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知识范例

时间管理知识

时间管理知识范文1

一、管理实践的主要内容

研究所通过对多年来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多数问题存在技术层次不高或重复性的情况,反映出研究所在知识管理和经验教训的总结利用方面没有找到有效方法。近几年,高密度发射和批生产研制并举的形势下,研究所人力资源结构从过去的老人、新人同岗传帮带,变为现在的新人、老人各自分担不同的重要岗位,使得人力资源基础能力与任务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较为突出。为提升设计人员能力,研究所依据归零“双五条”标准、“眼睛向内、系统抓总、层层落实、归回基础、提升能力”归零新五条原则以及“梳理模式、提炼准则、统计分析、完善基线、积累数据”的知识管理原则,从2014年开始组织开展“吃透技术”质量管理专项实践工作,以质量问题为抓手,系统分析问题产生的机理和特点,提炼控制要素并落实到过程控制的各个环节中,将成果在知识管理系统中展示和共享,以形成质量改进的长效机制。

1.顶层策划,稳步推进

每年初将“吃透技术”质量工作作为研究所年度质量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目标及要点,并列为最高管理者管理评审决策意见之一,同时相关处室、型号也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以便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质量部门按照工作要点和管理评审决策意见开展“吃透技术”专题策划,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计划中包括知识采集、知识辨识、知识管理策划及执行、知识架构审查、知识形成等工作项目。

2.过程把关,确保知识成果

为保证“吃透技术”质量工作和知识成果输出有效,研究所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流程、立题原则和重点审查要素等,以便加强过程管控,细化相关工作要求。一是制定工作流程,以保证工作的有序推进。二是制定立题原则:立题方式多样化,以“选题+命题”相结合的方式,鼓励自动自发,集智攻关;必须考虑投入产出比,要具有普遍性和工程意义;围绕主营业务、质量体系评审所长决策意见及质量工程安排选题;确定问题来源,不局限于已归零问题。三是制定立题及审查要素表,审查要素为立题的基本要求,立足以工程技术知识输出为目标。四是开展典型案例剖析。深入基层,挖掘和推出典型“吃透技术”课题范例并进行剖析,以供大家学习借鉴。同时,积极总结和优秀案例,以点带面,形成工作有比较、有参考的局面,以便更好的推进工作的开展。五是组织交流,信息共享。质量部门负责“吃透技术”质量工作的组织实施,课题组在结题后将知识成果上传至知识管理系统进行共享。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技术知识成果和交流,随着知识成果的逐渐增加和迭代,技术交流基本可以达到每周一次,在普及技术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队伍。此外,研究所信息中心定期对知识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维护,为技术文件和资料的分享做好保障工作。

3.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结合研究所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在技术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及时输出作业指导书、控制要素等成果,将知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质量部门与知识管理部门也要持续总结和不断完善管理流程及方法,形成“吃透技术”质量工作长效机制,提升质量管理和知识管理应用的效率。2015年,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研究所全年共召开会议45次,审题共计110类,取消10类课题,结题100类,41类课题确定为优秀。课题组参与人员共计643人次,审查会参与人员818人次。其中,审查材料共计390份,形成指导性文件共计218份,提出产品措施共计253项,提出能力资源需求18项,这些成果全部在知识管理系统进行了共享,并持续开展了技术成果交流活动,有力推动了研究所基础能力的提升。

二、取得的成效

时间管理知识范文2

关键词: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检验质量控制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检验工作暴露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示出食品检验实验室在管理及质量控制方面的不足之处。从实际情况看,食品检验实验室的管理内容较为复杂,且日常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而管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1食品检验实验室现状

1.1食品检验工作

食品检验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检验食品的安全性,检验其是否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食品检验实验室常用的检验手段为理化检验。当实验室发现某一食品存在问题时,需要及时上报,并对不合格的食品进行控制。

1.2安全措施

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安全措施主要分为以下3个环节:①防火。食品检验实验室会存放一定量的易燃易爆品,因而无论是实验室的检验仪器设备还是电路均需要按照相关防爆标准进行建设,且实验室内部要具备消防系统及设备。②“三废”处理。实验室会在日常工作中产生大量的“三废”,废水的产量最多。因而实验室要具备一定的“三废”处理能力,避免实验室排放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③危险品存贮。实验室的危险品主要包括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化学试剂和易燃易爆品,因而实验室要设置专门的存贮场所,且存储场所要具备较强的防火防爆能力,并有专人管理。

2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现状

2.1检验质量控制存在困难性

从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来看,其主要分为人为因素和检验设备因素,且这两部分影响因素也是最为常见和最难以控制的部分。在食品检验之前,需要预先对食品进行处理。而现阶段市面上流通的大部分食品在组成成分方面普遍具备复杂化的特点,导致检验前处理工序的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此外,食品检验对检验人员的个人能力及工作经验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也在无形中增添了食品检验质量控制的难度。尽管人为因素较多,但影响最大的依然是检验设备因素。现阶段我国尚未具备完善成型的检验技术,且检验设备的规格及标准也要低于国际水平。在硬件设备及技术落后的背景下,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从业人员的能力决定了质量控制的效果,想要确保每一个检验人员的操作都达到预期标准较为困难,而这些因素影响到了对于检验质量的有效控制。检验技术方面的缺陷主要集中在对于微量元素的分析控制上,这一现象在短期内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由此可见,设备及技术方面的落后性是不可控的,因而想要加强检验质量控制,应当优先从从业人员的角度出发,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1-2]。

2.2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危险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食品检验的过程较为复杂,内容较多,且需要使用到大量的仪器设备及化学药品,甚至个别情况会使用到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化学试剂和易燃易爆品。此外,食品检验的过程并非无污染的,任何检验环节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从近年来食品检验实验室出现的事故中可以发现,实验室的高压气瓶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当出现操作不正确或者存取不正确的现象时,极易引发起火及爆炸事故,甚至会导致实验室存放的危险物释放,从而危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由此可得出结论,食品检验实验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无论是对于工作人员还是对于实验室所在地的环境,均有可能造成伤害。因此,食品检验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要始终将实验室安全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并通过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增设防护装置、制定应急预案等多种方式来降低实验室的危险性[3]。

2.3管理流程的复杂性

食品检验实验室的管理流程较为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①管理标准及原则。食品检验实验室处在运行状态时,参与人员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作质量及安全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工作人员存在着思想懈怠的问题,片面追求工作速度而简化整个工作流程,甚至不规范操作的现象频发,这无疑给食品检验实验室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②不规范操作的后果及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一个工作环节出现问题往往会带动其他环节出现问题。例如:在实验室出现起火事故时,不仅会导致实验室存放的“三废”释放,实验室环境受污染,甚至会触发实验室存放的易爆品,导致出现爆炸事故,从而造成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

3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引入先进的检验设备

食品检验设备对于食品检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而食品检验实验室要始终在保证仪器设备先进性的前提条件下开展食品检验工作。食品检验在国内已经发展了多年,因而国内目前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检验程序及实验室建设流程,多数食品检验实验室会定期对内部的仪器设备进行升级,并始终将引入先进仪器设备作为工作的核心。①当新的仪器设备进入食品检验实验室之后,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对仪器进行调试,确保仪器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和使用,并按规定的周期请有资质的部门进行检定或校准。②每当引入新的设备时,均会由仪器的供货厂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上岗前能够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流程。③时刻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检测设备的后期维护和保养工作,食品检测实验室的仪器设施比较精细、精密,在每次使用完以后要及时维护保养,延长食品检测设备寿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食品检测实验室的成本,通过这种途径,食品检测实验室的准确性也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才能进一步提高[4]。

3.2规范实验室建设标准

长期以来,实验室建设标准一直是实验室管理的重点。在制定建设标准时,应首要考虑实验室的布局,以科学布局的理念对实验室内部的设备仪器等进行布置和规划,根据不同的实验流程和实验性质,划分出专门的功能区域,并在功能区域之间留出来往通道,在不影响实验室检验功能的前提下,确保实验室的流通和通畅。对仪器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和仪器的正常使用。制定各类操作仪器的安全手册和实验室安全管理手册,最大化保障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安全性。此外,仪器设备的摆放也要遵循相应的检验原则,从而达到规范检验流程,提高检验效率的目的。最后,食品检验实验室要出台相应的设备维护标准,并安排专业人士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调试[5]。

3.3提高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

食品检验工作的危险性显而易见,无论是化学药品还是易燃易爆品均较为常见,当工作人员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时,安全事故极易发生,且往往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必须重视实验室的安全性,并着重提高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①实验室管理人员要针对实验室的现状分析可能出现的事故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宣传,重点讲解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防范、应急措施。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事故预演,模拟事故环境,并在情境的渲染下检验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从而保证在真正发生事故时工作人员可以有条不紊地应对。②管理人员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实验室事故的危害性。③充分做到集思广益,总结实验室的不足之处,并制定应急预案。

4结语

我国食品检验实验室在管理及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较为显著,相关部 门要重视这一现象,给予食品检验实验室多方面的支持与鼓励,确保其能够发挥自身的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的饮食环境。

参考文献:

[1]江笑颖.质量管理在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6):47-48.

[2]葛贵龙,包岗雪,郝培霞.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与检验质量控制的强化思考[J].现代食品,2016,4(8):21-22.

[3]聂燕华,杨君,刘旭光.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中如何发挥质量体系作用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3(8):6.

[4]张丹丹,郑继玲.质量管理在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2016,3(5):68-69.

时间管理知识范文3

关键词: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检验质量;标准流程

食品检验是依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各种手段,按照制订的技术标准进行食品营养成分、添加剂、有害物质分析的一项工作,借以确保产品质量合格,避免安全问题。自20世纪后期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大量食品投入市场,因质量不佳导致投诉甚至食物中度的情况也屡有发生,为社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本文就食品检测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管理进行分析。

1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的强化方法

1.1推行全面管理机制

食品检验工作主要依托实验室进行,由实验室内的技术人员、专业设备保证检验工作的有序性、检验结果的科学性。着眼于实验室的管理强化,可在现有基础上推行全面管理机制,将所有检验环节以及其他附属工作纳入统一的框架之下,给予必要的约束,保证管理覆盖面和实际作用。例如:进行食品检验时,可能需要选取多个样本,以获取某一批次食品的合格率信息。要求针对样本选取、存放、检验等给出系统管理计划,每设定责任人,以明确的责任、条目约束管理行为,使整体工作能够全面化,避免出现检验疏失、管理漏洞,保证工作质量。

1.2强调重点管理

全面管理机制下,还应明确管理重点。要求针对检验工作的实际需要,罗列目标对象的检验条目,之后以权重系数分析法,对各个条目进行排名,针对其中若干重点环节进行专门管理。如蔬菜、水果的检验,包括水分、灰分、营养物质含量、农药残留等,其中两个关键点是农药残留和营养物质含量。在进行实验室管理时,也需要针对这两个环节做好工作,选派经验最丰富的人员负责执行检查、撰写报告,合理进行资金管理,调配资金用于检验设备的采买和维护,保证重点工作的质量,实现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的综合强化[1]。

2食品检验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的强化方法

2.1明确质量标准

以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作为着眼点,核心方法之一是明确质量标准,因不同检验对象的具体态势存在差异,应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做好区别对待,同时明确影响实验室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针对性控制。后续工作中,应首先对实验室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在重点管理的框架下,进一步明确影响因素,食品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检验过程、检验手段、检验数据处理、报告撰写、取样数目、实验次数与参数控制,等等。每一个环节的标准都必须是明确的,如数据处理应精确至何种级别、检验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实验参数的控制方法和要求等。

2.2加强检查监督

食品检验的重要性十分突出,应在管理和质量标准的基本要求下,进一步加强检查监督,控制实验检验质量。要求成立与食品检验相匹配的检查监督制度,可在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中,以实验室重点工作项目为基准,列出若干大项,每一个大项至少选取一名负责人,专项负责工作检查监督。每日生成检查监督日志,记录当日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发现的问题,尤其是检验质量方面,由实验室负责人进行问题的汇总,拟定处理计划。如果实验室人员数目较少,仅从事少数几项专门检验,可调整检查监督框架,由执行人员兼顾监督工作,撰写检查报告的同时,以工作总结的方式梳理检查监督结果,作为保证检验质量的依托。

2.3构建标准流程

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工作内容复杂,影响因素也较多,在实际工作中,受到多个因素制约,检验工作可能出现疏失,要求以标准化的流程约束实际工作,给出框架要求,在框架内,允许管理人员灵活运用各类方式方法保证检验质量的控制效果。例如:在针对水果农药残留的检验中,给出若干流程,管理人员可根据每一个流程的基本要求,进一步进行拆分,出具流程的细则,并结合PDCA循环管理法、目标管理法等,以管理为依托,借助切实有效的理论、检查监督等工作,将标准流程推向落实,使质量控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3结语

以保证食品检验工作质量作为出发点,需要做好实验室管理,并设法替身检验质量控制水平。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的强化方法包括推行全面管理机制、强调重点管理等,以框架指导具体工作。检验质量控制的强化,可通过三个方式实现,即明确质量标准、加强检查监督、构建标准流程,从而确保检验工作得到有效的引导,在一定压力下进行,综合提升食品检验实验室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时间管理知识范文4

加强图书馆管理,即是强化对知识的管理和共享,从而丰富资源,为学习和教学提供方便。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意义,因而提高管理能力,调整结构以适应管理形势很有必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探讨了知识管理在图书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方法。

关键词:

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实践应用

0引言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为人们的学习和教学等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图书馆管理在不断的发展中不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知识管理形成了自动化、网络化体系,全方位地对知识进行了整合和高效利用,提高了图书馆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能力。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上,通过多种管理手段,实行对资源的有机整合,最大化地发挥其服务功能,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着,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1知识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知识管理概念的提出已经有一段的时间,其首先在企业中得到应用。知识管理与传统的信息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其通过对存在知识的共享,以及运用必要的形式增强创新与应变,来达到对知识的长效管理。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实际上是将知识管理的方法引入到图书馆管理当中,优化配置图书馆既有资源,以提高图书馆对知识、信息的使用能力。这个过程可以推动图书馆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升其管理职能,促进其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知识管理综合了多种管理资源,包括人力、物质、技术等,并且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应用,是高集成、高效益的管理模式。对于知识的管理,包括显性知识与隐形知识两方面的内容,因而在一系列的管理运行中,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对知识的传递有着突出的作用。图书馆管理在应用知识管理上与企业的应用有一定的区别,其主要是利用知识资源,通过有效的管理,形成知识的共享,并将知识的创新在管理当中呈现出来,增强知识的传播能力。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具有明显的非商业性与共享性,旨在为所有人提供知识参阅,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并将知识管理的导航功能集中应用到管理上。通过收集、整理等一系列形式对社会共有知识进行处理,形成集合,将其有序化的管理,从而提供便利的查询、借阅等服务。同时知识管理的另一个特征是强大的检索能力,其采用数据库的形式、建立庞大的文献库,来存储知识,只要进入图书馆的服务端,就能进行便捷的搜索,迅速查询到想要的任何知识内容。

2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信息交流的频繁,知识处于一个大爆炸的状态中,同时充当了事物发展的核心因素。在学校教育中,知识,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存储库,对其资源的管理有着重大意义[1]。如何加强管理,提高资源的配置,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但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种种变化情况下,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的实践应用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2.1知识更新速度快,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力度不足

知识的大爆炸趋势使得图书馆的存储量不断增大,新旧知识的交换更替变得更加频繁,客观上加大了图书馆的管理难度。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管理方式和理念的不断更新,这使得管理形势变化速度加快,要求在图书馆管理上不能模式化,套路化,而要不断创新方式,转换思路,以适应新的发展[2]。但是,在图书馆管理上,正由于这种快速发展的形式,图书馆方面难以一下子就适应过来,新技术的实现运用、新理念的转变等需要一定的时间,图书馆的管理模式相对固定,创新能力不足,使得其难以从传统的形式中走出来。

2.2管理人员知识储备不足,掌握知识管理技术能力有限

管理人员在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知识管理的应用上,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但由于管理人员的层次不一,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而且创新能力水平高低不等,对管理技术掌握的能力不尽相同等情况,导致了管理水平不能有效的提高。由于图书馆管理方面要求的提高,管理人员必须通过对自身的提高来适应更高要求,以胜任管理工作。图书馆管理中某个环节不能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就容易影响管理的正常进行。而知识管理技术掌握能力的不足,管理观念一时不能转化过来等状况客观存在着,这也是管理人员不能在图书馆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之一,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图书馆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2.3知识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学习型组织不突出

以往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当中,严格的组织等级制约了知识管理的发展,信息的交流传递形成了阻碍,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管理结构的不合理性,使得管理缺乏活力,难以形成创新机制,在知识更新迅速,管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下难以适应。扁平的管理组织容易导致管理模式的僵化,无法形成大规模的知识共享,活力的不足,也不能突出学习的重要性。图书馆蕴含的知识信息不能够建立起有效的传送机制,学习能力的欠缺使得管理水平停滞不前,影响了知识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建设上,才能转化组织结构,使其构建学习型的管理组织,保持管理的活力。

2.4管理宗旨过于陈旧,人性化服务精神不足

在当前的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着理念滞后的现象,背离了图书馆服务群众的宗旨,无法结合党的政策精神,做到以人为本,因而阻碍了知识共享全面进行。图书馆管理的宗旨过于陈旧,没有将服务突显出来,与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等的实现相去甚远,导致知识只作为一种库存形式存在与图书馆当中,没能发挥其传播功能,使知识不能为人们使用。加之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没有得到有效传播应用的知识就过了时,其价值随着时间推移而削减。人性化精神的不足,也造成知识创新能力的减弱,知识不能有效实现共享,对既有知识中蕴藏的隐形知识也得不到开发,使知识管理失去了意义。

3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外部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管理模式所产生的隐患也日益突出[3]。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图书馆知识的规范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在当前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通过有关方面加强重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能够改进管理,提高知识共享,为教学等活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针对问题,强化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成为了重要的解决方式。

3.1转变管理观念,加速知识更新

在时代不断变化的情况面前,图书馆管理不能固守僵化的管理模式,遵循已经熟悉的套路继续陈旧的操作,而应该提高学习的能力,转变思维,主动在管理中加以运用知识管理模式,提高图书馆的共享,增强其的公益属性。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对所有与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交流知识有关的一切活动及其相关规律的管理活动,它既包括图书馆显性知识运营的管理,也包括图书馆隐性知识传播的管理[4]。因此,在管理上要理清头绪,提高文献的检索能力,加强对馆内知识的梳理,促进显性与隐形知识的转化,以提高知识的更新速度,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加强知识的创新,通过显性知识的扩充,加大资源的网罗力度,不断加以丰富,深入发掘隐形知识,两者间的链接得以实现知识的创新。完善图书馆管理的功能区,提高服务的质量,丰富层次,从而建立立体化的知识管理模式。

3.2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优化人员结构

信息时代的发展,客观要求管理人员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知识管理基于科技的发展,以及合理机制的支持,管理队伍应当具备更高的能力与之相适应。因此,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其对知识的导航能力,从个人的综合素质出发,加强学习的力度,丰富个人的知识结构,熟悉各种管理设备,并在培训和实践中加以掌握[5]。采取各种试验对管理人员进行测验,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活力,锻炼他们处理信息、提炼知识的能力,已达到管理工作的需求。建立竞争机制,增进奖惩措施,加入解聘制度,实行管理人员的定期考核,对未能通过管理考核以及无法按照规定完成管理操作的人员实行淘汰,对违规操作,影响管理秩序化进行的人员进行惩罚等形式,加强管理人员的重视,提高他们的意识,从而在侧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优化管理人员的结构。此外,管理人员除了能够应付各项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充当着信息顾问的角色,因而要加强管理人员对图书馆内部信息的了解,对各项情况加以掌握,提高专业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尽到自身的职责。倡导学习型的管理团队,面对管理工作内容的日益丰富,在知识管理上要建立学习机制,不断地加深学习,积累知识,以适应不断提高的要求。

3.3搭建文献资源管理平台,加速用户资源开发

在图书馆的管理中,文献资料是重要的基础,构建了知识管理的核心。对文献资源,应当实行秩序化、功能化的管理,同时要加强其基础建设,通过对文献资料需求的巩固,搭建管理平台,提高知识管理的应用。将用户的需要作为重要的参考,对文献进行有序化处理,管理平台的搭设,方面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书籍推荐、资源宣传等,以为用户更好地检索文献,了解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其次要整理数目,制定文献资源的目录体系,完善对文献使用的指导,以口头、书面等的方式透过管理平台开启咨询,解答关于文献资源的各种问题,便于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根据文献资源的馆藏情况,多方位地完善文献索引,包括主体、专题、编目等,并且适当实施跟踪服务,将被动的知识管理转换为主动管理,了解最新动态,提高服务质量。在此基础上,对图书馆用户资源也要加速开发,以提高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进程。用户资源是比较特殊的资源,是在图书馆管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延生出来的一个方面,具有广泛性的特征。知识管理的有限应用,拓展了用户的范围,强化了图书馆文献知识使用客体的层次,扩大服务的同时,也推动了资源的更新。加速对客体资源,也就是用户资源的开发,对图书馆管理的合理规划有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是知识的汇聚地,重视用户资源,强化图书馆管理建设,是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开发用户资源,促进服务的增值,能够使文献知识本身的价值加以实现,从而推动图书馆管理的发展。

3.4应用信息网络,提高现代技术的支持水平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必须以信息技术等作为依托。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管理你应用功能,通过计算机、通讯等技术的联合,增强了管理流程的操作能力[6]。对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而言,信息技术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一个标志,是管理水平的象征。应用信息网络,可以提高图书馆与客户之间的沟通联系,而且电子存储、软件开发等手段,能够提升图书馆管理的能力。随着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趋向也越来越明显,其具有不受损、不受时空限制等强大优势,在管理中应用是必然。依托信息网络,能够在管理中实现对图像、声音、视频等不同形式的信息、知识进行整合,形成规范,便于研究与管理,对知识的增值、知识的高效链接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其能够突破图书馆的形式,将知识管理运用到互联网,拓宽管理的渠道,实现管理与其他相关方面的联系,便于形成图书馆的管理特色。除此之外,应用信息网络,加大开发力度,便于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分门别类,按照不同的需要,通过主题、内容等实现有针对性的检索,方便快捷的阅读。提高图书馆管理中现代技术对其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4结语

知识是人类共有的财富,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够把知识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图书馆作为知识的仓库,蕴藏着巨大的知识量,是知识进行传递、交流和应用的中转站,对其加强管理,能够保证知识交流的秩序化和规范化。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实践应用能够改善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对提高管理的水平,促进管理的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并且通过创新机制的引入,调节人员结构等方式能够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变化,在图书馆管理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值得在实际中不断提高其的实践应用能力。

作者:冯文春 单位:陕西省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马瑞,洪光宗.盛小平挑战与机遇并存,应用与创新同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5(84):48-49.

[2]柯平,王海娟.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5(53):16-18.

[3]金明生,黄菊香.影响中国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的三个决定性因素[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51(53):19-20.

[4]孙伯阳,李良平.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认识误区[J].图书馆界,2013,46(18):52-53.

时间管理知识范文5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形式,音乐教育也逐渐兴起,成为被人们接受的教育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良好的教学方法,也需要适当的管理。本文将探究知识管理实践理论视角下的音乐教育管理问题。

关键词:

知识管理;实践理论;音乐教育管理

音乐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他学科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等学校教育。但是音乐教育要培养的不仅是专业能力,还有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特殊性导致管理方式也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差别。

一、音乐教育管理的意义

音乐具有良好的娱乐作用,能够让人们身心放松。当前,我国的音乐事业正在不断发展,尤其是流行音乐发展迅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加大,这就需要学校改进音乐教育的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出色的专业人才。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学校和人才的要求。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的社会,因此,学校也应该以知识管理为主要的管理方向,解决内部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管理能力,帮助音乐人才提高其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音乐教育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实践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国的音乐教育管理理论体系,提高音乐教育管理的能力和水平。[1]

二、音乐教学管理现状

就目前的音乐管理状况而言,普通高校的教学管理机构可以划分为校、院、系这三个等级。[2]在这种管理体系下,学生主要由系来管理,院级管理很少,校级管理更是基本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各级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职能交叉或争议,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学生是比较被动的,对于不同级别的管理命令可能会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从而导致管理系统内部的矛盾。因此,学校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做到分工明确,权责清晰,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并合理地安排实践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三、音乐教学管理的方法

基于音乐教学管理的现状和时展的背景,音乐教学应该以知识管理实践理论来引导音乐教育管理,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让音乐教学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一)重视教学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而且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也有所不同,音乐学科的理论学习都是为实践服务的,在音乐学习中,学会欣赏、演唱、创作才是更重要的。因此,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的实践时间比较短,也没有固定的实践平台,在实践的过程中没有专业的导师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能及时解决问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都得不到有效提高,极大地削弱了教学实践的作用。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应加强在实践方面的管理,与相关单位合作,为学生安排指定的实践平台。学生自行寻找实践平台时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合作单位的水平参差不齐,实践质量也难以保证。学校指定实践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问题的产生。其次是明确实践的目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应安排本校的专业教师以及合作单位的专业人员对实习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出适当的指导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与其他单位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这样才能使双方更好地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学校应制定适当的评价机制,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检验,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校内教师评价、专家小组打分等方式,让学生在评价和考核的过程中也能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

(二)对就业进行指导与规划

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因此,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就业进行适当的指导,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音乐专业的就业面并不宽泛,学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就业指导不能在学生即将毕业时才进行,而是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讲明音乐专业的就业方向以及能够从事的相关工作,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明确目的,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有一定的规划,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技能,训练自己的能力。例如,想做教师工作就要学习教育心理学以及相关方面的知识,想从事歌唱表演工作就要学习舞台表演技巧和礼仪等。同时,学校还应开展就业指导方面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解决就业方面的困难和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学校在开展音乐教育的时候,应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为社会发展培养更优秀的音乐人才,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田园.知识管理实践理论视角下的音乐教育管理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

时间管理知识范文6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管理;关键要素

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农村农业经济越来越重视,农业生产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而农田水利建设又是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因此,想要搞好农业生产,提高农村经济,就必须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质量,使其能够发挥最大作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管理现存问题

(一)重建设轻管理

在实际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建设过于重视,而忽略了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建设行为、建设过程不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与规范执行,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建设给予指导与支持,使得建设施工管理停留在表面,工程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最终出现“豆腐渣工程”。

(二)管理体系不健全

完善、健全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是建设施工的基础与前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虽然制定了部分相关建设施工管理制度,但是,相关制度尚不是非常健全完善,且严重缺乏可行性,造成施工责任不清晰,工作内容重叠状况,一旦遇到问题,不能及时明确相关责任人,提出改进办法,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现象,进而为建设施工管理带来更大难度。

(三)监督落实不到位

监督管理在建设施工安全、有序施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大部分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监督管理工作都落实不到位,施工材料、施工设施存放不合理,另外,缺乏专业的监督管理人员,这也使得监督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导致监督管理工作无实际效果。

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管理关键要素

(一)技术管理

在实际建设施工过程中要加大对施工操作、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制度的管理,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符合相关标准与要求,制定相关施工技术标准与管理制度,其中,图纸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图纸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并到现场勘查后进行设计,确保图纸设计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2]。另外,施工开始之前对施工人员、施工技术进行考核、检验,定期组织相关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学习,确保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都能够看懂施工设计图纸知晓施工技术,另外做好施工材料、施工设施等的采购、检验等管理工作,确保施工过程能够正常顺利完成。

(二)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管理的核心,在实际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不定时进行检查,及时找出质量问题,采取处理措施,并明确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罚。施工材料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应该加大对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从采购、存放、使用等多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对于需要进行二次检验的材料一定要再次检验,及时将不合格材料舍弃,避免将其使用到建设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另外,施工人员作为建设施工的执行者,一定要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具备相关技术资格证,施工结束后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工程检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方可投入使用[3]。

(三)安全管理

安全施工不仅关乎施工质量,使工程能够正常保质保量交工,更加关乎每一位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安全管理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首先,为更好进行安全管理,在施工之前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教育培训,培养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理念,重视安全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安全风险较高的施工操作人员不仅需要进行教育培训,还应在上岗之前进行岗位培训与实际考核,使得施工操作更加规范科学,进而有效控制与降低安全隐患,确保工程能够安全顺利完成。

(四)维护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施工不仅需要做好技术、质量、以及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同时也需要加强后期维护管理,水利部门做好产权、管理权的分配,制定相关维护管理办法与制度,通过宣传栏、广播、网络等方式使每一位农民群众意识到农田水利建设属于集体所有,关乎每一个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其自觉养成维护意识。另外,相关管理部门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给予相应维护处理措施,确保农田水利建设能够正常发挥作用。除此之外,人为破坏农田水利建设行为时有存在,可以通过增强人们法律意识,使其明白破坏公共农田水利建设属于违法行为,杜绝人为破坏情况发生[4]。

三、结语

农业产业作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水利建设是制约与决定农业产业发展的命脉,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其不仅能够解决农业生产灌溉问题,也对生态环境改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基础就是要做好水利建设的管理工作,确保水力建设工程能够发挥其最大作用,就目前情况来看,水利建设施工管理还具有一定的完善空间,在实际施工管理中需要及时找出存在问题,正确掌握施工管理关键要素,做好基础施工管理,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强化监督管理、维护管理力度,提高工程质量,充分发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而更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贵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J].农业工程,2018,8,56(06):103-105.

[2]王志海.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点研究[J].内蒙古水利,2018,39(9):70-71.

[3]丁小华.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点[J].低碳世界,2017,7(24):105-106.

时间管理知识范文7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持续改进;应用研究

1引言

质量管理体系在检测实验室管理的意义在于可以规范检测实验室管理。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提升检测实验室内部管理的系统化。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对检测实验室相关的人员、管理工作、日常运行等作出系统、科学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实际情况与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相比较,进一步发现检测实验室在相关的人员、管理工作、日常运行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优化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提供范本[1]。

2质量管理体系在检测实验室管理的意义和方针目标

2.1质量管理体系在检测实验室管理的意义

检测实验室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文件资料,对这些文件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可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对检测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仪器设备使用、试剂耗材领用、岗位职责等方面进行规范,进一步保证检测实验室的有效运行。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可以进一步实现检测实验室的动态管理,不断优化检测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检测实验室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2.2质量管理体系在检测实验室管理的方针目标

质量管理体系在检测实验室管理的方针目标,是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检测实验室的方向和质量宗旨,明确提出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和追求目标。质量方针是检测实验室管理负责人所崇尚的质量方向以及质量宗旨,是在检测实验室正常运行中,所有相关工作人员都需要遵循的准则。质量方针的有效提出是需要检测实验室管理负责人结合检测实验室的具体实际情况,包括检测实验室的具体要求、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等。质量方针需要有效体现检测实验室的终极发展目标以及长期的发展规划的同时,还需要有效体现检测实验室的期望和满意程度、顾客的需求、国内外同行业的发展水平等[2]。质量目标是检测实验室质量方针的更加具体的体现,有一定程度上的指导作用。检测实验室管理负责人将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目标科学、合理的分解下方放到检测实验室的各个部门。完成检测实验室质量目标需要检测实验室的各个部门均完成其质量目标。在目标制定的时候,检测实验室管理负责人需要充分考虑检测实验室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可以完成的质量目标,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一味追求完成度而降低标准。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目标的具体制定工作是需要被量化的,可量化的质量目标更加有利于相关的监督管理人员对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施检查、横纵向比较以及进行数据的优化分析,进一步改良各个部门的实际操作情况。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目标的检测指标可以包括顾客满意度、报告一次交验合格率、人员持证上岗率、投诉处理及时率、报告交付及时率、在用标准的现行有效率、人员考核合格率、年度培训计划完成率、在用计量器具检定/校准率等[3]。

3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检测实验室管理的质量控制,是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夯实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检测实验室管理的质量控制具体工作包括结果报告、分析测试、样品保存等流程。检测实验室管理的质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相关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误差,可以有效分析质量的稳定程度。检测实验室管理的质量控制工作,不仅仅可以保证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还可以有效规范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3.1检测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

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其工作性质的不同划分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行政后勤人员以及特殊岗位人员。特殊岗位人员主要包括档案员、试剂管理员、样品管理员、标准物质管理员、内审员、质量负责人、监督员、技术负责人、设备管理员、给出意见和解释人员、授权签字人等。检测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效掌握、工作实际能力、质量意识、工作经验等人员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检测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整体质量,很有可能会对检测数据的精准程度有一定作用。检测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对检测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检测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对检测实验室的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制定合理的年度培训计划,实施工作人员的年度培训计划可以有效提高检测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实际能力。检测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按照检测项目的具体要求去制定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年度培训计划,年度培训计划的内容包括认证认可相关规范、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心的规章制度、检测实验室安全和防护知识、相关岗位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数据的修约、检测标准、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检测和特殊工种的操作技能等[4]。检测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对检测实验室的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日常的考核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管理控制检测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的持证上岗。由于检测实验室工作的特殊性,需要一部分实际操作人员具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才可以参与工作。检测实验室的关键岗位人员必须要进过检测实验室的上岗考核,只有在上岗考核通过后,检测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才可以正式的聘用相关工作人员。对于一些特殊岗位的检测实验室人员,如内审员等,则要求他们必须参加社会上有资质的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培训结束后顺利获得证书之后,检测实验室管理人员才可以对这些特殊岗位的检测实验室人员进行聘用,保证检测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的持证上岗。

3.2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

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性能状态对检测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精准程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保证检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正常的性能状态,是正常开展检测实验室工作的基础保证,也是保证量值精准的重要措施。检测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在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建立健全有关的相应程序,去规范台账和档案、使用、标识、维护、仪器设备的购置和验收、检定或校准、期间核查、报废等流程,检测实验室有关工作人员管理控制好仪器设备的性能状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关要求去执行,保证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性能状态能够满足检测实验室正常运行,保证所得数据的精准与真实。

3.3检测实验室的标准物质和样品

检测实验室的标准物质是开展检测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保证检测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的真实准确,保障检测实验室获取可靠测量数据的衡量指标。检测实验室标准物质的管理工作,是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检测实验室都会采用很多的标准物质进行检测质量控制以及量值溯源工作。检测实验室应该对标准物质的管理工作,建立相应对的管理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标准物质管理办法》中的具体标准,去要求相关检测实验室人员对标准物质的采购、保存、验收、期间核查以及日常使用等。相关检测实验室人员需要建立健全样品管理体系,设置专门职责岗位来对样品管理工作进行负责,对众多样品粘贴唯一的真实标注,并且及时记录样品的流转状态。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全面了解所有样品的保存条件,管理控制好不同样品所需要存放的环境条件,并且有效记录样品的存放情况。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落实检验之后样品的处置工作以及退样工作。

3.4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方法

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必须依照相关技术规范,对不同的检测物质选用适宜的检测方法。在检测实验室开展监测工作时,需要对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制定作业指导书,相关操作人员必须系统的掌握仪器设备使用规程、检测方法的操作步骤、数据处理规则以及样品制备方法,按照标准去执行自己的检测行为,保证检测工作的精确性与真实性。

4总结

综上所述,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可以进一步实现检测实验室的动态管理,不断优化检测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检测实验室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从检测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检测实验室的标准物质和样品以及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方法等多个方面,分别完善结合质量管理体系的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为我国检测实验室的规范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陈晓华,邓乐天,李建周,孙雅艺,谢玲,彭芳刚,何丽芳.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12-13.

[2]唐琳虹,王意,,久岚颖.浅析质量管理体系在检测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21(04):42-45.

[3]彭传轮.ISO9000管理原则在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重庆市预防医学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2004:3.

时间管理知识范文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开始积极追求产品质量的高要求以及物质生活的高标准,对检测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建立有效的质检实验室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一般而言,实验室主要是将检测的结果或数据准确提供给社会,确保质量运行体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水平,有效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本文就关于质检实验室质量管理要点及控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质检实验室;质量管理;控制;要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添加剂和新技术在产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质量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基于这种现象,社会对质检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测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1]。目前,我国检测市场已经对外开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质检实验室必须要建立完善科学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从而强化实验室的管理与监督,促进检测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保证实验室数据的准确性,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1质检实验室量管理和控制体系概述

对于质检实验室而言,其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主要是为了对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达到质量的目标和方针。这样才能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指导,协调好信息和设备等相关活动,实现成本的降低,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其实际需求。一般而言,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实施核心就是质量管控体系,质检实验室只有将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的作用与功能加以充分发挥,才能不断健全和完善质量管控体系,有效实施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实现质量目标的相关要求。

2质检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控制要点分析

2.1准确的检测数据

质检实验室要想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虑:首先是检测方法的要求。检测工作的技术依据就是检测方法,只有对检测方法进行正确选择,才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检测工作的随意性加以规范化。在选择方法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实验室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检测依据,并对作业指导书进行有效制定,保证方法的本地化[2]。检测方法可以利用动态管理,如收集、跟踪变更、确认备案、受控发放等,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依法性和时效性。其次是检测设备的要求。实验室在开展检测工作时,应配备齐全的设备,选择具有良好稳定性、灵敏度以及技术性能的仪器设备,使其能够满足检验要求和标准。耗材、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必须要经过合格的验证和鉴定、校准/检定,这样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由于环境条件的控制和监测以及检测样品的特征性和代表性能够决定数据的准确定,因此实验室应保证环境条件和设施的可靠性,从而实现安全防护实验室、保护环境的目的,创造检测必要条件。最后是控制的要求。质量控制作为一种作业技术活动,应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可以采用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方式,对检测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避免不符合工作的出现。实验室可以采用不确定度评估、统计学技术、方法对比、人员比对、留样再测、盲样考核等方式进行内部控制,也可通过能力验证和实验间比对等验证检测能力进行外部质量控制,从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2.2科学的档案管理

实验室档案在内容性质、记录方式以及形成过程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档案需要保证溯源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一般实验室档案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业务档案,其包括客户处理和投诉情况、检验报告发放台账、名录供应品和合格供应商评价、分包合同以及合同评审等[3]。二是技术档案,其包括内务管理检查表、环境监测记录、原始记录、检验报告、检测标准、计量合格证书、设备档案以及作业指导书等。三是体系运行档案,其包括人员培训计划、内部质量控制记录、质量监督记录、文件修改通知、文件审批表、档案借(查、复)登记、文件总目录等。四是组织档案,其包括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程序文件、质量手册、人事任命文件以及实验室法律地位文件等。实验室档案应由专人管理,需要进行定期整理和检查,防止档案材料的丢失和损坏,并且需设立专门固定场所对档案进行管理,保证电磁、湿度、稳定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有效预防失效、潮湿和火灾等情况的发生。

2.3质量体系文件化管理的改进

质量体系具有模式化、规范化和文件化等特点,其可分为质量与技术记录表格、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和质量手册。其中作业指导书是对活动进行的文件加以规范,并利用编制的作业书来对检测工作加以规范,达到活动的预期效果;实验室程序文件则是要求全员参与,做到工作执行和分工编写;质量手册则是对认可准则的所有要素加以覆盖。在改进体系的过程中,往往会利用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等方法定期审定体系,保证其具有适宜性、有效性和符合性。实验室质量体系可利用自我诊断形式,对问题进行发现和分析,实施纠正措施并加以验证跟踪,防止问题发生或再次发生。

2.4实验室检测管理建设的信息化

检测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方式,其具有高效迅速、无纸化和自动化特点,能够有效满足实验室管理的现代化要求。要想实现实验室检测管理建设的信息化,应结合实际情况,对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满足考核需求,对财务报表、样品、资源、检测过程和结果等进行闭环管理[4]。此外,由于报告编号、样品号、任务号等都是系统自动生成,难以修改,因此在检测的每一环节都有需要具备相应的流转记录,严格按照流程转移信息。这样才能保证样品的唯一性,提高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确保检测管理建设信息化的实现。

3结束语

质检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检测工作质量和水平提升的目标,在创建质检实验室时,必须要保证管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档案的完整性、技术的精湛,从而实现质检实验室的现代化建设,满足产品质量监管和社会相应需求。

作者:何海 单位:西藏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参考文献:

[1]余方方.探讨质检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要素[J].科技传播,2013(11):123-124.

[2]王嘉滨,李月梅,宁月辉.浅谈质检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J].黑龙江科学,2013(0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