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论文范例

舒适护理论文

舒适护理论文范文1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其中男98例,女62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53±1.8)岁。其中普通外科手术87例,骨科手术33例,妇产科手术30例,泌尿科手术10例。所有患者中未发现有其他全身疾病或恶性肿瘤。

1.2护理方法

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160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80名。其中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前对两组患者进行SAS评分检测比较差异。

1.2.1常规护理

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进行检查,包括患者的皮肤情况以及患者是否将金属物品和贵重物品取下。将患者的病理、CT片以及相关资料带入手术室中,同时准备好手术用药。在手术室中核对患者的姓名、手术部位、床号等信息。将患者的身体安置在正确位置,以便手术麻醉和手术操作,在手术进行时要记录好患者的情况以便术后的护理工作进行。

1.2.2舒适护理

(1)手术前护理:手术的前1d护理人员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告诉家属,同时介绍手术治疗的方法、效果以及手术后的不良反应。提醒家属手术前、手术时和手术后的注意事项。护理人员还需要到患者病房中了解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以及手术前的各项检查指标。另外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患者做好心理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升患者的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手术时护理:护理人员站在手术室中和患者进行再次心理抚慰,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并同时安慰家属的心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介绍手术室的情况特点,让患者减少陌生感。对患者在手术台上的体位进行调整,告诉患者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手术医生进行麻醉和手术,讲述麻醉后的感觉以及要配合医生手术操作。在体位调整中要保护好病人的隐私,避免身体过度暴露在外面。手术室的室温一般要控制在24℃左右,湿度为50%;

(3)手术后护理:术后要注意为患者伤口消毒、擦拭血迹,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为患者保暖。患者意识比较清醒时,告诉患者的手术情况。在重症监护室中,叮嘱好家长提供患者的食物要求,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理状态情况,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医生和家属。术后要对患者进行回访和关切问候,了解患者恢复情况的同时给予患者饮食和运动方面的指导,为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努力。

2结果

护理前的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前的患者康复出院前,护理人员提供每一位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比发现观察组调查表中有76人表示满意,总体满意度为95%,而对照组的满意人数为54人,总体满意程度为67.5%。两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舒适护理论文范文2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360例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名,观察组中有99名为男性,81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13岁,平均年龄(46.36±6.72)岁,手术类型为:46例胃穿孔修补术,42名患者实施阑尾手术,32例骨折手术,25例疝修补术,另外35例为其他类型;对照组中有102为男性,78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12岁,平均年龄(47.86±6.64)岁,手术类型为:52例胃穿孔修补术,45名患者实施阑尾手术,26例骨折手术,24例疝修补术,另外33例为其他类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具体内容包括:

(1)术前舒适护理,主要是加强术前访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相关信息、注意事项、自我护理措施、术前准备,做好患者的沟通交流以及解释工作,采用患者感兴趣的话题来转移其注意力,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

(2)术中舒适护理,主要是通过预先将手术室的灯光亮度、湿度、温度调整到最佳状态。协助患者摆放体位、更衣,及时遮挡裸露部位,尊重、维护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在安置患者手术体位时,动作要轻柔;

(3)术后舒适护理,根据疼痛护理指引,在手术前后对患者做疼痛评估,加强对患者的沟通交流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和体质状况为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方案和运动方案;另外是询问患者对手术室环境(温度、湿度、灯光)、护理操作、体位舒适度等的感受和意见,以评估手术护理质量。

1.3效果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行设定的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试验所得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计量资料进行描述,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24±0.17),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7.18±1.68),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舒适护理论文范文3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为21~67岁,平均年龄为(33±2.54)岁;其中,行骨科手术患者11例、妇产科手术6例、普外科手术1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为22~68岁,平均年龄为(34±2.67)岁;其中,行骨科手术患者10例、妇产科手术5例、普外科手术16例;研究组实施舒适护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有一定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如病情监测、饮食护理、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舒适护理:手术前,医护工作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访视,向患者简要介绍主治的医师、麻醉师及其他护理人员等;同时,主动和患者进行交谈,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加以疏导,使其能够保持平缓的心态接受手术。(2)术中舒适护理:术中,护理人员应配合患者主治医师,调整患者体位,保持患者体位的舒适;同时,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保持手术室的温度及湿度适宜,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告知主治医师。(3)术后舒适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手术已成功,消除患者的担忧,向患者讲解术后应注意的事项,帮助其树立起康复的自信心。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术后患者病情的监测,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饮食及运动指导,加快患者的康复。

1.3评定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等;同时,采用本院自拟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实行百分制:分数>84分为满意,分数在60~84分为一般,分数<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组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表示方式(x±s),计数资料检验用χ2,P<0.05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2.1护理后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对照

护理后,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后满意度情况对照

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7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7.42%,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2.3护理后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

护理后,研究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3%;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2例,腹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3讨论

舒适护理论文范文4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0例,临床症状、心功能检测及病理检查结果均符合慢性心衰诊断标准。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64.5岁;病史3~16年,平均8.3年。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40例,Ⅲ级36例,Ⅳ级14例。原发病类型:冠心病31例、扩张型心肌病27例、高血压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日45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疾病类型及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常规护理措施

2组患者据医嘱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1.3舒适护措施

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供舒适护理模式,即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1)心理辅导:由于病程长及反复入院治疗,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不适感,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对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护理人员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患者加以安抚,为患者解答疑虑,帮助其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使患者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并对疾病治疗树立信心。(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向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的注意事项、预防措施、服药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3)环境护理:病房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应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噪声干扰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温度应维持在22~25℃,湿度维持在50%~60%,并随时根据外界环境进行调整,注意保暖。(4)饮食护理:患者饮食上宜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量多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切忌饮食过饱及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同时有利于肺部气体交换,防止窒息。(5)体位护理:呼吸困难、气喘、发绀、水肿是慢性心衰的主要临床症状,患者宜取半卧位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从而减轻心脏负担。患者背部可放置靠垫,以舒适为宜。(6)吸氧护理:患者应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低氧血症,氧流量一般为2~4L/min,并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呼吸困难程度调节氧流量及持续时间,氧气管和湿化瓶应及时更换避免污染。(7)病情观察:由于部分慢性心衰患者症状不典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更加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心率加快、出现心律失常或夜间呼吸困难则表示患者病情恶化,需及时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另外,还需密切观察水肿及肺部感染征象,避免心衰加重。(8)输液护理: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导致患者心脏负荷增加和急性肺水肿。(9)康复指导:指导患者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及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烟酒、呼吸道感染等危险因素。指导患者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做到自我保健。需长期服药患者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用药注意事项、剂量、服药时间、不良反应等,定期门诊复查。

1.4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心功能Ⅰ级,症状、体征消失及辅助检查结果正常;显效:心功能恢复至Ⅱ级以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显著改善;有效:心功能有所改善,但未达Ⅰ级,相关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也有所改善;无效:经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无改善,症状加重。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与对照组有效率82.2%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症状控制效果比较

治疗组气喘缓解时间为(2.8±1.1)d,明显比对照组(6.2±1.5)d缩短(P<0.05);水肿消退时间治疗组为(3.7±1.5)d,对照组为(6.9±1.8)d,治疗组也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心律恢复时间治疗组为(7.9±2.2)d,对照组为(9.6±3.2)d,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护理效果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住院时间为(10.5±2.1)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2±2.5)d,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出院后3个月内再住院率为17.8%(8/45),而对照组再住院率为46.7%(21/45),治疗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在治疗组为2.2%(1/45),在对照组为6.7%(3/42),治疗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2组舒适、满意度比较

应用量表评分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焦虑评分在治疗组为(4.5±1.4),而在对照组为(11.2±1.9),2组比较治疗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评分在治疗组为(4.9±1.9),而在对照组为(12.2±2.3),2组比较治疗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睡眠维持率为(97.5±6.2)%,而对照组睡眠维持率为(80.2±5.7)%,治疗组睡眠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转(P<0.05)。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度的调查发现,治疗组患者满意度为97.8%(44/45),对照组满意度为75.6%(34/45),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舒适护理论文范文5

1术前心理护理

首先,在患者手术前一天,主管护师和相关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见面,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并通过查阅病例了解患者的年龄、诊断、手术部门、手术名称,以及核对患者是否有家族史和过敏史等。其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及家属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在此基础上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主管护师可以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向患者介绍一下手术室环境,再针对患者具体状况讲一些手术成功的实例,帮助患者树立手术成功信心,减轻患者思想负担。

最后,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和安慰,减少患者恐惧、紧张和焦虑心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使患者能在术前能保持最佳状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要鼓励患者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多方位多角度了解患者的想法和需求,在不影响手术的条件下可以尽量满足患者心理需求,让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更好的配合第二天的手术。此外,护理人员在探视护理中,表情要自然,整个过程尽量使用规范性礼貌用语,以取得患者信任。

2术中护理

2.1患者手术前,手术室主管护师和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手术室清洁工作,保持手术室内清洁和做好通风工作,对手术室和室内物品进行消毒,减少和避免强光进入手术室内,并保持室内温度在20~24℃之间,相对湿度在50%~60%之间,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手术环境,使患者有安全舒适的感觉。

2.2手术中要尽量让术前主管护师或护理人员进行全程护理,这些护理人员熟悉患者真实情况,掌握患者一手资料,与患者有过情感交流,使患者能感觉到情切,进而减少紧张心理,能为手术成功提供可靠保证。

2.3对患者进行麻醉和手术时,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适当的遮挡患者隐私部位,在确保患者舒适安全同时不影响患者呼吸;手术时,护理人员要用托垫稳妥患者肢体,以免肢体悬空造成损伤和疼痛;主管护师护理中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和其他护理人员处理手术中一切护理问题,术中如果有电钻和凿骨等声音,应及时告诉患者这些对身体无害,以减少患者猜疑;要注意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给主刀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3术后护理

3.1手术结束时,主管护师首先,要轻轻抚摸患者面部,并亲切地小声呼唤患者的名字使患者早点醒过来;其次,用温盐水清理好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和消毒液;再次,帮助患者穿好衣裤,盖好被子,以免患者受寒。做好这些工作后,走出手术室面带微笑的告诉家属手术顺利。

3.2患者转运病房途中,主管护师沿途要保护好患者手术切口和各种引流管,避免移动和引流管不稳而给患者造成疼痛。患者推进病房后,要及时进行回访,了解患者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并指导家属让患者多翻身,多活动,咳嗽或呼吸时注意保护伤口,减少疼痛,帮助患者早日走出病痛折磨。

3.3患者康复出院时,主管护师应来探访患者,并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后应该注意的事项,留下患者联系方式和自己的联系方式,便于回访和患者出院后的咨询工作。

4讨论

综上所述,主管护师的舒适护理在手术中是十分必要的,有效的舒适护理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焦躁、抑郁、恐惧和不安的情绪,也能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感,使患者勇敢的与病魔抗争,最后逐渐恢复健康。

作者:李永芹 单位: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

第二篇

1资料与方法

1.1手术前护理

①术前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尤其是对初产妇的心理护理,及时与产妇进行沟通,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解答产妇关于剖宫产问题的疑问;②保持病房内的清洁和干净,给产妇提供一个良好的术前环境;③做好术前准备,进行术前的常规消毒,并嘱患者术前6h禁食禁水,术前15min放置大小合适的导尿管。

1.2手术室护理

手术室的护理是整个舒适护理的重点。术中要尽量保持手术室的安静,密切配合医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协助产妇摆好麻醉体位,可使其更好的做好术前麻醉,术前麻醉的好坏也会对手术效果产生重要影响。麻醉后协助产妇取平卧位,并在之前将所有维持体位的器械加上衬垫,可更好的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并为产妇的双臂垫盖包布,以缓解术中输液造成的不适。

在术中要多于产妇交流,在手术开始时可以提前告知术中可能会有的牵拉及麻醉药物产生的不适,教授产妇调节呼吸的方法,转移其注意力,尽量分散产妇的紧张情绪,对产妇提出的各种要求尽量满足,并用安抚法对产妇的心理予以支持。还需要更加注意的是,应及时告知产妇手术的进程,对每个进程予以解释,以使她们更好的配合医师完成手术,并告知手术的进展情况,告知其手术进行顺利,胎儿情况正常,这会极大增加产妇的信心,消除产妇顾虑。

术中还应密切关注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对出现的不适生命体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胎儿出生后第一时间抱给产妇看,并恭喜产妇。手术操作结束以后,擦拭产妇身上的血迹和消毒液,为产妇盖好被单,做好取暖措施,将产妇移至监护室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切口的保护和各种引流管的放置,以免置出。

1.3术后护理

术后告知产妇手术很成功,并耐心解释术后会产生的子宫收缩引起的下腹痛等其它不适症,并协助其采取相应措施减轻不适症。

1.4疗效判定标准

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疼痛分级标准。无痛标准:疼痛分为0,轻度疼痛标准:疼痛分为1~3分,中度疼痛标准:疼痛分为4~6分,重度疼痛标准:疼痛分为7~10分,疼痛的发生率是中度疼痛加重度疼痛。②产妇心理变化的评分采用zung的抑郁自评量表。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系统软件进行资料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应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术后48h对两组产妇的疼痛标准进行分析,其中观察组10例产妇发生中度和重度疼痛,疼痛率为33.3%,对照组22例产妇发生中度和重度疼痛,疼痛率为73.3%,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产妇通过抑郁评分量表对产妇进行抑郁评分,观察组的评价抑郁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产妇术后母乳喂养的成功率进行比较,出院前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舒适护理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临床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普遍关注,通过舒适护理可以使患者达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愉悦,更好的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康复具有明显疗效。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育的质量,因此舒适护理在剖宫产的手术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剖宫产对于产妇来说是一种较大的刺激,产妇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加之对剖宫产手术不了解,易造成紧张和焦虑的情况,因此加强对产妇手术的护理,尤其是手术期间手术室的护理具有重大意义。手术室的护理在整个的手术期间的护理中占有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术后效果。并且产后疼痛是在术后较为常见的症状,会给产妇带了极大的痛苦,会进而影响产后母乳喂养和母婴的早期交流,对产妇的康复也产生众多的不良影响。

通过本组的资料我们可以得出,对产妇进行舒适护理可以缓解不良情绪,可以减轻产妇术后的疼痛率,同时也可减少产妇术后的抑郁度,增加术后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同时也要求我们医护人员更新观念,加强对舒适护理理念的认识和应用,以更好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王丹 单位:东辽县医院透析科

第三篇

1资料与方法

1.1术前舒适护理

①心理干预:心理舒适指如尊重感、安全感、满足感等心理感觉。护理人员需加强术前访视,用亲切的语言和得体的举止赢得患者信任,并对其身体状况、喜好加以了解。就实施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法、优势、术中注意事项、预期目标加以讲解,并介绍同类型成功康复的病例,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②环境干预:手术室环境的舒适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实施的关键,适宜的光线、温湿度及背景、光线可增强患者安全感,达到放松状态,降低生命体征波动幅度。麻醉前具体室温调至24~26℃为宜,湿度为60%~70%,增强患者舒适感,手术开始后,需降低室温,保证手术医生的操作。

1.2术中舒适护理

①护理配合:注意各项操作的轻柔性、准确性、稳妥性,避免因声响过大、操作不慎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患者的姓名勿用手术名称、病史、床号代替。麻醉时,体位需协助患者维持不动,对患者感觉轻声询问,手术过程中禁止无谓的闲谈、喧笑,不得讲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手术中出现的问题需快速、独立、镇静的解决,以防增加患者心理负担。②体位选择:全麻患者体位制动,或长时间手术,术中出血等因素,均易导致压疮形成,使患者处于舒适体位,又可预防压疮形成较为重要。保持床位清洁、干燥、平整,避免拖拉患者,取软垫放于骨突部位,头部取头圈放置在手术许可的条件下对手术床加以调整。

1.3术后舒适护理

术后将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和消毒液用温盐水擦净,注意保暖,盖好被子,穿好衣裤。协助麻醉医生对麻醉终止,全麻清醒后转致病房。就手术成功实施的信息向患者告知,使其满意度增强,并对生命体征加以监测,注意引流通畅,对引流袋行妥善固定。对全身皮肤情况加以关键,适当约束躁动患者,与病房护士完成交接班,咳嗽时为减轻疼痛,可用手按住伤口,加强分宣教。术后次日开展随访,行全面的术后指导,以增强患者满意度,保障手术质量。

1.4指标观察

观察组两组血压水平正常率、心率正常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制自评量表(SDS)对心理状况评估,50~59分为轻度;50~70分为中重,>70分为重度。并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60为及格。

1.5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护理满意度、血压正常率、心率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状况干预前无差异(P>0.05),干预后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舒适护理是现代文明进步和新型医护模式转变的体现,具有创造性、有效性、个性化、整体的特征,渐引起广泛重视。护理人员通过围术期舒适护理的实施,改善了护患关系,使护患双方能动性最大程度的发挥,明显增强了患者满足感和被尊重感,显著提高了护理满意率。舒适护理着重细节管理,促使手术室护士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掌握扎实的操作技巧,增强工作责任心,保障了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手术室护理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护士长需弹性排班,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护理人员的耐受力和应变能力,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选取病例护理满意度、血压正常率、心率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状况干预前无差异(P>0.05),干预后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4结语

综上,加强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率,维护稳定情绪,保障手术成功实施,具有非常积极的开展价值。

作者:卢光菊 单位:丽江市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

第四篇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

(1)术前1d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进行访视患者,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护士自我介绍,减轻患者的陌生感,增强护患了解;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性别、年龄、体质、病情、情绪状态和性格特征等,以便为个体化的舒适护理服务开展提供基础;手术相关介绍,如手术原理、过程、预计时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相关的注意事项、手术室环境等;心理支持: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客观、耐心的解答,对于情绪明显紧张、焦虑的患者,给予相关的语言安慰,告诉患者手术方案制定的非常完善,相关应急措施也会提前准备好,而且我们在手术期间会一直陪伴在您身边,增强患者的安全性。

(2)手术当日患者入手术室后,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并根据患者的要求,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对手术室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进行适当调控,增强患者的生理舒适度。尽可能地将患者安置在舒适的手术体位,尽量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在麻醉起效前进行相关的操作时,注意动作不要粗暴,语言不要伤及患者。随时询问患者感受,根据患者反馈情况,酌情微调相应的护理操作动作,并对情绪严重紧张,焦虑的患者给予语言、眼神、手势或者抚触等安慰,增强患者的生理舒适度。若患者为椎管内麻醉,需在手术全程根据患者的临床反馈适时的给予安慰。手术结束后,帮患者穿好衣服,做好保暖工作。若患者意识已经清醒,对患者顺利手术表示祝贺。

(3)患者生理指标稳定后送其回病房,并和住院部护士做好交接。对于患者家属的询问,给予耐心的回答。之后患者苏醒后回访1~2次,对患者顺利手术再次表示祝贺,同时祝福患者安心调养,以便能早日出院。

1.2观察指标

应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及医生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的调查,比较两组的满意评分情况,满分为100分。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之间对比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患者及医生满意度评分比较表见表1。经过手术,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院对于舒适、细节护理的重视程度与医院的医疗质量能否得到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医疗过程和安全程度及医疗行为的满意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舒适护理模式又称为“萧氏双C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个体化、系统化、和建设化等护理手段,全面提高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舒适度,从而降低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影响并促进患者顺利康复,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焦虑和紧张等是患者术前主要的心理反应。有研究发现,手术室护士在术前与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及和患者的亲友进行必要的交谈,对减轻患者的焦虑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认为,在手术之前约99%以上的患者及家属希望能见到手术室护士。通过有效的术前访视,可以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患者得到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同时还要对患者交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使患者对于手术操作过程和麻醉都有基本了解。手术过程中,要调整好护士的眼神和面部表情,通过自然、柔和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为患者提供足够的信心,使患者可以最快的适应环境而使心理和生理状态调整到最好。由于手术治疗的准备工作在术前几天前就在进行,而患者术前的身心状态对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是很重要的,所以手术室护理人员也从相对封闭的手术室走到了病人的床前。

从我们的临床体会来看,在探视过程中,要鼓励患者提出问题,并给予合理的解答,配合良好的护理技巧和敏捷的反应能力,给予患者准确恰当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解释交流,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这一整体上形成最大限度的平衡和适应。从临床观察来看,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评分和医生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舒适护理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均具有更好的身心体验。

舒适护理论文范文6

1.1相关培训

对科室中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告知参与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上的护理质量。让每位护理人员可以在科室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要严格的掌握护理质量的方法与改进的措施,然后再由每组的组长进行质量控制的相关讲解工作。每组成员发放质控标准表,然后对不明白、不合理的问题进行标识,并对出现的原因进行总结,进行组间讨论,讨论结束后进行调整修改,每组中的护理人员都有自己的职责。

1.2质量持续改进

质管人员依照质控标准表对每1位护理人员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如护理文书控制组需要对护理文书的质量进行检查,并记录真实的情况,在每周周五上报给护士长,并于月末组织1次质量控制小组的会议,总结在本月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可以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护理人员可以积极反馈意见,对于出现工作质量好的护理人员给予鼓励、表扬。

1.3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两组的护理质量,主要包括:护理操作质量、护理科研质量、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质量、心理护理质量等。并且对两组中手术案例的护理满意度与投诉情况进行统计。每个季度对护理质量进行一次评估,满分100分,并且评估计分时需要采用两名护理人员统计记录,避免出现误差。

1.4统计学分析

相关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进行分析研究,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取χ2、t进行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情况:参照组护理操作质量与护理科研质量低于试验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中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等质量均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见表1。两组护理满意度与投诉率比较情况:试验组对护理模式满意55例,不满意3例,不满意并投诉1例,投诉率1.72%。参照组对护理模式满意50例,不满意9例,不满意并投诉5例,投诉率8.47%。试验组投诉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并且试验组中的满意度也高于参照组,比较两组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3讨论

手术室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将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性地改进,该种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以积极的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不同控制小组的质控内容也大不相同,如基础护理小组主要检查手术室中划分区域的合理化,环境是否整洁、物品的摆放情况是否规整,手术室中各类器械、仪器、药品等标识及标签是否清晰。相关的会议记录本及不良情况登记表是否完整。

舒适护理论文范文7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1~12月采取“无缝隙护理”模式的80例手术室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实施“无缝隙护理”之前的80例手术室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14~77岁,平均(47.1±9.3)岁;患病情况:头颅外伤18例、急性阑尾炎14例、急性胆囊炎11例、急性胰腺炎13例、胆结石7例、肾结石9例、其他类型8例。观察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13~79岁,平均(47.3±9.6)岁;患病情况:头颅外伤19例、急性阑尾炎13例、急性胆囊炎12例、急性胰腺炎14例、胆结石8例、肾结石9例、其他类型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外两组护士各20例,对照组护士年龄21~35岁,平均(29.9±5.0)岁;学历:中专(包括职业高中)8例,大专9例,本科3例;工作年限1~8年,平均(4.30±1.22)年;观察组护士年龄20~34岁,平均(28.3±4.2)岁;学历:中专(包括职业高中)7例,大专11例,本科2例;工作年限1~8年,平均(4.27±1.09)年。两组护士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无缝隙护理”管理方法

1.2.1积极转变服务理念

在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之前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关于“无缝隙护理管理”的相关资料,将“无缝隙护理”理念及原则融入及贯穿于整个围术期,与患者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接触”,为手术患者提供一个“优质、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以及护理服务。

1.2.2开展民主化管理

无缝隙管理过程提倡患者自我管理。在实行“无缝隙护理”管理之后提出科室全体护理人员人人都是护理质量小组成员的理念,人人都能参与质量控制,人人都为双重角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人人都需要为科室的护理工作献计献策,尽量积极主动地去做。护士长应经常性地同护士谈心、交流,听取多方的意见,并组织科室所有护士集中地进行探讨与分析,形成工作制度大家顶,预防对策大家提的工作氛围。

1.2.3实行规范化管理

首先,应使制度标准化: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管理需求,结合科室实际工作状况不断地修订职责、护理常规以及制度等。其次,护理行为合法化:在围术期延伸扩大了护理工作的基本内涵,修订了术前探访——术中个性化护理——术后回访工作的护理流程。整个流程由手术室的护士亲自执行,改变了往常由手术室护工到病房接患者的危险行为。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事先向患者进行告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肢体暴露。再次,实行弹性排班周末安排制度:改变传统的排班模式、减少固定班次以及增加可调控的班次,在制度上应将每班工作职责加以细化,每天按照手术任务合理地安排手术人员,并合理地配备护理人员。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准备情况、医患满意度、护士考核成绩。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准备情况对比分析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记录合格率及工作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267,x2=5.228,4.386,4.397,P<0.05)。

2.2两组医患满意度及护士考核成绩对比分析

观察组医患满意度及护理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209,5.271,t=3.995,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与增强,医疗安全问题被提上日程,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医护工作人员应该保持较高的警惕性,努力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及其他手术风险事件的出现,确保风险因素,对实际病情进行观察,并作出相应的充分准备。然而由于很多患者对手术了解的知识很少,目前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消极负面问题,不良情绪往往会对治疗的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不仅要求具有熟练掌握技术操作的能力,同时也对护理提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无缝隙护理”是一种严密衔接的护理过程,护理人员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顾虑及提出的问题逐一解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术中积极主动地配合临床医生和麻醉师,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指标及病变部位的变化,护送患者入病房,并做好交接班工作,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为术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奠定了基础。在手术中实施“无缝隙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服务,而且要求提供的服务注重患者的感受,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无缝隙护理”是一种严密衔接的护理过程,护理人员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主动服务意念、提高了护理工作人员的考核素质,大大提高了患者及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

4结语

舒适护理论文范文8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19~59(36±4.5)岁,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糖尿病、肝硬化及心脑肺部疾病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身体基础状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2组患者住院期间治疗和麻醉方案大体无明显差别。

护理方面,对照组采用传统一般护理。研究组实行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具体措施:首先成立无缝隙责任小组,根据职称、临床经验等任命一定数量的护理组长,负责管理责任护士的工作、培训、考核,组员分配以老、中、青搭配为原则,实行组长领导下的无缝隙责任制管理模式,岗位到人、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术前主动向患者介绍科室环境、主刀医师及相关责任护士,进行入院健康教育,告知家属陪护和探视制度,并以自己成功护理的经验耐心讲解患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态度温和,倾听患者对手术的顾虑,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实现主动服务无缝隙。术前饮食指导、术前用药及肠道准备指导均须由专人完成,手术当日,按照手术室门接患者—手术—协助送至病房或重症监护室—详细交班记录等一系列措施,保证全程护理流程无缝隙,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术中护理以资深与低年资护士合理搭配,促进低年资护士业务能力的进步,保证手术间安静、整洁,室温以23℃为宜,巡回护士要多与患者交流以转移其注意力,帮助患者摆放手术体位和四肢,避免麻醉意外损伤,术后加强巡视,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出院时嘱咐患者定期随访。

1.3治疗标准

对所有患者访视前及麻醉前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对于患者的应激性则统计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的心率、血压及皮质醇浓度。派专人制定护理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表,患者出院时,嘱咐患者完成。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访视前2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前SAS评分、SDS评分、心率、血压及皮质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为9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