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及建议探究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及建议探究

摘要:为了推动盐城市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本文结合实地查看、调研走访的结果,对盐城市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园区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园区建设的建议,以期为盐城市农业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成效;问题;建议;江苏盐城

我国于2000年启动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2008年江苏省启动了省级农业现代科技园区建设工作,2016年盐城市启动了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为进一步推动盐城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笔者通过实地查看、调研走访等形式,对全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1园区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

全市已获批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即江苏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在申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即江苏响水农业科技园区;已获批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2个,实现了省级园区县域全覆盖;已建成市级园区12家。

1.1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各园区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且已形成一定规模:大丰部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以盐土农业为主导;省级园区中,盐都以林果花卉为主导、东台沿海经济区和三仓分别以滩涂农业和果蔬为主导、响水以西兰花为主导;市级园区中,东台五烈以稻米加工为主导、大丰区大桥镇以蔬菜和畜禽养殖为主导、盐都楼王和泾口以林果花卉为主导、开发区以农业装备为主导,其中,东台的西瓜和青椒,大丰的大蒜油桃和花卉,盐都的番茄和草莓,响水的西兰花已成为盐城市乃至江苏省颇具口碑、在业内拥有较强市场实力的重要农业产业。

1.2企业集群初步显现。各级农业科技园区累计入驻企业502家,规模以上企业达94家;一批园区企业做精做特、做大做强,涌现出宝龙集团、富安茧丝绸、银宝集团等本土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了中粮集团、光明集团、重粮集团、温氏集团、明月海藻、海大食品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开发区农业装备园区内农华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江动”获得2017—2019年度江苏省重点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1.3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各级园区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99个;科技应用服务成效显著,配套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和载体127个,引进、培育、推广新品种505个,就近吸纳劳动力就业6.7万人。其中,大丰部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南大学、扬州大学、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等科教单位合作,共建试验示范基地933.3hm2;亭湖园区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有中国湖羊产业研究院、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盐城联合创新中心。

1.4科技应用服务成效显著。目前,配套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和载体127个,引进或培育新品种322个,推广新品种183个,申请动(植)物新品种5个,获认定动(植)物新品种有9个,申请专利211件,获授权专利143件,申请软件著作权2件,制定技术标准、规程27个,形成新产品33个、新装备104套、新工艺技术53套、商标457个(其中知名品牌、驰名商标25个),获批无公害产品235个、绿色产品72个、有机产品23个,推广应用面积超过1.2万hm2,就近吸纳劳动力就业6.7万人。

2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盐城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规划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规划布局方面,全市园区整体布局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导致园区之间同质化竞争;园区个体规划缺乏前瞻性论证和深层次布局,导致项目内容重复、产业结构趋同,因而缺乏特色和竞争力。管理服务方面,大多园区缺乏专业管理团队,尚未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和规范的运行机制。主体实力方面,园区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层次不高,高质量的企业主体尤其缺乏,实质性运作的创新平台载体数量不多、层次不高。

2.2园区管理服务有待加强。大部分园区为镇村、街道和园区一体化运营,园区缺乏专业管理团队和人员进行运营管理,园区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能力有待提高,普遍存在重视“争牌创牌”而忽视“保牌用牌”的现象。部分园区管理较为松散,以土地流转、发包给种养大户投资建设为主,自主经营、各自为政,利益联结不紧密。在服务方面,部分园区在农业标准化生产及管理、农产品安全及质量追溯、农业机械化利用等方面不能提供专业化平台和服务。

2.3园区创新主体质量有待提升。园区企业规模、层次还不能完全匹配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标准,尤其缺乏部级农业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合作还需进一步深化和常态化,围绕产业的前瞻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不足,特别在盐土农业方面,还缺乏知名度广和影响力大的植物品种和种植技术;园区企业孵化器、农业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力度有待加大,农业科技成果培育和转移转化能力还需进一步强化。

2.4园区示范引领作用有待加强。围绕现代种业、精品园艺和盐土农业的育种育苗、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三产服务、现代营销、物流电商、休闲农业等全产业链发展还存在薄弱环节;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还需要加强;蓝色旅游、海洋科技产业示范带动不明显,对地方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的带动以及对新产业、新业态的集聚效应不够大。园区常态化、长效化的“联农带农”作用发挥还需加强。2.5资源投入力度有待加大各级农业科技园区前期投入巨大,园区建设周期长、回报慢,在后续运营中仍需不断加强投入。目前,科技部门对农业科技园区缺乏专项资金支持,各级财政也无专项配套资金,导致园区将“获批”视为大功告成,此后在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大幅削弱。

3推进园区建设的建议

当前全市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阶段,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是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必由之路[1-2]。针对盐城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加强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园区发展布局。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划与盐城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相结合,与城乡统筹相衔接。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和盐城市“两海两绿”等重大战略实施,对园区进行分类建设和指导,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差异化错位发展,明确园区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和发展规划,细化阶段目标任务。部级农业科技园区重点在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新兴产业培育、现代农业管理模式创新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因地制宜、突出区域优势,针对区域农业发展瓶颈开展联合攻关,解决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3.2创新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园区创新服务能力。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民受益”的要求,创新管理机制、经营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探索推进园区政企分开的运行模式。加强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和农资供应、种苗繁育、植保植检、检验检测、包装加工、农机作业、市场营销等专业化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创新创业、企业孵化、信息交流、投融资等一体化服务,提升园区服务水平。依托“互联网+”建立在线服务中心和网上交易中心等创新模式和新兴业态,整合区域内各园区信息资源,强化现代服务业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

3.3加大培育力度,进一步提升入园企业双创能力。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发挥项目资金导向作用,积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在园区培育一批研发投入大、技术水平高、综合效益好、成长潜力大的农业科技型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群,使园区成为真正的农业科技型企业集聚区[3];加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生工作站等建设力度,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自主研发能力,引导鼓励农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开展研发活动。

3.4强化示范带动,进一步强化园区示范引领作用。创新完善园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之间的技术扩散和联动机制,增强园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明确园区主导特色产业,按照“一园区一主导产业”的思路,强化品牌创建,积极推动园区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认定认证,打造具有品牌优势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探索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特色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4-5]。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集成示范,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带动园区内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3.5统筹资源要素,进一步集聚园区建设合力。集聚各类科教资源,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信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园区高度集聚,在园区建设面向市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人员创业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和技术转移交易机构,促进先进原创技术成功“落地”。强化人才支撑,深化与一流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招引领军型农业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农业创新团队,选派学生在园区企业实习,探索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和打造本土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完善财政支持政策,设立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以支持园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加大园区社会化资本投入力度,整合使用各类资金向农业科技园区倾斜,引导和鼓励各类资本及社会力量投资开发园区,逐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作者:谭广梅 陈治 单位:盐城市农业农村局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