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风师德建设范例

师风师德建设

师风师德建设范文1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内涵;挑战;时代性要求

一、引言

国家想要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是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而教师在教书育人以及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大,高校承担着的重任是培养好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而培养高素质人才任务的主力军是教师。当前,教师队伍结构也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明显增加了年轻化、高学历的比重。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使命,也是教师职责的必然要求。只有培养造就一支符合新时展要求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

师德师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对于在校教师来说,应该在严格遵守的各种道德规范,师德师风不仅是办学精神和办学理念的体现,更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增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其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更符合社会发展的四有新人,同时他们作为新时代下的教育家,也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工程师。新时代下,青年教师应做到“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高校教师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校教师只有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才能从自身做起,积极传播中国梦,传播真理、传播正能量。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是为人师表,教师要掌握学生成长的规律,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一致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关爱去对待学生。在做好教学的本职工作之余,成为培养灵魂的工程师。

三、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干事创业的需要

每位教师都要忠于自己的教育事业。首先教师们要树立好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境界,一定要牢记责任、不辱使命、敬业爱岗和教书育人;只有这样在倾洒心血、汗水和智慧的同时,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享受职业的荣耀、收获精神追求以及体现自我教师的人生价值。因为教育的特殊性,它决定了教师的师德比其他的职业道德要求更高,必须培养爱党、爱国、爱教、爱校、爱生的职业感情,因此形成了忠于职守、为人师表、心灵高贵、淡泊名利、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职业习惯。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个崇高的字眼,才能做好教育这份神圣的工作。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切记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是从教师身上,直接去接受着思想和道德、情感和意志、知识和技能、启迪和教化,可以说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示范,是帮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品德,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推进社会文明的需要

教师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起着重要作用,因为一代师风是影响着一代人的精神风貌。一个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精神风范和行为习惯也是教育学生、感化他人、辐射社会的,教师这个行业对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影响深远,会有力地推动社会道德风尚的进步,对贯彻“以德治国”思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厌岗怠业,不思进取

教师普遍有很大的工作压力,使教师有很强的职业倦怠感,既不利于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

人们的多元化思想观念和多样化的价值取向,使学校容易受外界影响,导致教师队伍中出现一些错误观念和不良意识,影响了教师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目前,只有少数教师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理想信念,但是因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往往也使他们存在一些有失道德的现象。

(三)敬业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

部分高校教师师德意识缺失,没有认识到教育工作实质上就是全心全意为学校和学生奉献,他们仅仅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当成一种谋生手段,还在业余时间从事一些与教师无关的活动,没有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有的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降低,对教师这个职业缺乏神圣的责任感,忘记了这份职业的特殊性。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敷衍了事,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去教学,这就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高校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

师德培训不系统,不连贯,没有主次。其次,缺乏科学的师德考评体系。特别是考核流于形式,它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体系,是无法公平公正的去评价一个教师的师德水平的。激励制度有待完善。当较低的收入水平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待遇,让职业的收入和付出成正比,只有物质得到保障,才能更好的投入工作。

(五)职业道德与职业情感比较淡漠

很多高校教师因长期的工作压力,造成了情感疲惫及情绪失常,但又无法及时有效疏解情绪,尤其在遇到困难或是某些待遇问题时,如果无法得到解决,教师心里难免会有怨气,长此以往,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此外,还有一些公共课教师缺乏专业归属感,他们无法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事业,所以在工作中精神抑郁、缺少动力、心理疲惫,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表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淡化。

五、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学习,提升党性修养

要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的站位,只有充分的认识到新时代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准确的把握新时代的内涵与要求。在新时代,一定要结合好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状况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好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增强价值判断能力。特别是高校教师,一定要自觉地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教育,只有深入了解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才能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为此,开展顶层设计,使党中央和全社会对建设师德师风的基本要求全面体现出来,同时也体现了高校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规范,明确其有效措施;其次,主体责任得到落实,完善工作体系建设,确保工作机制的责任明确、及时沟通、协调到位,师德考核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师德考核标准。建立一个健全的师德师风建设引领机制,从而将师德师风典型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除此之外,重视情感激励机制,提供浓厚的科研氛围。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培训,增强青年教师科研意识。同时,提供适当的薪酬激励,对大部分青年教师来讲,仍是激励的硬条件。

(三)用尊重和爱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

没有爱和尊重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学会尊重、信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他们有耐心,多包容多鼓励,促使他们有很强的动力,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让他们学会自爱,体现关爱,对学生提供己所能及的帮助,帮助每个个体的成长,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有社会有贡献的人。

(四)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加入到日常

职业教育,将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的教育内化到教师的职业行为教师应加强道德修养和提高思想觉悟高校教师为了能满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应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从而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的专门人才;要不断培养道德情操,利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来武装自己,不谋私利,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德育人。

(五)营造氛围,深化引领

教师传道受业解惑,他们对于学生有最为直接的影响,不管是学业上还是理想信念以及价值取向上,而学校、教师也应该在宣讲、培训、指导等环节提升觉悟,营造良好氛围,组织研讨学习,然后在言传身教,积极的投身事业,用自己的责任感和投入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泽春.试论市场经济影响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保山学院学报,2015.

[2]韩远.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6.

师风师德建设范文2

学生是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接受教育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知识的武装变得优秀。每个孩子都具有各自的特长和缺点,如何按照每个孩子的不同资质进行教学将是学生能否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的关键,但是家长没有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而是用金钱引诱学生多学,支付巨额择校费将学生送到最好的学校,甚至请学生的任课教师吃饭等。学生家长这些行为的出发点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但是这样的做法助长了教师的个人不良作风和学校的不良风气,而这又反过来影响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完全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家长的行贿让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功利心逐渐增强,长此以往就会让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态度产生改变,认为只有给钱他才会关心学生,由此一来学生就不能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这种作风终究会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不良影响。

二、学校的教育环境方面

1.校长在师德师风建设上起决定作用

在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获得专业知识的进步和道德修养的指导,而以校长对于本校教师的领导又间接地影响了学生受教育情况。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要管理的不仅是教职员工还需要管理好学校的各种建设。领导的公平公正的管理教师,教师的不良作风就会受到遏制,为了评职称升职加薪等目的进行行贿受贿、徇私舞弊以及尔虞我诈的行为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当然,领导自身的修养也不能忽视,领导作为学校的领头羊必须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端正作风,踏实工作,这样才能起到模范作用;学校是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校领导对于学校场所的管理就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有益的氛围之下学生更能融入学习和生活。一个好的学校可能离不开德才兼备行事公道的校长,但是一个办学比较差的学校却一定和一个品德低下徇私舞弊的校长有关。

2.学校管理制度和学习制度

学校的建设从狭义上讲就是学校校园各个场所的建设,但是广义上还包括各种管理制度和准则的建设,而且两者的位置没有孰轻孰重,都处在比较重要的位置。现如今很多的学校都没有那么重视学校的制度建设,其主要原因:首先,就是学校过于重视传统的应试教育,因为评判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一个学校的教学状况主要是靠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所以,虽然我们强调素质教育,还是有一部分学校以教学质量为工作的重心和出发点;其次,就是师德师风的管理制度没有建立或者完善起来,很多对于教师作风的规定只是一些道德方面的监督,少有被严格的规章制度明令禁止;最后,就是在教职员工和学生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的时候处理不当,更多的时候都是放之任之,没有给予公平公正的惩处或者奖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的工作就难以得到正常的开展,更谈不上师德师风的建设了。

3.学习师德师风的机制

师德师风的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约束层面,还要学校落实到纲要纪律制度中去,将师德师风作为一项比较严肃的工作定时的开展,及时地总结和评比。这样以来,师德师风的就会受到真正的重视,不仅有利于学校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还有利于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尽可能的避免有损校风和教师风范的人和事出现。

4.教师工作检查、评价制度

学校一般都会建立一个制度专门对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对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评价,但是在很多的学校,这样的监督制度根本不够不完善。例如,有的老师在讲课期间还会接打电话,上课前没有及时赶到课堂,甚至对打骂学生、体罚学生等。这些问题从小的方面讲是影响学生学习,从大的方面讲这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名声和信誉。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定目标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任务中务必要将师德师风的建设和管理作为重点。为了长期坚持师德师风建设,学校领导需要成立一个小组,建立一个比较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现状的师德师风建设的规章制度,并按照这个制度对教师进行检查和评估。每一位教师都需要积极地参与到师风师德建设中去,按时地交上相应的承若书和报告,接受学校领导的监督。当然,学生家长也要和学校一起,共同监督教师的师风师德,而且每个班级都可以选择几位家长组成加长委员会,主要对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行为进行监督,有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都将被记录在案以供今后学校进行评优晋级考核重要参考。

(二)强化管理,实施工程树师德

1.抓班子,带动师德转变。学校进行班子成员的作风建设主要目的就是要为学校的教职员工树立一个师德榜样,班子的任务就是高标准严要求带头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为了起到表率作用,班子成员的行为准则都会比较高,而且每个学期都接受作风评议的测评。而这种无记名式的测评正是领导班子的业绩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

2.抓学习,强化师德认知。每学期都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系列文件。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教师需要进行教育法、心理学、道德规章制度和学校的各种工作细则等的学习。加强这些和师德师风建设相关的理论学习是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自觉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师风师德建设范文3

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党和政府一直十分关心、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教师作用的发挥及其职业道德的建设。2007年8月31日,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广大教师提出四点希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2009年9月7日,第25个教师节到来前夕,总理对广大教师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近些年来,各级部门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

为加强和改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近年来各级党政部门、高校和社会作出了诸多探索和努力。首先,是高校领导层面的努力。具体表现:第一,制定出台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如《教师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纲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第二,对师德师风建设进行指导和监督,并把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努力和成效作为对高校评估考核的一项指标。第三,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每年教师节前后都会组织各种类型的评先、评优活动,授予高校教师各种级别的“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师德建设标兵”、“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其次,是学校层面的努力。诸如设置领导机构,进行制度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营造舆论氛围等等。第三,是社会和学术层面的努力。近年来,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高校人员学术的腐败、教学的敷衍以及言行不端等现象时不时在网络上曝光,还有社会人士专门设置了从事高校打假和反腐的网站,如新雨丝网站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为净化高校教师队伍、监督高校教师的行为、揭露高校内的腐败现象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三、优良师德师风的体现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优良师德师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私奉献,甘为人梯。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过:“对精神的追求,是追求神圣;对物质的追求,是追求平凡”。一个师德高尚的老师所追求的就是一种甘当蜡烛、甘为人梯、甘为铺路石的精神,表现为对名利的淡泊,对事业的追求。我们常说的“三尺讲台,两袖清风,一身粉笔灰”、“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等都是对教师无私奉献的写照。二是忠于事业,热爱学生。黑格尔说:“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必须充满对学生的爱。三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师者,人之模范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正如同志说的:“老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四是求真务实,不断创新。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十桶水。随着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教师十桶水也不能满足学生,所以教师应变成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永葆青春活力,不断与时俱进。目前高校师德师风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敬业精神不强,责任感淡薄,有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人到心未到,出勤不出力;有的上课照本宣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上课迟到、早退,随意调课、停课,漠视学校的纪律。二是岗位职责不全面,教书与育人相脱离。部分教师只满足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不闻不问,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视而不见,不批评教育;三是学术研究浮躁、缺乏创新精神。在教师考核和考评中,为满足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的权重评价指标,为了评职称和晋升职务,许多功利性的“科研成果”应运而生。四是专业教学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某些教师缺乏责任感和事业心,教学手段单一,要么是传统的“黑板+粉笔”形式,要么是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要么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五是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师表作用,表现难为人师的现象时有发生。六是自律意识薄弱、他律不能发挥作用。目前高校教师在自律方面有所欠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不一定做到,不能在言语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七是政治信念不够坚定。有个别教师缺乏理想信念,只盯着名利地位、荣辱得失;有的以离经叛道为时髦,借口学术探讨,在课堂上、讲座中公然散布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观点,攻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八是缺乏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有些教师缺乏与同事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合作,不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协作提高,没有团队精神和意识,而是相互妒忌、彼此挖墙脚。九是形象欠佳,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的教师缺乏人文修养和教育情怀,有些教师语言不洁、衣装不整、行为不雅,不认真备课,讲台上任意发泄、考试中送人情。

四、高校师德师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建议

高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一是师表意识淡化。缺乏自律精神,道德信念迷失,道德行为弱化,语言粗俗、仪表不整,举止不端。二是育人意识淡薄。将“教书”与“育人”人为地割裂开来,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不闻不问,对学生违纪行为视而不见,对学生缺乏爱心。三是道德失范。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下,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看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过于看重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动力不足、激情不高、业务不专、改革意识不强、工作不规范。四是心理浮躁。教学上沉不下心来,满足于应付了事;学术上专不下心来,热心于走旁门左道,造假舞弊;学习上鼓不起劲来,沉醉于享乐和钻营;改革上提不起神来,习惯于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客观方面的原因:一是优秀教育传统受到轻慢。老一辈教师那种不求索取只讲奉献的工作境界,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学术气节,悲天悯人、关爱学生的人文情怀以及“教书先教做人”的育人意识渐行渐远。二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为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为个体的选择和发展提供了多元化价值取向;又将一些消极因素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带入了校园。三是西方错误思潮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多元化信息和西方错误思潮冲击着一些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致使部分教师言行过激且表里不一。四是网络文化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挑战。网络信息和文化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难辨真伪,以及其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给传统教育中的师德师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五是对师德建设的认识不足,管理相对滞后。不少高校把教学、科研作为中心工作,教师业务方面既有量的要求,又有质的要求,很具体,而思想道德方面却存在迁就、宽容,没有质和量的要求,这就致使一部分教师忽略了自身的师德建设;学校没有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对教师的服务、理解、信任、尊重不够,严重挫伤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六是制度导向出现偏差。在官本位倾向、职称评审学术导向等因素的影响下,重机关、轻一线,重教学、轻育人,重科研、轻教学,重名利、轻修炼,重硬性指标、轻软性考核的现象时有发生。

进一步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领会中央精神,抓好《规范》学习宣传,全面落实师德规范要求。总书记200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希望老师们加强师德修养,淡泊名利,甘为人梯,认认真真教书,扎扎实实治学,带头营造良好学术风气。”根据总书记的要求,各高校应将师德规范要求落实到教师日常管理之中,抓紧制订或修订本地本校的师德规范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规范、学术研究规范、校外兼职兼薪规范等配套政策措施。二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在综合考评的基础上,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目标管理体系中,并相应建立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师德考核档案,对师德表现突出的,要予以重点培养、表彰奖励;对师德表现不佳的,要及时劝诫、督促整改;对师德表现失范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三是加强组织领导,树立先进典型。榜样对人的鼓舞作用是巨大的,可以通过宣传师德先进典型,举办师德报告会、组织师德演讲活动、征文活动等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使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得到熏陶和教育,形成人人重师德、个个讲师德的良好氛围;将教师权益保障与责任义务要求相结合,科学引导和规范教师言行,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

师风师德建设范文4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制度规范;师能提升;业绩考核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道德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教师在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引领和推进社会发展等诸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发展,必须强调“有序、连贯、持久、深入、科学、有效”的原则,紧密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要求,以“学高为师,行高为范”为实践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积极弘扬高尚师德、着力践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努力打造一支爱岗尽责、精通业务、甘于奉献、爱生育人的教师队伍,提高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规范执教行为,进而为全面提升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实现高校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与意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养,师德为先。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和人生导师[1]。能否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大力培养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师德风范和职业素养;引导广大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以德修身、以德育人;激发广大教师树立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激励广大教师钻研业务,扎实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培养造就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力争建立一个目标明确、特色鲜明、奖优惩劣的师德教育机制,形成一个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效能优先的教师保障体系[2]。

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对广大教师的培养,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怀与努力下,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个人和模范典型。他们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用真心关怀学生发展,用诚心倾注高等教育,用爱心践行教育理想,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人民群众对于高等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使得原有机制下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与时代的发展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脱节,师德师风标准的更新进步不能满足时代与人民群众的更高的要求[3]。同时,教师队伍中还存在极少数人师表意识不强,不依法从教、不廉洁从教等问题,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影响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治学意识淡漠,教学风气浮躁,学术腐败问题突出

部分教师的学术研究意识不强、学术品质低劣,窃取他人教学成果,剽窃或篡改他人学术观点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仅满足于评职称、争荣誉,不深入探究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动态,教科研工作浅尝辄止,不愿花气力、下工夫,耐不住寂寞、坐不得冷板凳,学术水平迟滞或不断倒退[4]。

(二)教学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流于形式,教学工作疲于应付

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不足,不安心本职工作,轻校内教学工作、重社会兼职,对教学科研工作要求低下,满足于各项业务检查的蒙混过关,不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满堂灌、一言堂,不留心学生的理解与接受情况,致使教学效果不良。生活中不关注学生出现的问题,不批评、不教育,育人思想淡薄。

(三)敬业精神缺失,责任意识缺位,师表观念薄弱

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师表观念薄弱,课堂教学内容空洞无物、照本宣科,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陈旧,不能反映出时展脉搏。课堂上过分宣扬社会的阴暗面,不负责任地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误导了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形成。还有部分教师自我约束力差,过分放纵自己的行为,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甚至违法乱纪,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5]。

三、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典型工程为抓手,重点开展工作。

(一)强化师爱意识,凝心共铸“关爱学生”工程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关键问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思想,深入研究教育规律,关心学生的学业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关怀学生的日常生活、体察学生的情感波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公正对待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1.学生成长导师制度。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初和行将毕业之时最容易产生方向性的迷茫,学业、前途、未来都使广大学子因无法预知而感到无所适从。通过建立指向性明确的师生互助帮扶体制,教师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业、生活以及心灵成长等方面的具体指导,以辅助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化成长。此活动模式下,可以建立《导师制度手册》,定期跟踪师生互动情况,记录学生点滴成长的历程;建立家校互动体制,定期通过短信平台通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建立健全长效奖惩机制,将学生的成长进步与导师的绩效考核相结合[6],促进导师工作的有效开展。2.典型示范、激励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师德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坚持“立典型、树新风、弘扬主旋律”的工作思路,把教育战线上涌现爱生育人的师德典型通过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大力弘扬他们身上所展现的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精神,通过对他们的宣传实现对教育工作者的再教育,从而使良好的师德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转化为广大教师的人格品质。3.“护巢行动”。针对特殊群体———民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残障学生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帮扶活动。学校可通过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教师助教等形式从经济上帮助特殊群体子女,使他们自食其力。辅导员负责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各科教师对困难学生进行学业指导,以班级为单位形成“护巢行动”的一个个单元团队,以学校为单位形成“护巢行动”的基地,各校可结合自身实际设立专项基金,从物质、课业、心理等方面对特殊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关爱。

(二)强力推行制度体制创新,铸造“师德教育样板化”工程

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营造优良的师风教风,政策是支点,制度建设是保障。在学校常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系列制度、督导制度、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课堂行为准则、学术道德规范,建立完善师德建设督导责任制,实施教师“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学校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强化教师监督制约、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科学、合理地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教育培训等工作机制,促进师德教育精品化开展,全面打造师德教育活动的样板工程。1.教育法律、法规学习活动。各类学校可依据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引导教师对相关教育法律、法规进行系统学习,加强教师学法、守法意识。在此活动中,可以开展法律(法规)知识辩论赛,加强教师依法从教、自觉自律意识;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针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校园事故进行案例演示,提高教师运用法律武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邀请相关法律专家或聘用法制副校长,定期为教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2.开展制度建设主题评比活动。围绕师德建设制度中的相关要求,进行系列主题评比活动,以加强各项制度规范的执行力和自觉性。可以开展“师德标兵(先进个人、团体)”评选活动、“学生最喜爱的教师”推荐评比活动等;“中国梦•我的教育梦想”主题征文、主题演讲活动,发掘身边的师德典型,营造良好的师风、教风。对各级各类“师德模范(先进个人)”实行不同层级的奖励、保障措施,通过设置岗位等级津贴、实行“师德模范”层级积分等方法,引导普通教师争做“师德模范”、级别低的“典型”和“先进”有着更高的追求和目标,从而使大多数教师积极投身于师德师风建设实践中去,引导更多的教师积极主动地展示个人道德风范,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由被动的“考评”转为主动的“展示”。3.制定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办法。认真梳理,明确界定各类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并根据其性质和影响做出诫勉谈话、降级聘用、解除聘任等具体的处理规定。尤其对于社会关注度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学术腐败、学术造假、收受学生家长贿赂、违反相关规定使用教科研经费等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坚决贯彻落实评优评先、提拔使用上的“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使师德问责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和“零容忍”。

(三)打造优质精品教育,重点推进“正师风、提师能”工程

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更新教育观念,拓展专业知识,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积极打造教学、科研并重的复合型教育人才。深化课程改革,引导广大教师“学进去”“讲出来”“讲练合一”;加快实施“课程建设管理中心”“教师发展服务中心”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教学分析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外活动组织、班风学风建设、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教学评价、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1.重点打造“青蓝工程”“双师工程”。将青蓝工程、双师工程等名优教师培养工作打造成为教师培养的品牌项目,使更多的名师通过这个项目脱颖而出。青蓝工程及双师教师培养工程,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不同层次、不同梯次的教师树立进一步发展的目标,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2.扎实推进教师业务层次提升工作。各类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对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及外出进修学习的扶持力度,设立专项保障经费,确保专款专用,将教师学历提升、业务水平提升、外出进修学习、校本研修培训等工作做实做细,将各项经费用足用好,切实把教师发展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高校教师业务层次提升工作,为各类院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3.认真开展教师综合技能评比活动。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建设,更加注重教师实践能力及操作技能水平的培养,通过邀请高校或者企业一线技术专家来校讲座、校企联合、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学术科研交流,实时掌握专业发展动向,更加务实地开展课题研究,使高校技术成果更加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同时,还应积极开展“多媒体课件”“优秀教案”“板书设计”等评比活动,鼓励教师刻苦钻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更加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新知识结构,练好内功,做好基本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高等学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一项系统而深入的工程,各类学校应紧紧围绕教育改革的中心和热点问题,科学调查、缜密研究、认真思考、细致梳理,走出一条符合时展和高等教育改革要求的道路。通过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与参与,实现师德师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与跨越式发展,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力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目标与意义,着力从开发建设三个工程入手,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切入点,以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为目的,为深入开展与科学推进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视角和切实可行的思路与方法,为今后一个时期内,进一步推动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有益途径。

参考文献:

[1]曾一帆.应用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2).

[2]余承海,曹安照.当代中国大学治理的道德诉求[J].大学教育科学,2013,(3).

[3]谢丽娴.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引导[J].高教探索,2011,(4).

[4]张继明.学术本位: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意涵[J].大学教育科学,2013,(1).

师风师德建设范文5

关键词:师德师风;教学模式;改革;推动作用

一、探讨师德师风建设的背景环境

自2010年正式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来,我国教育就走向了教育模式改革的发展道路。而在新的教育发展规划中,不难看出我国教学理念正在不断地蜕变和更新,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追求以人为本,对学生的重视程度也较以往有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新的教育发展规划就是致力于将旧的教学思维及其落后的地方进行根除,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向着更加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地输出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而在这种背景环境下,教师的作用和功能也较以往有了重大的调整和转变。在新时期,教师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和“解惑”,更重要地是教师在教学课堂中的中心位置发生了变化,由曾经的主导者变成了现在的引导者,而这也是高等教育中实现以人为本和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因此,教师在面临新的教学形式和新的教学方面,就更应该注重自身的师德建设。而教育领域也更应该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主要的任务和目标,不断地促进我国各个专业的教师能够在深化专业知识的同时,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能够在学习中、在生活中和在社会环境中,给予学生更加积极正面的示范作用。

二、探讨的主要目标

教师作为教育战场的一线工作者,与学生的接触和交往是最直接的。而教师如果仅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只能将学生培育成一个个学习机器。因此,教学模式改革要求教学目标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德才兼备,而不仅仅是认知学习,学生才能成为一个既有专业素质的人又有社会能力的人,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对人才的需求。而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即使是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反映学习氛围不浓厚和专业科研态度不够严谨方面,同时也体现在教师缺乏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等方面。因此,注重师风师德的建设,对于促进教师提高个人修养和不断深入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会通过优化教学观念,从而促进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发展。

三、如何通过增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一)注重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一方面,对于刚入职或工龄比较短的青年教师,应该定期开展青年教师培训。例如每一个季度或半年开展一次青年教职工培训活动,并邀请教育界中德高望重的教师进行专题培训,而培训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课堂教学理念和方法、师风师德建设、以及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同时进行。因为如果仅仅依靠讲道理是无法帮助年轻教师更好地理解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的,只有将思想和理论进行结合作用,才能起到1+1大于2的效果。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帮助青年教师适应环境并融入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还可以通过老教师带新教师的方法。很多优秀的青年教师,往往会有很多的创新教学想法和创新热情,但是苦于缺乏教学经验,因此无法施展开来。而在德高望重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前辈带领下,青年教师不仅能够掌握实际应用性强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能够受到其敬业负责精神的感染。而青年教师很多创新的想法也能够反作用在前辈身上,从而帮助他们优势互补,同时进步。

(二)要求专业教师增强行业实践经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并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更应该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很多教师自身长期处于学校这个象牙塔中,不仅对外界社会的变化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自身的专业知识也仅仅局限在理论知识中,并不能做到真正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要求学校的专业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为期两个月的行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帮助他们了解专业和行业之间的关系,了解专业理论知识在指导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还是已经具备一定教龄和工作经验的老前辈,都应该始终牢记“不忘初心,立德树人”的教学初衷,才能在工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立于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角度,不断地促进自身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的完善,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开发自身的潜能,从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昊.高校二级工会推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以信阳农林学院思政部基层工会组织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60.

师风师德建设范文6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教师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2018年5月2日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2]。高校师资队伍的师德素养高低和师风好坏,直接关系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从2011年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到2014年、2018年相继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我国把改善高校师德师风及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作为高校当务之急。

一、新时代师德师风的内涵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风尚。师德师风是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素养、心理素质、人格修养和知识才学的集中体现。师德是师风的基础。良好的师德观念有助于学校和教师在师德建设过程中采取正确的行动,促进良好师风的建立。同时,师风是培养师德的重要条件。学校形成高尚的师风,有利于教师自觉地严格遵守师德规范,并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师德师风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二、当今高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信仰不坚定,丧失政治操守。新时代我国高校教师更应坚定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然而,个别从国外留学归来的高校教师由于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浸润,加之政治信仰、政治立场不坚定,以至于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失去了情感,丧失政治操守,崇洋媚外,已逐渐沦为“精日分子”“精美分子”“精英分子”等“精外分子”。他们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上发表了一些“精外”言论。这些行为容易误导学生的价值观,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情感的培养。

(二)缺乏理想信念,上进心不强。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师要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境界。然而,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思潮和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一部分高校教师放弃了对崇高职业理想的追求。他们将教师职业仅仅当作一种谋生工具[3],甚至把兼职当“主业”,把教学当“副业”,以至于上课慌慌张张、丢三落四,讲课照本宣科、敷衍塞责,下课戛然而止、匆匆忙忙,一份教案几十年不变,内容陈旧,观念落后。还有部分高校教师长期职业倦怠,工作缺乏激情,不思进取———不想备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不想写论文、报课题,不评职称,不参加学术会议,整日得过且过,慵懒颓废。

(三)缺乏责任心,育人意识淡薄。号召广大教师做到“四个相统一”,其中第一个“相统一”就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然而,目前部分高校教师重“教书”轻“育人”,认为专业课教师的职责就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无视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培养,亦无视对学生进行法纪教育、国家安全教育与礼仪教育,认为这些育人工作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他们上课即来,下课即走,不重视课下与学生的交流联系,不主动了解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与心理发展状况并给予一定帮助和指导,使得教书与育人相分离。

三、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

(一)健全师德师风管理机制,确保教师师德核心地位。领导管理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前提和保证,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引擎和驱动器。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管理机制,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提升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力。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师德师风建设的水平和效果。因此,高校领导要树立“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的治校理念,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其他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把师德师风建设这条主线贯穿学校日常工作。第二,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全面系统的组织架构是开展各项工作、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障。成立高校师德建设的职能机构———师德师风建设处,专职负责师德师风宣传、教育、研究、监督、考核、奖惩等各项师德师风建设事务;同时以师德师风建设处为主,联合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组成师德建设委员会,并形成科学合理的议事决策规则和执行流程;在以上基础上形成高校党委集中领导,行政密切配合,院系部严格落实,上下一致、通力协作的管理机制。第三,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督查制度。高校主管部门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和高校师资队伍出现的新特点,加大督查力度,完善督查指标和督查内容,改进督查方法和督查手段,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高校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对出现重大、特大师德师风事故的高校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综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二)加强师德师风宣传工作,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理想。宣传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先导。完善的师德师风宣传机制有助于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理想。加强师德师风宣传工作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制定全面系统的宣传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师德师风宣传工作,坚持师德师风宣传常态化,不搞“突击式”宣传。第二,师德师风宣传的内容既要全面,又要体现时代性与校本性。师德师风宣传的内容既要包括《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又要包括师德师风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师德师风宣传的重点要放在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上,以保证宣传内容的鲜活性,增强宣传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对师德师风先进模范人物的选取,要注意时代性和校本性,重点宣传近期全国出现的师德师风标兵模范和本校涌现的师德师风标兵模范,这样更有助于广大教师与之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提升教育成效。第三,利用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在传统的图片和文字等表达形式之外,要充分发挥音频和视频的优势,增强宣传效果。在传播途径上,除了传统的横幅标语、橱窗板报等媒介外,要充分利用本校“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表彰大会,向全校教师进行宣传;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对高校师德标兵(诸如黄大年、钟扬、朱英国、曲建武、郑德荣、李德威等)的优秀典型事迹加大宣传力度,创设重师德师风、创师德楷模的校园环境。

(三)创新师德师风教育机制,培育教师重德养德风尚。教育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创新师德师风教育机制,要着力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师德师风教育的目标要注意普适性。师德师风教育的对象是全体教师,目标是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素养,而不是专门培养师德标兵。因此,高校师德师风教育的目标高度要适宜,要大众化。第二,师德师风教育的内容要体现全面性和时代性。内容要涵盖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礼仪教育,以及国家安全教育等,还要紧随时代潮流,不断推陈出新。第三,师德师风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4]。除了组织教师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法规文件外,学校还要更多地组织教师参与实践活动。如:举办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师德师风专题讲座、师德师风主题讨论会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组织参观学习、挂职锻炼、义务支教等活动,以及举行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和老教师荣休仪式等,使广大教师通过活动经历切身体会师德建设的规范要求,感悟职业魅力,坚定职业使命。第四,将师德师风教育贯通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5]。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评优评先评奖、选拔调整干部、评聘职称、遴选研究生导师、选培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评选各类高层次人才等,都要以师德师风作为首要内容。在各种继续教育活动中,都要将师德师风培训作为必修课程。在新教师入职培训课程中也应开设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法规等课程,将师德师风教育作为重中之重。

(四)完善师德师风考评体系,促进教师提升自我修养。考评是保障师德师风建设效果的重要环节。考评是师德师风激励与惩处的前提与基础,它为激励与惩处提供了参考依据。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考评体系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有助于促进教师提高自身师德修养。相反,不合理不完善的师德师风考评体系往往会打击教师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争当师德模范的积极性。完善师德师风考评体系,要从以下六方面入手。第一,树立正确的考评指导思想。要明确考评不是为了对高校教师的师德素养进行鉴定与甄别,而是为了促进其内化为师德信念、改善师德行为、提高师德素养。第二,注意海纳百川、集思广益。善于征求教师对考评体系各要素和各环节的意见和建议。第三,坚持考评对象全员化。考评对象既要包括专职教师,也要包括教辅人员;既要包括普通教职工,也要包括领导干部。第四,坚持考评主体多元化。单一考评主体主观性过强,往往会使考评结果失真。第五,采用多样的、现代化的考评手段。可以综合运用调查法、观察法、档案袋法、反思报告法等评价方法。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系统进行打分评价和统计整理成绩,提高考核的速度与效率。第六,注意考评结果的充分利用。建立师德师风档案,作为评优评先、干部选拔调整、职称评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师德师风考评连续优秀者,在上述方面优先考虑;反之一票否决。

(五)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奖惩机制,引导教师提高师德修养。激励与惩处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动力。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创设争当师德模范的良好氛围,调动教师参与师德师风建设的积极性,引导教师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如果没有激励机制,教师无论师德好坏待遇都一样,就会严重挫伤教师勇当师德模范的积极性。此外,还要严格师德师风处罚机制。师德师风只奖不惩或惩罚过轻,往往会助长歪风邪气。只有严格师德师风处罚机制,对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严格追责处理,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督促教师不断摒弃不良行为,最终促进教师提高自身师德修养。

(六)建立师德师风反思机制,促进教师改进师德行为。除了以上外部客观机制,高校教师自身的反思内省机制对师德师风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外部客观的师德师风管理、宣传、教育、研究、考评、奖惩等只有内化为教师的理念与行为,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建立师德师风反思内省机制要做到:一是引导教师将师德修养纳入职业生涯规划;二是坚持师德师风反思内省制度化、常态化,学校每个月要安排专门的时间让教师集中反思内省自己的师德师风;三是引导教师通过师德楷模比照、学生评教反馈、观摩师德行为等途径不断进行师德反思内省,进而达到提高师德修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振峰.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N].中国教育报,2014-09-05(2).

[2].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3]赫兴无.新形势下中小学师德建设体系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6(2):60-62.

[4]蒙家宏.试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28):50-52.

师风师德建设范文7

师德讨论会上有的老师说:“当教师,语言表达方式很重要,同样一件事,是关心询问,还是训斥指责,其效果迥然不同,越是声色俱厉,越是收效甚微。”通过反思我们认识到了差生更渴望得到赏识,一个成天被挑剔的人,怎么会有成就感,怎么会充满信心。给孩子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信赖的眼神,一句温馨的赞语,一个善意的举措,一个温暖的拥抱,可以带来巨大的效应。学校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开展的既及时到位,又扎实有效。为了解决师德建设中的思想问题,每位教师敢于自我剖析不避讳,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都能力争做到理解、宽容、原谅、赏识、信任,心理相容,师生体现平等尊重,体现人民教师优秀的师德,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思想上加强修养,行动上提高责任心,树立敬业奉献精神、安贫乐教,刻苦钻研业务,人人争做师德过硬、业务精通的好教师!

二、观看师德实况录像,引发教师心灵感悟

1.组织观看录像,激发热爱鹿乡的情怀。学校开展了师德建设系列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观看了《东丰县委滕宝春书记在横道河中心校家长学校现场会上的讲话实况录像》。滕书记在讲话中分别对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层面,教师、家长、学生三个群体提出了要求和希望。滕书记说尊师重教是最好的社会风气,每一个人都应该向我们鹿乡的名人学习,例如“共和国第一少将”谢方将军、沈阳军区军长高光辉、中国钢琴大师朗朗、奥运冠军宫金杰、东丰教育家张忠义、栾传达、贾泰生、宋福善等等。滕书记还号召大家,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比吃、不比穿、不比住、不比势力、不比谁家官大、不比谁家钱多,比的是谁家孩子有出息、有孝心。滕书记的讲话非常实在,摆事实、讲道理,现身说法,深入浅出的把一些生活的道理、师德的真谛给全体教师呈现出来,让教师们有所警醒,给每位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让大家受益匪浅、豁然开朗。老师们边看边记,及时记下所看、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深深地被滕书记的讲话所感动。教师们感慨万千,纷纷表示:一定要自觉抵制社会的歪风邪气和不良诱惑,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一定要做一个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学校发出倡议,教师庄严承诺。学校党支部韩书记倡议二实验全体教师,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教师们庄严承诺:

(一)依法执教,崇廉尚洁,不散布有悖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论,不向学生推销任何商品,不强制学生购买复习资料、教辅读物,不擅立名目私自收费。

(二)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主动辅导,不以任何理由参与社会办班、从事有偿家教等违规活动。

(三)以廉修身,恪守师德,不利用学生转学、插班、分班、编座位,或节假日、生日之机等,接受家长钱物,或向学生家长暗示索要财物,不利用工作之便收受学生家长礼品,不以教谋私。

(四)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不讽刺歧视学生,不随意停课缺课,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认真落实教学常规,严格规范教学行为。

(五)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坚持身体力行,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坚持爱生乐教,做敬业奉献的表率;坚持依法执教,做行风建设的表率。

三、举办师德专题讲座,教育专家专业引领

1.感受职业幸福。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把他的青春无数次开方,但这其中快乐就是一种情感,是人的一种精神。不论身居朝堂之上还是身处江湖之远,不论是繁华闹市还是穷乡僻壤,不论是富可敌国还是清贫度日,都可以坦然、安然,以幸福的微笑应对云聚云散,花落花开,得意淡然,失意泰然。为了让教师感受这份职业幸福,学校相继开展了师德建设系列活动,邀请了我们东丰自己的教育专家———原实验小学校长现任教育关工委主任贾泰生同志,为全体教师做了题为《追求教师的幸福人生》的师德专题讲座。让教师从爱与责任、深刻与厚重、职业与幸福三个方面,感受教师的职业幸福:唯有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唯有爱;教师才会把辛苦的教育工作当做乐趣来从事。爱是一种尊重,一种理解,一种信任,一种宽容,一种鞭策,一种激情,一种期待。只有由爱升华为责任———对孩子一生负责,这才是大爱,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2.写下窃窃“师”语。二实验全体教师借着向专家学习的机会,面对面交流、心与心碰撞,零距离接触,把专家的讲座,当做一次重要的政治学习,师德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一次心灵净化的过程。专家的思想、理念在呼唤着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去思考怎样去做一名教育人。老师们纷纷写下窃窃“师”语:

(1)追求智慧人生,主要做好四件事:读书———实践———思考———写作。

(2)让我们的教育以尊重生命的成长轨迹为前提,以了解学生的先前经验为基础,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为追求,以健全学生的人格为终结。

(3)让学生每天早晨都愿意来学校上学,让我们的学生越教越聪明。

(4)不做教书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讲讲一辈子。而是把自己看成“爱心培育爱心,用智慧点燃智慧,用生命润泽生命”的播种希望之火、生命之火的人。

(5)不靠零打碎敲的雕虫小技,不靠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小聪明。不靠花拳绣腿的一招一式,不靠几节成功的课去成就;而是由教师运用驾驭自如的个性品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去培植自己的教育智慧。

师风师德建设范文8

[关键词]师德师风;时代价值;实践路径;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始终强调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他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1]“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并先后用“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等称谓表达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价值

新形势下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首先必须建设好人民满意的高校教师队伍,最根本的是必须要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高等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重大举措,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保证。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也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们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最具决定性的时代背景。高等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职能,做什么样的学问,培育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教师队伍。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除了对学识学术和文化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之外,对德行情操和内在品质同样有着极高的要求,甚至更为重要。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形象和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希望:“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1]师者百行,以德为先,只有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基才能更加坚实有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才能更加清晰可辨。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符合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师德师风建设是践行“九个坚持”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3]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师德教育。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应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视“正己、爱生、敬业”为天职,时刻注重自身修养,努力提高师德素质,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只有自己有理想、有信仰、有梦想,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点燃学生的理想,用自己的信仰去引领学生的信仰,才能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4]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前提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大学的立身之本,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使命与担当。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前提。高校教师既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又是道德言行的引导者,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立德树人的能力和水平。当前,高校面临的社会环境和高校内部的治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80后”“90后”的青年教师和“00后”为主的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心理也体现出新的特征,这都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正因如此,《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明确要求,必须“加强师德养成教育,用‘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统领教师成长发展”,[5]并把落实师德教育新要求,增强师德教育实效性作为当前一段时期内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的目标任务。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

高校教师队伍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其建设质量直接决定着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而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灵魂和永恒主题,是全面深化新时代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内化为广大教师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广大教师的行为自觉,成为高校教师的普遍价值准则,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引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成果转化等建设任务,这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础,更是新时代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

二、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以“塑造师德风范,培养敬业精神,提高育人水平”为宗旨,采取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与此同时,应该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地、持之以恒地抓下去。目前来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强化师德教育不够,难以唤起教师道德自觉自省

高校师德师风培育总体上仍处于一种外在强制的他律状态,没有内化成教师个人意志,一些教师对教师职业规范的内涵,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缺乏内省自律。部分教师认为,大学老师的中心工作无非是上课做实验、申请项目写论文,而思想政治观念是否符合主流、道德品质是否高尚则是次要的、虚的东西;同时,思想道德考核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和量化指标,不会对职称评聘、职务晋升产生什么作用,做多了反而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6]更有甚者,个别教师放松了自己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政治信仰的要求,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类消极现象不能正确认识、自觉抵制,甚至出现了思想道德滑坡、理想信念淡化、价值观念扭曲等严重问题。

2.完善师德制度不够,难以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从整体情况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机制还不健全,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突出表现在:一是高校教师管理权责不明确,多数高校机构设置中没有一个专门负责师德建设的部门,人事处、教务处、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都承担着一些管理或监督职能,但恰恰是由于工作部门多且往往各自为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工作职责不明确、决策不统一、政策执行不顺畅等问题,影响师德建设的整体效果。二是在教师考核评价方面,一方面缺乏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有效考核办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形式陈旧、手段单一、流于形式等问题,另一方面在管理和考核体制上重科研、轻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业绩、轻育人的政策导向依然存在。[7]

3.深化师德实践不够,难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锤炼师德

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教书育人、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等传统师德精神受到了挑战,代之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等负面观念的滋长。对待教学工作,一些高校教师仅仅把“当老师”视为一项谋生的手段、一份普通的职业,缺乏教书育人的神圣感和使命感,课前不愿认真备课、课中一味照本宣科、课后无暇沟通反馈,教案一成不变,教法传统,不注重教学效果,不考虑学生的收获和感受;对待学术工作,一些高校教师放弃了科研工作追求真理、解疑释惑的初心和旨趣,急功近利、重量轻质,把写论文、拿课题、报奖项变成了挣工分、过考核、评职称、要待遇的手段,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待日常生活,部分高校教师缺乏“行为世范”的道德自觉,没有树立起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自律要求,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滑坡,甚至出现公开发表不当言论、生活作风不够检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和高校教师的声誉。

4.营造师德环境不够,难以创建涵养高尚师德的氛围

从宏观社会环境来看,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互联网的迅猛普及,在肯定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的同时,也使得不问过程只看结果、以成败论英雄的功利思想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当自利与利他之间产生冲突时,个体便会对行为进行慎重考虑,即陷入了道德行为选择困境”,[8]功利至上甚至成为某种社会常态。从中观高校环境来看,作为事业单位的大学,在绩效要求和师德评价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道德调和主义倾向,面对师德师风问题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的处理方式,导致道德约束弱化,违规成本低廉,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教师队伍的道德风险。从微观个体环境来看,高校教师往往长期深耕各自的学科领域,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对于教师职业的理想信念、伦理要求、道德准则等缺乏全面学习和深刻领会,加之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待遇普遍不高,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现实生活与心理预期存在较大落差,面对诱惑的时候往往容易失守道德防线。

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

1.突出政治引领,围绕凝心铸魂加强师德建设

坚持实事求是,把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坚持以德促能,把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和促进教师综合能力提高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把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与教师个人发展结合起来。一是全面加强理论武装。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教育、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高校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二是经常开展主题教育。精心设计学习研讨主题,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参加社会调查、开展咨询服务、参观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加强教师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情社情民情、师德师风规范等各个方面的准确把握,切实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三是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建立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定期研判分析,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切实提高主动发现、防控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能力。持续扩大“红色地带”,辐射“灰色地带”,挤压“黑色地带”,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2.强化师德教育,唤起教师道德自觉自省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要更加系统、细致地规划和设计教师培训体系,把师德规范纳入教师培训必需计划,作为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师风教育,达到唤起师德自觉自省、实现师德内化的目的。一是加强师德理论教育。在教师培训中更加注重师德理论教育,具体包括思想政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教育领域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等,帮助教师掌握师德理论知识,增强对师德必然性的认识。二是加强师德规范教育。深入宣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规范性、指导性文件,并结合校训校规等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必要的专题培训、讲座报告,使广大教师深刻领会和掌握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和详细要求,以此约束自身言行,树立良好职业形象。三是加强师德典型教育。定期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深入开展“寻找身边的感动”等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加强对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的宣传,同时结合必要的反面典型教育,促进养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

3.完善师德制度,强化师德建设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是最可靠的保障”,要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师德建设的主要着力点,从有利于高校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师资队伍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校内各项教师管理制度与政策的正确导向作用,实现师德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一是完善教师准入制度。要不断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教师准入制度,在新教师招录和人才引进中,要更加注重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多途径了解考察其学术和师德品行,在坚决把好学校教师入口关上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高校还应建立新入职教师宣誓制度和师德承诺制度等,增强新入职教师的责任感、荣誉感,引导他们牢记师德红线,自觉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二是完善师德考评制度。把师德和育人工作表现作为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年度考核、评优奖励等的首要标准,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在岗位评聘、年度考核、评优奖励中,优先考虑潜心学术、严谨治学、研究领域集中、出精品成果、应用转化效果好的教师;严格各类学生导师的选拔,把理想信念和师德师风作为研究生导师、班主任、辅导员遴选任职的首要标准,坚决杜绝教师尤其是研究生指导教师滥用权力异化师生关系的现象。三是完善师德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师生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预防、调控和制约教师违背师德规范要求的行为。对于不良的思想或行动苗头,要及时发现和规劝,督促其认识与纠正;对于有违师德的不端行为,要做到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对于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4.深化师德实践,在日常工作中锤炼师德

“实践出真知”,实践既是提高师风师德的根本途径,又是其目的所在。教师具有怎样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能否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只有在教育教学和社会生活实践中才能作出回答,也只有在实践中,教师的师德水平才能得到强化和提升。一是教育教学实践。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切实将人才培养作为最核心的本职工作,回归和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正道,强化立德树人责任。在岗位评聘、年度考核、评优奖励中,优先考虑教学业绩突出,学生评价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得到师生公认的教师。不为本科生系统上课的专任教师,不得晋升专业技术岗位,不得申报各类优秀人才培养与支持计划。二是投身社会实践。组织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全面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引导教师既要瞄准学科前沿,树立问题意识,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出精品力作,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为人类的知识创造作出贡献,又要运用自身所长,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在“政产学研”结合中作出业绩,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

5.优化师德环境,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