两种方式对其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全国各地地理面积相对误差不能大于10%,其中,森林以及农田一定要小于5%,然后按照不同的土地使用单位选择较为典型的区域构建结构、颜色、位置、分布等情况进行解释。另外,还要使用业内标准对其进行衡量和检验[1]。

2.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2.1 遥感技术在我国土资源概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中的应用,还体现在土地资源调查以及耕地保护当中,并且之前就已经产生了较大的作用,在这一方面的应用,就目前来看,其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规模都已经得到了较为显著的发展,并且也已经形成了产业化。而本文主要是对其在我国土资源概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早在1980年我国就已经第一次应用遥感技术完成了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制图,并且基本上已经查清了家底,达到了部级概查的精度要求,那一次全国土地资源调查规模十分之大,范围也十分的广,是见过以来都不存在的,这也是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属于较为成功的典范,具有一定的里程牌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遥感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基础。

2.2 遥感技术在我国国土地资源详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我国土资源概查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土地资源面积长期不清这一问题,但是,因为那个阶段技术以及条件都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卫星数据地面分辨率还是较低,因此,很难真正满足国家对于土地资源管理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从1984年5月开始,就已经开始了全国大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详查工作,而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其使用了高精度遥感数据源,目的就是为了土地资源详查结果的准确性,具体实施技术主要是以县(市)为单位,采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并且按照相关技术规程来进行全野外调查工作;在进行外业调查工作的过程中则主要是以航空航天遥感像片和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主要技术,并且还将计算机以及光学技术结合在一起对其进行处理。遥感技术在我国国土地资源详查中的应用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具体表现为在1995年就已经完成了全国2843个县(市)外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及汇总,并且还编制出了相应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而这些资源至今还在为我国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产生重大影响[2]。

2.3 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从1999年开始,国土资源相关部门就开展了第一次利用高分辨遥感资料,对全国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而这也拉开了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序幕,并且就目前来看,这一项工作在土地管理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遥感数据分辨率非常高的话,其在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过程中效果也就会更加显著。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当中的应用,其主要是利用已存在的较为成熟的技术方式,并且选择两个时相的TM、SPOT座位数据源,然后对其进行纠正、融合以及配准等处理,这样就能最大程度提高地物的空间分辨率以及光谱识别能力,土地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流程见图1,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自动提取技术,以及人机交互的方式来对其变化特征进行观察,之后再将其交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核查,这样就能获得较为准确的变化图斑位置、面积、类型、范围等信息,最终就能得到当年耕地和非耕地变更和占用信息[3]。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有着显著的优势,能够对主要城市建设占用耕地的数据进行准确的监测,而我们监测过程中所获得的结果,则能将其作为针对性的指导工作数据,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外爷查找变化地的时间,最大程度提升土地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如果能够将这一项技术配合到土地执法检查过程中,就能最大程度强化国土资源执法工作,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以及规划,提供较为合理又有效的科学依据。

3.结语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能够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提供较为科学的决策依据,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对遥感技术加大推广和研究,以此来将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中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 夏庆成,方乃芳.浅谈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与进展[J].城市地理,2015,15(6):78-79.

遥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范文2

(一)“遥感”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对于“遥感”的定义为利用遥感器装置对地面物体进行探测,得出待测物体的相关性质,根据待测物体对于波谱产生的不同反映而识别出地面上的待测物,它有从遥远的地方感知物体的含义。遥感技术主要是指空对地的遥感,也就是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通过传感器装置,对地球表面物体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探测,并通过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以及判读,对地球表面资源与环境条件进行检测技术。

(二)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

1、遥感技术可以获得大范围的数据资料

由于陆地卫星的轨道为910km左右,而遥感技术所应用飞机的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所以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得较大范围的数据信息。

2、遥感技术获得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能满足时效性要求

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因此对于卫星所经过区域的自然现象能够获取到最新的资料信息,以便及时更新原有信息。或通过对待测物体信息资料的变化对比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做到数据的及时更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工实地测量的劣势显而易见。

3、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

由于遥感技术基本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所以航天遥感技术对于待测物体的各种信息资料能够做到方便及时的获取。尤其是对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沙漠、沼泽和山高路险的地方。

4、遥感技术所获得信息的手段较多,信息资料庞大

遥感技术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和不同的研究目的,为实现这一方面的要求,可以通过选用不同波段的遥感仪器来获得信息。同时对于地区的内部信息,可以通过不同波段对于物体的穿透性来完成。

二、遥感技术与土地管理

(一)遥感技术的原理

通常,波是指振动的传播,电磁波即是电磁振动的传播。根据波长的长短可以把电磁波的波段进行划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磁波的波段主要包括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按照波长由短至长依次划分)。穿透力越强的电磁波波长越短,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到微波的光谱段主要应用于遥感探测技术。太阳所发出的光是一种电磁波,因为它是电磁辐射源。当太阳照射出来的光从宇宙空间穿过大气层到地面的时候,大气层会对太阳光进行吸收以及辐射,因此也造成了太阳光的衰减。大气层对于太阳光的吸收和辐射作用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大气层对于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的影像也有一定的区别。由于地面上的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就会产生反射、吸收以及透射、辐射电磁波的特性。每种待测物体的特性以及照射光的波长不同,所以其对照射光的反射率也有一定的差异。目前,遥感信息的应用分析已经从静态分析向动态监测过渡,从单一遥感资料向多时相、多数据源的融合与分析,遥感技术也逐渐向高空间分辨率以及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方向发展。遥感技术的充分发展可以减少野外作业和目视解译的工作量。

(二)土地管理

土地管理是指国家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为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综合性活动。它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由立法机构将国家意志表示规范化并用法律形式体现,国家各级管理机关贯彻执行。土地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利用和节约土地,使这项不可再生资源能长期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发挥作用。运用现代技术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更科学、更精准的管理,特别是遥感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我们高效节约利用土地,在土地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海洋、气象、地质、水文、军事等领域。在未来的一定时间里,遥感技术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它在给人们提供快速、及时观测数据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相互配合使用将会逐渐使其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三)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地资源的变更调查和复核检验

近些年我国在土地变更调查事业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得到的调查结果却并不令人满意,差错漏现象仍然很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遗留问题将会逐渐增加,数据的时效性难以保障。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弥补了上述的不足,其应用已成必然。在土地变更调查中应用遥感数据,土地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快捷的找出变更图幅的具置,并且这一工作可以在室内展开,然后根据各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具体变更资料便可以进行变更。它在工作效率和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方面有了长足的改进。另外通过遥感技术所获得的遥感数据进行土地资源变更调查的复核工作,可以快速及时的发现遥感数据和实际的变更资料之间产生差异的真实原因。

2、遥感技术在进行城镇地籍更新调查中的应用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中同样可以应用遥感技术,通过航空摄影测量,可以获取城镇地籍图和地籍影像图,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相应的城镇地籍数据库及管理系统,逐步形成全市范围内的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网络,这不仅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还有利于土地权属管理,落实各项土地管理措施。

3、利用遥感技术配合土地执法检查

土地执法检查中应用遥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因监管缺失而造成的隐漏或因交通不便不易通过巡查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尽可能的把土地违法行为消失在萌芽状态,杜绝违法用地现象的发生。

4、利用遥感技术辅助规划部门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

目前,规划部门所具备的只是各区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文本和图件,至于其具体执行情况却很难获悉。有了遥感数据以后,通过得到的影像图,规划部门可以对各地的执行情况一目了然,从而为进行宏观层面的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遥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范文3

【关键词】UAV(Unmanned Air Vehicle)、遥感、国土资源管理

1 无人机遥感简介

无人机遥感是利用先进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遥测遥控技术、通讯技术、GPS差分定位技术和遥感应用技术,具有自动化、智能化、专题化快速获取国土、资源、环境等的空间遥感信息,完成遥感数据处理、建模和应用分析能力的应用技术[1]。随着其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领域从最初的侦察、早期预警等军事领域扩大到资源勘测、气象观测、测绘等非军事领域,且测绘成果又再次应用服务于生态环境监测、国土规划、城市建设与规划、农业生产中的精准估计、森林防火减灾、矿山开采监测、自然灾害期间空间信息数据的实时获取以及灾情评估与灾后重建等各个行业领域。相比航空卫星和载人机遥感方式,无人机遥感具有自己独特的技术特点。

2 机动快速的响应能力

无人机系统运输便利、升空准备时间短、不需机场,起降受限小,操作简单,可快速到达监测区域,机载高精度遥感设备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遥感影像数据。

2.1 性能优异

无人机可按预定飞行航线自主飞行、拍摄;航线控制精度高,飞行姿态平稳。飞行高度从50m至4000m,高度控制精度10m;速度范围从70km/h至160km/h,均可平稳飞行。在山区多云多雾等复杂气象条件下,可以进行云下航摄飞行,从而能尽可能保证拍摄工作及时、准确地完成。

2.2 操作简单可靠

飞行操作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并有故障自动诊断及显示功能,便于掌握和培训;一旦遥控失灵或其他故障,飞机自动返航到起飞点上空盘旋等待。若故障解除,则按地面人员控制继续飞行,否则自动开伞回收。

2.3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获取能力

无人机搭载的高精度数码成像设备,具备地表连续覆盖、垂直或倾斜成像的技术能力,获取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达到分米级,适于地形图测绘及正射影像制作。

2.4 使用成本低

无人机系统的运营成本较低,飞行操作员的培训时间短,系统的存放、维护简便,还可免去了调机和停机的费用。

3 无人机遥感在贵州省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3.1 贵州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无人机遥感的需求性分析

贵州处于中国西南喀斯特的腹心地带,地形切割剧烈,相对高差大,属岩溶化的高原山区,也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持的省份。地处亚热带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d,是一个兼具卡斯特山区地貌和多云雨季风气候的特殊地区[2]。

为提高我省国土资源动态监测能力,探索复杂地形地貌环境下进行动态监测的新途径,提高国土资源调查和监测的水平和效率,获取能够直观地、实时动态地反映资源利用现状的多源、多尺度的、对监测范围小而分散、实效性强的高分辨率、低成本遥感影像数据,正成为我省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部门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此,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第三测绘院定制,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制开发了无人飞行器遥感监测系统,并联合进行了多次验证航拍和示范应用。目的是为国土资源调查、土地利用执法检查和矿山资源监测等提供从影像获取、数据快速处理、变化信息自动提取到报告数据自动生成等的全套解决方案和技术流程,推进我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技术进步。

3.2 无人机遥感在贵州省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2.1 土地利用资源管理

无人机遥感在我省土地利用监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对全省万亩大坝(坡度在6度以下,面积大于一万亩集中连片的耕地坝子)及其周边区域实施监测监管。

根据当前的形势和工作需要,为了抓住全省耕地保护的主要方面,强化基本农田重点区域的监管,贵州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委托贵州省第三测绘院对全省已查明的惠水县涟江大坝等47个万亩耕地大坝开展无人机遥感监测,利用此监测成果能够深化对土地市场的治理和整顿,强化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实施管理;能够有利于实行从严从紧的建设用地供应政策,切实保护基本农田;能够大力推进节约和集约用地;能够规范发展土地市场,不断强化土地产权管理和基础业务建设等各项常态化及非常态化的的土地管理实施。

无人机遥感在矿产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利用无人机高机动、便捷、低使用成本、云下航摄飞行的技术优势便于对矿区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统计监测时段监测区内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及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情况。

3.2.2 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和快速应急响应

贵州省是一个地质灾害严重多发的地区,全省自然灾害损失的50%都是由地质灾害造成的,大量的滑坡、泥石流及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着我省的许多城镇、建筑、交通、重要工程设施,严重制约了我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开展相应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成为我省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重要工作。

无人机机动性强,适应复杂条件下飞行的特点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可做到快速响应,第一时间获取受灾地区的影像数据,为抢险救灾提供及时的数据保障。 2010年6月28日,关岭县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灾害发生后我院无人机组马上赶往灾区,对灾区实际情况进行航拍,快速地提供了“6.28”抢险救灾的第一手空间数据资料。

3.2.3 测绘服务

长期以来由于贵州特殊的地形及气候条件,卫星影像获取周期长、难度大,这大大制约了我省地形图的更新速度和更新能力。无人机遥感获取的高空间时间分辨率影像数据破解了这一难题。利用获取的无人机影像数据,通过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实现1:2000和1:10000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量工作,且经过检验,其精度完全能够符合测图要求。

贵州省第三测绘院曾利用无人机实现了城镇1:1万”3D”产品的快速更新;完成过福泉市区、黄平县城两城区的1:1万地形图(DLG)的生产;还制作过威宁县烟草土地整治项目的1:2000地形数据测图,且经过实地检验,最大高程误差0.8米,最大平面误差0.4米,满足1:2000航测成图的精度要求。此类项目的成功实施,证实了无人机航测遥感为我省测绘产品的快速更新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手段,是提高测绘应急服务保障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数字中国、建设数字城市的迫切需求,为全省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提供了基础数据快速更新保障。

4 结论

无人机遥感的特性决定了它在航空遥感领域里必定会占有一席之地,且随着相关技术的提升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但就目前来说,在贵州省的实际应用中,无人机遥感还处于探索阶段。

国土资源管理涉及面较广,无人机遥感在此领域的应用也呈多样化特点。除了上文所述的应用领域外,还在很多较小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中发挥作用。但就目前贵州省的无人机遥感发展趋势来看,在应急救灾、国土资源快速监察、数字城市建设系统的数据更新及新农村建设及规划等方面发展前景广阔。

总之,以无人机遥感技术为核心,通过"3S" 技术在系统中的集成应用,形成一套高效、便捷、准确的土地资源监测系统,可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种新的高科技手段。

参考文献:

遥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范文4

关键词:国土资源;遥感技术;概况;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30米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被认为是用于描述全球地表覆盖及其变化的最佳尺度。在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支持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十几家单位合作,从2010年初起,开展了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世界上首次研制完成2000年和2010年两个时期30米分辨率的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产品,并构建了全球首个高分辨率地表覆盖信息服务平台。此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陈军介绍:“地表覆盖遥感数据覆盖及变化信息作为气候、资源、环境、生态等诸多领域的基础数据源,对于认知和监测全球自然资源环境、分析应对全球变化、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等具有重要价值。”遥感技术应用广泛,作用明显。

一、遥感技术的概况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通过遥感集市,可查询到高分一号、高分二号、资源三号等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遥感技术由遥感器 、遥感平台 、信息 传输设备、接收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遥感器装在遥感平台 上,它是遥感系统的重要设备,它可以是照相机、多光谱扫描仪 、微波辐射计或合成孔径雷达 等。信息传输设备是飞行器和地面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图像处理设备(见遥感信息处理 )对地面接收到的遥感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几何校正、滤波等)以获取反映地物性质和状态的信息。

二、遥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1、土地利用调查和土地利用图更新

利用航空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始于80年代末,当时全国航空摄影资料覆盖全国,为全国首次采用航空遥感技术全面开展土地调查提供了条件,采用航空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详查与传统的测绘方法比较,不仅节省了调查时间,而且提高了调查成果的精度和质量。虽然当时调查所采用的航摄像片时相与调查时间不一致,相差几年和十多年,但农区土地利用变化还是很小的。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加快,原有的调查资料已不适应经济建设需要,需要应用更新、精度更高的遥感资料进行土地利用基础资料的不断更新。

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为及时掌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原国家土地局从1996年开始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开展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试验。到1999年国家正式立项“土地利用遥感监测”项目。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不断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形成一套比较完善技术方法和体系。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图像的分辨率的不断提高,扩大了遥感监测应用范围和领域。自1999年首次应用高分辨率(10米)卫星数据对全国66个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进行了监测;2000年又开展了全国62个特大城市的监测以及对西部29个县(市)生态退耕调查的监测,并开展了应用更高分辨率(5米和1.0米)卫星数据应用研究和试验;2001年完成43个大城市中351个县、区、市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并辅助检查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复核了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统计数据。其成果在辅助开展土地变更调查、更新土地利用图,配合土地执法监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02年计划在完成25个大城市土地利用监测基础上,还大范围应用更高分辨率(2.5米)卫星数据进行1:1万土地利用图更新,为地方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现实性强的基础成果资料。

三、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进入新世纪以来,遥感和遥感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高分辨率卫星数据产品(2000年1.0米分辨率的IKOVOS、2002年2.5米分辨率的SPOT5和0.6米分辨率的“快鸟”卫星数据)进入我国市场,为卫星遥感的应用开创了一个斩新的领域。卫星遥感不只具有宏观的大面积观测优势,也可以进行小范围的微观监测,甚至可以用到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监测中去。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日趋成熟,原来要几十万甚至上几百万的专用仪器才能完成的图像处理,现只需一台便携式电脑甚至掌上电脑就可完成,为测绘领域测制大比例图(1:1万和1:5千)提供斩新的技术方法。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如土地利用调查、土地产权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后备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需要上现实性强的土地利用图和数据,如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在经费投入上也是难以承受的。而应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就可在较短时间内投入较少的经费完成土地利用调查和图件更新、数据更新。不同分辨率和不同类型的卫星数据,在国土资源领域的应用是广泛的,一般应根据成图比例尺大小选用不同分辨率的卫星数据,如用于市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土规划,可用15-30米分辨率的美国陆地卫星TM和ETM数据,县域规划可选用SPOT卫星数据,乡级规划和1:1万土地利用调查可选用2.5米分辨率的SPOT5、1.0米分辨率的IKONOS卫星数据;1:5千土地调查可用0.61米分辨率的“快鸟”卫星数据。

应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开展土地调查,及时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数据具有时间周期短、投入资金少、现实性强、工作难度小的优势。80年代全面开展土地详查至今, 10多年来,土地利用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特别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重点地区发生的变化更大,虽然从1996年开始了年度变更调查,但由于技术手段落后,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差,逐年积累的问题较多,土地利用基础资料与实际差距较大,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影响了土地变更调查统计的准确性。因此,土地利用基础图件更新列入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基础工作。国土资源部从2002年开始投入专项资金应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更新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试点,不久将在经济发达地区全面开展该项工作。从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全面开展全国范围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到应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更新土地利用图,将使国土资源科学化管理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随着遥感技术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还将在土地利用规划、国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基本农田保护和监测、生态退耕、地质环境监测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确保国土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单楠,况明生,贺重媛. 遥感监测子系统在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9(01)

[2] 陈会明. 浅析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21)

[3] 王润生. 遥感地质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J]. 国土资源遥感. 2008(01)

遥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范文5

【关键词】遥感制图;地图制图;应用

测绘新技术的发展有效弥补了传统地图制图与土地规划方面的缺陷,使得土地规划管理与地图制图更加科学、实用。遥感技术是信息化时代产物,其具有效率高、信息量丰富、周期动态性等优势,现阶段遥感技术正向着科学化、信息化方面迈进,可以说,现阶段遥感技术是人类获取时空信息的有效手段与方式。

1 遥感技术概念及其应用发展

遥感技术rs,指的是远离目标物,通过遥感平台与遥感器接受物体电磁波,并将数据传输回地面,通过详细数据处理与分析,最终服务于用户。一般情况下,将这种接受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全过程称作是遥感技术。遥感技术资源比较丰富,而且,获得信息周期短、空间分辨率高。因其各种优势,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气象预报、资源规划与利用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国内外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分析与监测地理资源信息,并准确预测发展形式,为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客观数据。

2 地理信息获取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优势

2.1 地理信息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调查指的是在实际土地利用基础上,以航空或卫星影像技术为依托,结合现阶段土地调查相关规定,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与更新情况,进行客观、全面调查。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完善的地图制图信息资源与影像资源,进一步实现我国土地利用图像与数据一致性的土地资源管理目标。结合全国土地调查情况来说,技术流程主要有几下部分:使用遥感技术获得影像资料并制作成基础图件。加强遥感影像与野外作业相结合,进行信息数据整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完善土地利用监测管理系统。对获得数据进行编辑与处理,有效地解决地理信息资源调查中精度差、任务繁琐等问题。

2.2 地理信息规划与勘测定界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规划每一环节都包含大规模数据,比如说,土地资源位置、资源价值、资源数量等等。在进行全面的地图制图之前,必须做好详细的数据整理与分析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土地规划提供客观、全面的数据,一方面,还可以对土地质量、性质进行参数分析,为土地资源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遥感技术支持下,直接获得全面的土地资源信息,然后经过自动化处理获得数字与图片结果。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土地利用系统,全面分析与评估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形成土地资源利用数据库。

2.3 地理资源利用检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土地利用检测主要包括调查外业环节、测量外业环节、整理汇总环节、归档环节。在实际的土地利用检测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准确定位土地资源,进行外业操作。并将观测数据以及获得信息传输到流动站,经过gps观测,得到差分观测值,然后通过相对定位理论,估算流动站三维坐标。然后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对土地检查过程进行精准测量。

2.4 地理资源利用执法检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获得数据一般具有地理坐标,在全球定位系统的精准定位之下,能够准确解译室内作业情况,进一步提高遥感技术的精确度与可靠性。加强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的三者结合,能对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通过遥感技术,来有效定位现阶段土地资源的利用与变化情况。通过全球定位系统,来准确获得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并对变化空间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获得全新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地理信息技术,来实现土地信息“可视化”管理,并对数据库进行及时更新,做好制图准备。同时,还能帮助执法人员对相关位置进行准确、及时定位,协助其进行核查与检查。

3 遥感制图在地图制图中的具体应用

现阶段,遥感制图的发展方向是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产品制作。在欧美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较为成熟的遥感影像软件,大大提高了制图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现阶段,我国也积极展开了自主产权研发的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在降低了人工干预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成图效率。

3.1 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

现阶段,作为一项重要的4d产品——数字正射影像图技术,已经逐步实现并得到快速发展。随着遥感处理软件

逐渐成熟与发展,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变得非常简单。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图模式分为两种类型。第一,单模型,在这种制图模型下,先建立单个的dem模型,然后通过单影像方式制作数字正射影像模型,或者说通过多影像方式制作数字正射影像模型。最后通过镶嵌环节,完成多影像拼接,最终形成正射影像。第二,多模型方式。结合图幅范围或者所需要的具体范围,直接生成立体模型,然后通过必要的编辑工作以及匹配处理建立相应范围。最后图幅范围内的正射影像正式生成。不管采用上述何种方式的模式,都必须在制图全过程中贯穿质量控制。

3.2 制作遥感影像地图

1)关于专题影像图具体分类

现阶段,大部分遥感影像图的制图产品都以专题形式为主。而专题影像图又可分为定性影像图与定量影像图两种。定性影像图主要显示空间上种类与现象的具体定位与分布。定量影像图主要显示数量现象的具体空间特性。

2)迭加专题要素与影像底面

对于每一幅专题影像图来说,迭加专题要素与影像底面是两个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在审判专题影像图时,需要将视觉与思维两者相互结合,由影像底图积极提供专题要素定位信息,由专题要素提供综合定量数据。可见,迭加专题要素的准确性以及选择影像地图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专题影像图的产生。

3)制作遥感影像地图的注意事项

制作专题影像图,需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具体需求,在具体的遥感图像上通过叠加具体的专题信息,进而满足各行各业的具体需求。一般来说,构成专题影像图的方式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二维空间构图。②专题图形要素。③影像信息背景。同时,在编制与设计专题影像图的过程中,还需要严格遵照构图原则,加强专题要素与图像的独立与迭合。在整体的设计原则上,需要重视两者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尽可能消除视觉混乱。

3.3 制作三维遥感影像图

数字高程模型以及遥感影像技术是三维地貌影像制作的重要数据,将其进行几何配准,这对于保障地图投影与坐标统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大部分的遥感处理软件与gis软件都可以生成三维地貌影像图。操作人员需要明确三维影像图制作目的,结合图形学以及计算机相关基本原理,生成三维影像图所需要的目标点、视角、光照模型、景深高程等因子。生成三维场景需要结合数字高程模型以及计算机生成,通过遥感影像填色然后生产三维影像图。

3.4 卫星影像辅助制图

获取影像。工作人员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下载相关影像资料。如果制作小比例的地图,只需下载ccd影像就可以,不需要下载hr影像。如果ccd影像达不到标准要求,则重新下载hr影像。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有效节约下载时间,一方面能有效节约处理时间。

处理影像。处理影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将ccd影像处理成不同波段的彩色图像,通过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卫星综合信息的读取。合成图像之后,积极纠正图像比例,进一步生成精度较高的影像。若纠正之后的影像图依旧不清晰,可以使用ps等软件进行锐化处理,同时,进行调色处理,明显区分不同信息。同时,还需要注意进行投影变换,结合制图实际需求纠正影像资料。一般的出版地图,其对于精度要求比较低,而导航地图则需要高精度纠正。

绘图,鉴于不同绘图软件的各个特点,不能只绘制需要对象,还需要尽可能绘制出周围参照对象,尤其是对于持续更新的数据。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遥感技术概念、地理信息获取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优势开始入手分析,从三个方面: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遥感影像地图,制作三维遥感影像图,详细论述了遥感制图在地图制图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司连法,吴川.遥感影像辅助地图制图的研究和应用[j].测绘通报,2011(03).

[2]王建敏,等.遥感制图技术的现状与趋势探讨[j].矿山测量,2009(12).

[3]方碧云.利用卫星影像实现gis电子地图的制作和快速更新[j].城市勘测,2008(15).

[4]胡辉,谢梅生,蔡斌,等.gis技术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农田划定中的应用:以江西省安义县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8(13)

[5]丁莉东.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24).

[6]郑泽忠,范东明,杨武年

,等.3s集成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12).

遥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范文6

对于高分专项的实施而言,造好星和用好星同等重要,只有把卫星的应用效能发挥到极致,才能让国家、让百姓真正感受到高分科技的价值所在。

那么,高分科技究竟能够在哪些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作为首批主要用户代表,可以带我们来一探究竟。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解决国土资源无序开发、矿难频发、土地违法屡禁不止等监管难题,一直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块心病。

传统调查监测手段周期长、效率低,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满足当前高速的经济社会发展节奏所带来的管理需求。而卫星遥感成为国土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迫切需要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监管体系,实现以图管地、以图管矿的立体监管系统。

同时,根据国家规划,未来五至十年间,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基础地质遥感调查、矿产资源遥感调查与评价、矿山环境与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监测等以遥感卫星为技术基础的各项工作都将全面启动。

在这一背景下,高分一号卫星的研制和应用,必将为我国国土资源调查、监管、利用提供强大的数据图像支持,其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完美结合的应用优势,也将得到实质性的凸显。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一方面,空间遥感技术快速发展;而另一方面,粮食安全预警、农产品贸易、农产品补贴等对粮食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于是,国际上相继开展了农业遥感监测技术研究与业务系统的建立,现如今,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作物面积监测、长势监测、估产、灾害监测、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土壤监测、精准农业、渔业等农业的各个领域,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成为农业遥感应用的主要数据源。

作为世界粮食大国,我国在农业遥感应用领域,可利用的卫星要么是空间分辨率不足以支撑农业监测,要么是卫星数据获取的周期太长,致使农业方面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的数据需求与实际可利用的图像数据之间,存在一个不小的鸿沟,

而高分一号卫星的研制和应用,将在我国农情遥感监测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高、农情遥感监测范围的拓展、农业遥感监测信息安全建设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原本春意盎然、绿草如茵的阳春季节,却屡屡遭受空气污染的影响,挥之不散的雾霾挑战着人们的脆弱神经;河流水污染,自来水质量堪忧,饮用水问题频频曝光,让人忧心忡忡……

目前,我国环境形势异常严峻,今后一个时期,环境治理与保护、监督执法与履行国际环境公约任务十分繁重,这都要求大力发展卫星遥感监测技术。

高分一号卫星的高分辨率图像产品将利用到开展大型水体水环境、区域环境空气、宏观生态环境、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与环境灾害、核安全、生物多样性等遥感监测业务应用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国环境监测和保护的能力。

未来,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功劳簿上,将记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一笔。

5年前汶川大地震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散,一场突如其来的雅安地震又一次牵动了所有国人的心。

灾难面前,航天力量齐上阵:资源三号、资源一号O2C、环境一号等卫星共同出力,将拍摄的震前灾后影像及时提供给国家相关部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又一次为救灾部队和受灾群众搭起了生命线……即便如此,在大灾大难的严酷考验面前,卫星对于灾情监测的精确度和及时度方面的欠缺仍显不足。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但同时我国的灾害监测手段相对落后,减灾管理总体技术水平相对不高,地方民政救济救灾部门的灾害管理水平以及专业化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因此,国家减灾救灾业务对于高分一号卫星的需求就显得十分迫切。高分一号卫星对于减灾救灾最大的优势就是精确性和及时性,它的发射将为我国综合减灾救灾提供快速、准确的辅助决策信息示范,加强地方减灾救灾的业务化、专业化能力,从而整体提高国家灾害管理的科学决策水平。同时,高分一号卫星还将大大提高我国服务国际,特别是非洲等欠发达地区,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工作的能力,从而有力提升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和在国际空间技术减灾工作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