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多媒体技术课程探索

混合式教学多媒体技术课程探索

摘要: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多媒体技术课程作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之一,在教学中面临诸多问题。将混合式教学融入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教学过程的探索和实践,以验证其在课程改革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混合式教学;计算机基础

2018年10月,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1],其中提出要“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等。这一意见的提出为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责任,需要走在改革的前列。

1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多媒体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应用范围广、涉及学科领域多的实践型课程,被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之一,属于通识必修课程。通过实际教学和调查研究发现,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还面临着以下一些问题:(1)教学内容涵盖广、知识点分散。多媒体技术课程根据各高校采用的教材和设计的教学大纲不同,教学的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主要包含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音视频制作等内容。由于各部分内容使用的软件不同,如图像处理使用Photoshop,动画制作使用Flash等,使得各个章节之间相互独立。若深入展开探究,每一章都可单独列为一门课程。但由于总学时数有限,分配在各个章节的学时数相对较少。这使得对于课堂内容深度、教学课时安排的把握成为教师授课时的一项挑战。(2)教材内容更新缓慢,配套软件版本落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数字媒体领域的研究成果正在成为当前的市场热点,多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结合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当前使用的大部分教材还停留在多年前的知识内容,急需跟上时展的步伐。同时,教材的更新缓慢伴随着教学配套软件版本的落后,新版本的多媒体软件多样化的功能、更便捷的操作已广泛地在日常使用中普及,而教学使用的软件版本却还是多年前的旧版本,不符合课程的实用特征。(3)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差异性明显。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生源地在高中阶段对于计算机的教学内容、教学深度和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差异很大。在课堂上,体现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的明显差异性。(4)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差异。多媒体技术课程作为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包含各类专业,若全部使用相同的教学大纲,不太符合部分专业的需求。如传媒类专业、艺术类专业等,需要在部分知识点上进行深入加强。而一些只需掌握多媒体技术基本技能的专业,需要将课程设计得浅显易懂、更具实用性。

2混合式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

混合式教学法的核心是多种授课方法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方式和网络在线学习内容的混合,借助视频、音频和文本等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展开[2],与多媒体技术的授课内容契合,非常适合应用于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因此,从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笔者参考黄荣怀教授提出的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框架[3],如图1所示,将课程设计工作按三个阶段推行。

2.1前端分析

(1)学生计算机基础分析:由于刚入学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性明显,为了降低这一差异性对于混合式教学活动实施产生的影响,本项实践研究开始时间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从随机排课的各个授课时间段中将相应班级学生按照第一学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成绩排序,抽取出6个时间段共计266名学生组成6个混合专业班。其中3个班共130人作为实验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法;另外3个班共136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班级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成绩评定规则相同。(2)学习目标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使用多媒体软件对于素材进行编辑处理和创作设计,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运用混合式教学法使教学突破传统教学的时间、地点限制,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3)混合式教学环境分析:综合使用Moodle平台、云班课平台、微信平台、问卷星平台和“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

2.2活动与资源设计

(1)混合式教学总体设计:主要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展开。课前:将当次课的课件、练习素材提前在Moodle平台,同时将课件在云班课平台,通过平台推送和微信群提醒学生预习查看。课中:使用Moodle平台进行课堂练习的提交及章节随堂测验;使用云班课进行课堂互动,如点名、抢答、随机抽人等,通过加分激励学生参与。同时使用云班课进行随机分组,通过小组任务驱动学生完成与知识点相关的练习。课后:使用Moodle平台布置相关课后练习;使用云班课、微信群等推送相关学习资源。(2)活动设计:活动设计主要由设置小组任务来进行兴趣驱动和任务驱动,如各小组设计集体照、进行指定主题的图片作品创作等。通过云班课平台的小组作品分享和互评功能,使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时巩固升华已学的知识,在讨论、评价他人作品和接受评价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再一次建构,同时通过教师反馈的评价意见完成对学生的有效激励。(3)资源设计与开发:混合式教学采用的资源除了传统的课件、练习作业以外,还需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展开介绍。如将学生在微信群中提问较多的题目的操作过程录制成小视频;重难点的加强介绍通过文字结合图片的方式编辑成微信推文,供学生反复查阅。此外,还通过在微信群中推送“中国大学慕课”的相关课程,以及其他的一些有深度的在线学习多媒体技术课程,供学有余力的、有相关专业需求的同学深入学习。

2.3教学评价设计

(1)学生成绩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成绩评定规则,总评成绩均由平时成绩(40%)和期末成绩(60%)构成,其中平时成绩评价由章节测验、平时作业构成,期末成绩评价为统一闭卷考试。最终期末总评成绩,实验组平均分为92.25,对照组平均分为91.57;按成绩分类的人数占比情况如表1所示,可见实验组学生成绩总体趋向于优秀,且优秀人数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2)学生学习活动分析:学生学习活动的数据采集主要通过云班课平台进行,该平台会记录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参与活动、查阅资源等情况,并统计出相关数据。(3)学生评价分析: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星平台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运用Likert量表问卷对开展混合式教学使用的各类平台进行量化评价,总共获得有效答卷数88份。如表2所示,以云班课的小视频对学生学习的帮助程度为例,有68.2%的学生打了满分5分,表示很有帮助。

3结束语

通过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进行混合式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再局限于教材,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经过此轮实践,笔者还认识到了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在下一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将进一步将其与混合式教学深入融合,以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18-10-08)[2019-01-02].

[2]孙娜,刘永良,孙向南.“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混合形态教学模式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9(3):102-106.

[3]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作者:沈寅斐 单位:上海杉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