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论文

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论文

一、廉政文化的内涵界定

廉政文化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与复杂,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有学者认为,廉政文化是指关于廉洁从政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及其指导影响下的廉政制度、组织、体制、机制、社会风气、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关法律规范,包括人们关于廉政知识、信仰、规范、价值观念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和社会评价的总和,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集合。也有学者认为,廉政文化就是以建立廉洁政府、廉洁政治或规范的公职人员从政行为为目的所形成的各种思想、理论、规范、制度、价值理念、道德、法治传统以及行为方式、价值评价的历史积淀,其存在一定社会群体并内化在该社会群体成员生活中,以“尚廉”,“耻贪”为核心内容的一套程序设计,是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廉政文化本身具有多元的文化结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廉政文化内涵具有五个层面,一是廉政的思想文化,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科学的理想信念、崇尚和谐的心态和思维方式;二是廉政的道德文化,是指对从政人员的道德要求,形成廉洁从政的道德约束力;三是廉政的政治文化,表现为掌握公共权力的各级干部廉洁从政;四是廉政的职业文化,是指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五是廉政的社会文化,是指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从政的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也有学者认为,廉政文化是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人们对廉洁政治和廉洁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廉政文化建设中亟需关注的重点问题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基础性课题,是在源头上防治腐败、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有学者认为,公职人员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要以公民文化作为基础,树立对公职人员行为敢于监督、积极监督的意识与依法维权的意识,达到防止腐败滋生和蔓延的目的。也有学者指出,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要组织好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重视廉政文化建设的传播形式,还要确保廉政文化建设的持续投入,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中进行科学的评估,切实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积极防止形式主义的发生。

以廉政制度规范行政权力为保障,实现伦理文化到制度文化的超越。有学者认为,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树立廉洁权力观,通过对从政行为起到规范、控制作用,形成崇尚廉洁的行为习性,筑起抵御腐败的心理防线。根本任务在于建立廉洁制度,以制度来保障廉政文化建设走向普遍化与大众化。也有学者指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实现伦理文化到制度文化的发展与提升,要强化廉政文化制度意识,注重廉政文化制度建设,树立制度权威意识、制度平等意识、制度约权意识和制度改革意识。还有学者指出,廉政文化建设是实施《廉政准则》的先导和基础工程,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贯彻实施《廉政准则》,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目的在于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廉政文化建设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具有开放性的国际视野。有学者认为,廉政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尊重与适合国情的需要,不仅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进行廉政文化建设,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优秀廉政文化,而且还要借鉴国外廉政文化的有益成分与科学总结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对此,也有学者指出,廉政文化建设要注重国家意识的创新与培育,加深国民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重视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宗教文化中的神圣感、崇高感和敬畏感来形成完善的廉洁意识;发挥领袖人物与知识阶层的作用,引领社会的高尚道德情操,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廉洁的榜样和楷模。

廉政文化建设应符合文化生态学观,以整体的、关联的、互动的视域宏观审视廉政文化生态系统。有学者认为,廉政文化生态系统决定了其自身平衡性的建构和维持应由内生态系统来主导,即在精神层面以共识营造廉政文化生态环境;在规范层面以制度保障廉政文化生态平衡;在物质层面以多元形式促进廉政文化建设长效发展。有效遵循廉政文化生态系统运行规律,合理配置廉政文化三要素,以充分发挥其在维持廉政文化生态系统平衡中的主导作用。

三、廉政文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实践问题

以历史和逻辑的互动关系来看,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败斗争实践和长期的党风廉政建设经验累积的必然结果,也是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但就廉政文化建设实践来看,必须要审慎的对待以下几个问题。在廉政文化建设实践理念上,由于相对单一和工具化的廉政观长期主导着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加之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廉政文化论述的相对稀缺性,增加了系统建设廉政文化理论的难度。有学者认为,国家廉政发展的特殊阶段对理论有特殊的要求,以及传统的廉政宣传模式存在着重宣传轻理论的思维定势,致使现在依旧采用不系统的理论碎片和政策措施来指导廉政文化建设。

在廉政文化建设实践环节上,难以让全体公务人员自觉自愿、身体力行地加入到廉政文化建设主体中来。有学者认为,让廉政文化如何转化为公务人员的自觉理念或追求,现实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既体现在精神成果“物化”到廉政文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也表现在廉政文化建设的具体形式上。此外,廉政文化建设在营造经济、政治、文化和素质环境上还存在一定困难,怎样才能符合实际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仍然值得进一步令人深思与探索。

在廉政文化建设实践趋势上,大体上存在四种不利倾向。有学者认为,一是“文艺化”,简单地把廉政文化等同于廉政文艺化。二是“被动化”,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或多或少还处在一种“盲目”状态,而未真正达到“自觉”境界。三是“孤立化”,使其脱离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要求,缺乏廉政文化建设的全局观。四是“夸大化”,过高估计廉政文化的实际功效,夸大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的短期效果。在廉政文化建设实践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倾向,不利于建设的长久性。有学者认为,廉政文化建设偏重倡导廉政文化而忽视反对腐败文化,未能在根本上让广大人民接受廉洁的概念。同时,廉政文化建设过分强调政府组织作用,而忽视大众的、普遍的、广泛的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甚至局限在以文化抓文化,而忽视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相互配合,偏离了实现廉政文化建设的真正目的。

四、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为了进一步铲除滋生腐败的社会与文化土壤,各位学者不仅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也对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与可操作性的指导建议。首先,遵循廉政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学者认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要做到以下四个原则,一是要坚持文化建设的原则,以文化的手段来建设廉政文化。二是必须要坚持先破后立的原则,把清除腐败文化作为建设廉政文化的前提和基础。三是要坚持建设廉政文化必须强有力地辅之以正式制度手段的原则。四是要坚持社会动员和全员参与的原则。

其次,以立体创新思维营造廉政文化建设氛围。有学者认为,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要用时间打造浓郁的廉政文化氛围,而且要用空间打造美好廉政文化图景,更要用创新思维打造廉政文化氛围,以此形成人们对廉洁精神的信仰与追求。同时,还要运用多种方式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有学者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必须创造出多样化的廉政文化产品,这样才有利于实施廉政文化精品战略,促进廉政文化市场全面繁荣。在此基础上,还要大力扶持健康文化产品,消除“文化垃圾”,反对“文化渗透”,逐步建立健全文化法规,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将文化市场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第三,要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苏区廉政文化资源。有学者认为,要开发苏区廉政文化资源形成适时性的建设资源,以此为契机把其有效转化并提升为当代廉政文化的理论形态,并用这种廉政文化的理论形态来指导于当代社会生活的廉政实践,进而构建起廉政实践成果转化为廉政文化建设的新平台。另外,还要合理借鉴国外廉政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学者指出,要以建设廉政制度文化为保障,完善廉洁从政的行为规范,并且把培育廉政道德意识作为根本,营造廉洁从政的社会氛围。不断加强新闻媒体监督为抓手,拓宽廉洁从政的监督途径,积极促进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第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要注重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有学者认为,一是坚持党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统一领导与集中群众智慧相结合,鼓励群众的廉政文化建设热情,推广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建设新形式。二是坚持反腐倡廉的社会基础制度建设与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继续完善预防和惩处腐败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党内反腐倡廉的规章制度。三是坚持推广廉政文化建设普遍经验与因地制宜、创造特色相结合,认真总结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指导各地做好基础工作,创造出既规范扎实又生动活泼的廉政文化建设新局面。

第五,在新时期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努力实现廉政文化建设路径的创新。有学者认为,在建立平等有序的社会结构基础上,应逐步建立个人职业自由选择机制和扩大共同生活的社会机制,将社会联系的枢纽和关键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这样才有利于形成更为全面、更为科学、更为持久的工作方案和工作局面,从而有力推进中国特色廉政文化建设。也有学者指出,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科学化是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要求。有学者认为,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中要引领廉政文化向社会各领域深入,适时有效地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活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打造廉政信息平台,进而探索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科学化的长效机制。

五、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与展望

综上所述,通过众多学者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热切关注与共同努力,在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大批的优秀成果,尤其在“廉政文化是什么”、“为什么建设廉政文化”、“怎样建设廉政文化”等问题上深化了认识,有力推进了中国廉政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第一,尽管各位学者对廉政文化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这种“探索与争鸣”深化了廉政文化建设。第二,由于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研究起步较晚,整体处于基础性的积累阶段,对于如何有效建设廉政文化尚存争议。第三,廉政文化建设领域相对宽泛,为廉政文化建设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奠定了基础。第四,学者们偏重于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性研究,为现阶段顺利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论者认为,当前推动廉政文化建设有待解决以下四个难题。第一,廉政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博弈问题。从文化层面来看,传统非廉文化的消极影响短时间难以消弭,进而如何批判与创新当代中国廉政文化,就成为当前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首要问题。第二,廉政文化有效遏制腐败文化的科学评估问题。科学评估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能正确应对实践中存在各种问题,同时还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接受、认同以及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第三,廉政文化理论与廉政文化实践的深层对接问题。“实践是理论之母”,只有从廉政文化实践中概括经验,提炼理论,揭示规律,才能用科学理论指导廉政文化建设。第四,廉政文化建设的外在动力与内在动力问题。廉政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外在推动,而且还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支持,只有两者协调发展才能在更深的层次上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以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现状来看,仍然具有较大的探索空间。第一,廉政文化建设在进行哲学理论思辨过程中,要注重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重点剖析廉政文化建设的案例研究,在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式进行新的突破。第二,廉政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开展研究,以跨学科的多维视角进行廉政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其治理腐败文化的效果。第三,大量引介国外关于廉政文化建设的相关资料,从中整理与凝练出国外廉政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打开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的国际视野。第四,严格划分廉政文化建设主体,有针对性开展廉政文化教育,积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政文化体系。

六、总结

总之,历经90多年风雨沧桑的中国共产党,能否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执政党的廉洁程度,唯有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灌输廉政理念,才能增强群众参与反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作者:田志闯 宋立渠 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组织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