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安全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计算机安全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计算机安全论文

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1

1.1计算机通信的硬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计算机通信需要一些硬件设备和设施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处理,如需要计算机、通信电缆、室外电源等一些硬件设施。同时,计算机通信还需要内部硬件,如数据磁盘、光盘、优盘等,这些都是进行通信必不可少的硬件组件。硬件设施长期暴露在户外或非屏蔽的一些硬件环境,硬件就会容易损坏或不稳定。一旦硬件设备出现了安全隐患,设施就会不完整,就会导致计算机通信线路瘫痪,或可能造成信息数据的丢失等一些不良的后果。因此,需要加强计算机通信的硬件管理,提高硬件的安全级别,有效消除硬件存在的安全隐患。

1.2通来自外部网络的攻击

如前所述,计算机通信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一些其他技术综合应用的一个新型的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有效保障信息传输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现代计算机通信必须与网络紧密相连,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使用网络技术,通信安全的复杂性就会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同时,各种网络攻击问题都会导致通信信息、通信资源的浪费和通信系统无法正常进行运行,这些来自外部的网络的干扰和攻击,将会严重危害到人们的根本利益,无法保障数据和信息传输的真实和完整性,使得一些信息得到泄露和破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1.3通信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计算机通信运行正常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安全,同时还要求操作员能够有效地操作机器,这是进行正常通信的一个关键步骤。但是我们看到,由于计算机通信还是处于一个发展初期,计算机网络通信在很多单位中不是由专业人员来负责企业的安全管理和使用,因此通常会导致一些网络的安全问题的产生。例如,如果用户不按照计算机网络通讯的安全措施来进行操作,则可能导致通信资源和信息出现泄漏。此外,计算机网络通信还缺乏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计划和方案,这样就会使得整个管理工作是很容易陷入混乱,最终导致计算机通信的顺序和程序不严,容易造成通讯瘫痪。

2计算机通信技术安全问题的防护措施

2.1提高计算机系统设备的性能

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一个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来发展的,需要解决计算机通信的安全问题,首先需要从技术层面入手。当前基于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一些开发商和相关开发公司通常只注重实际效果,而忽略了网络通信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在未来的系统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有效提高计算机通信设备的安全性能,以确保在使用或数据传输过程中能够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和有效性,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相关协议,使得传输的信息不会受到损坏。

2.2提高网络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

计算机通信的技术措施是必不可少的硬件措施,同时还应结合一些有效的辅助措施来进行帮助。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应进行有效的安全研究和宣传工作,积极使用一些新技术,使得技术水平能够达到一个新的标准。还需要不断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以增强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尽量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一些安全隐患。重视网络人才的培养,需要各个部门进行通力合作,加强岗位人员的定期培训,让他们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从而达到提到他们的安全意识,还能够使得他们的专业技能够得到提高,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网络通信进行有效的安全保护。

2.3落实计算机通信的安全策略

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安全策略主要是为了提高用户和终端保护的防护保能力,有效保障计算机通信的安全。我们可以针对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政府应该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我国的网络立法一直处于一个空白区,这样就会为一些罪犯的网络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针对计算机通信网络存在的的安全隐患,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保证用户的合法权益。政府有关部门还应该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断规范网络通信市场秩序,为计算机通信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和保障。

(2)加强计算机通信的管理:计算机通信的管理需要从用户方面来考虑的,我们应该测试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存在哪些安全问题,并采取进一步措施来确保计算机的通信不会受到入侵。如果是重要的文件或信息进行传送,必须提高信息传送的重视程度,可以进行加密保护,确保数据传输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

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2

关键词:网络环境;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安全;软件兼容

0引言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计算机网络的利用均促进了效率的提升。但是,在当前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应用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极大地影响了国民在使用计算机时的数据安全,甚至会对用户的财产及个人信息安全构成威胁,此时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基于此,针对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安全问题及对策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安全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网络业务的高速度发展,针对计算机安全方面问题,各大高校、研究院以及行业领军企业及行业协会都就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极大地保障计算机软件在网络应用的安全,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国家针对目前社会相关计算机安全问题的现状,专门成立了网络安全部门———网络安全局;在计算机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层面上,目前也已经分别从法律、规章制度和行政法规三个层面上完善了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旨在借助于法律制度严格约束各个组织和个人上网行为及信息流通安全进行宏观管控[1]及上网行为网络监管。但是,因为网络无边界,技术多样性、复杂性,使用人员对计算机掌握水平差异大,各人观念意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同时,网络技术革新正在加速,软件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很多人学习跟不上技术水平的发展,导致对网络技术认识出现错位。甚至一些小公司、小企业从业人员开发出来的软件兼容性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这情况下,法律法规是很难保证前瞻性的,现有的法律法规中也存在重复强调、内容交叉的问题,相关建设落后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革新速度,导致诸如电子资金划转和计算机犯罪问题缺少相应的法律制度规范。除此之外,我国现有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网络、硬件、软件开发平台等一系列产品均是建立在国外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基础之上,这样限制了相关问题方面技术的修正时限,导致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保障技术研发落后于国外。在芯片制造方面,核心技术掌握方面的落后,导致2018年的“中兴事件”,该事件让人深刻地意识到我们对核心技术的掌握还远不到位,而在使用别人核心芯片的同时,又难避免可能把我们的上层软件建立在人家留有后门的基础上运行。这样安全问题也难得强有力的保障。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改进工作,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2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安全问题分析

2.1计算机系统操作安全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的构成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导致计算机用户的信息、数据安全受到威胁。一般情况下,操作系统的运行点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的硬件之中,使得计算机中的硬件资源进行了抽象化处理。通过硬件中操作系统的运行,使得应用软件能够快速准确地从硬件接口中获得各类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只有依赖于操作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才有意义[2]。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在计算机的硬件安全管理时,桌面系统使用最高的Windows操作系统出现的安全问题以系统漏洞为主,也会存在一些结构体系问题,影响计算机使用安全。其二,软件存在系统安全漏洞,也会引起导致计算机信息管理陷入危机之中,但与前者相比较,软件安全问题存在的危害较小,但同样不能忽视,应该加以解决。

2.2系统兼容性问题

我们在应用计算机过程中,绝大部分安装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但目前Windows操作系统存在多个版本,并且还在不断更新升级中,各个版本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业务应用软件则更多由软件公司通过第三方开发平台开发出来的,其中各个开发平台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样开发出来的应用软件也具有的繁杂性,因此这样的软件组合应用会产生很多系统兼容性问题。兼容性不好,容易出现异常,或是影响一些网络权限开设问题,降低系统应用的安全性,增加受攻击的可能性。

2.3网络环境安全问题

在计算机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对计算机中的信息和数据安全构成威胁的重要元凶就是网络环境的安全问题。现阶段对网络环境进行定义时,主要是指计算机系统运行所依赖的网线、集线器以及路由器等基础设备,期间还包括连接不同网络设备运行的网络协议[3]。容易出现问题的细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其一,计算机运行时,集线器、交换机的应用,容易引发由于自身功能及设计运行的限制,导致计算机系统可用性问题出现,广播风暴是比较典型的案例。其二,在计算机使用的过程中,交换设备以及路由设备的安全应用也存在安全问题,网络环境管理人员在进行安全管理时,会过分关注网络可用性、便捷性,而致使安全设置问题被忽略。

2.4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及操作能力问题

除开上述问题存在之外,计算机操作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足也是导致计算机安全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据相关研究资料调查,在现阶段的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大多是由于计算机使用人员自身的操作不当或是操作失误造成的,该比例已经达到80%。详细进行分析能够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计算机使用安全意识缺失。部分计算机使用人员片面性的认为即便是计算机出现安全问题,并不会对自身的安全造成影响,从而过于大意去操作计算机,造成一系列安全事故出现[4]。其次,在计算机操作技术应用方面,部分人在使用计算机时并未严格按照规定内容操作计算机,例如在进行重要信息系统登录时,并未设置加密难度较高的登录口令,在密码的更新上也不够严谨。再次,人们在网络环境内下载使用计算机上网时,对网站链接认知不足,随意点击不明链接,访问不良网站,安装一些不明软件,从而导致系统感染病毒。最后,计算机操作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观念匮乏。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去进行信息系统破坏,在一些应用软件插入病毒代码;在一些网页插入病毒索引,导致一系列信息安全问题出现。

3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安全问题的对策

3.1加强计算机硬件设备部署及软件的安全管理

在计算机使用的过程中,想要更好地解决上面所提到的安全问题,计算机软件及硬件设备部署的安全管理时,提前构建出安全、健全的网络环境十分重要。详细分析,应该将下述内容作为切入点:其一,开展防火墙硬件和软件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部署工作。在计算机安全防御系统中,防火墙的设置是一种主动型的安全防护设备,为计算机设定有效的数据过滤规则,严格筛选过滤外网数据,尽可能采用白名单管理模式,高度防止不安全数据进入[5]。其二,按照计算机应用基本原则,对网络设备开展严格的安全设置期间,无需对核心层进行设置,应该将所有安全设置精力集中在计算机信息接入层和汇聚层之上。以计算机交换设备为例,进行交换层中的交换机开展VLAN划分,有效通过MAC地址绑定进行计算机运行安全管理。

3.2提升操作系统使用安全

为了能够提升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做好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十分必要。期间要求及时将无法满足软件开发方技术支持的系统剔除计算机安装范围,以免因为一些软件兼容性问题导致系统不稳定,或开放了些不必要功能端口才能满足所用软件的运行,给安全留下了后门,并实时针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并修复,借以更快的提升操作系统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进行计算机操作系统选用方案的决定时,应该选用一些服务器配置安全问题相对比较少的系统,同时要考虑到系统的更新维护支持,尽可能不选用过老的系统来安装使用。另一方面,在进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安装时,不能随意安装来源不明,或是人为破解型的软件,尽量找到兼容性较强的版本安装,并在计算机中定期针对所有安装软件进行应用更新,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从而优化系统应用安全性能。综合而言,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之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用户交互接口,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重视两者之间的兼容性及安全保护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

3.3重视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时,应该以技术为指导,加强安全管理,制订从严的操作规范,并应用于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处理:①对计算机操作和应用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教育,定期在单位内部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讲座或技术交流活动,并针对活动内容进行计算机应用安全技术考核,从制度管理控制操作人员的行为。强化计算机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②提升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操作水平,通过相关专业不断教育或学习并关注计算机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提升相关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③要求操作人员定期开展系统登陆密码更改强化密码难度,定期针对计算机所有软件进行安全漏洞筛查,修补已知的漏洞,并定期杀毒;减少安装不明软件;对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做到用前查杀病毒,最终提升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使用安全。

3.4创新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

在网络环境下,想要更好的提升计算机使用安全,积极创新和引进全新的计算机安全管理技术十分重要。以我国倡导使用的IPv6网络协议的应用为例,其相较于IPv4版本的网络协议相比较,无论是在地址数量的处理方面还是应用安全方面均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也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中重点应用的物联网技术创设了网络基础环境。所以,应该及时将计算机中的IPv4网络协议更新为IPv6网络协议。

4结语

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我国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在大力推广计算机网络的同时,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也必不可少。在解决计算机安全问题时,首先需要做好系统操作、应用软件更新、系统端口的管理、应用软件兼容选用安装、计算机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并积累一定的经验,总结自己有用的知识点。唯有如此,相关的计算机在网络环境下,才能保证的系统运行及数据的安全,才能更好地促进计算机技术进一步的发展,保障计算机用户信息安全、数据安全。

参考文献:

[1]白洁.基于网络环境背景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安全技术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26(6):137.

[2]王大萌,王希忠,黄俊强.计算机安全问题在网络环境下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6,17(22):175.

[3]朝鲁.关于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8):29-30.

[4]马科敏.愈加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提高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可靠性措施分析[J].信息与电脑,2016,15(17):159-160.

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3

网络管理协议的主要功能有: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这五大功能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个系统中,故障管理是网络管理的核心;配置管理是实现各个管理功能的前提和信息保障;性能、安全和计费管理相比之下独立性更强。五大功能协同合作,保证网络管理稳定进行。目前网络管理协议中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是基于TCP/IP协议的SNMP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很容易应用到大型的网络系统中。其建立所需时间不长,对网络所加的压力也不大,目前几乎所有的网络互连硬件制造商都支持该协议。简单化的设计,给它带来了强大的扩展能力,方便进行网络扩展。

2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国外的网络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早,技术积累深厚,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IEEE通信学会所属的网络运营与管理专业委员会(CNOM),从1988年开始,每隔一年举办一次学界的研讨会。国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对此展开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多种网络管理方案,其中包括SGMP、CMIS/CMIO等。在网络管理方面,国外已经开发出很多较为成熟的产品,其中以HP公司、SunSoft公司和IBM公司最为活跃。总体来说国内方面的网络管理起步较晚,水平还比较低,目前为止也没有开发出一套完整的通用网络管理平台。

3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安全策略分析

1)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

作为网络管理联系各个模块实现管理功能的重要基础,网络系统中的信息安全显得非常重要,而网络管理系统的信息流无时无刻不受着安全威胁。首先,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在每个节点互相连接,网络的这种互联特性决定了计算机病毒从一台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向另一台计算机传播,在网络管理系统中,一旦某个节点的计算机被病毒侵蚀,整个管理系统的信息流会遭到破坏,导致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其次,Internet底层的TCP/IP协议本身的不完善,程序与协议之间的冲突,会导致来自系统内部的安全威胁,致使系统运行不稳定,信息传递混乱等问题的发生;再次,网络内部的用户一般都有权限级别的划分,当网络用户的安全配置不当导致漏洞,使用户权限发生混乱或者权限乱用,就会发生越权操作,致使网络管理系统的信息丢失或者实现恶意操作;此外,网络管理系统有时也会面对人为的恶意攻击,分为主动和被动攻击,黑客在不影响网络的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对链路上的信息进行选择性截获、攻击、修改,达到窃取重要机密等目的;另外,跟其他计算机软件一样,网络软件同样是通过计算机编程完成编写,所以网络软件也同样存在漏洞,这为黑客提供了攻击的入口。不仅如此,计算机软件一般都会给编程人员留下“后门”,以方便日后对软件的维护和升级等工作,一旦“后门”被打开,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2)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策略。

面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所面临的诸多安全风险,开发和维护人员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对于来自各种可能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地防范,这样才能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目前网络病毒传播是侵蚀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途径,但网络病毒的防范并没有通用性可言,没有任何一套网络杀毒软件和防护工具能够适应任何种类的病毒,所以应该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多层次的设防,采用杀毒和防毒相结合的策略,应该对所有的入口和出口进行安全防护,保证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信息安全。为了保护网络资源不被别有用心的人非法使用和访问,对访问用户进行控制是维护系统信息安全的重要方法。访问控制主要体现在:入网访问的控制、网络权限的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和防火墙控制。数据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血液,为了防止数据丢失等故障问题,应该让存储设备和网络系统独立开来,增加对对数据的备份和对存储设备的保护。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中,要想使系统信息的交流处于封闭状态,就应该对信息进行较高级别的加密保护,并设置不同密级安全机制,以此来保证系统信息不被截获、修改或破坏。网络加密常在链路、端点和节点三个位置进行加密设置。为了防止人为的攻击或误操作导致的系统破坏,应加入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这样网络系统能够对外来的攻击做出反应并进行抵抗。

4结束语

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4

经过调研,大多数的高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教育仅限于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包含的计算机病毒及防范知识,这些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和陈旧,难于应对当今复杂的信息安全形势;二是部分高年级同学选修的“网络信息安全”课程,该课程知识结构特点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当的计算机基础,而且还要具备较为深厚的数学功底。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者而言,教学内容显得过于理论化和专业化,晦涩难懂,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实际效果不佳。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二大三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设计的问卷主要包括3个复选题:(A)您认为所学专业会涉及涉密信息的泄露吗?(B)您知道发生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类型有哪些?(病毒、蠕虫、木马、网络钓鱼、篡改网页、拒绝服务攻击、应用软件被操纵、未经授权的入侵、移动无线应用入侵、数据库受到威胁、系统漏洞、垃圾邮件)(C)您知道网络信息安全造成的后果有哪些?(硬件损坏、网络瘫痪、网络不正常、知识产权被盗、ERP等关键应用瘫痪、文件丢失或被破坏、身份被盗用、客户资料泄密、被欺诈或被勒索、公司资料下载泄密、其他),最后将问卷结果量化分析,结果令人堪忧,反映出高校在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上的缺失。

2构建“三导一体”信息安全教学体系模型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对于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教学而言,鉴于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和就业岗位需要等差异,特别是受到专业侧重点和教学课时的约束,教学难度大。在分析非计算机专业在校生实际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尝试通过MOOC教学资源平台,构建“三导一体”网络信息安全教学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班级教育、知识(征文)竞赛、宣传活动(知识讲座、网络论坛等)为辅助的综合教育模式。

2.1课堂教学为主体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网络信息安全”教学的主体。在原有的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内容基础上,适当增加计划课时,补充相关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机房实验时间内,精选案例和演示,完善上机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力求教学效果最优化。

2.2班级教育为指导

在日常班主任、辅导员的安全教育中融入网络商务犯罪和网络欺诈案例,从法律和道德层面去了解认识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日常相关言行。

2.3知识竞赛为引导

有计划地开展信息安全知识竞赛或征文比赛,教师收集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形成若干难度适中的竞赛题库,在校园网络的MOOC平台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起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2.4主题宣传为传导

校园内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宣传活动,通过网站专题、讲座、展览和微信等形式,传递信息安全知识,创建信息安全的良好教学氛围。通过MOOC网站平台实现资源整合,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社团相互协同配合,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革思路

“三导一体”信息安全教育体系模型确立后,将两个校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1学年的专项课题研究,通过SPSS工具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校区的期初和期末数据进行比对,得到的统计量表和独立样本检验表显示,两总体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效果显著。针对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创新思路,摸索并总结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3.1教学定位

准确定位课堂教学,明确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各行业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各异,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信息安全技术开发应用、信息安全服务管理员和信息安全工程师、信息安全相关理论科学研究。对于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教学,应明确定位在信息安全技术开发应用层面,即要求掌握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熟练地使用当前比较流行的软件,保护系统的基本网络安全,确保信息不被泄露,抵抗基本的攻击。围绕教学定位,根据不同专业实际情况,调整并完善非计算机专业整个教学计划。

3.2教材教案

教材与教案是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提高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教学内容方面尽可能贴近各专业实际,如财经类专业包含财经信息安全案例等,强化实际应用和操作实践,摈弃部分理论,如复杂的密码技术和算法等,结合实际,适时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如移动终端(手机、IPAD等)有关信息安全知识和防范技巧。由于信息安全涉及的理论、技术比较丰富,采用深入浅出的多媒体动画、视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深奥、庞杂的信息安全概念,加深学习者对知识印象。

3.3师资培养

教师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必须要有素质优良的学科带头人。从专业化的角度,应该对教师的教学方向有所分工,有所侧重;从教师的角度,教师本身应该主动接受新生事物,关注信息安全的发展,主动学习信息安全新技术。

3.4实验建设

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目标。通过精心组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会网络信息安全攻防演练,比如数据篡改,口令窃取等等,并不断完善和规范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体系。网络信息安全的实验环境往往带有一定的开放性、破坏性,网络机房采用了硬盘还原技术,或者采用VMWARE等虚拟机软件技术,通过在一台实体计算机上安装任意台的虚拟机,模拟真实网络服务环境,解决了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备课、教学演示中对于特殊网络环境的要求问题。

3.5网络资源

“三导一体”教学体系离不开信息安全教学资源的支撑作用,将收集到的教学案例、软件工具、教学课件和动画、视频等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相关资源库,通过网络媒介,有助于师生全天候高效地获取资源,更好地实现互动式教学,弥补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教学课时不足的缺憾。

3.6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网络信息安全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尝试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问题驱动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以具体问题为引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和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在教学过程和实验器材的管理中让有兴趣的同学参与管理和教学过程,组建相关学生社团,也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效果。

4结语

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5

1.1外界因素

外界因素指不是因计算机网络的自身问题出现网络破坏,它是指人为的恶意破坏。如黑客盗取信息、木马病毒的入侵等,这两类是引发网络安全问题最常见的因素。计算机不断更新与发展使得计算机安全防范的技术已经远远的落后于网络发展的步伐。因而,在计算机内潜伏着大量隐蔽性较好的病毒,这些病毒随时都能够对计算机网络造成威胁,严重的甚至会使得整个网络系统崩溃。网络病毒是主要是通过各种浏览途径进行传播,如,浏览安全未知的网页和打开陌生人的邮件,或是在计算机上安装软件时对安装软件的安全性没有考虑。这些外界原因都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

1.2网络系统

对计算机的网络系统来说,作为开放的系统本身就存在很多漏洞,如何整个网络系统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得任何人都有可能进入到网页,这会导致企业或是个人的隐私信息泄漏,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并且软件的设计人员按照一定的定向思维的逻辑对计算机进行编程的活动,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一定的缺陷。甚至还有部分软件设计后门,便于编程人员操作,这些都会导致网络安全出现一定的隐患。

1.3网络管理人员

管理者在使用IP地址不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有效的管理,它往往会造成网络的堵塞。另外有部分管理者不重视访问的设计权限,有的部门用户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不注重对防范措施的防护,而且浏览任意网页,对自己的保密文件也不重视保密措施,并且计算机在运行中出现了漏洞与安全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从而产生各种网络问题的出现。

2计算机的网络管理

2.1计算机网络的故障管理

职业中专使用计算机的网络技术过程中,都需要一个稳定的计算机网络。当某个网络的零部件出现问题时,需要管理管理系统能够迅速的查处故障源将故障迅速的排除。一般来讲,故障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检测故障、隔离故障和纠正故障三个方面。三种故障属于三个类型的故障,故障检测主要是对网络零部件的检测为依据,而对于严重的故障来说,需要进行报警,及时向网络管理操作员发送通知。网络管理的应用应该以故障信息为依据,来实施处理,如遇到较为复杂的网络故障时,网络管理系统应该通过一系列的诊断测试来对故障的原因进行辨别与分析。

2.2计算机网络的配置管理

网络配置管理主要使用通过对网络的配置,来实现提供网络服务。配置管理具备一个网络对象的必须的功能,其管理实施的目的在意实现网络性能或是某个特定功能的优化,并且网络配置管理是集定义、控制和监控于一体的管理形式。

3计算机网络管理及安全技术的特点与问题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但由于管理方面的失误造成了计算机的网络管理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职业中专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安全技术的特点与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3.1计算机网络管理及安全技术的特点

计算机的网络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信息管理,其较为明显的特点分别为开放性、智能性和互动性。这些特点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计算机网络内的资源可以在共享的基础上使得信息得到及时的处理,从而使得实时的信息可以得到及时的交流与沟通。

3.2当前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的网络管理方为了方便自身的管理,往往会将大量的信息投放到网上,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对信行更新和删除,久而久之会使得网上出现许多无用的信息。这些无用的信息给计算机网络用户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当查询相关的信息与网页时,还应该将一些无用的甚至是过时的信息阅读筛选,从而给用户的工作带来不便,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及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计算机网络管理及安全技术出现的问题中还会出现一些问题,其计算机网络数据及文件信息在处理和分析时,如果在该时间内出现网络系统故障都会对网络信息的安全产生严重的后果。计算机的网络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轻者会使得计算机网络中存储的数据和资源,严重者会使得整个计算机的网络系统出现瘫痪,因而这种破坏会波及到计算机的网络管理。计算机网络中存储着用户重要的信息及文件,如果遇到故障,其安全性也受到威胁。对于重要的信息而言,很可能被盗取,从而使得管理无法正常继续的进行。

4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4.1试论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措施

4.1.1进行维护

对于计算机网络管理者来说,还应该在日常的管理中注意一些工作的细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其目的能够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可以防范各种计算机的安全隐患问题。针对出现的安全问题,计算机网络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性,需要对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进行维护,便于使得用户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进行使用。这就需要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人员定期对计算机的硬件及相应的网络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计算机网络能良好的运行,另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强计算机中央机房的维修工作。

4.1.2加强系统软件应用水平

计算机网络管理部门在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应用软件进行开发,它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提高其应用的水平。这就应该要求计算机的网络管理部门应该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时有针对的对系统软件进行研制与开发。

4.1.3增强用户的安全意识

对于用户而言,大多都知道网络危害,以及相应的网络病毒,但是其安全意识还是比较欠缺,这就需要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充分的认识到网络的危害,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在运用计算机时,在计算机中安装杀毒软件,不随意的浏览安全未知的网页不随手打开匿名的邮件,并且对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及时的修复,从而使得计算机网络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满足更多用户需求。

4.2计算机网络管理及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6

【关键字】APT攻防;教学改革;网络安全

1引言

APT(高级持续性威胁)网络攻防所引发的各种计算机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攻击行为所带来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1]。2017年一款“永恒之蓝”的比特币勒索病毒全球爆发,中国多个高校也纷纷沦陷,许多学生的毕业论文等重要资料都无法打开。在“APT网络攻防”日益频繁的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安全教育改革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由于APT攻击是全面的,持久的,多渠道的,在复杂的网络系统中,只要有任何一个点出现疏忽,就有可能被成功攻击,因而安全防御策略需要更加全面,而不只是依靠软件和硬件防御系统。传统的大学生计算机教育,通常是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主要教学模式,缺乏对于计算机安全方面的教育和指导。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校园早已实现了WIFI网络覆盖,网络数据的访问变成了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给大学生学习及网上交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随之而来的潜在APT攻击却没有足够的重视,网络攻击者使用新型的攻击技术对各个网络终端进行攻击和破坏,造成严重后果。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也随之出台了《国家网络空间战略》、《网络安全法》等一系列相关文件,用以应对和保护信息的安全[3]。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产生可数以亿万计的数据资产,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数据资产正在快速泛化,而面对APT攻击,传统安全防御体系被打破,信息资产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作为文化、知识、技术传承的摇篮,高校网络的安全如何保障,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如何展开。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重新认识分析现状,探讨目前高校计算机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当下网络形态的安全教育改革方法,以提高整体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学质量,避免APT攻击对高校信息资产的冲击和破坏。

2目前高校计算机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计算机安全教育起步较晚,由于网络的蓬勃发展也是近几年的事,而因此产生的问题也是刚刚浮出水面,因此许多教育教学工作并没有对此开展相应的工作[2]。目前,许多高校甚至没有网络安全专业,谈何计算机安全教育的教学,专业设置这个问题涉及的问题很复杂,需要相应的过程,这里不去讨论专业设置的问题。就目前面临的APT攻防威胁,有效地利用现有专业能力和资源,如何提高应对,开展对大学生计算机安全教育,以及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讨论。

2.1国外高等教育中计算机安全教育教学方法

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起步早,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社会工程应用结合紧密,因此对科技的发展非常敏锐,加上高科技企业大多分布在这些国家。国外高等教育中计算机安全教育专业改革通常走在其它发展中国家前列。这些国家大多较早的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学校也有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对于网络攻击行为的检测非常敏感。专业的设置也更加合理,专业动态的调整也较为灵活。

2.2国内高校计算机安全教育普及专业狭窄

国内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作为通识课,基本所有专业学生都要开展,主要涵盖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等知识。课程设置上,普遍集中在Office的应用,Windows基本操作等。究其原因,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系统的去学习并掌握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不够。往往认识不到计算机相关知识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更何况专业性较强的网络安全方面的教育[4]。长期的惯性思维的积累,计算机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面对一些网络攻击问题的时候,往往不知所措。调查过程中,几乎所有非计算专业学生对基本的网络知识一无所知,对于网络钓鱼、木马植入、远程控制等毫无了解,已然被攻击了却毫不知情,被非法攻击者控制其计算机没有丝毫察觉。这些问题都暴露出,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5]。

2.3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APT攻击具有整体性,APT防范需要采用综合管理和技术手段,在管理方面,提高对钓鱼邮件和虚假链接的警惕,及时安装安全补丁和系统补丁,尽量减少漏洞等方法,都可以极大的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效率。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防御手段之一。但就目前状态,高校的网络安全管理更多的只是内部网络技术人员的问题,而其他基数更为庞大的学生,却没有相关的计算机安全教育和制度的约束。黑客的目的是破坏或窃取信息。进入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内网后窃取高级机密信息。APT攻击的过程复杂多样,长期潜伏和内网渗透是其中两个重要特征,而这些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安全制度的建立,从而降低被攻击的风险。

3教育教学改革方法探讨

3.1建立网络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在现有的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下,完善网络安全教育教学的管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攻击的认识,从而开展防御。划分访问权限等级,加强高级管理员的安全保密教育,提高基础用户的安全防护积极性。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提高至系统的制度层面,对数据的访问进行制度约束等。

3.2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教学通识课

APT攻击离我们很近,或者说它从来就没有忽略高校这个庞大的计算机终端用户群体,在APT攻击者眼里,数以万计的网络终端资源,却几乎没有丝毫的网络安全防御措施。这种安全状态是非常可怕的,也是在面临APT攻击时毫无反抗能力的。这里有我们大多高校专业设置原因,更多的是没有合理的利用计算机专业资源开展更大范围的计算机安全教育工作。然而这个方面是可以改革的,也是可以显著提高计算机安全防御能力的方法。

3.3定期开展计算机安全防护体系升级

APT攻击极大的依赖于攻击发起前的情报搜集工作,作为高校人员密集的单位,主要通过加强学生安全意识以及建立相应的信息防护规章制度来进行,包括内部教育和校园网访问限制等。定期开展计算机安全防御宣传、讲座,开展常见APT攻击防御技术指导。例如一些专杀工具的使用,防护软件的升级,系统补丁升级等等,这些将个人计算机终端武装到牙齿的练习,将对整个校园网络系统应对APT攻击的有效补充。

4结束语

网络安全教育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APT攻防技术是减少网络安全事故的基础,但对网络安全的重视与否却是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核心。能否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切实做到个人信息的有效防护、及时的对系统安全防护升级、合法的接入网络访问以及做好信息备份。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新世纪的一门新课题,随着智能生活的深入发展,所面临的APT攻防环境也将更加严峻,在做好基础的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基础上,如何实时应对这种挑战,将是以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杰,刘韵,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问题与防范策略探讨[J],通讯世界,2016(06)

[2]曾玮琳,李贵华,陈锦伟,基于APT入侵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模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3(17)

[3]赵云程,慕德俊,戴航,双重恶意代码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10)

[4]任海波,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J],教育心理德育.2015(11)

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7

关键词:计算机;互联网;信息安全;防护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整体说来,计算机安全问题就是指在计算机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将计算机中的硬件内容以及软件、系统中的相关信息保护起来,防止因为外部设备的破坏、进入导致信息的丢失、破坏。本质说来,计算机安全就是信息安全。

二、计算机网络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病毒。网络中形形色色的信息无处不在,病毒也存在于其中令我们难以分辨,而且病毒对电脑的损伤一般是不可逆的、快速的以及针对性的。病毒常常伴随吸引力巨大的信息一同出现,所以我们应该加强信息识别能力以及信息筛选能力。

(二)人为互联网攻击。人为网络攻击分为两种: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主动攻击是指运用网络攻击技术来破坏网络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被动攻击是指删除、篡改计算机中的某些关键文件却不改变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以上两种攻击方式都会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大程度的破坏[1]。

(三)系统漏洞。一般来说,网络软件不可避免的携带有一些漏洞,黑客往往利用这些漏洞对计算机进行攻击。所以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在软件进入市场前会对软件进行安全测试,做好软件的安全性,以防止黑客袭击用户的计算机。

三、解决计算机安全问题的举措

(一)身份认证。作为计算机授权权限中很重要的一个举措,身份认证有其无法替代的地位,双方需要互相辨认身份信息进而进行认证。单机时对某特定信息进行共享或是借助硬件产生一次性口令等等。联网时借助口令,移动终端确认双方身份,同时需要双发将随机生成的验证码输入;通过验证码的确认,可以避免某些信息的丢失。

(二)权限控制。控制用户进入某些信息的权限就是权限控制。这个领域相关用户的权限联系起来,按照统一的原则控制所有人员的访问权限;并且将信息资源集中处理,就可以知道所有信息的授权记录;系统可以筛选对信息进行修改的访问记录以及授权记录。

(三)授权加密。出去授权管理,授权加密也是现如今增强互联网信息安全性一项重要的防护措施。包括私钥算法和公钥算法,两者都是既能基于硬件设备又可基于软件设备进行加密。实践显示,硬件加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但是生产成本高;相比之下,软件设备成本低,具有很高的灵活性能。

四、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举措

(一)防火墙。防火墙时在本地网络和互联网之间形成一道虚拟的隔离墙。并且结合相关规则,对网络之间相互减缓的数据进行密切监控,仅仅通过特定的交流信息,记录双方的认证信息,以此来防止追踪。所以,由于防火墙的存在,两个通信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被严密的监管和管理,仅仅允许传输合法信息,阻止违法信息,防止外部网络私自进入内网篡改信息[2]。

(二)入侵检测。使用入侵检测系统进行安全防护,识别计算机网络中的违法信息。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对互联网用户的使用痕迹进行全面的检测,所以在安全检测中入侵检测取得了大范围的推广与使用。因为攻击方式不同,入侵检测有行为入侵检测和知识入侵检测两种。前者是根据使用行为判断入侵行为,后者是根据攻击手段有效的判断入侵方式。

(三)病毒防范。计算机安全很大程度上收到来自病毒的侵犯,主流的防范技术是主机防病毒和网管防病毒技术。前者是运用主机中的防病毒驱动,以便全面的检测计算机网络间的信息传递、文件交流等操作。在备份过的病毒文件库中对比现存文件来识别和删除病毒文件,或者将病毒文件进行隔离。另外,计算机开启的网络服务越多,计算机越容易遭受病毒的入侵;所以,及时清理后台运行的登陆服务,例如不需要远程登陆管理时就可以关闭远程登陆管理服务。及时关闭后台运行联网程序是保证系统安全,提高系统运行速度有效的方法。

五、结语

在网络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网络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已经投入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杀毒软件、防火墙等等保护措施纷然而至,但是黑客入侵事件还是频频发生;究其原因,在于无法在根本上消除安全措施不够的现状,因此,从本质上解决互联网安全问题才是最好的解决措施。然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防范机制、监管体制的出现,互联网环境会得到更多的净化,我们的信息会变得更加的安全,伴随着更加成熟的监管技术的出现,互联网会变得更加的透明、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玮琪.浅谈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9):14-14.

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8

在计算机的应用过程中,计算机病毒是影响其安全的威胁之一。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在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及互联网迅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病毒也是日新月异的变化,计算机病毒广为泛滥,给广大计算机用户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和伤害。因此,对于计算机用户来讲,了解有关计算机病毒的常识和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是必要的。

一、计算机病毒概念

计算机病毒,英文名为ComputerVirus。《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对于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是:“程序编写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计算机的数据,影响计算机的使用并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的雏形大概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些师生在工作之余编写一些小程序,输入到对方计算机中去破坏对方正在运行的游戏程序,此类小程序即为计算机病毒的雏形。从当初无意识的恶作剧小程序开始,发展到后来有人有意识的编写破坏或攻击对方计算机程序及数据的计算机病毒程序。弗雷德•科恩(FredCohen)在1984年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电脑病毒实验》,其中引入“病毒”一词,这也是最早提到计算机病毒的论文。从早期的“蠕虫”病毒、“黑色星期五”病毒、到后来的“CIH”病毒,近几年的“熊猫烧香”病毒、木马程序等。计算机病毒广为泛滥,对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是其最大的安全威胁。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与人体生理病毒类似,也有其鲜明的特征。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是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传染性:对于计算机病毒的判定标志是看此程序是否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计算机病毒能够自我自制,将自己嵌入到其它程序中。例如将用户计算机上的可执行文件(如exe、bat、com格式文件)感染。潜伏性:计算机病毒的发作有一定的条件或时间,即计算机病毒传染到用户计算机中后会潜伏下来,满足发作条件后才发作。隐蔽性:计算机病毒隐蔽性极强。病毒运行后会自我修改文件名,能够隐藏在某个系统文件夹中,病毒还会伪装,将病毒和某文件(如游戏)合并一起,运行正常文件也启动了病毒程序。中毒计算机用户可能在此期间不知情,这增强了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破坏性:计算机病毒发展到现在,不仅是破坏计算机正常程序,还能够破坏计算机的数据资料,也能够破坏计算机的硬件资源。例如:破坏系统和数据、删除文件、耗费资源等。可触发性:根据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特征,病毒要发作时可根据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事件、时间、特定数据等。

三、新时期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和危害

早期的计算机病毒主要是在单机状态感染和传播,相对而言对计算机用户的危害有限。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方式和途径有了新特征,传播更快,危害更大。

(一)网络下载方式传播和感染

单机时代计算机软件和数据的安装和移动主要是依靠硬盘、光盘等介质。现在的计算机用户经常在互联网上下载软件、下载音乐、下载视频、下载游戏,特别是网游流行。计算机病毒往往依附在这些程序或数据上,用户在下载时也将病毒下载到计算机中,病毒也相应感染计算机。

(二)U盘等“闪存”新技术给病毒传播带来新途径

物理工艺和科技的进步,出现了大容量的便携式存储设备,例如,U盘、存储卡、移动硬盘等。这些设备在拷贝数据时速度快、容量大、携带方便,同时也给了病毒可乘之机。例如很多用户都曾在U盘上发现Autorun.inf文件,此U盘上还有一个隐藏的病毒程序。这些便携式设备不仅容易感染病毒,还会给用户带来计算机病毒的交叉传染。

(三)网络木马程序

木马程序、计算机病毒除了依附正常程序进行感染,现在主要是依附网页感染。木马程序利用程序漏洞,当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挂了木马程序的网页时,木马就利用程序的漏洞攻击或控制用户计算机,偷取资料或密码。也有木马程序常常利用垃圾邮件进行传播。

(四)“钓鱼”网站

“钓鱼”网站,就是指网络欺诈方式,不法分子仿制互联网中真实网站的URL地址和网页,或者在网页中插入危险的HTML代码,骗取访问用户的信用卡或银行卡账号及卡的密码等资料。

四、计算机病毒的防范策略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安全带来威胁,针对病毒反病毒技术也在发展。我们要增强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采用正确有效地的技术和手段防范计算机病毒,确保计算机安全。

(一)增强计算机病毒防治意识

对于计算机病毒,我们要有清晰的认识,要培养我们的防范和防治意识。很多非专业计算机用户对于计算机病毒等安全意识没有概念,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没有主动、有意识地防范病毒,往往是计算机病毒发作造成一定的损害才意识到病毒防范的重要性。特别是现在互联网的普及,广大用户在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时要培养病毒防范的意识。在访问未知网页、下载文件、下载阅读电子邮件等应用时要主观上有防范病毒的精神,防范于未然。计算机中了病毒也不要恐惧,想办法查杀病毒,或向相关技术人员寻求帮助。

(二)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大致有以下几类:1.在计算机上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并做到经常性的查杀病毒或设置自动查杀病毒。最彻底最干净是最好采用云查杀的方式。2.在网上下载应用软件、游戏、音乐、视频或数据资料时,下载结束不要运行或打开,应先对文件查杀病毒。3.使用U盘、存储卡、移动硬盘时,也应先对其查杀病毒。4.未知电子邮件不要轻意打开阅读,对于垃圾邮件不要有好奇心,干脆删除。5.不去访问不良网站。

(三)正确使用计算机反病毒软件

杀毒软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说杀毒软件就能查杀所有的病毒,我们要对杀毒软件有正确的认识,合理正确的使用杀毒软件来查杀病毒,确保计算机的安全。首先,应该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如今对计算机用户利好的是国内较好的几款杀毒软件都能免费安装及升级。其次,是及时将杀毒软件病毒库升级,这样才能识别最新的病毒。再次,是定期查杀病毒,好的杀毒软件都能设置定期自动查杀病毒。最后,是若中了病毒,最好是采用几种杀毒软件交叉查杀,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查杀彻底。(四)安装病毒防火墙病毒防火墙,也称为“病毒实时检测及清除系统”。病毒防火墙运行时,是将病毒监控程序驻留内存,监控计算机系统运行中是否有计算机病毒程序代码的运行,若发现带病毒的文件,防火墙激活杀毒的程序。在安装杀毒软件的同时,应安装相应的病毒防火墙,才能及时发现和阻止病毒对计算机的感染和运行。#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