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综合来讲,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在全国经济总量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主要经济指标占比全国人口较低,其中尤以第二产业的占比较高,上中游的层次差异较为明显,基于现实环境下的重工业转型积极,但仍旧表现出了些许方面的不足。具体而言,受自然要素成本、社会经济基础、资源配置效率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前阶段的黄河流域产业空间布局非均衡现象较为突出,高度集聚在水土光热匹配度高的河流谷地和平原地区,生态承载能力较佳,但却由于粗放型开发和加工的模式,导致生态脆弱性增强,地表植被大肆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同时,黄河流域产业发展,以能源基础性原材料为主的工业结构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导致人口密集区的灰尘、颗粒污染严重,大气质量较差。在以煤炭为主的产业链条生产运营中,相关企业的技术装备落后,导致二氧化硫的浓度严重超标,且焦炭炼化中还会伴随有大量的乙烯、苯乙烯、二甲苯等气体产生,加剧了大气环境恶化。与此同时,煤炭开采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堆积,导致地表剥离,并在干旱、少雨等自然环境影响下,造成了新的沙尘源产生。另外,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产业发展中的可利用水资源多为黄河过境水,需求量远超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沿边重化工企业污染,更是进一步缩减了可利用水资源总量,空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正是缘于黄河流域产业发展中的重重问题,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其有效治理至关重要且尤为紧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向下的必然选择。

二、黄河流域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举措

基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考量,加之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侧度视角出发,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黄河流域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举措,具体相关论述如下:

(一)引导绿色升级

当前阶段的黄河流域产业发展绿色化升级,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政策、财税体制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制度供给,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具体而言,要认真分析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特点,始终坚持问题的导向功能,严格保障国家战略落地,并做进一步的管控细化要求,明令禁止污染大、耗能高、产能过剩等产业项目投资,激发企业创新活性,鼓励绿色制造技术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双赢。同时,全面推行依法治国战略,在国家即有法制框架结构下,围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政策,如《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等,从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绿色生活、公众满意度等多视角切入,带动黄河流域产业发展绿色化变革。在此基础上,黄河流域产业发展相关单位,应当审时度势,与时展亦步亦趋,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先导,牢牢把握住互联网+、区块链、5G等发展带来的新契机,依托现代科技支持逐步完成生产模式转型,努力成为战略新兴企业。同时,以科技创新驱动,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引擎作用,加速粗放型向集聚型、节约型产业发展的改变,最终打造整体结构合理、富有鲜明特色的新型产业结构体系,满足黄河流域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要求,并从中谋求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过程中,黄河沿线的上、中、下游应实施错位发展,在携手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目标。

(二)优化产业布局

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布局优化,实现转型升级,激发经济增长活动的同时,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应当充分考虑各区域自然条件、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等多重要素差异,调整空间结构,谋划最佳的产业生态链条。在此过程中,要树立区域生态发展大局观,严守生态环境保护红线,采取集中布局、要素集聚的思路,合理划定特殊区域的空间准入标准,形成园区效益,并注重石化、煤炭等资源消耗型行业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适应性,并推行负面清单制度,严控高污染企业进入。在此过程中,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加强黄河流域各产业发展的动态关联,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以及基础设施共享等,采取分工合作的模式,提升跨地区服务能力,形成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一体化布局,为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做贡献。值得着重指出的,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等现代战略理念导向,黄河流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依赖于多重要素同时发力,包括科技、金融、人才等。基于上述建立的协调合作机制,还要整合优质资源,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为要点,以黄河流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速科技创新步伐,包括清洁生产技术、水土保持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同时要完善税费、补贴等政策体系支持,提升企业创新活性。同时,加大金融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丰富产品结构类型,拓展服务通道,为黄河流域产业发展专项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另外,还需要依托高校人才培育主阵地作用,加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资源建设,为上述实现奠定厚实的智力保障。

(三)促进资源节约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经济走向趋变,中国工业发展开始由重化工业主导转向创新驱动主导,煤炭、电力、钢铁等能源基础材料需求降低,甚至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我国能源化工产业逐渐迈入了高效、清洁的全新发展模式,规模扩张由此走向下滑。在这样的宏观时代背景下,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切入要点,黄河流域的能源基础型原材料产业应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包括煤炭、石化、冶金等,通过总量控制、存量优化、体制增效等多举措并行的方式,完成改造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目标。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稳扎稳打的战略方针,平衡好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在稳定即有大型企业发展规模优势的基础上,促进行业资源整合,逐步削减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形成依托资源环境指标的“倒逼”约束机制,重点整顿能耗高、污染高的小型企业,控制发展总量,尤其是产生重金属污染和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的项目,可进一步缩减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的投入,提高产业经济产出效益。同时,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综合考量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开发条件等情况,确定不同生态等级下的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并实行严格的边界管控制度,防止生态环境污染蔓延。在此之余,通过系列政策鼓励促进能源化工产业工艺创新,最大限度地提升废弃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的环境载荷,满足高质量与绿色化发展并行需求,为人类创造更加适宜的生活环境,是国家战略部署的必然选择。

三、结语

综上所述,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毋庸置疑,绝非局限于区域生态,更是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大事,因此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等理念为导引的产业发展重构势在必行,要从产业绿色升级、产业布局优化、产业节约资源等多角度入手,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类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更多有效建议。

参考文献:

[1].石泰峰调研推动黄河(内蒙古段)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J].内蒙古水利,2020(05):2.

[2]石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网络效应[J].区域经济评论,2020(03):25-34.

[3]鲍丽萍.准格尔旗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06):15-16.

[4]金凤君,马丽,许堞.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诊断与优化路径识别[J].资源科学,2020,42(01):127-136.

[5]陆大道,孙东琪.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J].地理学报,2019,74(12):2431-2436.

作者:张娜 单位:兰州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