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课教学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思考

论微课教学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思考

摘要: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微课开展教学能够使课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有效提升课程质量,推动高职教育不断朝着高效化和丰富化的方向发展。该文在分析高职院校教育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实际,阐述了微课教学在高职院校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教学;高职院校;平面广告设计;运用策略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关键阶段,高职院校高水准的教学质量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微课教学在高职院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是一种值得在高职教育中推广的教育方式。

一、微课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的运用意义

1.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现阶段,从教学过程层面看,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教师有效地创新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微课,应用微课教学的优势提高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这对满足教学需要具有重要的作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往往采取“理论—示范—实践”的教学流程,从在校生的接受程度看,部分学生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微课教学在高职院校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的运用并不是高职院校以往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工作内容,这也是影响高职院校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微课教学在高职院校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应用进一步改变了过去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师通过对教学现状的分析,借助微课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于高职院校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2.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不断创新

在高职院校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与方式,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动态、兴趣爱好等方面出发,转变平面广告设计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学新理念,提升教学效率。教学创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教学和实践环节。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好地将微课引入平面广告设计的教学,利用视频或者图文并茂的形式,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1]。微课在高职院校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可以在高职教育的基础上,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优势,更新优秀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的进步,进而增强高职院校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实效性。

二、微课教学在高职院校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的运用对策

1.运用微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从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实际开展情况看,学生只有具备逻辑思维、创新意识以及想象力,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积极引入微课教学,为学生设计更多自主思考和小组探究的微课教学小案例、小项目等。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学生想象力的有效培养,通过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启发学生的思维,尤其是要提升学生的设计意识、创新理念、审美能力以及艺术性等。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学不断向前发展。当前的教育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转变为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因此,教师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2.运用微课优化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内容

首先,微课教学应与课程紧密结合。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内容覆盖面比较广,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对课程内容。教师要使微课具有针对性,满足自身的教学需要,为教学提供支持,这样才能将微课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应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保证微课教学满足教学需要,有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认知、设计理念、创新意识等,保证微课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其次,教师要树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时,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微课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思路,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开展微课教学,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实践技能等。

3.运用微课增强学生学习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自主性

微课应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应该对教学的难度有综合性、系统性的分析和探索,结合社会对设计类人才的需求,从高职院校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成长动态以及职业需求等出发,在微课中展示教学重点,并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探究案例、企业的真实设计项目等,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实践学习内容。基于此,高职院校平面广告设计微课教学需要关注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需要更多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的人才,这也成为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教师可以将课程中的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络平台了,这样就不会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课程[3]。如学习通App的移动资源创建功能,教师通过平台上的资源可以更好、更快速地设计和制作教学所需的强交互式移动教学课件,一键推送至学生的手机移动端,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Photoshop中的图层蒙版”微课教学实践

高职院校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内容主要是软件应用和操作知识,知识点繁杂且零碎,教师往往需要利用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上能跟得上节奏,但部分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往往容易忘记这些知识。教师运用微课教学可以视频的方式记录教学内容,对知识点的讲解也会更加详细与丰富。同时,微课具有内容精细、课程内容模块化等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Photoshop中的图层蒙版在图像处理中应用很广,但学生对蒙版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往往存在一定问题,所以笔者选取该课题进行实践。笔者通过案例展示图层蒙版的效果,通过设置问题引出图层蒙版,接着讲解图层蒙版的概念,然后进行案例讲解,最后布置课后练习题,并进行小结。具体过程如下。

1.案例展示图层蒙版效果

在课程导入环节时,教师向学生展示图层蒙版效果,共展示3个效果图“热气球”“盒中鲜花”“雪山天池”,并通过问题“大家能看出来这些图片是合成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热气球”主题,教师先展示原图中的天空、热气球,并提问:“热气球是怎样从背景中抠出来的呢?”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把热气球从背景中抠出来,用之前学过的选区、套索、魔棒工具难以实现,从而引出对图层蒙版的介绍。

2.图层蒙版概念讲解

笔者展示用图层蒙版抠出来的psd格式气球图,放大图层面板区域,引导学生观察图层面板中的气球图层缩略图的右边增加了一个蒙版缩略图,并且它只有黑白色,白色区域对应气球的轮廓,黑色区域是要去掉的背景。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了图层蒙版的概念:图层蒙版是用来控制图层的显示区域,白色代表完全显示,黑色代表完全隐藏,灰色代表半透明。为了更清楚地阐释图层蒙版的概念,教师再通过在一张图片中添加一个从左至右分别是黑、灰、白的图层蒙版,让学生一看便对蒙版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

3.案例讲解

“热气球”效果图的要点是用图层蒙版抠出热气球,这就要用到画笔工具在热气球的蒙版上进行涂抹,选择画笔的颜色为黑色,并调整画笔大小和硬度,先用较大的硬笔刷在离热气球较远的背景上涂抹,被涂抹的区域就会变为透明,然后改用小且硬度为0的笔刷在热气球边缘涂抹,这时可以放大图片,以便于处理细节。涂抹时要细心,这样就可以将热气球从背景中抠出来。“盒中鲜花”效果图的要点是用图层蒙版把鲜花在盒子以外的部分遮挡掉,这需要学生先把鲜花移动到盒子图片上,并降低鲜花图层的不透明度,使鲜花与盒子呈现出交融的效果,同时用画笔擦掉盒子以外的鲜花,画笔的使用方法与上面相同。“雪山天池”效果图是由两张图片无痕拼接而成,过渡的地方非常自然。这就要用到渐变工具,为天池图片添加图层蒙版,并在蒙版中应用黑白渐变工具,天池会从全部隐藏到全部显示均匀过渡,被隐藏的部分就会显示出雪山图片,从而使森林到天池的过渡十分自然,呈现出无痕拼接的效果。

4.课外练习

在讲解案例后,教师再布置类似的课外练习,让学生练习并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点。该课设计的2个练习题是“海市蜃楼特效制作”“风景照片换蓝天”,学生可以练习用蒙版抠图、遮挡和合成。结语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与以往的课堂相比具有简短、精炼、独立的特点,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因此,微课为教学改革和学习方法开辟了新的途径。Photoshop是一门操作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知识点庞杂,非常适合用微课这种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讲解。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学习微课基本掌握了知识点,并能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在高职院校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实践中,微课教学的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积累与分享资源、开展交流,提高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进而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倩.广告语篇中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构建——以华为形象广告《芭蕾脚》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3):116-119.

[2]徐姗姗,徐瑶.微课教学在高职院校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的运用与探究[J].职教论坛,2017(20):76-78.

[3]牟炼.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考试方法的改革与探讨——以“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4):52-53.

作者:于娟 单位: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