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培训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科技培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本文基于我国农业科技培训体系不健全、资金短缺、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长效培训体系、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拓宽培训渠道等建议,以促进我国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培训;问题;对策

1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的重要性

1.1农业科技培训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新设备、新技术、新品种等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为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实际生产中,许多农民得不到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只能沿用传统种植经验,农业成果转化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因此,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使农民接受新技术、新知识、新成果。在某种意义上,农业科技培训也是农业技术成果重要的转化通道,对于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2]。

1.2农业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提升农民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的亟须任务[3]。当前,我国城乡结构正在改变,同时,随着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及整体产业结构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4],一些农业公司和生产合作社逐步取代了单一的农民个体。但是,农业生产劳动的主体仍然是农民[5],而农民作为生产者其掌握科技的水平和能力又是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客观地说,当前农民素质仍较低,依靠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必不可少的途径。通过农业科技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准,也开拓了农民视野,还能使农民掌握一定的农业理论知识,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易被农民接受,深受农民欢迎[6]。因此,农业发展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

2农业科技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技术培训体系不健全。我国农业教育培训力量非常薄弱,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方面,已经建立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各种类别的技术培训和推广体系[7],但体系运行不是很正常,如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主要侧重科研和教学;在教育系统里有职业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劳动部门有技能培训机构,而且妇联、共青团、扶贫办、财政等部门也依托各级职业学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8];在县、乡基层的农业科技推广站(或中心)等机构,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日常管理工作,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及推广工作难以常态化进行,农民群众无法接受正常的技术培训。主要原因是多个单位(或者部门)共同承担了具体的培训任务、没有专门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也没有特定的培训机构。同时,培训机构工作的主动性不强,没有积极主动提出培训计划,培训任务大多是有关行政部门安排,指令性较强。在培训工作中,注重“签名、照相、收集材料”等痕迹管理,培训效果不理想,严重挫伤了受训农民的学习积极性[9]。

2.2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需要一定的教学场地,也需要有配套的田间实训基地。与农业相关部门都有一些教学设施,但大都存在培训教学基础设施简陋、培训教材及培训设备老化、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不能适应培训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理论培训效果[10];同时,也缺少农业科技田间应用示范基地,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得不到展示、训练,田间实训效果也不明显。一方面,这些教学资源分属不同管理部门,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各自为战、不能把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以发挥最大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经费本就紧张,没有相应的专项经费来支持,难以维持农业科技培训的常态化进行[11]。

2.3培训师资与培训对象的供需错位。如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农业产业转换,这就需要传统农民参加培训和学习,完成新型职业农民的身份转换。有调研数据表明[12],农民参加培训需求强烈,高达92%以上的农户表示有参加职业培训、学习技术的意愿,但接受培训的机会并不多,这就造成了农民的培训需求和培训供给数量的供需错位。同时,农业科技培训的师资队伍多以高校、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为主,以集中授课方式进行,授课内容偏重理论,注重授课时长以及培训人数,而培训对象基本上是农民,农民群众学历普遍不高,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注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这就造成了培训力量(教师)与培训对象(农民)的技术供需错位,主要原因是部分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内容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结合不够,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13],没有了解广大农民的技术需求,教师课堂上所讲的理论知识,不能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技术转化效率不高,农业技术培训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14]。

3对策

3.1构建长效培训体系。利用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为提高农业科技培训效果,应当建立长效农业科技培训体系[15]。首先,设立专门机构。将教育、农业、扶贫、林业、劳动人事等部门的农业扶贫培训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建立长期培训工作机制,负责培训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制定工作方案,做好计划实施、监督考核等工作。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学条件。不仅要强化住宿、教室、教学设备等设施建设,还要构建田间实训基地,形成一定的农业科技培训场所。最后,强化农业科技培训力量建设。在提高固定培训师资力量的同时,多渠道灵活聘请技术专家授课,增强培训效果。如湖南省永州市以永州市工贸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成立永州市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培训中心,聘请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生物机电技术学院、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当地专业教师等科技人员进行授课,极大地提高了培训效果。

3.2加大对农业技术培训的资金支持。我国农业生产实施主体是农民,经济收入低,属于弱势群体,没有多余的资金去培训学习。因此,农业科技人员、农业就业人员教育培训经费主要由国家专项经费解决,这就需要加大对农业技术培训的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有计划地安排和设计培训项目,确保为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为农业生产培养大批实用人才。

3.3扩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式。农业科技培训方式较多,主要是相关部门组织农民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授课较为常见。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应当积极拓展培训渠道,结合当地实际设施条件,对培训方式进行创新,只有扩宽培训渠道,因地制宜地确定培训形式,才能保证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稳定开展[16]。其中,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训,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远程教育培训工作,还可以开展科技活动周、技术下乡、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宣传普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等科技知识,这样农民结合自身的技术需求,在不同的培训渠道得到全面培训。

4结语

当前,在农业生产中,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不断涌现,传统农业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农业发展需求。这需要不断提高生产实施主体人(农民)的素质,做好农民技术培训。同时,对受训人员进行定向跟踪调查,科学评估培训结果,在培训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创新解决,从而保证我国农村产业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17]。

作者:王小娥 王旭 周佳民 宋荣 朱校奇 单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生产管理处 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