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

南方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

【摘要】作为当下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种类,水稻在农业结构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农业产业的科学调整使得现阶段的水稻种植面积也在逐渐缩小,在有限的面积内如何培育出满足实际需求的水稻量成为了水稻研究与种植人员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简述了水稻种植技术,并就其病虫害防治的几种技术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对同行业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南方水稻种植;技术类型;病虫害防治

科学技术的更新与进步使得我国的多数生产企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机遇,无论是工作效率、产量还是产品质量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企业在此阶段也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农业为例,从实际情况来看,得益于水稻种植技术的更新与进步,使得当下的南方水稻产量逐年上升,其应用种植技术的不断更新更使得水稻质量有着明显提升。

1南方地区水稻种植技术的深入分析

1.1水稻品种选择。选种是十分重要的水稻生产环节,想要提高种植产量与质量,就应保证选择品种的质量,以从根本上提高其生存几率,为其后续生长环节奠定基础。水稻的选择标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应以当地的实际生产环境为基础才能确定选择标准内容[1]。选择的水稻品种的生存性与抗病虫害的特性应足够强,确保种子符合当地的生长环境后才能展开后续的生产环节。因此,应抱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科学选种,以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率。

1.2苗床制备。苗床制备工作在水稻的培育阶段极为关键。以旱育秧栽培为例,其进行育苗的条件由于较为干旱,因此其对于苗床的土壤条件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在制备苗床时应保证其培育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制备苗床选择的区域不仅应背风向阳,同时也应为其后期灌溉环节考虑,但应对其地下水位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不能过高且需要保证所处区域的土壤条件符合其健康生长要求。在确保土壤内部有机物质丰富的基础上保证土壤的透气效果;接着是苗床的制做与施肥环节。对苗床进行施肥时应以土壤的类型条件为依据,尤其是在秋冬季节空茬后,肥料应以经过腐熟的稻麦秆为主,并在播种前的十天左右以亩为单位播撒30斤的尿素与氯化钾;在对苗床进行消毒时,苗床若是消毒不彻底将会降低水稻成活率,并会增大青枯病或立枯病的发病风险[2]。为将病虫害的发生风险与影响降到最低,应在田地中喷洒适量的壮秧剂与调酸剂,从而达到田地的消毒效果;在正式播种前应将田地彻底浇透,应确保15厘米的土壤中的水分充足。每平方米需要播种的种子应控制在50克至75克。

1.3苗床管理。通风炼苗是苗床管理的重要措施,进行该措施的时间通常为秧苗已经生长到1至3叶的阶段。首先要保证通风炼苗处于天气晴朗状态,一般在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执行此项任务,需要注意的是通风量应随着其生长进度的推进而逐渐增加,尤其是在3叶阶段更要昼夜不停的进行通风炼苗。从水稻苗的播种阶段至1叶阶段始终要保证薄膜的覆盖密封性,在保温保湿的条件下促使水稻生长,需要时刻监测膜内温度并将其控制在35度左右;在培育水稻苗的阶段应确保其中的水分含量始终处于正常标准内,但在秧苗成长至1心前无需浇水。控制秧苗的生长水分是避免出现秧苗徒长现象的有效方式,在帮助秧苗根系成长更加茁壮的同时为秧苗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3]。若发现秧苗所处土壤干燥或是在中午时间段发现秧苗有叶子内卷的情况初选,可以适当进行浇灌。通常情况下在培育秧苗的阶段一般不对秧苗做施肥处理,而若是发现秧苗处于缺肥状态可以在秧苗成长至2叶1心阶段时播撒适当的氮肥以帮助秧苗健康生长。而针对于在播种前没有喷洒过壮秧剂的苗床,在秧苗生长至2叶1心阶段时可以选择适当喷洒一些多硝唑,以降低秧苗徒现象的发生几率,。秧苗移栽需要等待秧苗生长至4至5叶的阶段,此时的秧苗高度大约在14至18厘米,这时就可以准备进行秧苗移栽。在移栽前要确保土壤中的水分充足,通常选择带土移栽的方式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其对于秧苗根部的伤害,为从根本上缩短苗缓苗期奠定基础。

1.4合理密植。想要保证水稻产量与质量的持续提升,做好水稻的合理密植工作极为关键。若是移栽的密度过大则极易增大群体养分恶性竞争现象的发生风险,争抢阳光位置以至于秧苗接收不到充足的光照导致病虫害出现。秧苗的最终移栽量应结合田地面积与秧苗的种植状态共同决定,若是田地选用旱栽方式或是田地自身肥力较高,则秧苗量可以适当减少。

2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2.1水稻立枯病。作为一种在水稻田中最为常见的病害类型,尤其是在春天由于气温较低,在湿度大的条件下极容易使得该病的发生风险增大,因此应确保采取防治病虫害措施的及时性。常见的几种方式包括:第一是应确保苗床土壤在种植前应做好调酸消毒工作。应确保苗床中营养土的科学应用,同时根据苗床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种植面积,从而避免出现弱苗现象。另外需要合理掌握播种量,并将其作为幼苗茁壮成长的前提条件。影响水稻立枯病发生风险的重要因素为温度,在温度较低且湿度较大的条件下病害的发生几率极大,因此在幼苗培育阶段应做好苗床保温工作。秧苗1叶1心阶段应以控制生长湿度为主,并将膜内的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在秧苗生长至2叶1心阶段,应在晴朗天气下于上午十点至下午四点采取半开膜方式通风,但在阴天情况下,开模的温度应控制在一至两个小时左右,尤其是在雨天,若是有通风换气的需要则应确保膜内的温度应不低于12摄氏度,否则将增大立枯病的发生风险;在做病虫害药物防治工作时,选择的药物应以6号ABT生根粉为主,按照0.2克60斤水的比例进行稀释,并将稀释过后的溶液喷洒在40平方米的苗床上,为根系的健康生长奠定基础。也可以在正式播种前对苗床进行瑞苗清的消毒处理,每50毫升对应50平方米的苗床。而若是已经有病害情况出现,针对于发病初期的秧苗可以按照每平方米50%立枯净1.2克兑水6斤的比例对土地进行喷洒,或是采取每平方米3.2%克枯星10克兑水6公斤的比例进行喷洒。

2.2水稻青枯病。与立枯病发病原因类似,青枯病的发病也与温度有关,因此在春天湿度大且温度低的天气状态下发病率较高。由于在低温天气秧苗中的营养消耗速度极快,导致其抗逆力较差且根系吸水、供水能力较差,而在这种情况下若天气突然转变则茎叶将在极端的时间内由于失去了过多的水分而导致其出线干枯情况。而想要防治好病害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是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做好培育与播种工作,辅以科学的水肥浇灌与群体密度协调,从而保证水稻碳氮比例合理、光合作用能力增强,为秧苗的根系健康发育奠定基础。而对于已经出现严重青枯病的秧苗,则应保证灌水上床的及时性,对三分之二苗高的水层处进行串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则应确保插秧或是寄秧的及时性;而若是有药物防治需要,可以选择比例为3.2%的克枯星或是同等比例的病枯净,按照每平方米苗床十毫升兑水6斤的比例执行病虫害防治任务。此种方式针对的一般为已经发病的秧苗。

2.3水稻稻飞虱。这种水稻病虫害通常随着立枯病的发病而一同出现,多集中爆发于水稻生长的前中期,具有持续时间长、危害大的特征,若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导致其枯萎甚至使其根部腐烂,继而导致水稻整体产量下降。此种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喷洒药物为主要的防治措施,需要根据虫害发生的不同时期选择对应浓度的药物。以稻飞虱的低龄幼虫期为例,可以选择使用浓度比例为50毫升5%的锐劲特保证其防治效果。2.4水稻稻瘟病这种病症对于水稻的危害性极大,通常可以根据水稻的病害部位不同分为叶瘟、茎瘟以及苗瘟,在水稻的各个生长阶段均有可能发病。在对该种病害进行防治时,想要达到快速杀灭病菌的目的,需保证选择药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除此之外,从源头入手选择具有抗稻瘟病特性的种子种植也较为重要;为提高水稻抗逆性,在对其进行浇灌时可以采取干湿交替灌溉法;种植前可以将水稻种子事先在药物中浸泡,从而降低其发病风险。

3结语

综上所述,得益于南方水稻种植技术的更新与进步,在技术的创新过程中水稻种植也获得了明显成果,许多原本顽固的农业种植问题得以解决。同时,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式也大大降低了不良因素对水稻质量与产量的影响,整体来看水稻的质量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当下有关于水稻的种植技术仍然处于不断研究与发展的阶段,为保证未来的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承松.新时期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166-167.

[2]耿维.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12):110.

[3]陈登科.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J].南方农业,2017,11(6):16.

作者:屈春志 单位:湖南省衡阳县农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