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禽白血病净化技术

谈禽白血病净化技术

摘要:禽白血病病毒是四种常见的可导致家禽免疫抑制的病毒之一,感染后不仅会产生肿瘤导致生产性能降低,还会引起禽的免疫抑制,从而导致其它各种疾病的发生。该病在我国养鸡场中检出率较高,常以亚临床感染的形式出现,对我国禽类养殖危害巨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将其列为养禽业必须要净化的四大疫病之一。本文就禽白血病综合诊断及净化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养殖户对该病的防控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禽白血病;诊断技术;净化禽白血病

病毒(avianleukemiavirus,ALV)主要有两种传播途径,即从母鸡到后代的垂直传播和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源在鸡群中的水平传播。由于至今尚无有效的药物和疫苗可供使用,控制该病最有效的措施是通过病原检测,淘汰阳性鸡,达到净化种群的目的。

1净化检测技术

ALV主要通过垂直方式传播,从种禽到商品禽会产生逐级放大效应,因此必须从种鸡核心群进行净化。建立无ALV感染的种鸡群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由于马立克氏病、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等也会出现肿瘤的症状,且部分带毒鸡没有临床症状或亚临床症状,因此兽医工作者在对白血病的诊断中除了根据临床情况,同时需要借助实验室诊断才能对该病进行确诊。检测技术在AL的净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检测技术方法

目前用于检测和鉴别诊断ALV的方法主要包括: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病理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其中病毒的分离及鉴定一直被认为是诊断ALV的“金标准”。该病毒可以从血液、肿瘤组织、胎粪、精液、蛋清等多种材料中分离出来。病毒分离最常用的方法是:无菌采集鸡的抗凝血,4℃低速离心后取上层血浆接种到铺满80%单层DF-1或CEF细胞中。2h浸染后换液,培养7~9d后,收集培养物,借助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是否含有p27抗原、PCR方法鉴别ALV感染病毒亚群。该方法特异性高,但检测周期较长,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和检测中的仪器要求较高。大多数种鸡场不具备病毒分离检测的实验室条件,需要委托有资质和条件的实验室开展相关工作。

1.2净化方案的制定

崔治中等[1]在参考国际成功经验和多年来自身开展鸡场禽白血病净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饲养模式、鸡群特点、净化要求等总结拟定了3套不同的净化原则方案。3套净化原则方案分别对应自繁自养的原种鸡场核心群、引进的祖代或父母代种鸡场以及小型自繁自养黄羽肉鸡或地方品种的种鸡群。其中在种源上封闭繁殖育种的原种鸡场需要采用最严格的净化程序:采用p27抗原ELISA试剂盒对1日龄雏鸡胎粪检测,以母鸡为单位,检测阳性,淘汰母鸡及同一纸袋雏鸡。6周龄育雏后期,采集血浆分离、检测病毒,以饲养笼为单位,只要阳性就淘汰同笼中的其它后备鸡。23~25周龄初产期母鸡,采集初产蛋2枚进行蛋清p27抗原检测,留种公鸡采集精液p27抗原检测,其他鸡采集抗凝血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淘汰阳性种鸡。如同一小群中有一只阳性,淘汰该群所有鸡。40~45周龄留种前,采集留种母鸡2~3枚蛋开展蛋清抗原检测,采集留种公鸡精液检测,其它鸡采集血浆接种细胞分离培养。淘汰阳性种鸡。在经以上方式淘汰阳性鸡后,每只母鸡只能选用1只阴性公鸡的精液授精。每只母鸡的种蛋标号后,放置于标有母鸡号的专用纸袋内,置于出雏箱中孵化。此程序可循环进行。种鸡场可根据净化计划开始的时间,从任一阶段开始净化[1]。

2净化检测关键

2.1引进种源的选择

选择净化的种源是预防鸡群感染禽白血病的关键。我国禽白血病的流行与进口鸡缺乏严格检测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国外引种过程中,必须要求进口商出具政府签发或批准的检验检疫证书,同时在进口祖代鸡的饲养过程中做好隔离及详细跟踪。此外,供应商育种公司的信誉度、历年引进种鸡的实际净化情况、其他客户的评价等都是选择引种公司的依据。对于新的育种公司,则要求其提供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最新禽白血病抗原及抗体的检测报告,确保种源的本底质量状态。

2.2疫苗的检测

目前国产禽用活疫苗没有完全使用SPF鸡胚,因此活疫苗也是禽白血病防控的一个关键风险点。接种没有净化ALV鸡胚生产的疫苗,可能引起种群再次受到污染,原有的净化效果将功亏一篑。必须严格做好接种疫苗的实验室检测,严加防止使用被外源性ALV污染的疫苗。因此,在选择疫苗中应格外注意弱毒疫苗,特别是鸡胚或鸡胚生产的疫苗。为减少交叉感染,使用前后应对免疫器械严格消毒。免疫接种过程中,使用无针头注射器或每只鸡更换针头[2]。2.3生物安全措施虽然ALV的横向传播能力相对较低,但由于建立和维持一个无外源ALV感染的原种鸡核心群的成本很高,一旦污染,实施再次净化所需周期很长,因此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物安全隔离环境。原种鸡不同品系的每一个核心群都应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饲养,可在设施设备方面进行最大限度的改进和完善。建立与净化场相匹配的硬件设施和外部环境,规范养殖管理环节,做好生物安全培训,提升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构筑整体生物安全屏障,阻断病毒传播。

3净化中常见问题

禽白血病净化过程通常复杂、漫长且曲折。我国原种鸡群的净化主要有三种净化依据:国际金标准、通过ELISA方法检测蛋清及泄殖腔棉拭子的p27抗原,淘汰阳性鸡以及两者结合的方式。但在实际净化过程中,由于硬件条件、种群情况、人员配置等方面的差异,很难制定出统一规范的ALV净化方案。大多数养殖企业都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摸索、修改或细化净化方案。

3.1检测时间点的选择

朱静等[3]在对地方蛋鸡配套性进行禽白血病净化,选择在自繁前(第一世代)、1日龄、6和25周龄的检测时间点进行检测,净化效果明显且稳定。俞燕等[4]在对4个地方鸡种保种核心群开展净化,选择1日龄、6周龄、17周龄、25~27周龄、36~40周龄等时间点。检测时间的选择主要依据鸡群的排毒时间。王彦军等[5]研究发现感染鸡的具体排毒时间可能与鸡的品种、病原亚型、感染的日龄、感染方式等有关。因此在检测时间点的选择、净化方案的制定需要根据鸡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鸡群的排毒规律等进行制定。

3.2检测方法的选择

在检测方法上,病毒分离技术是国际上通用的“金标准”。该方法准确率高,能够排除内源性ALV的干扰造成的假阳性。此外,1日龄胎粪、开产前和留种前蛋清p27抗原ELISA检测都是净化中常用的净化方法。崔治中[6]指出,没有哪一种方法能一次将鸡群中带毒鸡和感染鸡全部检出。此外,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也不完全相同。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增加检测次数能够显著提高鸡群的检出率,但也增加净化的成本及工作量。因此,检测方法的选择应以鸡场的实际软硬件条件为基础,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组合。

3.3检测数量的选择

净化过程中,鸡群的检测覆盖面决定了净化的成本,也影响着净化的效果。为了保护好种源,大型的自繁自养的育种公司,需要采取最严格的措施,每只种鸡都要进行检测。当连续3~4个世代都检测不到ALV阳性鸡后,该核心群可转入维持期。进入维持期,对于ALV的检测可改为对一定比例鸡的定期抽检。对于引种的祖代鸡父母代鸡场只需要做到选择净化的种源,监控并维持引进种鸡群的净化状态。这类鸡场需要定期抽检血清样品的抗体状态及种蛋蛋清p27抗原。对于一些小型的自繁自养的黄羽肉鸡场以及地方品种鸡群,则根据种鸡场的规模、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开展净化工作。禽白血病的净化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ALV净化方案的制定应根据种鸡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措施。此外,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不断细化及改进。

作者:李守富 卢春光 潘旭东 翁永刚 刘宇慧 邱观连 李宁 于慧茹 单位:上海市金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