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房市场下的家具设计课程改革探讨

精装房市场下的家具设计课程改革探讨

摘要:精装房的大面积推广,给整个室内设计行业带来了巨大变化,进而对专业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以“家具设计”课程为例,在分析市场变化的基础上,诊断课程教学的现状,从教学内容调整、考核制度改革、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关键词:市场变化;教学现状;教学内容;考核制度;教学资源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住宅房地产市场正在由传统的“清水房”向“精装房”转型。顺应市场变革,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也做出了积极应对之策,“家具设计”课程作为核心课程之一,教学团队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位的改革研究。

一、市场背景分析

(一)房地产市场的变化

“精装房”是指房屋的一些基础装修工程,例如隐蔽工程、基础工程、装饰工程、装饰用品、空调等都交由开发商完成,交付业主之后可以直接入住的房屋[1]。根据奥维云网数据表明,我国自2016年起,针对精装修领域的政策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2016年初至2018年末颁布的部级以及各省市级精装修政策达78次;2019年政策数量达到23次。精装修领域正处于一个国家支持的高速变革发展时期[2]。在政策与需求的双重推动下,精装房市场的占有率明显提高,进而装修市场传统的硬装需求大幅度降低,家具及软装设计的需求量急速上升。

(二)消费群体需求的变化

根据奥维云网的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对于精装房的接受度和需求也在逐年增高。2017年各省市愿意购买精装房的消费者比例为26.8%,2020年整体购买意愿达39.5%,目前消费者对精装修住房的购买意愿成上升的趋势[2]。近年来,随着90后的成长,年轻人逐渐成为家具市场的消费主体,他们的生活习惯、品质要求都不同于前,自身的衣物等家居物品普遍较多,却与目前高房价条件下有限的空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所以他们需要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空间进行收纳,而定制家具找准了消费者的痛点,顺应了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催生了定制家具的崛起[3]。传统家具则因体量较大、单价较高而存储空间有限,市场需求量逐步减少。在这样的需求变化之下,家具市场的人才需求也向定制家具倾斜,需要毕业生具备定制家具的基本设计能力。鉴于行业市场及消费群体需求的明显变化,室内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应适应行业发展规律,以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为导向,紧随市场变化,做出及时调整。“家具设计”课程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也应该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

二、教学现状

诊断分析应对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及室内设计行业的变化,目前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教学内容安排与市场需求脱节,缺乏前瞻性;其次是“不落地”的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最后是忽视课程育人的重要渠道,缺乏引导性。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本校室内设计专业在2015年开设了“家具设计”课程,建课之初参照本科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包括家具概述、家具发展简史、家具造型表现、家具材料与构造、家具设计创新方法等,经过3至4年的教学实践与反馈,发现如此习得的内容并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一方面高职学生的就业平台并不如本科院校宽广,大部分学生毕业从事室内设计及家具定制销售相关工作,几乎没有学生从事独立的概念家具设计及成品家具设计的相关工作。所学非所用,导致家具设计课程对于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帮助甚微。另一方面,精装房市场的变化对于室内设计行业的需求影响颇大。精装房的大面积覆盖意味着消费者对于房屋硬装的需求减少,对定制家具与成品家具软装搭配的需求增大,需要专业的设计师帮助他们进行家具的选择与定制。因此原本的教学内容显然已与当今市场需求脱节,教学内容改革势在必行,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行业需求。偏重概念设计,缺少实践教学。包括家具概述、发展简史、材料构造在内的教学内容基本都是以教师依托PPT课件进行讲述的形式展开的,作业布置也多以虚拟项目为主,要求学生完成概念家具设计,表达设计创意以及家具的基本结构与材料,作品呈现基本止步于纸面的草图方案与电脑虚拟效果图。设计前期,学生的设计灵感多来自网络上现成的作品,缺乏实践调研与学习,最终呈现的作品都有比较多借鉴的成分,缺乏原创性。在将设计理念转化的过程中,也因为缺乏实践操作,对家具材料与结构都是一知半解,因此设计作品难以进行成果的实物转化。作业的评价则基本以作品表达的完整程度、表现和创意为主,由教师进行主观评分。概念化的家具设计教学并不能给高职学生带来更多的提高与收获,而应从就业需求对教学重心与方向进行调整。忽视课程育人的重要渠道。从课程反馈看,学生对家具设计课程颇感兴趣,也希望能够学以致用,但在学习及作业中往往出现眼高手低、半途而废的情况;从毕业生追踪调查看,不少同学毕业后频繁地调换工作,缺乏吃苦耐劳及钻研的精神。这些其实与教师在专业教学中缺乏课程育人的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没有能够意识到不仅要学习知识与技能,也要向匠人学习工匠精神及坚韧品质。家具设计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中都含有诸多隐性的思政教学内容,但目前教学中并没有将思政教育进行渗透,这样一个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的渠道尚未得到重视。

三、教学改革思路分析

(一)调整教学内容安排

结合市场需求,分模块进行教学。精装房的大面积覆盖,带来了“后家装时代”,消费者的主要需求从“硬装”转向“软装”。因此将教学内容分为“成品家具”与“定制家具”两大模块,培养学生“两条腿走路”的能力。成品家具模块让学生学习家具的风格造型、功能细分、材料结构、美学法则、家具简史,通过虚拟软件完成家具与陈设的搭配,锻炼学生的色彩搭配和物料选用能力,具备对成品家具的认知与搭配能力。定制家具模块是让学生了解定制家具,包括生产设计流程、常用材料结构、现场测量方法、设计图纸绘制等内容,让学生熟悉定制家具的整体流程,初步具备完成单一功能定制柜体的设计能力。强化教学实践。基于课时紧张同时要增加实践比例的现状,考虑将教学延伸至课前与课后,使学生参与到全过程进行实践学习。课前,由学生自主分组完成考察实践学习,考察地点可以是建材市场、家具卖场及定制家具门店,目的是直观地学习家具材料特性、了解家具风格、熟悉定制采购过程。课中,可以由教师及企业导师分批次带领学生去项目现场学习实践,在老师的演示下,实地观察墙面地面结构、操作测量绘尺等流程。课后,在企业导师的安排下,学生在定制家具门店学习使用定制家具设计及拆单专用软件,强化他们的上岗能力。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家具具有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特征。家具的艺术性在其视觉美,实现的方法手段,即是家具的技术属性[4]。为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可以通过不同媒介输入传统美学、西方艺术等,以提高审美能力。为增强技术能力,可以让学生向真正的家具“匠人”学习,通过参观、访谈等形式,切身感受工匠精神,从而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中,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耐性、体会工艺匠心。

(二)改革课程考核制度

原本的“家具设计”课程考核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考勤10%、平时作业40%、期末考核50%,由专业老师根据三部分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给分。这样的考核制度比较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考核学生对调整后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因此,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核制度的改革。一是由老师评分转向学生互评、老师主评、企业导师参评的联合评价机制。学生互评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转化为内驱力追求更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专业教师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最终作品的完成度;企业导师可以站在实践的角度考核学生方案的材料、工艺、结构以及制图的严谨性和可行性,帮助学生从图纸向实物进行转化。二是将考核内容进行改革。不再以平时分及期末分作为主体考核框架,而是以项目为单位进行考核,根据每个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予考核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出勤、团队分工与协作、项目方案的难度与完成度等。另外,在精装房市场背景下,项目选题应该契合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升家具软装搭配、家具工艺材料结构、定制家具设计的比例。三是将学生的思政学习情况融入考核范畴。有教学平台上思政相关内容的学习完成度考核,有教学实践中分组角色及学习态度的考核,有职业相关守则的学习考核,也有通过作品对优秀传统文化输出的考核等。将思政元素的学习情况作为考核内容有助于学生重视职业道德操守等职业素养提升。

(三)共建共享课程资源

目前“家具设计”课程依托学校“超星”平台建立了较完善的课程资源,内容包括课前预习材料、课内知识点、课后重难点录屏、课外相关知识补充以及单元测验、期末考试等。上课时,教学团队教师可以直接使用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课前课后学生也可以直接在平台上提交作业及疑惑,整个平台的使用率逐年增高。但是在教学团队教师共建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发现本课程与本专业其他课程存在不少内容的重复,导致任课教师在不同课程的资源建设时对重复知识点进行编辑,一方面浪费教师的精力做重复的劳动,另一方面由于面面俱到,反而交叉的知识点没有深入研究和呈现。比如前导课程“室内设计初步”中,也涉及“软装设计中的家具”这部分内容,那么作为教学团队在授课及平台资源建设时,可以明确在“室内设计初步”课程中,花较多的课时进行讲解和练习,并且将相关的教学资源集中建设在“室内设计初步”的平台上,明确让学生学习成品家具的搭配原则与方法,并且通过“美间”等软件进行家具与软装陈设的搭配练习。如此,在“家具设计”课程教学中,涉及成品家具搭配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回到“室内设计初步”课程的平台上进行复习与回顾,这样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详细讲解“家具设计”课程的其他教学重点,优化教学成效。同样,“家具设计”课程中定制家具模块可以详细讲解分析定制类家具的结构、尺寸与工艺,并且将相应的视频、录屏、微课等资源集中建设,在后续课程“家居空间设计”时,可以减少重复讲解立面构造的课时,如果学生对立面柜体存在疑惑,即可前往“家具设计”的课程平台上,重复自主学习相关的内容。通过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一方面可以减少任课老师的重复劳动,另一方面每门课程都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深入消化各自的教学重难点。前导后续课程的相互渗透,知识与能力前后融合,不仅可以丰富“家具设计”课程内容,也为后续其他课程做更好的衔接,同时有助于整个专业的优化与提升。

四、总结

精装房市场的铺开、室内装饰行业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的改变促使定制家具逐渐成为家具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本的教学内容与重心已经与市场脱节,因此教学团队将课程调整为成品家具与定制家具两大模块,在达成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融入课程思政,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调整课程考核制度,实行过程化考核,将知识、能力、素养全方位纳入考核内容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关联课程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增强前导后续课程的贯穿性,以期提高“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成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辐射整个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高素质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一妃.精装商品住宅配套收纳家具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0.

[2]张臻钰,吴爱萍.传统房地产家装行业精装修转型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6):58-60.

[3]许柏鸣.机会红利消失后的定制家具市场新格局[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4):9-10.

[4]王道静,杨叶秋.“艺”“匠”比肩并修:家具设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探索[J].设计,2021(6):143-145.

作者:吴茜茜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