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3篇

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3篇

(一)

一、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现状

1、推广人员不足、积极性不高、专业性素质不高

由于受到财政支持和体系弊端的影响,当前我国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推广人员数量明显不足,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此外,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来说,由于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推广人员得不到有效的工作激励,因此工作积极性不高,推广工作敷衍了事,缺乏责任心和推广意识,推广手段不科学,方法不恰当。从技能农业推广体系人员的专业化背景来看,推广人员一般是政府有关部门直接指派的,并未对其专业性素养进行严格的考察,因此,推广人员的专业性不足,推广技巧不到位,推广力度不强,不能深入基层农村根据农村发展的现状展开技术推广活动,推广效果不佳。

2、农民的接受度和配合度不够

农民的接受度和配合度不高是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普遍不高,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的青年人进城务工,所剩下的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科学意识差,文化知识掌握较少,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度不高,甚至还会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更谈不上配合了。此外,由于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不高、专业性不强,推广手段和推广方法过于专业化,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接受程度,使得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理解不够,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配合度。

二、 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制约因素

1、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是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制约因素中最重要的原因。与工业投资和其他方面的投资相比,农业投资的一个普遍性特点就是投资总量大但见效慢,因此,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资不足,反而将重点转向了工业,政府财政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不足,使得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新技术推广体制滞后甚至发生空洞现象,基层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不利于新型农村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农业技术推广渠道不畅通

农业技术推广渠道不健全是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的另一个制约性因素。首先,从与农业有关的大众传媒来看,由于农村交通和农民意识的原因,与农业有关的大众传媒相对较少,且影响力不够,达不到良好的农业技术推广效果。其次,从农业技术推广的供求关系来看,当前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急需更新农业技术,但目前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缺乏长效性的推广机制,且推广范围限制性较大,不能实现全范围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这也是农业技术推广渠道不畅通的一个表现形式。

3、 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系不健全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系不健全是另一个重要的制约性因素。除了上面提到的推广人员不足、推广人员积极性不高和推广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较低等因素外,基层农村农业技术推广管理活动不科学,县级农业部门对安居镇农业服务中心也只是负责业务指导工作,并不参与直接的行政管理,这就造成农技推广管理体系脱节,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困境,影响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三、 小结

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对于提高农村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保障和增加农业收入,促进农村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基层农业推广体系中存在的对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推广人员数量不足,积极性不高,专业性素质较差,同时农由于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对于基层农业推广的接受度和配合度不够高等问题,需要从现实性情况考虑出发,大力促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加强政府财政支出,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性素养和工作积极性,为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创造条件,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李善乐 单位:广西河池巴马县农技推广中心

(二)

一、农业推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农职教育环节薄弱

尤其是农业教育,农民的技术知识水平较低,农业推广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是普通教育的补充者,这样的潜意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教育及农业推广教育的不理解所长生的误解,这样的观念在许多地方领导者甚至整个社会中都是普遍存在的,一直都被作为普通教育生源辅助,在近年来的经费投入中明显可以看出,农职教育一直处于次要的地位。在农村受教者的比例于发达国家相比就比较低,无法满足现代科技社会的需求。

2、农村劳动者的年龄比例不均匀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人均土地却比发达国家少很多,收益又低,这样就使得很多高学历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农村的劳动者就趋于老龄化。老龄化的严重也就阻碍了农业推广教育的实施。

3、受教者的思想意识落后

由于我国的农业劳动者思想意识落后,收入普遍低下,在长期的计划经济大背景下,无法抵御市场经济的考验,不能适应当下的市场经济,缺乏创新,害怕风险。

二、如何提高农业劳动者市场竞争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推广教育的基本目的,实现这一目的的基础做法就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市场竞争力,从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事态看,调节农村生产结构,提高农业劳动者的市场竞争力符合社会化生产的需求就是重中之重。

1、市场竞争力

市场竞争力是竞争的优势在市场上的体现。竞争的优势包括许多方面,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知识、技术是否适应当地特色,是否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状态,是否复合市场需求等等,但是有了竞争优势也不一定就具有了市场竞争力,在与发达国家相比下,我国的农业市场竞争力不高,综合效益低下,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现象尤为突显,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工作,调整市场结构、调节生产关系,使之适应当今社会生产发展下的需要。

2、提高农业劳动者市场竞争

加强宣传,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渠道使受教者了解什么是市场竞争,只有知道了市场竞争,才能了解市场竞争的残酷性,才能了解市场行情,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从思想上主动接受教育。采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当地情况,多种方式对受教者进行农业推广教育,树立模范带头标兵,针对受教者的年龄化、性别化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消除受教者的消极心态,争取使教育工作无盲区。紧抓青少年的培养工作,普及义务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大力拓展农业推广教育的内容,不断创新培养的模式,只有不断的更新模式才能适应不同的受教群体,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受教者,才能使农业推广工作做到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想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市场竞争力,务必需要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农业推广是一个浩大的教育工程,需要一个这样的完善体系做保证,还要有一批有素养、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有经验的专业干部队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三个基本思想,从大局出发,团结、齐心、才能做好农业推广教育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劳动者的市场竞争力。

三、结语

经济的全球化给我经济带来了压力,特别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如何加强农业推广教育,如何提高农业劳动者的市场竞争力就成为一个重点的任务,只有多方面协作,加强投入才能从根源上提高农业劳动者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朱龙兵 单位:云南曲靖会泽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三)

一、中国农业推广中信息工作的现状

1、基层信息员队伍不断壮大

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2013年5月,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着力强化乡、村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建设,探索设置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和农业综合信息员岗位;加强村级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村信息员贴近农村、了解农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民信息需求。在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方面,各地和有关部门虽然做法不尽相同,管理上也各有特色,但思想认识是一致的。绝大多数地区已在县、乡、村各级部署了一定数量的信息员,基层信息员主要为兼职,也有一部分为专职、聘用人员,他们已成为农业推广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

目前,国内已有多个省、市、县开通了农业(农技)推广网站,如广东农业推广网、山西农业技术推广网、北京农技推广网等。作为农业部科技司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信息宣传、管理与服务平台,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承建的“中国农业推广网(www.farmers.org.cn)”,目前已稳定拥有一支“部—省—县”纵向贯通、横向联系紧密的信息技术和管理员队伍。该网站在全国拥有8000余名省、县级信息员,覆盖了全国所有的农业县(市、区、场、兵团等),截至2013年12月,网站信息总量已超过31万,日均新增各类信息700余条。

3、农业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基层信息员通过主动了解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以及市场需求动态,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信息,充分利用网络等各类渠道的信息资源,采取各种有效手段,积极开展信息服务,紧密围绕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做好农业信息的采集、分析、(上报)工作。为了更加及时便捷地向社会公众提供“三农”信息服务,农业部在工信部的支持下,申请并被核配了“12316”作为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逐步构建了以12316热线为纽带,农业专家和信息资源为依托,村有信息点、乡有信息站、县有服务中心、省有云服务平台的国家“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二、信息在农业推广工作中的重要性

1、信息是领导掌握全局工作、进行科学决策的基本源泉

信息是各级领导班子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领导了解情况、部署工作、把握大局的有效手段。如果没有大量真实、全面、具有前瞻性的信息,领导很难做出恰当的决策和指挥。信息的流通与采集贯穿于任何一个决策形成的全部过程,一个决策的出台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际调研,只有信息灵,才能情况明,只有不断提升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才能为领导决策做好参考服务。农业推广工作者常年根守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信息的全面、及时、有效上报,对领导的科学决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信息是争取领导支持、促进问题解决的重要渠道

信息工作可以实现下情上达,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同时对可能出现的负面问题具有一定的预测性,提前敲响警钟。此外,信息工作也可以成为谋求领导重视或支持的一条捷径,特别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问题,我们经常说要彻底地扭转“线断、网破、人散”的不利局面,这就离不开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支持,可以通过格式正规的文件形式,或是内容形式相对随意的其它信息途径,及时与领导沟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好的想法和建议。

3、信息是加强行业宣传、扩大影响的理想载体

酒香也怕巷子深,做生意离不开吆喝,同样农业推广工作也离不开信息宣传。长期以来,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不但要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还要忙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布置的大量行政事务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可是领导和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是否了解和满意?特别是在领导和公众的心目中,我们的行业地位是不是可有可无?俗话说:“有为就有位”,可是如果不宣传,有为不一定会有位。通过信息报送,可以某些侧面反映整个部门的工作情况,通过恰当的自我宣传,让领导和群众知道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4、信息写作能力的好坏与职业前景息息相关

不论从事怎样的工作,文字写作都是一项基础的技能要求。好的信息写作能力有助于适应各种岗位需求,甚至较快地获得晋升机会。但是如果不按要求做好信息工作,可能会危及个人职业生涯,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例如农业灾害类、事故隐患类等信息,各地都有明确规范的报送要求,此类信息密切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出了问题如果不报、瞒报,或者上报不及时、不准确,轻则被领导批评,重则会被追究责任。因此,农业推广工作者出于对自身职业前途的考虑,出于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关键时刻要做到“能说会写”,在第一时间发现信息的同时,迅速整理上报,掌握信息的主动权,做到超前思考、超前准备,快速反应,从容应对。

三、提高农业推广信息工作能力的对策

农业推广工作是教育人、说服人、鼓励人、引导人的工作,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广泛性,这就要求农业推广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通常包括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两方面,文字表达能力在信息写作中得以体现。作为信息交流传播的“中间人”,广大农业推广工作者应不断提高对信息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积极顺应时展和工作需要,积极探索、广泛积累、勤于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的创作才能,将所开展的工作、所见所闻及时传递给外界,高标准做好信息工作。

1、农业推广类信息的选题和收集

(1)选题的方向

从农业推广工作角度来看,主要有4个选题方向。一是要围绕中心工作选题。通过在农业推广前线工作的切身体会,捕捉线索,结合工作实际选好角度。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看报,从中发现热点。通常领导比较关注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函待解决的问题。二是要围绕政策性问题选题。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及时了解一些重要决策后基层群众的真实想法,围绕群众的心愿和呼声,放宽眼界,胸怀全局,多提一些政策性的建议。三是要围绕当前热点和难点选题。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会不断涌现,通过认真调查集中整理,找到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领导关注点。四是要围绕具有趋向性的问题选题。要善于挖掘处于萌芽期的敏感事件,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做法、新经验等,做出科学客观的判断和实事求是的评价,及时捕捉和报送具有普遍学习、借鉴作用的信息。从信息报送角度来看,农业推广类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反映已取得的成绩;二是反映重要工作、重点项目的实施进度;三是反映工作中的新举措、新思路;四是反映贯彻落实上级指示情况及政策执行情况;五是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六是反映社情民意、群众心声;七是反映突发性紧急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处理情况。

(2)选题的种类

做好信息工作需要敏锐的观察和?密的思考。我们在选题时应紧紧围绕农业推广工作的重心,多听、多问、多想,洞悉哪些是领导和群众关注的。总的来说,农业推广工作中常见选题主要有以下3类。一是任务题。即领导交办的或者上级部门布置的题目,如在某次会议之后,领导要求写一篇新闻报道类信息等。二是固定题。即定期必写的题目,例如每年年底需要写工作总结等。三是自选题。即作者自由选定的题目,例如写先进人物事迹,推广心得等。

(3)信息收集的原则

确定了主题就相当于确定了目标和导向,下一步工作便是收集信息。其实信息无时不刻都在围绕在我们周围,我们通常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缺少发掘信息的意识,关键是要做个有心人,按照不同群体的需求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提供信息。一是针对性,在为群众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同时,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二是真实性,有喜报喜、有忧报忧,要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反映基层工作的实际进展;三是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与可利用价值成正比,失去时效的信息只能是“马后炮”,毫无意义;四是全面性,农业推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政情、民情、天情、苗情、灾情、墒情等信息都需要收集;五是超前性,围绕农事季节和各类活动,积极、主动、提前收集信息并上报;六是连续性,播种、管理、收获、产量等农情信息掌握不能间断;七是广泛性,加强与水电、财政、统计、气象等部门的联系,掌握各方面的信息,为领导提供参考;八是可比性,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要有可比性,与计划比、与往年比,从而具备借鉴价值。

(4)收集信息的方法

一是总结归纳。当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大量信息之后,首先需要将杂乱无章的信息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去伪存真,深入挖掘普遍规律性。二是追踪跟进。即追踪收集工作开展时期不同阶段的各种情况,力求实时全面。例如在上级农业部门农业科技展望做出重大决策部署后,及时收集、反馈基层贯彻的想法、落实的方法以及遇到的实际问题等。三是调查研究。有两个层面:一是根据领导指示或工作安排,先确立主题再开展调研。二是对发现或存在的某些特定问题开展调研,贵在深入,旨在发现问题出现的源头、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后果。四是收集查阅。做好信息工作,离不开日常积累。通过下基层开展工作指导,收集民情民意;通过研读会议材料,寻找亮点、焦点;通过充分利用单位的各种内部资料,收集整理有用的素材;多看新闻、报纸,多看领导讲话,及时了解政策趋向,收集主题信息,确保有的放矢。

2、信息写作的实用技巧

(1)准确提炼主题

信息的主题是信息的中心思想或中心内容,它是写作的灵魂,贯穿于信息的始终。主题应当正确、新颖和深刻,做到有的放矢。鼓励什么,反对什么,弘扬什么,呼吁什么都要说的清楚明白,不能含糊。通常一条信息只能有一个主题,材料不论内容的长短,都必须始终紧扣主题。

(2)精心制作标题

新颖、醒目的标题能表现出高度的概括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拟定了一个好题目,文章就成功了一半。确实,好的标题确切鲜明,富有吸引力,给人新鲜感和好印象,让大家看到标题就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下文。

(3)合理设计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表现形式和框架。主题是灵魂,结构是骨架,是用来表现主题的。主题确定了之后,怎么来表现,就是结构的问题。例如在写作政务类信息时,一般采取总分结构,直言表达,在写法上要避免素材的堆积。

(4)文字简练准确

主体部分要做到条理层次清晰,文字要简练准确,突出重点,最好能有闪光点。不妄加结论性、评论性的语言。作为农业推广工作者,我们秉承立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弄虚作假,不浮华误导,不乱提口号。语言准确、朴实、简练、明快,杜绝套话和空话。

(5)反复推敲修改

修改是文章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都是在修改上下过很大功夫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好信息、好材料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修改是认识不断深化、表达不断完善的重要保证,修改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提高信息写作能力,不仅要多写,而且要多改,在修改文时要认真斟酌,反复推敲,力争语言凝练、主题鲜明。其实信息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为了获取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广大农业推广工作者需要密切关注国家时事、政策法规、行业动态和舆论导向,要经常与上下级沟通交流,同时借鉴各地的信息上报经验,思考哪类信息是领导最想知道的,哪些信息会受群众关注,哪些信息采用率高等,进而明确自己的写作重点。只要我们将信息工作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思想要牢牢绷紧“信息”这根弦,全方位多渠道搜集信息,始终要把信息工作贯穿到农业推广工作中来,着力提高信息质量,充分发挥信息效益,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确保农业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孙 峥 王文生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