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思政教育中网络文化的影响及举措

简述思政教育中网络文化的影响及举措

一、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第一,网络文化进一步扩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和范围。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如讲座、培训月、文艺活动等主要限定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影响力较小,而网络化教育完全摆脱了这些限制。从传统的报告会到网络报告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方便、高效、快捷、低廉的转变。第二,网络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掘了多样广博的教育资源。在网络交流中,其信息量相当广博丰富。教育者可以利用其中价值观导向符合社会要求的内容开展工作。在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过程中,人民网用文字解说、展示图片、视频短片等多种方式介绍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广大网民在更加真实、全面地了解了这些模范人物的事迹后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和洗礼。第三,网络文化进一步改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工具。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你讲我听”的关系,学生常常处于一种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预期教育目的的实现往往大打折扣。而利用网络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育手段可以有效克服这种顽疾。受教育者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教育方式也由过去说教式转化为了交谈式。二者是平等的关系,教育者在与受教育者沟通的过程中获得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思想信息。这就为教育工作提供了契机。另外,网络大大优于其他传媒手段,它集“图、文、声”三位一体,有效地连接了学生的兴趣源和教育内容的兴奋点。这种集趣味性、科学性、立体性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满足了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文化对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文化冲击了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立场。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和日新月异的技术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原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觉悟。各种西化思潮侵蚀着教育工作者的大脑,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正本清源”,社会主义前途担忧的悲观论调有所抬头。第二,网络文化加重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压力。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各种文化在网络世界里传播、汇聚和碰撞。西方网络文化的控制力在世界上处于绝对优势。我国信息输入、输出在世界范围内地位“卑微”。而从大学生自身来看,他们的各种观念和意识还处于形成时期,思想认识还不稳定、辨识能力也有限,这要求教育者进一步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整合中心的整合力度,无形中加重了教育者的工作负担。

其次,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提出了挑战。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互联网中人们的互动是以计算机为媒介,一些人终日与电脑打交道,缺乏现实世界中真实的人际交往,造成现实世界中人际关系的淡化、疏离,导致人际交流障碍。由于网络交往时缺乏亲和感的人际交往,大学生在进行网络交往时缺少心理归属感,很难形成安全可靠的人际关系。另外,互联网里的信息繁多、良莠不齐,而这其中的黄色信息毒害受教育者,导致心理变异,更有甚者患上网络性精神疾病。其二,它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网络文化中充斥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信息深刻影响着学生社会意识。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由,他们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相对固定的社会角色而去扮演自己心目中向往的角色。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中也很容易被大学生忽视。大学生在这个虚拟空间的自律能力日益下降,失德违法行为屡有发生。

最后,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出了挑战。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通过网络进行文化渗透,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控制力带来冲击,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共产主义信念”产生动摇,对理想信仰教育的信度和效度降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权威性遭到质疑和挑衅。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第一,提升教育理念,提高网络信息素养。互联网文化是一种开放的、虚拟的文化,它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以传播信息为内容的信息文化。网络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有机构成之一,教育者要将其提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其一,要提升教育理念。在开放的网络世界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注重教育引导,提升对受教育者是教育核心的理念的认识,了解他们的个性,充分利用网络相关资源和信息,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用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解除“心结”,走出困惑。其二,要提高网络信息涵养。所谓网络信息涵养,就是指搜寻、筛选、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顺应时展要求,既要有厚重的专业底蕴、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情操,又要精通电脑和现代网络知识,提升操作能力。

第二,改善和强化互联网平台建设。在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平台是师生进行沟通交流的中介,也是其开展教育活动的载体。因此,不可忽视网络平台的建设。首先,要有效实现网络的引导功能,创建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这要求我们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社会主义网络主流文化,打造校园精品文化成果范例,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网络交往。其次,要创设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德育网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绩效和水平。德育网站的建设应将娱乐性与科学性、引领性结合起来,使大学生乐于接受,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最后,充分发挥网络的交流反馈机制,方便教育双方及时沟通。教育者可以利用一些重要历史节庆日,针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网上指导。

第三,健全网络法律规章制度,将他律与自律有机结合起来。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和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健全等多重原因,目前,网络规章制度和监管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健全网络法律制度建设,弥补相关领域的法律漏洞,依靠法律进一步规约受教育者的网络活动。同时,高校也应适时建立较完善的校园网络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制定相关政策,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为网络文化健康平稳运行保驾护航。在较为完善的网络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下,教育大学生自觉增强自律意识,将他律与自律有机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到每一个受教育者心中。

总之,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新的历史契机,同时也带了新的问题。教育者要积极探索网络化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有效规避其不利影响,摸索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层次性的、可操作性、动态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路,同时,在理论和方法论上进一步丰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作者:赵媛 高宇航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