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论文范例6篇

循证护理论文

循证护理论文范文1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手术患者230例,男138例,女92例。年龄24~73岁。手术种类:骨科79例,普外科64例,妇科42例,泌尿外科24例,胸外科21例。将其随机等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种类等基础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前1d对患者行身份、手术核对和术前宣教,简单介绍手术室及手术流程、术日晨注意事项、进入手术室时间、麻醉配合注意事项、解释禁食、禁水目的,叮嘱其注意保暖,接患者到手术室并安置等待。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小组成员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文献进行批判性阅读、讨论、总结,对证据的真实性、实用性进行分析评价,评估其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循证护理对策,将以下护理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选择为循证问题:(1)术前准备。(2)术中护理。(3)术后护理。见表1。

1.3评价指标

1.3.1两组患者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SAS共20个条目,采用1~4分4级评分,将其所得分数相加乘以1.25即得标准分,分数越高,表明焦虑越严重。

1.3.2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分为满意、不满意2个维度。

1.3.3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呕吐、误吸、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漏等)。

1.3.4疼痛程度。参考多维白报测定法Mcgill疼痛调查表。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3.2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2讨论

循证护理论文范文2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都为我院2009年1月~2011年7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14例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患儿,其中男78例,女36例,年龄4个月~7岁,平均年龄3.4岁。发热最高温度为39.8℃,最低38℃,平均温度为38.6℃。所有患儿都排除合并其它疾病。将114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按常规医学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观察病情及对症处理等。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护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并掌握循证护理实践程序的实施步骤,根据患儿疾病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查询,以求实证,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估,确定最佳护理方案。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5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循证医学护理实践

2.1循证支持

通过查阅文献及召开护患座谈会,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收集分析家属反馈的意见,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退热药在服药后30分钟,体温下降的非常不理想,家属非常不满意。(2)护士在给患儿测体温时,通常采用测量肛温,对患儿休息会有打扰,不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需要解决的问题:(1)腋温与肛温的差异有多少;(3)对于有感染患儿的发热,选用哪种降温措施是最佳的;(3)应用降温措施后多久才能起效。

2.2医学护理干预

(1)调节中央空调,保持室温在25℃左右;(2)积极与家属沟通,向其讲解测量肛温的重要性,取得家属的配合;(3)灵活采取不同测温方法。如患儿睡觉时,衣服穿的较少,我们予测腋温,这样就能避免刺激患儿,同时依据体温越高相差越小的原则,酌情加0.3~0.5℃;而当患儿清醒时,尽量说服家属测量肛温,向其解释由于患儿上肢不停活动,难以固定,所以要测量肛温。(4)在降温方法的选择上,我们也根据患儿情况酌情采取不同的降温方法:首先我们要像患儿家长讲解发热的相关知识,解除其焦虑恐惧的心理。其次对于体温低于38.5℃且年龄小于6个月的儿童,暂时不给退热药,给予多饮水等对症处理,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而如果患儿一旦体温超过38.5℃,严重的出现惊厥,我们遵医嘱给予口服布洛芬,同时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全身温水擦浴辅局部酒精擦浴),口服如有胃肠道症状者改用赖氨匹林静注,对于那些超高热且伴有全身中度症状的患儿,要给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不随意应用退热药;如患儿出现四肢冰凉等症状,禁止物理降温,采用药物降温,同时注意保暖;如患儿体温始终不退,可重复应用药物降温,但及时补充水分。(5)在采取降温措施的同时我们邀家属讲解体温骤降的危害,同时改变传统的复测体温时间,根据不同降温方法确定相应的复测时间,一般药物降温1小时,物理降温30分钟。

循证护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循证护理;现状;对策;

循证护理(EBN)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同循证医学一样,其思想核心就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其目的是给患者提供一个最可靠、可行的护理,最大限度地照顾病人,并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由于长期以来,经验和直觉式护理在护理人员头脑中根深蒂固,被护理人员运用自如,在这种情况下,临床护理工作更加迫切需要证据。因此,EBN将成为临床护理发展的必然[1]。

1循证护理的概念

根据循证医学创始人之一DavidSackett教授在2000年新版“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一文中对循证医学的定义,循证护理的含义可理解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三者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2]。可见,循证护理是一种提高护理实践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方法,现代护理实践需要可靠的科学依据,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切实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我国循证护理的实施现状

2.1我国卫生保健需求与卫生资源配置之间的矛盾

EBN的目的是把最新的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护理模式上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在治疗方法选择上强调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临床依据;在效果评价上强调病人的最终结局;在临床决策上考虑病人的选择;对整个疗效强调成本-效益的合理性。实施循证护理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即最佳的护理科研证据,高素质的护理人员,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现代的护理措施[3]。

中国作为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尚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建成,医疗费用连续多年以21%的涨幅逐年递增,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医疗制度转轨和卫生保健的巨大需求与卫生资源有限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3]。怎样合理利用我国有限的卫生资源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尽可能达到成本-效益的合理性,是当前卫生行业和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挑战,相关资料显示,推行EBN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卫生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2.2与我国护理模式之间的矛盾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护理人员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在多数护理人员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多年来一成不变、运用自如。在新的医学模式的影响下,护理学研究的对象已从单纯的生物人转向生物的、心理的和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或人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护理、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学护理学中传统的护理观念受到了循证护理理念的巨大冲击,其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与整体护理不同的是循证护理强调从系统评价中获得证据,从而得出合理结论,它补充和完善了整体护理的不足。

2.3我国护理队伍的知识结构参差不起,观念转变难

发展循证护理,首先要有可供系统查询的证据来源,并且有收集、选择、整理证据的能力,其次是有能力对证据进行分析、评估并做出结论,最后将科学、可信的最新护理原则和护理手段应用于临床。而目前我国护理队伍整体水平低,大多数为中等教育学历,知识面窄;普遍缺乏EBN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外语水平较低,查阅外文文献能力有限;在职护士缺乏支持、工作量大,没有时间看文献、应用科研成果或者亲手做实验;缺乏从事护理科研的技能与经验。中山大学护理学院万丽红等人调查显示36.67%的广东省在职护士对循证护理内涵一无所知,62.38%的护士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但对其概念、目的、中心思想等的理解尚不透彻,仅0.95%的护士对循证护理了解较深入,但对其深刻内容和如何应用仍有困难,其中学历、职称、职务较高的在职护士对循证护理的知晓度较高,说明学历、职称、职务较高的在职护士基础较好,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多,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在循证护理的实施中可发挥骨干作用[4]。但是西北等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临床护理人员大多数毕业于当地中等卫生学校,由于生源素质低,教学资源有限,文献检索和文献评价技能的掌握和使用较差;另外,护理人员受地域和传统护理观念的影响,很少对护理措施的有效性、科学性提出质疑,观念转变较难,严重影响循证护理的实施,阻碍着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事业的发展。

2.4循证护理学的教育现状

护理教育理念未转变。我国护理教育几乎未引入EBN理论,也未重视对学生循证技能的培养,护理教育体系不能为毕业生提供基于研究的护理实践能力,EBN价值的整体判断能力以及实践EBN所需的技能比较欠缺。虽然中国循证中心已对华西医院的所有在职护士进行了循证实践的基础培训,并多次举办了面向全国医务人员的循证学习班,但覆盖面不广,尤其是西北边远地区的护理人员由于学历偏低、再教育机会少,对EBN的理解和实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就意味着,循证护理理念还未真正渗透到护理教育中,许多从事护理教育的教师观念还未从传统的护理教育理念上转变过来。因此,EBN应从学校教育入手。

具有循证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护理教育人员相对缺乏。要想把循证护理理念渗透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利用所学知识和最新信息大胆探索,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有一支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科研能力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循证护理教师队伍。

教科书中的护理原则不能适应临床工作需要。临床工作中存在过分迷信权威教科书的现象。不可否认,权威教科书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但是,过分迷信教科书就失之偏颇。因为,权威教科书也存在弱点:①出版时间较早,内容滞后;②多沿用以往的经典著作,各种“原则”多来自权威护理专家的临床护理经验及科学推论。“原则”的有效性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作为验证,不完善之处难以避免。可见,在护理教育中,内容的循证,使得以教科书为蓝本的传统的教学面临极大的挑战,教师不应该仅仅依照教科书来照本宣科,应该更新观念,大量翻阅文献、论著,把新知识、新技术贯穿到护理教学中。

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不合理现象。EBN的核心是系统评价,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因此,护理本科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除加强循证护理课程外,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理解、应用、实施EBN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护理科研能力,着眼于未来护理人才的储备。当前的护理教育未能很好地将文献检索、计算机、外语等相关知识纳入教学计划,有的学校甚至缺如,使得所学的内容与临床不能衔接。

2.5护理学研究方法陈旧

我国临床护理科研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尚属薄弱环节。EBN有说服力的证据来源于随机对照试验(RCT)得出的真实可信的数据和经过系统评价、全面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由于护理回顾性研究多于前瞻性研究,观察、调查研究多于实验研究,研究手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护理学理论的突破[5]。

2.6护理资料检索和科学性评价条件不足

循证评估过程中,检索相关文献,确定最有价值的“证据”是关键环节。因种种原因,目前可供检索的护理文献的数量受到一定限制,常因文献质量问题难以满足评价要求。搜集满足评价标准的护理文献远不如搜集医学文献容易。国外虽然建立了一些循证护理文献数据库,但有些研究资料不一定适用于我国护理工作实践,关键是要充分利用国内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进行评价。而我国护理研究的滞后影响了护理文献的质量。在护理研究方面,尽管近年来护理领域的著作与科研论文数量显著增加,但总体质量还不高。表现为科研设计不够严密,经验总结性报道文章居多,设计严密的实验性研究论文较少,护理研究内容较零散、规模小、研究广度和深度不够,有特色的专科护理文章较少;护理科研成果与临床应用脱节,缺乏对科研成果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等。因此使护理证据的收集难度加大,影响了对护理证据资料的科学性评价[5]。

2.7循证评估信息利用差,决策价值难以实现

循证护理的目的是通过研究评估得出的结论,提出合理化建议供护理决策部门采纳,用于指导护理实践。由于认识上和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护理决策机构、科研机构和护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5]。目前,把护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许多重要环节还未理顺,循证护理评估信息得不到及时利用,无法达到指导临床实践的目的。医院常为确保安全而限制某些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11],不少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实际价值难以实现。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不仅影响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也会使循证护理的持续发展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为继。

3促进循证护理发展的对策

3.1建立循证护理研究机构

建立循证护理技术研究机构是促进循证护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相继建立了循证护理专门研究机构,如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加拿大、瑞典等。我国卫生部虽于1997年在原华西医科大学建立了首家循证医学研究中心,但主要承担临床医学方面的循证研究。而且,护士工作的繁重性和护士整体素质不高决定了不可能所有护士都从事循证护理研究,因此有必要在我国组建循证护理研究中心,由硕士以上学历的护士组成,为临床实践循证护理提供服务,从而更高效率地推行循证护理[4]。

3.2加强学术交流,培养循证护理人才

由于目前既具有护理专业知识,又具有循证护理知识与技能的研究人员还比较缺乏,因此需要加强循证护理专门人才的培养[5]。然而,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的整体学历太低,各地医疗单位应选拔一部分有培养前途的护理人员,以循证护理机构为依托进行专门培训后从事循证护理研究与教育工作。

3.3更新观念,充实护理教育内容

更新观念是推行循证护理的关键:就科学而言,目前许多护理手段停留在约定俗成的习惯和经验阶段,缺乏科学依据,甚至存在错误的观点与方法[6]。喻娇花、任小英等人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院300名护理人员就关于循证护理的认识程度作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5.7%的临床护理人员熟悉循证护理,84.3%的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了解不深,遵循证据的科学观念尚未被广大护理人员所接受[7]。因此,不管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还是从事护理教育工作均有必要更新观念。要对在职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循证护理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如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文献检索、外语等,以提高其循证护理评估技能,熟悉更多的循证护理知识和循证护理的实践方法,同时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真正成为一名循证护理工作实施者。同时高、中等护理院校、医学院护理专业要开设循证护理课程,充实教育内容,并逐步创造条件在部分院校设循证护理专业,培养循证护理专门研究人才,为将来从事循证护理实践打好基础。

3.4终身学习,促进专业发展

护理专业的发展既包含着有助于将一个人培养成为一名专业人员的所有经历、活动和过程[8],又依赖于专业人员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技术创新去不断补充和完善护理学知识。由此可见,护理专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而教育是一个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常,护士的成长要经过5个发展阶段,即新手、有一定资历的初级护士、称职的护士、精通型护士和专家型护士。这就意味着护士要终身学习,去适应变化并吸纳变化,学习新技术、调整思维观念与实践[8]。终身学习,减少护理活动中简单的机械劳动,将部分时间集中到学习和推广循证护理上,是护士改变自身社会地位,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当受到良好教育的护士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全部潜能时,社会、家庭、社区和个人都将获取更大的利益[9],也因此而促进护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5加强循证评估信息在决策中的利用

循证护理的目的是通过研究评估得出的结论,提出合理化建议供护理决策部门或护理实践参考利用。护理管理机构、科研机构和护理部门要加强协作,护理决策部门要重视循证护理研究机构的作用,重视利用循证护理研究信息。在护理技术的选择和使用中,要有意识考虑技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医院内部护理管理要把循证护理贯穿于护理质量管理中,重点对资源与技术利用的有效性、公平性、经济性进行评价,把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作为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要倡导与鼓励临床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利用循证护理的研究成果,提高运用“实证”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总结经验,达到提高认识、丰富知识、促进学术水平和护理质量提高的目的[5]。

3.6丰富循证护理的信息资源

目前,中文的循证护理学资料较缺乏,有说服力的护理研究信息资源有限,研究成果的传播与推广不充分。我国虽然在原华西医科大学等高校附属医院成立了系统评价小组进行资料的翻译整理,但临床应用仍显十分缺乏[10]。全国的护理人员只能从中国循证医学网站上查询相关知识。因此,循证研究机构应尽快建立循证技术文献信息库,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充足可靠、最新、最佳的信息资源。

3.7护理管理模式要适应循证护理实践要求

循证护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护理;教学;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模式,可以在全面了解患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利用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开展护理工作,从而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应用于普外科护理教学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研究对象

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的实习护生中选择80名进行研究,均为女性,年龄19~22岁, 按实习要求在普外科实习6周。按照数字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对两组实习护生的各项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均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培训模式

由3名教师负责带教,指导实习护生学习相关护理知识和技能等,并为护生介绍普外科常见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治原则、手术原理等。护生遇到问题由带教老师负责解答疑问,出科前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

2.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教学方法

(1)教学准备。护生入科后,教师将实习的具体要求和护理安全等相关内容详细地告知护生,并针对科室具体情况和循证护理相关问题,开展专题讲座,介绍我国循证护理发展历史及现状,强调循证护理过程组成等。

(2)教学方法。以“预防饮食反流插入胃管深度”为例,开展循证护理临床教学。①提出问题。在掌握患者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各种临床护理相关问题。②循证支持。指导护生围绕提出的护理问题,筛选出关键词,并广泛收集关于插入胃管深度护理方面的资料和文献等。通过对资料和文献的分析研究,得出详细的检索结果。③循证观察。教师帮助护生进行评审实证,胃管插入深度的改进方法为:患者眉心至脐的体表测量法,实际插入长度为55cm~65cm。或者按传统测量长度即前发际至剑突加上胃管侧孔(约10cm),在鼻饲时患者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0°~40°可以预防饮食反流。④循证运用与评价。按照制定的护理方案,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护理工作进行回顾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

(3)评价方法。 ①6周实习结束后,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②患者满意度。科室自制调查问卷,带教结束前一天发放给患者,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负责指导患者进行填写,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最终统计时,将满意和较满意均计入总满意率中。

(4)统计学处理。数据利用SPSS 16.0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并用()予以表示。P

三、结果

1.两组护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分析

观察组的理论和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两组患者对护生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四、讨论

循证护理教学法在普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包括:

1. 激发护生学习积极性

循证护理教学法大大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热情,带教过程中教师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典型、生动、具体的病例描述,将临床常见问题、重点问题引入学习中。于是,护生为寻找正确答案,便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查阅科研文献和资料,并产生查找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

2. 提高了护生参与循证护理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护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具体问题,积极地参与到资料查询和护理方案制订等多个环节,从而锻炼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护理问题等多方面能力。[1]

3. 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循证思维能力

循证护理教学中,教师通过理论讲课结合病例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后提出问题,并进行循证护理模拟训练及课堂小组讨论。然后提出学习目标,鼓励学生筛选所提供信息,勇于质疑权威,寻求循证支持的最新、最佳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循证的思维与能力。[2]

4. 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

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通过开展循证护理教学,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意识。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即说明,通过有效的带教培训,护生们不断提高了临床护理水平,从而使广大患者得到了更多更好的护理。护生们了解患者的合理需求并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使之快速康复,患者自然就会对护生的护理、沟通等工作感到满意。

总之,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考试成绩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覃梅梅,梁飞龄,许春荣,等.循证护理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11).

循证护理论文范文5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云南红河州 66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于脑梗死护理之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18例脑梗死者分组:循证应用组(59例)与常规应用组(59例)。对循证应用组经脑梗死循证护理,对常规应用组经脑梗死常规护理。随后,比较循证应用组与常规应用组的护理应用成效。结果 在循证应用组中,42例脑梗死康复,16例脑梗死改善,1例脑梗死致残。在常规应用组中,31例脑梗死康复,13例脑梗死改善,15例脑梗死致残。显然循证应用组的护理应用成效比常规应用组强,P<0.05。此外,循证应用组的依从性比常规应用组好,P<0.05。循证应用组的ADL评分、ESS评分也比常规应用组高,P<0.05。结论 循证护理属于科学护理的临床实践,能使脑梗死者的真实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可使肢体功能加速改善、恢复,提升脑梗死者的活动能力、生活能力。

[

关键词 ] 脑梗死;应用效果;循证护理;常规护理;活动能力;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033-02

证护理实则为在护理活动的实施中,将患者意愿、病症科研结果以及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寻得临床护理的实证性依据,因此循证护理也叫做实证护理。循证护理能使护理研究、护理标准、护理质量加速发展、提升,护理实践意义很强,具有动态性、科研性、连续性以及实证性、系统性。循证护理使临床护理有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及理论依据,能使患者通过参与而使自身的真实问题得到及时处理[1]。2011年6月7日—2013年6月7日,我科接收脑梗死者118例,护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7日—2013年6月7日,我科接收脑梗死者118例,男性73例,女性45例,年龄:56~89岁,平均:77.00岁。住院时长:11~87d,平均:29.70d。随机将118例脑梗死者分组:循证应用组(59例)与常规应用组(59例)。在循证应用组中,男性36例,女性23例,年龄:57~88岁,平均:76.66岁。住院时长:11d到86d,平均:29.69d。对循证应用组经脑梗死循证护理。在常规应用组中,男性37例,女性22例,年龄:56~89岁,平均:77.02岁。住院时长:12d到87d,平均:29.70d。对常规应用组经脑梗死常规护理。随后,比较循证应用组与常规应用组的护理应用成效。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应用组 对常规应用组经脑梗死常规护理,例如:药物支持、日常护理等。

1.2.2循证应用组 对循证应用组经脑梗死循证护理循证。①探索护理问题。在急性期之中,要结合急救之中可能发生的事项,提出相关问题,例如:对护理矛盾该如何处理;如何使呼吸道通畅得以持续;如何对生命体征给予急救观察等。在缓解期之中,当注重的问题有:如何规避泌尿系统感染;如何规避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如何规避脑梗死复发;如何使脑梗死者体内水分、体内营养充足;对脑梗死者的焦虑情绪当如何缓解;如何实施康复运动等。在恢复期之中,当关注健康教育、恢复护理等问题[2-3]。②护理方案的实施。观察脑梗死者的身体体征、瞳孔变化、意识状态变化;若脑梗死者有意识障碍,要给予平卧位、叩背、辅助呼吸、翻身以及对吸出分泌物(呼吸道);营养支持当加强,饮食护理当加强;对腹部进行按摩,使肠胃蠕动加速,实施排便护理;经温毛巾对骨骼隆起部擦洗,定期翻身,规避压疮;锻炼语言功能,实施肢体训练;予以关怀、帮助,消除焦虑、恐慌、心理依赖,使脑梗死者的康复决心得以增强[4-5]。

1.3统计方法

经统计软件spss 11.0分析资料,同组资料配备t检验,计数资料配备χ2检验。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应用效果对比

在循证应用组中,42例(71.19%)脑梗死康复,16例(27.12%)脑梗死改善,1例(1.69%)脑梗死致残。在常规应用组中,31例(52.54%)脑梗死康复,13例(22.03%)脑梗死改善,15例(25.42%)脑梗死致残。显然循证应用组的护理应用成效比常规应用组强,P<0.05。

2.2护理中的依从性对比

比较循证应用组与常规应用组的脑梗死者的在院依从性,详见表1。护理前,循证应用组的依从性与常规应用组的相当,P>0.05。显然实施护理后,循证应用组的依从性比常规应用组强,P<0.05。

2.3 ADL评分、ESS评分对比

比较循证应用组与常规应用组的ADL评分、ESS评分,详见表2。显护理护理前,循证应用组的ADL评分、ESS评分与常规应用组的相当,P>0.05。护理后,循证应用组的ADL评分(84.28±6.55)>(62.01±7.52)、ESS评分(72.25±15.68)>(60.69±13.69)也比常规应用组高,P<0.05。

3讨论

循证护理能使护理研究、护理标准、护理质量加速发展、提升,护理实践意义很强。本文,为了探讨循证护理于脑梗死护理之中的效果,对循证应用组经脑梗死循证护理,对常规应用组经脑梗死常规护理。循证应用组的护理应用成效(98.31%的总有效率)比常规应用组(74.58%的总有效率)强,P<0.05。实施护理后,循证应用组的依从性比常规应用组强,P<0.05。此外,循证应用组的ADL评分(84.28±6.55)>(62.01±7.52)、ESS评分(72.25±15.68)>(60.69±13.69)也比常规应用组高,P<0.05。循证护理属于科学护理的临床实践,使临床护理有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及理论依据,能使脑梗死者的真实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可使肢体功能加速改善、恢复,提升脑梗死者的活动能力、生活能力[6-7]。

[

参考文献]

[1] 彭密娜.循证护理在超早期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80-81.

[2] 安春梅.临床护理路径在大面积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15(19):272-273.

[3] 刘兰.颈动脉加压滴注蝮蛇抗栓酶治疗脑梗死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29):6436-6437.

[4] 李小平,冯梅.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护理策略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19(16):312-313.

[5] 严文静,赵友明,王耀庆,等.60例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3):164-165.

[6] 闵艳华,周海涛,高雪书.颈动脉加压滴注复方抗栓酶治疗脑梗死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18(19):324-325.

循证护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循证护理;护理人员;技能;调查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status quo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skills of nursing staff. methods: the status quo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skills of 100 nurses was investigated by filling out questionnaires. results: average scor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skills of nurses was 70.51±5.40. among them, scores of five nurses were over 80. and scores of 90 nurses were 60~80. only five nurses’ scores were less than 60.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scores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skills among nursing staff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professional title and duty. analysis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showed tha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a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skills of nurses. conclusion: nurses have certain evidence-based nursing skill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evidence-based nursing skills of nurses. nursing staff with different professional titles and duties have corresponding evidence-based nursing skills.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 nursing staff; skill; investigation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的护理学观念,指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即最可靠的科学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三者结合,制订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其核心是运用现代最优化的科学证据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1]。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以现今最精确的科研证据及临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病人的选择及可获的资源,做出临床护理的决策[2]。为了解我院护士进行循证护理所应具备的技能,从而为开展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提供理论依据,对我院10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1月—2008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抽取我院100名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8岁~46岁(28.73岁±7.01岁)。抽样方法说明:查阅文献,学历是影响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有目的的按照医院护理人员学历构成比进行抽样。

1.2 方法 

横断面调查设计,使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资料收集,请5位专家对问卷进行表面效度检核,表面效度为0.76,本次调查总问卷及各个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为0.74~0.86。调查内容:①一般资料,如年龄、学历、职称、职务、从事护理工作年限等;②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调查表,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与文献评价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临床决策能力5个方面,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t 5分量表计分,总分100分。问卷由研究者本人亲自发放、讲解并当场收回。本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 3.0 建立数据库,将资料导入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资料经检验符合参数检验的条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学历、职称、职务、从事护理工作年限护士循证护理得分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护士循证护理技能得分情况 

护士循证护理技能得分为(70.51±5.40)分;>80分5人,60分~80分90人,<60分5人。

2.2  不同学历、职称、职务及从事护理工作年限护士循证护理得分情况

(见表1)表1  不同学历、职称、职务、从事护理工作年限护士循证护理技能得分情况(略 )

2.3  影响护士循证护理技能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经多元线性逐步分析,学历对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有显著影响, 学历越高的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越强(t=12.146,p<0.01)。

3  讨论

    循证护理技能指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所必需的各项专业技术和稳定的心理特征,即能力[3]。包括评判性思维、文献检索能力、文献评价能力、临床沟通能力及决策能力等[4]。①评判性思维。合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用科学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实践循证护理所需要的,也正是具备评判性思维的特点,评判性思维应贯穿于实践循证护理的整个阶段[5]。调查显示,86%的护理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但仍停留于经验式地解决问题。②文献检索能力与文献评价能力。在循证护理实践中,形成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后,关键的就是要寻找证据。国内外医学护理期刊种类繁多,信息量巨大,要想在如此庞大的信息世界里找到所需要的证据,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能有效地检索文献信息。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把文献检索能力作为实践循证护理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6]。检索到所需的文献后,必须进一步评价文献的科学性、有效性和临床实用性等,确定该文献是否适合于自己的病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大多数护士来讲检索方面的知识基本能掌握,但文献评价能力还较为缺乏。③沟通交流能力,即能在护理对象、护理人员之间进行证据的传播,在护理决策中充分考虑护理对象的意愿[7]。本次研究显示大多数护理人员都能具备较好地与同事交流护理信息,能较好的与病人进行较好的沟通,及时发现病人问题的能力。④临床决策能力,指在护理实践中,针对面临的现象或问题,从若干可行的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能力[8]。本调查发现,护理决策时只有少数护士能参考“护理文献中最新的研究成果”。这说明沿袭多年的传统的经验式护理方式仍然是许多护士的临床决策模式,要想让循证护理的思想深入人心,还需要长期的努力。但是多数护理人员表示在制定护理计划或决策时,能够充分考虑病人的具体情况,“会把病人需求作为决策的一部分”。

    本调查显示,多数护理人员对开展循证护理具有支持与正向的态度。分析原因可能是,从上世纪90年代始,循证护理概念传入中国已有十几年的时间,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介的介绍,受到护理界的普遍关注。近几年护理人员学历提升,医院重视对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以及整体护理的护理程序在临床广泛应用,培养了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循证等方面的能力。而且本次调查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医院领导重视、经常组织院内业务学习,所以循证护理技能得分较高。

    本调查显示,不同学历、职称、职务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专科以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得分明显高于中专学历护理人员,而且本科以上学历护理人员又比专科学历护理人员高,提示学历是影响循证护理技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全面地应用最佳科学证据,即实施者必须具备有提出问题、证据检索、批判性评价、系统综述、证据应用及评估等一系列知识与技能,包括对循证护理实践步骤内涵的理解以及实施循证护理的相关知识,如流行病、统计学、科研知识等的掌握。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以中等教育为主,护理人员所受的教育并没有为他们准备文献回顾、科研设计、科研评鉴、流行病、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护理人员很少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前进行实证的回顾[9]。相对而言,高等护理教育,尤其是本科层次的护理教育,较系统地学习了护理程序理论、护理研究课程以及相关的社会学科理论,具有一定的护理研究和循证护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能适应循证护理的发展与要求[10]。

    本调查显示,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称越高,循证护理技能得分越高,这与张会芝等[11]研究结果相符,职称越高,循证护理技能得分越高,说明现在的职称评聘机制相对合理,护理职称系列也基本体现了其具有相应层次的护理理论水平和护理实践能力。也可能与职称越高的护理人员能有更多的机会接受继续教育的培训,且学习主动性较好、基础较好、经验较多有关。不同职务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长及以上职务护理人员得分高于无职务护理人员, 护士长是一个病区的领导人,在护理知识学习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带动整个病区护士学习新的护理知识,因而循证护理技能较高。可能也与护士长有更多继续教育学习的机会有关。

    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仅有学历进入回归方程。学历对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有显著影响, 学历越高的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越强。说明循证护理给护理工作队伍提出新的学历要求,为适应现代护理的发展需要,护理教育的大专化成为基本的标准。

    本研究显示,我院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循证护理技能;大部分护理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但仍停留于经验式地解决问题;循证技能中文献评价能力较差。高学历、高职称的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能力强,因此应该对年轻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以点带面,指导和帮助临床护理人员实践循证护理,促进良性循环,有效推进循证护理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

[2]dicenso a,cullum n,ciliska d.implementing evidence based nursing:some misconceptions[j].evidence based nursing,1998,21:3840.

[3]嵇艳.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07:130.

[4]刘晓华,成守珍,张晋昕,等. 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识、态度、行为、技能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0):2326.

[5]嵇艳,崔焱.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构成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b):6.

[6]shorten a,wallace mc.developing information literacy:a key to evidencebased nursing[j].intemational nursing review,2001,48:8692.

[7]diana fw.problem based teamingabc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in medicine[j].clinical review bma,2004,326(7384):328330.

[8]肖丽佳,李亚洁.我国临床循证护理现状与展望[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6):14.

[9] 喻姣花,任小英,王桂兰,等.临床循证护理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3,18(4):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