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年中总结范例6篇

疫情下年中总结

疫情下年中总结范文1

一、基本情况

全县辖有15个乡,10镇,共403个行政村,3194个村民小组,105422户。总人口487048人,其中,农业人口455857。

二、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现状

1、学历情况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共有403人,其中初中以上学历的有184人,占总人数的93.05%(其中,初中学历的有257人,占总人数的63.77%;高中学历的有62人,占总人数的15.38%;中专以上学历的有56人,占总人数的13.09%;)。初中以下28人,占总人数的6.94%。

2、年龄结构在40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中,61岁以上的有10名,占2.48%;51-60岁的有80名,占19.85%;41-50岁的有150名,占37.22%;31-40岁的有142名,占35.24%;18岁-30的有21名,占5.21%。

3、专业结构在这40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中,兽医专业的有13人,占总人数的3.23%。在余下390名非兽医专业的防疫员中,受到县级以上业务部门培训的并取得兽医资格的有144人,其余246人均为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学徒。

三、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设置及职责

1、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设置

我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设置原则上是按照行政村的个数来设置的。即,全县共有25个乡镇,403个行政村,按一村一名防疫员的标准,全县应该有40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尚有13个村没有防疫员,而部分村兽医员相对超标。为了解决防疫人才需求的矛盾,我县当前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分片区包干责任制和人员调配制。即,一名防疫员负责一片区或一个行政村的动物防疫工作。按40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和403个行政村来计算,平均达到一村一名动物防疫员。

2、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职责

(1)根据上级布置的动物防疫任务,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集中免疫,常年补免,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保障免疫密度达到100%。同时,对其他动物疫病进行防疫。

(2)及时上报动物疫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情。

(3)承担该片区的动物防疫诊疗工作。收费方式为服务性收费。

(4)按期统计上报畜牧生产情况,特别是规模养殖户的情况。

(5)负责责任区域内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3、村级防疫员承担非本职工作情况

村级动物防疫员除必须履行的上述职责外,还承担着发展本地畜牧养殖业的重担。他们在遵纪守法的原则范围内,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下,以科技为支撑,以诚信为基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科技脱贫致富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制度和办法

1、村级防疫员的管理办法

我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和办法,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省、州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来制定实施的。其主体部分有四点:一是指导思想;二是必备条件;三是职责及任务;四是奖惩办法。目前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办法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2、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情况

处于我县财政困难实际情况,我县403个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均由县级财政全额拨款每人每月工资30元。工资发放和管理方式均由各乡镇财政所统一负责。2008年有20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获得中央财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补贴每人每月110元,工资每月达140元/人。其余20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每人每月仍是30元。

五、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村级动物防疫员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的学徒,大多数防疫员知识陈旧,缺乏系统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有时还会因为运用了错误的传统经验而耽误了动物的最佳治疗时间,而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老化

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老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动物防疫工作任务繁重、待遇低下。村级动物防疫员除了每年要完成春秋两防的全部任务外,还兼顾疫情上报、畜牧生产的统计等多种报表。而待遇仍然是每人每月30元人民币。年轻防疫员为了养家糊口,有部分人自愿辞去防疫员的职务外出打工,这是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疫情下年中总结范文2

[关键词] 防疫员 现状 对策

一、基本情况

西盟县位于普洱市西南部,东接澜沧,南连孟连,西与缅甸佤邦相毗邻。全县辖区5乡2镇36个村民委员会(社区),268个自然村362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县26308户92771人,其中农业人口72875人(劳动力39819人),占总人口的54.6﹪,贫困人口51490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40290人,低收入人口11200人。全县有24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4﹪,其中佤族占总人口的72﹪。2011年西盟县内生产总值3.8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78元,地方财政收入2119万元,全县财政支出4.58亿元,农业总产值19970万元,农村经济收入12907万元。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畜牧业收入430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6﹪,肉类总产量为2400吨,人均占有肉量为32.9公斤。国境线长89.33公里。

二、西盟县村级防疫员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西盟县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的队伍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在云南省政府云政发[2006]78号《云南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精神,西盟县于2008年完成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任务,按照省政府《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形成了统一规范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防控网络,尤其是村级防疫员队伍为打造畜牧强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随着畜牧业形势的发展,村级防疫员与现代畜牧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三个不适应”。

1.专业技术水平与现代畜牧业不适应

2.一是文化结构偏低

我县有36名村级防疫员,具有中专学历的1人,占2%;高中3人,占8%;初中11人,占30%;小学22人,占61%。二是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大多数村级防疫员都是有点勤劳,会说点汉话推荐来的人员,其防疫专业均为“跟师学艺,土洋结合”,没有进行系统地专业培训。

3.年龄结构老化与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不适应

3.1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我县村级防疫员队伍呈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将有“断线、网破、人散”的潜在危机。其中,30岁以下2人,占5%;31-40岁10人,占27%;41-50岁18人,占50%;51-60岁4人,占11%;在60岁以上的有2人,分别为新厂乡窝羊村的岩安;力所乡力所村的普贵群。占5%。

3.2经济待遇过低与工作任务过大不适应

3.3乡镇“以钱养事”新机制运行以来,村级防疫员待遇普遍过低,而他们所承担的春秋两季重大动物防疫和月月补针任务繁重,很多人不愿干。全县36名村级防疫员,负责36个村的动物防疫任务。2011年我县肉类总产量达到3001吨同比2010年的2714吨增286吨,增长10%;人均占有肉食32.8公斤,同比增3.1公斤,增10%。实现产值5710万元,同比增914万元,增长19%。生猪存栏达51303头,同比增2443头,增长5%,出栏完成36356头,同比增3534头,增长10%;大牲畜存栏达19320头,同比增500头,增长2.6%,出栏达4598头,同比增191头,增长4%;山羊存栏3028只,同比增600只,增长24%,出栏完成1919只,同比增101只,增长5%;禽类存栏达18万羽,同比增1.8万羽,增长11%,出栏达15.6万羽,同比增1.6万羽,增长11%;禽蛋产量55吨,同比增3倍。没有发生重大疫情,这与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可他们的经济待遇是很低的。一是报酬低。每个防疫员按政策年工资为2160元,可有的防疫员只能领到2100元左右的工资。工作以奉献为主。二是工伤与医疗保险无法解决。有的防疫员在给牛和猪打防疫和带耳标的过程中不慎受伤,其药费畜牧工作站无力承担,只能防疫员个人掏腰包;有的在恶劣气候环境下进村入户搞防疫,路滑摔倒受伤,也是个人出钱治疗。还有自己买的交通工具摩托车,一年都用春秋两季重大动物防疫和月月补针任务上,其油费和摩托维修费无法解决,这些工伤事故随时都有发生的可能,而又没有渠道解决经费来源,影响了防疫员的积极性。

三、对策

1.稳定队伍,建立一支政策合格、热心防疫、不怕脏、不怕累、业务精通的村级防疫员队伍。

没有稳定的防疫员队伍,就没有稳定的基础防控工作。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利益冲击着人们的头脑,有的防疫员虽然年初与畜牧兽医工作站签订了工作责任状和劳务合同,但这点微薄的收入显然是不能解决其生活来源的,于是便外出务工经商另谋生路;还有自己有橡胶地,有的上半年被聘,下半年又跑了,极不稳定。因此,建议对村级防疫员实行一年一聘,建档建册,保持其相对稳定,使“游击队”变为“正规军”。

2.强化技能,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

搞好动物防疫是国家法律赋予防疫员队伍的神圣职责。疫情不仅仅是影响畜牧产业兴衰的大事,更是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农民增收的大事,而防疫员技能的提高是发展西盟县畜牧业的基础。一是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力度。二是强化防疫技能的培训。要对村级防疫员做出年度培训的计划,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分片培训、岗位练兵等形式,从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全面提高村级防疫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三是特别象我们监督所所长扎袜同志的技术能手,多下基层,多与防疫员交流学术经验,努力打造一支一专多能的防疫员队伍。要将单纯的防疫、治病,向配种、品改、防疫、治病、检疫、政策宣传和提供市场信息等方面拓展。

3.规范管理,将村级防疫员队伍管理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

公开考选,竞聘上岗。按照县编委和有关职能部门明确的乡镇村级防疫员的编制数,面向社会考评选用防疫员,将岗位设置、工作任务、经济待遇、年龄文化结构等提出明确要求,实行竞聘上岗,确保村级防疫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于畜牧事业发展的需要。

4.实行村级防疫员登记制度

农业部颁布的《乡村兽医管理办法》自2009年元月1日起施行,这是为了加强乡村兽医从业管理,提高乡村兽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保障乡村兽医合法权益,保护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一部法规。要发放登记申请表,逐级审核,并将名单汇总上报西盟县畜牧兽医局备案。

5.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切实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县畜牧兽医局的业务考核与乡(镇)政府的工作实绩考核相结合;二是乡(镇)畜牧工作站考评与服务对象考评相结合;三是工作环节考核与年终综合考核相结合;四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采取百分制的办法考核。

实行动态管理。一是充分运用考核结果,绩效挂钩。在确保防疫员年收入稳定在2460元的基础上,筹集一部分资金作为年终奖,结帐兑现。二是实行责任追究和末位淘汰制。凡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疫情的,按照党纪政纪和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对年度考核连续两年处于倒数的防疫员予以清退。

抓好畜牧人才库建设。要从战略高度重视选拔培养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拓宽人才渠道,每年应从大中专毕业生、职校生、退伍军人和有志于畜牧工作的农村青年中考选一批人才,充实队伍,组织培训,保障我县基层防疫员队伍的稳定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畜牧局 2011年工作总结.

疫情下年中总结范文3

【关键词】 麻疹;疫情;免疫史;易感人群;麻疹疫苗

麻疹是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病毒系单股螺旋RNA 病毒,属副粘病毒科。临床特点为咳嗽、发热、流涕、眼结膜炎、口腔黏膜斑及皮肤斑丘疹等,在口腔黏膜出现柯氏斑时传染性最强,皮疹及疹后脱屑无传染性,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2010 年共和县麻疹发病率:26.3326/10 万,除黑马河乡外各乡镇均出现了麻疹病例,其中4、5 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构成分别占总发病数22.85%、37.14%,9 至12 月无发病。现分析如下。

1 疫情分析

全县2010 年1~8 月通过麻疹疫情专报系统报告实验室确诊麻疹35 例,报告发病率26.3326/10万,采集血清35 例,血清采集率100%,个案调查率100%,全县确诊发病率26.3326/10 万,比2009年(34.9082/10 万)相比下降24.57%

1.1 地区分布

报告最多的乡为倒淌河镇,为9 例,确诊病例发病率69.35/10 万;恰卜恰镇为8 例,确诊病例发病率14.5/10 万;铁盖乡4 例,确诊发病率65.22/10 万;江西沟3 例,确诊病例发病率50.08/10万;切吉乡3 例,确诊病例发病率35.95/10 万;廿地1 例,确诊病例发病率24.12/10 万;龙羊镇3例,确诊病例发病率21.42/10 万;塘格木镇2 例,确诊病例发病率14.61/10 万;沙珠玉乡1 例,确诊病例发病率14.23/10 万;石乃亥乡1 例,确诊病例发病率15.21/10 万;

1.2 时间分布

1 月份发病5 例,占总发病数的14.29%;3 月份发病3 例,占总发病数的8.57%;4 月份发病8例占总发病数的22.85%;5 月份发病13 例,占总发病数的37.14%;6 月份发病3 例,占总发病数的8.57%;7 月份2 例,占总发病数的5.71%;8月份发病1 例,占总发病数的2.86%。

1.3 人群分布

①性别:男17 例,占总发病数的48.57%,女18 例,占总发病数的51.43%。

②年龄:8 月龄以下发病13 例,占总发病数的37.14%,8 月龄至14 岁发病8 例,占总发病数的22.86%,15 岁以上发病14 例,占总发病数的40%。

③适龄儿童:8 月龄至7 岁共发病6 例,占总发病数的17.14%,其中倒淌河镇4 例,占全县适龄儿童发病总数的66.67%,铁盖乡1 例,占全县适龄儿童发病总数的16.67%,切吉乡1 例,占全县适龄儿童总发病数的16.67%。与2009 年相比(2009 年发病46 例,适龄儿童发病12 例,占总发病数的26.09%)下降50%;与2000 年相比(2000年发病114 例,发病率101.02/10 万,适龄儿童发病49 例,占总发病数的42.98%)下降87.76%;与2005 年相比( 2005 年发病141 例, 发病率119.77/10 万,适龄儿童发病65 例,占发病总数的46.099%,)下降90.77%;

1.4 免疫史

有免疫史3 例,占发病总数的8.57%,无免疫史16 例,占发病总数的45.71%,免疫史不详16例,占发病数的45.71%。

2 采取的措施

我县发生麻疹疫情后,对发生麻疹病例的乡镇及重点地区进行了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6 月份对重点乡镇开展了麻腮风疫苗应急接种,9 月份开展了6 岁以下儿童的麻疹强化免疫活动,使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 转贴于

3 对策

3.1 加强麻疹病例监测、报告和管理

定期到辖区内各医疗机构,进行病例主动搜索,发现病例及时调查、采血、送检报告,实行“零病例”报告制度,同时加强乡镇卫生院麻疹疫情网络报告人员的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时完成常规免疫及复种工作。

3.2 加强重点地区麻疹疫苗接种

加强城镇、城乡结合部等流动人口多、免疫服务难度大的边远农牧区、乡、村所在地、定居点、交通沿线人口集中地区的预防接种工作,减少易感人群的累积。开展麻疹发病率调查与接种率评估,根据发病情况确定重点乡镇,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预防麻疹疫情的暴发和流行。

3.3 加强麻疹实验室检测

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时,立即进行个案调查和采集血标本。基本要求是:采血量为2~3 亳升,无溶血,无污染;标本送检表填写完整;血标本或分离血清(>0.5 ml)应放置在4 ℃冷藏,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州疾控中心麻疹实验室检测,提高麻疹病例的诊断水平。

4 讨论

疫情下年中总结范文4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根据国家规定的有关监测标准和操作规程,认真组织和规范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及家畜布鲁氏病等重点动物疫病开展定期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评估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风险评估,预警预报,消除疫情隐患,为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动物疫病监测按照集中监测与常规监测、应急监测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积极探索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模式,大力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

二、职责分工和主要任务

动物疫病监测实行分级负责制。每年进行两次集中监测;在集中监测的月份之外进行月度常规监测;根据国内外疫情形势发展及时组织进行应急监测。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县畜牧局负责制定、调整本辖区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并统一组织实施。

2.具体监测工作由同级疫病监测机构负责组织实施。作为无规定动物疫病县,工作中结合疫病净化评估的需要,制定监测计划,同时加强出口饲养场及周边区域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

3.在春、秋季集中免疫之后,于6、12月分别开展一次集中监测;月度常规监测随时进行;在国内、周边地区和辖区内发生主要动物疫病和新发动物疫病时,及时组织进行应急监测。

4.县畜牧兽医检测中心具体负责辖区内商品代规模饲养场、屠宰场、活禽交易市场和自然村的血清学监测和部分病原学监测,组织基层站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汇总、分析和评估全县疫情状况。负责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测质量的监督抽查。做好部、省、市三级动物疫病监测采样、送样工作。

5.基层站负责辖区内规模饲养场、屠宰场和村选点采样、检测;每年开展两次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与集中防疫同时进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开展针对性的监测;每年对辖区内饲养奶牛等家畜进行一次全面的布病、结核病检测。中心化验室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血凝抑制试验,口蹄疫、猪瘟间接血凝试验等简单血清学检测,负责所辖区域内散养畜禽的日常的免疫抗体检测。

6.各基层站接到养殖企业、诊疗机构等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异常情况报告后,及时报告县局畜牧监察执法大队或防治站,由县局及时组织应急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果断处置,将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重点工作安排

1.于4、7、10月10日前,采集一个羊场、一个猪场各≥30份血清送省局。

2.于8月20日前,采集3个牛脑送省局。

3.于5、9月15日前,采集父母代种禽场血清样品≥20份/场,泄殖腔/咽喉拭子双份样品≥20份/场;采集父母代种畜场血清样品≥40份/场送市局。

四、监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一)样品的采集

采样应按农业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技术规范(试行)》中“样品采集、保存及运输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每个样品至少一式二份,备份样品应满足复检、验证或比对实验所需。

(二)免疫抗体监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群体检测免疫合格率应≥70%。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如下:

1、高致病性禽流感用血凝抑制试验。弱毒疫苗,商品代肉雏鸡第二次免疫14天后,鸡群免疫抗体转阳率≥50%为合格;灭活疫苗,家禽免疫后21天,HI抗体效价≥24为免疫合格。

2、口蹄疫:O型口蹄疫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免疫后猪28天、其他畜21天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亚洲I型和A型口蹄疫用液相阻断ELISA,免疫21天抗体效价≥26为免疫合格。

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用ELISA检测。活疫苗免疫28天后高致病性蓝耳病ELISA免疫抗体IRPC值>20为免疫合格。

4、猪瘟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免疫21天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

5、鸡新城疫用血凝抑制试验。免疫21天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

6、家畜布鲁氏病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筛选检测。

7、牛结核病应用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进行检测。

8、狂犬病用ELISA法。

五、检测频度和抽样数量

免疫抗体检测抽样数量:月度监测,至少抽检5个重点村,每村抽检禽≥20份,畜≥30份;集中监测当月,至少抽检鸡、猪(牛、羊)等规模饲养场5个、重点村5个,活禽交易市场1个,畜禽屠宰场1个,每村或每场抽检禽≥20份、畜≥30份,屠宰场≥30份;应急检测随时进行。对辖区内所有种牛、奶牛进行一次结核病集中监测,奶牛、奶山羊进行一次布病集中监测。

六、检测结果报送

(一)县检测中心应在每月6日—27日前通过“全国动物疫病监测和疫情信息系统”报送动物疫情监测结果和动物疫情信息,并将汇总表报市检测中心;每半年对辖区内动物疫病监测结果和疫情发生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评估形成《动物疫病监测与疫情总结分析报告》,报送至市畜牧检测中心和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每季度报送一次本地动物疫病检测与疫情总结分析情况,并对本地动物疫病监测结果和疫情发生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评估。

疫情下年中总结范文5

目的 分析鹤壁市1997~2006年麻疹疫情,指导麻疹预防控制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鹤壁市1997~2006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6年共发生麻疹468例,年均发病率为3.33/10万,2000年最高9.81/10万,1998年最低0.5/10万,无死亡病例。1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麻疹流行状态为散发与局部爆发并存。3~6月高发。结论 应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提高接种质量,适时在目标人群中开展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整个人群免疫水平。

【关键词】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由于麻疹是危害儿童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近几年麻疹疫情有所回升,为了解鹤壁市麻疹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现对鹤壁市1997~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来源于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7~2006年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鹤壁市统计局。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利用excel200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1997~2006年共发生麻疹468例,年均发病率为3.33/10万,2000年最高9.81/10万,1998年最低0.5/10万,麻疹发病呈高度散发与局部爆发并存。无死亡病例。

2.2 地区分布 

全市三区两县均有麻疹病例发生,其中山城区发病率最高(1.00/10万),淇滨区最低(0.33/万)。

2.3 季节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麻疹病例发生,3~6月为发病高峰,发生341例,占总发病数的73%,从3月份起麻疹发病人数明显增多,4月份发病最多142例,占总发病数的31%。

2.4 人群分布 

10岁年龄组发病407例,占总发病数的86.97%,其中10岁发病最高占12.40%,其次是0岁组与1岁组分别为9.62%与9.83%。麻疹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男﹕女为1.33﹕1。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77.56%。

2.5 免疫状况 

在468例麻疹病例中,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274例,占58.74%,免疫史不详115例,占24.66%。未免疫者79例。

3 讨论

    从监测结果看,近几年麻疹疫情有回升趋势。麻疹是疫苗可防可控传染病,说明我们的麻疹防制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使麻疹局部爆发时有发生,麻疹疫苗基础免疫与强化免疫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山城区流动人口最多,麻疹疫情最重,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消除流动人口中的免疫空白,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鹤壁市1997~2006年麻疹流行趋势显示,0岁组、1岁组和10岁组人群的发病比例较大,0岁组人群的发病比例大,说明当今的母亲仅少部分曾患过麻疹,多数母亲麻疹的免疫力来自接种麻疹疫苗,还有少数母亲可能接种麻疹疫苗也未能免疫成功或未接种麻疹疫苗,那么她们所生婴儿何来母传麻疹抗体,建议对育龄妇女进行麻疹疫苗加强免疫接种,提高母传抗体水平。1岁组人群的发病比例大可能与现行的免疫程序有关,建议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避免漏种和迟种,提高初免成功率。10岁组人群的发病比例较大说明加强免疫还有待加强,以免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下降,造成易感人群积累而引起麻疹爆发。建议每5~10年对40岁以下人群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以减少大年龄组人群的发病。

【参考文献】

 

[1]李慧,张晓署,漆可发,等.麻疹发病与麻疹疫苗接种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1):29~31.

疫情下年中总结范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开的拉客”为你整理了这2020年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秋防工作总结

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在溪口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溪口镇2020年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圆满完成,现将2020年秋防工作总结如下:

一、及时召开会议,布置工作

我镇于2020年9月30日召开“溪口镇2020年度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会议”,会议出席人员有,溪口镇分管领导张传宗同志、镇农办和畜牧站人员、各村(社区)分管动物防疫领导、村级防疫员和养殖大户。

会议明确指出,我镇秋防工作从即日起开始,10月下旬结束,10月26日集中建立散养户强制免疫档,10月28日开展督查,要求做到散养畜禽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加强对生猪养殖户监管,坚持疫情排查,严禁泔水喂猪及空栏养猪场补栏。

二、各村(社区)高度重视

各村(社区)对秋防工作都高度重视,镇秋防会议结束后,及时在村委会议上布置具体工作。大力宣传畜禽防疫工作,帮助防疫员解决工作困难。分片包保生猪养殖场,坚持疫情排查。

三、防疫员不辞辛苦,认真负责

经统计,秋防期间共累计为9208只鸡,1124只鸭,167只鹅接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为56头猪接种猪瘟、猪口蹄疫疫苗并打挂耳标,为76只羊接种牛羊口蹄疫疫苗和小反刍兽疫疫苗并打挂耳标。

四、成效与不足

对散养畜禽做到应免尽免,群众满意;规模场做到按时接种禽流感疫苗,及时按质按量填写免疫档案。

不足之处就是还有个别散养户新进雏鸡,需要补免,生猪耳标漏挂,下一步我们将督查各村防疫员做好巡查,及时补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