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管理范例

农业科技管理

农业科技管理范文1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

农业科技档案是在农、林、牧、副、渔等生产技术活动中形成的科技档案,为本地区的农业资源开发提供有力条件,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档案在农业发展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解决措施。

一、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档案收集意识。农业科技材料的收集,是指由于农业科技活动中伴随着农业科技活动的客观需要,农业科技部门或农业科技人员根据农业科技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规定、标准,进行农业科技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农业科技人员缺乏档案收集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不重视材料的收集。在从事农业科技活动的过程中,科技人员或生产人员往往只重视生产或科研成果的收集,不重视其生产或科研过程材料的收集,这导致了农业科技档案的不完整。2.缺乏保护意识。对历史久远的科技档案缺乏保护意识,一些重要的图片文字资料并未被单独归档,导致资源的遗失和破损。

(二)档案管理方式单一。档案管理需要档案工作者不断地坚持学习探索,才能解决新情境下的新问题,然而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大多数仍旧采用旧式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归纳法。简单地将档案按类别、性质进行归纳。这导致某些档案难以窥得原貌,尤其是历史久远的实物档案和文书档案。2.综合法。对于档案系列的整理,总是先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一一予以分析,最后进行综合性的大汇总,这种传统的档案整理方法虽然有利于总结问题,得出结论,却很难发现已存在的问题。

二、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情况,笔者提出如下解决措施:

(一)建立明确的档案管理条例。1.建立科技文件材料登记管理制度。由科技管理部门或项目管理部门指定专门负责科技文件材料的积累、管理工作。根据科技工作程序和有关规定,以及科技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明确每个部门的材料积累职责、范围和要求,作为文件材料积累的依据。档案部门可以提供统一的科技文件材料积累袋,以便于平时积累、管理和利用。2.监督科技档案的修改和补充。文书档案与科技档案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是文书档案归档后绝不允许修改,能够真实地反映政务活动的历史面貌,是文书档案的存在要旨,也是文书档案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的所在;而科技档案则不同,为了保持科技档案和它反映的科技对象的一致性,某些科技档案则是可以被修改甚至是需要被修改的,因此科技档案管理者有监督科技档案的修改和补充的职责。

(二)提高科技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档案管理是一件纷繁复杂而又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它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科技档案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胜任这一工作,笔者认为提高科技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有以下几种途径:1.定期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操作将越来越普及,这需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培训。2.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如上文所述,某些科技档案是需要被修改的,管理者有监督科技档案的修改和补充的职责,因此科技档案的管理者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要求科技档案的管理者不仅要具备一般的档案管理技能,还要对科技项目、实验仪器的维护等与科技管理有关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技管理水平。3.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可以为档案工作者打开新视角、新思路,能更好地提升科技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譬如笔者曾将历史人文学科中的王国维使用的“二重证据法”的互证方法应用于较为久远的科技档案的管理中,在调查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潞江坝棉花历史档案时,将图片、文字信息与当时参与者的口述互证,使的棉花档案的面貌更为明晰。

三、结论

综上所述,缺乏档案保护意识和档案管理方式的单一,是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中最为常见的两个问题,笔者认为明确相关的管理条例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王传宇,张斌.科技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6-27.

农业科技管理范文2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作为农业科研单位日常管理工作之一,对农业科学研究、生产运营及基础建设等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因此为进一步巩固与夯实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总体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农业科研单位也要从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质量及效率的提升入手,认清现存于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体系中的不足之处,探索出一条适合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管理路径。

1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农业科技单位中,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质量对单位稳定有序发展具有直接影响。通过有效查阅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可切实提升农业科研水平,积累下更多的科研经验[1]。不仅如此,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能够真实全面的记录下科研活动流程及成果,为科研活动的后期开展提供系统的技术信息,具有更高的服务效益及社会效益。由此可见,紧抓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将会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经济增长能力。

2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现状

2.1农业科技档案种类多

由于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因此往往会涉及到大量的学科的领域,含有大量科研数据及图文资料[2]。以某农业技术单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为例,其档案中包括水稻、小麦及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试验种植活动,也包括棉花、红豆等经济作物试验种植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资料中,也包括作物基因定位、克隆或转基因等基础研究学科内容,因此需构建起更加系统的农业科技档案归档体系,对农业科技档案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

2.2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技术较为落后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科技档案种类及数量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稳定态势,诸如光盘、U盘等形式的农业科技档案载体也相继出现,对保障农业科技档案完整性及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就目前来看,部分农业科技单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技术较为落后,档案查询效率较低,难以发挥出农业科技档案的积极作用。

2.3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归档范围不清晰

由于对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重视度不高,使得档案归档范围及要求不清晰,档案遗失、损坏等问题严重,严重滞后了农业科技单位又好又快发展进程。

3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存在问题

3.1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现阶段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着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部分单位所实施的档案管理机制均照搬其他科技单位档案管理形式,没有充分结合农业科技活动的实际情况,使得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自身工作岗位重要性的深刻认知。

3.2农业科技档案流失

由于缺乏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系统的约束机制,使得部分农业科技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一些核心科研材料没有进行及时的归档及移交,农业科技档案流失问题严重,对农业科研活动的后期展开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3.3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投资力度不足

社会经济的新常态化发展使得农业科技单位竞争压力逐渐增长,部分农业科技单位为更好的适应新经济发展潮流,将大量时间及精力投入到农业科技活动形式及内容的创新上,对同样需要重视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并致使各级农业科技管理部门本应投入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资金不足,所引进的先进档案管理设备数量少,无法满足农业科研活动要求。

4解决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4.1健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

为更好的解决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充分发挥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积极作用,相关管理人员应从健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入手。一方面,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将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与其他工作一同设定为岗位薪酬考核内容,以此明确各部门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所需履行的职责[3];另一方面,细化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移交及归档管理流程,加大遗失档案问题惩治力度,切实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专业性及规范性。

4.2积极利用先进档案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相关管理人员也应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将核心科技档案转化为信息数据的形式储存在计算机中,提升档案查询效率,扩大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服务范围,实现农业科技信息的公开及共享。

4.3注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

加强相关管理人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意识,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技术培训活动,在日常工作中给予档案管理人员充足的外出培训机会,以切实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保障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5总结

总而言之,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是农业技术推广、科学实验研究等形成的对国家及社会具体保护价值的文字、计算及图纸等科技文件材料,因此为切实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质量,相关工作人员也需构建起长效科学的农业科技档案归档管理体系,积极融入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及自动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刘华.浅谈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云南档案,2012(2):56-58.

[2]李晓煜,吕孟雨.浅析农业科技档案对农业科研的促进作用[J].云南科技管理,2011,24(4):38-39.

农业科技管理范文3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在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科技服务质量正在呈现出不断进步的趋势,这就需要进一步对农业科技服务以及管理的概念进行更加明确的界定,对于实现城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且对相关的结构要素加以重视,在今后农业发展的进程中,通过不断的优化发展以及对城乡建设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希望能够有效的实现我国农业产业的突出发展,为社会经济增长作出宝贵的贡献。

【关键词】

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科技管理;基本特点;基本作用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产业,在社会不断变革的过程中,农业的主要地位始终没有得到忽视,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利用技术的进步来突出各自领域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是进一步深化农业主体地位,优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在理论基础上还是在社会的实践应用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当前的农业科技服务还存在众多的不足之处,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通过多方面的探索,加强对农业科技服务以及管理相关内容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的基本内涵

首先,农业作为发展的根本,对于我国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农业科技服务中,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要素,一方面是在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为农业发展创造出来的一些优秀的成果,这些都是以农业科技的自然原理为基础得以实现的,并且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途径将这些发展成果传递为接纳者,有效的促进了农业生产操作方式水平的提高。另外一方面,在整个农业体系中,不仅包括了农户自身,还有农业合作社以及相关的企业等,他们通过对科技的应用,将生产活动更加贴合市场的需要,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效益,并将生产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向科研者得到反馈。这是农业科技服务中两点重要的内涵。其次,在农业科技管理中,与农业科技服务具有一定的差异,在这一概念中主要是在科技流通的创新环节得以实现的,以参与主体为中心,通过特有的目标集合在一起,并且共同为这一目标作出努力,方式以及组织等相关的内容可以是多样化的,在整个过程中,都是由参与主体自行加以控制,对于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建设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科技服务与农业科技管理的过程中,二者既具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不同点,例如前者更加注重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外向性的表现形式。而后者是对现有的权利与义务进行再分配的过程,与之相反,属于内向性的表现形式,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但可以有效的促进整个农业发展水平的进步,还能使之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统,在崇尚生态化的今天,这一系统的形成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2、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特点

将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一个特点就是主体复杂性,因为在整合的过程中,其中涉及了众多的单位,例如农业企业,又包含了农业企业中的科研单位,还有合作社等等,这些都是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为农业创造了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其次是具有阶段明确性的特点,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贯穿在整个农业服务的进程中,尤其是在创新以及流通的过程中,这一变化极为明显。在创新阶段,主要是农业院校以及在企业中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通过对某一技术的发明与再创造。另外一个阶段是扩散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要对技术加以推广,使得更多的农户了解科技手段,应用科技手段。还有一个阶段属于接纳阶段,科技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还是需要得到应用效果的见证,只有农户看到了发展的希望,才能普遍的接受这一技术手段,所以在科研成果的接纳阶段,更加需要对某一科技的认知,为今后农业的创新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最后一个阶段是对信息的反馈,整个农业科技推广的过程中,只有发现不足并且改正不足才能实现农业的进一步优化发展,因此才要向农业科研机构反馈信息。

3、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的基本作用

将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主要是为了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众所周知,在我国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的发展十分显著,但是乡镇却在资源以及发展途径上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影响,这是造成城乡发展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如果城乡经济的差距不能有效的缩短,那么对于乡镇居民的生活以及收入等都会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基于这一情况,通过将科技服务与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得以实现。在内外兼修的发展契机下,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以“赋权”的方式激发其潜力,同时加大外部资金的投入,共同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样一来我国城乡之间的距离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缩短,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的理念以及资本。另外,可分层性地为农民提供科技成果。农民按照其生产规模还可被分为大户与散户,兼业户与纯农户,他们之间由于生产规模与收入来源不同导致的风险承担的预期也有差别。相比而言,大户与纯农户对农业新技术更具有敏感性,但在采用新技术时具有保守性;散户与兼业户由于其生产规模较小,收入来源多样,因此对新技术的采用具有滞后性,但在模仿先进农户时又具有积极性。另外,按照农民新科技采纳的时间长短,又可将农户采纳者分为创新者、早期采纳者、中期采纳者与落后者等。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要求对不同的农户采取区分性原则,不能进行填鸭式的科技注入,必须依据不同的农户生产心理与生产模式去推广一项科技成果。

4、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信息化的推进和农民素质的普遍提升,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只有通过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宏观上的指导与微观上的观察来调各种体系内部的主体,从而形成一个富有活力的系统,各体系之间才能形成有效沟通与对接,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作者;姜晓峰 单位: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四0五队

参考文献

[1]丁楠,周明海.科技非政府组织参与农业科技服务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5):133-138,144.

农业科技管理范文4

一、农业科技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宏观层面来看,农业科技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一是缺乏超越部门利益的农业科技管理协调机构。我国农业科技管理无论是以前的“政出多门”还是现在的“高度集中”,均未从根本上实现对部门利益的超越,中央相关部门间争职能、争资源的问题始终存在,管理合力难以形成。二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农业科技事权财权划分不清。中央过多安排了应由地方安排的应用性科技任务,地方反而过多将基础性研究纳入发展重点,这导致中央和地方投入错位严重,上下一般粗现象普遍存在。三是政府与市场越位缺位并存。政府过多包揽了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等应由市场主体承担的科技工作,企业与科研机构一起竞争公益性科技资源,使得本应由公共科研机构使用的科技资源被挤占,应由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投入被挤出,导致农业科技投入低效重复。中观层面来看,行业科技需求体现不够。在科技计划需求凝练阶段,科技主管部门对行业部门意见征集没有形成固定渠道和常态化机制,有时出现个别专家和单位代替部门意见的现象,导致技术措施与产业政策措施难以有机结合;在科技计划评审立项阶段,过于重视纸面程序,未按照“S曲线”理论从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败期四个阶段决定项目投入强度,导致部分项目评审针对性、公正性、科学性不足;在科技计划实施阶段,项目实施团队过于庞大,涉及研发区域过于广泛,“联合起来拿钱、分头开展创新、拼凑起来交差”的现象仍然存在,“把政产学研用集聚到一个关键问题、把创新技术集成到一个县域、把成果转化集中到主产区”的格局尚未形成;在科技计划验收阶段,行业主管部门、产业终端用户参与度低,对是否解决实际问题、能否快速转化成果要求不明,导致科研项目“没有通不过的验收、没有不先进的技术、少有突破性的成果”,产出了许多“职称性成果”,难以进行熟化、推广和转化。微观层面来看,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不高。一是科研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合理。目前的科研评价与激励过于看重竞争性科研项目的争取,以及论文、科技奖励等显性成果的获取,导致对行业发展影响长远的公益性与基础性研究等无人问津。二是薪酬分配与职称晋升制度不合理。科技人员薪酬分配制度固化,个人薪酬提升渠道不畅,与实际贡献切实挂钩的弹性薪酬机制未建立;职称晋升方面人为影响因素众多,与是否开展重大创新、解决重大科技问题联系不紧。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权益改革等政策尚未落地,兼职兼薪操作困难,科技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协调不够、意见不一,政策红利无法充分释放。三是科研投入精准程度不够。科研经费在一些领域“大水漫灌”、在一些领域又“严重干旱”,科技人员普遍对经费投入缺乏“安全感”;科研投入结构性失衡,科研经费充足、人员经费缺乏,“有钱打仗、无钱养兵”的现象普遍存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难以提升;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投入不足,科研设施基本运行费缺乏,基础支撑、试验示范难以长期稳定开展;公益性、战略性、全局性方面的科技创新弱化。四是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技术创新环境不够好、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等,导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意愿不足,投入缺乏,对研发人才吸引力不足。五是科技资源共享不足。平台设施缺乏系统规划和统筹布局,重复建设和过度集中问题突出,运行维护费用缺乏,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重建设、轻管理、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科技组织管理创新需遵循四项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把满足农业科技跨越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重大科技需求作为农业科技组织管理创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贯穿到顶层设计、资源配置、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促进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坚持创新引领。始终把强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重要动力,逐步理顺各部门、各层级、各主体关系,创新完善分类评价制度,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形成创新新动能。坚持系统协同。始终把强化农业科技管理的宏观统筹和协调联动作为精准配置科技资源和推进科技创新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推动国家、区域、行业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实质运行,谋划设计一批重大科技任务,形成农业科技创新合力。坚持效能优先。始终把提高创新效率、强化支撑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力作为农业科技组织管理创新的落脚点,优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赋予科研院所更多自主配置科技资源的权利,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创新效能。

三、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组织管理应从五方面发力

农业科技管理范文5

受到不完善机制体制等因素的约束,造成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的总体发展很不协调,一是农业科学技术管理的主体模糊,由于我国历来农业科学技术管理主体是各级政府上下调控与亲自领导为主,没有从法律层面上尊重农业科学技术管理部门的主导地位。另外,某些农业技术投资主体与利润效益位置模糊,产权关系不明晰造成劳动者和企业主积极性不高,很难取得理想的收益。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是以某个人的想法为转移,同时也不能由政府以行政命令行事。农业科学技术的领导者要时刻牢记和遵循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不违反制度的条件下,也需要给予地方科学技术管理机构一些自主决定的权力和灵活性,结合本地区科学技术实际情况发展该地区的农业经济。二是地区农业科学技术管理所需要的资金欠缺。中央每年会在财政预算里划拨一些资源用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改革和健全。与此同时也督促地方政府拿出一些财政资金用以帮助本读取农业经济的发展。可是我国执行的是中央和地方两个级别的预算,而且地方自主保留的可支配财政资金本就不多,各级地方政府资金大量的支出投入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对GDP增加贡献值不高,使得某些具有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经济的地方由于缺少政府财政的有力支持而痛失最佳发展机遇。三是政府对于大力宣传农业高新技术的工作没有加大力度,农民群众缺乏使用高新技术成果的热情。在我国农村农民群众是组成农业关系的关键。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想要转变为实际应用,必须有广大农民群众的有力支持和衷心的拥护。我国现阶段农业科学技术管理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进行主导和垄断。政府对于农业科学技术缺乏宣传的有力程度,再加上市场化的农业科学技术贸易体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困难。另外,我国广大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生产经营范围规模小,经济收入低,对于使用高新技术缺乏高涨热情。四是我国农业总体机械化程度低、缺乏资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限制了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和转为实际应用,也使得农业新型技术规模效应及农业经济生产向更高层次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构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管理新型体系

2.1健全农业科学技术管理体制,制定长期远大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针对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以战略高度的视角制定预期性部署,对各自为政的科技管理体制打破,强化和健全农业科学技术管理的法律保障,全力保护知识产权,对于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并转为实际应用的单位和个人要重奖。组建科研成果转为实际应用的保障机制,健全技术市场和金融市场。把农科研投放在公共财政保障上。要重视农业科研领域,把农业科研作为农业持续增长的需求。制定远大的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目标,不但是农业经济保持长期平稳发展的重大措施,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要取得进步也必须这样做。国家农业科学技术的主要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应该从长远着想,使农业科学技术工作更加合理化、规范化,从而促成三个层次配置的最优化,给予我国农业由现行农业转向新兴农业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2.2努力贯彻科教兴农战略,快速将农业科学技术转为实际应用

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使科学研究转为实际应用,科学研究成果转为实际应用涉及到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从广义上讲,科研成果转为实际应用主要包括科技提供、转化、需求及科技条件系统等组成的大系统,包含创立、完善有关机制收入分配机制、考核机制、奖励机制、调控机制等运行过程。从狭义上讲,科研成果转变主要由实验室研究、实验性试验、生产性实验、工业化生产等步骤组成,应管控大学、科研机构、研究开发及成果实际应用接续体系。做好大学、科研机构和工厂及地方的科技联系,发动全体农业科教研究部门与民营企业参加多元化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工作。农业科学工作要遵照市场经济规律操作,生产企业部门的需求是科学研究的推动力量,科学研究成果只有转变为实际应用才能使社会增值。生产部门以自身优势研发、引进新品种、新工艺、新机械转为创新型主体与推广技术的载体,科研部门、主导企业和农民结成紧密利益相关体。这种利益相关体是教学和科技成果孵化器,推广优良品种的产业部门,发挥有力科技辐射。

2.3提升农业科技人才水平,健全农业人才市场

教育、科学、人才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将科技成果转为实际应用主要依靠科技、管理方面的人才,使其通力配合,才能形成“政、企、校、研、资”全方位互动。所以需要组建和完善以知识产权作为参股的机制,强化知识资本在高新技术中的作用,使知识资本准入门槛降低。另外,具备条件的地区组建地区人才储备库,使之成为长效机制固定下来。大学和科研机构要为地方培养一些有知识、有技能、会管理、善经营的新一代农民,采取远程教育和专业讲座等方式,将各个最新农技项目散播于农业地区,为农村基层单位造就科技推广工作者。为防止人才流失,主管部门要给予科技工作者创造必要的条件。只有这样,我国的激励人才流动要素、市场选择的新型机制才能建立,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2.4改革农业推广机制,健全农业推广体系

强化改革和健全农机推广体系关系到农业现代化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问题。在很多地区,农技站已经形同虚设。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不容忽略基层推广站对农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就要组建现代化推广体系。我国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既不能迎合市场经济体制,也无法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农产品交易对我国现有农业经济产生的冲击,所以必须在保证农机推广体系平稳的条件下,加深体制改革。组建符合新时期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不把追逐经济效益作为目标,要考虑如何获得最大社会利益。各个地区要以现实情况为出发点,深入地发掘地区农业的发展潜力,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准入资质,不能让不合格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坑害消费者。提高农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指导农民抗击各种风险。

3结束语

农业科技管理范文6

一、农业科研单位技术合同的内涵

技术合同是指当事人就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或者技术服务订立的确立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合同。其中,技术开发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就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技术秘密转让所订立的合同;技术咨询合同是受托方为委托方就特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所订立的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是受托方以技术知识为委托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所订立的合同。农业科研单位技术合同主要涉及农业科技领域技术转移和转化应用签订的技术合同,农业自身存在周期性长、地域性强、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弱等特点,因此,农业科研单位签订的技术合同通常呈现合同金额低、合同零散、执行年限较长、不确定因素多等特征,这也为技术合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农业科研单位技术合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合同类型分类不够清晰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激励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积极性,允许对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后进行相应奖励分配,但也要求科技人员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在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科技人员取得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信息公示办法的通知》中提到,对科技人员的奖励公示信息需有技术合同登记信息。而实际科技成果对外转化过程中,科研人员虽然能意识到签订技术合同的重要性,但对技术合同的定义及合同类型分类不清;部分农业技术转移转化涉及内容较复杂,如一项农业技术既有技术转让又附有技术服务的内容,或农业企业委托的内容既涉及技术开发又涉及技术服务等情况,科技人员对签订何种类型技术合同认识不清,导致技术合同签订不规范,有的难以符合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要求,也为后续享有相应政策和权益方面带来了困难。

(二)合同条款约定不够严密

在签订技术合同过程中,科技人员往往将关注点放在具体履行的技术内容、目标参数和合同金额上,对技术考核的要点能否顺利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金额是否符合市场预期定价关注较多,但对技术合同的违约责任、赔偿约定不具体;对涉及可能产生的新的科技成果归属约定不明确或没有进行约定;对农业成果许可使用的方式理解不清晰,成果许可期限、许可范围以及独占、排他、一般等何种许可方式缺乏深刻认识;有的与长期合作的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甚至出现口头协议,依靠相互信任替代书面合同条款的约定,法律风险意识不足。在技术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出现不可抗拒因素或客观原因等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或产生新的重大科技成果如何归属等问题因事先没有约定,往往容易为双方带来利益纠纷。

(三)技术合同签署主体存在不规范

《民法典》要求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农业科研单位作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事业单位法人,应以农业科研单位为主体对外签订技术合同,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任何下属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农业科研单位为主体对外签订技术合同。而实际中,很多农业科研单位都有下属涵盖不同学科的研究所,有些并不具备法人资格,如果以下属研究所名义对外签订了技术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若因合同双方产生纠纷所带来的法律责任,还是得由其法人主体农业科研单位承担,为农业科研单位带来了管理上的隐患。

(四)合同执行过程的监管不够

一项技术合同签订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技术交易的完成,相反,只是意味着技术交易的开始。在技术合同签订后,需要按照合同的约定条款和期限推进执行。但在实践中,有时存在约定和执行有所偏差,特别是农业领域的技术合同,因农业自身特点,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外部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大,合同推进进度设计的合理性、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市场的认可度对执行过程有所影响。农业企业大都是中小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可能产生经费到位不及时或无法到位的情况。在执行过程中,技术合同当事人双方对于合同内容和条款的变更,或合同履行一部分、后续无法履行的情况,没有及时签署书面变更或终止协议,合同履行的过程监管还不够到位。

三、加强农业科研单位技术合同管理建议

(一)规范技术合同的签订

技术合同是合同当事人进行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的依据,具有法律效力。科技人员在签订技术合同之前,因持有审慎的态度,规范签订相应的技术合同。首先,应正确辨别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合同的分类,根据合同所涉及的技术内容,按照技术合同的不同类别,合理地签订相应的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或服务合同。其次,应严格约定技术合同的条款。对技术合同的条款内容进行仔细把关,明确技术的具体内容、指标参数、目标要求,合同的执行期限、方式和验收标准、知识产权归属等细节;同时要重视风险责任、违约责任的约定,注重体现双方对等原则,合同条款的约定对双方都要有约束力,才能更好地保障合同的正常履行。

(二)强化技术合同的法律风险把控

农业技术合同涉及内容广泛,不仅要求农业科研单位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农业相关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求具备基本法律知识。然而,科技管理人员大都是农业科研或农业管理相关专业出身,缺乏法律专业背景,在对技术合同审查时,可强化日常法律咨询,通过借助单位外聘法律顾问从技术合同签署主体是否规范、当事人双方权责是否明确、权责是否对等等方面进行核查。特别是针对较复杂的技术合同,可请专业法律顾问在谈判时提前参与,对技术合同签署对方主体民事行为能力、履约能力进行评估,协助科技人员对合同条款和内容约定的完备性从法律专业角度予以把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三)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全流程监管

全面落实技术合同全过程管理,从合同签订、认定登记、合同执行推进到合同履行结束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技术合同流程软件管理系统,通过软件管理系统全方位掌控流程;一方面让科技人员更加直观掌握技术合同进展情况、经费到位情况、执行情况等;另一方面让科研单位管理部门可以及时跟踪技术合同推进进展,督促各方严格按照合同内容履行权责,全面跟踪技术合同进展是否顺利,合同内容履行是否存在问题;并与企业、科技人员保持良好沟通,对未按技术合同节点推进的合同进行及时督查,根据实际情况协商修改或补充合同条款,促进合作双方顺利完成目标任务。

(四)加大技术合同培训和宣传力度

农业科技管理范文7

关键词:农业;科研管理;发展趋势

农业科研管理是一个崭新的学科体系,是农业科学研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管理学与农业科研有机融合的发展学科。随着人类知识、理念的更新,传统的农业科研管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知识经济的洗礼和冲击。一些旧的模式、思维、形态等等,都正逐渐被新的体系框架、知识结构、理论模式、观念体系等等所替代。以此为出发点,重点结合实践分析国外农业科研管理改革的探索,比较、总结有益的经验,进一步启发我国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发展。

1国外农业科研管理改革的情况

1.1科研经费由政府主拨负责

目前不少国家的农业科研经费,都被作为国家公益性事业而得到发展。尤其在资金方面给予最大的倾斜。比如:美国各州农业实验室有85%的经费由联邦政府提供;法国农业科研需要的经费90%是由农业部拨款。印度、泰国、印尼等国的农业科研经费政府投入都占到了90%以上。而我国在农业科研经费的下拨方面略显不足,在未来的发展中,建议应有重点地在某些项目上给与提高政府的财政支持。

1.2制定战略性农业科研计划,调整农业科研机构适应新农业经济的发展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1999年集中500名科学家和其他有关人员,制定了2000~2010年农业研究的纲领性计划,对研究课题和研究机构进行了调整。该计划包括6个战略目标、24个研究项目和98个研究课题,建立一批各专业全国一流的研究中心,并按任务要求,部分研究机构移交、撤消、转让等等。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于1999年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重点加强了农业食品工业、农业能源和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按学科和科研目标设置的研究部和按行政大区设置的研究中心都比以前增加了很多。

2国外农业科研管理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2.1组建专项小组科研团队

人才是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而国外农业科研管理改革的诸多方面,都是围绕着人才管理这一要素而展开。为此,重视人才建设很重要、很关键。一方面,要积极选拔高素质的优质人才,填充到农业科研管理的队伍中去。另一方面,改革的重点,同样要放在各专项项目小组的建设上,改革过去“大而全”却忽视重点的发展思路。项目小组模式的科研团队,是开展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要执行方式。小规模团体的运行,有利于实现“管得好、管得活”的目的。而且,更便于团体内个人观点的交流,有利于节省交流成本,大大提升科研决策能力,有利于科研知识的创新。比如:结合辽宁本地对玉米优质种质资源的高需求现状,农业科学研究可成立专门的“辽宁省优质高产多抗玉米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原种扩繁”工作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协调人,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与适度倾斜,确保本地玉米优质高产多抗种质资源的补给到位。

2.2探索独具特色的科研课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农业科研工作的开展,都处于追踪和模仿的阶段,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不多,在种质资源和品种创新上都没有得到新的突破和创新。这些年,国外各个国家都意识到知识和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农业科研创新性的成果。同时,在知识和技术创新方面花费的巨额投资已经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而且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此,今后我国农业科研工作的开展,如果还是一味地模仿和追踪,只能是居于人后,这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特色科研课题的提出也不是凭空臆造的,需要切合本地市场需求,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实际相匹配的主攻方向,务必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从而集中优势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科学研究。就辽宁本地而言,在新时期要实现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美好的建设目标,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以作物优质丰产、资源高效与生态环境友好为主线,开展独具本地特色的作物优质丰产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研发工作,解决农业、农村、农民根本性的民生问题。各地已经拥有的农业环境与耕地保护的科学观测实验室、草甸土肥与肥料效益的长期定位试验基地、水肥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等,为植物营养与环境资源的研发创造了得力的创新平台,是未来打造辽宁特色创新型科研项目的重要突破口。

2.3提升农业科研管理的效率

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大数据和互联网+都为科研管理工作创造了更大的便利。国家更是推进信息骨干网络的建设,结合多种推进措施,为农业科研的网络化建设提供前所未有的条件,大大提升科研管理的便捷化程度,促进了农业科研成果交易与产业化的迅猛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地方农业科研部门要顺应时展的现实需要,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自觉主动的利用网络搞好农业科研管理工作,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大大提升农业科研管理的效率。

2.4优化农业科研结构体系

优化农业科研体系,逐步打破大而全、项目繁重的格局,实现农业科研重点化、特色化、专业化的战略布局。未来的发展,应由过去的高产研究,向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的研究发展;由产中研究,向产前、产后、产中研究发展。在重视农作物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养殖业、加工业、环境影响等研究,将区域优势资源的潜能发挥到最大,确保农业科学研究与生产发展更好的结合,展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农业科技管理范文8

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普及和推广活动的真实记录,产生于农业农村活动的方方面面,蕴藏着大量的农业科技知识、生产经验和实用技术,是进行农作物、畜禽、水产等品种选育及新品种引进、创新和推广,以及配套栽培、养殖、生物技术研究、病虫害防治的重要依据,是农业区域开发、集约化种养、高效农业经营等综合性开发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是广大农民科学发展农业、科技致富的金钥匙。所以,农业科技档案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各级档案和涉农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各类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宣传和监督指导,使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得到有效管理和利用。

(一)增强服务意识。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各级档案及涉农部门要深入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最基层,主动开展档案宣传和业务指导服务,把农业科技档案建设管理提上日程。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必须紧扣农业农村发展这个主题,切实把服务作为开展各项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要以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为指导,以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服务为目标,以县乡村三级涉农单位及各种农业协会、经济组织及专业户科技示范户为基点,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并规范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指导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农业科技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服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档案信息支持。

(二)不断拓展工作领域。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等工作的展开,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领域不断拓宽,农村档案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也在发生变化,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处理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创新境界,工作中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在研究农业科技档案具体工作时,要注意打破一些传统管理理念。例如,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农业农村的科技档案材料来源更广泛,内容更丰富,载体形式多样化。这就要求档案及相关涉农管理部门应站在时展的高度,研究新对策,及时调整和拓展档案信息的接收和收集标准,帮助产生新档案的单位及个人及时将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三)注意采取有效方式方法开展工作。农业科技档案的产生和形成,涉及的单位和个人较多,面广而分散,内容种类比较复杂,必须注意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首先要注意档案法制的宣传。要深入学习贯彻《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档案的法治教育、法律咨询、法制宣传工作,可通过法制宣传、执法检查等多种活动进行引导和咨询,提高农业农村领域档案法制意识。其次,可利用提供档案服务及相关激励评比活动,增强人们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提升社会参与和重视档案工作的主动性。第三,可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推广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带动档案工作水平全面提升。第四,注意分类指导。要加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分类指导和有效管理,县乡村档案工作基础不一、科技档案内容不同的建档单位和个人,应因地制宜,突出不同特点,注意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管理体系建设。

二、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

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是国家档案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其现代化建设目标,是档案工作发展的总体要求。只有实现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科学管理,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农业农村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一)必须实现农业科技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对推进乡村振兴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不可低估。档案部门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努力实现对农业科技档案的法制化管理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网络,并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各类农业科技档案形成单位也要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立卷工作,积极开展各项业务建设。要健全工作网络,确立工作体系,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要依法建立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工作行为,推进档案工作不断向纵深开展。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档案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争取早日全面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