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探讨

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以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作为研究论点,先分析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然后重点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完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封闭化管理、加大巡视检查力度、及时修复破坏程度较高的区域、提高水库周边居民的环保意识、积极开展农村生活面源污染防治等,旨在满足水源区生态环境的保护需求,并取得良好的污染控制效果,将水源区推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之中。

关键词: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控制

1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分析

以某水库为例,该水库在发电、供水以及防涝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对于周边城市的生活和工业的用水矛盾予以大大缓解。该水库的正常蓄水位、死水位分别在150m、140m左右。

1.1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力度不足

在该水库区域内,居民居住不密集且大多沿河道分布,大量居民居住在水库上游区域,这些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如没有及时处理,极易对水库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甚至对该水库水质安全造成威胁。其中,对于生活垃圾来说,一旦未经处理直接丢弃,在露天堆放影响下,极容易造成有毒物质的产生,而且经过降水一旦进入到水库之中,极容易加剧水库水质污染现象的出现。现阶段,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整体运行发展机制并不是十分理想。

1.2水库周边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目前,水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库周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造成的。通过对案例中的水库周边区域进行分析,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体系较不完善,居民乱砍滥伐行为时常出现,而且肆意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农田土壤板结现象难以避免,甚至出现质量退化现象。而对于生活污水,如果随意进行排放,极容易使土壤有害物质的含量与实际标准不相符,从而影响到水库周边生态环境。在治理水库周边区域污染方,相关水源环境保护制度已经开始实施,但是监督力度比较薄弱,一定程度上造成环境保护制度形同虚设的现状。在不同水库水源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水质污染源监督标准无法很好地统一。此外,对于环境质量监督人员来说,由于缺少巩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很难对环境监测仪器进行灵活运用,从而不利于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与预期效果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1.3相关部门之间沟通不畅

环保相关部门在调查监督水源地周边区域的排污企业时,过渡侧重于处罚教育,其监管体系的完善性不足,再加上执法效果不力,很难及时处理水源地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违法排污现象非常严重。在参与管理部门较多的影响下,管理上的意见并不统一,很难合理协调管理工作,部门之间的沟通缺乏,对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很难将生态环境的治理水平提升上来,再加上缺少充足的资金,很难为一些单位机构结合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系统的构建提供支持。在实践管理工作中,目的性不明确,针对综合指标的信息技术扶持力度缺乏,如水库水源地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等,从而很难有效治理水源地周边区域生态环境。

1.4周边群众的环保意识有待提升

水库的生态环境效益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点,由于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不足,所以缺失良好的基础和动力。特别针对于偏远地区,群众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化,相关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政策的执行力也明显不足。

2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好污染控制对策

2.1加强封闭化管理

从水库水源地的管理范围出发,加强隔离防护网的设置,封闭化管理水源地,也就是预留出几个出入口在防护网封闭结构之中,防止闲杂人等随意出入,并为工作人员的管理提供便利性。在构建水源地整体封闭系统过程中,在水库水源地的上游地区,也要注重隔离防护工作的开展。维护水库水源地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确保水库水源地整体水质的稳步提升。因此,在水土流失严重等区域内,应结合当地气候,加大树木的种植,满足生态环境的改善需求,有效治理水库水源地周边区域生态环境。

2.2加大巡视检查力度

为确保水源地水质符合安全性标准,相关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检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密切留意随意丢弃垃圾等行为,而且在水库周边区域建设过程中,应禁止工厂等污染程度较高的生产单位驻扎。提高周边群众对于水库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既要对水库周边生态环境予以保护,也要加强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的顺利构建。为更好地解决水源地水质污染问题,应加强水质污染防治体系的构建,密切巡视和了解水源地和周边区域;及时开展防治工作,实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防止在取水口处进入污染物,使生活生产供水和泄洪等工作顺利进行下去。基于国家相关部门的角度,应从水库水源地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报告制度的构建,引导相关工作人员实时记录好水库情况,展开定期巡视工作,总结水库和相关区域内的执法情况,发挥出各个部门的合力作用,从而致力于水库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落实。

2.3及时修复破坏程度较高的区域

为促进水源地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应提高对预防的高度重视。如果破坏现象已经出现,相关部门应将相应的治理责任承担起来,加强综合治理规划的构建并及时修复。其中,应加强生态经济理念的渗透,对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予以积极推广,将原本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至最佳,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促进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积极控制污染源头,将水库的水资源质量提升上来。此外,要将植被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效能进行展现,加强生态湿地的设置,尤其在水库周边区域,加大生态保护政策的落实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补偿机制和资金扶持政策,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有力治理水资源污染现象。图1为水源地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框架流程图。

2.4提高水库周边居民的环保意识

要想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水源地相关负责部门应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对待,密切联系政府环保部门,对水库周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予以大力倡导,借助不同宣传方式来进行,如电视、网络等,确保良好的宣传和推广效果。在信息技术运用的同时,相应的负责单位应加强宣传标识和警示设施的设置,将其设置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范围之内,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氛围的有效形成。水库水源地与城市距离较远,因此应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尤其在水源地周边的乡镇等区域,大力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如生活垃圾收集点的设置,从而避免水库水源地污染现象的出现。

2.5积极开展农村生活面源污染防治

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过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人口数量大于1000人以上的情况下,并且居住的集中性显著,管网统一收集和集中处理具有较高的适用性。而对于山地丘陵区住宅,其分散性比较明显,集中收集和处理生活污水具有一定的难度性,所以应加强分散处理方式的应用,如小型人工湿地和一体化小型处理系统等,在处理后,废水还可以实现回收利用。同时,加强市场化保洁制度的构建,将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予以完善,及时清除生活垃圾,最大程度地预防随意丢弃和堆放现象的出现。

3结语

在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要想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并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发挥出来,必须要认识到当前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加强封闭管理的实施,全方位检查水源地周边区域实际需求,应引导水库周边居民,使其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将水库水源地生态保护工作实施到位,促进水库水源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蔡卫丹,罗国根,何丽琼,金叶.长潭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思考[J].环境与发展,2020,32(3):220-221+223.

[2]温舸,彭圣军,刘小昌.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探讨——以萍乡市山口岩水库为例[J].江西水利科技,2018,44(4):288-292.

[3]穆贵玲,汪义杰,李丽,等.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动态测算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2018,38(7):2658-2664.

作者:张慧慧 单位: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