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畜牧业发展中的动物防疫

草原畜牧业发展中的动物防疫

一、现代草原畜牧业条件下牧区动物防疫的转变

1、畜群数量增加,防疫工作难度加大近年来,酒泉市牧民户均羊群数量已由10年前的200~300只,猛增到500~1000只,县、乡、村防疫人员数量没有增加,但免疫注射的羊只数量却增加了2~3倍,防疫工作量和难度不断加大。

2、草原流动性增强,染病机率增大一是多数牧户年收入5万~10万元,家里不仅有摩托车,还有1~2辆汽车,交通便利,活动范围很大。二是在草原上开矿的、旅游的、收购羊的人员大量增加。据不完全统计,酒泉市两个牧业县外来人口是当地人口的2~3倍。三是牧区畜种调引频繁,年均调引基础母羊、种公羊都在2000只左右。由于草原流动性增强,外来疫病传入的机率不断增大。

3、放牧人员减少、老龄化、雇工工资增加,防疫员聘用困难目前牧场上的年轻人普遍不愿放牧,绝大多数都进城工作,放牧的都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减少。每年的防疫期也是牧区的集中转场期,必须雇人防疫,不但工资高,而且防疫员聘用也很困难。

4、山上山下两线防疫,转场转运检疫监控难度加大现代畜牧业为加快出栏倡导“山上繁育、山下育肥”,牧区动物防疫必须山上山下两线开展,防疫增加了新内容。同时,由于牧区羊只耳标佩戴困难,山下防疫时说山上已防,加上转场转运,增加了产地检疫监控的难度。

二、应对措施

1、提升防疫意识要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牧区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防疫知识培训、疫病案例宣讲,改牧民传统防病观念,增强动物防疫风险意识,群防群控,促进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2、转变防疫方式随着草原畜牧业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牧区动物防疫也要与时俱进。首先,防疫模式必须由散养、小群体、封闭式向大群体、流动性、工厂化转变,实施全面防疫注射、引种隔离观察、羊只每年药浴、棚圈定期消毒等全面防疫技术措施。其次,坚持山上5月、10月,山下4月、9月两季防疫时间科学安排,注射全覆盖,补针不松懈。最后,组建乡镇防疫员队伍,落实由县财政保工资、乡镇政府保密度、县畜牧局保质量、牧户承担不防疫法律责任的“四保”工作方式,切实把防疫注射做到应免尽免。

3、强化产地检疫要加强对调出调进牧区牲畜的产地检疫工作,在羊只出入频繁的季节,在公路要道设立临时性检查站,严控疫病流动性风险,确保养殖生产的安全。

4、建设无特定动物疫病区牧区相对封闭,有利于无特定动物疫病区的建设。希望国家优先安排牧区无特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净化牧区养殖生产环境,建成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区,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倪兴泽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畜牧兽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