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下英语翻译探究

中西文化差异下英语翻译探究

[摘 要]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国家间的交流合作愈发密切,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为中西方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渠道作用。但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导致英语翻译常受文化差异影响而出现翻译难题,影响着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对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为应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英语翻译的影响,针对性提出了几点应对文化差异的英语翻译策略,为缓解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负面影响提供了借鉴参考。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语翻译;翻译方法

语言系统象征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不同语言之间的世界观、价值观各有不同,蕴含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观念。作为文化的符号和载体,语言能够对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起到渠道作用。由于文化本身的多元化特点,不同文化环境具有各异的语言文化,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完成词句的对换,还需要通过文化移植的方式传递原文所表达的真实含义,缓解文化差异对文本翻译造成的负面影响。为此,需要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及文化差异影响下的英语翻译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可能出现的翻译难题针对性的寻求可行的翻译策略,从而为英语翻译提供策略支持。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则形成自长期的积累和完善,会受到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域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文化习俗,这种文化差异会为跨文化的语言交际带来诸多影响。中华文化源于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已经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主体、多种少数民族文化并存的文化体系,并对东亚、东南亚等地区的政治、思想、教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西方文化以古希腊文化为历史源头,受到古罗马文化的深刻影响,形成了以欧洲为主体、囊括多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体系。具体而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域文化差异。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因素直接相关。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得中西方文化环境下的个体看待同一现象和事物时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看法,例如中华文明以东风代指春风,这个如李白在《春日独酌》中所写下的“东风扇淑气,水木融春晖”,描写出了东风吹拂下温暖和煦的影响。而西风则代指秋风,呈现出“昨夜西风凋碧树”的刺骨景象。而西方文化中对东西风的态度则截然相反,正如塞缪尔•巴特勒所写的“bitingeastwinds”译为“刺骨的东风”,而约翰•梅斯菲尔德的“Itisawarmwind,thewestwind”则直言西风能够带给人们温暖。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方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中国的地理环境西靠大陆、东临海洋,且整体地势西高东低,西部的高原和山脉会阻碍印度洋暖湿气流,而低矮的东部地区则利于海洋暖湿气流的深入。而在西方文化中,作为西方文化代表的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气候温和湿润。而东风从欧洲大陆的北部吹来,相比西风更加寒冷凛冽,造成了中西方文化对东西风截然不同的理解。在翻译过程中,如果不能准确判断出其中所代表的地域文化,会导致翻译结果有误,直接影响英语翻译质量。其次,风俗习惯差异。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体现,不同文化环境下,人们对于相同事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意向。例如中华文化中白色总是作为丧色出现,如亲属会披麻戴孝、打白幡以寄托哀思。而红色则是喜庆的象征,在婚礼上会穿红色婚服表示对吉祥、幸福的期盼。而西方文化则截然相反,红色被视作鲜血的颜色,具有恐怖、危险的含义。如“blueblood”是指“贵族”而非“蓝色的血液”,而白色则是纯洁、高雅的象征,常被用于婚礼礼服中。可以见得,在英语翻译中不仅需要做到字面意思的翻译,还需要关注风俗习惯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才能将原文所表达的含义原原本本地翻译出来。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一)文化内涵的影响

不同文化环境下,作者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会对英语翻译产生深远影响。如中国幅员辽阔,山川河流众多,拥有很多与山川、大地相关的词汇。而英国是大西洋上的岛国,在词汇方面更主要联系“water”“sail”。例如汉语中的“挥金如土”,将“土”用“water”代替,表示为“Tospendmoneylikewa-ter”,也就是“花钱如流水”。与此同时,美国人通常用“fromseatosea”来表示“全国范围内”,其原因在于美国东西两侧临海,能够用以表示横跨整个国家。

(二)词汇歧义的影响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础,对英语翻译起到直接的影响。汉语与英语具有不同的语言结构,具体表现在词汇方面,如汉语中老师、先生等词汇拥有不同含义,而英语中则通常由“Mr.”或“Mrs.”来替代对成年男性或成年女性的称呼。汉语中个人主义通常被描述为以个人利益为主,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的人,属于贬义词的范畴。而英语中的“in-dividualism”则是崇尚个人奋斗的褒义词,这些词汇上的歧义容易导致英语翻译结果扭曲原文含义,这种错误在哲学等领域内尤其容易被曲解,如“存在即合理”等话语就是哲学思想被不准确翻译后所产生的结果。

(三)文化背景的影响

汉语与英语处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形成了大量具备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词汇、谚语,需要翻译者对中西方文化具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有效翻译出原文所要表达的内容。如当西方国家的人在给他人造成麻烦时,可能会采取一些比较诙谐幽默的方式缓解尴尬并表示歉意。如“Toadyisyourluckyday”就是一种避免被指责的常用句式。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的英语翻译策略

(一)直译法

直译是英语翻译中最主要的翻译方式,是将原文所表述的内容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的翻译策略。直译法更加关注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其主要应用于中西方文化中一些可以相融的交界点,采取直译的方法传递原文内容,既不会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产生歧义,又能够最有效地完成“文化传真”。在实际应用中,直译法需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寻找译入语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和语句一一对应。例如,汉语中的谚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指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谋求不可能到手的东西,采取直译法翻译为英语为“atoadtryingtoswallowaswan”。这种翻译方法往往能拉近读者与原作者之间的距离,属于异化的英语翻译方法。

(二)意译法

意译法不拘泥于字面意识,而是从形式的翻译深入到原文深层含义的翻译,更加注重原文深层内容的传达,且要保证文章通顺、主题清晰。意译法主要应用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的部分,通过以读者为重心,将原文所表达的内容采取读者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翻译,更符合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者的核心目的在于将原文翻译为能够让读者所接受的文本。这就要求足翻译着眼于文本的交际性和可懂性,以能否为读者所理解为翻译重点。如西方国家祭奠死者并不会采取上坟烧纸的形式,可以翻译为“sacrificeatoneofthegrave”,往往更易于读者所理解。

(三)兼译法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很多词汇无法在对方文化中找到对应的词句,从而产生文化真空的问题。如果采取直译法,会因过于遵循形式而导致其内容空洞,没有体现出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降低译本的可读性。而兼译法是将多种翻译策略相结合的翻译方法,通过增译以直译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文章的可读性,虽然同时也提高了文本的阅读难度,但给予读者额文化联想空间的特点消弭了阅读难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能够有效反馈出原文的文化内涵。如“姜太公”是姜尚的尊称,在英语中并没有对应词汇,需要翻译为“ChiangShang”并在后面注释其身份地位,从而在遵循原文含义的同时,让读者也能够理解尊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四)借译法

兼译法的缺点在于无论是増译还是加注释都会大幅度增加翻译后的文本内容,在个别时候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而借译法侧重于在翻译中,将具有同样语言色彩的词语进行替换,译文结果生动且易于理解。例如“入宝山而空回”是指认进入满是宝物的山中却空手而回,比喻虽然得到了机会却没有把握住。而通过借译法,可以将“宝山”替换为表示充满财富之处的“TreasureIsland”,进而翻译为“getbackfromtheTreasureIslandwithhandsfree”。

(五)音译法

很多时候源语中的词汇在目的语中会存在缺失,尤其是名词缺失时很难采取意译或兼译的方法。而音译法能够丰富目的语中对名词的缺失,且能够赋予译文以异国情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当前我国很多词汇实际上都是外来语音译后的结果,如“汉堡包”为“hamburger”“高尔夫”为“golf”等,通过音译的方法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本国的语言文化内容。

结语

中西方文化受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会对相同事物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理解。从英语翻译的层面上来看,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了相同事物的文化内涵千差万别,并且存在着明显的词汇歧义问题,加上因文化环境而导致的对话方式问题,加剧了跨文化的英语翻译难度。为应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可以采取直译法翻译大部分词句,采取意译法翻译具有文化差异的部分,采取兼译法翻译存在文化真空的部分,采取借译法替代其他意向,增加读者的理解能力,采取音译法丰富本国语言中的名词内容,从而有效消弭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璇.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英语广场,2019(12):24-25.

[2]王莉莉.翻译慕课与英语课堂教学糅合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2):159-160.

作者:蔡烨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