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科普网络信息利用研究

互联网科普网络信息利用研究

摘要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法,对互联网科普受众的网络信息行为进行调查,共通过纸质问卷发放和网络在线调查等方式收集了有效数据937份,数据分析和结果显示,通过网络获取科技信息尤其成为受众的普遍信息行为。用户对网络信息获取的满意度与深层次使用意愿与网络信息的实用性、获取便利性、安全性和趣味性有关。该文还从信息内容建设与形式创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视角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科普;信息技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管理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越异,互联网与社交网络的快速普及给网络科普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网络科普快速发展,网络科技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尤其是受众的网络信息行为成为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现代信息行为研究始于1916年美国学者L.P.Ayres等人针对图书馆文献展开的一系列调查[1-2]。目前关于信息行为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从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角度,利用社会调查统计方法进行研究,如国外的Sheeja,调查研究了学生对数字图书馆的感知[3];另一类是采用计算机技术通过系统日志挖掘分析,如王继民等基于300余万条有效记录的日志数据分析了我国移动搜索用户信息获取行为的基本特征[4]。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下,科技信息需求与信息获取利用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5],基于网络的科学传播越来越成为一种有效的科普方式和手段[6]。但是目前网络科普的发展存在着科技信息质量层次不齐、信息资源分散、用户难以快速获取等一系列问题[7-8]。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学方法,研究和分析了互联网科普受众对网络信息的获取与利用的特征,探明了网络科普受众持续地进行科技信息获取并愿意深层次使用网络科普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及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便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网络科技信息传播提供依据。

1调查问卷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数据收集工作是通过纸质问卷发放、网站在线问卷和QQ、微信朋友圈分享链接等途径完成的。调查对象既包括青年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也包括企业白领、政府公务员、教师和私营业主。本次回收样卷1150份,其中有效问卷937份,样本有效率为91.2%。

2网络科普受众对科技信息获取与利用的总体状况

1)受众对网络科技信息的偏好分析。目前,网络科技信息主要以科技新闻和文章、科技视频、科技论坛和科普游戏等形式存在于互联网中。被调查对象中,有52%的对科普游戏较为感兴趣,其次是科技论坛和科技视频(均为46%)、科技新闻或文章(45%)。每周都会通过网络获取各种科技信息的受众比例超70%。其中23%的受众粘度较高,几乎每天都进行网络科技信息的获取。搜索引擎是受众获取网络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约占57%),社交网络在网络科技信息获取渠道中的地位也在迅速提高(17%)。形式、频率、渠道这3方面数据均说明互联网用户通过网络获取科技信息的行为已较为普遍,但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2)网络科技信息搜索的驱动力。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动机和需求,其驱动力可能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问卷设计中该问题是一个多项选择题。调查发现,70%的受众进行互联网科技信息的搜索主要基于解决各种生活类问题的需要,有65%的受众是因个人兴趣而浏览网络科技信息,61%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健康需求,有54%的人选择了工作需要,52%是因为课业需要,49%是因为沟通交流和增长相关知识的需要。

3)对网络科技信息质量的要求。调查表明,受众对网络科技信息质量方面的需求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科技信息的真实性保障(27%)、科技信息的趣味性和通俗性(26%)、科技信息的可互动性(25%)以及科技信息的丰富性(22%)。

3用户信息获取满意度与深层次使用分析

通过数据调查分析,我们构建了影响用户网络信息获取满意度和后续深层次使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

1)用户对网络科技信息获取过程的满意度。有61%的被调查者对在互联网上获取科技信息的过程较为满意或基本满意。这个数字也说明各种科技信息类网站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2)用户深层次使用网络科技信息的意愿。有66%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持续通过网络获取各类科技信息,15%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参与到科技网站的建设中去,愿意共享自己的科技信息(科技论文、科技图片、视频等),19%的表示愿意利用自己的知识或其他有利条件对网络科技信息进行编辑和再加工以提高网络科技信息的质量。

3)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链接分享行为。信息链接分享也是用户进行信息深层次使用的表现。调查发现,有近63%的被调查者表示经过通过移动终端获取和采纳各种科技信息,包括观看各种科技视频、浏览科技类图片和文章、玩手机科普小游戏等方式,59%的被调查受众表示经常通过网络链接分享工具在移动互联网上进行各种科技类信息的传播。

4对策建议

整体而言,受众对网络科技信息获取渠道的认可程度、受众通过网络获取科普信息的频率等都较高;受众对健康、生活和个人兴趣方面的网络科普需求呈现出一致性,对这3方面的要求均较高,而因工作需求而关注科技信息的比例略低。受众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互动性与参与性不强、趣味性娱乐性不强以及真实性不确定等,他们期盼更多优质的网络科普信息资源和相关导航工具。依据本研究的结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充分利用新兴信息技术进行网络科技作品的全方位展示和宣传。可以用各种数字化技术打造Flash动画,用科学游戏解释各种复杂的科学原理、自然现象和工艺技巧,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各类科技馆和博物馆3D化,给人带来直观的体验感受;运用远程观测技术,拉近受众与科学的距离。

2)积极发挥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增强网络科普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推动进一步完善受众与科普网站、受众与科学家、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互动机制,激发公众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增强受众粘性。进一步发挥社交网络的作用,激励更多受众利用社交网络进行网络科普信息传播和扩散,扩大网络科普的受众面和效果。科技类网站还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契机,开发移动端的科普类游戏软件,并通过与社交网络结合推动网络科普与社交媒体的融合发展。通过上述措施,增强科技信息的质量和趣味性,提高受众满意度和深层次使用的意愿。

3)加快推动公共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积极构建网络科普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和优化科普资源。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注重集约建设,加强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强化中国数字科技馆作为部级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发挥部级平台的引领作用,促进全国网络科普资源的共享服务。推动建设我国网络科技信息资源导航平台,为受众提供快速准确的网络科技信息获取工具。

作者:戈戋 张悦 单位: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昌平.现代信息管理机制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王继民,李雷明子,孟凡,等.基于用户日志的移动搜索行为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9):102-106.

[5]甘利人,岑咏华.科技用户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2):156-160.

[6]陈清华,闫伟,吴晨生.2014中国网络科普的发展与特点[J].科技智囊,2015(5).

[7]汤成霞.网络科普现状及发展策略[J].科协论坛,2014(11):20-22.

[8]陈清华,吴晨生,刘彦君.2014中国网络科普发展现状调查[J].科普研究,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