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难题范例

数学难题

数学难题范文1

新药临床试验是指以人为试验对象的医学研究,通常用于评估和探索一种新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临床试验操作方法不同于动物实验,其特殊性在于受试者是人,如何在保证受试者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证试验的科学性,长期以来争论不断。赫尔辛基宣言明确规定:在人体试验中当科学性与伦理学发生矛盾时,必须以人的利益为重[1]。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颁布了《药品临床试验规范指导原则》,另外欧洲、日本和美国三方也发起了《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议(ICH)》,中国参照前两个标准于1998年制订了本国的《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中药临床试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中药如果上市为成药需要按照我国GCP进行临床试验,同时也可以使用医生自己开出的方剂进行临床试验,如何在保证受试者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证试验的科学性,是一个值得关注且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1安慰剂的使用

在严格的临床试验设计过程中,为消除病人主观感知和心理作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客观地反映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使用安慰剂对照最为科学,但有人认为安慰剂的使用则将社会利益凌驾于患者的个人利益之上,不符合医学伦理原则[2]。安慰剂能够对病人产生治疗的作用不容置疑,国内外临床试验使用安慰剂都获得了实际效果[3,4]。虽然安慰剂只是毫无作用的“物质”,但并非毫无作用的“疗法”。安慰剂对于患者的作用并非通过其本身的药理学作用产生影响,而是通过治疗过程中的氛围、“药物”对于患者精神层面的影响达到症状的减轻甚至是消失。我们已知了安慰剂主要通过精神因素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并非所有的人都会产生安慰剂效应。即使那些能够产生安慰剂效应的人,可能只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才会发生安慰剂效应,而并非在任何情形下都会发生。现已证实,个体的行为过程与其自身的免疫状况可以相互影响,心理紧张因素能够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神经系统释放皮质醇和儿茶酚胺,这两种物质能够抑制免疫系统,如安慰剂则能够生成β-内啡肽(一种阿片神经肽),它能够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而自然杀伤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能够消灭癌细胞、病毒等有害物质[5]。在了解了任何治疗方法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安慰剂效应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积极调动患者的主观意识,使安慰剂效应达到最佳的利用效果。在临床治疗的实际过程中,可以利用安慰剂效应作为一种辅助的治疗方法,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暗示,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6]。在中药临床试验中,安慰剂的设置可能非常困难,因为我们难以像在西药临床试验中,使用淀粉、葡萄糖、生理盐水等制成与试验用药外形、气味一致的药剂,这样一旦被患者识别出来,可能导致整个试验失败。如果使用医生自己给出的中药配方,则由于知情同意的限制,面临无法使用安慰剂的尴尬,难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中药临床试验可能因为设计不当给我们带来的风险。在实际中,并不是所有的药物临床试验都可以使用安慰剂对照,医学伦理委员会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一方面需要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同时还要考虑受试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对于具体的研究项目,在两者间寻求平衡点需要仔细的讨论,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我们期待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组织相关的专家和伦理委员会成员,共同制定相应的指导原则,在规定的框架下进行中药临床试验。目前,中医药临床试验已经比较普遍的能够接受采用安慰剂对照进行的科学试验。

2反安慰剂效应

近些年来,随着对安慰剂效应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意识”在不良反应的发生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即反安慰剂效应的作用。通常以主观症状体现,如恶心、头痛、嗜睡等,但也可以是客观指标发生变化,如心率、血压、皮肤丘疹等。这些症状有可能较轻,而且只是暂时的现象,但也可能发展成为长期慢性的病症,甚至导致死亡。反安慰剂效应的机制与安慰剂效应发生的机制类似,主要是由下意识的条件反射和有意识的期待两方面来调控的,但两者调节机制却有本质的区别。研究表明,反安慰剂是通过CCK系统(CCKergicsystem)来达到疼痛增加的结果[7]。临床工作中,患者在服药后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其中有些是由于药物的特殊药理作用产生的,但也有一些属于非特异性的不良反应。虽然不良反应的情况经常发生,并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其费用,但对其本质的研究相对还比较缺乏[8]。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两个概念不同: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反应;药物不良事件是指药品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利临床事件,但该事件未必与药物有因果关系,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的差别在于出现的不良结果是否由于服药而导致。影响反安慰剂效应发生的因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往的经历、病人的基本情况、主客观条件等,如疑虑、不良反应发生史、性别、性格、年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在Ⅰ期临床试验中,由于试验的目的不是观察药物的疗效,而是主要研究受试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并且不设置安慰剂组,因此在分析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引起不良反应的真正原因,尤其是精神症状的试验药物,由于样本选择的偏倚可能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被错误地估计。除前述受试者的性格能够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外,受试者对于药物的信任程度,以及药品的颜色、形状等都有可能导致反安慰剂效应的发生。因此,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有可能过高地估计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尤其是那些试验以前就存在的非特异性的不良症状[9]。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需给出一种可以用于指导的服药措施,即首先使用低于常规剂量的药物,以确定患者是否能够耐受该药物,若能够耐受则可以逐渐增加至常规剂量。如果最终还是发生了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可以指导患者尽量朝着积极的方面看问题,即告知虽然发生了不良反应,但从另一方面证实,药物已经进入体内发挥作用了,尽量为患者阐述积极的效果而不要过分强调服药的危险。目前医学教育中,缺乏足够的由心理因素导致症状的教育。因此当遇到病人有不良症状的时候,多数医生习惯于从生理变化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据国外2001年调查,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仅有23%的病人知道反安慰剂效应,24%的护士知道反安慰剂效应。国内的临床工作者了解比例可能更低。根据一项由1653名国内临床工作者的调查结果,虽然有89%的工作者遇到过药物不良反应,但仅有2.7%知道药物不良反应的确切定义。了解反安慰剂的作用和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评价临床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更好地认识和指导临床实践[10,11]。#p#分页标题#e#

3知情同意与双盲问题

知情同意是指受试的患者在接受试验之前已被告知将参加一项药物临床试验的科学研究,必须让患者十分清楚在接受试验后可能的受益和承担的风险。在中国,相对于西药,进行中药临床试验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就是许多患者认为中药具有更小的副作用,但事实上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已经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科学试验不同于经验医学,需要有严格的设计和细致的观察。中药临床试验对照的形式主要有平行对照,即通过随机化的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接受治疗。平行对照不论是安慰剂对照还是具有确切疗效的阳性对照,重要的是受试对象是否真正履行了知情同意;是否对所有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真正实现了平等对待。双盲法是科学临床试验、避免偏性的重要方法。但双盲法明显与知情同意原则自相矛盾,中药双盲应如何进行,安慰剂双盲对照试验无疑是一种比较好的试验方法,即对医生和受试者都要“隐瞒”真实的分组状况,但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患者得知自己有可能被分配到安慰剂组后,容易认为给自己服用的是“假药”,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试验品”,拒绝合作。在发展中国家进行临床试验,使用安慰剂要做到知情同意会遇上额外的风险,原因是社会体制、文化、国家经济实力和卫生条件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其中最主要的是研究过程中相关经费的不足,不能够给与参加试验的志愿者足够的经济补偿。现在对于安慰剂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是否对受试对象真正履行了知情同意;是否对所有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真正实现了平等对待。因此在使用安慰剂的问题上,临床药品试验工作者通常会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如果对受试者明确地阐明了具体的用药情况,那么在试验过程中很可能会面临对照组样本量不够的问题,进而降低统计分析的效能;另一方面,如果对受试者隐瞒部分事实,以此导致的伦理、社会问题应当如何处理?发达国家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已经出台了一些指导性的原则[12],如允许“经受试者认可的隐瞒(authorizeddeception)”,即受试者被告知为达到理想的试验效果,会在试验过程中有部分环节的隐瞒,但隐瞒的环节只是部分技术手段,在试验结束后会将隐瞒的部分如实、详细地向受试者解释清楚。我国目前新药临床试验规范(GCP)尚不允许对患者隐瞒可能使用安慰剂的实情,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在很多情况下无法使用安慰剂,难以客观地评价一种药物的真实疗效,也给药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相信我国在最近几年将制定出相应的指导原则。

4有利无伤问题

4.1参加临床试验的风险现代药物研究应该先有动物实验证明,然后经过Ⅰ、Ⅱ、Ⅲ期临床试验证明有效和安全方可上市,之后还需要进行Ⅳ期临床试验。“有利”指临床试验的行为、动机和结果应尽可能有利于病人;从理想的目标来说,临床试验针对病人的治疗手段和措施应该是“最佳”的,遵循最优化的原则。“无伤”指在临床试验中,应该避免对病人的任何身心伤害;从严格意义上讲,无伤是相对的,要以最小的损伤为代价去获取最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试验不同于一般的医治病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受试患者需要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毕竟患者使用的可能是一种未经证实有效和安全的新药。更多情况下,患者同意接受临床试验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也有些情况是因为愿意尝试一种可能带来其他药物无法达到疗效的新药治疗。无论受试者出于什么动机,一旦参加试验,作为医生都应当尽量保证受试的患者能够从临床试验中受益,尽可能地降低其受到伤害、特别是严重伤害的风险。由于中药种类繁多,治疗药物的范围较广,涉及临床问题和不同病种的病人较多,因此需在充分了解试验药物及疾病特点的基础上,考虑选择合适受试者,并考虑受试者从不同药物试验中可能受到的益处及风险,保证及时医疗及可能的赔付细则及责任,保证受试者的权益。

4.2中药的个体化治疗由于我国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在观念和研究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在使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中药疗效的同时,也允许中药非随机化的临床用药观察;另一方面在强调中医个体化治疗的同时,使潜在的风险增加。其主要问题是依靠经验医学难以做到对患者有利无伤,经验的积累是必要的,但不应以牺牲患者的健康为代价。解决这一问题方法是使其科学化,但目前所有的随机对照试验都无法解决个体化的治疗问题,即在试验中不允许按照每个患者“望闻问切”的不同情况,随时调整不同组方的配伍和剂量。事实上,不仅中医领域,整个医学都开始重视个体化治疗,并已经成为今后医学发展的趋势。譬如,在使用化疗方法治疗肿瘤病人时,利用生物标志物观察在药物干预时内源代谢物的动态变化,确定肿瘤化疗敏感性;也可以运用生物标志物方法测定给药后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对药物的反应,从而给出生物体对药物毒性反应的重要信息,得到药物对特定靶部位的损伤信息。因此,需要研究个体化治疗的临床试验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两个思路供今后讨论:一是按照不同证型进一步细分归类进行临床试验,二是按照中药复方配伍规律中的“君臣佐使”和关联规则筛选出核心方剂,在此基础上允许适当的加减进行试验。

4.3医学伦理与科学研究为了保证临床试验的科学性,最好的方法是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试验通常需要在试验前制定完整的试验计划,一般情况不允许改动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分配,样本含量也通常是固定的,以避免试验结果的任意性。这其中有两个问题可能对受试患者造成伤害,一是使用安慰剂,毕竟安慰剂是毫无药理学作用的方法,主要通过心理暗示起到一定作用。二是如果在试验中期已经明确发现试验组药物优于阳性对照药物,仍继续按照原方案进行将损害对照组患者的利益。对于第一个问题,清楚什么情况下适合使用安慰剂是必要的,比如肿瘤、神经性病变等疾病的治疗不适合使用安慰剂,而对于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等非危及生命的疾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等疾病则适合使用安慰剂[6]。对于第二个问题,已引起各方面相关研究人员的注意,并发展了相应的试验设计方法,如可以使用适应性设计方法,即根据中期的试验结果,改变样本量及假设检验的参数;也可以在已经确认一种疗法优于另一种疗法时,转换治疗但不终止试验等[12]。这些方法可以使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变得更为灵活和有效,减少研究成本,加快研究进度,同时也更符合伦理学要求。总之,我们需要结合中药临床试验的特点,给出符合伦理学的临床试验研究设计方法,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管理规范。#p#分页标题#e#

数学难题范文2

艺术理论是高师音乐专业的必开课程,旨在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理论素质,通过对各种艺术现象的辨析,提高其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及艺术批评的能力。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课以来,经过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努力,该课程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为国家输送了许多优秀艺术人才。但是,在近几年来的教学中,笔者感受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应有的创造性和个性,“重技能、轻理论”现象明显。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会影响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抑制学生艺术理论修养的提升。

一、高师音乐专业艺术理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课程的定位问题

艺术理论作为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它的课程定位应该是很明确的:既是基础课程,又是主要课程和提高性课程。就是这样一门对高师音乐专业来说有着全面提高艺术素质重要作用的课程,在现阶段普通高师音乐专业的开设情况却不容乐观。就课程的定位而言,存在着理论和政策定位与实际操作中的错位现象。在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中存在着“重技术轻理论”、“重技轻艺”的课程设置理念和教学理念。于是,不管是课时的安排、师资的配置与培训,还是资金的投入、激励与竞争机制的建立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些现象的存在与艺术理论课程的定位有很大关系,较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课程目标的实施,影响和制约了学生艺术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问题

课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关键,是促进师生感情互动的纽带,更是传递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而目前高师大多艺术理论教学仍沿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教法。在倡导“以人为本”新教育理念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得更加陈旧和单一。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从教案出发,不考虑学生需要和感受,让学生听起来毫无新意,较少切合学生们的实际需要和心理特点,严重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甚至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教学缺少应有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其结果只能导致课堂教学如“一潭死水”,从而造成课堂教学的失败。

3.教学内容问题

艺术理论课程属于素质教育中重要的课程,而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是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但在目前许多高师艺术理论的教学内容中,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性并不明显,具体表现在:第一,缺乏严密的逻辑线索。无论是从实际教学内容,还是从教材的特点而言,艺术理论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有的甚至不难看出完全是依据教材编写者或施教者个人的好恶来取舍,就连教学内容各部分之间应有的逻辑秩序也没有照顾到,显得随心所欲、杂乱无序。第二,教师的教授内容局限于教材,更新速度缓慢。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应密切关注并充分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艺术教育始终与时俱进,与当前的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力求开阔学生视野,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然而实际上,许多高师教师教授的内容局仅仅限于教材,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

二、可行性的对策思考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艺术教育中重要的课程,高师艺术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已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1.制定适合的培养目标

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音乐技巧的训练而轻视综合文化知识的学习;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具体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等。所以,高师应制定适合于艺术理论教学的培养目标,并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去决定教学的计划、重点及方法等。

(1)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意识是任何一个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求新求异的观念。在这种观念的驱动下,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的每一步都在进行艰辛的探索,每一步都是心血心智的凝聚,是一个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脚印。创造意识不仅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而且是所有普通高校学生所渴慕、追求、奋斗的目标。艺术理论教学要通过对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境界、创造的魅力等问题形象、生动的分析讲解,使学生真正了解艺术的真谛和创造的价值,从而引导其树立更加高远的志向,发挥更大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2)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艺术思维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形象思维,又有抽象思维等。无论是哪一种思维方式,都必须有或形象或语词的规律性运动。而这个规律,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一般都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自我实践才能摸索得到。艺术理论作为前人成功艺术经验的总结,包含的正是各种各样、各个方面的艺术规律。更何况艺术理论学习过程中所主要使用的理性思维方法,因其抽象性和难度,更能锻炼和开发人的思维活力,使思维活动出现更多的知识连通点,更多的赋予创造,人的大脑也就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善于思考了。

2.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境界

视野不开阔、艺术境界不高是制约音乐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学生对艺术理论课的认识,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自觉性为立足点,在教学中想出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是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心。如何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提高学生的艺术境界呢?笔者认为,应培养教师教学中的引导性,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认知性。在知识传授上,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运用知识的办法,不是单纯地“灌”死知识,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如讲《艺术的创作过程》一课时,笔者除了按教材内容讲完艺术创作的一般过程需经历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基本环节外,针对音乐、舞蹈等专业的学生,还结合了他们自己的排练实践,着重启发学生从演员创造角色的二度创作过程中,来理解这三个基木环节的实际情况和相互关系,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认清自己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数学难题范文3

文章以临沂大学为例,分析了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难题,论述了对电子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给出了解决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难题的对策。该研究对于其他开设机械类专业的同类高校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引言

电子技术是临沂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学习到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理论知识,而且对于其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机械类专业的各位师生普遍重视这门课程。由于机械类专业本身就开设大量机械类的课程,与非机械类专业特别是电类专业相比,电子技术课程明显具有课程内容较多,而学时安排偏少的特点。因此在学时减少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选择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使其满足机械类专业的需求,是我们所有从事电子技术教学的高校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在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难题

(一)学生基础之间的差异

导致学生基础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比较多,其中因招生生源不同而引起的差异是最为主要的。临沂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有几个班级招收的是参加春季高考的学生(称之为高职本),由于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学习过与电工电子类专业有关的课程,因此在学习电子技术时感觉相对容易一些。而通过参加夏季高考考入的学生则是第一次接触该类课程,学习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时则感觉相对吃力,导致出现了不少同学对这门课程的厌学现象。特别是随着机械类专业春季高考招生名额的逐年减少,这种现象已变得越来越严重。

(二)课程内容较多,学时安排偏少

在授课中我们选用的电子技术教材是秦曾煌主编的《电工学•电子技术》(第七版)(下册),其内容一共有十章: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电子电路中的反馈、直流稳压电源、电力电子技术、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1]。在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电子技术课时数为64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16学时。因此,要想在48学时内完成理论教学,16学时内完成实验教学,其难度可想而知。

(三)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缺乏有机结合

电子技术与机械类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少,而机械类专业学生关注的重点在于机械类专业的课程,所以学生对电子技术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电子技术课程的考核现在还是以理论课成绩为主,所以学生普遍认为只要把理论课学好了就可以,导致出现了对实验课不重视的一些错误看法。从师资方面来说,机械类专业没有科班出身的专门从事电子技术教学的教师,不得不由非机械类专业出身的教师来讲授。由于师资力量匮乏,任课教师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担任实验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发适应机械类专业特点的实验,从而导致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二者之间缺乏有机地结合。

(四)考核方式过于简单,考核结果以偏概全

电子技术理论课的考核通常是以卷面笔试成绩和平时作业考勤作为最终结果,但到底这二者分别占据多少比例才最为科学也是很难把握的,也无法去全面地考查学生是否灵活掌握运用所学知识。由于电子技术实验设备是一定的,而每年大约有300多名的学生,任课教师只有2到3名,所以任课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学生进行实验课的考核,再加上学期结束时每个任课教师还要承担大约20场左右的考试监考任务,所以对实验课的考核大多是以实验报告和考勤情况作为最终考核结果。

二、关于解决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教学难题的对策

(一)尽量减少合堂授课,优先采用小班教学

目前电子技术教学主要采取合堂授课,由于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只有一个班,通常是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两个班合并在一起上课,因此任课教师只能采取一套完全相同的授课方式对这两个不同的专业进行讲授,无法做到与具体的专业特点结合起来,长此以往必须会导致教与学这两个环节之间的严重脱节。因此有必要对机械类专业进行具体细化,找准每个专业与电子技术的结合点,尽量减少合堂授课,优先采用小班教学的模式。从2014年秋季开始学院已在电工学课程的授课中采用小班教学,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特别是今年学校已明确提出推进“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运行机制,扩大小班授课班级的比例,因此我们也有必要将小班教学推进到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去。

(二)合理选取教学内容,科学安排教学学时

为使电子技术与具体的机械类专业紧密结合起来,有必要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三个专业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取,使其更好地为专业需求服务。例如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中已把电子技术细化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部分,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学期开设,以突出显示电子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对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的学时进行了科学地安排。同时学院领导也非常重视各种创新大赛,为学有余力的同学们开放了航模实验室,电子设计实验室等等,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热情。

(三)转变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式,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围绕当前国家建设创新创业大学的总体目标要求,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分别是主导和主体的角色,必须转变电子技术的教学思路,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兴趣驱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改革目前的教学方式,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由理论授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同时)、在大学课堂和企业车间(同地)、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操作(同步)融为一个整体,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完成根据机械类专业特点选取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二者完美结合的教学目标。在2015年学院选拔了30名优秀学生组建了卓越工程师班,这部分学生在春季开学时先由电子技术教师带队到青岛某企业完成不少于两个月的车间实习任务,然后再回学校开始两个月的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学习任务,这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电子技术的积极性。

(四)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

针对电子技术理论课单纯以学期结束时的笔试成绩和平时作业考勤成绩作为最终考核结果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期中考试环节,或者对每个章节的内容都单独进行考试,也可以采取撰写课程相关研究论文的措施。在考试试题选取方面,可以采取教考分离的方法由外校专家出题,或者通过采购电子技术题库由电脑出题。对实验课的考核,我们可以考虑将平时考勤、实验报告、理论测试和实验操作四者结合起来作为最终考核结果[2]。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可以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另外我们也在考虑如何把同学们参加各类电子设计大赛的获奖成绩融入到对他们电子技术课程的考核中去。

三、结束语

在文章中我们以临沂大学为例,针对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的教学现状,详细地分析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难题,并给出了解决相应难题的行之有效的对策。该研究对于我校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其它存在类似情况的同类高校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教学的研究是一项长期任务,为了早日实现国家要求的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的总体目标,更需要我们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作者:卢兆信 单位:临沂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数学难题范文4

学习是一条需要不断探索的路。作为高中重要的学科,如何学好数学、学活数学,提升我们的数学成绩,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是我们学生需要一直追求的目标。本文基于这个目的,探讨相关高中数学学习成绩提升的方法与策略,期望能带来一些帮助与启示。

关键词:

高中数学;学习成绩

随着经济的发展,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得到体现,各大高校也开始重视数学课程。与初中数学不同的是,高中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缜密性、思维性,对我们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对于高中数学系统的概念和理论,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攻克数学难题,提升自身数学学习成绩,是本文主要讨论的内容。

一、高中数学学习成绩的现状问题

(一)积极问题

目前学习的积极性是首要的学习难题。很多伙伴觉得学习高中数学具有难度,其中抽象性概念与理论很难理解或想象,一旦这些疑问累积,便会产生畏惧厌烦的心理,学习成为了负担,甚至作业也成了应付。

(二)学习方法

其次,学习方法的正确掌握也是重要的难题。课堂上教师只会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细心讲解,指引我们去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剖析与关注,期望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从而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与习惯,但是我们常常会陷入的误区在于抄写板书做笔记,盲目的记录导致我们很难及时消化课堂内容,课后也造成难以理解、领悟的现象,导致对于相关数学理论与概念只能死记硬背,对于数学思维与方法欠缺灵活应用能力的现象产生。

(三)基础奠定

再次,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影响数学成绩提升的关键。有些伙伴对于自身的数学基础水平认识不够,认为自己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牢靠,乐于探索偏题或者怪题,过高地挑战自我反而适得其反,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在面对针对性考察的数学题目时,容易暴露出自己数学知识的薄弱点,也容易丧失对数学学科学习的信心。

二、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提升策略

(一)做好预习

做好预习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能,开展积极的自我学习过程是提升成功自信的关键,每个人都应当去找寻恰当的方法来进行学习,提升自己学习效率。预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由于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更加系统化、逻辑化、独立化,课前预习可以促进我们去发现教学知识的重难点,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解课程,使得我们拥有主动权减少盲目性,可以针对性去理解老师讲的内容,不断将老师讲的重难点知识反复推敲琢磨,或者可以跟伙伴之间互相启发交流、共同进步。可以说,做好预习是保障高中数学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有利于课中知识的消化吸收与课后知识的复习巩固,从而达成真正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进而提升高中数学的学习质量。

(二)学会解题

学会解题是掌握高中数学成绩提升的技巧。很多空间思维的概念理论很难理解,只有通过接触解题才能从中找出规律,进而灵活处理数学疑难问题。解题可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审题。审题需要我们去挖掘题目信息条件,并进行相关关键信息提炼,进而拓展发散思维将问题分解思考。第二,解题,解题过程是学习思考的过程,我们应当养成数学思维的习惯,学会独立扫除障碍去处理一些数学难题,通过运用自身的数学思维及技巧与方法,促使数学难题在计算过程中层层分散、露出本质,最后疑难得到解决。第三,验算。可在验算过程中进一步验证数学思路导向,常用的验算方法有反证法等等。由于高中数学知识偏向于科学化、系统化,即使做到了温故知新,也需要通过解题训练来将知识灵活运用。相关的数学公式并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还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梳理数学知识结构脉络,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理解到数学知识的奥妙,从而提升整体的高中数学学习水平。

(三)重视复习

重视课后复习是提升高中数学学习成绩的要点。我们可以自行制作纠错本,将错误的题目经常阅览并分析,从而学会举一反三处理类似的数学难题。一方面可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答题时的错误,另一方面通过剖析错题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使得数学公式与数学概念可以进一步得到掌握与运用。错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知识点的周期性复习与回顾,是对题目的归纳与总结,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后复习,学会举一反三处理类似的题目,做到活学活用。

三、结语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成绩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课题。我们应该做好预习、学会解题、重视复习,这样才能提升高中数学学习成绩,对自己的解题能力有信心。数学是一个玄妙的科目,只有在追寻的道路上不断挖掘,并打破固有思维,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习惯,才能使得高中数学成绩有效提升。

作者:田可甲 单位:衡水一中

参考文献:

[1]曾鼎,陈武.论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成绩[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6,05:12-14.

[2]刘荣朵.浅析中学生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成绩[J].现代农村科技,2014,15:62.

数学难题范文5

1.学习动机的驱动

如何让教学行为最大的发挥功效,是各种教学理论研究永远不变的主题.特别是在高三备考阶段,备考最大的关键是在课后,而有效地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就能极大的提升学生备考阶段的学习效果.但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则是:备考阶段教师普遍不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驱动,而对“题海战术”盲目迷信.甚至很多教师将反复大量做易错题这种效率极低的教学强化方式作为有益的经验推广,这些认识都是不准确的.例如,数学函数几何往往是高考数学的难点,很多学生对此把握不足,尤其是文科学生面对抽象的几何函数往往表现出无能为力.大部分教师对此的应对措施都是反复地要求学生对难题进行演练,但实际效果却往往会让学生失去信心和耐心.与此相反,有部分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以“笛卡尔爱心函数”为出发点,成功地激发了学生主动研究函数的兴趣,备考效率也是大为提升.

2.教学原则的实施

中学教学的原则包括很多方面:科学性和思维学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启发、循序渐进、及时巩固、统一要求以及因材施教等,都是教学原则的重要部分.而高三数学备考阶段应该实施的教学原则包括循序渐进、善于启发并能及时巩固.循序渐进就是要求高三数学备考不能因为时间紧、压力大,就直接以难题、偏题轰炸学生,而依然要由浅入深,既能将学生基础打好,简单题目不失分,也可以持续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时巩固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充分消化,不能因为持续不断的新知识引入,就忘记之前的学习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机械化的反复训练,而更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知识的记忆.比如,函数求极值这类问题解题思路大体一致,但因函数不一致也有难有益.有的教师对待这类问题并不要求多次重复难题的解答,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基础题的巩固练习上,学生以简单题目为突破口掌握了完整的解题方法,也能独立完成难题的解答,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3.活动过程的执行

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也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评价因素.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参与,任何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失败的.而为了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前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高三数学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教育的特殊性,在高考中数学考试的独特地位,只有这样,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也可以按照预先的设计有的放矢.

二、高三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1.过程性教学

过程性教学的含义是指,以高三学生的特征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作为基础,以讲授法为形式,由教师建立适合高三学生的数学学习氛围.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够全面领会思维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教师应该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将数学解题的整个思维过程全面暴露出来.其次应该善于利用范例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关注过程,并能够突破学习难点.

2.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持批判态度,审慎地看待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课程,有助于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教学的问题,也有助于发现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从而及时疏导,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了实现反思性教学,就必须明确反思价值,强化学生主体的反思.然后训练学生掌握常见的思维反思手段.

3.合理安排作业

高三数学教学最长的学习时间在课外,正因为如此,家庭作业对于高三数学备考十分重要.但是高三数学作业的安排也有讲究,题海战术并不适合.高三学生备考压力大,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作业量的安排需要更加科学合理,既要满足教学任务和要求,也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学习的时间,同时也需要保障学生的学习时间.所以新课程下,数学作业的布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绝不仅仅是量的堆积.比如当天教授的是立体几何,作业就应以满足教学需求的关键题目为主就可以了,之后留1至2道发散性很强的题目即可.

三、结语

数学难题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前言

所谓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指可以用数学思想去反思与解决难题的实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让我国的基础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改环境下小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形成与提升展开了一系列讨论。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数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为了应对飞速发展的国际社会形势,新课改应运而生。数学教育也成为了人们所必须的常识性教育。我们现行的小学教育,其目的是普及基本的知识,如数学。而小学数学教学就承担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即发展公民的数学素养。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变化

从“数学是属于每个人”理念下的“大众数学”分析,数学课程应有下面几种特性。第一,有着生活性。新课改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主张回归到实践生活中。这逐渐变成数学教育理念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第二,有着现实性。小学生的数学,就是现实教学。所以,数学课程在真正意义上回归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第三,有着体验性。学校数学教育应该变成让儿童亲自体验的解题活动,尽量让他们利用自身的观察,初步发现和证明。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解决数学课题。

二、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变革

目前,人们需要更好地认知与解释世界,要求能更加主动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创新。然而,这些目标,均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思维水平。所以,学生能够用数学眼光看待世界,而且合理使用数学思想与方法,是一种十分关键的数学素质。

(一)新课程下数学科学本身发展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要求

目前,数学已经步入技术的时代,能够带来更多的生产价值。当代数学和计算机相融合而出现的“数学技术”,逐渐变成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构成部分。数学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与此同时,数学也是人类日常生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工具,能够促进个人更快地发现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为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种高效、便利的方法。

(二)小学数学课程对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数学学科体现了数学本身的发展。如果想要顺应时展的步伐,我们就必须坚持以生为本。新课程环境下,数学改革的主要思路为:以体现将来社会对人们所需的数学思维方式作为主线,进而确定对应的教学内容;以和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生活方式展现出课堂知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汲取数学知识,推动数学课程的稳定发展。

三、新课改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新课程的施行应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解题能力的培养是借助教学来完成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数学问题解决的开放教学

新课程环境下的教学应当有开放式特征。此处所说的开放教学,就是教学必须面向全部同学。他们问题解决的各种情况,无论是否准确,均能够变成同学们交流沟通的资源。与此同时,我们必须重视引导学生按照问题要求选择对应信息,运用已有理论主动解决面对的难题,还需重视调动他们的深入思考,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策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将全部问题都讲解完整,将所有求解方式均传授给同学们。教学是为了帮助他们掌握解题的常见方式,而且引领他们合理使用数学思想与方式,能够适应题目的各种变换,就是所谓的“策略”。其中最有用的知识是有关方式、策略方面的。他们在解决数学难题时,最为关键的就是掌握对应的策略。

(三)重视对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

小学数学学习评估,即按照整体学科目标,对老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成效加以评价。在此种评估模式下,作为完成学科目标工具的数学课本,向他们提供的是被人们广泛认可的,具有客观性的数学理论体系。其中涉及的知识点大多数较为乏味,并且基本上都是抽象化的定义与原理等内容,课本中全部的数学课题均是有正确答案的。尽管小学教材内容较多,但是,其中所涉及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数学必须立足于实践,才能体现出其实践意义。儿童必须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思想与方法,方能更加深入地认知数学,提升自身解决实践难题的水平。所以,老师按照学生已有理论,和他们的实践生活相融合,创建相应的课题场景,使学生积极探索,不但能够巩固、使用、加强自身汲取的理论,还能够提高解决难题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创造性意识。对学生时常开展这种练习,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远林.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J].科学导报,2013(12):15-19.

[2]莫玉梅.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9):00221.

数学难题范文7

“形”与“数”是数学专业领域中两个最重要也最古老的研究对象;两者可以在固定条件下进行互相转化.“数形结合”思想具体指的是依照数学结论与问题条件之间的深层关系,对几何意义与代数意义进行分析.这种思维方式需要将直观可见的几何图形与抽象的数学关系进行融合,进而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象化、将繁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达到简化解题的效果.

二、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对初高中数学内容的连接有利

初中时期的数学课程内容相对更加具体,以模仿型的习题为主,但高中数学课程更多以抽象内容为主,注重在把握理解数学概念的前提下增强知识运用的灵活性,而且对学生的扩散性思维能力及计算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对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来适应高中数学教育方式,但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模式来对高中数学进行讲解,能使学生快速了解和掌握高难度的数学知识,进而跟上高中数学教学的进度.

2.对于激发思维有利

数形结合的思想模式,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数学所具有的符号化、抽象性的特点,给予学生一种生冷、刻板、不易理解也不易掌握的感觉,所以多数学生都因此产生了恐惧感,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但数形结合的思想有效地将数学题目的难度进行了简化.通过图形数字的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多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减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负担,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数形结合在集合问题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的一项基础内容是集合,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达形式都与图象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对集合问题进行思考,总体来说,就是把繁杂、抽象的数学关系转变成简单具象的图象关系,指引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与掌握集合知识的要点.其中使用文氏图就能够高校而且直观地对集合难题进行解决.文氏图主要是指利用封闭的曲线图形结合来体现集合本身以及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在对集合问题进行解答时,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文氏图能够达到简化题目的效果.

2.数形结合在函数方程问题中的应用

高中的数学教育中引入了坐标元素,有效地拓展了数学知识点的图形化,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模式来对方程问题进行解决,基础的思路主要是把方程的算式两端分式作为函数来进行图象的绘制,之后对坐标与图象及图象与图象的交叉情况来进行分析,用此方式来对问题进行解答.

3.持续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多媒体教育设备的使用也为“数形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应用条件,高中的数学科目有着很多抽象而且繁杂的知识点,只凭借教师的单纯讲解和学生的生硬理解很难掌握这些内容,这时就应当使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把静态的数学概念知识换变为直观的内容,借由计算机的动画及绘制等功能将繁杂的数学概念用更易理解更灵活的方式体现出来,协助学生对于知识进行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有关曲线运动及点移动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协助可以更直观的体现出题中所给的部分提示,达到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实现对学生扩散性思维进行培养的目标.

四、结语

数学难题范文8

一、初中数学作业批改存在的问题

首先,数学作业批改效率低,耗时长.教师每天都需要对新知识进行作业的布置,进而对学生当天的学习进行巩固,学生天天进行作业的完成,就增加了教师的批改负担,因此,单纯的手动批改作业就导致作业的批改效率较低.加之为对以前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进行大大小小的监测,也进一步加重了教师批改的负担,数学作业高耗时的现象得不到缓解,导致作业批改效率较低,影响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测,也不能发挥作业的本质作用,这样不仅违背了本身的学习原则,而且导致班级学习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其次,学校的数学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手工批改作业的方式,这不仅导致其作业批改效率的降低,也导致很多潜在的问题滋生出来.数学作业批改的方法急需变革,数学教师如果不能摒弃传统的作业批改方法,便不能有效缩短作业批改的时间,这也影响数学教学的质量.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教师需要积极引入多媒体作业,这样不仅降低了作业不止的负担,而且可以帮助教师通过网上进行作业的批复,及时发送给相应的学生,这样便能有效提高作业批改的效率.另外,传统数学作业批改以后,教师很少进行错题的总结,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一错再错的情况,错题集的存在能够有效地对学生错题进行巩固.教师缺乏有效的错题总结,就会间接降低其教学的效果.

二、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数学作业批改中的必要性

作业作为对知识学习效果的重要检验方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率,而作业批改是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流程,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分析传统作业批改可以发现,从数学作业的布置到最终修改花费时间过长,并且很多老师为了能够为自己减轻作业布置方面的负担,都会选用课后习题作为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学生通过作业对知识点的巩固.信息技术在数学作业设计上的运用,可以使数学作业存在更好的针对性,而且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老师在作业布置方面的工作量.特别是通过设计多媒体作业,学生可以更方便接收作业,老师也能更直观地进行作业的批改,同时减轻了师生双方的负担,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而且能使作业得到及时的检验.多媒体平台的运用,能够推动师生间的互动,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数学作业修改中来具有很大的意义.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作业批改效率的有效策略

1.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

作业设计是作业布置的首要环节,只有严格把控数学作业设计的质量,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精准定位.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不仅能够通过少量的试题来精准测验学生的学习,而且能间接降低老师批改作业的负担,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因此,需要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从而不断优化数学作业设计环节.在具体的作业设计环节,教师可以积极运用基于信息技术为载体的QuizCreatorFree软件进行数学作业的设计.该软件的运用,可以简化作业设计工作,使作业的设计简便、高效,教师可以挖掘软件的多项功能,通过对其多种功能的使用,增强其较高的互动性,这样就能减少传统作业设计中过于依赖课本例题和课本课后作业的问题,使作业的设计更加有效,进一步提高作业设计效率,提高数学作业的作用.

2.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引入多媒体作业

各中学可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数学作业形式,积极引入多媒体作业,从而通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几乎每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撑,手机已经是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课堂结束后,老师要积极安排数学课后作业内容,保证多媒体作业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反映课本知识点,并且不仅需要用作业及时巩固学生所学,而且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检验,这样才能保证多媒体作业发挥其有效作用,能为数学老师后续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例如,对函数内容的教学,老师不仅要进行准确的课堂授课分析,而且需要结合课件和软件的利用,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多媒体作业,使作业更为直观化,这样就能对课堂所授知识点进行形象的传授,从而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函数知识重、难点,通过对多媒体作业进行及时检验,可以促进老师不断创新其教学方案,整理教学思路,最终促进其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

3.建立多媒体错题库和难题库,间接提高作业批改效率

错题和难题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部分,只有很好地吸收错、难题的解题思路,才能帮助学生在后续考试中不再犯错.老师除了要积极引入多媒体作业,还可以通过对数学作业批改结果的分析,建立相应的多媒体错题库和难题库,摒弃传统的手工批改作业的模式,这样就能保证学生遇到同样的错题时不再犯错,从而间接地提高数学老师批改作业的效率.通过对作业批改信息进行整理分类,老师可以对出现的错题进行准确划分,整理好典型错题集和难题集,通过多媒体题库的形式反映在一个信息平台上,在对全班学生的数学作业全部批改以后,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错题库和难题库里的数学试题进行进一步的知识点巩固.这样就能通过更为简便的形式促进学生有效地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也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数学难点、重点,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解题的方法,从而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4.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多媒体作业批改速度

作业批改速度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取.多媒体作业的设计能够为学生和老师提供双向的便利,但是要保证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初中数学作业批改效率的提高,还需要提高教师对作业批改的速度,速度和效率直接相关,提高速度从而能够更为及时地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矫正.数学教师尽量要在学生提交作业的当天,就完成多媒体作业的批复工作,从而能够对学生完成作业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找出教学存在的遗漏点,从而全面分析教学成效,并且能够及时对教学成果进行反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自评互动式多媒体作业减轻教师批复负担

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改变传统的作业全批全改的状况,制定出自评自测式的多媒体作业,这样就能有效降低教师批复的负担,提高数学作业批改效率.自评互动式多媒体作业的运用,还能正确引导学生在作业批复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在作业提交之前进行有效的自我检查,从而有效地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作业批复中由被动变主动.通过对自评自批的多媒体作业的引入,教师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其教学的长期目标,就能在减轻其作业批复负担的同时,积极吸收反馈信息,对课堂信息进行及时矫正,从而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对提高数学作业批复的作用,有效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

6.培养数学合作学习和小组批改团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对电子设备的运用,网络时代下微信、QQ等聊天工具的出现,为师生之间学习的交流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使每个微信群中的学生层次兼具,从而能够帮助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学习,让学习好的同学能够帮助学习差的同学,最终达到同学间共同进步的效果.同时,老师作为群管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交流中存在的漏洞,并及时对其进行纠正,这样就能保证学生间学习交流的质量,老师可以将数学作业批改后总结的经典错题发送到微信群里,这样方便学生发现自己错题的同时,吸取别人错题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巩固数学知识.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