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论文范例

循证护理论文

循证护理论文范文1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12月普通外科病房实施手术的患者50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52.3岁,男38例,女12例。患病的情况大致可分为:胃癌16例,直肠癌12例,急性胰腺炎2例,结肠癌12例,胆道结石8例。实验过程中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则选择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再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提出循证问题

结合临床上普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如患者术后饮食情况、术后并发症、伤口疼痛、健康教育及患者心理状态等,提出实验中需要循证的问题。

1.2.2寻找循证实证

依据所提出的术后并发症、伤口疼痛及术后饮食等问题,查阅有关的文献和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对所需要循证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方案。

1.2.3实施护理循证

按照所制定的循证护理方案的实施步骤对患者进行护理,从而达到缓解患者恐惧焦虑心理、减少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等目的。

1.2.3.1合理饮食护理

一般患者手术后,胃肠消化功能较弱,因此应根据医嘱给予合理的饮食护理,禁食结束后根据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清淡易消化流质、半流质饮食等。

1.2.3.2适当的心理辅导

术前患者会对即将实施的手术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术后又会因为疼痛而情绪焦躁。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尝试与患者多进行交流,耐心引导安慰,以缓解患者不良的情绪。

1.2.3.3正确的药物治疗

对于无痛及微痛患者可以不给予或遵医嘱给予适当止痛药物,对于其他不同程度疼痛的患者,遵照医嘱及疼痛程度合理给予患者疼痛药物治疗,以缓解疼痛给患者带去的痛苦与不良情绪。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比组4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实验组则未出现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此次实验研究中,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组则是采用普通常规的护理方式。在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后,实验组在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比组;并且在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方面,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也同样高于对比组(P<0.05),可以说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4结语

循证护理论文范文2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护理3班和4班护生100名,均为女性,年龄18岁~21岁,平均年龄19.3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两组护生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两组护生均于入校后第3学期学习《外科护理学》,采用由熊云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了排除其他可变因素的干扰,两个组的课时数和授课教师相同。观察组护生采用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课前预习、理论知识讲授和课后复习等相应的教学环节。

1.2.2具体教学实施

1.2.2.1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

观察组护生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室上课。多媒体教室提供外科护理课程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及自主学习网站,包括课程简介、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实验报告及考核范围等。此外,学院图书信息中心提供护生国内外检索网站,如万方中华医学会杂志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资讯和EBSCOhost等。

1.2.2.2教学步骤

观察组护生随机分配任务小组,每组4名~6名护生。课前专业课教师与临床兼职教师集体备课设计教学方案。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如E-mail、飞信、微信等布置讨论任务,提供护生检索文献的方法及循证护理证据的等级分级。课上教师合理运用任务引领、案例导入及小组讨论等激发式教学方法,并辅以教学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中重难点的讲解。课后任务,安排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论文,并要求护生在论文中标注论点资料获得的来源和循证护理证据的等级。

1.2.2.3评价方法

教学结束后,研究者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观察组护生对基于循证护理的信息化教学的评价,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对两组护生进行教学多阶段性、全方位的理论知识考核,考核内容包含主观题和客观题。统一进行考核,教研室教师按照评分标准统一阅卷。

1.2.2.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t检验,检验水准α=0.01。

2讨论

2.1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可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材是护生知识学习的主要来源,而教材往往落后于临床。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和临床的知识冲突会使护生困惑,而又无法寻找正确的解决途径,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很好地弥补了教学和临床的脱节。护生通过该教学模式掌握了解决临床问题的一条可靠的网络途径,而不仅仅依靠教师和临床带教护士来寻求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了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护生通过资料检索、采集和分类等,提高了文献检索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护生在学习中不再单纯地接受,而是学会了思考和判断,从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客观化理论考核成绩的支持,观察组护生主观题考核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护生很好地将此种教学法所获得的综合能力运用到理论考核中,极大地提高了解题能力。

2.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学展望

问卷调查显示,部分护生保持中立观点,还有极少一部分护生不赞同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他们认为传统教学法获得知识的途径更便捷,而且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教学改革。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他们不愿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他们的学习中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实施。此外,研究发现两组护生理论考核中客观题部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新型教学模式不吻合有关,护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没足够的能力将自己所获取的资源进行分层构建,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导致在做客观题时,干扰选项的出现使护生产生迷茫、困惑等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应该针对性地加强护生的学习能力,适时指导护生进行知识的再构建,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添加趣味性学习环节,激发护生的学习欲望,帮助护生渡过新旧交替的教学磨合期。

3结语

循证护理论文范文3

1.循证护理在儿科各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儿科各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由于家长缺乏必要的医疗知识,表现出焦虑等不好的表情,进而影响到儿童的心理,从而影响了整个治疗的过程。使用循证护理治疗法,首先在对儿童治疗前就尽量减轻家长的焦虑心情。例如,对于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要及时地了解情况,并且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还能有助于儿童早日康复。而在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循证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法,以及将康复方案制定的明确到各个阶段,最后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2.循证护理在儿科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儿科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现代的医学证明支气管哮喘完全是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当然预防和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而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对这类儿科疾病进行预防和健康教育很有效果,对于支气管哮喘疾病,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查找一次有关哮喘的教育管理的循证证据,并及时调整教育的有关内容。最先进的技术是使用计算机对并且进行跟踪和管理,进而保证病人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矫正,这种方法取得了很理想的效果。健康教育也是儿科疾病护理中一项重要的措施。现在,使用系统的方法将同类疾病的共性进行以总结,进而进行一定的教育活动,从而有助于制度标准的健康教育计划。同时,还应该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对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删减或者增加,还要注意对计划进行不断的反馈和调整。最后,根据家长对医学的认知能力,循证护理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因此,通过循证健康教育,保证患者能够接受最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从而缩短治疗的疗程,就能进一步减少患者的痛苦。

二、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综合循证护理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可以看出,现在,我国儿科的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掌握还不够完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实际进行循证护理的过程中,严重缺少对病人的观察,因而对其可靠性值得怀疑。造成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我国的在职护理人员受的教育大多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专业素质还不够高。进一步导致他们理解和利用国内外优秀专业文献的能力不足,进而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等也非常困难。第二,循证护理的资源还比较贫乏。主要表现在循证护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够,进而造成科研型论文的数量较少,并且论文的质量也不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循证护理在我国的有效应用。

三、总结

总之,在进行儿科护理的实践过程中开展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科护理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儿科护理科研成果在临床中的应用;能有助于儿科护理人员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能提高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对于护患关系的改善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随着循证护理工作的广泛地进行,随着我国将循证护理教育的进一步普及,这些都会对儿科的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实践等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进而使儿科护理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作者:计琳琳 单位:河南淮阳县人民医院

第二篇

一、循证护理

1.心理舒适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该护理主要是针对每个不同的患儿的不同心理需求,由专业的护理人员组成专门的心理护理小组,对患儿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并且要定期的到各个病房与患儿进行沟通,充分了解患儿及家属的内心世界,理解和体会患儿及家属的心情,及时进行心理辅导,想患儿所想,尽最大努力满足患儿的要求,从而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在临床应用中,循证护理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实施循证护理的过程却较复杂,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素质,因此,护理人员应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及自身的护理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2.患儿在护理治疗时往往会出现生理痛苦,针对这一现象,护理人员应对患儿进行生理舒适护理。通常情况下,儿科最为常用的一种给药方式就是手背静脉穿刺的方法,但经常给患儿带来极大的痛苦,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在护理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对于突发状况可灵活操作。严禁冷漠态度和机械操作。对患儿进行穿刺时,首先要与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减少患儿焦虑、恐惧等情绪,待患儿情绪平稳后再进行穿刺。另外,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护士可通过夸赞,爱抚、安慰、奖励、转移患儿注意力等方式引导和鼓励患儿,使患儿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3.环境舒适护理也是护理方案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尽量为患儿提供一种舒适的护理环境,为了满足患儿及家属对环境的客观要求和主观要求,除了要营造温度适宜、阳光充足、噪音少、干净整洁的客观护理环境因素外,护理人员还要营造积极主动,热情的护理状态,时刻关注患儿病情,使患儿及家属有温馨的感觉。

二、结果

出院后的3d内,对照组儿童的康复效果及家长的满意度为98%,观察组儿童康复效果及家长满意程度为100%,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三、讨论

循证护理论文范文4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手术患者230例,男138例,女92例。年龄24~73岁。手术种类:骨科79例,普外科64例,妇科42例,泌尿外科24例,胸外科21例。将其随机等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种类等基础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前1d对患者行身份、手术核对和术前宣教,简单介绍手术室及手术流程、术日晨注意事项、进入手术室时间、麻醉配合注意事项、解释禁食、禁水目的,叮嘱其注意保暖,接患者到手术室并安置等待。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小组成员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文献进行批判性阅读、讨论、总结,对证据的真实性、实用性进行分析评价,评估其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循证护理对策,将以下护理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选择为循证问题:(1)术前准备。(2)术中护理。(3)术后护理。见表1。

1.3评价指标

1.3.1两组患者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SAS共20个条目,采用1~4分4级评分,将其所得分数相加乘以1.25即得标准分,分数越高,表明焦虑越严重。

1.3.2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分为满意、不满意2个维度。

1.3.3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呕吐、误吸、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漏等)。

1.3.4疼痛程度。参考多维白报测定法Mcgill疼痛调查表。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3.2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2讨论

循证护理论文范文5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泌尿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28~62岁,平均(34.5±5.1)岁;文化程度:小学12例,初中12例,高中及以上17例;疾病类型:前列腺增生19例,输尿管结石10例,压力性尿失禁12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25~58岁,平均(31.4±6.2)岁;文化程度:小学13例,初中15例,高中及以上13例;疾病类型:前列腺增生20例,输尿管结石12例,压力性尿失禁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由大专以上学历并接受过循证护理知识培训、写作能力较强的护士组成。具体方法如下。

1.2.1提出问题

需要广大医护人员利用评判思维的方法发现患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临床问题可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如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静脉留置针封管使用肝素效果好还是生理盐水效果好,对特殊人群的疼痛管理方法等;如何对并发压疮患者作出确切判断;腹部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引流管护理等。

1.2.2循证支持

针对问题进行实证文献检索,得到与临床、经济、决策制定相关的证据。可作为实证的有:循证医疗中心和权威组织提供的文献系统评价、一般的系统评价、国家护理临床指南、仪器制造商的建议、护理专家的意见等。然后制订相关的改进措施,以此节省护理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1.2.3循证应用

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三大主题。施行临床教育路径,根据患者病情的个体差异,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路径表,悬挂在患者床头,并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工作,保证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关疾病知识及防治措施,促进护理质量。同时,由于外科患者大多需要手术治疗,因此,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消除其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利用证据支持制订高标准护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1.2.4观察指标

对实践后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价,最终通过时间促进临床护理水平及护理质量的显著提升。护理过程中,制订护理质量考核表,由监督指导小组成员就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书写、护理操作等内容进行检查,并提出高标准要求。同时,制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生活护理、护理操作技术、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待患者出院时,发放调查表并认真填写进行统计。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在护理制度、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书写、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97.6%,对照组为7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实践中,循证是临床护理的基础,并蕴含在临床护理之中。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有较新护理观念的新型护理人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寻找实证,对文献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将可信的、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循证护理即遵循证据的护理,也叫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步骤为提出问题-寻找实证-护理干预,其基于临床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和个人技能,是受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临床护理观念、模式或护理方法学,其核心思想是运用现有的最好的研究证据为患者提供服务,为护理人员做出正确的护理决策。循证护理的依据是有价值、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相对普通护理而言,循证护理是基于临床护理人员的实践技能与经验,重在遵循科学、可靠的证据,将实证与患者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从而选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既可提高护理质量,又能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科学性原则。因此,循证护理自推广以来,受到广大医护工作者的青睐,也得到患者的认可。循证护理重在遵循科学、可靠的证据,主张将实证与护理人员的经验、患者具体病情相结合,通过循证以“安全、有效、经济、效益”的原则选择更加合理的护理方法,最终受益的是患者的护理服务得到明显提升。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比较,循证护理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研究证据,其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发现问题-寻找证据-解决问题的步骤来寻找最适合患者的临床护理决策。同时,在施行循证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也必须不断学习循证护理相关知识,掌握循证护理的理论与方法,并付诸实践,指导临床工作。本研究结果发现,循证护理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远远大于传统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循证护理应用于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不仅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4结语

循证护理论文范文6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手术患者172例,其中,男98例,女74例;年龄13~76岁,平均年龄(53.6±10.2)岁;所有患者均为择期手术者,包括:普外科手术47例,骨科手术41例,泌尿外科手术21例,妇产科手术36例,胸外科手术19例,其他手术8例;麻醉方式:复合麻醉89例,全身麻醉62例,局部麻醉21例。将本组172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86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及手术类型进行相应的手术准备,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协助医生顺利完成手术,做好细节及应急处理。

1.2.2观察组:

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即术前对患者的手术流程、环节等细化方案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评估,并将两方面的评估结果进行结合,同时着重就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问题,并将提出的护理问题按照循证理论查阅既往相关文献证实,如相关成功护理的案例、经验等,找到最适合的护理方式解决,并结合整体护理、常规护理的优势与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临床经验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在手术室护理细节和衔接上具有统一化、个体化的最佳护理模式。此外注意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以减少不良情绪对机体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使其能够较好地配合手术治疗。

1.3评价标准

手术前1d及术后1d,分别对两组手术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symptominventorysymptomchecklist-90,SCL-90)及护理质量、护理效率、医患满意度调查评分并比较。

1.3.1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的评价。

自拟评分量表分值为0~100分,积分>90分为优良;70~90分为一般;<70分为尚待改进。护理质量评分内容包括:手术顺利度、配合度、术中护理效果及术前、后护理效果;工作效率评分内容包括:手术环节衔接、手术时间及术中无谓的耗时、并发症预防方面。

1.3.2医患满意度调查。

患者满意度评定:根据患者对护理工作肯定及认可程度设定选项为满意或不满意。医师满意度评定:根据医师对手术及手术室护理效率的评价及认可程度设定选项为满意或不满意。

1.3.3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

主要针对患者表现突出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抑郁、焦虑、偏执及人际敏感)每个项目均可单独评估,以2分为基线分值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此项负情绪。<2分表示患者不存在此项负情绪,分值越低,情况越好;>2分说明存在此项负情绪,分值越高,负情绪情况越严重。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工作效率及医患满意度的评价比较

观察组在护理质量评分、工作效率评分及医患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因子评分比较

手术后1d观察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反应心理状态的各项因子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其中出血1例,其他1例,发生率2.33%;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感染1例,出血2例,其他1例,发生率4.6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循证护理论文范文7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手术室行择期手术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2.5岁;普外科手术30例,骨科手术18例,泌尿外科手术15例,妇产科手术12例;文化程度:小学及文盲16例,初中及高中39例,大专以上20例;麻醉方式:复合麻醉12例,全身麻醉47例,局部麻醉16例。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1.5岁;普外科手术33例,骨科手术17例,泌尿外科手术12例,妇产科手术13例;文化程度:小学及文盲13例,初中及高中36例,大专以上26例;麻醉方式:复合麻醉10例,全身麻醉46例,局部麻醉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根据医嘱在术前对该组患者进行全面常规检查,并对其的皮肤进行清洁使其达到手术要求。核对患者的诊断资料以及病历,并将手术所需的用品提前准备好,并核对手术名称和个人信息。进入手术室后协助麻醉师摆好麻醉体位,麻醉前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术中配合医师进行相关操作,术后注意患者保暖、清洁皮肤,并将患者送回病房,协助摆放麻醉后体位等。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每例手术护理,具体方法:①术前对患者的手术预定程序及细节和患者的基本情况分别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等情况,提出护理问题,获得最佳循证支持后,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患者的护理需求制定出护理干预具体方案,力求以最佳的护理细节和衔接处理方式进行护理。同时对患者的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和疏导,以利患者能较好地配合治疗。②术中护理则重点了解患者是否感觉舒适以及患者心理焦虑情况,及时予以护理干预,尤其是麻醉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应激反应。同时应保持手术室的温度及湿度,术中应避免身体过度暴露,防止体温过度降低和寒颤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清醒后应及时与其沟通,告知手术效果,并根据患者的不良感受予以护理干预处理。③术后护理宜了解患者的心理、饮食、大小便和伤口疼痛及感染的情况,并予以处理。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促进患者康复。

1.3观察项目及评分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SCL-90)、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使用SCL-90量表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恐惧、焦虑和抑郁3种不良情绪的严重程度进行单独评估,以2分为是否有在此项不良情绪的分解分值,<2分说明患者无此不良情绪,>2分提示存在此不良情绪。护理质量的评估主要由参与手术的人员进行综合评估,其评估指标包括手术是否顺利、配合程度、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效果,评估结果以优秀、一般及较差进行统计。患者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满分100分,80分以上表示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包括感染、出血及其他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CL-90量表评分比较

显示两组患者术前恐惧、焦虑、抑郁SCL-90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SCL-90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治疗外科疾病和抢救危重患者的主要场所,而现代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仅是简单地配合手术医师,还应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心理、生理的舒适度,减少心理刺激对患者的神经和内分泌等系统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手术作为一种强应激源,极易导致患者产生影响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应激反应,其中以焦虑情绪为主要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不利于手术及麻醉的正常进行及患者的康复。同时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和手术治疗缺乏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产生程度不同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针对这些反应,人们试图从加强手术室护理来缓解这些不良状态,但不同的护理模式的效果却不尽相同。传统的护理方法多来自临床护理经验和逻辑推理,缺乏科学的随机对照研究支持。而循证护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由于它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且已取得良好效果。已有诸多报道循证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认为循证护理应用于手术患者可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工作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组将循证护理融合到手术室护理中,重点抓好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的护理,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SCL-90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的优秀率达88.0%,患者满意度达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提示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上述文献报道相一致。通过本组病例的循证护理实践,认为以下几方面有利于提高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①加强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识和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意识;②循证问题的提出要以现有最新、最可靠的医学理论为基础,并结合患者基本情况,提出护理决策和措施;③实施循证护理过程中应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和手术患者个体情况,提出最佳护理方法,制订护理计划,并应用于循证护理中。

4结语

循证护理论文范文8

200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肿瘤外科共收治92例乳腺癌病人,年龄26岁-78岁(平均48.3岁)。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病人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并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两组病人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体重、手术方式、肿瘤分期、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循证护理组由护士长1人、责任护士1人(收集病人资料)、质控成员5人(负责循证资料的收集)组成,在护士长主持下制订护理计划。所有成员均经循证护理知识培训学习,具有一定的循证护理能力;6名护理人员具有文献检索能力。

2.2确定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存在的护理问题

循证护理小组成员根据所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找出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亟待解决的护理问题:实行乳房切除的患者,术后看到自己的形体改变,可能会有震惊、恐惧、焦虑、绝望与沮丧等;术后1天,患者意识刚恢复,极度疲倦、乏力,不能完成责任护士宣教的指、腕关节主动锻炼;在术后7天,计划肩关节活动时遇到医生的反对,因为有些患者此期锻炼后可能出现皮下积液和意外出血;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统一作出院宣教,嘱咐患者回家后继续做患肢外展、上举、后背拉绳锻炼,而许多患者在此期间切口裂开,露出皮下组织,又不能重新缝合;因胸壁血供营养差,经久不愈。

2.3根据问题进行文献查询,寻找实证

以此为依据,并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协作网等检索系统,查阅国内外相关护理文献50余篇,查出针对该问题的各级证据15项,对此15项证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可靠性、临床适用性、广泛性等作系统评价,挑选出其中的最佳证据3项如下:①术前、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防止术后心理障碍的出现;②术后第1天取消上臂主动功能锻炼,改由责任护士进行被动运动;术后一周严格评估患者个体情况,对比锻炼前后各方面情况,并详细记录;③出院前宣教制定个体化方案,并做好回访及电话指导。

2.4实施护理

2.4.1心理护理

乳腺癌患者一经诊断为乳腺癌就会产生极大的恐惧心理。另外由于害怕手术后效果不好,形象改变等原因,往往造成情绪紧张、心神不安,以致夜不能寐,心理压力过大,形成恐惧和抑郁状态[3]。这很大程度上对术后功能锻炼造成影响。故此据患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关的常识以及以往治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对手术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和焦虑,使其面对现实,正确对待疾病。同时让患者知道癌症并非不治之症,尤其是乳腺癌,如能早期发现,积极合理治疗,多可获得良好效果,少数能治愈。同时,对于女性乳房等部位应注意遮挡,并主动热心帮助患者,多让亲人探视与陪护等。术后经常巡视病房,耐心听取患者倾述,多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

2.4.2术后功能锻炼

①针对术后当天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不能接受责任护士的宣教,宣教内容更不能实施;提出术后第1天取消上臂主动功能锻炼,改由责任护士进行被动运动。②术后第7天的功能锻炼严格评估患者,锻炼前测量患者肩关节活动时皮肤牵拉程度,切口是否存在积液,积液的部位,仔细记录,并与手术医生讨论,医生、护士和患者共同制定锻炼计划。每次锻炼结束后评价患者的主观感受,观察胸部切口皮瓣情况并作详细记录,积累护理经验。

2.4.3出院指导

出院时责任护士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制定详细的个体化方案,并让家属共同参与,使之成为患者功能锻炼的支持者和监督者。责任护士及时评估功能锻炼的进度及效果。对出院者电话随访每周1次,并予以指导。

2.5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切口积液、出血、裂开的发生率及患肢功能完全恢复的情况即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6统计方法

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及t检验。

3结果

3.1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两组病人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切口积液、切口出血及裂开,大部分患者经精心护理后均明显好转,实验组经循证护理后切口积液、切口出血及裂开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为低,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2两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两组病人均通过自身体会,对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多少及伤口愈合时间快慢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差三个等级;对护理工作进行评比,综合分析所得结果,我们发现:经循证护理的实验组病人满意度(82.6%)明显高于对照组(32.6%),有显著性差异(P<0.05)。

4讨论

4.1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其核心思想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好的科学证据为护理对象提供服务,探讨和实践循证护理发展的新动向。其基本实践步骤分为5步。①寻找护理实践中的问题,将其特定化、结构化;②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找出护理研究领域的实证;③对科研实证的有效性及实用性进行审慎、系统评审;④将获得的实证与护理知识和经验、患者的需求相结合,做出护理计划;⑤实施护理计划,并通过动态评审监测效果[4]。循证护理实践是依据科学证据为基础的临床实践,是指针对病人主、客观资料与科学证据的最佳状态。它既是服务对象的需求,又是护理顺应时势发展的必然产物。解决病人健康问题的最好方式是医疗、护理问题和循证实践的结合。本文即是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指导实际中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更好的处理了功能锻炼中的一些问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4.2术后功能锻炼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需切除患侧的乳腺、腋窝淋巴结及结缔组织,由于切除范围较广,术后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侧上肢的功能障碍,而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影响。乳腺癌术后的功能锻炼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卧床期、下床活动期及出院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