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文化建设问题

林业生态文化建设问题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问题成为全国人民关心瞩目的焦点问题,生态文明被写进了国家战略,生态文明、生态文化建设成了国家的头等大事。在国家新时期战略目标中,林业生态化建设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目标和任务。为此林业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充分意识到林业在生态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策略、新的手段来提高林业生态文化建设水平,更好地推动国家新时期战略目标的实现。结合库尔勒巴州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工作的实际现状,概述了林业生态文化的概念和特征,论述了构建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基础和主要问题,并阐述了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旨在不断推进现代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林业向着新的阶段蓬勃发展。

关键词:林业生态;文化建设;问题探讨

林业生态文化的建设问题,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日益显得迫切和紧要,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发展新阶段的总要求。林业生态文化的建设,需要一个渐进过程和文化氛围,也就是需要塑造这样一种文化,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载体。因此,林业生态文化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问题,需要不断地营造生态文化的氛围。国家在十八大报告上,明确提出了建立生态文明的治国方略,这是站在时代新发展的角度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面对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现实,参照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生态保护理念而形成的,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1林业生态文化概念和特征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林业生态文化主要是以林业生态保护为基础,在人文和自然的交汇点上,结合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作为背景,以一种“万物皆备于我”的精神理念为标志。作为文化的一种具体类型,生态文化是从人自身需要出发对生态意识、价值和适应的认识。林业生态文化则是这种生态文化的具体化和形象化。林业生态文化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林业生态文化的自然和谐稳定性。林业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因此具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点。林业生态文化在类型、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联性等方面,对人类发展休戚相关,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载体和家园。二是林业生态文化的持续性和道德性。林业生态文化,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这种持续性主要表现在一种永续的性质,一种潜在的自发组织能力,一种生生不息的动力在其中。这种文化生态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人类的愚蠢和缺乏远见,大量砍伐森林导致生态恶化,而人类自食其果。尝到苦头后,又进行总结和反思,这就是林业生态文化的持续性。林业生态文化倡导人类与自然和平相处,这是人类文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三是林业生态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林业种群部落,它们共同构成了森林的生态体系。这种文化表现就是林业生态文化的多样性。森林中有的树木“挺拔伟岸”,有的“婀娜多姿”,有的“风度翩翩”,有的“好客待人”,有的“孤芳自赏”,有的“香气逼人”,有的“超凡脱俗,一副洒脱模样”,不一而足。这些都构成了林业文化的多样性。而在多样性中,又有统一性,它们互相忍让、互相体贴,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

2构建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基础和问题

新中国建立初期,强调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同步性,反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的经济建设成就,在后来的农业合作化过程中,积极开垦荒山荒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也做好林地、绿地的保护和规划工作。对大炼钢铁期间砍伐的树木后来进行了补植。这些都为构建林业生态文化体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发展的关系,砍伐了许多森林树木,直到2017年国家下令全面停止自然林的砍伐,把建设生态文明立为国策,对于生态保护和生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林业生态文化体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和政策支持。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林业生态文化受林业行政管理体系影响大,也受到林业产业的严重经济化影响。目前林业生态文化缺乏必要的业内文化机构以及管理权限。

3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提高林业生态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发展群众性的植树运动树立社会新风尚,积极宣传生态文化和生态示范建设,加大对生态“共生文化”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经济建设。构建林业生态建设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及生态文化指标评价体系,加快林业生态文化与林下经济产业、加工服务业相融合。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实践在具体落实上,需要加强同生态圈内的生物种群建立良好的生态关系,遵循生态化的工作理念,不做违反生态规律的事情,建立野生动植物的美好家园,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创建更安全更优异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同时对野生动植物的实际生存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建立专业的数据库,为物种的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以及为野生动植物良好栖息环境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有一个意为“眺望”的城市叫库尔勒,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是古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也是西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库尔勒所辖的“巴音郭楞州”———巴州号称“华夏第一大州”,为蒙古语音译“富饶的流域”的意思,十分重视生态文化的建设。近些年来,巴州对于西安区内鸟类的数量、分布、生境状况等进行专业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越冬期和迁徙期水鸟资源状况,水鸟越冬、迁徙栖息地现状、保护状况,及水鸟受干扰及受威胁因素,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水鸟资源保护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建立水鸟越冬期、迁徙期资源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建立为保护鸟类和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文化,建立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立共生的文化体系和文化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巴州园林处以及建设社区等单位组织开展,对杜鹃河不冻水域里的大天鹅等鸟类进行投食救护活动,投食期间共发现176只大天鹅,伴生的其它鸟类有绿头鸭、普通秋沙鸭、白眼潜鸭、红头潜鸭、鹊鸭及银鸥。这次投食活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为保护库尔勒市越冬天鹅栖息地,建设生态文明和创建生态和谐文化共生文化打下了良好的舆论基础,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敬畏以及人文关怀的理念。

4结语

林业是自然美生态美的核心,承担着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职责。林业是自然资源、生态景观、生物多样的集大成者,拥有大自然中最美的色调,是美丽中国的核心元素。“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目标,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林业部门必须立足当下,考虑长远,积极探索和制定出更有效的工作方案和策略,切实推动林业建设工作走上现代化、文明化、可持续化的道路,为新时期林业建设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多的助力。

参考文献:

[1]余涛.我国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有关问题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16(6):1-4.

[2]万建蓉,罗克学.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对生态文明社会构建的作用.[J]花卉,2017(10).

作者:魏朝晖 陈继红 单位:巴州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