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员工作安排范例

文员工作安排

文员工作安排范文1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设计;能力目标

1“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及设计思路

1.1“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依据姜大源教授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该理论通过四个阶段来开发适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课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四个阶段。①由最初的工作岗位调查,过渡到分析目标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设置课程门类,到最后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将工作过程分析延伸至教学过程分析,是一整套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

1.2“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设计思路

根据该理论,课程开发首要任务是调研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岗位群,与行业专家分析岗位工作能力,根据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能力领域,根据职业定律将能力领域转换为课程,以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单元。考虑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工作任务主要集中在商务与英语的结合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商务知识和英语听说技能,笔者选取了“商务英语视听说”作为课程载体,将分解的工作任务(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并据此设计“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安排。

2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分析

2.1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分析

笔者对天津商务职业学院2010-2018届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及岗位工作任务进行了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将近30%的毕业生流向了天津外向型企业,从事商务助理及商务文员的工作。天津地区的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数量众多,集中在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玩具、日用品和加工行业,企业中一般都配备一定数量的商务助理及商务文员。这两个岗位的志愿负责处理对外销售和组织安排公司日常事务的所有环节。与此同时,笔者还走访了天津地区的数家进出口公司和外资企业。在谈到对毕业生需求情况和具体需要的岗位时,多数企业表示:我院毕业生大都在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外向型企业谋职,从事的岗位分别集中在商务助理及商务文员、进出口业务制单等岗位。

2.2商务助理及商务文员的岗位职责

经过与企业专家的讨论与研究,对在外向型企业从事商务助理及商务文员的岗位职责界定如下:商务文员的岗位职责:负责接听国外客户电话、留言,收发电邮,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按规定收取文件,进行归档处理;负责随从商务经理进行商务调查研究;随商务经理出席与外商接洽的会议、谈判等各种事宜;为商务经理安排商务出访,并随从出访等工作。商务助理的岗位职责:承办各项商务工作,代表公司与国外客户联络;维护与外商的良好关系以及建立持久联系;不断拓宽现有客户的产品渠道,丰富业务内容;负责协助部门经理与外商进行合同谈判;负责处理合同签定后的后续跟踪事宜等工作。

3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基于商务文员及商务助理就业岗位群分析,笔者同行业和企业专家探讨了上述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具体工作内容。总体上,员工需要具备电话沟通能力、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外事接待能力、基本商务知识和商务英语谈判能力等。将这些岗位基本技能,结合“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性质,归纳提炼出两个岗位的五个典型工作任务,分别是:(1)能使用英语从事联络和接待公司客户的工作;(2)能使用英语从事组织和协调部门经理日程的工作;(3)能使用英语从事公务出差的工作;(4)能使用英语从事产品推介及竞争对手分析的工作;(5)能使用英语协助部门经理与外商洽谈业务的工作。上述五个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再进行分解,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细化为2-4个能力目标,商务文员及商务助理典型工作任务及具体任务(见表1)。

4“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整体设计

4.1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基于五个能力目标和细化子目标,共涉及实训项目14个(见表2)。逐个教学项目对应一个实训单元,依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和课堂教学过程,学时分别设置在2-4个学时,总共34学时。本课程教学是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项目教学为载体,以构建主义搭建教学平台。实训单元中均设置一个项目、案例或者任务,每个项目都以学生的动手实操为主,加入大量的实际案例,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在课程中全面贯彻项目教学法奠定了基础。

4.2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

文员工作安排范文2

(一)本人性格开朗,为人细心,做事一丝不苟,能吃苦耐劳,工作脚踏实地,有较强的责任心,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又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思维活跃。能熟练运用WindowsOfficeWord、Excel、XXX等应用软件,能根据XXX的需求,完成面XXXX工作,具备良好的XXXX意识,极强的沟通能力与谈判能力;在XXXX中提出专业的意见和产品及供应商资讯,提出可行性方案建议,跟进解决XXXX问题;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责任心、人品好、思想端正;具备一定的文件管理能力。

(二)工作认真负责,不推卸责任;能承受工作中的压力;工作上可以独当一面;具有团队精神,能与同事,其它部门积极配合,公司利益至上;服从性好,能与上司保持良好的沟通,尊重上司的安排;为人诚实,正直;且好学上进,不断提高工作能力;相信您的选择会让您我更加成功;

(三)本人热爱学习,工作态度严谨认真,责任心强,有很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有良好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以创新、解决客户需求、维护公司利益为宗旨。来接受挑战和更大的发展平台。

(四)诚实、稳重、勤奋、积极上进,拥有丰富的大中型企业管理经验,有较强的团队管理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敏锐的洞察力,自信是我的魅力。我有着良好的形象和气质,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精神使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五)本人性格活泼开朗,与人相处和睦融洽,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在校期间担任班长一职,多次策划实施几次大型活动,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多次社会实践中,注意向社会吸取丰富的经验,对工作认真负责。

第二篇:工作自我评价范文

自我评价:本人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用于承受压力,勇于创新;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纪律性强,工作积极配合;意志坚强,具有较强的无私奉献精神。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协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活泼开朗、乐观上进、有爱心并善于施教并行;上进心强、勤于学习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充沛的精力,刻苦钻研的精神来努力工作,稳定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与企业同步发展。

本人是设计专业毕业生,熟练手绘,熟练cad,3dmax,vray,photoshop等设计软件,熟练办公软件。懂画施工图,懂一定的对装饰材料和施工方法。本人乐观开朗,积极好学,健谈,有自信,具有设计的创新思想;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细心,能够吃苦耐劳,敢于挑战,并且能够很快融于集体。我虽刚刚毕业,但我年轻,有朝气,有能力完成任何工作。尽管我还缺乏一定的经验,但我会用时间和汗水去弥补。请领导放心,我一定会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乐于助人,能吃苦耐劳,为人诚恳老实,性格开朗善于与人交际,工作上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动手能力,集体观念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

通过两年的社会生活,我成长了很多。,我对自己这两年来的收获和感受作一个小结,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思想方面,我追求上进,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我从事办公室文员工作过程中,感觉到了办公室文员这一职位在企业运转过程起着衔接与协调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办公室文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也要有甘当无名英雄的气概。办事要公道,忠于职守并在工作中努力掌握各项技能。

三年的军校生活,使我懂得了纪律得重要性,锻炼了我的意志;乐观向上,大方开朗,热情务实;善与人交流,人际关系良好,待人诚恳;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遇事沉着冷静,理智稳重,适应能力强,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注重团队精神、爱好阅读,上网,打羽毛球,旅游。

本人热爱生活,性格开朗活泼,乐观向上,乐于助人,乐于进取,积极勤奋,有团队精神,拥有充实的专业知识,也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工作态度认真,乐于与人交往,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小热爱绘画,热爱设计,在校期间曾参加过班级和校园的绘画展览,手绘能力强,熟练cad,3dmax,photoshop,coreldraw等设计软件.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绘画过许多大型室内空间效果图,本人的博客里有自己设计的3d效果图.希望能成为各大企业一份子,今后务必尽自己能力为贵企业出一份力。

第三篇:工作自我评价范文

时光匆匆,不觉间2015年已悄然向我们挥手作别。回首一年来的工作和生活,感悟良多。平时忙忙碌碌,没有太多时间和机会坐下来好好总结自己做过的工作,一年到头,静下心来总结一年工作中的得失、查找自己的不足,为来年的工作做好安排和计划,是很有必要的。就这一年的工作本人做个如下小结:

一、加强学习,注重实践

在日常工作中我认真听取师傅的经验,做好记录,并在工作中亲手实践,这样不断的学经验、亲实践中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例如在修理气柜入口阀的过程中虽然很累,但经过亲手操作,用眼观察,从领导那学习到单作用气缸的拆卸方法以及气缸、活塞的结构,作用方式。经过这次气柜入口阀的检修我对单作用执行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总结经验,提高效率

日常工作中有很多重复的问题出现,如果我们做好日常总结,解决问题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例如经过这两年来的经验我们总结到装置区仪表冬季需要保温的具体情况,今年一入冬仪表工作人员就针对需要伴热保温的仪表就采取措施,取得不错的效果,仪表运行非常正常。2016年我将继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顺利圆满完成工作。

三、团结一致,做好协调

2015年同事们之间的关系日渐亲密,班上一起协调工作完成任务,下班后一块娱乐,不觉间增强我们此之间的交集与友谊。2015年我将更加努力做好自己,让我和同事们的关系更进一步。

四、查找不足,精益求精

2015年工作完成的同时我也看到自己的不足。

第一:对有些问题似是而非,了解程度不深。例如对西门子定位器以及aw系列执行器熟悉度不够不能很好查找出问题。解决办法:事后总结资料,做好记录把每一步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总结下来,反复查看。

文员工作安排范文3

关键词: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实习教学;优化路径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快速增加,从1999年84.76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820万人,年平均增长率12.7%,预计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834万人。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高校的扩招是适应经济变化、人口结构、发展需要的举措,同时期取消的大学生工作分配也是基于新的时代环境作出的安排。时至今日,普通高校毕业生虽然依然是社会发展的主要人才资源,但再也不是象征就业无忧的社会精英了。从自主择业到呼吁自由创业,高校毕业生已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和压力,近些年来,临到毕业季有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总能成为一时热点,考公、考研、考证人气火爆便是佐证。其实,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多,高校毕业生已经处于这样一个新形势:按部就班完成修学任务然后顺其自然就业已经难以实现,毕业就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相应地,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具有突出作用的专业实习教学也必须作出应有的转变,那就是围绕培养目标和提高就业能力,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动性,帮助学生达到特定职业的胜任能力。遗憾的是,相对于就业形势的异常险峻,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显得风平浪静。本应使得学生了解专业就业情况,制定就业规划,培养发展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实习教学环节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甚至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通过专业实习提高学生对专业严峻复杂的就业情况和职业情况的了解,通过这种了解进而激发学生个体动力以根据自身情况做好提前的多方面的准备。这种准备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包括心理准备、知识准备、技能准备、履历准备等。就公共管理类学生来说,存在多数同学未能在专业实习中做好这种“准备”,最终导致面临就业时的“兵荒马乱”。本文主要从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角度分析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的教学模式。

一、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规划不明确

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开展帮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专业实习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就业规划,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实习,需要围绕大致的方向努力。在大部分的公共管理类学生教学过程都要求学生作出自己的就业规划,但实际上多数的学生在大四面临就业以前都没有明确的、科学合理的就业规划,更不用说根据个人的就业规划做准备了。缺少就业规划的专业实习很自然地使得学生一时的新鲜感后就兴趣索然,动力不足而在专业实习后期出现学生不情愿到实习单位实习的情况。因此,在没有严格监督的专业实习中,缺乏就业规划动力的学生对专业实习不够重视,未能把专业实习与就业规划联系起来。

(二)学生基础不夯实

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上是培养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从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培养计划来看,要求学生学习管理、政、经、法、信息技术等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求掌握办公应用、信息检索、统计分析、文案策划、活动组织等多方面的基础技能。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没能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而且往往不达标的不是一两项而是大部分。专业实习作为实际参与工作,知识技能应用的环节,需要在前期掌握一定的知识理论积累和技能基础。在实际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办公软件不熟练,办公器材不会用,公文写作不会写的情况,给实习增加很大的困难,消耗了学生大量精力,降低了学生的热情。同时本来应该在专业实习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熟悉的一些业务流程处理、具体功能运用、部门结构运作等都没有完成。

(三)专业实习效果差

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以校外实习为主,包括集中实习和自主实习两种主要形式。集中实习是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由学院老师联系实习单位安排的集中式实习,而自主学习则是学生自行选择寻找的实习单位实习。在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时间内,有两次重要的实习,在大二下学期的中期实习和大四下学期的毕业实习。作为集中式为主的中期实习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实际工作经历和生活,了解工作部门对实习工作的要求,以此为基础明确个人的学习目标和就业规划。在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今天,通过中期实习让学生了解市场情况制定就业规划进而在剩余的大学时间里为毕业就业做准备是至关重要的。实际发现,很多学生在中期实习结束后既未对专业就业情况有较深的了解,也没有明确切实的学习计划和就业规划。总体上看,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除了未能与学生个人就业规划衔接,还存在形式主义的情况,学校方面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疏于内容成效管理监督,且由于资源限制往往选择在学校附近的党政机关未能让学生体会市场企业环境;学生方面出于完成学分任务和丧失兴趣而应付实习。

(四)实习选择方向窄

公共管理类专业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求具备一定的社会调查、社会统计、政策分析、组织策划、人力管理等能力基础,综合性强,适用性广,能应用到相当多的行业职位,而实际情况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习选择很单一,主要集中于党政机构和企业的行政部门。接触面窄,不利于拓宽就业选择和提高就业机会,在就业形势不理想的环境下,公共管理类专业适用性强的优势没能发挥出来实在是可惜。在现在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有大量的行业职位在消失,同时有大量的行业职位在出现,这些行业职位起初还没高度专业化,并没有很强的单一专业性,反而有些是综合性的要求,如短视频行业中的一些职位。这些新出现的行业职位中综合性的,某一方面知识技能深度要求相对浅的对公共管理类学生来说就是机会,更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机遇”,只要提早做好相应的准备工夫,把这些行业职位要求的能力中自己比较欠缺的方面弥补回来,再在毕业前在自己的简历上针对性地添上几笔就业竞争力明显能提高。

二、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专业认知与择业观念不够准确

很多大学新生对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认知是其是教学公共机构方面管理的知识技能,未来在政府机关任职。这是连同很多专业外的人对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古板、狭窄、望文生义的理解。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虽在入学后接受了有关专业培养情况说明的指导教学,但仍有部分同学维持公共管理类专业就业只适合在公共机关和企业行政部门的认知,这与公共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所具有的多方面能力不符。对专业认知和就业方向的理解的局限导致很多学生在实习选择上和工作选择上都习惯性地选择政府事业单位和企业行政岗位,这些行业工作主要是文职类的文员。文员的工作主要是上传下达、接待来访、编辑资料、复印打印、端茶倒水等技能性低的工作事务,这些工作事务是现在高校毕业生所不愿意从事的工作,而且文员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在就业形势不理想的境况下,这使得很多公共管理类本科毕业学生在就业择业时面临这样一种困境:被认为是专业对口的文职面临着其它专业和大专院校的学生的竞争,给原本工资待遇不高的工作增加竞争。公共管理类专业虽然培养目标是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但这不代表毕业生能够从事管理工作或者按部就班经培养后担任管理职位。实际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大多由部门中专业能力强、资历高、绩效优、人际关系好的人提拔而来的,而中高层领导更倾向于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基层领导发展而来。故而,在企事业单位中,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想成为管理者,特别是后期成为中高层领导者,从一名文职类文员按部就班努力是难以实现的。认清楚这一点,加之公共管理类多方面的能力发展的特点,在当前的就业形势来说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在企事业单位谋求发展时可以先考虑从一些非行政的职能岗位上准备,如短视频行业的视频编辑专员、视频审核专员,制造业中的计划员、统计员等,这些职位所要求的能力素养都可以提前经过了解后学习准备,在毕业实习时进入实习获得实习经验和转正机会。

(二)个人就业规划与就业形势失衡

大约从2015年起,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便在社会上盛行,从那时起公共管理类的学生选择以考研、考公、教师作为出路的迅速上涨。但实际了解,其中绝大部分的学生是大三下学期即将面临毕业就业时的决定,其中不少同学是对专业就业情况未有充分了解下作出的一种“随大流”的现象。剩下的没有考研、考公或当教师的同学中为就业做准备也寥寥无几,很多都是在大四上学期的春招时才有所准备,在几轮面试失利时幡然醒悟到就业难应该早做准备。总之,就业难与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没有明确的就业规划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种就业规划的缺失和缺少行动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困境雪上加霜。

(三)学生能力培养与学习指导欠缺

就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培养要求的各项技能素养来说,很多学生存在不达标的情形,一方面与学生个人不重视学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校不重视对学生的考核审查有关。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一些技能训练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但存在很多应用性课程缺乏实践练习而采用“你讲我听”的方式授课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且授课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较少在课堂指导学生的实践,课后学生也缺少自学练习。像培养计划中的统计分析方面的能力,公共管理类学生往往未能熟练掌握,且学习过后缺少应用练习而渐渐忘却。因此在求职选择时面对有统计分析工作内容的职位时往往望而生却,其它能力方面亦然。

(四)自我学习不足、学校支持不够

除学校的教学学习外,学生的自我学习是增强自身能力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且在教学学习未能深入和涉及的地方,学生也应该通过自我学习去完善掌握。自我学习还是增强那些传统行政岗位外的职位匹配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自我学习需要有足够的动力、自律力和意志力,很少有大学生能得到,早日感知未来的就业压力能够激发学生个人的自我学习动力。学生的自我学习的成功离不开专业的指导和一定的资源基础,无论是出于对学生的培养还是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学校都应当提供这方面的专业指导和资源投入。实际上,除了个别实力强资源丰富的高校外大多在帮助学生的自我学习方面做的还太少,如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学习,非广告传媒相关专业的学生摄影摄像和视频编辑学习等等。这么知识在现今各个行业岗位应用甚广,有一些社会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其中的一两个点。面对很多岗位专业深化的同时也有很多岗位要求相关性的综合性的能力。

(五)学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效果不佳

高校学生的学习课程中有一门就业指导的课程是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专业就业方向,完善就业规划和求职简历,掌握求职技巧和面试方法,树立正确择业观和工作观等综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课程。实际情况是,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没达到让学生对这些方面有正确认识或提高的目的,主要原因是主讲教师没有充分掌握这些方面的数据内容或教学知识,就业指导课程多数由一些老师兼任教学。很多学生没能从就业指导课程中了解到专业实际就业市场情况,反而被高达95%-98%的专业就业率所误导,错以为毕业后找到工作不难。事实上为了完成专业的高就业率,学校给了学生很大的压力,很多学生缺少前期充分的准备情急之下尽力找到工作能够把三方协议签了。当中有些同学通过各种关系找到公司把三方协议给盖章应付学校要求,实际上没有实质的工作意愿。并且目前相当高比例的毕业生在一年内把第一份工作给辞了。

三、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教学优化路径

(一)提高学生就业规划意识和行动能力

尽早确立个人的合理明确就业规划并付诸于行动,能够提高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就业选择上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自身优势。提高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规划意识和行动能力主要包括4个步骤:

1.自我审视

学生个人要对自身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解剖分析,从性格心理、兴趣爱好、优势劣势、家庭情况、区域情况、知识技能、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去了解自己的个性特质。对自身的审视要客观,不要回避问题,也不要夸大优点,要确立正确的参考标准。对自身的评价审视还需要结合对自己比较熟悉的人的评价看法,综合做出自己比较符合现实的描述分析,为自己就业规划奠定基础。

2.职业分析

在作出自我审视后,要做出个人合理的就业规划还需要另一个参数,便是所可能选择的行业职业,这需要进行职业分析。有了区域、行业的限制条件后,便可以进行职业分析,学生收集其中哪些是自己不可能从事的,哪些是比较可能或比较适合从事的,还有哪些是大学期间努力准备可以从事的。这些职业的发展路径和实际情况。

3.合理规划

学生结合自我审视和职业分析情况,进行合理的就业规划。就业规划要包括学生自身所要努力去增强的方面,是具备时间进度,具体工作任务的具有切实可行性的规划。

4.积极行动

学生根据个人的就业规划合理设定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目标,这些目标是围绕最终就业目标的达到而设立,有学习成绩方面的,有技能学习方面,有实习锻炼方面,有竞赛证书方面等。学生根据自己制定好的就业规划去行动达成目标,对遇到的困难要积极解决,不可轻易放弃。需要寻求帮助的地方要想方设法获得帮助。

(二)创新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管理模式

专业实习是增进学生对就业市场的认知,锻炼实践应用能力,确立发展个人就业规划的主要途径。创新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实习管理模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专业实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注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1.要创新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的开展方式和实习形式

专业实习的开展方式主要有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自主选择、校企校府合作三种方式。[4]其中,学校统一安排是学校找好实习单位后统一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学生不能根据自身情况意愿进行选择;学生自主选择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途径找好实习单位实习,能满足个人的需求意愿;校企校府合作则是介于两者间的一种方式,学生能选择到与学校合作的多家企业或政府机构进行实习,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学生的意愿和学校的管理。但这三种方式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要么是学校选定的或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或政府机构不能满足学生个人需要,要么是学生个人自主选择存在联系途径有限,企业接收意愿低,安全保障不高的问题。可以在这三种方式外,实施一种校友企业合作的专业实习开展方式。校友企业合作开展方式的思路是与学校通过已毕业校友与其所创办的或所从事的企业机构取得联系进行沟通协调,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企业对学生专业实习的接收意愿扩大学生专业实习的选择性,还能提高学生专业实习的安全保障和适应性。

2.要创新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的资源配置和激励形式

学生进行专业实习需要产生交通费用等一些费用,就交通费用而言,学生没有经济来源且实习的回报较低,可能会是一笔影响学生生活的开支。在这方面,学校可以进行适当的补贴或者对学生开放相同线路的用于接送教师上下班的校车。其它方面上也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帮助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学校方面还应当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实习实践,对其进行一定的奖励并表彰奖励专业实习优异者。

3.要创新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的监督和考核管理方式

对学生实习的监督以确保学生的安全为主,考核管理则是保证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并有所收获。为满足学生专业实习开展方式和实习形式的多样性,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的监督和考核管理方式也应该相应作调整,手段要灵活,如电话问询,成果纪录等。

(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

1.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

要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不同行业职业差异,学会正确分析不同行业的发展潜能。一些处于上升阶段的朝阳行业可能因为刚发展而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但发展势头强烈;一些处于发展相对成熟的热门的行业可能工资待遇相对不错但属于竞争激烈的“红海”;一些工资待遇还算不错而竞争不是很激烈的行业职业可能属于夕阳产业而走下坡路。要培养学生能够分析某一行业职业的发展路径,合理选择自己从事的行业职业并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学生不可盲目认定某一行业职业而使自己陷入困境。

2.树立多元差异化就业观念

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趋同,使得公共管理类不同专业学生相互竞争,并且因为传统惯性的作用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择业就业集中,无形中给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应当培养学生正确的多元差异化就业观念,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行业职业做准备,同一行业职业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最终达成。培养学生多元差异化就业观念应当扩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了解,提高职业发展的分析判断能力。

3.树立务实、渐进的价值观

公共管理类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状况随着就业形势的更加严峻有增无减,解决的办法主要从学生的价值观层面进行引导。培养学生树立务实、渐进的价值观,一是凡事要从实际出发思考行动,不能抱着“非……则不做”的想法,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期望值;二是要有逐渐发展,不断进步,不断变好的意识和行动,当期望的就业不能实现时可以从低层次的工作做起,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能力,抓住机遇提升自己,最终取得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马利强,利爱娟.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6):147-148.

[2]胡炎平.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行政管理专业实习模式研究——以五邑大学的政务实习为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30(3):109-113.

[3]崔晶晶.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J].智库时代,2019(12):42-43.

[4]杨逢银,李梦婷.国内公共管理专业实习模式比较研究[J].高教学刊,2017(20):95-97.

文员工作安排范文4

[摘要]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能反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可以为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本文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近三年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调查数据分析,对做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及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

高职;物流管理;就业;调研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直接面向社会就业,学生的就业状况是反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面镜子,从学生的就业状况可以了解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就业状况也是评价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一把尺子。因此,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近年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对各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及时发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数据,搞好专业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也是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的专业,本文通过对近三年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调查数据分析,对做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参考建议。

一、近年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对近三年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分析主要建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其中,关于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包括企业篇以及校友篇两部分。企业篇主要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基本工作能力的重视度以及评价。校友篇以就业状况、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重要课程有效性、求职分析、生源分析、满意度分析7个一级指标为标准。学校委托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分别向我校2012、2013、2014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账户,回收有效问卷比例分别为55.6%、50.4%、56.3%,全部为有效问卷。我们在调查问卷所得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质量分析。

(一)就业率分析

近三年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分别为117人、121人、112人,近三年本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达了97%,均高于全国高职院校该类专业的平均就业率(93%),说明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率较好。

(二)就业地域分布

学生就业地域96%以上在广东就业,其中在中山就业的比例在70%以上,因此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方向选择、培养目标与规模的确立上,应以广东省,尤其是中山的产业行业背景为导向。

(三)用人单位特色

就业单位性质分布较为广泛,近三届毕业生中,就业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64%~69%)与三资企业(22%~25%),体现出广东珠三角地区企业的特点,学生就业面较广,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比例较高。本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规模是51~300人的中小型用人单位(34%~42%),其次是1000人的中大型用人单位(28%~31%)。物流管理专业应根据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用人单位规模来设定职场文化课。本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主要分布在生产制造、批发和零售等行业,物流仓储管理是主要的就业岗位。物流管理专业可以根据主要服务行业以及主要工作岗位来设置教学的能力目标与素质要求,并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收入分析

2012、2013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收入均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低300元左右,但2014届毕业生的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说明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收入状况有较大的提升。

(五)专业对口率分析

在专业对口率方面,专业对口率比较低,2012、2013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依次为29%、39%,均低于全国同期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专业对口率。2014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有了较大的提升,达到了52%,并超过了全国当届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对口率。在当前物流行业人才紧缺的背景下,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更有信心,更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了。在对详细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在专业不对口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专业不对口的原因是专业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或者是就业环境不好。实际上也是如此,物流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浮躁发展后,依然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比起其他文科专业以办公室为主的工作环境,以仓库、货场为基础的物流公司的工作环境明显相对较差,也造成了很多物流专业的学生不愿意从事物流相关工作。另外,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选择了文员岗位,而由于文员岗位综合性特征明显,很多属于物流文员的岗位,尽管有部分从事物流信息操作,被认为是属于行政类而没有划入到物流类相关岗位中(但实际上物流信息操作员是属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面向的就业岗位之一),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物流专业就业对口率。当然低的专业对口率也显示出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适当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比如考虑增加素质能力提升的相关课程,增加通用能力相关课程等等,适当照顾学生宽口径就业的实际情况。

(六)就业现状满意度

在调查学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方面,2012届为57%,2013届为61%,2014届有了显著的提高,达到了75%,说明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对自身的就业现状较为满意,对就业也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七)离职分析

2012届、2013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离职率分别是50%和56%。2014届毕业生的离职率仅为31%。这与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的情况吻合。分析原因,93%是主动离职,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薪资福利偏低以及想改变职业或行业。离职率如果较高,会影响到学校在用人单位的声誉,被动离职反映了毕业生没有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主动离职会使用人单位认为本校毕业生缺乏忠诚度,需要我们对学生加强就业方面的指导。

二、人才培养结果评价

(一)校友推荐度和满意度

校友推荐度是了解我校毕业生是否愿意推荐母校给亲戚朋友去就读的指标。近三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校友推荐度范围在74%~79%,远高于同期全国高职院校的校友推荐度。校友满意度范围在96%~100%,也远高于同期全国高职院校的校友满意度,说明我校学生对母校教学、学生工作和生活服务的认可。

(二)毕业生素养提升

根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在母校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在“人生的乐观态度”“积极努力、追求上进”方面得到较大的提升,相对提升较小的方面是“人文美学”,说明我校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方面还需要加强工作。

(三)基本工作能力评价

基本工作能力方面,就要从“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四个方面来调查。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质量报告,近三年,这五个方面学生的总体能力满足度分别为80%、85%、85%,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根据调查,70%的学生认为实习实训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认为跟着老师做项目、参加社团活动以及创业活动有助于综合能力加强的学生比例依次为63%、59%和54%。因此,建议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积极、认真参加这些活动,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实习实训、跟着老师做企业项目、社团活动以及创业活动是在校期间最有效提升综合能力的途径。

(四)核心课程有效性评价

对于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性评价方面,以2014届毕业生为例,各核心课程的满足度良好,各项课程的满足度数据与核心课程的重要度数据较为接近,说明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效果良好,能较好地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的需要。

三、对改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及就业工作的建议

(一)以区域产业结构对应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增强课程体系针对性

本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主要分布在生产制造、批发和零售等行业,初始工作岗位主要是物流仓储管理员、客服和文员等。本专业可以加大这些行业和岗位需求的调研力度,全方位地开展相关校企合作项目,建立与区域产业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就业质量和有的专业课程不能满足就业需求等问题,主要是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本身人才定位不足以及本专业所设置的核心技能课程所培养出来的实践技能没有达到企业预期要求。因此,可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实践课程,确保专业课程所授予的内容与企业需求相匹配。

(二)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职物流管理类学生往往只注重一些专业能力的训练,忽视自己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与加强。用人单位招聘物流管理应届毕业生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沟通协调能力、求职的态度、团队合作精神、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和学习成绩,其他的比例明显较低。同时,根据当前物流专业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高的现实情况,应基于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适应在毕业后不同专业岗位的工作需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进一步加强教学环节中的实习实训环节

每年的调研数据都显示,学生普遍反映实习和实践环节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可以通过加强与相关行业、其他院校专业人才和社会科研机构的联系,引进企业大型真实项目,建立专业交叉、多元化主体的互动式项目实践,强化实习和实践教学。

(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标准,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很多毕业生在初次择业时只考虑压力小、薪水高和地点好的工作岗位,与现实不符的就业期待导致了他们的就业困难和频繁跳槽,不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毕业生应选择和自己能力素质匹配度高,有一定发展空间的就业岗位。也就是在认真分析自己兴趣、爱好以及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判断自己的职业发展取向,确定自己的职业选择,以目标职业的知识能力要求为导向,制定出恰当的行动计划,并根据执行情况不断加以完善与调整。大学期间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学生能够尽早深入了解职业要求,学会对自我进行客观评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努力提高自身知识、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的匹配程度,这是毕业生求职就业乃至将来职业升级的关键一环。

(五)应届毕业生应该端正工作态度,加强工作责任心,要有从基层做起的准备和决心

很多企业的招聘人员指出,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很重要。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关系,因为公司可以提供系统的专业培训,并为每个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注重的是员工的能力体现,对学历的要求倒是其次的。另外,愿与企业同发展,能接受从基层做起也很重要。我们了解了用人单位对各项基本工作能力的重视程度,其中最重视的前三项依次为工作态度和责任心、适应工作岗位能力和整体综合素质。物流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与企业期待值相差较大,而且调研数据显示本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跳槽较为频繁,这不利于自身职业发展,而且会使用人单位认为本校毕业生缺乏忠诚度,从而影响学校在用人单位的声誉。毕业生应该调整心态,正确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一些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物流管理从业人员初次就业一般是物流仓储文员、快递业务员等基层岗位,物流管理岗位往往至少要求1~2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学生对初次就业岗位期待偏高,多数同学对专业的形势和走向不清楚。应当多开展关于本专业特点、就业形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宣讲,加强学生对物流管理类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以及基本形势的了解,培养他们从基层岗位做起的准备和决心。应届毕业生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累与沉淀足够的基层体验和经验,才能在这个职业上站稳脚跟,并获得进一步发展。

(六)提高学生求职能力,加强学校就业服务的有效性

虽然学校每年给学生提供了不少招聘信息及召开招聘会,但根据调查,学生获得第一份工作的主要渠道主要是通过朋友和亲戚得到招聘信息。学校在学生获取就业机会方面的作用有限。同时,不少毕业生也反映,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够,学生缺少求职的技巧和方法。建议学校广开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就业困惑,给予更多针对性的面试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就业指导,并在未来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求职服务,提高本专业学生求职效率。

作者:许彤 蒋明霞 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孙瑛.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稳定性调研与对策分析: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62-65.

[2]刘小红,王成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调查与分析[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13-15.

[3]张曙红,冷凯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144-146.

第二篇: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以增加。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高职院校人才战略日益趋向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为学生创造理论学习与实操训练的机会,有利于提升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完成“工学结合”的教学任务。本文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概述现代学徒制的基本情况,并分析现代学徒制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性,进而探讨提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注重工学结合,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机会,进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高职院校在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引进现代学徒制,引导学生充分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从而提升其专业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引入现代学徒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现代学徒制的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校企合作日趋完善的今天,现代学徒制一改传统学徒制的固化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①现代学徒制的概念。现代学徒制是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推出的人才培养战略,学生既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到企业中进行实操演练。对于学生而言,既是学生也是员工,学校和企业也实现了身份的互换。②现代学徒制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现代学徒制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率。现代社会中存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匹配度较低的矛盾现象,究其根源为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较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现代学徒制为在校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实习机会,使得其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有机会进行实操训练,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操技能。同时,用人单位的实习过程中,能够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学习,使得其技能的提升符合用人单位的人才录用要求,提高就业率;③其次,现代学徒制有利于降低人才培养费用。在现代学徒制中,用人单位与学校及学生之间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用人单位为学生支付一定数额的工资,这样减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经济压力;④最后,用人单位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与培训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学校提供了整合资源的有效手段,同时,用人单位通过与学校合作,减少了人才招聘方面的时间损耗与经费花销。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

1、以学徒制为标准,改革完善现有课程体系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引进现代学徒制就要求必须对原有的课程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此适应用人需求的变化。例如,在课程设置方面要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在配送管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以2:3比例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程,即2周理论课之后安排3周的实践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消化吸收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在时间过程中发现问题,在下一轮的理论课程中着重解决,各个击破。

2、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扶持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现代学徒制的应有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贡献值。现代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其与高职院校合作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寻求大量廉价劳动力,对学生的长期培养与定向培养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效果不佳。基于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在现代学徒制开展过程中的切实利益,以推动其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例如政府出台对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的用人单位给予培训补助金与政策奖金,并为用人单位提供公益培训,既节省单位开支,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物流管理知识培训。并且出台相关的准则与法规文件,明文规定用人单位及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职责与关系,以此保障用人单位与高职院校合作的合理性与合法化,为学生提供安全有效的实践机会。

3、对教师定期开展实战培训

在现代学徒制的开展过程中,在保持教师现有理论知识丰富的优势的基础之上,要加强教师的实战经验与能力,进而推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例如,组织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到相关物流公司进行调研与实习活动,切实接触物流管理实战工作,完善其自身的物流管理经验;同时,也可以邀请企业中的技术骨干进到校园中开展主题讲座,就物流管理的新理念及实操过程中的技巧与注意事项进行交流讲座,一方面将先进的思想传播到教师中间,使其能够及时准确地为学生传递先进的思想与经验;另一方面加强教师与企业骨干的交流,明确物流管理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而在日常教学中有侧重点的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其成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对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引入现代学徒制,既要对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进行调整,又要出台相关政策,提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有能力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

作者:张玲燕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玲.现代学徒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风,2015,(19):196-197..

[2]孙统超,陆永健,殷琴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2):134-135,143.

[3]陶小恒.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38-42

第三篇: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

【摘要】

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应当根据经济发展及岗位实际需求,进行专业建设,并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职业性”,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顺利就业,但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上存在不足,制约着专业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物流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关键词】

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1前言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当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技能的提高,而不可与本科教育雷同,如果高职不具备清晰的办学思路、加强实践环境的建设,很难使其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及创新精神,如何转变观念,科学设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不足

2.1专业建设思路不清晰

高职的物流管理教育应当顺应经济发展,使其学生具备扎实的职业技能,并可顺利就业,但现在很多高职院校过多的传授理论知识,并没有传授足够的实践技能,致使学生应用能力较差:首先,高职在未深入了解市场发展前提下设置课程,其教学无法适应不断调整及变化的物流产业需求,并且,实践基地、硬件设施等的建设也不尽人意;其次,物流专业培养的口径不适当;最后,专业建设理念并没有兼具“灵活”及“相对稳定”特点。

2.2课程设置不科学

高职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在充分考量当地物流发展状况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从业技能,使学生毕业后符合岗位任职标准,但现在很多高职的课程设置特色不明显,和本科教育区别不大,这样会让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定位、发展方向认知不清,阻碍着优秀人才的培养,为此,高职应当根据岗位实际需求改进课程设置,使其专业培养的实践性、应用性特征明显,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就业[1]。

2.3学生实践素质不高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应当具备良好的硬件设备、实践基地及师资条件,让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指导下迅速提高应用技能。但现在有些高职实践环境建设不良,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不高,表现在:(1)因缺乏重视,在基地建设方面投资较少;(2)日常使用物流软件完成教学,实践条件不高;(3)没有安排高质量的课外实践,管理很松。

2.4师资建设比较欠缺

目前,高职物流专业的师资队伍水平不高,第一,因物流专业在我国出现时间很短,致使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物流教师很少,无法满足大量培养物流人才的需要;第二,物流教师的知识储备有待提高,现在很多教师是从管理、经济等专业转来的,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第三,物流教师实际操作技能较差,这些教师实践经验匮乏,也缺少专门的培训,致使培养应用能力较强的人才上存在困难,这样一来,高职人才培养的特色也无法被凸显。

3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对策

3.1明确人才培养思路

首先,与本科教育相异的是,高职物理管理旨在培养操作型人才,因其面对的是基层物流工作,要求学生应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因此,“为突出本专业的职业特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物流应用素质,并根据最新物流理论和实践的现状,持续创新,在实际训练中让学生习得最新的技能和操作技术”应成为其建设思路。物流企业及企业物流是实际物流岗位的两部分,高职应当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设置培养目标;其次,高职应当依据自身实际能力建设物流专业,不可急功近利,尤其应是,应当深入考查、分析本校的实践条件及师资建设状况;再次,高职专业设置应当符合实际市场需求,因此,其应当深入考量本地经济发展状况。

3.2完善课程体系

为培养优秀的物流人才,高职应当使其课程体系完善、合理,在设置课程时,高职应当致力优化学生能力、并面向实际岗位需求,全方面优化学生的素质、技能及知识储备。尤其是,学生应当突出“高职”特色,加强实践训练,为优化学生技能,着重提高应用技术及知识的能力。为保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高职设计教学方案及课程系统时,应紧扣职业能力的提升;此外,高职应根据在实践物流工作需要来传授知识,同时,还应将层次合适、通俗易懂的内容做为教材。

3.3改进教学方式

对高职学生授课时,应当区别于本科学生,采用适合于他们能力及水平的手段及方式,这样才可最大的发掘学生潜能、促进创新意识的养成、素质的提升。教师应当采用参与、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思索及创造的过程。应注意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应积极探索、而非被动接受;教师是学习的引导、组织者,而非一味灌输知识。教师还应当致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式,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精神[2]。

3.4加强师资建设

高职教师应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实操能力及理论水准,才能够胜任培养合格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工作,为高效实现人才培养任务,高职应当加强建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尽快使得本校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学术水准、业务能力及思想素质,为此:(1)为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组织培训及进修活动;(2)为让教师具备较高的物流技能,让教师到实际物流岗位上进行锻炼、实践;(3)不断丰富教师队伍,将同时具备物流岗位经验及教学能力的人才引入本校;

4结论

目前,我国有些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不清晰,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缺乏重视,无法适应物流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为此,高职应当在充分考查本地情况及学生素质的前提下改进办学,并在课程设置、硬件建设方面突出“应用”,使其毕业生受到社会的青睐。

作者:周云 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文员工作安排范文5

1.在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行政管理并不是一般的政府行政管理,也不是企业管理,它是企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综合体,该管理系统主要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企业内部组织进行智能化管理,旨在为了推动企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与管理,而企业行政管理岗位则是做好企业行政管理的基础,合理设置企业行政管理岗位,使企业内部员工各司其职,各谋其位,充分发挥企业行政管理岗位在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2.企业行政管理岗位合理设置具有时效性

企业在生产运营中涉及到诸多环节,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行政管理人员从中协调,若企业行政管理岗位分配不够合理,行政管理人员对自身岗位职责存在模糊性,那么在管理过程中必然无法保证企业其他工作调整与分配的合理性,从而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分工一片混乱。由此可见企业行政管理岗位合理分配的重要性。在行政管理岗位设置时要避免盲从,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状况做出合理化设置,彰显企业行政管理岗位合理设置的时效性,保证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项任务都有人承担,尽快实现企业的战略性目标。

3.降低完成企业战略性目标的难度

由于企业战略性目标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一般情况下较难实现。合理设置企业行政管理岗位,将企业的战略性目标分为多个模块,使每个行政管理岗位负责部分目标模块,这样一来能够降低完成企业战略性目标的难度,使企业目标能够有效完成,总而增强企业实力,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素质。

二、合理设置企业行政管理岗位提高企业综合素质的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各企业为了优化内部机构组织,提高自身整体管理水平,开始全面实施行政管理工作,全新设置行政管理岗位,这是由于行政管理岗位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因素,它的合理设置是完善企业行政管理的关键。当然企业行政管理岗位设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在设置中要严格遵循行政管理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况进行合理化设置。以下是笔者针对合理设置企业行政管理岗位提高企业综合素质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分析:

1.视情况设置企业行政管理的岗位

在企业行政管理岗位设置工作中首先要明确一个道理,企业内部有多少个岗位,不代表要安排多少人,岗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并不是对等的,切不可将其混为一谈。行政管理岗位设置完毕后要安排多少人上岗是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决定的,既可以一人多岗,同时也可以一岗多人,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企业行政管理岗位设置负责人员在设置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需求而定,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把握:

(1)工作环境变化状况

在企业行政管理岗位设置之前首先要全面了解企业内部工作环境变化,另外还要结合工作量的大小进行科学设置,比如企业文员岗位减少、电脑应用普及等变化都是行政管理岗位设置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些因素若是考虑不周,会直接影响行政管理岗位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岗位是否饱和

行政管理岗位设置之前,应准确判断企业内部岗位是否饱和。一些企业领导错误的认为自身部门人员越多越好,能够增强自身部门的实力,这种想法存在一定的偏差,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提高部门工作质量,不在于人员的多与少,而在于人员是否精干。岗位设置负责人员应根据企业内部岗位的饱和状况进行工作人员的合理安排,尽量使每个岗位都处于饱和状态,要避免人员冗杂,岗位分配不均的状况,因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工作人员积极性,不利于企业发展。

(3)正确划分岗位职能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按照其工作内容的不同分工,根据其职能分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这三个等级有一定的从属关系,因此岗位设置负责人员应掌握各个岗位职能的层级,了解各层级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明确各个岗位职能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岗位设置工作,保证岗位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符。

2.合理安排企业行政管理人员

(1)行政管理人员数量因素

据调查了解所知,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10%左右,企业行政管理岗位设置人员在设置过程中应以此数据为参考依据,同时结合企业行政管理对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政人员数量与企业岗位需求的一致性,保证企业岗位的供求平衡,使行政管理部门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2)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因素

行政管理岗位是否科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体现的,在岗位设置分配之前应综合考虑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了解每个人员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岗位设置与分配,充分发挥每个工作人员自身所具备的潜能。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应接受岗前培训,此举主要是为了让工作人员尽快熟悉企业生产运营的工作流程及整体概况,这样一来工作人员就可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有利于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及综合素质,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另外,由于企业要紧跟时代步伐,因此在生产经营中对于产业结构、发展目标等相关内容进行调整,那么相应的行政管理岗位设置人员也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科学调整,使岗位设置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

三、总结

文员工作安排范文6

1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内容

1.1信息安全管理

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存在大量的工作信息,信息在生成和传递过程中必然通过计算机网络,保证信息从产生到传递到归档整个过程的安全,成为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关键。通过用户认证、移动介质管理、网络隔离等措施对信息产生传递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保证整个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的安全有着较为关键的意义。

1.2计算机安全管理

计算机是整个网络终端设备,是信息产生、存储、浏览、传递的重要节点,也是信息遗失、泄露、盗取易于发生的位置,特别是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接入互联网和广域网络的计算机,随着网络的延伸,各种网络信息随意泛滥,给整个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有效传播带来较大的阻碍,同时也造成了病毒木马入侵,信息泄露等问题的产生。因此增强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加装网络版杀毒软件及安全管理软件,定期进行计算机安全检查、过滤工作是现阶段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1.3网络安全管理

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虽然有互联网,但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一般建设专用内网,有的甚至建设涉密网络,并且对各个网络进行严格的物理隔离。这些管理手段是保证网络安全管理的基础手段。同时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安装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安全网关、入侵检测等安全管理设备,进行网络边界管理,也是保证网络安全进行的有效管理手段之一。

2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网络用户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至出现不设置安全密码的情况。日常使用移动介质过程中,不注重安全检查,在不同的计算机上随意使用U盘等移动介质,甚至随意在内外网计算机之间拷贝文件。有的用户为了方便,通过更换插入计算机的内外网网线实现网络切换。这些为病毒和木马的传播制造了通道,给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了带来威胁。

2.2网络管理人员疏于管理

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网络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规模比较小的单位,网络管理人员有些是兼职人员,受到自身技术能力限制、疏忽等方面的影响,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时,不及时安装系统补丁、杀毒软件及安全管理软件,造成计算机存在漏洞。技术人员安装软件过程中,未对应用软件进行安全检查,从而安装存在安全隐患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给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带来影响。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运行维护不到位,造成网络故障频繁,影响整个网络的安全应用。

2.3计算机网络设计缺陷

组成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网络涉及到内网、外网,有的单位还存在监控网络、涉密网络等多套网络,网络结构复杂,网络建设时间不一,建设标准不尽相同,很容易造成网络设计缺陷的存在。机房未安装UPS、防雷、消防设施,重要资料、数据库未建立异地备份,造成数据丢失等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御技术

3.1合理规划,建设安全防御体系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体系贯穿于计算机网络整个过程。在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阶段,应该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计算机网络配套。同时理清单位各种网络的关系,合理规划网络布局,减少网络交叉,减少网络层级。在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网络建设过程中,能够在核心层互通的网络,不要在接入层互联;能够优化光纤资源,实现核心到接入的网络,不要设置汇聚层。计算机网络系统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安全意识。系统维护过程中要重视人员和资金的投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3.2科学的设置网络防护设备

防火墙是整个计算机的隔离层,有效地将计算机自身的信息与外界的相关操作相隔离,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应该在内部网络边界设置防火墙。重要的网络,特别是涉密网络应该加装上网行为管理、安全网关、入侵检测等设备。为了防止内部计算机违规外联互联网造成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应该在内部网络安装具备违规外联管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及时阻断内部计算机连接互联网,并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处理。

3.3身份认证及网络信息加密措施

为了保证内部网络中应用软件系统的操作安全和数据安全,有条件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可以建设用户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用户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改变了传统“用户名+密码”的认证方式,利用PKI/CA作为身份认证技术手段,通过建立以用户管理为核心的安全应用框架,将上层业务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实现对用户和业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同时保护内部的信息资产的安全。涉密或重要的文件,可以通过对数据、文件及口令等设置一定的高级加密。

3.4增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防毒及杀毒功能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给很多病毒及木马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在计算机网络内部设置完善的防毒及杀毒措施,增加计算机网络信息的防毒及杀毒的功能,将整个网络内部防毒及杀毒相结合,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3.5备份关键信息数据

为了进一步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降低信息丢失及损坏而带来的影响,全面的实现对于具有关键性作用信息数据的备份工作。同时将备份硬件装置与网络信息相隔离,防止信息数据的丢失。

4结语

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对于信息化时代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等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对其防御技术进行研究,以促进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效率的提高,最终为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

作者:贾爱军 单位:山东省武所屯生建煤矿

第二篇: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

1分析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信息管理类人员的文化、素质存在漏洞

目前,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就是信息管理类人员的文化、素质存在着很大的漏洞。通过抽样调查发现,信息管理类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方面、文化素质方面、工作经验方面等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计算机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增加,计算机管理类人才的发展存在阻碍。

1.2信息管理类人员专业技能存在问题

在进行实际调查中,很多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只重视计算机管理人员的学历要求,严重忽视了对管理类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尤其,在对计算机管理人才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编辑严谨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管理类人才的专业技巧、工作效率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漏洞。

1.3太“重视”信息管理类人员工作经验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过快,很多企业以及公司都喜欢招聘的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通过问卷调查来看,很多企业对计算机管理类人员与计算机系统专业人才的招聘中,往往都会要求是否有工作1至2年以上的经验等相关问题。从而,使得很多刚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在进行应聘中,遭到接二连三的“闭门羹”。

2针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研究的具体解决方案

2.1加强信息管理类人员文化、素质的要求

通过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随着现代化信息不断发展,企业在招聘相关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人才时,十分重视对计算机管理应聘者的文化程度和本身素质。所以,企业可以在招聘之前,结合自己企业对计算机管理类人才的各方面要求,对应聘者的简历进行删选,同时企业也加强对信息管理类人才的外语等科目的要求。在抽样调查中,近一半的企业对英语都有不同的限制,近46.78%的企业在进行计算机管理类人员招聘时,都有不同程度的英语要求,同时65.23%要求英语良好,而6.90%是对于英语要求一般。所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的日常学习中,也要加强自己的英语学习。由于现代企业加大对于英语的限制,所以,在高校教育学生时也要注重学生平时的英语4、6级考试。同时,企业对计算机系统管理人员的的素质、工作责任感、语言沟通能力方面、对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分析能力方面、团队合作方面等也要加强重视。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招聘时,不光看重管理人才的学历,要重视对于信息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通过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信息管理人才的文化素质各方面的要求。

2.2提高信息管理类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

随着现在科技发展不断快速,在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研究时,很多人员反映进入企业之后就一直“啃老本”,都没有时间学习。所以,企业要结合实际公司员工的工作能力的实际情况,按照工作能力的强弱,合理的划分工作小组,同时也要侧重加强对于员工的专业技术培养,每周定期安排时间,召集相关专业的人才共同讨论和探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定期对于计算机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全方面的提高信息管理类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每一年度聘请国内、外在计算机管理方面的资深专业人员,举行座谈会,让员工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工作技巧,充实员工的工作经验。只有这样不光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技巧和工作能力,同时也带动了企业的效率。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学生在未毕业之前一定要专心学习好本身的专业的知识,在大三、大四时,要鼓励学生出去实习,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出了学校在社会打拼冥定基础。

2.3合理分析信息管理类人员工作经验

在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中,根据反馈回来的有效问卷中,综合分析现在大多数企业在招聘中往往都十分重视信息管理类人员的工作经验或工作经历,所以,对于这方面都有不同的限制。但是,广大企业或者公司要换一种思维去思考,只有自己给予他们提供了工作机会,他们才能有工作经验,俗话说:千里马是遇到伯乐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所以,企业要适当的提供给高校毕业学生在计算机管理的相关工作的机会,每年高校毕业的前期,企业可以派高层管理人员去高校应聘相关计算机管理专业,尤其要重视人才工作能力的培养,积累良好的工作经验。所以,对于工作经验企业可以适当的放宽政策。同时,根据调查发现,现在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市场是需求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只是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太多,使得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所以,在进行应聘时,企业要重视信息管理类人才的系统操作能力,不能只是片面的强调应聘人员是否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3小结

综上可知,本人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及研究,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展开了分析和探讨,并通过调查反馈的信息来看:随着现在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企业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是,在企业进行招聘时,不光单方面的重视对信息管理类人才的招聘,同时对招聘者的文化素质、专业技术、工作经验等也都有所要求。然而,本人所学的知识以及调查范围有限,希望能够借助本文引起广大读者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和人才发展趋势的重视。

作者:张春龙 单位:长春市人才服务中心

第三篇:计算机与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应用

1信息与信息系统

1.1信息与数据

从信息的概念上看,信息是数据的内涵,而数据是信息的形象、直观表示方式,是信息的有效传播媒介。对于数据来说,在人们弄清楚数据中所包含信息的含义时,数据所表达的意义才有价值。当承载信息的载体在性质方面发生变化时,数据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以更好地反应和描述相关事物的特征。

1.2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其运行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人机交互控制系统,实现对大量数据信息的综合管理,从而提高信息数据的筛选分析能力,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加高效、准确、科学的决策建议。现代社会中,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发展,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应用于很多领域,正在释放出更大的优势和潜力。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其信息数据的高效传输提供了支撑,在企业营销、加工制作、生产经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现代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对于处理繁杂的信息、数据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于企业的管理,在互联网可以连接一切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传统管理与现代信息管理的深度融合是企业成功转型的重要途径。

2.1事物处理系统

事物处理系统,简称TPS,是组织中完成或辅助完成组织业务活动的系统,主要针对企业管理中日常事物所发生的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和输出,是服务于组织管理层次中低层、基础的信息系统。该系统一般用于专业性服务,是其他类型信息系统的信息源,通常需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实时性、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等特点,一般涉及的行业包括航空公司的订票系统、银行的存取款系统、企业的销售管理系统等。例如,备件管理方面,外企用ERP系统来管理备件的出入库,备件的数量等情况可以实时导出和在线查询。设备维护人员在系统中申请所需的备件,由设备工程师在系统中审批,系统会显示领用人的工号、备件P/N及目前的库存情况、应用到哪台设备等信息,设备管理人员可以对备件的实时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当看到备件库存小于最小库存时会通知文员采购。同时文员也会每周一次或者两次REVIEW整个备件的库存情况,对数量到达备件LIST采购点的备件进行采购。一般每个部门都有一份详细的备件计划,在计划中会有按重要程度的分类、安全库存、最小库存、目前库存以及定义的采购节点。关于备件的分类:A类一般是指最重要、数量少、可替换性比较差、价值比较高的备件,这部分备件在配置资源时是最优先考虑的,大概占备件预算的65%左右;B类一般是指重要程度中等,可以替换的备件,占备件预算的25%左右;C类一般是指数量比较多,可替换性强,不会造成生产线设备停机,价格较低的备件,一般占预算的10%左右。在将备件的即时情况从系统中导出后,加入公式的EXCEL会自动计算哪些备件需要出单购买、已经购买的数量及PO等信息,并以不同颜色标识出来。一般文员会每周REVIEW,并将零库存的备件或急需的备件标识出来,在部门周会上REVIEW,相关工程师或经理会推动相关部门特事特办,提高采购效率,降低生产线因备件缺少而停机的风险。

2.2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一个组织或集团为了实现其整体目标,对管理过程中的有关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系统。该系统具有层次性、目标性和优化性特点,分为不同层次的子系统,而各个系统又分别围绕系统的总体目标运行,并在人机系统的大环境下自主选择最优方式运行。例如,现代企业一般会定制进销存软件等财务软件,通过使用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软件,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进销存软件,采用客户端本地业务管理与互联网搜索及应用相结合的方式,以货品价格搜索和库存管理为基础,统一管理个体工商户的报价、库存、往来及收支信息,解决个体工商户日常经营中普遍存在的商品太多无法记住价格及库存的问题,完美实现“精准报价、清晰库存”的核心价值。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进销存信息的管理已经进入移动时代。在线进销存是指利用无线网络实现进销存的技术,它将原有进销存系统上的进销存管理功能迁移到手机。在线进销存系统具有传统进销存系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使业务摆脱了时间和场所的局限,实现了随时随地与公司业务平台沟通,从而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推动了企业效益增长。在线进销存系统是一个集3G移动技术、智能移动终端、VPN、身份认证、地理信息系统(GIS)、Webservice、商业智能等技术于一体的在线管理软件产品。随着企业对信息化管理重视程度的提高,专业性研发人员的不断增加,相应的管理软件也会日趋完善。

2.3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简称DSS,是以科学管理、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高层领导的决策活动,具有智能作用的系统。该系统运行的模式通常是这样。通过对用户之间的对话进行管理,将有价值的数据和模型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并建立相关数据库和模型库。该模型主要用于销售、客户分析和市场研究、运筹和战略计划以及企业综合分析等。例如,企业可通过决策支持系统,挖掘业务增长的潜力。一方面,企业可将产品、服务都放在云端,供员工、客户实时调用,提高效率,加速资金到账的时间;另一方面,企业研发部门可实时收集多方反馈,快速升级产品与服务的版本,完善交付体验。独特的体验必将带动企业的盈利能力,拓展市场份额。通过决策支持系统,可使企业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能够明晰客户细分,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客户沟通、客户响应、产品推荐并不会导致客户的反感乃至屏蔽,反而会增强客户粘性,赢得客户的信任。高度个性化的服务在赢得客户的同时,也巧妙地将客户转化为企业产品的形象大使,他们在各自朋友圈的推荐、好评就是企业扩大客户群体的开始。数据分析模型能够预测下一次维护的时间,那么相应的员工排期、远程派遣、远程故障排除等工作都能做出合理安排,提高效率。企业的高管往往定期审查预算使用情况,经常遇到的困惑是投资到底有没有效果。通过使用数字技术,将大幅提升投资回报率的透明度。互动数字营销将面向企业线上、线下市场活动进行全方位、多渠道追踪,对市场转化率的实时分析能为既定时段市场战略的有效性评估提供支持,高管团队能利用这些决策支持工具做出最有利于企业的决策,下一次高管会议,对预算产出与投放的决策将更加有的放矢。而决策流程的效率提高就意味着缩短上市周期、提升盈利能力。

2.4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简称ES,顾名思义是一个具有智能特点的信息系统,能够在特定领域模仿人类专家思维解决复杂问题。该系统包含大量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思维推理能力,能够像专家一样解决实际问题。该系统有利于实现知识共享,但需要决策者提供深入的信息技术支持,特别是数学模型和算法的支持。专家系统的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包括:工程、科学、医药、军事、商业等领域,具有解释、预测、诊断、故障排除、规划、监督、教学等诸多功能。

3计算机与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首先,纵向来看,企业级数字技术、移动技术的普及焦点有所变化。第一波普及更多聚焦于电子化到移动的转型,当时的关键环节,不是把网站上的内容简单移植到手机界面,而是要针对目标用户,使其明晰企业的移动技术战略是什么,关键盈利点、独特因素是哪些,进而理解什么样的移动应用是开拓全新市场的金钥匙。其次,从简单的联网互动演进到移动技术与数字分析双管齐下,从而在已经取得的进步基础上实现数据分析的业务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如何把复杂的数据转变成直观的图表,实时反映运营状况,为快速响应、决策提供支持。最后,纵深普及,必将聚焦于企业级数字技术战略如何制定、部署、执行。以部门、业务分支为单位的某种技术试水已经告一段落,企业高管有必要达成共识、集中优势、整体考虑,明晰迫切需要转型的方面,通过产品原型、专家咨询,充分了解数字技术可能交付的成果。打通所有数据孤岛,集中化制定规范、评估标准,有利于企业整体效率的提升,进而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升各自在价值链中的定位,迎接下一代数字生态环境。

4结语

通过分析可知,随着现代计算机与信息管理技术的进步,信息系统的应用层次不断提高和扩展,从TPS到MIS,到DSS,再到ES,应用的层次不断深化,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信息管理技术将企业的办公环境升级到电子化办公的现代化环境,把企业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实时、战略性分析,把隐形的数据变成切实的营收与效益。

作者:李兵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信息管理应用

1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特点:组织性、共享性、独立性、可控冗余度及灵活性等。

1.1组织性

计算机数据库中的数据并不是散乱无序、没有一点关联的。很多在同一数据库中的文件与文件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性,纵观整个数据库,会发现它们都是按照具体的某种关系组织起来的,都具有类似的组织结构特点,这种现象在同属于一个集合中的数据之间表现最为明显。

1.2共享性

数据库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共享性,这也是人们建立数据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如果一个数据库不具备共享性功能,那么其存在价值将微乎其微。数据的共享性不仅表现在它可以使同一个单位不同部门或个体之间的数据实现共享,而且还可使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甚至是不同国家之间的数据实现共享。数据库的共享性必将大大提高数据库的使用效率。

1.3独立性

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是数据库独立性的两个主要方面,其中,逻辑独立性是指不需要修改原理程序,就可以改变数据库的总体逻辑结构。如数据定义的修改,新数据项与数据类型的变化,以及数据间的联系的变更等。物理独立性是指改变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其应用程序也不会发生变动。如更换数据库的物理设备、变更物理存储位置等,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其应用程序也不会发生变动。

1.4可控冗余度

数据库的冗余指的是数据库中数据与数据相互重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人专用数据的冗余现象,二是共享数据的冗余现象,这两种冗余现象都可以在设计数据库时,根据用户意向,消除多余的重复数据。此外,科学、合理地控制数据库冗余度,还可以提高用户在查找数据的效率。

1.5灵活性

数据库不仅可以存储各种数据,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各种管理,如输入输出数据、编辑修改数据等,其灵活性较大,人们可依据个人所需对数据库进行个性化、特色化的管理。

2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2.1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日益广泛,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其表现出非常强的生命力,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目前,我国的工业、农业和商业等各个领域都用到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其必将大大改善这些领域的信息管理方法,提高信息管理效率。此外,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良好的安全性和适应性优势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很多行业都充分认可了这项技术,这给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理论与实践的飞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2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人们实际应用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其应用效果直接影响到它自身的发展,从数据库的出现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网状数据库到层次数据库再到关系数据库、对象数据库,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磨练,数据库技术已日趋成熟,其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也有了较大提高,这必将使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发展天地更加广阔。

2.3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系统安全性不断增强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系统安全性不断加强,凸显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对计算机数据库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功效形成了有力保障。信息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就是提高企业中一些具有高度机密性和敏感性的数据的防窃取和防篡改能力。此外,计算机系统具有的信息备份和恢复功能,对信息的复制和备份不需额外增加任何成本费用,对于误删信息造成的问题,计算机备份恢复功能也可轻松解决。目前,人们不但应用一些传统的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手段来保障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如账号、密码等,而且应用了很多抗风险软件,这极大地增强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系统的安全性。

3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应用的改进措施

3.1提高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

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主要指保护数据库不被非法入侵,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被盗取、篡改或非法使用等。衡量数据库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共享性是数据库的一大优势,但与此同时,数据库的共享性也必然引发数控库的安全问题。数据库技术所具有的共享性并不是完全绝对的共享,共享性不是必须共享所有的数据,恰恰相反,一些机密数据不但不能共享,而且还应加强保密措施。如一些国家、军事和商业机密、个人机密及银行账户密码等数据都不能共享。其可以通过在统一严格控制DBMS(DataBaseManagementSystem)的情况下,严格控制使用权限,采取数据加密、强制存取控制和视图机制的措施,提高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

3.2加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随着计算机安全技术、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数据库系统的要害便是数据库的安全问题,数据库信息的安全与否直接受数据库安全的影响,而数据库的安全也直接受数据共享功能的影响,如何在保障数据库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库的信息共享功能,是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3.3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数据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库原理的发展,必须用数据库系统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指导其实践,以提高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在研究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相关理论时,也必须基于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应用的实践,增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理论研究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数据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

4结语

文员工作安排范文7

[关键词]职业能力发展;职业院校;课程设计;应用统计

一、引言

“应用统计”是商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内容丰富、理论性强,是一门关于如何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论科学。此课程既可以对应一个独立的工作岗位(统计调查),也可以是社会经济管理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定量管理方式[1]。

二、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应用统计”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实践课程的探索[2]、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方法的研究[3]等方面。该课程经过许多教师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已初步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性较强特点,成为一门与岗位契合度较高的课程。即便如此,笔者在多年的“应用统计”教学中发现,根据国内大多数的教材及相关研究,该门课程一般均采用以统计调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项目和环节,即统计基本概念—统计方案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统计报告[4-5]。这一过程是调查统计工作由设计—实施—得出结论的过程,是事物产生—发展—结束的逻辑顺序。以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设计课程使该课程更贴切企业的完整工作程序。

三、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以往的教学中也采用工作过程设计“应用统计”课程,但是教学中发现,课程初期即让学生进行统计调查的设计,学生们总是在课程的前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而再进入数据整、数据分析阶段,学生们又难将此部分与前期课程联系起来,究其原因统计调查设计工作具有较复杂的综合性特征。“应用统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没有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理论铺垫,很难设计出合理可行的统计调查方案。让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初便进行设计统计方案,设计出的方案也只留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设计行为,也达不到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实践教学的目的。对于“应用统计”这类一门课程即包含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且课程要完成前期的工作需要较多后期的理论铺垫的职业院校课程,如果课程设计采用一个大的工作过程为主线,都会面临此类问题。

四、解决方式

(一)以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为主线设计课程

职业院校类似课程设计的逻辑主线可以采用以职业成长逻辑发展规律为主线进行设计,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将该方式运用于“应用统计”课程教学设计中,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本耐和德莱福斯等经过研究发现,人的职业成长均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逻辑发展规律,其发展会经历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和专家等五个阶段。职业院校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设置时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遵循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6]。新职业人进入企业都有岗位升迁通道,不同层次岗位对专业技能的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能力的迁移变化一般都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各项技能过程中也应遵循这一事物发展规律。统计是企业中商务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商务人才在企业中有其发展上升的通道,不同的层级商务人员所需的统计的知识和技能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初入职场的办公室一般文员、销售员等,这些人员可以被界定为“初学者”,在工作中他们所需的统计技能就是一些统计数据的简单整理汇总,包括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数据的图表显示等内容;而对于那些拥有一些工作经验并被提升为行政助理、销售助理等的商务人员来说,他们可以被称为“有能力者”,所需的统计技能包括数据的一些分析,由分析挖掘数据内在的特征和规律;对于一些职位较高的商务人员,例如经理助理、销售主管甚至经理等,以及专业的调查统计专员,这些人员我们认为是商务职业的“专家”,工作中要能够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和技能,对统计工作进行总体设计,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商务活动的对策。

(二)教学项目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形式

职业院校课程设计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即使是“应用统计”这些专业基础类课程。为了更好地契合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本课程在每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都加入实训练习内容,将统计理论知识与统计软件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统计理论的基础上完成相对应的统计工作。除此以外,针对“有能力者”职业发展阶段在数据分析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后增加数据综合处理的实践环节,该部分包括综合运用数据整理汇总和分析方法的项目,例如:员工人事统计、培训成绩统计分析、销售数据统计分析、库存数据统计分析、采购数据统计分析、财务数据统计分析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践,学生们商务数据综合分析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实践环节注重统计理论和统计软件的综合运用

在每个项目的实践环节及数据综合处理项目的实训中,项目设计既考虑理论的应用,又将现代统计软件例如:Excel、Spss、Eviews等数据处理方法操作纳入课程教学中,这些统计软件尤以Excel简单易学、应用广泛,是职业院校商务类专业学生就业的工作中统计数据处理主要应用的软件,因此在项目的实践环节及数据综合处理项目的实践中,教学增加软件应用的指导环节,使学生在处理数据上找到快速、便捷的方式和方法,既提高了工作学习的效率,又提升了处理问题的能力。

五、结论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笔者在职业院校商务专业的“应用统计”课程改革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于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为主线设置的各学习项目,前后呼应,环环相套,使学生更清楚为什么学、如何学,项目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式,注重理论与统计软件的综合运用的训练。经过实践证明这样设置的“应用统计”课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爱香.高职统计课程全方面改革探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7(18):76-77.

[2]伍兴国,肖霞.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学生统计实践能力培养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2):80-82.

[3]付秋芝.对高职院校统计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J].商业文化,2011(11):182-183.

[4]刘泽.统计与分析[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1-2.

[5]陈宏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统计基础与应用”课程设计[J].职教论坛,2012(14):35-37.

文员工作安排范文8

1.当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不足

商务英语方面的人才接受学校教育之后进入社会,工作表现却不是很好,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各个学校培养商务英语方面的人才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和要求,所以学校在培养人才上需要找准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应该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虽然许多学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却没有指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所以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常常感到学校所学知识没有实际用处,应用能力较差,无法在工作岗位上获得较好的表现。其次,商务英语专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商务能力的培养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商务英语课程中,英语知识和商务知识两个部分需要融合在起来,并且在课程设置中达到合理的分配状态。但是大多数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处理好英语和商务之间的关系。部分学校仅仅注重英语方面的教学,开设各种各样的英语课程,英语方面的课程占据较大比例,而商务课程只占据较小比例。除此之外,大多数学校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上比较落后。多数学校在商务英语专业方面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老师把大部分教学时间都花在理论方面的讲授上,而且主要在课堂上开展,而忽视了实践方面的教学。学生只是学习理论知识,却没有通过实践来应用知识,所以学生缺乏应用能力,这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不利的。许多老师都是重点讲授英语语法等基础方面的知识,而英语口语和听力等应用方面的技能却没有得到培养。而在考试和评价中,也没有重视对应用能力的考核,而只是重点考察学生的书面能力。这就会降低学生的商务英语英语能力,从而使其在商务实务中无法顺利沟通,也就无法完成工作。

2.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各个学校需要寻求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对商务英语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合理的改革。首先,各个学校应该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符合市场要求和国际需要的全面型人才,既具有深厚的英语知识基础和英语英语技能,又具备熟练的商务知识和技能。学校为了使商务英语人才进入社会后获得较好的工作表现,学校应该基于用人单位的需要和要求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较高的英语应用方面的能力和商务应用方面的能力,以及计算机能力、沟通能力等各个方面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其次,各个学校需要针对商务英语专业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需要将社会的需要和要求作为指导方向,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应用能力和公务办理和操作能力,联系理论方面的教学和实践方面的教学,培养具有一项专长和多种能力的人才。对此,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分清主要学科和次要学科,重视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可以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又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除此之外,各个学校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其调查研究的能力。老师在开展商务英语方面的教学时,需要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给学生营造灵活多变的学习气氛。老师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情景、任务、讨论、辩论、合作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课堂教学需要跟课外实践联系起来,老师需要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多参与跟商务英语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及时的帮助,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老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在英语应用方面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听力学习口语学习,并且结合英语应用和商务应用培养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商务情景下更好地利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要和要求也在改变。信息想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和要求的人才,就需要对人才培养方面的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商务英语专业作为新兴的热门专业,各个学校都开设设立相关专业,努力培养更多的商务英语人才。但是如今大多数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各个学校应该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的模式进行什么样的改革,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杨华丽 单位: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第二篇: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一、三本院校的性质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仅取决于其办学性质而且取决于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层次和类型。面对激烈竞争的高等教育市场,三本院校只有科学地定位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才能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品牌,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的高校主要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等四类。近年来,鉴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国民教育系列中的地位,有学者建议在上述四种高校分类中增加“技能教学型”。我国的大部分三本院校属于教学型高校。考虑到三本院校的办学类型和生源质量,教育部曾指出“三本高校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因此,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已经成为被众多三本认可的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国内外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我国在新世纪的本科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从专业教育价值取向向素质教育价值价值取向转变;从专门人才基本定位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基本定位转变,并保证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基础上突出多样性。”按照这一人才培养的总思路,国内学者提出了六种培养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模式:“英语+专业”、“专业+英语”、“英语+专业知识”、“英语+专业方向”、“非通用语种+英语”和“双学位”。目前,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也有学者引进了国外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四种模式:(1)单学科(Spe-cialist)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纯英语专业。(2)双学科(Joint)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同时学习两个学科的课程,且这两个学科均属于人文学科这一大类。(3)种学科(Generic)人才培养模式,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同时学习属于人文大类的多个学科的课程。(4)复合学科(Nego-tiated)人才培养模式,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跨越人文大类学科的界限,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多个学科的课程,组成复合学科的课程。

三、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特点与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ESP是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的缩写,俗称“专门用途英语”或“应用英语”,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财经英语、医学英语、工程英语等。作为ESP的一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和中国加入WTO近十年以来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进一步加大、在质量上也有新的要求。在一项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中,对于是否有商务英语人才引进计划一条调查,60.9%的受调查企业选择了“有”,23.4%和15.6%的受调查企业选择了“暂未考虑”和“没有”,这说明目前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该专业的就业前景是比较乐观的。该调查中,对于什么类型的毕业生更受欢迎的调查发现:61.6%的企业选择了“英语口语好”;53.8%的企业选择了“交际能力强”;42.6%的企业选择了“扎实的基本功,业务能力强”;由此可见,大多数企业很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英语口语水平、交际能力和业务能力。另外一项商务英语专业人员的需求标准的调查中有关“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调查也基本上印证了这一人才质量标准。依据培养目标的差异和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不同,国内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可分为以下五种:(1)商科或其他专业+少量商务英语课程。这种模式主要以商科、英语语言文学或其他专业为主,加上少量的商务英语课程。(2)商科或其他专业主修+商务英语辅修。(3)商务英语专业。商科专业课程全部用英语授课,类似于英语国家的商科专业。(4)商务英语主修+其他专业辅修。(5)双学位。商务英语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学位课程都修,拿两个学位。根据一项对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目前大部分国内高校采用“商务英语主修+其他专业辅修”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范例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外语系经过深入调研最终把本系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外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和科技等部门从事翻译、教育、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外语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是我院“一技在身,人人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我院外语类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化,也是我院外语系不断深化和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方向。结合我院外语系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本系的特色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特色培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展开一系列的研讨,最终确定了商务英语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1)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采用“商务英语主修+其他专业辅修”的模式,即学生在主修商务英语专业的系列课程的同时辅修一些与商务活动相关的课程(辅修课程的教学主要由我院商学系完成)。(2)在“应用型人才”的培育上,依托我院先进的同声传译实验室重点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特别是口译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和使用以及开办翻译公司达到培养学生较强的实战能力、交际能力和业务能力的目的,最终达到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3)以推广商务英语翻译考试(ETTBL)为契机,一方面逐步提高外语系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快其他系部英语拔尖学生商务翻译特别是口译能力的提高以突出我院人才的“商务英语口译”特色。(4)课程设置上:在开设传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开展应用性较强的CAT(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探索人文与技术相整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应用型高等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子。(5)研制“校本教材”:我系所选部分教材属于国家重点规划教材,这类教材一般适用于“一本”和“二本”的学生,不适合本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使用;针对这一问题,外语系编写了一套适合本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水平的“校本”教材—《商务英语翻译(口/笔译)教程》,目前该教材已出版并投入使用。(6)实习与就业:截止2010年外语系共与十余家企业、学校、旅游景点等签署协议,建立了11个“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为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成效

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各项措施正在以实验室为平台、以课题研究为支撑、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稳步推进。从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各种大型比赛和考试中的表现来看,我们的应用型专业建设是初见成效的。在2011年上半年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认证考试中,我院有12人通过高级笔译考试,通过率为85.7%;62人通过中级笔译考试通过率为84.9%;16人通过中级口译考试,通过率为88.89%,此次我院所取得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我系08级和09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次就业率均超过了90%。这些都是外语系商务英语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设取得成效的有力例证,说明上述改革措施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是正确和有效的。

六、结束语

文章以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为例主要就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和与之紧密相关课程与教学系统改革等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对“转型发展”背景下我国三本院校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改革有所启示。高校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但同时它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统筹兼顾、结合实际、因校制宜、科学地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它不仅需要我们对人才培养的基础理论进行探讨,也要求我们以务实的态度结合不同的校情、不同的专业开展各种特色研究。

作者:宋新克 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外语系

第三篇: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一、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英语基本功、广博的国际商务知识、宽阔的国际化视野与技能,很大程度上掌握经济、管理、文化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跨文化交流交际与沟通能力,能在国际市场经济环境中正确地使用英语从事商务洽谈、经贸、管理、国际金融、外事法务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鉴于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方向)利用学院英语学科优势,依托广西师范学院国际贸易、经济学、管理学等强势学科资源,坚持“英语+商务+实践“的办学特色,以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有丰富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同时又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

二、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为了实现上诉培养目标,把我院商务英语方向的学生培养成既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又具有相关的商贸谈判和文化交流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外语系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改革模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以泛北部湾自贸区的市场需要为依托,调整课程设置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自贸区主要包括中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文莱等7个国家。泛北部湾国家已连续12年成为广西的最大贸易伙伴。泛北部湾经济的腾飞发展,多边的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急需大量的精通外语而又具备商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针对这一市场需求,在课程设置上,一是加强语言实践课的比重。如大一学年注重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培养,全面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二是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原有专业必修课基础上,增设文学翻译、经贸翻译、科技翻译(工程翻译)、高级翻译、中国散文英译、汉籍翻译等课程。三是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在高年级的专业课程设置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制作、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商务谈判与合同写作、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等。“英语语言商务专业的学生在低年级同样学习英语语言技能课程,但是在高年级重点学习国际商务有关课程,如国际商务导论,经济学概论、跨文化商务交际、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等,这些也都不是语言课程,重点在国际商务。”因此,我院在大二、大三课程设置上,增设、精选国际商务相关课程,旨在提供学生的国际商务相关知识,同时又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得出,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择业和就业。

(二)优化教材选择

在教材选用上,大胆采用英文版的《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商务英语》。许多老师认为采用英文版的教材,无法将专业知识深入讲解,又加上独立院校的学生基础差,担心无法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但是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英文版的教材更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一方面学生可以获得语言熏染,另一方面在学生在探索中又掌握了商贸相关知识。

(三)创新性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实施案例教学法

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及单证制作课程,笔者更注重商务运作能力的培养。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情况下,笔者将之前参与过的涉外项目谈判的合同及贸易实务案例,例如,采用某公司的合同文件电子版及信用证复印件作为案例教学,教会学生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商务活动中取得共赢和效益,使这门职业课程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针对英译汉课程,笔者将教材内容做了适度整合。将教学内容的比例调整为教材占50%,案例翻译占30%,点评学生翻译练习占20%。通过灌输点拨教材内容,让学生掌握翻译理论知识;把文学翻译、政论文体、法律文体、旅游文体及笔者参与过的涉外工程的翻译实例作为案例教学,通过点评翻译实例,让学生掌握翻译技巧如何运用各种文体之中。

2、恰当运用“微课”教学

针对商务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如教学中教学目标、重难点、疑点内容)或是经典案例讲解,我院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且有商科背景的外语教师录制教学视频,及时对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并将它们通过资源共享,供师生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和就业渠道。

3、推进“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学生练习。而在“翻转课堂式“这种教学模式下,让学生先提前预习和完成知识的学习,从而使课堂变成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知识讲解、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提升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我院有了“微课教学”推行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去使用更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老师的教授知识,这就充分调到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如在教授国际商务谈判与合同写作、国际单证制作等课程中,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及配套材料提前了解课程中的重点,难点,案例分析,学生带着对某个知识点的疑惑来到课堂,教师负责解答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每个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教师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于是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成立辅导学习小组,学生可以相互提问,相互检查,相互反馈,老师及时地给予指导。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

三、结语

本文从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入手,结合泛北部湾商贸人才的需求,深入探讨了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索如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交叉性的商务英语人才,对于创新性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今后,我院仍会努力探索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促进商务英语的教学改革,满足东盟跨国企业和参与涉外项目的国内企业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为泛北部湾经济区域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作者:刘芙蓉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

第四篇:职校商务英语人才质量需求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教育是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经济发展赋予职业教育更多的历史重任。目前,中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主要体现在高就业率与低满意率上。戴歆在其文章中对42家大中小型外企进行调研发现,91%的企业都有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但只有13.3%的企业对他们的评价是很满意。可见,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商务英语人才质量需求进行研究。

二、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质量需求分析

对人才质量的研究首先要清楚培养什么岗位的人才,在岗位定位清楚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需求分析。笔者对湛江某中职学校2011届和2012届的101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89份,整体问卷回收率为88.12%。在89名毕业生中有26人从事外贸业务员工作,占29.21%;有29人从事跟单员工作,占32.58%;有18人从事文员助理类工作,占20.22%;有5人从事客服工作,占5.62%;有11人升读大专,占12.36%。可见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有三种: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和文员。本文对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和文员这三个岗位进行人才质量需求分析。主要通过查阅多家知名的招聘门户网站(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输入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和文员三种岗位进行搜索,学历要求中技、中专或高中以下(含高中),选取外贸类企业共90家,每个岗位分别选取30个单位(包括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一)通过整理得出下列人才需求质量指标:

(一)跟单员需求质量指标

1.具备良好的销售职业道德素质。指标出现次数为10。

2.熟悉Office办公软件使用,熟悉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环球资源、B2B等相关网站后台操作。指标出现次数为18。

3.普通话标准,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协调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指标出现次数为28。

4.具备一定的英文读、写、听能力。指标出现次数为22。

5.具有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相关教育背景。指标出现次数为16。

6.善于团队协作,反应敏捷,应变能力强,有耐心、亲和力强。指标出现次数为18。富于激情,积极主动,工作细致严谨,有责任心,能吃苦耐劳。指标出现次数为25。

7.有相关行业工作经验,熟悉进出口业务跟单操作流程、货物运输安排。指标出现次数为25。

8.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好。指标出现次数为21。

(二)外贸业务员需求质量指标

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形象佳。指标出现次数为18。

2.熟悉办公软件的使用,熟悉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等网络平台。指标出现次数为20。

3.商务英语、国际贸易或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毕业。指标出现次数为13。

4.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读、写能力以及协调沟通、商务谈判和人际交往能力。指标出现次数为23。

5.具备优秀的销售沟通技巧(含电话销售)。指标出现次数为17。

6.具备一定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能独立接待外商。指标出现次数为22。

7.热爱销售工作,富于激情,积极主动,工作细致严谨,有责任心,能吃苦耐劳。指标出现次数为25。

8.具备一定的外销(参展)经验,熟悉外贸和订单管理流程。指标出现次数为21。

9.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身心健康,接受并适应出差或短期外派的工作调度。指标出现次数为15。

(三)文员需求质量指标

1.具备良好的销售职业道德和素质,形象佳,要求女性1.60米以上。指标出现次数为17。

2.具有商务英语、文秘相关专业教育背景。指标出现次数为16。

3.熟悉电脑应用,熟悉Excel、Word等办公软件的使用和网络营销。指标出现次数为24。

4.具备一定的公共关系、财务会计基本知识以及文书写作、档案管理方面的能力。指标出现次数为18。

5.普通话标准,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指标出现次数为19。

6.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读、写能力。指标出现次数为9。

7.服从管理,有较强的执行力。指标出现次数为21。

8.反应敏捷,应变能力强,有耐心,性格开朗外向,亲和力强,有高度的责任心。指标出现次数为25。

9.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好。指标出现次数为15。

二)通过对以上三种岗位人才需求指标及数据的总结归纳,得出中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质量需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职业道德素质

对于这三种岗位,所有企业都强调就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在职业道德方面,企业希望商务英语相关的从业人员要有诚实守信的品质以及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同时还应该服从管理,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

(二)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职业劳动需要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合称。由于三种工作岗位具有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工作对象各异和工作结果不确定性等特点,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提出了相关的要求。由于外贸业务员岗位具有较高的人员流动率,经常与国外客户沟通,时差经常存在,业务员加班时有发生,较为辛苦。同时,做业务的挫败感常在,一旦不能完成业务指标就会被迫离职,这是很多公司不成文的规定。心理素质是支撑人员持续发展成长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承受各方面的挑战和压力。

(三)知识素质

知识素质可以分为理论知识和行业经验性知识两个方面。理论知识是指从业人员应掌握专业和行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行业经验性知识指的是从业人员具备的行业经验,行业经验性知识的获取依靠实践活动。例如:从事跟单工作的人员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外,还要对外贸行业有一定的了解,熟悉行业基本的运作方式、特点和规律。相对于行业经验缺乏的从业者,掌握经验性知识的人员更易适应相关岗位,能够较好地开展行业工作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也降低了人员的培训成本。

(四)能力素质

在90个用人企业需求当中,有70个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谈判、协调和人际沟通能力,占总数的77.8%;有54个企业要求相关就业者需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写能力。在业务员岗位上注重英语口语,在文员和跟单员岗位上更注重听和写的能力,企业对中专生的英语技能掌握方面要求不会太高,以够用为度。在30个招聘外贸业务员的企业中,有22个企业要求就业者具备一定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能独立接待外商,占73.3%;有64个用人单位要求从业者服从管理,有较强的执行力,占71.1%;有46个企业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外销(参展)经验,熟悉外贸和订单管理流程,占总数的51.1%。有62个用人企业要求从业者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并且要求从业者熟悉网络营销,熟悉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等网络平台,体现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的趋势。

作者:陈翅恒 单位:湛江财贸中等专业学校商贸科

第五篇: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分析

一.相关概念:

1.商务英语:

1.1商务英语的概念:

商务英语是一种行业英语,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就业岗位定在中小型涉外企、事业单位,商贸公司以及在商务背景下与语言服务有关的岗位,包括外贸销售、外贸跟单、涉外饭店管理、涉外商务咨询、涉外商务文秘和其它涉外商贸服务岗位。商务英语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1)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强国,英语也随之在全世界传播、应用。(2)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英语成为一种重要的交际语言.目前的商务英语分为EG-BP(普通商务英语)和ESBP(专门用途商务英语)

1.2商务英语的特点:

(1),情境性:商务英语注重交际,交际发生在商务活动中,因此语言的形式、词汇、内容与商务知识密切相关,它承载着商务理论和商务实践方面的信息。(2)区域性:商务交际常常会发生在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人之间,因此用词的礼貌性以及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知识是必要的。(3)简洁性:商务英语的用词需明白易懂,正式规范,语言平实、准确,多使用国际通用的常用词汇。

1.3商务英语的教学阶段:

商务英语的教学阶段分为专有词汇教学、交际策略教学、商务知识教学。

1.4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在通识英语教学中,教师起到解释、引导、激励的作用,而商务英语教学要求教师除了这些外还要做到设计课程,提供、组织教学材料,因此教师成为教学的协作者、研究者、评价者,目前商英教师的不足在于缺乏商务活动的真实经验、体会。

1.5商务英语的教材:

教材分两种:一种着重教授商务活动中的英语知识,另一种着重讲授商务活动的过程、技巧。

1.6商务英语的学习者:

学习商务英语的人数每年都在增长,其中一部分是从未从事过商务活动的学生,另一部分则是从事过商务活动的在职人员。

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确立的概念,旨在帮助课程的设计者了解行业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包括学生完成学业后可以做什么?要完成学业需要做什么?学习者个体的渴望或愿望的满足,个体的缺乏、不懂或做不到的事都属于个体需求。因此需求分析就是要了解学习者希望学到的和需要学到的东西。需求分析包括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个体需求包括学生目前的需求和未来工作的需求,即学生希望从外语学习中获取什么。社会需求即整个社会环境和社会机制认为外语学习中必要的或最好应该的掌握的内容。需求分析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因此有效、合理的教学设计既要符合社会的需求也要满足学习者自身的需求。

二.社会需求

2.1国内需求: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享有直接的进出口自主权。目前我国的外贸企业有将近40万家,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增加,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水涨船高。1996年在国内五所大学所做的调查显示: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拥有较强的语言技能,但是却缺乏在其它不同的工作领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而2005年市场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为23300人,已有的英语专业学生为59800人,毫无疑问这样激烈的竞争使那些仅仅具备英语语言知识的学生不再具有优势,而那些具有跨学科技能的人才在劳动力市场越来越受欢迎。英语专业的学生要面对的挑战来自于那些既拥有某一专业的知识,又有熟练的英语技能的人。因此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要考虑对学生综合的、跨学科能力的培养。在此情况下,商务英语应运而生,成为跨国产品、资本交换、资本流动、跨国投资经营、管理以及跨文化交流的主要世界工作语。如果把企业比作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那么商务英语就是齿轮的润滑剂,体现双方的交际能力。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交往中的经济因素也不断增强,这要求外语教学也要在原有的语言、文学的基础上增加有关外交、经贸、金融等方面的内容。

2.2国际需求:

应用型人才可以将想法变成现实,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而实践既是理论知识的基础,也是能力的源泉。所以比起理论知识,时代的快速发展更需要掌握熟练职业技能和专门知识的人才。以下关于美国工人1950年-2000年职业技能水平变化调查可以充分说明时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比起传统的英语专业,商务英语可以连接英语和商务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尽快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同时展现他们的工作优势和价值,让他们更有竞争力。

2.3商务英语人才知识结构需求:

根据在湖南450家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的调查发现,63.33%的用人单位表示需要或正打算引进商务英语人才。关于最急需的、必要的知识调查发现:在14种知识中(英语、教学、商务、经济学、企业管理学、金融投资学、会计学、外贸函电、法律、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商务礼仪、计算机、商务秘书),商务谈判和英语知识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1.67%,57.5%,教学知识,会计学,金融投资所占比例最低,分别为12.5%,18.33%,19.17%。这说明后三种知识被用人单位认为是不重要的。

2.4商务英语人才能力结构要求:

在听、说、读、写、译五中英语技能中,听、说分别以61%、81.2%居前两位而备受用人单位的重视。这说明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更倾向于口语交际。关于对英语人才的能力结构要求,应该包括:(1)综合能力,即沟通、适应、团队协作、组织、自我调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2)专业技能,即中英文事务处理、实务操作、市场营销、广告推广、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教学能力。这其中,用人单位认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自我调节、适应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专业技能中的中英文事务处理、办公自动化能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相比知识,用人单位更看重实践能力;相比专业技能,更看重综合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专业已经广泛得到社会和高校学生的认可,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具备复合型技能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学生的时间、经历有限,因此课程设计要更科学、更合理。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宽、厚、活”三维模式为主,“宽”即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英语、商务以及人文知识。“厚”指拓宽专业口径,学生既可以通过英语学习获得商务知识,又能在商务知识的学习中强化语言技能。“活”指岗位适应能力,可以通过增加选修课或拓展课的数目,增强学生的择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商务英语是以“语言能力+商务知识+综合技能”为核心设计的应用型专业,是以实现意义学习为目的的课程。而意义学习将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已经成为英语专业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必需。

作者:宋煜华 杨潇 单位: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区域经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构建

一、梅州市的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梅州市不断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对外贸易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已与世界上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培育了一批有实力、有规模、有较强竞争力的外贸经营主体,形成了一批以机电、陶瓷、工艺品、家具等本地特色产品为主的出口商品基地。2009年首届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开幕,梅州市更是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绿色崛起”。

二、梅州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现状

中国的入世给梅州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再加上梅州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广大投资者带来无限商机。同时,有相当多的内资企业也走出国门。不断发展的对外贸易、旅游业及商务会展活动加大了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目前,在外经贸部门、涉外企业、涉外旅游、物流公司、金融等行业里既能熟练掌握英语技能,同时又具备某一商务领域知识的人才仍旧匮乏。形势的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才能进一步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构建和完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梅州市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构建和完善新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1.明确新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定位。

地方高校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应以“服务梅州的经济和发展”为导向,以培养商务英语综合交际能力和宽泛的职业技能为根本,以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地方高校应面向涉外企事业单位、物流及商贸行业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培养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交际能力,掌握基本的经贸、商务知识如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综合知识,了解各商务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熟练掌握商务领域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设置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设置要以地方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为前提,实现方向交叉,知识宽厚,突出素质,达到基础与应用、必修与选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如通过设置模块化课程,以商务英语语言交际课程为主线,设置外贸、物流和旅游管理等实务限选双模块课程,加大与经济学、工商管理类课程相结合的比重,体现该学科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不再局限于单纯地提高英语运用能力或传授商务专业知识,而是从语言技能、商务知识、人文素质三个方面培养学生能力。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商务英语全方位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基础,根据学生专业方向,侧重外贸行业职业能力、物流职业技能和旅游管理等技能;并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的同时,熟悉至少一个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达到用英语作为交流工具进行商务活动的目的。

3.更新教学理念、内容和方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1)教学理念。

地方高校应树立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理念,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把商务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从“以语言基础为本”向“以语言运用为本”转变,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注重学生的行为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不同方向的宽泛和深入教学。在基础阶段的课程结束后,允许学生跨专业选课,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选课范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高年级阶段则应侧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2)教学内容。

教师可结合学科特点,加强实训课程的教材编写,以解决部分商务类教材内容空泛、材料陈旧、与岗位实际要求脱节的问题;并将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引入实践教学,如剑桥商务英语等级证书、英语口译资格证书、英语翻译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秘书(涉外秘书)等资格证书,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证书考核。另外,通过不定期举办与商务英语学习和考证培训等相关的讲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及时了解金融、法律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同时,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提升区域整体形象。

3)教学方式。

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方面提供与商务英语专业接轨的实训机会,实现将课堂内容与行业业务相结合。一方面建设多功能一体化的商务英语实训基地。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建设,引进相关操作软件,如外贸实务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模拟操作平台,实现仿真教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增建校外实习基地,使其成为学生实际操练的广阔平台。在低年级阶段由教师带队,安排教学见习内容,分批分期组织学生到外贸公司、海关等单位见习,帮助学生走出课堂,观摩、体验工作第一线,实现真实教学。在高年级实习阶段,学生可自行应聘实习单位,或由校方推荐实习单位,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商务活动实践等方面受到全面锻炼。见习或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实践报告,内化实践所学,进一步巩固实践成果。另外,可结合学生的就业倾向和行业发展趋势,尝试“顶岗实习”模式和订单式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4.优化师资队伍。

针对地方高校商务英语师资短缺,师资质量不高的问题,可通过以下方面优化师资队伍:一是培养及引进“双师型”教师;二是邀请外贸、金融及营销、管理方面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以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习和交流;三是实现企业人员与教师的双向交流:聘请企业人员做兼职教师,通过参与教材编写、实习指导等多种形式参与教学;利用寒暑假选派教师到涉外企事业单位交流学习,以便在授课中能结合具体生动的案例,同时促进教师了解各行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