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风师德论文范例

师风师德论文

师风师德论文范文1

一、从“为人师表”到“利益诉求多元化”:历史溯源和现存问题

1.“为人师表”:作为“理念人”的青年教师

美国社会学刘易斯•科塞在其著作《理念人》中认为,知识分子是理念的守门人,也是意识形态的启蒙者。理念的人虽然屡遭拒绝和歧视,却依然在很多世纪中成为西方思想史上的开路先锋。而我国古代的伦理思想中对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样也有着丰富的论述。传统文化中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具体的要求:首先是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就是说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影响学生,讲求的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次是关爱学生,有教无类。如孔子所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就是说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学会从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学生,并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再次是提升专业水平,热爱教育事业。《师说》中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是传授一种理念、道理、规律,授业就是具体的专业技术知识,解惑则传递一种人生智慧。最后是修身明德,锤炼品格。《大学》中开篇就阐明了古代知识分子所应追求的方向即“明德、亲民、至善”,追求的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高远境界。近现代,教师的道德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20世纪50年代,广大高校青年教师洋溢着极高的革命热情,他们强调政治、崇拜英雄、注重精神、以苦为荣。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受“”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主体意识被消磨殆尽,他们只能无奈地跟着阶级斗争新动向随波逐流。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全方位变革,中国社会发生巨变。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阶层分化日益突出,地域发展、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使得高校青年教师形成了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转型加速,在激烈的社会大变革中,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观也相应发生了转变,从一元到多元,从主导型向大众型,从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从“利他不利己”到“利他亦利己”转变,在这一系列的转变中,高校青年教师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个体逐渐受到关心和尊重,既关心国家、集体利益,同时,又兼顾个人利益的利己又利他的道德价值取向逐渐形成。

2.“利益诉求多元化”:“经济理性”主导的青年教师

社会转型论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多元化直接导致各阶层社会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尤其表现为出现很多新阶层。高校青年教师虽然不是新阶层,但是作为社会转型中的知识分子,同样受到受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利益最大化等法则影响,利益诉求也呈现出多元化,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开始出现分化、下滑,主要有以下表现:

(1)教书育人责任心不强,师生关系松散。师生关系是衡量一名教师是否做到敬业爱生的标准,教师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负有主要责任。当前高校师生之间除课堂教学接触外,课余时间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很少,尤其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既要忙于发论文、评职称,又要忙于照顾老人以及子女教育,往往忽略了教书育人这一作为老师的首要责任,往往在匆匆忙忙完成教学任务后,根本无暇与学生交流。

(2)学风浮躁、缺乏诚信,学术道德滑坡。当前高校学术功利化现象比较普遍,少数高校青年教师出现了学术道德滑坡的状况,突出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学风浮躁,为了尽快晋升,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存在求名争利、心态浮躁、不求甚解、治学不严谨等现象;二是学术不端,为求目的不择手段,缺乏诚信意识,在学术上表现为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等行为。

(3)以教谋私,腐败现象滋生。在高等学校,教师有一定的自主权,还有部分“双肩挑”的教师拥有更多的权力,出现以权谋私。主要表现为:一是“钱分交易”,在各种考试中,向学生漏题、泄题或送“人情分”谋求私利。二是“导师经济”,随着在职人员大量攻读研究生,有权有势的学生便成为某些高校教师的经济资源,导师为这些学生大开绿灯,降低录取标准。

(4)缺乏团队精神和批判精神,职业发展动力不足。目前,少数高校青年教师国家、集体意识较为淡薄,以自我得失为中心,不注意与他人团结合作,有的甚至存在自闭和人际关系紧张的现象。部分青年教师存在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心理,常常人云亦云,得过且过。

二、“理念人”的回归: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探析

1.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增强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

开展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围绕“如何做好教师”、“做怎样的教师”等主题,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依托“院士论坛”、“学者讲坛”等载体,充分发挥院士、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等学术大家的引领示范作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以教研室、课题组等为单位,通过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引导青年教师自觉充实业务知识,提升教学技能。加强青年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把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纳入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严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2.帮扶助力青年教师发展,提升青年教师职业满意度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青年教师、与青年教师谈心谈话制度,及时发现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困难,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关心关爱中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完善青年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年教师自我调适能力,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应对工作压力。三是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平台。为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业绩特别突出的青年教师创造破格晋升机会,纳入学科领军人才和后备干部培养体系。深化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分配政策时适当向青年教师倾斜,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推行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传帮带”等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发展上的指导。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收入待遇,减轻经济压力。

3.发挥实践和典型示范作用,激励引领优良师德师风养成

积极开展青年教师道德实践活动。鼓励青年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参与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项目,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学习考察以及提供技术服务,使青年教师在实践锻炼和服务人民中提升道德价值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上好一堂精品课、精读一本理论书、帮扶一名困难生”的“三个一”活动,加强教风建设,努力使教学过程、工作过程成为良好师德师风形成的主要途径。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一是在教师中树典型,精心培育选树一批群众认同的青年教师先进典型,运用各种媒体进行先进事迹宣传,通过榜样引领,提升其他青年教师的道德自觉。二是促使青年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道德典型。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应当培养“道德知识”的观点。要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首要职责和中心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使其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4.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完善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监督考核机制

推行师德公开承诺。要求青年教师进行师德公开承诺,针对自己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突出社会、学生和家长关注的师德建设中的重点问题,自觉接受学生、家长、领导、同事等的共同监督,促使教师在确定师德承诺内容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新内涵,进一步提高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完善教学优先保障机制。强化政策激励,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指标,提升教学的学术地位,促进广大教师潜心教学、倾心育人。坚持教学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强化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制度为保证、激励为牵引的建设方针,促进教师具备爱岗敬业、精心施教。完善青年教师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查处机制,构建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

作者:王国军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二)

一、构建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制的意义和作用

师德师风建设并不是新名词和新概念,它是一个耳熟能详的陈旧话题。但是,它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新的时代条件和任务赋予了高师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新的目标和要求,也为其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条件。《意见》指出,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培育优良学风,引导高校青年教师自觉抵制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倾向,志存高远,不慕虚名,静下心来倾心育人、专心治学。总结过去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普遍经验可以看到:凡是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建构起比较成熟、完善的制度体系,实现了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机制化、常态化的高校,师德师风就好;反之,则时好时坏,甚至长期不佳。面对新的时代条件,特别是建设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积极回应社会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出现众多问题的关切,切实关注、关心和关爱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必须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下“硬”功夫,尤其需要切实探索出一条长效机制建设之路。从长效机制在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来看,它不仅仅能够在整个高校内部形成广泛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的舆论氛围,而且能够使师德师风建设从抽象走向具体,从表层走向深层,从务虚走向务实,使师德师风建设不再成为一阵风,不再“软”,真正持续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通过制度、机制的建构,真正使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有效,成为贯穿学校事业发展、贯穿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全过程的工作,成为一项使青年教师真正受益、使学生得“实惠”的工作。

二、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内容

强化师德建设重在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我们要根据《意见》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学习师德规范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失德失范行为,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定期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和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营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激励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结合以上这些目标要求,笔者认为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应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一)学习教育机制学习教育机制是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这一机制就是要建构起相关的学习制度,使师德师风的学习常态化,融入到青年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虽然师德师风已有相对稳定和成熟的内容要求,如《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但师德师风的内容也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而且具体要求往往需要结合各个时期具体的条件,因此,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德师风的知识内容要求和学习要求,不能局限于诸如职业道德规范具体条款内容的学习,而要将师德师风相关要求也作为学习的内容。必须指出的是,构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机制要联系青年教师专业知识、业务知识的学习,要联系青年教师的晋升、深造和发展,要联系青年教师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具体实际,特别要注意结合他们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现代化学习手段。

(二)示范引领机制师德师风建设既关系个人,更关系集体;既是个体性要求,更是群体性目标要求。因此,既要求教师个人加强学习、提高修养,更要求形成一种群体性学习效应。这就需要构建一种示范引领机制,使抽象的目标要求有“具体示范”,使个人的学习提高有“参照”。构建示范引领机制需要抓好两个方面:一是校内外典型示范教育相结合,既要通过形成报告会、学习讨论会制度,充分利用校外典型教育的资源,如全国和省市模范教师等的突出事例来加强教育引导,又要制定和完善校内优秀教师和师德师风标兵的遴选制度,通过师生共同遴选在师德师风方面作出表率的教师,形成身边的学习典型,发挥好典型的“现身说法”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示范引领的方法手段系统化、科学化。在以往的典型教育中,报告会形式较多,手段方式显得比较单一,模范和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校青年教师个性鲜明,紧跟时代潮流,对网络、微博、微信等新技术手段应用娴熟。我们在构建示范引领机制的过程中,在方式手段上必须整体着眼、系统规划,尽量构建开放多元、群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的示范引领方式。

(三)激励约束机制激励和约束是两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要素。一种制度或机制如果没有激励和约束这两个要素,也就很难在运行中切实发挥作用。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青年教师自身面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压力,往往会对他们自觉加强师德陶冶和师风养成造成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起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而言,构建激励约束长效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度约束机制。要将师德师风的相关要求与高师院校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教育培养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形成学校和各二级单位协同配合、有效实施的奖惩制度,使师德师风的“软要求”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制度体系的“硬约束”,从而使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自觉践行目标要求,发挥表率作用,真正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二是利益调节机制。追求合理的利益是每一个青年教师的权利,这种利益诉求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而合理利益的实现和维护需要学校创设相关的制度和机制。高校在建立利益调节机制的过程中,要将师德师风作为重要的考量指标,纳入利益分配和调节的各个方面。《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查处机制,探索构建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要对师德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予以重点培养、表彰奖励,对师德表现不良的,及时劝诫、督促整改,对师德失范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上述要求为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指明了方向。

(四)考核评估机制

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面宽、持续进行的一项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说,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但是,为了准确检测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找到不足,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需要对师德师风建设状况进行考核评估。同时,这种考核评估也是为有效实施对青年教师的奖励和督促提供依据,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对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状况进行考核评估需要注意几点。首先,要科学设置考核评估的指标体系。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要求有的可以具体和量化,有的则不宜量化。而且,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在一定意义上说应有更高的目标要求,尤其体现在对学生的示范引领上。因此,制定考核指标必须从高师院校青年教师的具体要求和各方面的具体实际出发,突出科学性和针对性。其次,考核评估过程要体现长期性与阶段性、过程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必须有各个阶段的目标要求。因此,考核评估过程要坚持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同时,因为个体的差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考核过程中,必须坚持过程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再次,要构建有效的反馈沟通机制和渠道。考核评估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要通过考核评估总结成绩,也要通过考核评估找到问题和差距。考核评估的情况必须及时有效地反馈给青年教师,使他们对自身的师德师风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特别是清楚存在的差距、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今后更好地改进和提高。

(五)监督保障机制

没有监督,单靠青年教师个人的自觉不足以使其自觉践行师德要求,形成良好的教师风范;也不足以使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应有的成效。建立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离不开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此,应主要该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社会舆论监督。高师院校本身是培养教师的摇篮,社会对它充满期待,也对其师德师风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一种外在的监督,也是舆论监督的重要方面。二是校内师生监督。在高师院校内部,师生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也有一定的标准和具体的要求,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构建校内师生舆论监督机制就是要通过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等方式,形成一种舆论压力,同时也使之成为一种现实的约束力量。

三、构建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方法路径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长抓下去。在全社会范围内,既要创造良好的尊师重教外部环境,又要靠教师的自律自强赢得尊重。构建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工作,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精心实施。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实际,提出如下思路和建议:

(一)准确认识和把握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要求

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要求,国家和各地的相关文件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但是,这种目标要求是着眼于整体和长远,对具体某一类别高校的具体目标要求,还需要相关的学校具体分析和认识。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是培养教师的“母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高身正”等要求是将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普遍要求运用和体现到了高师院校教师身上,这是一种更为具体和贴切的要求。对青年教师而言,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而且要成为学生的益友。因此,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既有普遍性要求,也有具体的目标指向和要求,需要我们科学、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是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三点。一是要结合每所学校自身的传统和优势,突出师德师风的传承要求。如前所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高身正”这些要求对高师院校具有普适性,但具体到每一所学校,则应体现自身的传统和优势。比如,云南师范大学传承了西南联大的衣钵,在挖掘西南联大历史底蕴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发掘出联大教师师德师风方面的独特优势,并将这些历史积淀下来的元素融入师德师风的现实性要求之中,这样会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要联系具体学校教师的构成和特点,特别是他们的具体工作来阐释师德师风的具体要求。当前,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需求,但针对同一所学校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又有一些更为细致的要求,甚至不同年龄的青年教师也有师德规范方面的细小差异。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分析,并有的放矢地加以落实。三是帮助青年教师正确理解“自我”和“他我”在师德师风践履上的差异性。“他我”道德标准是作为“行为示范”的主体,应该体现出超越普通人的道德标准和要求;“自我”道德要求是教师作为具体的社会人,所具有的“普通”的一面。如前所言,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应该具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又不能忽视甚至否认青年教师有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追求。因此,我们要帮助青年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师德师风践履过程中“自我”与“他我”的差异,使之分清时间和场合,分清“他我”和“自我”,既能够率先垂范,又尊重作为普通人的存在需求。

(二)整体认识,突出重点,系统规划,分类分步实施

高师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包括一系列的制度体系。我们在构建这些制度体系时,必须着眼于整体性目标要求,突出重点,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丢了西瓜捡芝麻”。同时,在设计和建构具体制度的时候,不能只顾其中的某一条措施,而必须系统规划,处理好长期与阶段、整体与局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当然,由于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做长期的努力。同时,制度体系建构受制于诸多方面,尤其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要与其他方面的制度体系相衔接和协调,因此,在具体建构制度体系时,要考量分类分步实施。具体而言,一方面,每一所高师院校都要站在对祖国和人民负责的高度,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在全校形成高度共识,营造人人关心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要将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要求贯穿于学校的相关规划之中,将具有一定弹性的“软”要求落实到整个学校的师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力争能够形成各方配合、有机协调的全方位育人机制。此外,要把握分类分步实施的具体要求,既有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期和全局性规划,又有针对青年教师的专门的实施办法;既有普遍性教育提高的措施,又要有具体的甚至针对个人和特殊群体的“帮扶办法”;既要有奖励刺激,又要有制度约束和惩戒,通过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由阶段性强化到整体性突破,真正实现高师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性。

(三)充分发挥专家优势与青年教师的主体作用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宽、影响深远的艰巨任务,也是一项专业性和科学性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在建构其制度、机制的过程中,不能够仅凭兴致行事,成为相关部门的“拍脑袋”工程,而是必须充分发挥高校专家聚集的优势,尤其要发挥好名师的示范作用和德育专家的优势。既要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和一批德高望重的教学名师的言传身教和行为示范影响青年教师,又要善于在青年教师之中进行长期的培育和挖掘,树立一批师德师风的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其他青年教师。同时,在设计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等工作中,不仅要充分发挥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专家的优势,使政策制定有支撑、执行落实有基础、目标考核有效度、奖励惩处有依据、提升发展有空间,而且要对青年教师“宽严相济”,即:在师德师风方面严格要求,但在评职称、学习深造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和照顾,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时,既然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那么,青年教师既是目标对象,更是主体力量。因此,在考量和制定相关的制度体系时,必须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尤其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意见。各级工会组织要在这方面发挥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作用,积极搭建起学校、学院与青年教师沟通的桥梁,真正成为青年教师愿意信、信得过的贴心人。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召开学校、学院以及系部的青年教师座谈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要吸纳青年教师参与制度的建构和实施,使他们真正成为掌握自己前途的主人,成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不仅成为参与者,更要成为受益者。只有将青年教师的利益和发展与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方面的严格要求有机结合,既通过物质和精神的鼓励和支持,又通过创设有效的制度、机制予以保障,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不仅如火如荼地开展,而且真正取得实效。

作者:李明芳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三)

一、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意义及党和政府寄予的希望

2007年8月31日,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广大教师提出四点希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2009年9月7日,第25个教师节到来前夕,总理对广大教师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近些年来,各级部门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

为加强和改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近年来各级党政部门、高校和社会作出了诸多探索和努力。首先,是高校领导层面的努力。具体表现:第一,制定出台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如《教师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纲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第二,对师德师风建设进行指导和监督,并把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努力和成效作为对高校评估考核的一项指标。第三,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每年教师节前后都会组织各种类型的评先、评优活动,授予高校教师各种级别的“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师德建设标兵”、“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其次,是学校层面的努力。诸如设置领导机构,进行制度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营造舆论氛围等等。第三,是社会和学术层面的努力。近年来,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高校人员学术的腐败、教学的敷衍以及言行不端等现象时不时在网络上曝光,还有社会人士专门设置了从事高校打假和反腐的网站,如新雨丝网站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为净化高校教师队伍、监督高校教师的行为、揭露高校内的腐败现象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三、优良师德师风的体现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优良师德师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私奉献,甘为人梯。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过:“对精神的追求,是追求神圣;对物质的追求,是追求平凡”。一个师德高尚的老师所追求的就是一种甘当蜡烛、甘为人梯、甘为铺路石的精神,表现为对名利的淡泊,对事业的追求。我们常说的“三尺讲台,两袖清风,一身粉笔灰”、“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等都是对教师无私奉献的写照。二是忠于事业,热爱学生。黑格尔说:“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必须充满对学生的爱。三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师者,人之模范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正如同志说的:“老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四是求真务实,不断创新。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十桶水。随着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教师十桶水也不能满足学生,所以教师应变成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永葆青春活力,不断与时俱进。目前高校师德师风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敬业精神不强,责任感淡薄,有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人到心未到,出勤不出力;有的上课照本宣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上课迟到、早退,随意调课、停课,漠视学校的纪律。二是岗位职责不全面,教书与育人相脱离。部分教师只满足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不闻不问,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视而不见,不批评教育;三是学术研究浮躁、缺乏创新精神。在教师考核和考评中,为满足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的权重评价指标,为了评职称和晋升职务,许多功利性的“科研成果”应运而生。四是专业教学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某些教师缺乏责任感和事业心,教学手段单一,要么是传统的“黑板+粉笔”形式,要么是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要么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五是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师表作用,表现难为人师的现象时有发生。六是自律意识薄弱、他律不能发挥作用。目前高校教师在自律方面有所欠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不一定做到,不能在言语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七是政治信念不够坚定。有个别教师缺乏理想信念,只盯着名利地位、荣辱得失;有的以离经叛道为时髦,借口学术探讨,在课堂上、讲座中公然散布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观点,攻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八是缺乏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有些教师缺乏与同事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合作,不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协作提高,没有团队精神和意识,而是相互妒忌、彼此挖墙脚。九是形象欠佳,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的教师缺乏人文修养和教育情怀,有些教师语言不洁、衣装不整、行为不雅,不认真备课,讲台上任意发泄、考试中送人情。

四、高校师德师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建议

高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一是师表意识淡化。缺乏自律精神,道德信念迷失,道德行为弱化,语言粗俗、仪表不整,举止不端。二是育人意识淡薄。将“教书”与“育人”人为地割裂开来,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不闻不问,对学生违纪行为视而不见,对学生缺乏爱心。三是道德失范。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下,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看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过于看重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动力不足、激情不高、业务不专、改革意识不强、工作不规范。四是心理浮躁。教学上沉不下心来,满足于应付了事;学术上专不下心来,热心于走旁门左道,造假舞弊;学习上鼓不起劲来,沉醉于享乐和钻营;改革上提不起神来,习惯于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客观方面的原因:一是优秀教育传统受到轻慢。老一辈教师那种不求索取只讲奉献的工作境界,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学术气节,悲天悯人、关爱学生的人文情怀以及“教书先教做人”的育人意识渐行渐远。二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为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为个体的选择和发展提供了多元化价值取向;又将一些消极因素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带入了校园。三是西方错误思潮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多元化信息和西方错误思潮冲击着一些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致使部分教师言行过激且表里不一。四是网络文化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挑战。网络信息和文化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难辨真伪,以及其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给传统教育中的师德师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五是对师德建设的认识不足,管理相对滞后。不少高校把教学、科研作为中心工作,教师业务方面既有量的要求,又有质的要求,很具体,而思想道德方面却存在迁就、宽容,没有质和量的要求,这就致使一部分教师忽略了自身的师德建设;学校没有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对教师的服务、理解、信任、尊重不够,严重挫伤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六是制度导向出现偏差。在官本位倾向、职称评审学术导向等因素的影响下,重机关、轻一线,重教学、轻育人,重科研、轻教学,重名利、轻修炼,重硬性指标、轻软性考核的现象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领会中央精神,抓好《规范》学习宣传,全面落实师德规范要求。总书记200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希望老师们加强师德修养,淡泊名利,甘为人梯,认认真真教书,扎扎实实治学,带头营造良好学术风气。”根据总书记的要求,各高校应将师德规范要求落实到教师日常管理之中,抓紧制订或修订本地本校的师德规范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规范、学术研究规范、校外兼职兼薪规范等配套政策措施。

二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在综合考评的基础上,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目标管理体系中,并相应建立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师德考核档案,对师德表现突出的,要予以重点培养、表彰奖励;对师德表现不佳的,要及时劝诫、督促整改;对师德表现失范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树立先进典型。榜样对人的鼓舞作用是巨大的,可以通过宣传师德先进典型,举办师德报告会、组织师德演讲活动、征文活动等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使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得到熏陶和教育,形成人人重师德、个个讲师德的良好氛围;将教师权益保障与责任义务要求相结合,科学引导和规范教师言行,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

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还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努力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首先,各高校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推进观念、体制和制度的创新,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途径、机制等方面做到与时俱进;其次,通过制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广大教师真正将外在的制度规范融入内在的道德理念,真正做到依法从教,使师德建设进一步落到实处,从而有效地促进高校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

二是将最低要求与最高理想相结合。要通过学习在全国涌现出的师德先进典型,引导教师追求更高的师德理想,让所有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师德理想的教育,树立正确的师德目标,从国家、民族的高度热爱教育事业。

三是以教风学风促进师德师风。从学校管理的角度,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观念、方法、手段等内容的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学习教学理论、研究教育规律、进行教学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科研地位,鼓励教师不但要成为学者,更要成为教育专家;高尚的职业道德能使学生“亲其师”,广博、精深的知识修养能使学生“信其道”。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高校要改变过去教师只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师德观念,充分考虑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享有的权利,让教师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应从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积极开展贴近教学、贴近生活实际的师德建设活动,切实帮助广大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广大教师树立共同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奋斗精神,才能激发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从而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作者:白明政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

(四)

一、问题分析

(一)青年教师对自身职业认识不足

干一行要爱一行,要投入一行,高校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缺乏认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观念没有真正树立,只管照本授业,不注重解惑,不爱生,也不关心育人,更不善于用观念开导、情感沟通、排忧解难的方法来解决学生中的有关思想认识问题、情感问题和知识疑难问题,而是敷衍塞责。甚至出现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热衷于从事第二职业赚钱和“学术走穴”等牟利活动,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

(二)青年教师的职业纪律不强

高校部分青年教师在从教过程中不是以身作则、笃行身教,比如,擅自缺课减课请人代课、随意调课停课迟到早放、任意评卷打分评奖评优;胡乱向学生推销教材、复习资料和各种商品,甚至权学、钱学直接交易索要钱财,或者利用学生家长的权力或财力谋取个人私利,如此等等,师表尽丢、尊严尽去。

(三)青年教师的利益导向异化

作为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科研奖励这是毫无争议的一个过程,但纯粹将这个过程结果化,扭曲其本身的含义,为了科研而研,为了职称而教,为论文而论文,低水平重复研究拼凑撰写一些毫无新意、毫无特色、毫无价值的所谓研究报告、论文、著作与教材。撰写的目的仅作为领导向上汇报业绩、参与高校排名和教师个人评职称、扬名气、获奖赏和敛财的资本,对科技增量毫无贡献,对知识传播和文明传承毫无作用。

二、对策建议

古训有: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核心,教师也毫不例外。只有能实际做到崇高的师德与精通的教学技艺完美融合在一起,才有可能为人师、为人师表。教育部推行师德师风“一票否”的制度,很大程度会鞭策、规范教师时时刻刻严于律己,修身养心,面对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能出淤泥而不染,始终能站在职业的本质要求下,做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规范和细化师德教育制度提高青年教师师德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师德教育,一定程度上,对青年教师师德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和规范,滋生其师德实效的低下。为此,要切实加强和规范师德教育制度的建设,力争细化,并不断提升师德建设水平。学校应该把青年教师师德教育列在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总纲中,是必不或缺的一部分,要认真落实和贯彻,使得师德教育要常态化、专业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要力争做到从根源上克服师德教育随意、懒散、主观等现象,依据相关的制度规定,结合青年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职业规划和特征,安排好师德教育的培育内容,使其培育贯穿于终身教育。

(二)完善和创新教师评价体系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教育的开展,良好的教师评价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评价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对教师的正确评价会引导、规制着教师的道德取向和道德行为,当然,若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和完善,会产生负面不利的评价后果,会打击甚至影响其青年教师的职业选择或后续发展,因此,青年教师评价体系对师德有着促进和制约的双重功能。肯定的是,科学完善、先进可行的评价体系对提高师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高校处于膨胀发展时期,招生规模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校也大量录用一些青年教师进入到校园,很多都是直接上讲台,对其的考核,多是停留在科研课题、、出版专著。而且,从某种意义上,和专著出版的级别就直接等同于质量,也就是级别越高,按照界定就是质量越高,科研水平的层次也就越高。但可能产生的就是,这种纯粹数量化和所谓标准化的评价是否促成学术道德下降,抄袭或学术造价则层出不穷,扭曲或丑化了教研本来应有的目的。事实上,还会出现的就是教师忙于所谓的科研则会一定程度影响教学。客观地讲,良性的科研会促进教学,但要因青年教师的选择和喜好来评价,现在有些院校已经把青年教师分为教学型、科研型和双型,由青年教师依据自身条件和情况来选择,笔者比较同意这种做法。一定意义上,对科研的评价,应该侧重于是否有创新性或实践效果,比如在技术、方法、概念界定等方面,要替代单一使用简单的数量评价,改变阶段准成果评价为最终成果评价,改变结题即刻组织专家评价为延期滞后由市场评价。教学评价要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映、受欢迎程度,学生是检验青年教师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因为他们是直接受益者,是不可替代的检验者,而且这种评价是老师看不到的,防止青年教师对不良测评结果的不满而抱怨。如果是双型的老师可以采取科研与教学评价平行的方法,可以选择赋予不同或相近的评价比重,得出综合的评价结果。

(三)树立和推广师德典型的示范效应

对于人才云集的高校,可以说是青年才俊们聚集的地方,学历高、底蕴厚、朝气足、战斗强,而且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要注重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树立。可以通过师德师风的教育,充分发挥师德典型的榜样力量作用,渲染和示范整个年轻群体的发展,促进其道德情感的升华。师德典型榜样的树立是来自于生活,是实践教学和科研的典范,不是高高挂起的画幅。要让榜样平民化、生活化,让青年教师清楚,自己也可以做的很好,榜样就在身边,很好地鞭策和促进青年教师的进步。如果把榜样完美化、高调化、浮夸化会产生反面不良影响,也无法起到根本作用,会大打折扣。最后,要关注和交流青年教师的内心所需,包括教学职业、科研障碍和家庭生活等方面,通过一线调研,真正了解和体会青年教师所需才能有针对性采取措施。高校的青年教师普遍学历高、知识面广、思维也活跃,开展研讨会或座谈会,整理出师德方面出现的典型显现和暴露的典型,针对具体问题组织青年教师进行研讨,深入剖析和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问题的实质,解释行为的危害性,以促进青年教师的深入思考,从而增强他们对师德规范的理性认同。

作者:梁毕明 于晓红 单位:吉林省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五)

教学实践证明,影响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即师生之间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之间相互认知,情感亲密、融洽,行为统一、友好、默契。在高职院校中,由于课时量的限制,教师和学生之间仅限于课堂上的交流,私下交流并不常见,往往出现一个学期下来教师只认识个别学生的现象,并且高职学生层次不一,有部分学生厌恶学习,因此会受到教师的冷落,学生和教师之间很难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二、提升高职教师师德素养的对策

一、培养教师良好的敬业精神

对于教师来说,由于工作时间的灵活性、工作内容的自主性,敬业精神的高低对工作效果的影响尤其显著。一个富有敬业精神的教师,应当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时刻不忘“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作为高职学校的教师,其所面临的群体是一批高考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容易丧失对未来的信心,从内心来说他们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这就更要求高职教师有爱心和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成才成人。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热爱,并带动学生之间互爱互助。只有在这种互爱的气氛中,孤独的孩子才能得到温暖,冥顽的孩子才能被感化,有心理障碍的孩子才能逐步消除心理障碍。

二、注重教师之间的典型示范作用

道德建设离不开典型的示范。优秀教师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人物,是活的教科书,是一般教师学习的榜样。因此学校要善于利用现实中的典型人物来教育老师,每年度可以评选出一批“最美××系(部)教师”“践行师德师风模范”等先进典型人物,并开展师德建设方面的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宣传在师德建设工作中做出成绩的个人和集体,弘扬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表形象,这是构建师德建设的舆论保障。

三、创建师德师风建设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能对教师起到激发和推动作用。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考核制度,准确判定、衡量师德水平和师德建设的绩效,重视对教师教育水平、教学效果和教学态度的评价,研究并制定完备的师德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杨真珍 单位: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河南工程技术学校)

(六)

一、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程度

无论是普通型高校,还是研究型高校,教师都是立校的根本之所在,而师德则是教育的神髓,只有拥有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学子,也才能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由此可见,研究型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直接影响着学校未来的发展,同时也决定着教育事业改革的成败。为此,研究型高校应当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校领导必须对师德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将其纳人到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当中。可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由其全权负责整体工作方案的编制和组织工作,并建立职责明确的工作机制,这有助于促进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

大量的实践表明,在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过程中,制度不但是根本保障,也是重要措施之一。从本质上的角度上讲,可将师德看作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为此,研究型高校应当以国家颁布实施的有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如《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师工作规范、职业道德规范以及行为准则,借此来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提供可遵循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这有助于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开展与教师专业背景相结合的师德建设

研究型大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还要具备学术研究的科学精神,这使得教师职业道德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特色。为此,研究型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应当从教师专业特点出发,重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尊重教师、敬佩教师,树立教师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此外,学校还应当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机会,使教师在学术交流中,不断提高专业道德水平和学术能力。

四、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就研究型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而言,其属于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除了需要校领导和各个部门的共同关注与努力之外,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建立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体系,这里的四位一体主要是指学校、教师、教学督导和学生,并借助校领导随堂听课、教师互评、教学督导以及学生评教等方式,对教师师德进行监督,若是教师违反了学校制定的师德规范,则应当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给予相应的处罚,如果情节比较严重,且造成恶劣影响的,应当坚决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其二,应建立完善的师德培训档案,并建立层次分明的师德教育培训机制,这有助于确保师德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三,强化考评与监督机制。学校可以制定合理有效的师德建设考核办法,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教师的师德进行考核评价,同时将考评结果录人到教师档案当中,以此作为教师晋升、评优的依据;其四,引人竞争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如可对师德高尚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深造和学术梯队的选拔上予以优先考虑,对于师德较差的教师应实行待岗学习,若仍无起色则应给予下岗处理。

作者:李南成 单位:四川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

(七)

一、浙江某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及总体评价

1.师德师风建设现状

2012年,该校通过开展“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评选活动,使“人之子女,吾之子女;人之健康,吾之健康”的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在全国上下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之际,该校一位老师救人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教育报》等10多家媒体称其为“最美教师”。该校以此为契机,广泛宣传此老师救人的先进事迹,讨论如何做让学生满意的人民教师,不断提升教师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动员全体师生员工进一步弘扬社会新风正气,增强人民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2.学生对师德师风建设现状总体评价

(1)师德师风总体评价较好。学生认为,绝大部分教师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得到学生的基本认可。“您认为本校教师总体师德师风状况如何?”,16.5%选择“很好”,57%选择“较好”,25%选择“一般”,1.5%选择“较差”。在师德师风方面做的最好的老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分别占55%、24%、13.5%、7.5%。对本校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比较满意和基本满意均占41%,满意只占14%。对本校教师的育人意识比较满意和基本满意分别占35.5%和43.5%,满意只占15%。对本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满意和基本满意分别占到39.5%和41.5%,满意只占10%。

(2)师德师风水平稳中有升。“您认为和以前相比,当前学校的师德师风水平?”,基本没有变化占41.5%,有所上升占37%,而有所下滑占21.5%。调查同时显示,教师课后愿意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占55%,一般的占38%,还有7%的教师课后不愿意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调查还显示,在专业教学活动外,教师和学生主要进行交流的内容为就业问题的占44.5%,没有什么交流的竟占19%。关于师德师风规范要求的对象,88%的学生认为是全体教职工。

3.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现状总体评价

(1)师德师风总体评价持肯定态度。教师普遍认为,绝大部分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品、师德,能做到为人师表、投身教育,能以个人的人格力量和高尚的精神境界来影响和教育学生。“您认为当前高职院校总体师德师风状况如何?”,48%认为较好,43%认为一般。评价本校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6%认为很高,41%认为较高,45%认为一般。55%的教师认为本校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一般,35%的教师认为本校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较高,而认为很高的只占3%。关于关心学生的方式,38%的教师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35%的教师认真组织教学。具体到对学生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关注的程度,十分关注的占46%,一般性关注的占到47%。

(2)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加强。“您认为和以前相比,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认为有所下降的占54%,认为基本没有变化的占31%,认为有所上升的只占15%。“您认为教师对学生的主要职责?”,89%认为只是管理,10%认为教书并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认为教书育人的竟然没有一个人。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中,56%的教师花费在教学上时间最多,28%的教师花费在科研上时间最多,16%的教师花费在社会服务上的时间最多。在专业教学活动之外,教师经常和学生交流的占63%。具体到交流的问题,53%的教师选择学业问题,28%的教师选择就业问题。

二、师德师风存在问题

1.价值取向偏差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因素对教师队伍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教师原有的价值观念也发生着改变。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人生价值取向趋于“中性人格”,表现为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个人幸福追求实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调查显示,部分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动机并不是热爱教育。

2.敬业精神欠缺

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热爱教师岗位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当前各种社会思潮无时不在影响着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想。有的教师不思进取,不注重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有的教师学术浮躁,不注重理论和社会实践研究;有的教师只愿“耕好自留地”、不愿“种好责任田”。调查显示,部分教师职业荣誉感和优越感欠缺。

3.育人意识淡漠

鲁迅曾说:“教育根植于爱。”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按说,大学教师要既做“经师”,又为“人师”。但是,目前有的教师在给学生授课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教师不愿做学生工作。

三、沿海卫生类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三字经》云:“教之道,德为先。”如何建设师德师风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制定统一师德规范

师德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制定统一的规范。对沿海卫生类高职院校来说,学生从事的工作关系到人的生命,“爱”与“责任感”应该成为贯穿师德规范的核心和灵魂。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制定师德规范要体现高职教育的规律性、层次性、规定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师德规范可以从政治思想、业务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四个方面确定,具体可以包括:爱国爱校、依法从教;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精心教学;严谨治学、协同创新;服务社会、仁爱健康;为人师表、行为世范。

2.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就是将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具体化、规范化,通过量化的、可考核的指标评价和把握教师师德师风状况,并把这种价值判断反馈给教师,促进师德师风不断完善。因此,要突出师德师风考核,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在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将指标量化,重点考核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思想情操、教学成果、为人师表等方面。沿海卫生类高职院校在教师的教学业绩考核、教职工年度考核、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岗位聘任、学习进修和评优评奖中应将师德师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和依据。3.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有科学、规范的制度予以保证。要健全教师准入制度、师德师风建设培训教育制度、师德师风建设考核评价制度、师德师风建设监督制度。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职务评聘、各类人才选拔、教师资格认定等必备内容和重要指标,实行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努力营造奖勤罚懒、优升劣汰的环境。特别要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制度,重点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制度,把师德素质作为必备条件和重要考察内容。通过完善考核评价制度调节,适当减轻教师科研压力,让教师有更多精力投入教学,思考育人。

4.营造教学相长氛围

学校领导自身师德水平的提升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前提。学校领导带头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得到教师的拥护。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具体思想及修养,多关心学生生活,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港台地区职业院校平和、互相尊重和理解的融洽师生关系为学生自由、全身心学习提供了良好平台。沿海卫生类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教授定期在图书馆值班、教授担任班主任工作等,让学生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流学习;可以通过完善校领导、中层干部联系班级和学生制度,定期深入班级和学生,了解学生情况,关爱帮助学生。

5.创造良好工作生活条件

为教师提供安心、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是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必须考虑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师德师风的核心,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发挥“传帮带”作用很有必要。沿海卫生类高职院校要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培养,多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要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委员会等作用,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加强指导。要帮助教师排忧解难,多为教师办实事,加强人文加怀。要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使他们的付出和所得相平衡。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课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成长与发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会让身临其中的教师产生“校荣我荣”的自豪感,从而全心全意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沿海卫生类高职院校要培养教师仁爱思想、健康理念、生命意识,充分利用国庆节、党的生日、教师节等国家重大纪念日、重大活动所蕴藏的丰富的师德教育内涵,对教师开展师德教育,不断增强师德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在2013年3月17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主席说得好:“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有梦想才有追求,有梦想才能创新,有梦想才会进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既是高职院校的梦想,又是每位教师的梦想!

作者:崔雨 单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党办

(八)

一、主要问题和原因

在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某些老师只看重课堂教育,不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对学生的人生没有一个引导作用;某些老师自身素质有问题,其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没有起到一个带头表率的作用;某些老师在工作中只是把教育学生当作一个普通工作,缺乏奉献精神,注重个人利益。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在时代快速改变的今天,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经济发展的副作用和拜金主义的流行,使得老师不断的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冲击;在我国教育模式下,往往在对老师的选拔上只看重业务水平,忽略思想道德。这样一来就出现了老师只在乎职称、科研成果、学历,不在乎自我道德修养;大量青年教师涌入教师行列,由于其工作经验的缺乏,加上受西方文化和传统不良文化的影响,而校方又不注重对其师德师风的培养,最终导致教师整体师德师风的下降;在只重视学生分数的今天,学生考多少分已然成为评判一个老师好坏的标准。如此一来,青年教师得不到一个好的培养;对老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不到位。如今教育形势下,对老师思想教育工作不仅没有增加,还一年一年的减少,有些教育部门和学校甚至直接忽略。对老师的工作要求多,关怀少,缺乏思想教育也是导致师德师风下降的原因。

二、党支部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

在学校管理期间,党支部要从老师实际出发,想老师所想,急老师所急,处处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一些鼓励表扬,少一些责怪惩罚。既要给老师压力,又要保护其心理健康。让广大教师积极主动的奉献自己,在学校的发展中获得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党支部协同各党员干部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校园出发,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师成长环境。党支部可定期组织一些关于老师师德师风教育研讨会,营造出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民主活泼的研讨环境、互相尊重的团队环境。让老师之间,老师和党支部之间各抒己见,一起研究如何提高师德师风。在对老师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党支部还要多多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学习活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加强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其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党支部要深入教育前线,挖掘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先进教职员工以及先进教学事迹,并大力宣传出去,提倡广大教师向他(她)学习。对有失师德师风的行为,且屡教不改的老师,党支部要严格的做出相应的处罚。在搞好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党支部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积极贯彻党内民主化。在学校工作中,充分听取教师意见,落实好民主和集中的统一工作。再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创新党支部对教职员工的管理体制。以制度的形式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工作。在这一制度上不断创新,让师德师风的建设不断的完善。党支部应在思想政治工作和各种行政管理工作上找好结合点。围绕思想教育,配合行政工作,建立科学有效、操作可行的约束机制。

三、结语

党支部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建设师德师风是时展的要求,而教工党支部是广大教工先进性的代表,所以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党支部发挥应有的作用是理所当然的。

作者:张帆 单位:四川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

(九)

一、在高校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校园教书育人环境的建设,关系到推进和谐社会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几年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专业青年教师和青年辅导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培训就走上教学的讲台和岗位。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中的比例迅速增大,给高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改善了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增强了教学科研力量。高校青年教师的主流是胸怀大志,积极进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谦虚好学,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广大的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也在随之变化。在师德师风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如表现在上课敷衍了事、拜金主义严重、学术上急功近利、对学生缺乏责任心和爱心、对老教师不够尊重等现象,暴露了个别青年教师学术专业钻研不够、道德修养不足、个人追求和理想信念模糊的问题。

二、切实增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各级党组织领导尤其是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把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重要日程上来。在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建设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政治上主动引导、专业上着力培养、生活上热情关心,促进广大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2.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机制

根据有关指导意见和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师德师风建设规划,把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各高校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委员会、工作小组等,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将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各学院任期目标责任制,与教学科研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举行以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为主题的建设行动计划,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办法,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切实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和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自我修养意识。

3.加强模范引领作用,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修养意识

学校领导、各单位负责人、学术、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为学校青年教师作表率,不但要对他们进行专业上的帮助和指导,同时也要引领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及时纠正。同时通过开展高校青年教师先进人物评选活动,积极宣传典型人物和事迹,以优秀青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党员为旗帜,激励他们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爱岗敬业。着力加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引导高校青年教师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修养的自觉性,引导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作者:黄丹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十)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是教师最基本、最核心的任务。没有一支好的师资队伍,就不会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也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所以,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认真贯彻新课程基本理念,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实施,也随之产生了许多问题。如,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想固化,不能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出现了“新瓶装旧酒”的现象;还有部分教师是不能准确地把握新课程基本理念,不能有效地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出现了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的现象。所以,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教师精心打造的高效课堂中获得全面的发展,最终做好师德师风建设。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风师德论文范文2

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招聘引进的严格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换句话说,符合教师资格是从业的法定条件。教师资格认定包括政治思想、学历和能力等方面,即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不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公民,学有所长,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分析高校教师招聘引进的条件可以看出,学历条件是刚性条件,没有研究生学历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是难以进入高校担任专任教师的。在现实实施中,条件往往更高。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往往要求应聘者具有研究生学历和获得博士学位,个别学校或专业还要求应聘者取得的研究生学历和博士学位来自名校名师。国内一流大学对应聘者筛选时,更倾向于有海外求学、讲学或工作的经历。然而,这种过分注重学历、学位的倾向,使本来全面的,要求政治思想坚定、品德高尚、注重能力的综合标准变成单一的学历学位标准。因此,高校引进和招聘人才和名师,应当全面考察其是否遵纪守法,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思想品质是否高尚,治学是否严谨,是否具备敬业精神,是否热爱学生,个人生活作风是否良好等等,对违法乱纪者、道德品质恶劣者、学术造假者、生活作风糜烂者一票否决。近年来,在高校及学术界影响最大的是学术造假,学术造假的事件不断曝光:浙大“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被指论文抄袭;上海大学博导陈湛匀论文抄袭事件;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抄袭事件;东北财经大学“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华中师大胡春林硕士论文“更牛”抄袭事件(仅致谢不一样);汪晖《反抗绝望》事件等等。上述事件中,有的虽然是学生所为,但也反映出为师者治学不严。在这种师德师风堪忧的特殊背景下,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在起点上奠定良好的师德师风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些学术造假事件的背后,反映出高校教师入口不严和管理混乱的诸多问题。《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学术不端行为者,一经查实,一律予以解聘,依法撤销教师资格。高校是产生思想和生产知识的神圣殿堂,学术不端行为极大地伤害了兢兢业业、默默耕耘者的感情,恶化了不良学术风气,打击了创造创新者的积极性。教师的学术不端行为也毒害了部分学生,他们抛弃学业的严谨,惧怕科研的艰辛,选择探索的抄袭捷径。网络世界的出现为学术品质恶劣者、成果抄袭者提供了客观上的便利,此风不刹,本科生、研究生的学历、学位含金量大大缩水,导致科研能力不足,服务企业、党政部门以及社会的水平下降。

二、绩效考核公平公正,激励保障有力

在高校,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十分复杂。从应然关系来说,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带动科研。但在实然状态下,教师的精力是十分有限的,学校的教师资源也是有限的。教师的科研任务和压力太重,必然影响到教学精力的投入,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其科研精力投入必然减少,直接影响到科研的产出、科研的质量。在高校职位聘任、职称晋升、绩效考核、待遇兑现过程中,科研的分量极大,有的学校甚至实行科研数量、级别一票否决制,任务繁重的教师只有三种选择:一,放弃职称晋升,听凭科研处罚;二,身体透支,在教学和科研两条战线同时作战,以牺牲个人生命健康为代价;三,投机取巧,导致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基于以上分析,高校在职位设定、工作量底线、量化考核以及待遇兑现过程中,应当并重看待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人力资源开发深层研究中,价值观、敬业态度、自我评价、社会责任等软能力所起的作用更加持久和重要,是人力资源考量的优先因素,因而,在教师绩效考核中,应重点分析教师的敬业态度、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等。毋庸置疑,今天的教师待遇总体是不错的,在各种职业评价中,仍然是许多优秀人才向往和满意的好职业。但受到市场经济竞争环境的影响,优秀人力资源在选择就业单位和进行服务时,总是充分考虑住房条件、工资待遇、科研平台、管理水平和领导者素养等综合因素,因而,想尽一切办法改善教师待遇,包括学术休假、出国深造、学术交流、困难帮助等,既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有效举措,也是吸引广大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上,防止精力外投,无暇科研,弄虚作假,敷衍教学,冷淡学生的积极对策。

三、人性化培训与开发,合理进行岗位流动

在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理念中,为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创新环境、复杂环境以及多变环境,倡导人人培训,人人开发,终身开发,因而,坚持培训开发面前人人平等十分重要。培训与开发是能力发展的基础,是教师完成任务的前提,不能有的教师经常培训深造、访学交流,有的教师则无机会,甚至职业生涯期被完全剥夺了发展的权利。这种权利被剥夺,意味着教师能力不能有效发展,意味着竞争劣势,意味着教师间的不平等和尖锐矛盾。需要决定培训,需要决定开发。平等是一种美德,是人的尊严的象征。公平公正是人性的本质,也是人性的需要。剥夺人的权利,中止人的发展机会,是造成教师教书育人动力不足的重要因素。同时,要重能力,轻学历,学历和学位都应当体现在能力上。“确立‘能力本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其目的就在于摒弃和转变传统人力资源培养、考评、使用和开发中倚重权力、关系、金钱等外在身份要素,阻滞人的能力拓展和发挥,把人力资源考评、使用和开发的重点转移到以能力为核心,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和实现人的价值。”在强化人性化培训开发的同时,还要进行岗位合理流动。人的能力总是变化的、发展的,岗位也是变化的、发展的,因而,在高校内部,特别是相近、相同专业间进行岗位合理流动,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有限人力资源,特别是优秀人才的作用,避免人才的浪费,有序转岗的制度设计可以使不同能力的教师找准自己的位置,降低压力,避免职业倦怠,化解矛盾,增强凝聚力。

四、优化生成环境,形成自律

师风师德论文范文3

1.教师要通过教育活动进行教书育人。

高校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特别是工科类的教师,更是要将做事精细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发扬出来,传输到大学生的脑海里。教师要淡化“长尊”意识,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适时点化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要积极探索学科领域的前沿。

高校教师要带着适度的怀疑批判精神,突破僵化的知识体系,探索新知识、新技艺。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应根据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将他们带入科技探索的殿堂,以培育其基础科研能力。

3.教师要加强社会服务意识。

高校教师要走出校园,走上社会,为社会服务。教师的教育成果还体现在学生对社会的服务与贡献上,因此,教师培养的大学生要具有产研结合能力,要能够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

二、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道德风尚是伦理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从总体上说,广大高校教师仍能坚守道德底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教师的意义,推动着良好师德师风的发展。但客观来看,我国师德师风建设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一)教学热情淡化

部分致力于献身教育科研事业的青年,迫于生活的压力,选择了高压高薪行业;部分教师忽视“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职业底线,无法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例如:忽视教育教学的连贯性,上班只做分内事,下班就消失;上课“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无法在教育方式上突破创新;恪守“师道尊严”,与学生保持距离,不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等等。

(二)科研动力退化

部分高校执行的教师评价制度过于简单化、标准化,且过于注重科研。科研任务已经成了高校教师的“家庭作业”,部分教师为了顺利完成科研任务,剽窃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科研课题申请、职称评定等盘根错节的评价制度,打击了部分教师科研创新的积极性,抑制了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使高校教师的职业信念产生了动摇。

(三)服务意识错位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高校教师的趋利性越来越明显。科研课题的优劣不再以学术质量论高低,而是以科研经费的多少为评价标准。研究成果成为了课题的附属产品,课题研究充满了营利性思维,这影响了学生对教育科研的正确理解,对学生形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三、师德师风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全球化和网络化

全球化和网络化为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平台,高校教师大都通过网络搜索科技信息,交流专业知识,表达学术见解。但是,这也造成部分高校教师运用自己在本专业领域的人脉资源,“汉化”国外成熟的科技成果,换取“名利双收”的短期效益。

(二)教育体制改革的阵痛

我国教育体制在不断改革:从以师范教育为基础到多元化教师培育,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从大学生学费公费到自筹,再到师范生免费政策的宏观调整……这一系列变化使得高校教师增强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法制观念。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受西方思想的影响,道德观念逐渐模糊;矫枉过正的回归传统的教育理念,又固化了部分教师的思想。

(三)知识产权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艰辛过程,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对淡薄的知识产权意识导致部分高校教师引用无度,甚至直接剽窃他人成果。高校教师道德品质的堕落,导致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倒车”现象。

(四)师德师风建设体系不健全

高校教师考核制度单一,过分强调教师的全面发展。高校教师的年终评价内容一般包括学生评教、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同行评价等项目。由于评价项目由学生、教师等个体来完成,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导致部分教师为了好评而改变策略,讨好学生。科研经费报销制度过于繁琐,高校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大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德师风的平衡发展。

四、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

(一)强化师德师风的理念教育

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师德培训,帮助高校教师改善政治思想、职业理想和道德、法制观念等。要对新入职的高校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增强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要建立指导教师责任制度,引导新入职教师适应高校教师生活,帮助其梳理职业规划和科研学术思路,做到同事之间的“教学相长”。

(二)教育事业回归公益化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们应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逐步铲除附着在高等教育上的商业土壤,为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环境。教育回归公益化,有利于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三)师德师风体系法制化

应逐步健全我国教育法律法规,进行制度化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法律依据,为高校教师创造宽松的教学科研环境。还应通过多方位、立体化的淘汰制度,让高校教师自觉遵守师德师风底线,预防教师腐败堕落,促进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

(四)教师评价体系人性化

师风师德论文范文4

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岗位,对于良好的师德形象还比较模糊,积极的导向机制对于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至关重要,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社会舆论氛围直接影响着广大青年教师价值取向和外在行为。因此,须建立积极正确的政策导向机制和社会舆论机制。在政策导向机制方面应着重通过教学评价制度、科研评价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构建利于良好师德师风形成的制度保障环境,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社会舆论机制方面,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一系列的主题宣传活动,挖掘典型示范事迹和人物,大力宣传,在社会中树立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教师地位和形象,展现人民教师的良好风貌。

2不断完善的激励制度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逐渐引导青年教师养成符合社会、学校所倡导的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促使青年教师形成符合学校期望的师德师风观念和行为,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可以从三个面努力:一是构建合理的科研激励机制。青年教师的发展与其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相关科研成果直接相关,而学校整体的教学、科研等基础条件以及评价的科学性、学术研究规范和公平性都决定着青年教师能否发挥其科研主动性。学校应尽可能创设条件,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奖励。二是重视情感激励机制。这要求学校的领导和管理者与青年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个人发展以及思想等各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营造团结、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增强其归属感。三是学校在工作津贴、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等直接关乎教师利益的方面给予青年教师一定扶持政策,并逐渐提高薪酬待遇,快速改善生活物质条件。

3科学的评价制度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要靠教育引导,更多的依靠靠科学的评价制度为保障。要将师德师风评价作为其重要措施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考核体系。考核是评价的基础,在考核中应尽量量化各考核指标,重点考核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成果和职业道德,并将考核结果分为若干等级,并及时公布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等级给予相应的奖惩。二是建立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体系。应建立科学完整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应包含为人师表、教学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内容。只有公平、公开、公正的科学评价过程才会有效激励教师切实提高师德师风水平。

4完善的培训制度

师风师德论文范文5

学生是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接受教育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知识的武装变得优秀。每个孩子都具有各自的特长和缺点,如何按照每个孩子的不同资质进行教学将是学生能否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的关键,但是家长没有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而是用金钱引诱学生多学,支付巨额择校费将学生送到最好的学校,甚至请学生的任课教师吃饭等。学生家长这些行为的出发点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但是这样的做法助长了教师的个人不良作风和学校的不良风气,而这又反过来影响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完全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家长的行贿让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功利心逐渐增强,长此以往就会让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态度产生改变,认为只有给钱他才会关心学生,由此一来学生就不能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这种作风终究会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不良影响。

二、学校的教育环境方面

1.校长在师德师风建设上起决定作用

在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获得专业知识的进步和道德修养的指导,而以校长对于本校教师的领导又间接地影响了学生受教育情况。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要管理的不仅是教职员工还需要管理好学校的各种建设。领导的公平公正的管理教师,教师的不良作风就会受到遏制,为了评职称升职加薪等目的进行行贿受贿、徇私舞弊以及尔虞我诈的行为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当然,领导自身的修养也不能忽视,领导作为学校的领头羊必须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端正作风,踏实工作,这样才能起到模范作用;学校是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校领导对于学校场所的管理就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有益的氛围之下学生更能融入学习和生活。一个好的学校可能离不开德才兼备行事公道的校长,但是一个办学比较差的学校却一定和一个品德低下徇私舞弊的校长有关。

2.学校管理制度和学习制度

学校的建设从狭义上讲就是学校校园各个场所的建设,但是广义上还包括各种管理制度和准则的建设,而且两者的位置没有孰轻孰重,都处在比较重要的位置。现如今很多的学校都没有那么重视学校的制度建设,其主要原因:首先,就是学校过于重视传统的应试教育,因为评判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一个学校的教学状况主要是靠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所以,虽然我们强调素质教育,还是有一部分学校以教学质量为工作的重心和出发点;其次,就是师德师风的管理制度没有建立或者完善起来,很多对于教师作风的规定只是一些道德方面的监督,少有被严格的规章制度明令禁止;最后,就是在教职员工和学生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的时候处理不当,更多的时候都是放之任之,没有给予公平公正的惩处或者奖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的工作就难以得到正常的开展,更谈不上师德师风的建设了。

3.学习师德师风的机制

师德师风的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约束层面,还要学校落实到纲要纪律制度中去,将师德师风作为一项比较严肃的工作定时的开展,及时地总结和评比。这样以来,师德师风的就会受到真正的重视,不仅有利于学校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还有利于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尽可能的避免有损校风和教师风范的人和事出现。

4.教师工作检查、评价制度

学校一般都会建立一个制度专门对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对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评价,但是在很多的学校,这样的监督制度根本不够不完善。例如,有的老师在讲课期间还会接打电话,上课前没有及时赶到课堂,甚至对打骂学生、体罚学生等。这些问题从小的方面讲是影响学生学习,从大的方面讲这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名声和信誉。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定目标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任务中务必要将师德师风的建设和管理作为重点。为了长期坚持师德师风建设,学校领导需要成立一个小组,建立一个比较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现状的师德师风建设的规章制度,并按照这个制度对教师进行检查和评估。每一位教师都需要积极地参与到师风师德建设中去,按时地交上相应的承若书和报告,接受学校领导的监督。当然,学生家长也要和学校一起,共同监督教师的师风师德,而且每个班级都可以选择几位家长组成加长委员会,主要对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行为进行监督,有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都将被记录在案以供今后学校进行评优晋级考核重要参考。

(二)强化管理,实施工程树师德

1.抓班子,带动师德转变。学校进行班子成员的作风建设主要目的就是要为学校的教职员工树立一个师德榜样,班子的任务就是高标准严要求带头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为了起到表率作用,班子成员的行为准则都会比较高,而且每个学期都接受作风评议的测评。而这种无记名式的测评正是领导班子的业绩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

2.抓学习,强化师德认知。每学期都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系列文件。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教师需要进行教育法、心理学、道德规章制度和学校的各种工作细则等的学习。加强这些和师德师风建设相关的理论学习是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自觉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师风师德论文范文6

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岗位,对于良好的师德形象还比较模糊,积极的导向机制对于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至关重要,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社会舆论氛围直接影响着广大青年教师价值取向和外在行为。因此,须建立积极正确的政策导向机制和社会舆论机制。在政策导向机制方面应着重通过教学评价制度、科研评价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构建利于良好师德师风形成的制度保障环境,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社会舆论机制方面,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一系列的主题宣传活动,挖掘典型示范事迹和人物,大力宣传,在社会中树立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教师地位和形象,展现人民教师的良好风貌。

2不断完善的激励制度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逐渐引导青年教师养成符合社会、学校所倡导的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促使青年教师形成符合学校期望的师德师风观念和行为,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可以从三个面努力:一是构建合理的科研激励机制。青年教师的发展与其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相关科研成果直接相关,而学校整体的教学、科研等基础条件以及评价的科学性、学术研究规范和公平性都决定着青年教师能否发挥其科研主动性。学校应尽可能创设条件,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奖励。二是重视情感激励机制。这要求学校的领导和管理者与青年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个人发展以及思想等各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营造团结、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增强其归属感。三是学校在工作津贴、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等直接关乎教师利益的方面给予青年教师一定扶持政策,并逐渐提高薪酬待遇,快速改善生活物质条件。

3科学的评价制度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要靠教育引导,更多的依靠靠科学的评价制度为保障。要将师德师风评价作为其重要措施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考核体系。考核是评价的基础,在考核中应尽量量化各考核指标,重点考核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成果和职业道德,并将考核结果分为若干等级,并及时公布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等级给予相应的奖惩。二是建立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体系。应建立科学完整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应包含为人师表、教学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内容。只有公平、公开、公正的科学评价过程才会有效激励教师切实提高师德师风水平。

4完善的培训制度

师风师德论文范文7

一、完善学校的管理机制及运行机制

制度建设是师德建设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以其强制性和约束性而对人发生制约作用。学校应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有明确的制度的约束和保障。完善学校的监督机制,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一)组织教职工学习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如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内容。明确自己的职责,强化育人意识,提升教师的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广大教师中形成一种自觉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道德风尚,净化行业风气。

(二)加强师德宣传,树立师德先进典型,营造高尚师德的校园文化,大力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对那些思想道德先进、本职工作突出的教职工大力表彰,依靠舆论导向和典型榜样的力量,促进教职工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优良校风的形成,将师德师风建设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之中。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净化校园文化环境,活跃教职工文化生活,提升教职工的文化品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活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倡导健康的文化价值观念,寓教于乐,促进身心健康,陶冶道德情操,提高道德修养。

二、师德师风继续教育

“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我们不应满足于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应该加强对自己在师德师风方面的继续教育。教师可以自己参加培训活动,并写出相应的心得体会,通过不断的反思来提高自己的师德师风素质;学校行政机构、教育部门等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的载体,通过组织教师培训,不断强化教师的师德师风素质。

三、强化社会监督力量

加强中学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还应注重强化社会监督的力量,形成教师、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合力。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为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很多学校也与教师签订了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书,强化教师的师德师风意识;同时也应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例如:针对汶川大地震中的“范跑跑事件”,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条就明确规定要“保护学生的安全,关心学生的健康。”

四、在实践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马克思曾经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师德师风教育就是一种典型的教育实践,它在实践中生存和发展,其价值也在实践中创生。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确立新的师德师风标准,使之能容纳有能力的、自主性强的、富有开拓精神的、作风民主的、敢于竞争的、思想开放的教师。市场经济更需要这样的教师,因为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

五、结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学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思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上的探索和改革永无止境,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才无愧于人民对于教育行业的期盼。

作者:李洁 单位:重庆市实验中学

(二)

一、突出抓好师德师风教育,狠刹四股不正之风

要在全面规范学校管理的同时,狠刹几股不正之风:一是要倡导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学校领导、教师必须有过紧日子、过苦日子的充分思想准备,坚决把讲排场、比味口、滥补助之风扭过来。二是狠刹以教谋私歪风,要严肃查处强行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有偿家教、利用职务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礼品礼金以及其他以教谋私行为。三是狠刹体罚学生之风,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方式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歧视差生,更不得驱赶差生。四是要狠刹纪律松懈、办事推诿之风,要严明纪律,严格管理,明确责任,严格要求,坚守岗位,杜绝“有人无责负,有责无人负”的现象。

二、强化内外监督,健全约束机制

学校将针对教育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包括师德教育考核评议制度、奖惩制度、师德承诺制度、师德档案制度,逐步建立家长、社会对教师师德的监督约束机制。治乱需用重典,痼疾需下猛药,对有偿家教、以教谋私、体罚学生、抹牌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者,在评先评优、工资晋级、职称晋升以及教师聘任等问题上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各年级组要组织好“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家长评学校”活动,以问卷、座谈的形式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进行评议。学校对教师的师德评议情况及时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突出抓好师德师风教育,切实提高整体综合素质

每位教师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做到育人先育己,认真总结检查,严格自查自纠,搞好八查:查事业信念坚不坚定、查政策水平高不高、查育人意识浓不浓、查教学业务精不精通、查自身廉不廉洁、查组织纪律严不严明、查工作效率高不高、查工作业绩明不明显。学校将进一步从教育入手,弘扬正气,树立典型,规范行为,强化措施,做到四个结合:把师德师风教育与推行新课改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把师德师风教育与加强学校形象建设结合起来,把师德师风教育与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结合起来,把师德师风教育与创立教师品牌结合起来。

四、克服三种情绪,切实做好师德师风教育工作

在师德师风教育过程中有如下几种情绪应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一是抵触情绪。可能有人认为搞思想作风、师德师风教育会冲击教学工作,耽误精力和时间,会影响教学质量,况且社会大气候如此,与社会阴暗面相比,教育战线上的消极现象如同小巫见大巫,何必小题大做,因而产生抵触情绪;二是畏难情绪。可能有的人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前述种种不良现象是多年逐步积累形成的,积重难返,想抓抓不好,因此丧失信心;三是应付情绪。有的认为,现在崇尚实惠主义,搞师德师风教育只是闹形式,走过场,虽然有问题,也只是轻描淡写,避重就轻,一团和气,敷衍塞责。我们要以师德师风教育为契机,造就一支事业信念坚定、思想作风过硬、教学业务精通、开拓创新、务实的教师队伍,为教育的稳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单位:陈兴福 单位:甘肃酒泉第五中学

(三)

一、从个人角度方面

(一)重视集体,淡泊名利。“重育人,寡安逸,淡名利”是无数优秀教师的真实写照。然而,某些青年老师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耐不住清贫,对金钱的占有欲望明显增强。人民教师应该讲理想、讲奉献,追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王冕“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超凡脱俗。作为精神事业的高收入者,教师要用淡泊名利的精神影响、培养一批又一批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当然,淡泊名利并不代表就不要荣誉,世界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二)为人师表,言语温和。同志曾经指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示范性的劳动,对学生的为人、处事、学习和生活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熏陶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方方面面。教师不仅要用广博的学识、优秀的教学方法授业解惑,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而且要用温和的言语,教导学生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成为学生求智、做人的楷模。一个人要具备“言语温和”的禀性,必须首先培养“温和”与“谨慎”的心灵。当老师的心灵变得温和时,言语自然就会温和;当老师的心灵变得谨慎时,说话自然就会把握分寸,使学生感到温暖而体贴。

(三)严谨细致,严格要求。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于细微之处见境界,于细微之处见水平。严谨细致是一种工作态度,这就要求老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把做好每件事情的着力点放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上,不心浮气躁,不好高骛远;从一件一件具体工作做起,从最简单、最平凡、最普通的事情做起,特别注重把自己岗位上的、自己手中的事情做精做细,做得出彩,做出成绩。严格要求学生,“严”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爱学生,所谓“严师出高徒”。当然,“严”要与科学的方法相结合,做到严而不厉、严中有爱、严而有信、严而有度。

二、从学校、社会角度方面

(一)健全机制,正确考评。考核评价年年进行,评估标准满天纷飞,然而这些考评机制却很少涉及师德师风方面的问题,项目繁多,职能分散,指标模糊,评价单一,导向不强。针对这种情况,我县一些学校的现行考核制度有必要改变,在重视科研的同时,也要适当安排教学,具体应该做到评价指标的适应性、要素衡量的发展性、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应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的考核机制,不能仅看是否完成教学时数,更要尊重教师在教书育人方而的付出,这样才能凸显教师师德。

(二)改善环境,提高待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方面,我县要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生活、学习条件,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活动环境。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甚至为他们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使教师体会到他们的劳动成果是得到学校承认的。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良好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我们还要落实和完善教师的社会保障政策,大力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生从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我们需要百般努力,以身作则。教师是火种、是石级,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我们要用千百倍的耕耘,换取桃李满园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真心教育学生。

作者:任洪成 单位:忠县洋渡镇中心小学校

(四)

一、明确的管理制度是塑造师德师风的现实基础

2010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在师德师风塑造过程中,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框架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并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管理制度。

(1)完善师德培训体系。加强师德培训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关键手段。要围绕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制定师德师风培训规划,实行岗前培训,全员轮训,并建立师德师风培训档案,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实施师德培训在线网站建设计划,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为师德师风的塑造创造条件。

(2)建立表彰计划和奖励机制。师德的建设应从物质和精神奖励两方面激励并帮助教师完成,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学校定期召开总结大会,奖勤罚懒,树立先进典型,建立择优资助计划,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加快师德师风建设进程。

(3)建立监督机制。学校应成立师德师风督导小组,并结合校园网站、手机终端形成覆盖面广、效果明显的师德师风监督网,并将从多渠道获得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其纠正自身行为。还要注重从源头上进行监控和管理,采取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处置的监督态度,以自律和他律相结合、道德约束和制度保障相结合为基本原则,以此塑造良好的师风师德。

(4)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力保障。强调科学民主,从学生、院系主管部门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进行领导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实现评价机制的动态性,切实完善师风、师德的评价机制。

二、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塑造师德师风的前提和保障

教师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文化和职业意识素养。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高低的判断标准是能否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否不断提高为教育事业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应发挥职业道德素养的灵魂作用以高尚的师德示范学校、辐射社会。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用自身良好的道德形象影响学生,用优良的思想作风带动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

(2)职业技能素养是指从业必备的专业能力素养,是高校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应从高职的社会定位和其功能出发,转变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探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职业文化素养是指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持续的职业培训增加教师对社会的感性认识,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并积极探索符合高职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

(4)职业意识素养是指教师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在社会转型期间国内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要求教师积极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具备强烈的、敏锐的问题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自觉发现问题、跟踪热点问题、清晰阐释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思政教师更应该正确对待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作用和影响。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目的是修德正己、教书育人,同时有助于师德师风意识的培养。

三、共同价值观的认同及遵守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伦理道德基础

塔尔科特•帕森斯指出“价值观可视作一常规象征体系之中的一因子,它能充当一准绳,人们根据它而在一定情况可供选择的各种行动方针中,作出自己的选择”。而此处的共同价值观是指高职教师和社会在文化层面上,对教师和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的理解和遵守,以及教师对自身在社会良性期望中的价值定位,从而形成师德师风共同价值观的伦理道德基础。

(1)教师对高等教育目标要全面正确地理解,首先,它是“教育”,应以“育人为本”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其次是职业教育,这与普通高校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不同,要从高职教育的“正面”描述和“负面”描述来界定教育目标,找准职业教育的社会定位。

(2)大学是研究与创新的学术文化组织,服务社会是其深层次的本质内涵,共同价值的根本在于教师对大学的精神实质和创新理念的认同和遵守。高职教师应改变“一次性教育”主导下的灌输式教学理念,建立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观,改变学生发展能力不足而“导致好用不经用”的现象。

师风师德论文范文8

私立幼儿园多数聘用非学前教育或教育专业的工作者从事幼儿教育。大部分教师没有敬业精神,专业素养不高,不注重为人师表,对幼儿缺乏耐心和细心。个别教师个人素养不高,工作时带有情绪,使幼儿园出现虐童、侮辱幼儿等行为;有部分教师为了达到自己目的出现了收礼等现象。

二、私立幼儿园师德师风问题的成因分析

1.私立幼儿园招聘门槛不高,多数聘用非本专业教师

第一,现阶段,私立幼儿园招聘教师的主要来源有三方面:(1)私立幼儿园向社会招聘时,多数招聘下岗人员,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和少数大专毕业生。(2)部分教师是公办幼儿园或当地中小学退休的老教师。(3)还有一部分为办园者或合伙人,投资者的家人、亲戚、朋友等。第二,私立幼儿园多数聘用非本专业教师,教师本身素质不高。由于私立幼儿园的招聘门槛低,以盈利为目的。幼儿教师工资普遍不高,各方面社会保障不完善,很难转档落户,这样一些专业教师在择业时很少选择私立幼儿园。而私立幼儿园在中国幼儿园占大部分,教师需求量大,面对社会招聘只能招聘非专业的教师,这就导致私立幼儿园的师德师风降低,从而影响幼儿园的教育水平,也是近年来私立幼儿园频频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2.私立幼儿园薪资低

由于私立幼儿园投资主体单一,办园经费不高,经费的主要来源除了投资者的资金外,多数依靠幼儿的保教费用。政府给予的经济扶持又很少,使私立幼儿园的经费紧张,不得不缩减聘用教师的费用。多数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工资低,其工资不以教师执教年龄的增长和教师的优秀表现而有所增加,甚至有的教师工资从未增长过。部分私立幼儿园社会保障制度没有真正落实,私立幼儿园教师没有社会保障,教师对工作热情不高产生职业倦怠。由于收礼导致教师对幼儿的不公平对待,使幼儿接受不良的教导与影响。

3.私立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不高

社会对私立幼儿园重视不足,导致私立幼儿园幼儿教师在教育事业中地位最低,一些人认为教导幼儿不需要很高的文化知识、道德修养、专业知识,任何一个有些文化的人都可以担任,这也成了私立幼儿园教育落后的原因。现阶段国家提高了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视,加大对学前教育人员的专业培养,但目前中国处于调整期,各项政策未完善,导致部分私立幼儿园依旧保持原有的教育方式,聘用教师条件低,使非专业的教师仍保持自己对幼儿教师的认识,教师自身没有感觉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与使命感,导致其职业倦怠,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个人素养,影响教师的师德师风。不良的师德师风很难赢得家长的认可,导致家长对教师的偏见,从而导致私立幼儿园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降低,很难聘用优秀教师,留住优秀人才。

4.私立幼儿园管理不严,管理体系不健全

私立幼儿园管理者多数为幼儿园的投资者人、合伙人,创办人。这些人中很少有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也很少有私立幼儿园聘用专业的幼儿园管理者,而这些非专业人员对幼儿教师的认识不足,导致幼儿园的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完善的园规,没有好的领导者引领教师,对教师的工作没有及时监督,对教师的奖惩不明确、不及时,对教师的管理不完善。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很难转档落户、评定职称,出去学习培训,这些问题直接导致部分教师丧失工作热情,影响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5.国家对私立幼儿园监管力度不强

目前,大部分地方行政部门未能设立专门的幼儿园管理机构,聘用专职的幼教管理人员,私立幼儿园基本上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盲区。这样容易造成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管理不及时。各部门分工不明确,互相监管力度低,导致有的部门只负责收费发证,缺乏过程监督,致使一些无办学资质者乘虚而入。

三、私立幼儿园师德师风的改进策略

1.提高私立幼儿园教师准入园门槛,招收专业人员

第一,私立幼儿园不应和过去一样要求聘用教师,要统一进行面试考核,要求应聘者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要求教师自身素养要高,做好为人师表的榜样。私立幼儿园应改变以往聘用教师的来源,要从专业学校毕业的学前教育人员中聘用品德良好的教师,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教师师德师风的问题。第二,招收专业学前教育工作者承担幼儿的教育工作。在私立幼儿园提高招收标准,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的同时,应大量聘用专业教师承担幼儿的教育工作。因为专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经过专业的学习,能更好地教育幼儿,从身体、心理、智力等多方面教育幼儿。经过专业的培训,教师的专业素养高,有良好的师德师风,这样可以改善和提高幼儿园的整体文化素养及教师的师德师风。

2.提高私立幼儿园教师薪资

私立幼儿园教师工资、社会福利待遇不高。很难招聘有资质的优秀教师,所以私立幼儿园应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聘用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对优秀教师给予奖励,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加强教师的责任感,降低教师的流动性。

3.提升私立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

私立幼儿园多数不能接收教师档案,使一些教师不能在当地安家落户,从而使教师的流动性高。私立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很低,私立幼儿教师很少有机会出去学习,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福利待遇,使教师可以接档落户,从而使专业教师愿意到私立幼儿园工作,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4.健全幼儿园的管理体系

私立幼儿园投资者应聘用专业的管理人才,对幼儿园进行整体改革,设定有利于幼儿园发展的园规,加大管理力度,赏罚分明,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

5.国家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监管力度与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