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电气控制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以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为例,立足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岗位技能需求,从教学内容、方法、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究教学策略。“四会融合”使学生技能强化并迭代升级,能力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该教学策略能有效解决校企共建订单班课程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策略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切实将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联结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依托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试行现代学徒项目,建立订单班,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模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能力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课程建设是新教育模式下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新形势下,探究可行性高、便于普及与推广的课程有效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非常紧密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在机电类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基于应对内涵建设客观要求,各高校对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2-4],其中采用较多的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校企共建订单班以及新媒体融合背景下,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效果有待提升,其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需要更有效地衔接。当前在这个多元化时代,需要形成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5]。本文以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为例,探索企业需求的引导模式的课程教学方法与能力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期望能为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高职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1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及意义

1.1生源呈现多元化新特点。新时期高职生源呈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结构多样化的新特点[6]。生源是关系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生源变化已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教育理念、教育质量、办学成本等新挑战。应对生源变化,高职教育必须根据学生个人能力、兴趣特长实施分层教育。课程设置应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1.2学生认知背景有区别。与普通班相比,订单班学生借助工学交替模式经历知岗见习的企业实践,已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且视野开阔。针对该情况,需要将组织行为与学生主体差异有机结合,以提高教学实效性。尝试增加基于工作过程的实操模拟教学权重,便于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转化效果。

1.3现代信息技术客观要求。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取信息渠道更加广泛,融入新元素是保证课程新鲜感的客观要求。适当、适度利用信息资源,能够促进理论学习的快速吸收,并能学以致用。电机与电气控制知识在机电类相关专业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是维持现代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唯有将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过程转变为科学推进教学改革具体工作的实践,才能收获更高质量务实成果。

2有效教学实施举措

“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理念促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行业对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达到了新高度。深化课程建设必须立足产业环境,在遵循职业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将行业和职业元素有效融合到教学中,完成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7]。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改革需要贯彻“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这一指导思想,用贴合岗位技能的实践操作化解抽象理论知识,利用以下三大举措汇聚提升专业技能合力。

2.1科学选取教学内容。立足生源结构以及学生已具备一定企业认知及实践能力的现状,有效级联知识结构。围绕能识别、会选用和使用常用低压电器、电动机的根本任务,将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目标定位为“四会”原则,即会选型、会读图、会接线、会排故(排查故障)。借鉴企业素材筛选教学内容,将机电技术岗位技能内化为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各知识点有效级联。从典型低压电器原理、检测方法及选型原则切入,再到电动机的点动控制、连续控制、正反转控制等知识模块,由简到繁、层层递进,将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在反复练习中不断攻克和巩固。

2.2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借助2个仿真软件,实施以应用案例的引导式教学模式。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单元教学为例,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在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学生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从知识内容的衔接关系,可以总结出其教学核心是电动机2个单向转动控制的组合,结合仿真软件演练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前,通过网络资源复习电动机正转控制工作原理,以头脑风暴的方式提问单向转动能否满足实际生产控制要求?引出正反转控制的基本概念,并辅以实际案例视频。课中,正反转的基本控制、联锁控制和复合按钮控制3种控制电路遵从循序渐进原则,借助仿真软件让学生掌握低压电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安装调试及排故方法。课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程度,拓展方案探究,如异步电动机处于正反转运行时如何实现缺相保护,以及对抽油机等正反转切换场合实现有效切换的可行性方案等。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有效结合,做到“教”与“学”兼顾,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相合为一,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2.3能力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强调能力本位,体现在课程考核的方式方法、评价标准与主体等方面。评价标准接轨企业对人才实际要求,强调掌握的知识、能力与态度。考核评价方式采取自评、互评、师评方式,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能力与水平。以点动控制单元考核评价体系设计为例。该单元成绩以100分计,师评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权重为20%,点动控制单元成绩分布和评价标准如图1、图2所示。借鉴企业评价标准,在自信心指标中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不同意见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想法;在逻辑思维指标中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做事有计划。评价指标权重则强调能力目标,突出价值引导。考核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反映学生能力水平,积极发挥考核评价的作用以及对学生的引导督促作用。

3教学效果比较

实行课程改革后,订单班学生的教学方式与内容的认可度、操作技能达标率,以及课程最终成绩优良率(80分以上)等指标均优于常规教学模式的普通班,其渐近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普通班和订单班的相关指标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4结语

在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宏观政策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论的一次创新。契合新发展理念,改革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施过程及考核评价方式,是解决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问题的有效方法。实践表明,基于企业需求的引导模式课程教学及考核评价体系,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同时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对于相关专业、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张立霞 单位:正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