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本草选读课程教学设计

中药学专业本草选读课程教学设计

为了夯实中药学专业人才的中药学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中医药思维,我校从2010年开始,在中药学专业开设了本草选读课程。最初为选修课,16学时1学分;从2014年开始,本课程改为必修课,增加到25学时1.5学分。遵循“只有高水平的课程设计,才会产出高水平的课程”“精彩的教学设计是一堂好课的精髓。”[1]的教学理念,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程分析

本草,是中药、中药学、中药著作的别称。本草选读顾名思义,是选取中药著作中的原文进行学习。《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规定: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中医药思维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有传承传统中药学理论与技术的能力”。本草选读课就是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中医药思维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主要载体。本课程以传授知识为主,是一门纯理论课。通过介绍本草著作概况,学习本草著作原文,使学生对本草著作的概貌有比较清晰地了解,学到一些原原本本的、地地道道的本草学知识,了解本草学的本来面目,并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加深理解,实现加强中药学的知识底蕴,建立中医药思维,进一步提高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水平的目的,为中药学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教材构想

本草选读课程为传授本草原著知识而开设,有文科、古文、文献的特点。本草学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从古至今,本草著作汗牛充栋,或集中反映了我国各个时期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及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或就中药学的某个专题作了专门的研究探讨与阐述。这些著作内容广泛而丰富,不仅涉及中药学的各个方面,而且还包括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医学、膳食学、天文学、地理学、语言文字学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很多都没有被挖掘和利用。本草选读课程课时非常有限,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了解本草著作的原貌与概貌、学到更多的本草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成为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编好教材。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笔者把教材的名称定为《本草著作导读》,教材由绪论、本草著作介绍、原文学习3部分构成,绪论是对本课程的开课目的意义、本草著作概况予以简介;本草著作介绍与原文学习是教材的主要部分,前者分成综合类本草著作、注释《神农本草经》类本草著作、专题类本草著作、食物类本草著作、工具书类本草著作、少数民族类本草著作6类予以介绍;后者节选综合类本草古籍的原文,以及《珍珠囊药性赋》原文。通过这样编写教材,既可以使学生对本草著作的基本情况有比较明晰地了解,也学习了原汁原味的本草学,同时,为今后学生就中药学方面的某个问题查阅资料指引了一条路径。

3学情分析

本草选读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课,授课对象为中药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学完了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课程,对中医学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中药药性理论与中药效用知识,以及中药配伍应用、组方理论等知识有了较全面地了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知识开始遗忘或模糊。中药学专业学生为理科生,文科知识相对较薄弱,可能对本门课程缺乏兴趣;或者有些好奇心,但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印象。因此,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4教学设计

根据本门课程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分析,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好授课的教学设计。

4.1广集资料备好课

本草选读是一门以传授知识为主、中药学古文占了较大比例的一门课程,虽说文字不能少,但如果没有其他资料,很容易使人感觉单调,失去学习兴趣。因此,须尽可能减少课件文字,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课件,从视觉、听觉、触觉多方面刺激学生,给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学习感受。例如:每一部综合类本草著作,至少遴选作者图片和著作图片各1张,每个知识点都做到图文并茂;在讲《本草纲目》时,还准备了《中振说本草》第二集《时珍与纲目》视频资料,以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在介绍《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时,准备了《药性赋》的音频资料,上课播放时让学生同步朗读。除此之外,笔者还经常把一些本草著作的纸质书带去教室,鼓励学生课间休息时翻阅、提问。

4.2创造良好的

“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效应”,是指在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2]。课堂也不例外,“第一印象”是课程成功的关键,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会为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因此,在每次上课时,笔者尽可能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开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第一次上课时,首先讲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意义,以文字、图片展示屠呦呦在获得诺贝尔奖时的演说《青蒿素的发现和中医的馈赠》,阐述《肘后备急方》与诺贝尔奖的联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在介绍本草著作时,先介绍作者,往往从作者的生平轶事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3精心遴选原文

本草选读课学习本草著作原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这些原文以古文为主,大多文字深奥、有些晦涩难懂,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原文的遴选上,需要认真思考。对原文的遴选从4个方面考虑:①教学大纲的掌握内容;②与学生的基础知识衔接密切的内容;③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④难度适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例如:在讲《神农本草经》原文时,遴选序例原文、并分别从上、中、下品药中遴选丹砂、人参、石膏、乌贼骨、半夏、大黄等药物,这些既是教学大纲的重点内容,又是与学生基础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内容。在讲《本草纲目》原文时,选择广西特产中药三七、李时珍故乡的道地药材蕲蛇来讲解,这些学生很感兴趣,也比较容易理解。

4.4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法

给理科生上本草选读这门偏于理论、偏于文科的课程,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非常有必要。上课时,笔者常常采用设问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以提问、思考、讲解、回答的方式阐述知识点;并灵活应用归纳式教学法、对比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翻转课堂等等。例如:在介绍完《证类本草》后,对《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4部本草古籍进行归纳总结,从内容、写作手法、体例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明晰它们之间的关系与不同。在学习中药三七时,布置“李时珍是否来过广西”“《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南丹是否就是今天的广西南丹所在地”等问题让学生课后分组查资料准备、讨论,下次课时派代表上讲台讲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5适当的个人才华展示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课程的形象代言人。学生对所学课程是否有兴趣?是否喜爱所学的课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授课教师的印象、对课堂的印象。学生普遍喜欢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教师。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适当地展示个人的见识和才华,会转化为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勤奋刻苦精神。例如:在介绍了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的内容后,播放自己瞻仰李时珍纪念馆的图片,边放边讲解,学生们常常是饶有兴趣地边看边听;在学生们跟着《药性赋》的音频资料朗读结束后,笔者随口再背诵一段原文,并告诉大家自己是如何利用碎片时间背下来的,同时鼓励他们多背多记中医药原文。这时,往往会收到学生们赞许、钦佩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

5教学反思

我校的本草选读课程在中药学专业已经开设了9年,虽说在备课、上课等环节都下了不少功夫,通过教学,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但实话实说,上好这门课不容易。从学生层面而言,在上课之前,中药学专业学的大多数是化学类课程,中医药类的课程只学了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同期开课的是药理学、仪器分析等课程,本草选读课与同步学习的专业课联系不大,学生难以切身感受到这门课在专业学习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学习本草古籍原文时,当出现描述植物形态、药物鉴别的内容时,学生因不具备相关知识而不能理解,加上又是理科学生,对古文或多或少地有些抵触心理,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度较大。从教师层面而言,在本门课程开设之前,对本草古籍原著也比较陌生,本草文献知识、传统文化知识存在明显不足,备课、上课都有吃力感。因此,要上好本草选读课,提高教学效果,须从4个方面注意改进:①授课教师要苦练内功,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储备。②认真备课,做好每一次的教学设计。③修改教学进程,本课程最好推迟1~2个学期开课。④可以通过在学生中成立本草读书会等办法,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营造学习本草著作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大学课程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3):51-57

[2]刘忠良.首因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96

作者:秦华珍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