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中网络舆情风险防范

疫情防控中网络舆情风险防范

2020年初肺炎疫情发生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全国人民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在开展疫情防控斗争的同时,虚拟网络空间也有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在这种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风险凸显,各种谣言和负面消息充斥网络,影响抗疫决策的落实、动摇抗疫人员的军心、削弱抗疫必胜的信心。为此,在抗疫斗争中必须防范化解网络舆情风险。

一、网络舆情风险的识别与预警

网络舆论对政府的工作有监督和促进的作用,但如果放任舆情不断发展,甚至走向反政府、反社会的方向,不仅会使政府的公信力下降,而且也会加重民众的心理恐慌,对于疫情的防治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相关部门应当把舆情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构建风险评估体系及时识别网络舆情风险等级,并不断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

(一)网络舆情风险的等级划分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网络舆情风险治理显得十分重要。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心和目标是成功防治病毒,舆情治理工作也应围绕这一中心。为了提高网络舆情风险治理的效能,必须准确识别风险,从而实现精准施策。按照舆情风险等级的高低,可以划分为四类风险。一是蓝色舆情风险。属于敏感舆情级别,表示相关舆情信息量和负面网络舆情处在敏感舆情的范围之内,舆情监管部门应对此风险进行监测,一般不需要进行干预,如监测过程中发现风险等级上升,就要采取措施。二是黄色舆情风险。属于轻度危险舆情级别,表示相关舆情信息中有较小范围的负面舆情产生,舆情监管部门在监控的同时可进行干预和引导,主要以引导为主、干预为辅。在肺炎疫情期间,网络上经常会关注各地比较出格的疫情防控做法,一些基层过激的做法通过网络被曝光,很快引起舆论的关注和评论。这些舆情带有负面信息和负面情绪,需要进行干预和引导。三是橙色舆情风险。属于中度危险预警级别,表示舆情的影响范围较大,相关的负面信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在一定范围内引发负面网络舆情事件,舆情监管部门需要进行一定行政级别的干预。在抗击肺炎疫情期间,湖北红十字会的工作失误被网络曝光,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此后湖北省启动问责机制,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这次舆情风险才得以化解。四是红色舆情风险。属于重度危险预警级别,各种负面信息和负面情绪在网络上传播和宣泄,形成网络舆情事件,甚至出现网上网下联动现象,对网络秩序和社会稳定构成极大挑战,舆情监管部门必须联合其他有关机构积极应对,全面进行网络舆情的疏导,保障社会稳定。

(二)网络舆情风险的预警

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实现对风险的全流程管理。网络舆情风险预警机制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监控等环节,这些环节间是环环相扣、相互承接的。第一环节:风险识别。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和研判更加便捷。疫情防控需要大数据,舆情管控同样需要大数据的支撑。大数据舆情预警能够迅速发现问题,从而为全面分析研判舆情风险提供了必要的情报信息。第二环节:风险预警。要在网络舆情信息搜集研判的基础上,梳理出有较大舆情风险的问题,并整理出问题清单;利用大数据对涉及这些问题的信息进行统计,主要包括网络发帖数、转载量、评论数等数值;再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根据统计数值以及对舆情风险的综合研判,决定是否对该舆情风险点进行干预。第三环节:风险监控。在风险预警的基础上,对各类舆情风险进行动态监控。疫情防控期间,网络舆情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如果听之任之就会由舆情风险演变为舆情危机事件,对整个疫情防控工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防范化解网络舆情风险,必须要加大对重要风险点的监控,把握网络舆情动向,并予以积极引导。网监部门要建立舆情监控机制,制定规范化的工作方法与流程,要发挥舆情的正向作用,同时也要加大对舆情风险点的监测力度,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

二、网络舆情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在2月23日统筹推进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时指出:要“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环境氛围”。网络舆情风险治理能够有效化解网络舆论场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为打好党领导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重要保障。

(一)加强顶层设计,提高治理能力

一方面,要把舆情治理作为巩固全体人民共同理想的重要途径。党的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舆情治理,就是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要建立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舆情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公共卫生事件是涉及社会公众健康问题的突发事件,容易引起群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重大舆情风险发生概率较高,因而要未雨绸缪,探索建立一套专业的应急预案,构建高效、实用的舆情风险管理体系,把舆情监测技术和舆情风险预警制度、舆情研判制度、网络媒体沟通制度、网络舆论危机引导制度等工作机制结合起来。同时,要总结以往应对非典疫情、禽流感疫情等舆情风险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可操作性、前瞻性的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舆情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二)主动设置议题,引导社会舆论

指出:“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要继续做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宣传解读,深入报道各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的好经验好做法。”这是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就是要主动设置议题,以正面宣传为主,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所谓“设置议题”,是指大众传播对某些议题的着重强调和这些议题在公众中受重视的程度构成强烈的正比关系。一是准确把握议题设置时机。在疫情防控期间,要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动向,监测网络舆情风险,通过大数据对比分析,准确把握议题设置的时机,主动地策划设置议题。对于疫情防控的热点问题和群众关切的问题,官方主流媒体应把握“第一定义权”和“解释权”,主动设置正面议题,引导社会舆论风向,占据舆情管控的主导地位,用主流媒体的新闻舆论去改造和同化社会公众舆论,使社会公众失去对网络负面信息和谣言的兴趣,转而将注意力放在公共议题上,从而避免带有负面及错误导向的公众舆论蔓延失控。二是创新议题内容和形式。在内容上,要努力做到议题设置和公众议题的重合,要疏导网民对某个问题的负面情绪,引导其从正面角度进行思考。例如,武汉在防疫过程中出现了“汉骂嫂子”事件,网民开始质疑和否定社区工作,这时就应该围绕社区工作这个主题,通过对社区工作者日常工作的报道,让网民了解疫情防控过程中社区工作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从而引发网民的共鸣和反思。在形式上,要实现传统官方主流媒体和网络等新媒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传统官方主流媒体不能忽视网络等新媒体,应该及时互动介入,主动设置自己的议题,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三是构建议题运行机制。议题设置的功能作用发挥离不开良好的运行机制。首先,政府要转变议题设置的思路,不仅要设置相应的议题,引导媒体关注以及公众参与,强化政府主导应对能力,另外要及时回应公众议题,使公众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减少和消除风险。其次,议题的设定要由上级主导转变为政府——公众互动主导,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平等良性互动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最后,在议题构建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公共议题的变化和自媒体的公共舆论,通过大数据对接下来的议题进行分析预测,最大可能地回应最新的公共议题,不给谣言和负面信息的传播留时间和机会。

(三)创新宣传方式,推进平台建设

强调“要适应公众获取信息渠道的变化,加快提升主流媒体网上传播能力。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对善意的批评、意见、建议认真听取,对借机恶意攻击的坚决依法制止”。以往传统的宣传手段如标语、横幅等,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在充分发挥传统宣传工具作用的同时,还应不断推进宣传方式的创新发展。一是创新宣传主体。以前的宣传工作以政府为主导,立场和角度比较单一,应当积极创新宣传主体。要加强新媒体建设,让正能量占据媒体宣传的高地:官方媒体加强建设新媒体;官方媒体积极参与其它新媒体媒介的建设,如在抖音、微信上建立自己的公众号并积极经营;积极引导自媒体的有序发展,在网络上营造“全民抗疫”的舆论氛围。二是创新宣传手段。加强网上舆论引导,要大力宣传和党中央对武汉和武汉人民的关怀,大力宣传武汉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团结战疫的感人事迹。要及时准确回应社会关切,加强信息公开;对制造传播谣言的,要坚决依法处理,及时辟谣。同时利用新的传播工具,如在抖音上制作小视频上宣传疫情隔离的必要性就比传统的宣传栏说教要好很多。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提醒民众关注疫情、减少出行,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和效果。三是创新宣传平台。疫情防控中,宣传工作应紧紧围绕“防疫”这个大局,各个宣传主体要建立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宣传平台。比如在此次疫情中,公安应当关于管制的各种信息与原因,法院和人大应当当前各种举措的法律依据以及造谣传谣的法律后果,医院或卫生部门应当如何自我保护和健康指南。在不同平台各有特色的宣传工作下,公众了解到有针对性的专业信息,就能够更好地配合政府的工作,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

(四)构建合作机制,完善应急处置

网络舆情风险如果防控不当,容易引发连锁反应,波及到政治安全领域,造成严重后果。舆情风险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必须引起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要建立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强大合力,不断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一是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当前,全国各地在探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过程中,都在试行“联席会议制度”。所谓“联席会议”,是指由某个团体或组织自愿发起、自由参与的会议。联席会议旨在通过召开会议形式,加强联系与沟通,相互学习借鉴经验,研究探索新经验、新方法。防范化解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络舆情风险,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宣传部门牵头,联合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定点医院等部门,对重大舆情风险进行综合研判,强化协同意识,从而做到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方向,进一步夯实责任共担、信息共享、研判共商的多部门协同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应急联动机制。面对疫情防控期间网络舆情风险多发、易发的特征,必须要构建完备的风险应急联动机制,对处于萌芽状态的风险点,一经发现、立即处置,防止风险点愈演愈烈最终引发风险事故。要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现代信息手段,在网信、政法、科技、工信、公安等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做到处置联动,对于重大舆情和意识形态事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汇报、早处理,要做到“边处置、边汇报”,谨防延误处置时机。三是建立舆情监管机制。党委和政府的宣传部门和网络管理部门,要实现对网络信息的实时监控,对出现在互联网上的各种舆情进行跟踪研判,尤其要加大对负面信息和谣言的监测,及时把握网络舆情动态。网监部门对各种自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博客、论坛、贴吧等,要进行信息跟踪调查,对明显不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虚假消息和恶意炒作等不良信息要及时进行甄别和删除。同时,要请权威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医疗工作者就网络上流传的各种谣言进行批驳,对恶意造谣传谣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予以惩戒。

作者:郭群英 汪妮 贾甜 单位:中共湖北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