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练总结范例

演练总结

演练总结范文1

关键词:航空公司;应急演练;管理

一、航空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概述

应急演练是指演练组织单位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依据有关应急预案,模拟应对突发事件的活动。航空公司突发应急演练管理是航空公司应对突发事件所开展的主要应急准备活动之一,旨在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财产和人身所造成的损失。航空公司加强突发应急演练管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有助于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第二,有助于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第三,有助于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序,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第四,有助于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第五,有助于科普宣教。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和突发事件能力。

二、航空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现状

1.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是航空公司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预案直接关系到航空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水平,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应急演练的质量。目前,许多航空公司都编制了自身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演练主要是用于检验应急预案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操作性。

2.应急演练管理体制

在实施应急演练时,航空公司会根据应急预案要求,形成以公司领导为总指挥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体制。航空公司通过组建应急演练组织机构,科学规范实施各种各样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可提高自身应急处置水平和能力。

3.应急演练机制

在应急预案演练中,通过编制演练工作方案、准备与实施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演练等,可落实应急演练实施流程,以检验预案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指挥协调和应急联动情况、应急人员处置情况、演练所用设备装备的适用性,以及提出对完善预案、应急准备、应急机制、应急措施等方面改进工作的建议。

4.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

为了强化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管理,政府先后出台了应急法律法规,同时也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民航企事业单位也根据自身实际管理情宏观经济研究况出台了应急演练管理制度,以此不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管理能力,稳步提升应急演练管理水平。

三、航空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把应急演练当“演戏”

应急演练就是一种模拟突发事件发生的“实战”演习,但一些企业和单位对应急演练时认识不到位,为了演练而演练,存在依托于脚本实施演练的现象。在开展预案演练时,只以书面形式考察员工对预案内容的掌握;在实际演练过程中,让大家严格按照预案内容和程序执行,造成演练过程中规中矩,如同表演有“台词”的剧本,按照预设的动作亦步亦趋,使得整个演练过程中“演”的成分多于“练”的成分;有的预案的内容中虽然将职责明确到人,看似分工到位,职责清楚,但突发事件现场复杂多变,如果人员发生变化,那预案将成一纸空文;有的预案内容把现场救援行动布置得太具体,忽略了事故现场瞬息万变的情况,重“演”而轻“练”,不能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目的。

2.应急预案编制不科学

在制定和修订预案过程中,应深入研究分析突发事件的机理、影响范围和发展规律,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制定科学化、有实效性的应对处置方案。应急预案的制定要结合实际,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但目前一些单位,实际预案编制和演练组织人员缺乏完善的应急管理理论体系,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应急管理理论知识培训,缺乏系统性的知识支撑,应急预案编制不科学。

3.应急演练中,因应急演练设计不科学,难以呈现有价值的演练成果,演练组织单位未能通过演练成果对演练参与单位及人员实施考核,后续不能有效促进应急演练效果的提升。

四、航空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的原则与对策

1.航空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原则

一是结合实际,合理定位,要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明确演练目的,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演练方式和规模。通常利用地图、沙盘、流程图、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或应急处置涉及的设备和物资等辅助手段,针对事先设定的演练情景,讨论和推演应急决策及现场处置的过程,从而促进相关人员掌握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指挥决策和协同配合能力。

二是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围绕演练目的,精心策划演练内容,科学设计演练方案,周密组织演练活动,制订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安全。严密设计演练方案,尤其针对现场处置中一系列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加强安全措施,注重对特定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以确保参演人员安全。

三是统筹规划、厉行节约,统筹规划应急演练活动,适当开展跨单位的综合性演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提高应急演练效能。通过综合应急演练,实施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注重对多个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特别是对不同单位之间应急机制和联合应对能力的检验。

2.航空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的对策

一是构建完善的应急演练管理组织机构。应急演练要成立演练领导小组,下设策划组、执行组、保障组、评估组等专业工作组。根据演练规模大小,其组织机构可进行调整。演练领导小组负责演练活动筹备和实施过程中的组织领导工作,具体负责审定演练工作方案、演练工作经费、演练评估总结以及其他需要决定的重要事项等。策划组负责编制演练工作方案、演练脚本、演练安全保障方案或应急预案、宣传报道材料、工作总结和改进计划等。执行组负责演练活动筹备及实施过程中与相关单位、工作组的联络和协调、事件情景布置、参演人员调度和演练进程控制等。保障组负责演练活动工作经费和后勤服务保障,落实演练场所布置工作,确保演练安全保障方案或应急预案落实到位。评估组:负责审定演练安全保障方案或应急预案,编制演练评估方案并实施,在演练过程中实施导调,进行演练现场点评和总结评估,撰写演练评估报告。

二是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制度。为了提高航空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水平,航空公司需要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制度,明确应急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宣传教育、完善准备的目的;综合分析演练适用形式,对演练频度与各部门职责分工予以明确,如分别明确航空安全类、航空运行类、航空服务类演练组织牵头部门。优化应急演练计划及需要编制的工作文件,通常应急演练计划应包括演练目的、类型(形式)、时间、地点,演练主要内容、参加单位和经费预算等。演练工作方案主要应包括应急演练目的及要求、情景设计、规模及时间、参演单位和人员任务及职责、筹备工作内容、主要步骤、技术支撑及保障条件、评估与总结等,并根据演练的科目进行场景设置,融入机组空中处置与协同分工要点、地面技术支援的要点、机场应急资源协同要点、信息报送要点等内容,以机组、签派员、空管指挥员等关键岗位人员驱动事件进程,强化信息核实确认、空中机组协同处置、地面技术支援、机场应急资源获取、信息报告等专业岗位核心胜任力。

三是细化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准备与实施。根据需要,各参演单位和人员须熟悉各自应急预案,熟悉应急处置的关键要点,并按照演练方案要求组织开展相应的演练准备工作,熟悉演练任务。演练组织单位或策划人员确认演练所需的工具、设备、设施、技术资料以及参演人员到位。根据演练要求,布置演练场所,安排现场道具。对应急演练安全保障方案以及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确认,确保安全保障方案可行,所有设备、设施完好。应急演练总指挥下达演练开始指令后,参演单位和人员携带应急处置检查单,按照评估组导调的演练情景,实施相应的应急响应行动,直至完成全部演练工作;演练实施过程中出现特殊或意外情况,演练总指挥可决定终止演练。演练实施过程中,安全专门人员采用文字、照片或音像等手段记录演练过程;涉及到的各相关部门或外部单位均有参与,或者指派相关人员参与,签到表上有记录。演练评估人员根据演练情景设计以及具体分工,在演练现场实施过程中展开演练评估工作,记录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不足,收集演练评估需要的各种信息和资料。

演练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网络安全;攻防演练

1网络安全攻防演练的应用背景

自2020年1月1日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全国并网接入后,实现了高速公路全国“一张网”,在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减少拥堵,便利群众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络安全风险[1]。作为国内重要基础设施,做好网络安全防护、确保高速公路稳定运行尤为重要。因此,自2020年以来,全国联网收费系统就作为了网络安全攻防演练的重点系统之一。

2网络安全攻防演练的方案

2.1网络安全攻防演练的指挥保障

(1)成立攻防演练领导小组

应成立攻防演练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调度攻防演练有关工作,做好工作的部署和信息的同步,落实演练下发的任务和要求。

(2)成立攻防演练行动工作组

应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攻防演练行动工作组,负责本单位演练工作的部署和组织协调,落实本单位的整体摸排、安全整改、安全监控与安全防护工作。

2.2工作机制

(1)制定防守方案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防守方案,方案内容包括防守方组成各部门及合作机构的工作职责,确定主要牵头部门和演练接口人,攻击前对风险排查、风险处置、安全培训等工作的计划,对值守人员的安排,工作内容、攻击处置及信息报告流程,以及事后的复盘工作总结等。

(2)召开演练工作启动会攻防演练开始前,应组织各参演部门相关人员,召开演练工作启动会。以启动会的形式明确本次演练防守工作的目的、工作分工、计划安排和基本工作流程,对演练各阶段参演部门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进行宣贯。建立演练工作中的沟通联络机制,并建立各参演人员的联系清单。

2.3保障实施方案

保障工作划分为4个阶段:启动阶段、备战阶段、实战阶段和总结阶段。

2.3.1启动阶段

召开全公司网络安全保障会议,介绍本次行动的背景、基本原则、演练保障范围及目标,对此次攻防演练行动的重要性进行宣贯,动员信息安全力量,提高各级领导及网络信息安全专责人员对此次攻防演练行动的重视程度,明确各部门安全职责和协作机制。组织开展第三方技术团队动员会,根据安全保障团队组建分工和要求,明确集成商、软件开发商、安全厂商、安全支撑团队、各工作组的责任,履行岗位安全职能,签订保密承诺书。组织全省各相关单位一线演练保障人员参与安全专项培训,包含网络安全实战攻防演练介绍、防御思路和重点、演练保障工作流程、信息安全意识等的培训。

2.3.2备战阶段

在安全攻防演练备战阶段,组织开展互联网暴露资产排查、安全管理风险自查、系统安全风险自查、整体安全策略优化、安全风险闭环管理等工作,演练前发现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并完成加固、优化等工作,实现风险闭环管理,提升整体安全防护能力。

(1)互联网可见资产排查开展互联网可见资产排查工作,对暴露在互联网上、具备公网地址的资产,即面向互联网提供WEB、小程序等互联网服务的服务器和设备进行全面梳理,包括:IP地址、端口、服务名称及版本、操作系统类型及版本、应用框架类型及版本、业务系统归属、责任人等,其中“IP+端口+服务”的三元组为资产的唯一标识符,形成互联网暴露资产清单,在保障备战阶段中进行重点关注、有效收敛可能的攻击面。

(2)网络安全管理自查通过管理风险自查表形式开展安全管理风险自查工作,包含:工作区域安全管理、网路安全管理、存储介质安全管理、机房管理、计算机病毒防范管理、计算机终端维护管理、账号、口令及权限管理等,通过自查形式梳理、汇总当前安全管理风险问题,及时发现安全管理不符合项,并针对不合规项进行优化整改,降低因安全管理不合规项导致的攻击成功概率。

(3)系统安全管理自查通过系统安全风险自查表形式开展系统安全风险自查工作,包含:数据安全、应用和数据安全、主机安全、网络和通讯安全、安全运维管理、系统安全管理、数据备份/销毁管理等,通过自查形式梳理、汇总当前系统安全风险问题。安全技术团队对备战阶段安全管理自查、系统风险自查工作中发现的风险及问题进行最终汇总整合,并且形成相应的跟踪表,设立每项风险闭环的责任主体和负责人,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段,明确整改计划,及时跟进,直至各项风险闭环处置。

(4)系统漏洞检查和加固开展系统漏洞检查工作,通过漏洞检查工具对省级收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包含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中间件和服务等进行安全漏洞识别[2]。开展弱口令检查工作,降低攻击方可通过口令爆破、弱口令扫描等方式破解账号口令,进而获取主机、服务器的管理权限,从而进一步渗透的风险。利用技术手段严格排查弱口令、空口令、默认口令等问题,及时进行安全加固,避免演练期间发生相关事件。开展高危端口、不必要服务检查工作,关闭高危、不必要的端口和服务,漏洞检查人员、技术专家协助系统运维人员、开发人员关闭不必要的端口、服务。

(5)入侵痕迹排查和修复开展入侵痕迹排查工作,对现有主机、设备、应用、服务等模块排查是否存在隐藏创建账号、未知网络连接、非法创建进程、webshell、僵木蠕虫等问题,及时封堵已存在入侵后门。

(6)策略优化针对数据库、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自身安全策略进行优化,配置合理、有效的安全策略,保证相关安全机制有效开启。对网络设备策略、安全设备策略、主机防护策略等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如安全设备针对业务系统技术架构,添加临时自定义拦截规则;针对高风险漏洞开启相应监测和防护策略;网络设备开启白名单机制并设置限制来源等。(7)社工排查开展社工抽查工作,包含如下内容:①移动存储介质管理意识排查与演练。②机房及业务区管理身份冒用识别、防尾随演练。③管理员口令权限索要或套取演练。④检验机房、业务区门禁、移动存储介质等安全管理职责落实情况,同时检验员工安全意识。

2.3.3实战阶段

(1)安全值守监控在攻防演练实战期间,监测分析组将对外部安全威胁情报、安全漏洞情报及外部披露情报等安全情报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对部署在网内的监测预警平台、安全设备进行监控预警,日志分析,实时从设备告警日志中捕获异常攻击行为或操作行为,通过策略调优、误拦分析,及时封堵异常攻击行为,对安全风险进行闭环等。

(2)安全事件处置处置组对真实入侵行为及时响应,并开展阻断工作,协助应用组、应用支撑组排查服务器上的木马程序,分析攻击者入侵途径并溯源,并协助进行防护处置;协助网络组、网络支撑组排查网络设备上的攻击告警,分析攻击者入侵途径并溯源,并协助进行防护处置。处置流程见图1。

(3)研判预警通告在攻防演练保障期间,技术专家组将对监测分析组上报事件进行研判分析,对符合预警条件的事件进行通知处理。安全预警通告主要类型包括安全风险预警通告、安全事件应急通告、可疑安全行为通告,当技术专家组收到上述通告时,及时研判被通告事件与保障目标资产吻合度,对风险内容进行定位分析,确认实际影响范围、威胁程度、紧急程度等,并协调处置组进行处理,以达到快速闭环安全风险目的。

(4)威胁情报收集情报收集组收集各渠道上报、通告的漏洞预警信息、恶意IP信息、事件处置信息以及其它针对攻防演练的有效信息,并将情报信息传递给技术专家组。

(5)演练事件上报在攻防演练实战期间,演练防守方对检测到的告警信息进行研判分析,对确属攻击行为的安全事件,技术专家组、处置组提供相应证据,并由事件上报组及时根据规定格式编写防守方成果报告,提交至指挥联络组,由专人统一上报。

2.3.4总结阶段

实战阶段结束后,开展攻防演练总结会议,对整个安全保障工作进行总结,包括安全保障效果和成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计划、业务和系统遗留风险及持续控制计划等。待到交通部成果下发之后,对攻防演习行动进行复盘,分析攻击者入侵途径,检查防护漏洞,结合当前防护能力提出可落地的后续能力建设方案,为后期保障工作总结最佳实践。

3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攻防演练效果

撤站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经过连续两年的攻防演练,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明显提高。首先从业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其次是在应对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时,系统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更加从容应对,更加熟悉应急处置流程。因此,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网络安全攻防演练达到了既定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全国高速公路运行起到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超.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联网收费系统网络安全研究[J].交通世界,2018(33):164-165+173.

演练总结范文3

【关键词】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标准化

食品安全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基本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始终强调要加强食品监管工作。近年来,我国各地频发食品安全事故。“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至今仍让人触目惊心。这些食品安全事故不仅对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危害,同时因其具有群体性、突发性、敏感性等特征,还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带来严重影响。

1食品安全应急演练的重要作用

因为食品安全事故产生的影响巨大,所以为了能够预防事故的发生,并且在事故发生时各相关机构能够做到快速反应,需要经常进行食品安全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依据有关应急预案,模拟应对突发事件的活动。食品安全应急演练作为教学、培训工作的重要方式,在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防范和应对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食品安全法》和《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都对演练的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食品安全法》第三条强调“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单设第七章专门对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作出规定。《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机制,改善应急装备,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培训、演练。”2011年新修订的《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中“7.2演习演练”明确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以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并通过对演习演练的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按照法规的要求,目前县以上各级政府每年都要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通常是以一起食物中毒为背景,事先设计好事故发生与信息报告、先期处置与启动响应、响应升级与协同应对、全面调查与舆情处置、风险研判与响应降级、响应终止与总结评估等一整套情节,运用情景导入、现场连线、实景演绎等方式,将事故处置场景逼真地展现给观摩团队,让参演和观摩队伍达到掌握流程、磨合机制、提升能力的预期目的,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广泛开展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加强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但是,随着应急管理实践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应急演练已难以适应实际工作需求,同时演练中也出现一些不规范,甚至是系统性的弊端,值得相关部门深入研究。

2.1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环节单一,引发事故原因简单

食品安全事故目前仍时有发生,能够引发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食品生产环节,也可能是食品销售环节,还可能是流通环节;可能是主观原因,也可能是客观因素造成的。所以在进行事故演练时,应该将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复杂的设计。但是现在各地演练案例通常设计为某学校、某企业或某工地的食堂发生事故,若干就餐人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泻、呕吐、头晕等症状,往往只是局限在餐饮环节,没有覆盖食品的生产、流通、餐饮以及食用农产品种养殖等各环节,与食品安全事故具有的开放性、复杂性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距。

2.2事前已经熟知事故发生原因,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

因为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复杂,所以在实际的案例中,调查事故原因往往十分困难。为了能够缩短真实事故原因调查的时间,在应急演练中应该对事故原因调查工作进行模拟。但是当前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的过程通常都是编好的脚本,而且参与演练人员事前已经熟知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参演人员为观摩而去表演,在什么时候、什么场景说什么话都是准备好的,演练人员只需要按照脚本调查处理执行即可。这种全部预先设定好的演练方式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达不到找出问题、锻炼队伍的应有效果。

2.3忽视专业知识的演练,涵盖的内容不完整

目前,各地开展的演练一般把着眼点放在执行报告、响应、处置等程序上。对事故原因的调查,演练中通常直接就宣布发现了事故原因,没有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全面客观的调查、分析研判,导致参演人员只是掌握各类响应程序,了解不到从紧张、复杂的情况下如何确定事故原因。

3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标准化管理建议

因为当前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一旦真正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相关机构无法第一时间查出事故的原因,也就无法对事故进行及时有效地应对。即便是相关机构掌握了各类响应程序,也无法对事故进行有效处理。为了解决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牢牢把握“预防为主”的原则,以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切实规范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的全过程,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使应急演练贴近实际情况,让参加机构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3.1将食品安全全过程、全环节的重要技术要求纳入事故应急演练,规范方案编制工作

由于食品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因素贯穿于食品的生产、流通、餐饮以及食用农产品种养殖等各环节。所以,要将食品安全全过程、全环节的重要技术要求纳入事故应急演练。首先,应明确演练方案的设计标准,要求演练的设计者站在食品安全事故诱因的全视角上考虑,有针对性地设计演练方案,涵盖尽可能多的环节和风险要素。其次,应对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其危害严重程度、社会关注程度进行评估后,确定亟需防范的食品安全事故风险,引入相应的事故情节,形成演练方案。如备受社会关注的“瘦肉精”事件中,养殖企业出栏前实施快检、屠宰前实施快检、冷库中肉品串货等问题;生产企业将食品原料和成品混存混放、灭菌和冷却不规范、成品不及时打印日期等问题;流通企业仓库不通风、无通风设施或不运转等问题。这些容易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重要风险因素都应该纳入演练范围。

3.2坚持保密原则,用标准化的方法模拟实战、锻炼队伍

有效果的演练一定是最接近真实的,而真实的食品安全事故有可能不是单一环节出现了问题,所以对事故原因的调查是事故处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演练时一定要对设定的事故原因进行保密,让各个参与团队在不知道事故原因的情况下,展示出实际的应急能力水平。同时,由于真实的事故处置必须是及时有效的,所以对演练团队的各项工作必须限时。虽然当前有些演练能够做到对事故原因保密,但是为演练团队所提供的资料均是调查事故时所需要的必要资料,而且一次性全部提供。这些资料不仅全面,而且从资料中很容易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样也是不合实际的。笔者建议由演练组织者准备充分的要件资料,要件里应有意识地设定“迷魂汤”式的资料,用“喂食”式方法提供给参与团队,模仿真实应急处置场景,然后再按照演练团队在每个环节的表现赋予相应的分值。主要的程序可以按照发放—索取—研判的流程来进行,见图1。

1)发给演练团队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和背景资料。给出食物中毒人员数量、症状、各时段就诊人员、初步诊断结论。为增加调查的难度,可强调宾馆分A、B等几个餐厅,午餐、晚餐都是安排在不同餐厅。

2)演练团队按照工作需求索取有关要件资料。组织者应建立符合标准的患者三间分布、卫生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结果等要件库,具体包括:患者临床表现、一日三餐主要进餐情况、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患者发病时间分布、卫生学调查发现的问题、从业人员和病例标本采集及检验结果后厨留样标本采集及检验结果、部分食品原料标本采集及检验结果、后厨加工工具标本采集及检验结果、预包装食品流通环节调查情况、生产企业现场调查情况、采购食用农产品调查情况、屠宰企业现场调查情况等。演练团队索取一个提供一个,不索要不提供,重点检验演练团队的实战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速度。

3)演练团队对案例分析研判。演练团队要利用专业知识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处置处理全过程的工作要点调查结论、判定理由,找出相关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违法行为,提出拟处罚意见和依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演练团队的处理结论和工作效率对其评分,找出需要提升的环节并进行总结。

3.3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建立符合标准需求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体系

在应急处置程序固定的情况下,调查处理环节的工作是最复杂而且最体现应急能力的。因为食品安全事故受害人的症状要和其饮食的三间分布匹配,才能初步锁定怀疑的问题食品及原料,又要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条件下,经过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等取得环环相扣的结果来验证,最终方能依据规程认定结论。所以在演练报告、启动预案、调查处理、响应终止、信息、总结等应急流程的环节中,应该突出事故原因调查这一重点,以具有相应专业水平的专家为核心,建立标准化的应急工作体系和分析研判流程。按照这个思路,在笔者曾经主持开展的一次演练中,一个城市集中了卫生、农业、食品监管各方面专家的演练团队在100分满分的演练测试中,只得了20多分的成绩。这绝不是偶然的,因为这个团队的专家居然把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致病菌作出了错误的判定,可见标准化、专业化的演练对事故处置是极其重要的。

4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在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提高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相关机构需要定期组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传统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虽然能够帮助相关机构在事故发生时作出快速反应并及时处理,但是演练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演练过程与实际事故有较大的差别,无法充分发挥演练的作用。本文从标准化管理的角度对传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对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卓兰,赵静波.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之改革与完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2(4):102-108.

[2]董倩雯.论我国的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6,14(1):56-59.

[3]李晶,房军,姚立辉,等.我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重点研究领域建议[J].中国酿造,2019,38(12):200-204.

演练总结范文4

一、问题剖析

1-功夫停留纸上 效果脱离实际

当前,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各地区各部门对于各类应急预案的建设完善都十分重视。但令人不解的是,在应对一次又一次重特大突发事件中,预案的作用为什么无从发挥?究其本质,形式主义“重说功,轻做功”是原因之一。反映出在应急准备态度上存在不端正问题。甚至有人言:预案是“被查”的,没有这个“摆设”不行,至于“用”的问题则不是大家所关切的。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这样,预案看起来站位很高,讲起来头头是道,干起来却是另外一套。始终在“写”和“说”上做文章,把写了说了当做了,始终未将如何发挥作用当做头等大事。形式主义盛行,预案编制中的问题始终不被关注。预案编制以谁为核心问题没有定论。预案是以突发事件为核心,还是以管理为核心,此问题在实际中无争议。看似是以突发事件为核心,以四大突发事件构建预案体系,但在实际预案中只表明针对“事件”的大概念。实质上,所谓的专项预案体系都是以管理部门为对象划分的,不强调“事件” 是什么,而强调的是哪个部门管。而在预案中则以指挥体系参加部门为重点,看似明确了参加部门的责任,但具体到事件的任务,要解决的问题却都是空的。削弱了采取措施的部门意义。预案的结构存在问题。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保障方案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现在是由一个模板形成的,“左右一般齐,上下一般粗”形成了全国一样的格局。每个专项预案都形成了比总体预案低一个层级的指挥结构。如此一来,总体预案确立的最高指挥结构还有存在价值吗?总体预案与专项预案在结构上功能作用不清的前提下,形成了所谓分层次的总体与专项预案是没有价值的。预案未有判定突发事件启动响应的适用条件问题。由于预案所涉及的事件是抽象的,并未涉及具体情景下发生的事件,更未涉及突发事件响应的适用条件。因此,解决问题的响应措施也无法启动。“预授权”本是预案中必须存在的,但在我们的预案中却是无“立足之处”。

2-培训止步理论 实践难以突破

应急培训在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是培养应急管理、应急处置人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在应急状态下处理应急事务的能力。但目前应急培训始终在认知培训的圈圈中打转转,未越出理论教学的模式。应用的案例分析、现场教学也与实践脱离,得到的是“听起来热闹、未听过新鲜”的评价。现在培训基本做法是“问题问题再问题,重要重要再重要”的再强调。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是:一是应急管理理论和应急管理培训理论研究不充分。在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中未能很好结合,理论还发挥不了为实践提供指导的作用。同时,应急管理培训理论的应用也没有突破,停留在“认知”的学习上,对于能力训练的“迁移”理论学习和研究不够。二是培训方法老化。现代培训方式虽然在使用,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未真正解决。现代培训方式运用起来也是认知教育的内容,培训方式的变革只是形式上的,并未带来实质教育模式的转化,应急能力形成的训练模式没有真正形成。三是学员组织创新不强。现发达国家普遍适用的应急管理的整体培训始终做不到,没有形成应急管理、指挥、救援团队的整体学习。

3-演练变成“演戏” “本我”意义缺失

演练本是在平时积极为战时做准备的一种最佳方式,可以起到查找问题、训练能力、磨合机制的功能,但在实际中演练的成效未能发挥。湖北武汉在军运会前的2019年9月30日上午曾组织了“一场输入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演练”。可这场演练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处置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不禁让人打个问号。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网站信息,2019年10月,美国多个机构联合展开了一次代号为“事件201”的全球流行病演习,模型假设为一种类似于SARS的冠状病毒,能迅速传播并引发全球大流行。演习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牵头举办,相关场景模拟了一种新型人畜共患病冠状病毒的暴发。现在看来,这场推演对美国疫情处置似乎也没有发挥出太大作用。究其原因,主要问题是:一是演练是什么?举行演练为了什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演练与预案共生的,演练是通过模拟预案准备中面临的事件情景,将预案设计的处置过程真实的进行模拟处置或者推演。查找预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预案中涉及的指挥人员和救援人员的能力,磨合指挥、救援、保障等团队的协同机制运行状况,从而达到预案准备的目的。在应急管理领域,真正意义上的推演还没有开展,一种是教学中演练,另一种是应急准备工作中的演练。由于现在培训所存在的问题,教学演练也只是形式,成为案例教学的一种方式,达不到演练的目的。工作中的演练由于预案与实际的脱节,演练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二是演练组织形式完全是自编自导自演,是实足的“演戏”。演练的组织者一般是预案的制定者和应急事件处置的组织者,而在实施演练中领导观摩检查又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演练组织的周密、演练过程的顺畅、救援队伍演示的标准等成为所追求的目的。在组织单位自编、自导、自演下,演练成为十足的“演戏”,甚至在演练中“电视导演”已登场,不是指挥人员在指挥救援行动,而是“导演”在指挥救援行动表演,可视性成为演练追求的主要目标。要改变这种状况,演练必须具有制度性的保证。三是演练效果评估没有建立。演练效果评估也是“演戏”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导演”设计的一项内容,评估成为装饰门面的遮羞布。演练必须由独立资格的专家队伍保障,评估专家不是演练组织者邀请的,而必须是演练管理单位,也就是应急准备的管理机构聘请的。通过一个有效的专家机制产生的,必须去除人为的因素。只有这样演练评估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推动演练回归“本我”,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四是法律和预案中要求进行演练,缺乏保证落实的措施。在《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各专项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中,都将演练作为预案实施准备和应急管理人员和救援人员能力提升的方式加以规定。有的还规定在一个时间段必须进行演练,但是这些规定缺乏保障性措施。演练是否进行,没有考核的规定,演练的结果也与应急管理组织和队伍的生存没有关系。现在,有的地方将组织应急培训演练做为绩效考核的部分,但考核结果也仅仅停留在做与没做上,效果与考核无关。一次简单的“演戏”,对于获得绩效考核的结果,比一次认真的演练效果更佳。五是演练设施的建设是个短板。从硬件上保证演练更是一个大的问题,缺乏甚至没有应急演练的硬件设施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应急训练缺乏训练设施,特别是缺乏综合性、情景式的设施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此次调配医务人赴武汉参与新冠肺炎紧急救治时要求,各地要选派整体的重症治疗团队。团队要能够熟练使用重症监护、救治设备,在医治过程中具备整体协调、配合能力的,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而此种能力的获得,跟团队的整体训练、团队基于情景的整体演练密切相关。

4-风险治理孤立 评估机制不全

治理体系中的风险治理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却大行其道,阻隔了风险管理在重大风险事件中的作用。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风险辨识和评估的结合问题。风险辨识和评估从未结合,我们的风险管理只是在排查风险、认知风险上进行了一些工作,但将风险认知落实在全过程中、落实于风险处置和准备上,仍是“两张皮”。只有辨识没有评估还不能将自身的处置力量和方法与辨识的问题相结合,未能真正形成风险评估的机制。二是风险辨识未能与风险处置、风险准备有机结合。将风险辨识的问题转换为风险准备预案的“事件”都未实现,在管理中还处于各管各状态。三是风险管理只是处于号召阶段,还未能将风险管理融入全过程之中。当前,各级领导对风险管理高度重视,但风险管理进入应急管理全过程的问题还远未解决,从应急管理的机关领导干部,到社会承担高风险工作的人群,再到全社会对此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状态。在风险管理知识和意识的教育中,还是将其做为“高大上”的理论,与社会经济生活的需求不联接,最后“一公里”还未能打通。

5-处置缺乏担当 错失应急先机

纵观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应急事件。据笔者分析,2003年的非典和2019年的新冠肺炎都有一个特征——早期阶段的“早”均被错过。在发现问题的第一现场采取措施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一是报告阶段。虽然“报告”被提升到重要地位,但第一时间来自一线的“直报”始终未实现过。不管事件如何紧急,对上级的报告都是在向主管领导报告后有了明确意见才报。例如:花重金打造的传染病直报系统,从未有过真正意义的直报。二是预警阶段。对于应急值守系统而言,现在接受的预警信息不是少,而是多。相应的专业管理部门都站在自己的视角,将自身认为有影响的信息都报给政府的应急值守系统,而目前值守系统又无能力做信息的综合分析判断。比如:2021年雨季,郑州特大暴雨预警迟迟发不出来。据笔者分析,问题的原因是,事件的专业处置与社会公共影响的关系没有作为预警的考量指标,专业信息判断权在专业部门,但决定权则在政府。政府需要的是专业信息与公共信息的综合分析,但专业部门又完成不了,单纯的值守系统也不具备这个能力。三是处置阶段。预案中“预授权”问题没有解决,处置阶段的先期响应也只停留在承担社会救援职能的消防、公安、医疗等领域。

6-处理只追责任 忽视根源问题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查明突发事件的发生经过和原因,总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提出报告。”《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三条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在实践中,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事后的调查报告也成为社会热点。一出事,就抓人,事故发生与追责成为标配。其实,根据行政程序方面的规定,基于程序不当做出的决定,可以再行做出处理决定。上述问题的存在对于寻找“事件的根源性“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是没有帮助的。

7-系统重建设 成果不达期

近年来,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政府部门进行了信息化系统建设,特别是在应急领域,更是加快了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步伐。但是,据笔者判断,每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投入巨资建设的信息化系统却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2021年郑州暴雨事件更说明此点。现在使用的是依赖于传输技术飞速发展保障的通讯。建设多年的技术支撑的地理信息系统、决策辅助系统等效果不尽如人意,成为摆设。究其根源是:一是缺乏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研究支撑。应急管理的研究、应急管理信息的研究、应急管理信息分析判断的研究都是分立的,难以放在一个平台进行综合,一综合就成为难以融合的大问题,资源分散始终没有解决。二是政府工作部门的问题。前边所言是政府各部门间信息连接不上,在信息化建设中一个部门内的机构也是各说各的。三是信息化软件制造部门不具备应急管理专业的支撑。形象地说,“出版部门出版一本书,不是找写书的,而是找了印书的”。现在各家公司是万能的,当没有接到任务时,拼命寻找任务,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当接到任务,就简单地将其推给软件的编成人员,有的人连信息系统需连接的关系都没有明白,就已经开始写代码了,拿出来的成果无法使用。

二、对策建议

1-学成熟经验 优化促提升

欧州部分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德国的做法是在应急管理机关建立研究、培训、演练一体化的管理机构和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模式。实现研究与管理的融合、管理与培训的融合、风险管理与预案建设的融合、培训与演练的融合、演练与实战的融合。做法是:应急培训学院是应急管理机关的内设机构,承担研究、预案、演练和培训的职能。同时,建立一个培训学院,全面承担管理机构的任务,人员是可以互换的。学院既是应急管理机构的一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培训机构,还承担应急指挥系统的备用功能。主要的做法是:一是培训学院用于演练的培训设施也是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备用系统。不仅演练教室是实战的设施,学员宿舍也可用于特殊备用设施启用的后勤保障。二是培训及演练设施做为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备用平台,可以迅速实现“平时”与“战时”的结合和转换。三是培训学院的教师团队是全国性演练的设计者,承担每四年一次全国演练的设计和组织,并承担“战时”备用指挥的服务保障工作。四是教师不仅是培训师,还是研究者、管理者、战时的指挥员,多角色的融合。同时,应急管理中的工作人员与教师有调换的机制。

2-建培训机制 明各项职能

演练总结范文5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提升年”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市安委会办公室研究确定,全市危险化学品企业要积极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就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急演练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活动,是考验企业和职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检验应急救援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锻炼应急救援队伍的重要手段。通过应急演练,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协调联动和配合响应,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各个节点应急救援资源,健全完善统一领导、反应迅速、科学决策、处置有序的应急系统,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惧、有条不紊地组织应急救援工作,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点。

二、进一步做好应急救援预案修订完善和应急救援器材的配备。一是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对现有预案通过演练认真修改加以完善,预案要注重针对性、实战性和实用性;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当明确危险化学品事故初起时岗位操作人员的应急报告内容和程序,企业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报告等相关内容。要对具有爆炸、泄漏、火灾等危险的重点单元装置和储存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论,明确相应控制手段,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二是要做好与当地政府和周边企业、住户、单位等的衔接,减少事故对周边的影响,要将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情况向周边的单位和居民进行告知,并提供基本的紧急疏散、个体防护和自救互救方法和知识。三是要配齐配足相应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应急处置物资和相应品种、数量的急救药品,明确维护保养责任。

三、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期间的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全市化工企业都要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活动,特别是氯碱、炼化以及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要针对火灾、爆炸、剧毒化学品泄露等恶性事件开展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活动。在应急演练过程中,要切实做到科学计划、结合实际、周密组织、讲究实效,保证演练参与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安监局拟确定1-2家典型企业,组织辖区内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现场观摩学习应急演练活动,取长补短,改进提高。各企业应急演练活动结束后,要加强对应急演练的评估、点评和总结工作,将应急演练的详细文字记录、现场照片存档备查,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视频档案。各镇街区安监所要建立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考核制度,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安全生产月”活动结束后,请各镇街区安监所将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急救援演练情况于7月5日前报送市安监局危险化学品监管科。

演练总结范文6

【关键词】地铁;车站;安全;管理

1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车辆数量急速增长,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日渐严峻。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各大中城市纷纷上马地铁工程。基于进一步强化地铁站运营安全管理的目的,本文以青岛地铁车站管理为例,就青岛地铁站的安全运营管理模式展开探讨。

2现状分析

青岛地铁自2015年运营以来,地铁车站管理层级分为部门层、车间层、车站层三层管理模式。其中,车站层级主要承担落实责任,车间层级主要承担检查和现场具体实施的细化及问题的收集,部门层级主要进行标准的制定、宣贯及修订工作。各层级的划分及人员组织架构明确,人员配备充足,为后续线路进行人员培养。同时,部门层级、车间层级技术人员充足,对车站现场安全的管理及标准的制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每年进行标准的细化修订、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线路扩张后,有经验的人员摊薄,先期标准严格、管理严谨的情况下,怎样重新划分职责及在满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放宽标准所带来的风险。

3体系建设

3.1安全管理基础制度。安全管理基础制度的建立,一是为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二是将公司标准中宽泛的条款,根据车站的特点,进行详细的要求。其中,安全管理基础包含安全管理目标、组织架构及职责、安全生产会议、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双体系、劳保用品、治安保卫、安全奖惩等内容,较为全面地涵盖了车站安全管理所涉及的方面。3.1.1安全通用内容车站安全通用内容主要指各行业都须建立的安全架构,且无特殊要求,只需明确具体内容及责任层级即可。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安全管理目标、组织架构及职责、安全生产会议、安全奖惩四项内容,通用内容均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标准的要求。因车站点多、面广,通用内容均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标准的最低要求执行,防止因标准过高无法执行或执行力度不足,带来严重后果或埋下安全隐患。3.1.2安全特殊内容车站安全特殊要求主要指根据地铁车站自身的运作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方法,达到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主要涉及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双体系、劳保用品、治安保卫五项内容。其中,安全检查采取跟岗、现场、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检查,且根据车站运作特点梳理安全生产检查的所有项点,明确车站、车间、部门各层级的检查频率及覆盖要求;安全教育除涵盖三级安全教育、转岗、复工、“五新”等法规要求的内容外,还包括下现场安全教育、委外安全教育、安全教育资料存档等方面的详细要求,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3.2应急组织实施制度。应急体系的建立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研究方向,行业内各家地铁公司均有各自的思路及成果。此次只从地铁车站的应急组织实施的四方面进行阐述,主要是应急基础、应急组织、应急演练和一站一预案,较为全面地覆盖车站的应急管理。3.2.1应急基础管理。车站应急基础管理包含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联络及应急档案。应急救援队伍主要从建立、内容、更新方面进行明确。应急物资从配置、存放、保养、检查方面明确标准。应急联络主要从应急汇报、应急响应方面进行要求。应急档案从员工个人能力出发,根据岗位详细描述本岗位须掌握的实操技能、预案学习、演练参加情况及演练效果和问题,较为全面地体现员工的应急能力。3.2.2应急组织实施。应急组织为应急的根本目的,提高车站员工应急组织能力,能有效地降低事故事件的影响程度。除日常演练的方式外,清晰的组织及响应是十分重要的。主要包括事发站的第一时间处置、相邻站的支援响应、管理岗和技术岗的响应,全面保障各层级在事发后,能快速、有效地处置,明确人员到场后的职责,防止场面混乱,降低事件影响。3.2.3应急演练要求。演练作为提升应急能力的主要方式,必须严谨规定相关的要求,达到练兵的目的,防止演练造成的事故伤害。演练从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组织、演练总结几大方面进行明确。演练计划应根据演练内容的发生频率、事故影响等因素进行确定。演练方案的编写要求、会议讨论、通过流程都须明确。演练组织须详细描述正式演练前的预演、设备检查、备品检查,正式演练由牵头部门负责签到、人员安排、演练开始前的确认沟通、演练收尾,使整个流程有序进行。演练总结须明确总结会的开展形式、时间、记录要求,总结报告的记录、上交要求及演练问题的跟进整改要求。3.2.4一站一预案。当前,地铁线路不断扩张,车站站点不断增加,而每个站在线网中的位置、车站的平面、站内设备设施、周边环境等因素都是不同的。为做到因地制宜,每站编写本站的现场处置方案十分必要。主要明确编写车站现场处置方案的事件类型,更新、存档、培训要求,为车站现场处置提供有效的指导。

3.3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地铁车站大部分为底下车站,因场地疏散条件的限制,火灾发生后,不及时控制,后果将尤为严重,所以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明确各项要求,确保各项措施到位十分必要,这也是降低风险、防患于未然的必然要求。3.3.1消防安全职责。消防安全职责须根据部门、车间、车站三个层级的管理范围及职能进行明确。各层级消防安全职责的明确,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同时,须根据岗位设置及特点,明确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确保各组织机构及各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从整体到个人进行全面的覆盖。3.3.2消防装备器材。车站消防物资方面主要是装备器材的管理,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消防战斗服、消防斧等微型消防站须配备的装备器材,是由车站管理。而气体灭火系统、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等消防设备设施主要由设备部门进行管理。但车站所有消防相关的设备设施及装备器材,车站人员均须掌握操作方法、启动及响应要求,并明确培训频率及培训对象,确保车站员工对消防相关设备设施及装备器材的熟练掌握。3.3.3消防巡视、值班。消防值班室的值班要求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因消防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较为全面且完善,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地铁车站设备特点,明确消防设备监控及操作要求,并进行消防控制室的制度上墙。消防巡视为车站工作中的重点,巡视到位既能在应急事件处置中取得有利的条件,又能有效地确保车站有序运作。因此,应根据消防重点部位的要求及乘客出入的区域,制定相应的巡视频率及巡视内容,并进行记录。3.3.4消防档案、资料。消防档案的建立既满足消防要求,又有利于车站的消防管理。消防档案的内容既要满足消防规定,同时,可以增加地铁车站的特点内容,建立后更有利于车站查阅和消防大队的检查。此外,要明确消防档案每章节的检查和更新要求,防止消防档案建立存档后无人查阅,关键时刻需要时,无借鉴功能。除消防档案外的其他消防资料、台账,要存档明确、统一管理,从而有利于日常的使用和管理。

3.4生产管理制度。生产管理涵盖的内容更加繁杂,因生产是整个车站的生产运作,既要管理细微之处,又要监控整个过程。将车站运作中通用的内容进行整合统一,防止各个业务模块各自为政,不便于车站的管理运作。统一的生产规范更加利于车站学习及落实,不至于流于表面。其中大致分为信息报送、事件分析、设备设施、施工管理四方面内容。3.4.1信息报送。生产信息的快速传递,可以保障各层级响应的及时有效,又可以在车站处置中,给予指导。车站作为现场一线的信息收集处,将车站各类信息进行梳理,明确信息类别,须上报内容、对象及方式,达到快速反馈的目的。其中,信息汇报对象应根据公司架构及各部门职责进行明确,信息汇报方式为重要的信息应电话汇报,防止事件处置中处于被动状态。3.4.2事件分析。车站各类事件(主要为安全、服务类)时有发生,为更好地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应明确事件分析会的流程、须召开分析会的级别及各类事件中有召开必要的事件类别。事件分析会召开前事件分析报告的模板应确定,确定事件的过程、影响、措施、处理结果、存在问题等,让车站快速通过模板梳理清楚,进行反馈,达到分析透彻的目的。3.4.3设备设施。车站设备设施种类繁多且专业化,为确保各类设备的有效运转,明确车站属地可以进行简单维修的设备及处理步骤,保障设备的有效运转。在车站无法处理时,进行报修。根的响应时间及修复时间,根据设备故障管理的相关标准进行考评,最终达到安全和服务质量标准。3.4.4施工管理。车站施工管理不当常常会影响车站的客运服务,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第二天的运营。施工管理应在公司的框架下,将施工计划提报、审批,临时动火作业审批的内容中,明确具体流程、时间节点及责任岗位,从开始就严把。同时,将车站各类别施工请销点作业的具体步骤以作业指导书的形式进行明确,将施工相关台账、资料的存档及填写明确。提高整个过程的详细程度更利于新员工的熟悉掌握。

4管理中的不足

本文主要对车站安全基础、消防安全、应急安全及生产安全进行简单的论述,究其问题主要包括:第一,缺少行车安全方面的内容,行车安全也是车站安全的重要模块,行车发生问题往往就是大问题,影响面也更广;第二,在青岛线路扩张迅速的时间段,将标准贯彻落实及监察力度相对欠缺;第三,对于严谨、详细的标准在何时进行简化、优化,标准简化的程度怎样与现场运作匹配仍有待研究。

5相应的整改措施

车站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后,可将行车安全方面的内容在公司级规章中明确,翔实的行车组织和操作手册,可满足车站层面的需要。在标准落实方面,依靠监察往往不够,应不断提高人员的责任心和执行力,在人员引进前加入品德考察。在标准简化、优化的阶段,须逐步简化,分模块开展,顺序为从轻到重点模块,时机应在人员三年内相对稳定后开始优化。

6结语

演练总结范文7

2危化品从业单位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应急管理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应急管理包括应急管理体系、制度的建设,装备、物资的准备等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但一些企业的主要领导危机意识不够,对应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本单位的安全工作做得好,不需要进行应急管理,对应急管理缺少主动性,重视不够,对应急管理需要的人力、装备、资金,不愿意投入,把应急管理仅看作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认为与其他部门没有关系。还有部分企业将应急管理等同于事故后管理,忽视了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这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难度。

2.2应急预案实用性不强

一些企业编制应急预案,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对预案的编制工作不够重视、不规范,甚至有些企业编制应急预案没有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也没有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只是简单套用其他单位的预案来应付检查,很多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符合;部分企业由于预案编制过程短,人力资源有限,编制人员水平不一,虽然应急预案编写大的原则很齐全,但预案体系不完善,预案和实际工作脱节,具体的细节流程不够明确,没有落实应急指挥权属和部门间的衔接问题,现场处置措施缺少实效性;还有一些企业预案编制完之后往档案柜里一放,没有随着法律法规的变化、企业内部或外部变化、演练结果等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或者没有下发到各车间及相关人员,也没有组织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学习、培训,仅有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了解应急预案。这些做法会降低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影响应急处理的效率。

2.3应急演练效果不佳

进行应急演练有时涉及的单位、部门较多,区域较广,费用较大,一些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只演不练,或只对响应级别较低的项目进行演练,对一些后果严重、响应级别较高的关键环节反而不进行演练,使演练趋向形式化;甚至有时怕麻烦而不进行演练。还有一些企业不了解演练的作用,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在演练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演练后不进行总结和评价,达不到演练的目的。

3加强应急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培训,提高重视

全员参与的应急管理培训是保证应急预案贯彻实施和提高事故防范能力的重要环节。培训可以针对不同人员分层次进行:一是对领导层加强意识培训,争取领导对应急管理的重视,保障在应急管理中人力、应急装备、资金的投入,更好地在技术、设备、能源、环保、物资供应等部门协调开展应急管理工作,这是推动应急措施有效落实和应急工作全面展开的前提。二是对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预案内容的培训,提高其事故应急处置和协调能力,这是防止事故扩大化的保证。三要对岗位操作人员普及应急预案的内容和基本的危险识别技术,使他们掌握岗位事故防范措施和现场应急控制操作。通过全员培训,树立全员危机意识。可以让每一位工作人员主动参与到应急管理过程中[4],提高对应急管理的重视和贯彻力度。

3.2强化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监控

危化品从业单位在生产、储存或输转过程中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和副产品,可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腐蚀性,而且其生产工艺控制可能会采用高温、高压等参数,这会增加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因此危化品从业单位做好重大危险源辨识,全面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提高应急管理的针对性尤为重要,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提。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延伸到日常管理工作就是做好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和建档,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评估,实时的监控与及时的预测预警等。

3.3完善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的关键是具有可操作性。企业应针对现有应急预案中对一些细节不够明确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根据故障的大小制订相应(大、中、小)应急预案细方案,确定“3W+2H”原则[5],即由哪一级领导指挥(Who),人员在哪里集中(Where),各级人员做什么(What),由多少人参加(HowMuch),怎么做(HowDo),都应具体明确,所有人员根据应急预案就知道自己的岗位在哪里,该如何做,按照事先设定的方案进行各类应急故障的处理。编制、修订预案时尤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应急预案中的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应形成有系统、分层次、上下衔接、职责明确的应急预案体系。

(2)预案编写人员要对本企业的风险隐患特点、重大危险源状况、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应急预案。

(3)应急预案的内容要全面,尤其要包括在事故或隐患发现的早期,相关操作人员进行控制、预防和消除的手段、方法,监控危险的措施及联系汇报制度;确定事故发生后的急救机构和相关职责、预案启动程序及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人员,对内对外报告、联系及协调制度,明确施行现场救援或急救的措施、要点,制定出防止事故扩大,尽可能减少损失的方针和措施。

(4)编制预案人员根据企业的技术、人员等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安全监管部门也可以组织专家评审应急预案,加强对企业编制预案的监督检查,帮助企业充实完善应急预案。

3.4进一步提高演练的实效性

演练总结范文8

关键词:轨道交通;新线;运营演练;防疫管控

0引言

随着轨道交通行业蓬勃发展,每年轨道交通新线开通数量逐年增加。交通运输部于2019年2月下发《城市轨道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明确了地铁和轻轨工程项目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工作需对标相关规范及要求。地铁作为大型旅客运输工具,其应急功能对其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急演练管理工作是地铁运营工作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更是建设应急体系应该重点考虑的部分[1]。因此,在新线初期运营前必须开展符合规定的“实战演练”,对系统综合联调的效果进行验证,使新配置的设备、系统、人员之间得以充分磨合,使整个运营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控性达到规范要求[2]。本文基于某市轨道交通2号线试运营演练进行了管理与实施的探索。新线运营演练前置条件:①系统设备及车站、轨行区、车辆段、停车场、变电所、控制中心完成“三权”(属地管理权、调度指挥权、设备操作维护权)临时接管工作。②供电、信号、通信、综合监控、AFC、BAS、FAS、屏蔽门、门禁等各系统设备完成联调,具备工程验收条件,达到演练操作使用要求。③运营分公司各岗位经培训后获得运营分公司颁发的上岗证;涉及特殊作业的取得相应的社会通用资格证书(如涉及到高压电操作人员应取得高压证、涉及低压类电工作业应取得低压证),能按正常工作要求轮值排班;能正确操作相关设备或运营指挥、管理,保证演练需求。④各系统设备维护器材、备品备件到位,保证演练需求。⑤运营分公司所有演练应具备对应各演练科目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并已,相关岗位已经学习掌握。⑥与外界联合演练的科目已与相关部门沟通明确相关协作程序及内容。

1新线运营演练管理与实施

1.1演练组织框架

为更好地组织新线运营演练工作,充分发挥组织职能作用,明确组织成员职责范围,特设立新线运营演练工作组。组织机构由演练领导组、演练推进组、演练执行组、后勤保障组和演练评估组组成,新线运营演练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1.2演练科目设置和周期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应急演练相关要求,结合运营场景进行分类实施。严格对标《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并结合近期经历过交运部17号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审线路单位的演练执行经验,设置演练科目。运营演练项目分为正常场景演练、故障场景演练、应急场景演练三大类,一共50项,其中市级演练项目1项,暂定为火灾应急演练,其它演练项目49项,涵盖运营分公司所有专项应急预案。在既有线运营的同时,如何才能保证轨道交通延长线或者换乘线能高标准开通,实现与既有线的无缝对接或换乘,因此,既有线与新线进行运营演练就显得意义重大[3]。结合1号线既有线路与2号线新线开通线路特点,对新线和既有线人员、设备系统进行验证磨合,明确指挥机构、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及措施等内容。严格对标《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并结合近期经历过交运部17号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审线路单位的演练执行经验,设置演练科目,具体如下:①对标交运部17号文第一百二十条(一)临时扣车和加车、越站行车、各种交路列车折返等行车组织应急演练。开展以下演练:列车脱轨、撞击、冲突、挤岔;加车、扣车、越站等运营调度演练;小交路及反向运行演练;运营时刻表演练;电话闭塞法演练。②对标交运部17号文第一百二十条(二)列车故障救援应急演练;开展以下演练:列车故障救援应急演练。③对标交运部17号文第一百二十条(三)供电、通信、信号(含道岔故障处理,手动操作道岔办理进路)、轨道、站台门等设备故障应急演练;开展以下演练:框架保护动作演练;通信传输中断应急演练;运营信号UPS故障应急演练;线路胀轨应急演练;线路下沉应急演练;车站站台门故障应急演练;车门故障应急演练;信号联锁系统故障应急演练;ATS故障演练;车载信号故障;计轴故障(岔区,非岔区);信号降级模式运营演练;道岔故障;手动操作道岔办理进路应急演练。④对标交运部17号文第一百二十条(四)突发停电(含区间应急照明和列车应急照明)应急演练;开展以下演练:正线大面积停电应急演练;车站大面积停电应急演练。⑤对标交运部17号文第一百二十条(五)车站站台火灾、站厅火灾、区间火灾、主要设备房火灾、控制中心火灾等应急演练;开展以下演练:车站站台火灾应急演练;车站站厅火灾应急演练;车站环控电控室火灾应急演练;列车区间火灾应急演练。⑥对标交运部17号文第一百二十条(六)突发大客流应急演练;开展以下演练:车站突发大客流应急演练。⑦对标交运部17号文第一百二十条(七)道床拱起、隧道拱顶漏水、隧道结构意外打穿等工务系统应急演练;开展以下演练:道床拱起应急演练;隧道拱顶漏水应急演练;隧道顶部凿穿应急演练。⑧对标交运部17号文第一百二十条(八)乘客滞留、乘客意外伤害应急演练;开展以下演练:车站突发大客流应急演练;人车冲突应急演练。⑨对标交运部17号文第一百二十条(九)列车相撞和脱轨应急演练;开展以下演练:列车冲突应急演练;列车脱轨应急演练。各岗位应根据不同运营突发事件类针对具体的场所、设施设备等明确现场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置流程、处置措施、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关键岗位涵盖以下重点内容开展演练:①行车调度员:列车事故/故障、列车降级运行、列车区间阻塞、设施设备故障清客、火灾、临时调整行车交路、线路运营调整及放障抢修、道岔失表等。②电力调度员、环控调度员:大面积停电、供电区段失电、电力监控系统离线、区间火灾、区间积水等。③列车驾驶员:列车事故/故障、列车降级运行、区间乘客疏散、列车连挂救援、非正常交路行车等。④行车值班员: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进路办理、列车接发作业、道岔失表、车站乘客疏散、抢修作业办理、火灾、客伤等。⑤车站服务人员:大客流组织、乘客应急疏散、火灾、客伤、站台门故障等。⑥设施设备维护人员:土建结构、轨道线路、车辆、供电、通信、信号等关键设施设备故障抢修。本次新线运营演练根据演练内容与目的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项科目演练,维期56天;第二阶段为运行图演练,维期40天。

1.3演练实施

1.3.1演练进场防疫管理

运营演练处于新冠疫情期间,所有参演单位人员均应出示绿码健康码及行程码,健康码为黄码及红码人员不得进入演练场地。同时,对进入演练场地人员实施“两个必须”防疫管控要求,即必须佩戴口罩及必须进行体温测量并记录,对体温异常人员进行复测同时引导至相应隔离区域,对未佩戴口罩人员不得允许进入演练场地参与演练。

1.3.2演练过程管控

演练开始前30分钟,牵头部门确认参演人员、设备设施、物资准备等全部到达现场,达到演练条件后向演练总指挥报告,由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演练开始后,根据演练方案,演练总体流程分为:

1.3.3信息报告

据演练场景设置,由司机、站务员、设备操作员等现场人员依据运营分公司处置流程分别向调度、值班站长等报告。报告内容主要为:地点、情况(严重程度、前景预判等)、报告人,新线运营演练信息报告流程如图2所示。①应急响应。应急预案启动后,各专业应急抢险队伍根据OCC指令携带装备物资迅速到达现场。②应急处置。各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到达现场后,依据专业现场处置方案对险情进行处置,并及时向演练总指挥报告处理进程,直至险情排除。③预案终止。险情排除后,各专业应急抢险队伍确认险情排除、设备良好,可以保证运营安全,向演练总指挥汇报。演练总指挥确认达到终止预案的条件后宣布终止预案,由调度负责终止信息。④演练过程记录。演练过程记录包括纸质记录和影音记录。纸质记录以填写演练过程记录表为主,影音记录形式包括照片、摄影、录音。由演练部门组织各部门进行专人记录,尽可能全方位反映演练实施过程。确保演练过程明晰,演练内容真实,为演练评估和问题总结提供依据。

1.3.4演练小结要求

在每项演练项目结束后,演练组织部门当天要及时召开演练总结现场会,对整个演练工作进行全方位分析、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演练前3天演练组织部门统计形成演练评估小组成员名单及对应评估岗位,发至各参演部门。演练前组织演练前会议为各评估人员发放演练评估表,明确评估要求。各参演部门做好配合,明确专人负责本部门演练项目管理工作,演练前负责联系、确认本部门各岗位评估人员。演练过程中评估人员对被评估岗位进行全过程评估。评估结束后由各参演部门组织各岗位评估人员填写演练总体评估表。各演练项目均需成立评估小组,负责对演练项目进行评估。评估人员要求为3-4人。演练评估人员包括参与现场演练的相关部门、安全技术部、咨询单位相关人员。演练评估对象为各岗位参演人员,评估内容包括先期处置情况、信息汇报情况、响应时间、设备操作能力等。①演练评价为采用量化指标,总分100分。其中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分至89分为良好,70分至79分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取各评估人员平均分为最后成绩。对于出现较大问题如人员伤亡、操作失误导致设备瘫痪等情况时,实行一票否决,判定为不合格。②演练结束后,演练评估人员组织现场评估短会,根据演练记录、演练评价表等,讨论分析、填写演练评估报告表。③评估内容包括但不局限于演练组织情况,各岗位演练项目执行情况,演练项目相关设备设施运行情况,相关预案、演练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④演练评分采取“扣减分”方式,对照演练评估表对各岗位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一一评估,未执行的项目扣全分,未有效执行的项目酌情扣分。双人评估的岗位,同一个问题不叠加扣分。⑤演练评估发现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完整的情况应及时进行规章更新,并且与3个月内完成。

2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在运营演练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收集问题,跟踪问题、分析问题、整改问题,是该项工作的核心。只有对综合联调与运营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该问题属性、问题整改期限以及计划,做好问题跟踪,把控问题整改情况,才能使问题在合理的时间内,得到快速的解决。发现、整改存在问题以确保新线高水平、高质量开通[4]。存在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如下:

2.1业务能力及处置流程不熟练

问题举例:框架保护动作应急演练,在开展直流开关柜二次设备故障排查时,未断开二次空开电源,存在触电安全隐患;车站站台门故障应急演练,LCB打至手动关后站台门未关闭时,列车出站后,未尝试手动关闭站台门;通信传输中断应急演练,故障处理时,缺少工器具使用验证过程。整改措施:组织培训,加强学习,尽快熟悉2号线设备,提升应急能力;培训相关故障处置流程;组织开展设备操作和技能和业务水平。

2.2各部门、工种之间的协作配合能力不足

问题举例:路胀轨应急演练,抢修过程中行车值班员与现场人员缺少互控;车站站台火灾应急演练,行车值班员与车站各岗位互控不够,车站设备未恢复正常,未与抢修人员确认,直接确认设备恢复;列车故障救援应急演练,两名行调之间配合不够默契;站厅火灾应急演练,值班站长通知客值穿戴消防战斗服不及时。整改措施:加强行车值班员的联控训练;车站召开问题分析会,对行车值班员关键作业点进行宣贯、强调;加强培训,两名行调之间要做到信息互通,做好配合,减少重复作业;开展学习,要求调度员根据规定做好信息通报;车站召开演练总结分析会,对信息传递的步骤,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进行宣贯强调。

2.3应急处理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问题举例:隧道拱顶漏水应急演练,堵漏作业时,未佩带防护目镜;框架保护动作应急演练,在开展直流开关柜二次设备故障排查时,未断开二次空开电源,存在触电安全隐患;路胀轨应急演练,抢修结束后防护装置(红闪灯)拆除过早。整改措施:就个人常用防护用品种类及使用方式组织抢修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人员安全意识;组织开展设备安全操作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一线员工安全操作技能水平;组织工班人员进行培训,强调进入轨行区作业前后做好个人和施工防护。

2.4新线运营组织、运作模式需优化、标准化

问题举例:道床拱起应急演练,巡道人员报故障地点时仅精确到车站,不够具体;列车区间火灾应急演练,行调在调整交路时,较为滞后,需进一步优化;小交路和反向运行演练,环调信息滞后,内容编辑组织不熟练;正线大面积停电应急演练,环调信息时用词不准确,同时稍滞后。整改措施:组织对处置方案进行优化故障信息报送要求及流程;组织研讨会,加强学习,尽快熟悉2号线设备,提升应急能力;加强信息模板化,提升信息编辑能力;学习信息规范模板,熟练编辑信息。

3结束语

轨道交通新线运营演练是新建线路初期运营前运营准备的必备项目,也是对各系统能力与初期运营条件符合性的综合能力验证。通过演练实践得到的经验,可作为后期运营与后续新线运营筹备的重要参考依据,也可为同行单位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2]。

参考文献:

[1]王添祥.地铁运营应急演练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J].名城绘,2019(7).

[2]樊磊.浅析如何做好地铁新线运营演练工作[J].商情,2020(22).

[3]陈盎.地铁既有线与新线运营演练探讨[J].科技风,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