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数字化课堂教学设计

移动数字化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政策促使教学偏重数字化资源和手段的使用。本文以《基础施工图识读与竣工图绘制》模块为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常规教学融合,集移动终端、课堂管理软件、教学资源、学习平台等于一体,改变教与学模式、推动教育改革。同时展示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互动和学习,构建立体化、网络化、数字化课堂。

关键词:移动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设计;基础施工图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使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使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二、移动数字化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互联网下的数字化课堂用微课、数字化教材、移动app学习平台等支撑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将传统课堂重心前移进行流程再造。胡小勇教授提出互联网下课堂教学的“四个落脚点”和“五把金钥匙”。“四个落脚点”指的是:资源准备、课前自学、课堂深化和课后拓展;“五把金钥匙”指的是:微课——开启“内容之王,个性学习”之门;学习任务单——开启“有效引导,主动学习”之门;小组合作学习——开启“集体智慧,高效互动”之门;网络平台——开启“有效混合学习”之门;学习评价——开启“调动动机,激励启智”之门。本文以《建筑识图与构造》中“基础施工图识读与竣工图绘制”模块为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常规教学融合,构建立体化、网络化、数字化课堂。

三、课堂教学设计实例

基础是建筑物中非常重要的承重构件,大多数基础埋于地下,难以观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理念从教学内容重构、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课堂教学。

(一)教学内容重构

《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基本技能课。传统的三大内容各自成篇,前后联系不紧密,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对接。依据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工程实际,对本门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如图1),自编交互式数字教材。以结构施工图识读的基础施工图识读与竣工图绘制为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前置知识进行调查分析(如图2),确定实施分层教学,结合职业标准、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订分层教学目标,由学生自主选择达标等级。

(三)教学重难点

针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工程实践经验少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采用BIM看图大师、虚拟仿真识图软件等突出教学重点;利用VR和BIM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破解教学难点。

(四)教学实施

1.学习任务单,学生承揽学习任务

课前教师设置教学情境,将任务在蓝墨云班课,推送相关资源,同学之间可即时查看讨论的内容和成果。学生通过云班课接收任务,对任务进行分析,使用5W1H的方法制订并提交任务计划,根据任务和计划书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2.开展课堂活动

(1)教师头脑风暴活动,通过智能标签对学生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对基础施工图的形成、内容和识读步骤理解不到位。随后教师推送BIM模型,学生使用BIM看图大师APP,剖切BIM模型查看基础施工图的形成和内容。(2)教师闯关任务,学生进入识图虚拟仿真软件中开始识图闯关。在指导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识读钢筋时,遇到麻烦。教师借助斯维尔BIM三维算量软件,创建模型,三维显示,清晰直观的对基础钢筋和柱插筋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指导学生使用flash交互式动画,轻松有趣的体验基础钢筋如何从三维模型变成二维图纸的表达。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钢筋的识读,教师可指导学生使用VR技术,让学生沉浸式的感知施工现场,近距离查看基础钢筋骨架模型,对照前面教师的讲解和交互动画中的内容,加深对基础钢筋的认识和理解。攻破钢筋识图难点,顺利完成识图闯关任务,提交个人识读报告。

3.团队自审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团队自审。一般学生难以找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无法进行自审。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利用Revit软件建立基础模型,查找错、漏、碰等问题。小组初步自审完成后,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手机APP摇一摇功能选择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其他同学通过抢答方式找茬和补漏,小组进行总结并在蓝墨云班课中提交自审报告。

4.多方会审

团队自审结束后,进入多团队的模拟会审,会审前学生抽取角色卡,明确角色任务,模拟施工图会审,整理形成图纸会审记录。助教将实际会审记录上传至云班课,学生将进行对比,找出问题和不足,对于一些大家都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连线建筑工程专家进行答疑解惑。

5.第二课堂交底绘图

学生自主选择达标等级,采用合作学习、教师引导的方式开展,教师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使用Navisworks软件理解变更信息,使用中望CAD智能评分软件,发现CAD绘图中的问题,不断改进,使用3D打印技术、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基础模型。在云班课提交作业、云教材共享过程记录、课程圈交流经验和分享成果。

(五)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教师评价依托云班课,数字教材,虚拟仿真软件的统计数据进行。同时依托数据分析结果,评价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后续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评价的数据化和动态化。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完成任务的考核评价。

四、结论

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意味着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学校课堂教学“互联网+”的运用,促进教学活动更具有互联网时代“个性化、移动化、社会化、数据化”的特点。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作者:赵楠 冯金钰 陈燕萍 单位: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