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扩散文献综述

农业技术扩散文献综述

摘要:

我国要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的源头是技术创新,然而在这一切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技术扩散才是最终助力农业快速发展的因素。本文针对国内外农业技术扩散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指出我国在农业技术扩散领域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更多学者关注该领域并提高有关方面的研究水平。

关键词:

技术扩散;技术创新;研究水平

一、国外研究情况

(一)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过程

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历史很长,而国外对此的相关研究则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时欧洲社会科学的发端。法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的加布里埃尔•塔尔在1890年发表的《模仿律》中提及要研究“在给定100种不同技术(工业过程)下,为何其中10种得以推广而其余90种被遗忘①”的原因,并将扩散概括为模仿定律。旨在研究一个社会在引入一项变革后的影响的早期的“英德传播学派”被认为是扩散研究的另一根源,对后来的社会科学家给予传播研究的重视起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到了上世纪40年代,在美国衣阿华州,瑞恩和格罗斯对杂交玉米种子的扩散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调查,创建了典型的扩散研究设计方案并发表了著作,自此以后,技术扩散相关理论的地位才确立起来。上世纪50—60年代间,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农村社会学家开展的扩散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进入“快车道”,其研究领域遍及人类学、农村社会学、教育学、地理学、传播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等。其中,瑞典地理学家哈格斯特朗构造了十分著名的“空间信息域”模型,该模型成功模拟了农业技术的扩散过程,同时为农业技术扩散空间过程的相关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虽然有关农业技术扩散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基本上都集中在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前者在宏观上分析技术的扩散过程以及技术最终被采纳等相对比较广泛的问题,后者则更注重采纳方所做出的决策对技术扩散的影响,突出有意识的主观经济行为。

(二)农业技术扩散的宏观层面研究

宏观层面的扩散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块:(1)过程研究。此类研究多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或康柏次函数来模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农业新技术表现出来的扩散过程,研究表明,一般来说农业技术扩散过程呈现出“S”型曲线运动轨迹,但不同技术的扩散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针对不同技术扩散的差异性,罗杰斯和曼斯菲尔德认为影响扩散速度的关键因素是信息的传播,由此提出了著名的“传染病模型”。拖拉茨基、克莱恩的相关研究表明,创新的相对优势和相容性与扩散速率呈正相关关系,而创新的复杂程度则与之呈负相关关系。但“传染病模型”的提出却遭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他们认为传染假说中关于“假定潜在采用者获取创新信息后立即采用创新和假定所有的潜在采用者在接受技术中的公平性”的相关内容并不具有现实意义。事实上,由于现实中种种原因,比如潜在采用者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信息获取渠道等等,都会导致对创新信息接受机会的不均等;(2)扩散模式。农业技术扩散的模式有很多,根据市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大体上可以分为政府计划推广模式、政府和市场作用综合模式以及市场分散作用模式,市场在这三种模式中的作用越来越来突出。按照经济运行机制,可将技术扩散模型划分为集中型、综合型和非集中型三大类,集中型在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非集中型在市场机制基础上,而综合型是处于两者之间的综合状况;(3)扩散机制。农业技术扩散机制指的是系统内部各个结构要素之间、功能要素之间和传输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原理和方式。农业技术扩散过程存在相当复杂的作用机制,格鲁尼格认为哥伦比亚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有七个结构约束领域:市场极端不稳定、土地分配不均、交流设施不足且质量差、现代生产投入的分配不均、教育不足,不注重实践经验、信用制度排除大部分的农民、信息不灵。根据他的理论,在技术扩散的过程中,如果这些制度方面的因素无法得到解决或控制,扩散速率就会大打折扣。黑文斯曾表示,农民社会中大范围技术变革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来自社会结构方面的障碍,如土地制度、制度参与、经济隔离、财富的不均等。一项新技术在社区内扩散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考虑到社区成员财富的巨大差距、潜在采用者的异质性和社会状况的不同;(4)扩散模型。继“传染病模型”提出后,一些学者又提出了诸如Bass模型、Sharif-Kabir模型、NUI模型和GRMⅠ等模型。随后又出现了如重力模型、最大熵模型等技术扩散的空间展开模型和时间—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空间—时间模型等时空展开模型。虽然这些模型的出现极大便利了农业技术扩散的相关研究,但由于其高度抽象了技术扩散的过程,模型缺乏足够的的解释力,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三)农业技术扩散的微观层面研究

微观层面的农业技术扩散侧重于研究技术在个人间的扩散即技术决策过程。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潜在技术采用主体的分类、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因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风险偏好、价值观及沟通行为方式的不同,潜在技术采用者存在差异性的采用行为。对于新技术采用的决策,罗杰斯将这一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认识阶段、说服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证实阶段。不同的阶段会受到不同变量的影响,例如技术采用主体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本身存在的局限性等。

二、国内研究情况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有关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才逐渐开始,主要侧重于研究我国农业技术的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但可惜的是,相关研究并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研究成果较少,相关的文献也有限。近几十年来,由于我们农业问题比较突出,如环境问题、农产品价格和质量问题、耕地面积大幅减少、生产成本上升和农业技术落后等问题,国内学者也高度关注农业技术创新和扩散方面的研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扩散模式和模型、扩散机制、推广体系、影响因素。

(一)扩散模式和模型

在农业技术扩散模式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刘怫翔等提出的政府主导型和农户需求主导型的农业技术扩散模式、学者国亮提出的传播型、指导型和交互型农业技术扩散模式以及齐敦品提出的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结合型农业技术扩散模式。国内农业技术扩散模型的研究至今仍停留在对国外现有模型的简单推广和模仿,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二)扩散机制

扩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和方式构成了技术扩散的机制,农业技术扩散机制是解决我国农业技术和农业经济不衔接等难点问题的关键。相关研究比较突出的成果有:(1)刘志澄提出的农业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2)高启杰等提出的包括政策体制和异质体制的农业扩散机制;(3)顾焕章提出的包括供给机制、需求机制和引导机制的科技成果转化;(4)陈会英、胡瑞法等人提出的农民技术需要动力机制等。

(三)推广体系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几十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整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技术扩散体系。然而,由于过去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主导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技术扩散中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在现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原有的技术推广体系已基本不再使用。针对我国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计划中经济痕迹仍十分明显的问题,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的调研考察并提出观点。例如常向阳和赵明基于产业链角度的重构,认为现行农业技术扩散体系内的调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必须对其进行变革和创新。

(四)影响因素

农业技术扩散实质上是一个诱导农民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行为的过程。影响农业技术有效扩散的因素有很多,许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陈学志、胡虹文、刘笑明,贾延华、段宜超,李同升、国亮等人认为农业技术在扩散过程中会受到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技术本身因素、自然环境、区域性特点、技术信息传播渠道、经济条件和农民素质等。

三、结语

迄今为止,国外相对于国内对于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更加成熟和系统,研究层面也比较深入,学科之间关联度较强,研究内容宽泛,兼顾微观和宏观,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而国内对于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相关研究还不够完善,研究成果较少,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学科。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借鉴国外关于农业技术扩散的经验,结合各个学科,重视学科之间的综合发展,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我国实际,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

作者:陈亚慈 单位: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注释:

①加布里埃尔•塔尔:《模仿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文献:

[3]卫明凤.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理论的发展综述[J].中国科技信息,2015(16):24.

[4]徐玖平,陈学志.旱育秧技术扩散模型与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1(1):14-19.

[5]胡虹文.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5):73-75.

[6]常向阳,姚华.我国农业技术扩散的障碍因素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1-23.

[7]郭霞.基于农户生产技术选择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8]王永强,朱玉春.农业技术扩散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9(1):107-111.

[9]国亮.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13-14.

[10]任凯,赵黎明.基于SI模型的农业技术扩散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9(4):62-65.

[11]李普峰,李同升,满明俊,李树奎.农业技术扩散的时间过程及空间特征分析—以陕西省苹果种植技术为例[J].经济地理,2010(4):647-651.

[12]张伟,朱玉春.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综述[J].科技与经济,2012(5):52-55.

[13]李海侠.农业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作用与策略[J].中国外资,2013(15):53.

[14]田华蓓,田向东.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国际经验及国内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5,12(1):72-73.

[15]马江英,朱世海.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研究[J].散文百家,2014,10(9):14-15.

[16]李俊利.我国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17]李季,任晋阳,韩一军.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综述[J].农业技术经济,1996(6):48-51.

[18]余作斌.农业技术扩散国际化的经济学分析[J].特区经济,2007(7):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