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保险范例

旅游保险

旅游保险范文1

农业是人民生存之本,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农业也是一种弱质产业,农业生产要面对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近年来,极端气候引发的我国多起自然灾害,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使农业生产遭受了巨大损失。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以上,受害人口2亿多人次,其中农民是最大的受害者。即使2011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取得了大丰收,但由于市场风险,很多农民不收反亏,成为了农民的灾年。为了分散风险给农业造成的巨大损失,各国都在逐步建立农村灾害保障体系,其中,农业保险是一种重要的风险转移工具。在统筹城乡背景下的今天,我国农村金融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的介入和保驾护航。农业保险源于西方国家,它是专门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通过农业保险,可以聚集和建立起农业风险基金,能够及时有效地补偿农业灾害损失并迅速恢复生产,最大限度地消除农业风险的不良影响,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可以说,农业保险既是农业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及原因

自2004年,中国保监会在上海、黑龙江、新疆等地启动了农业保险试点。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开展了农业保险试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迅速,风险保障和经济补偿功能日益凸显,农业保险业务发展较快,作用逐步发挥。虽然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但我国的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仍然在低水平上徘徊。究其原因,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农业保险宣传不到位,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不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保险从建立到完善用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而我国农业保险则刚刚起步。我国农业生产长期“靠天吃饭”,许多农民没有风险防范意识。农民普遍对农业保险认识不足,对农业保险这一新鲜事物一时半会还难以接受。很多农民存侥幸心理,祈望老天风调雨顺,取得一个好收成。甚至还有农民错误地认为这是政府或有关机构向农民变相收费。因此,有效地推广农业保险首先面临的就是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水平的问题。第二,农业保险实际发展不良,主要原因在于农业保险的高投入低补偿的现状。农业生产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其具有受灾频繁、广泛的特点,导致其风险损失率高,加之农户与农作物种植的分散,业务成本加大,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从国外实施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来看,农作物保险的费率一般在2%-15%之间,低收入的农民花了大代价取得的补偿却十分有限,这也导致了向农民收取保费十分困难。据介绍,在云南省的临沧市、西双版纳州启动地方政策性甘蔗保险试点地区,每亩基本保险金额为600元,每亩保费为25.5元,各方分摊原则为:省级财政承担45%,市级财政5%,县级财政10%;龙头糖业公司20%,种植户20%。德宏州下属盈江县的24万亩甘蔗遭灾获得了230万元的保险赔付。按此计算,平均每亩的赔付不足10元,甚至低于保费。这显然难以覆盖此次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大灾来临时,即使参保的农户利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另外由于没有技术性较强的专业仲裁机构,灾害损失难以确定,赔偿金额很难在保险公司与农户之间达成一致,勘察定损困难,极易出现理赔纠纷。这些原因都极大地打击了农民的投保积极性。第三,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是农业保险难以推广的最主要原因。我国的农业保险缺乏立法支持。农业保险应属于政策性保险的范围,要使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就离不开相应的法律的支持,世界上各国的农业保险都有相应的法律匹配,如美国1994年即颁布了《农作物改革保险法》,该法一经颁布,美国农作物的保险投保率大大提高。而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规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予以扶持,地方也没有管理条例,农业保险的业务开展所依靠的是上级有关部门的红头文件,诸多问题形成了法律真空。

二、国内外农业保险法律体系的简单

对照从各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来看,农业保险的发展都是以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基础的。通过国家相关法律的健全和完善,为农业保险的发展奠定了法制基础。如美国1938年制定《联邦农作物保险法》,该法随着美国农业及农业保险政策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修改和完善,其内容既包含保险标的、组织机构、再保险等规定,也包含联邦政府的救济计划等。1994年,美国国会又颁布了《美国联邦农作物保险改革法案》,对农作物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从而使美国的农业保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外,美国联邦政府还规定不参加农作物保险计划的农民将得不到政府其他计划的福利,使得农作物保险成为一种变相的强制保险。法国通过《农业互助保险法》界定和划分了农业互助保险社应承担的风险范围;颁布《农业指导法》对农业保险的经营与发展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制定《农业保险法》,对农业保险项目、保险责任、再保险、保险费率、理赔计算等予以了明确确定。此外,法国政府还对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宗产品实行强制性保险,规定对主要农作物和主要饲养动物实行强制保险。日本在20世纪早期就制定了《牲畜保险法》、《农业保险法》等法律,1947年日本将相关法律合并后制定了《农业灾害补偿法》,从而确立农业保险的基本运行模式。从现行的体制看,日本采取强制性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的方式,国家通过立法对主要的关系国计民生和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大的农作物和饲养动物实行法定保险,其他作物和饲养动物则实行自愿投保。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即开办农业保险,但1958年中断。1982年恢复农业保险以来,基本是在商业保险的框架内试验,农业保险的供给难以满足农业对保险的需求。近几年尽管有关部门对农业保险的改革进行了专题调研,但对决策影响不大。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农业保险法,只能执行规范商业性保险活动的《保险法》。

三、完善我国农业保险法律体系的几点建议

第一,低费率高补贴。各国在建立农业保险制度的同时,为了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面,使农民能够买得起保险,政府往往对农民支付高额的保费补贴,从而调动农民运用农业保险机制分散风险的积极性。国家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农民提供一定的保费补贴;二是政府对农业保险经营者提供相关的业务费用补贴,从而减少其经营方面的损失,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同时,为了使财政补贴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有的国家还建立了专门的基金,对农业灾害进行补偿,并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农业保险属于准公共产品,与农村公共医疗和义务教育一样,它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了其更需要政策的扶持与推动。#p#分页标题#e#

第二,对农业保险经营者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提高农业保险经营者的积极性,很多国家采取了税收优惠的措施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如美国《联邦农作物保险法》规定联邦政府、州政府及其他地方政府对农作物保险免征一切税赋,并且通过其他法律鼓励各州政府适当提供农作物保险专项补贴,经营农业保险的私营保险公司除缴纳1%-4%的营业税外,免征其他各种税收。

第三,对农业保险进行专门立法,完善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工作。针对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在我国要建立长效稳定的农业保险机制,避免政府行为的随意性,有必要通过立法方式对农业保险加以规制,从而使农业保险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下正常运行,政府、投保农户、保险机构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通过立法,对农业保险的性质、保障范围、经营原则、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界定、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参与主体、收益主体以及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等问题加以厘定。农业保险作为一种特殊性的保险,其呈现“三高”、“两低”特点:“三高”指的是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两低”表现为农户投保的积极性低、保险机构利润低。鉴于此,商业性保险公司往往不愿进入农业保险市场,因此把农业保险作为商业保险来经营不切实际,兼之农业保险的大部分产品属于准公共物品,其具有非盈利性特点,这类产品不适宜进入竞争性的保险市场,必须要由政府参与和介入,并给予财政补贴。由于农业保险的这一特殊性,各国的农业保险一般不适用《商业保险法》,而往往是通过专门制定农业保险法及其实施细则,确定其基本法律依据,规范其制度和行为,以保证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协调运转。

旅游保险范文2

人们的世界离不开色彩的表现,对于旅游产品包装设计来说,版面的色彩处理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主要设计内容。人们对于色彩的认知是不断变化的,从原始的认知到现代设计的色彩应用,色彩的设计规律已经成为了设计师进行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一些固定看法,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和文化的交流融为一体,情感的体验已经成为了色彩表现的一个方面。

一、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色彩象征

由于色彩的性质不同,所以人们在概念化的处理上将色彩归纳为几大象征性的特点,例如,红色的热烈与激情;蓝色的冷静与安宁;黑色的寂静与阴沉等。因此,在处理旅游产品包装设计时,色彩上的取舍就约定俗成了。人们可以将一些带有象征性的色彩应用到旅游企业的商品包装上,比如,对于景区的一些特色儿童食品类包装设计,更易使用暖色调的处理,使人们联想到孩子的天真与活泼可爱,使设计包含一种关爱的情怀。相反,冷色调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上的应用,则适合那些特殊品类的旅游产品,这归于它们本身的理性元素和科学的严谨性,色彩可以直接反映到产品的品质,这一点,在旅游产品包装上的设计体现更为直接。此外,在顾客的心理表现上,颜色的处理也具有不同的诠释意义。不同的年龄层次和环境背景的顾客对于色彩的反映不同,因此,色彩的隐喻一般都有不同的意义表达。

二、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实践应用

色彩的实践应用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表现至关重要。在一部分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作品中,色彩、图形、文字并列为最重要的视觉传达设计要素,色彩的设计是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人们接触到的旅游产品包装,首先步入眼帘的就是整体包装的色彩搭配。产品包装的色彩可以迅速吸引人们的眼球,旅游产品包装的色彩直观体现了旅游产品的设计理念,因此,色彩可以很好地表达包装设计师的想法,人们可以通过色彩设计来感受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师的想法。举例来说,在七彩云南的很多旅游产品包装方面,设计师根据不同的产品特征分类,采用了不同的色彩进行旅游产品的包装设计展示。以茶品为例,云南普洱茶的包装设计师很多采用了古朴的古代土黄色彩进行描绘,对字体的设计也依据产品个性进行合理搭配,从而造就了七彩云南普洱茶旅游产品的包装设计效果。此外,一些食品类和商品类的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师则根据产品特点进行色彩设计编排,对古典的玉石包装设计,更多地选择碧绿的色彩;对民族服饰产品包装;更多是选择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符号及多彩的色彩处理;对少数民族食品类的包装;更多地贴近于民族特色,选择民族风俗的色彩表现,如淡蓝色的蜡染织布等色彩处理。色彩体现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上,其中蕴含了设计师对于色彩的巧妙应用实践,可以很好地唤起顾客对于旅游产品本身内在价值的认可,使其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所以达到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目的,促进产品的销售。

三、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色彩的灵活处理

首先,单色调的处理方式。有时,人们会在旅游市场上看到纯色设计的包装产品,这样的旅游产品,整体性更强,视觉冲击力更为直接。单色调的处理更多的是根据产品本身的纯色进行加工,包装形象与产品本身的贴合更强。例如,玉石产品包装的翠绿色彩处理,其产品色彩与包装色彩就极为相似,这符合产品特点,色相相同。此外,一些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色彩处理,还会采用LOGO设计这样一种单色调的色彩处理方式,加入LOGO本身的一种标准色进行整体包装的设计处置。其次,协调色彩的设计处理。在冷暖色调的分类处理方面,以不同的色调进行编排,对各个色系之间的色彩进行调和,成为了协调色彩的处置。在实际的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要处理好几个原则,尤其是协调色彩的处理对比技巧及对中性色彩的把握,在色相、明度、纯度等方面进行协调,以达到对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色彩表现力。最后,对比色彩的旅游产品包装设计搭配。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还应该对对比色彩进行合理搭配。从视觉表现力上来说,一些鲜艳的色彩会影响旅游产品本身的色彩平衡,其色彩属性更为直接。很多产品往往将不同色相的对比、明度和纯度的对比结合起来,形成产品本身最大化的色彩表现力。但是,设计师也需要避免一部分色彩处理错误的出现。例如,主体色调的不明确,造成多色彩杂乱无章的编排处理,以及视觉流程线处理上的无序化,使主次不合理、不能顺序展示。顾客面对复杂的旅游产品包装,其对色彩的感受可以使其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而这会促使其产生购买行为。多色彩杂乱的搭配,势必会造成旅游产品本身色彩情感的缺失。

四、结语

旅游保险范文3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乡村旅游;农业保险;发展

当前,乡村旅游业经济发展迅速,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了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成果,将农业现代化融入其中,有助于推动乡村旅游及农业现代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乡村旅游及农业现代化发展分析

旅游行业近些年发展迅速,但是黑龙江乡村旅游业发展时间却比较短,不过近些年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很多地区的乡村旅游形式单调、乏味,主要围绕农家乐模式开展。虽然农家乐形式可以为旅客提供蔬菜瓜果采摘等机会,有效缓解了游客紧绷的精神压力,但对农村自然环境却造成了伤害。而且诸多农家乐经营的农民未能做好环境破坏问题的处理,也没有给受到伤害的环境足够的恢复时间,反而过于重视利益开发,这就影响了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性。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业中的问题比较突出,如娱乐活动单调乏味、农村景观设计落后等,加之缺乏创新理念,所以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受众的旅游需求,因此必然会走向衰败。另一方面,黑龙江属于我国农业大省,但是在黑龙江省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却面临的风险也是多方面的。在自然灾害等风险影响下,农民承受了较大的损失,影响了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同时,黑龙江地区农业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靠天吃饭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所以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农业保险的保驾护航。而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及现代化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因此,在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中,更要做好农业保险的研究与运用。

二、融合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途径

(一)将生态治理纳入自然景观管理

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崛起,使自然景观在农村村民心中的地位再一次提升。因此,为了提高管理自然景观的水平及效果,做好生态治理工作就十分重要。同时,将生态治理纳入自然景观管理中,更是推动乡村旅游和农业现代化结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所以,在乡村生态环境优化时,地方政府应积极的与地方企业交流、合作。首先,在乡村旅游发展战略设计、制定期间,要做好生态治理环节的研究,应结合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设计针对性应对方案,尽可能消除问题,给游客一种淳朴自然的感觉。其次,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比如,在黑龙江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常受病虫害影响。所以,要结合农村地区真实状况,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研究,完善生态防治对策的设计与落实,才能改善当地景观状况,提高游客旅游体验质量。

(二)做好信息科技力量的使用

首先,乡村地区村民要主动去知名旅游网站中注册,使自己变成合法商家,然后科学整合本地区乡村发展特色、优势等信息,以图文、影音等形式上传至网站页面,进行有效宣传。当游客利用网络进行咨询时,要及时为游客解难答疑、介绍本地旅游特色,吸引游客目光。其次,乡村旅游发展中可引入农业项目,如“果园摘过、鱼塘捕鱼”等,利用农业产品的纯天然、无污染等特点吸引受众前来旅游。同时,可借助网络平台宣传项目内容及农产品优点,使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促进双方深度结合、健康发展。

(三)做好乡土风情的突出

首先,要给游客一个十分深刻的意象。此时,村民要积极发挥示范性、导向性作用,如发自内心的介绍、保护属于本地区的民俗特色文化及物质文化遗址,做好当地民俗风情及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使其变成富有特色新景点,从而有效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其次,做好旅游行程设计,合理结合教育性及娱乐性活动内容,使游客的履行不仅能够获得快乐,还可以拓展视野、增加知识,使本地风土人情扎根在游客脑海中。最后,在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引入、使用中,应充分保留传统的、优秀的农业技术,可适当对其进行改进、创新,并引入旅游体验项目当中,这样不仅能有效传承传统的农业技术,还能丰富乡村旅游体验项目内容。

(四)完善农业保险,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保障

农业现代化建设质量及效果,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若农业现代化落后,必然会影响农业发展美观性,而且在病虫害的影响下,农业景观势必会丧失观赏效果,这对乡村旅游发展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所以,完善农业保险,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保障十分重要。首先,健全差异化报废补贴机制。应做好中央、地方政府及农民保费分担制度的完善,要设计保险补贴政策、增加补贴范围等,消除或缓解农民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忧虑及压力。其次,创新农业保险产品。政府应出台政策引导、支持保险公司结合乡村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需求等,设计农业转型升级所需的保险类型。另外,要优化产品,提高产品多样性,满足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多种需求。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风险保障,使乡村地区人民敢于放手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从而改善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乡村旅游业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所以双方融合发展的趋势是不课堂。因此,应根据各地农村发展优势、特点,做好旅游业及农业现代化的融合,才有助于促进从村地区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勇,张梦.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提升[J].旅游导刊,2019(1).

[2]郭静如.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产业振兴[J].中国农垦,2019(4).

旅游保险范文4

摘要:

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众企业急于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建立在这一背景之下的市场营销是企业发展新的一种策略,而文章主要是从企业信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企业信用对于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性。

关键词:

企业市场营销;企业信用;重要性

1有助于企业营销效率的提升

就企业市场营销而言,存在于其中的企业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各个销售方的利用进行维护,此外还能够维持市场经济以及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简单说有效的企业信用能够使企业市场营销效率得到提升,在大幅度减少交易成本的同时,还能够将其自身对于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充分展现出来。市场营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经营的纯利润得到增加,为了将这一目的实现,首先应当从客户的方面进行考虑,在整个市场销售环节应当对客户的基本利益进行维护,不断对市场需求进行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契合于社会与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若企业信用难以在市场营销中得到体现,那便意味着市场经济以及客户权益会受到损害,当大幅度提升企业信用时,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会增加,有助于对市场秩序进行规范和维护,在使市场环境稳定性得到保证的同时,还能够将更好地发展条件提供给市场环境。除此以外,不断提升企业信用度有助于使企业整个的市场竞争力以及综合实力提升,有助于企业在竞争关系中保持优势,并使最终的企业利益获得保障。但若企业有信用缺失的行为出现,如:商业机密窃取、份额抢占、商业贿赂、非法竞争以及商业诋毁等,均会导致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关系,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显然这一情况会使企业快速而稳定的发展受到限制,最终降低企业信用度。

2有助于企业营销成本的降低

在市场经济活动之中,企业时常会将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以及产业创新上,想要通过技术以及产业创新这一过程将企业综合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提高,争取在市场竞争上占据较大份额,以使自身的优势地位得到保障,最终在成本降低的同时,能够确保利润的增大。然而企业除了需要在技术以及产业上进行创新外,还应当不断地使自身企业的信用度得到提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顺利的在市场营销中进行交易,避免有过多的劳务以及商品质量等问题出现。对于构成市场交易的双方而言,任何一方的信用度都应当得到保障,若有一方在信用上出现问题,诸如倡导的是机会主义,那么双方在交易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信用危机,当交易无法进行时,两方的利益都会受到影响,显然这会与最初制定的公平交易计划相违背,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不必要的财力以及人力支出,一旦增大了市场交易成本,不仅会使交易双方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还会阻碍市场整体经济的正常发展。可见,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成本支出会因为受到信用缺失的影响而增大,因而在市场交易中为了使企业自身的信用度得到保障,就必须坚守道德标准,严格履行相关的交易条例,以此来使企业交易成本降低,从而获取到更多地经济效益。

3有助于实现市场营销的国际化

日渐成熟和完善的国际化市场机制,将企业信用度对于企业国际化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展现的淋漓尽致,而这就要求众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必须将企业信用度纳入考虑范畴,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实际概况,总结出符合自身企业应用的市场营销机制和理念,如:不断的学习国外优秀企业的信用档案,不断引进先进的信任营销和管理理念,真正的将企业信用度纳入企业综合实力提升范畴之中,通过自身信用的利用吸引到更多的客户,逐步扩大营销市场,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我们从国际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于企业信用度的关注是高涨的,并且某些国家已经将企业信用度纳入商业标准范畴,也就是说为了使国际市场秩序能够一直维持在平衡稳定的状态,就需要从当前国际经济发展实况出发,将一个系统的用于评定企业信誉等级的市场标准规范编制出来,以便其能够对各个企业的信用度进行管束。可见,企业国际化市场营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实际信用度高低所决定的,因而无论是对于哪种性质的企业,国企也好,私企也罢,想要实现市场营销国际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从国内现阶段众多企业的市场营销发展状况来看,还处于发展初期,其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存在,企业信用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面对这一情况,为了使国内众企业的国际贸易发展的平稳且迅速,就需要加强质量和信用上的管控,以法律规范为核心的思想道德约束是逐步提升信用度的基础保障,诸如财务结算制度、道德约束以及法律管控等内容都需要逐步完善,当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或者其他的一些商业活动时,都需要以信用度保障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将企业信用度提高的同时,取得较好的市场营销效果。

4总结

综上所述,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增大了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为了获取到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各个企业不断进行市场营销模式和手段的改变,文章主要阐述的是企业信用对于企业市场营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当国际化市场营销大门开放,人们逐渐将企业信用度纳入企业市场营销范畴,信用度成为了评定企业是否具有国际化市场营销资格和市场竞争资格的重要指标,因而要求众企业在市场营销中需要不断提升企业信用度,不断提升企业形象,以获得更多的效益。

作者:付瑶 李坛 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张丽媛.房地产企业信用的重要性[J].现代商业,2011,(35):59-59.

[2]贾志芳,王静.企业信用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商贸,2012(01):99-100.

[3]周红敏,张宪堂,王轲等.基于物元模型的房地产企业信用评价研究[J].征信,2014,32(03):48-52

第二篇:新媒体企业市场营销思维

摘要:

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使新媒体成为现代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打造以新媒体为核心的营销体系,成为决定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新媒体的商业价值,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本文将深入讨论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新思维。

关键词:

新媒体;企业市场营销;新思维;信息化

新媒体是科技发展催生的产物,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较强的互动性、社交性、传播性,对推动传统行业的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营销作为拓展企业市场的重要环节,巧妙地将新媒体手段植入企业的营销过程中,对树立企业口碑、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总之,新媒体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营销效率,提升了企业市场占有率。

一、新媒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商业价值

新媒体是以技术为支撑出现的一种媒体形态,它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等多项内容。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较强的互动性、新颖性、技术性和开放性,可最大化地实现信息交换、用户互动。从本质上来看,新媒体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媒体形式,它既具有传播属性,又强调技术性。当下,新媒体已被社会各行各业广泛运用,并对企业市场营销、产业运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新媒体是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它与时代保持着较强的契合度和贴合性,特别是对于产业发展来说,新媒体较强的互动性和传播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企业聚集起大量的资源和信息,直接服务于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其次,新媒体是以技术为核心的媒介形式,它对企业营销工作的促进作用呈现出边际效益递增的规律,有效弱化了投入成本,可从根本上帮助企业提升经营效益。

二、新媒体对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

(一)以较强的互动性获得客户丰富的信息

新媒体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可帮助客户获得丰富的信息和资源。面对网络海量的信息和资源,新媒体的运作过程就是对海量信息的选择和甄别。在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新媒体以其较强的智能性帮助企业获得与之发展相匹配的信息资源,以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此外,新媒体技术可帮助企业建立客户关系系统,这不仅可以整理所有客户的信息,还能随时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提取出丰满的客户模型,对具体的精准化营销和设计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要善于借助新媒体来获取客户信息,保证企业各项市场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以较低的营销成本实现企业效益增值

新媒体营销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的特征,因此,将新媒体运用到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中,可最大化地提升企业的效益和价值。首先,利用新媒体进行营销时,企业只需要每年投入一定的费用即可,而后续的内容投入、效果输出则与前期的费用投入没有太大关联。只要精心整合营销内容、增加内容投入,实现新媒体既有资源的高效运用,就能使企业的营销取得满意的效果。其次,新媒体营销的参与对象是全体网民,他们参与的过程其实也是信息扩散的过程,更是营销效果得到提升的过程。参与营销的人越多,就越能充分挖掘营销资源,并借助营销过程实现企业效益增值。网民参与互动的过程相当于免费传播营销资源,进一步强化了营销过程,对于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以较快的传播性强化了企业品牌塑造

大众化传播是新媒体传播的重要特征,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而言,新媒体较快的传播速度可帮助企业快速地树立口碑和形象,带动企业的后续发展。首先,新媒体有助于将企业营销的最新消息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大众,实现企业自我形象的塑造。其次,新媒体还有助于企业分析、汇总大众的意见,并及时调整企业的营销工作,以有效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可以说,企业品牌的塑造是一个动态化、双向性的过程,其本质是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构建起稳定的关系,这就需要新媒体作为纽带来实现。总而言之,新媒体以较快的传播性强化了企业品牌的塑造,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原动力。

三、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

(一)树立全新的新媒体市场营销理念

新媒体时代,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撑和媒体运作,因此,必须要树立全新的新媒体市场营销理念,充分认识并重视新媒体在企业与客户营销互动中的优势。第一,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分析,新媒体是消费者获取信息最为便捷的渠道,在当下也成为他们消费的主要方式,这种消费方式的转变要求企业增强新媒体营销意识。第二,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分析,企业营销行为的本质是对市场现有信息、资源的掌控,而新媒体以其较强的互动性和传播性能在短时间内获取信息和资源,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提供便捷的渠道。因此,必须要树立以新媒体为核心的企业市场营销理念,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发挥网络优势,实现精准化营销

激烈的时代竞争要求企业实现精准化营销,这是不断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建立以消费者为主导的运营模式。第一,针对企业庞大的客户群体,必须通过搜集大量数据来分析消费模型,并借助信息手段打造客户CRM系统,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动机、消费倾向,并为之推送有效的信息服务,不断提升企业市场营销行为与客户需求的契合度。第二,真正推出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特征来捕捉其消费偏好,制定合理化的营销方案,并以不同的营销专题形式呈现出来,实现与客户的互动。总之,新媒体具有较强的信息捕捉能力,善于借助网络来实现精准化营销,对企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三)整合新媒体资源,拓展营销渠道

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的营销渠道具有多样性,企业要善于整合富有优势的新媒体渠道,以不断创新企业的市场营销方式。首先,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手段,例如,可以借助企业官网、官微、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新媒体手段来开展营销,在保证其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营销渠道。其次,积极开展社交类的新媒体营销活动,充分利用朋友圈转发,微信微博话题互动,搜索引擎推广等方式来扩大营销范围,有效提升营销覆盖率和影响力。最后,应充分挖掘传统媒体的优势,重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提升企业营销的效果。如创办企业杂志,并实现线上电子杂志同步;还可以组织线上直播、线下推广的活动。

(四)凭借媒体优势实现企业品牌塑造

新媒体最重要的职能是实现信息传播,最大化地提升企业市场营销的有效性。新媒体是企业发展中的无形资产,对企业品牌塑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要充分挖掘新媒体的优势,以强化企业品牌塑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一,借助新媒体技术正向引导企业的口碑宣传工作,以有效塑造正面的企业形象。第二,依托信息化技术,有效规避营销危机,在第一时间运用技术处理负面信息,以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品牌形象。总之,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品牌塑造和口碑宣传工作,并借助媒体技术手段对其加以维护,这对于不断提升企业营销战略的创新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五)强化新媒体营销体系的技术投入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是新媒体运营的重要支撑。因此,必须不断强化新媒体营销体系的技术投入,以有效推进企业营销工作的开展。第一,增加技术投入和资金支持。围绕现阶段企业营销工作的重点来更新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确保新媒体营销工作正常运行。第二,成立专门化的技术开发团队,负责本企业营销工作的推广、运营、网站设计、微信宣传、APP开发,保证新媒体营销手段形成一套体系,不同的营销方式互相配合、有益补充,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总之,强化新媒体营销体系的技术投入是企业营销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时代竞争力。

四、结语

新媒体营销是时展的产物,在企业市场营销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企业必须要树立全新的新媒体市场营销理念;发挥网络优势,实现精准化营销;整合新媒体资源,拓展营销渠道;凭借媒体优势实现企业品牌塑造;加大新媒体营销体系的技术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转型,实现市场营销利益最大化。

作者:耿旭蓉 单位: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明.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企业营销模式探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2.

[2]程超,仲多.基于自媒体的企业营销研究[J].时代金融,2013,(12):278-279,285.

[3]孟秀燕.论新媒体时代下企业营销方式的转变[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1):61-63.

[4]王成阳.企业网络新媒体营销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2.

[5]朱冬雷.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策略研究[J].企业研究,2013,(24):30-31.

[6]刘应新,卞晓羽.新媒体背景下的企业营销活动创新[J].现代营销旬刊,2015,(1):8-10.

第三篇:保险企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运用

摘要:

财务管理工作在各行各业中都非常重要,财务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完善的财务管理能够为企业建立起优良的融资环境,不仅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机会和条件,也对企业的融资起着制约、干预等作用,其包含的内容也十分丰富,有政治环境、市场环境等等,每个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融资环境。对于保险企业来说,财务管理更加重要,投保人向提供保险方交纳一定的保险费用并签订相应的保险合同,如果投保人所投保的财产等因种种非人为因素而受到损失,提供保险方将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保险。需要有更加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来提升保险企业的工作效率,在保险企业的市场营销中,通过完善的财务管理来提升自身企业的运作能力,对于营销的效果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本次讨论中,首先对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财务管理在保险企业市场营销中的运用。

关键词:

财务管理;保险企业;市场营销

近年来,我国的保险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了我国基础产业和公共事业中的主要支柱之一,保险的应用为我国公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非常多的便捷,随着我国保险市场改革的推进,保险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也需要随之做出改善,适应社会和保险市场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受到了较多的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为许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对于保险企业来说,对资金的周转与管理有着更高需求,保险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创新,与其所生存的市场环境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通过对保险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研究,深入了解其发展现状,对其进行明确分析。

1.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从概念上来分析,财务管理(Financial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投资、融资与资金的流向,然而有的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企业不能根据实际状况来制定发展战略,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影响企业的安全运行。而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结合网络技术来实现财务管理,可以帮助保险企业将财务其一些销售业务通过网络报表,同时可以远程协同处理查账、报账等之类的业务,这种现代的财务信息获取方式使企业财务管理发生了变革。在一个企业中财务管理是具有重要地位,许多销售信息或者商务信息都是来源于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在信息时代的环境下,许多企业也逐步在网络中发展其生产经营方向,并从中挖掘更多潜在的客户。在这种背景下,财务管理的方式要与企业的发展和定位进行整合,并以其独有的优势,为传统的交易模式和管理模式带来全新的改变,同时,在执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还要确认电子单据和报告等,进行这类工作则需要有相应的程序和方法。

2.财务管理在保险企业市场营销中的运用

保险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非常重要,通过对财务管理的优化,能够进一步提升保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关于财务管理在保险企业市场营销中的运用主要从以下两点来实现:

2.1完善财务管理提升保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我国如今的市场状况来看,人们为寻求更多的利益纷纷投入保险行业,由于保险行业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企业自身的缺陷使得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无法获得足够的融资来支撑企业的资金周转。市场营销中需要做好市场调研、设计保险产品、制定销售价格、建立销售渠道等工作,并且在达成交易后还要做好售后服务的工作,这些都与财务管理分不开。而通过对财务管理的完善,在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利用网络环境的广阔无垠,实现对财务管理空间的拓展。让财务管理的能力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得到更多的延伸。并且许多原本由人工来执行的工作,也可以转变为计算机来进行,财务核算的准确率有了更高的保障,财务管理的工作也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效果,管理效率将会有显著的提高。通过改善财务管理的工作现状,消除财务管理与销售业务之间的矛盾,并为市场销售建立起强大的财务后盾,让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更加从容自信,进一步提升保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2优化财务管理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企业的资金变动情况影响着整个保险公司的运营,这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所在,在这一方面,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快速对数据的变更进行处理并传输到相关部门,及时做好应对和预防工作。减少保险企业的损失,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同时,财务管理能够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不同保险的网上询价、网上购买等活动,甚至还可以与社会部门相互协调,帮助企业完善自身的资源配置,稳固企业的根基。即使在销售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差错或者面对较大的风险,也能够通过财务管理来提前做好防御措施。

作者:张晓莉 单位:人保财险宁夏分公司

参考文献:

[1]任建斌,张军凤.财产保险公司报账制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会计之友,2011,06(16):33—34.

[2]胡建伟.论财务管理在保险企业市场营销中的运用研究[J].新财经(理论版),2013,06(02):71—71.

[3]袁树平.我国中小企业营销费用成本分析和会计处理[J].时代金融(下旬),2011,15(02):18—19.

[4]肖陆嘉.我国车险业务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04):72—74.

[5]阮景平.财产保险行业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16(20):39-40,146.

第四篇:互联网企业旅游业市场营销创新研究

摘要:

通过我国旅游业的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指出该行业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旅游行业的营销创新会极大提升旅游企业的收益的结论,并提出了经营规范化、提高售后服务、优化旅游路线和营销创新等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旅游服务行业;营销创新;多元化

一、引言

从2010年开始,全球旅游人数都以年均大于4%的速度增长。2015年中国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超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万亿,比2014年分别增长10%和12%。[1]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旅游消费走向大众化,外出旅游成为居民常态化生活的选择,我国的旅游产业必将更快加速发展,旅游消费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现在社会上的大部分人都不排斥甚至喜爱旅游,因为旅游给人们带来快乐,旅游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我国的旅游产业必将快速的发展。[1]发展旅游业对我国的经济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旅游业带来的收入对GDP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目前各地旅游企业数量大大地增加,直接导致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旅游企业必须以旅游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来进行经营活动,才能迅速发展。[2]一个好的旅游企业离不开成功的企业营销,而成功的企业营销必须是依托科学的和新颖的营销手段,营销策划要有一定的创新性。“互联网+”旅游的兴起使得旅游市场与互联网结合越来越紧密,传统的市场营销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所以当下的旅游企业需要运用互联网的思维不断开拓和创新自己的营销手段和策略。

二、旅游服务行业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企业缺乏品牌经营理念,依旧习惯采用传统的价格战略

经济的发展,带动旅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中国俨然成为一个“旅游大国”。但是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8000多家旅行社的总收入却不及日本交通公社(JBT)的收入。[3]日本JBT的经营理念是通过建立不同品牌来渗透到不同的细分市场,比如“ACEJBT”是针对国内低端的客户群体,“LOOKJBT”是针对个性化的客户群体。而中国大多数旅游企业没有自己独特的品牌特色,推出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都是模仿其他旅游企业的产品,没有对不同的客户群体细分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少数旅游企业脑海中存在品牌概念,或者已经建立自己的旅游品牌,但仅仅是通过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宣传品牌的名称,过多地依赖广告等媒介的传播,以达到短期获利的目标,并没有围绕着品牌去展开营销的创新和经营。很多企业认为旅游价格低就能吸引顾客的眼球,他们大都采用了“削价”价格策略。很多旅游企业搞起了促销、大减价,为了吸引顾客相继掀起了降价的狂潮。但是这种降价方式不但不能吸引顾客,还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形象,损害了旅游企业的自身利益。[4]有的旅游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获取利益,提供了虚假的旅游服务信息给顾客,甚至有些企业为了拉拢顾客使用了贿赂手段,等等。这些做法对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都造成了损害,不利于企业自身长期发展。[5]部分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忽视法制化的经营规范,结果引起大量的纠纷和投诉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问题。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旅游企业应该从保护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双方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使我国旅游业和旅游企业都能够健康地发展。

(二)旅游企业售后服务问题

总体上讲,旅游产品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要满足游客各个方面的要求:物质上、生理上、精神上和心理上,所以旅游企业应该坚持把游客看作“上帝”来对待。游客的购买过程经历了需求的识别、信息的收集、对产品的评估与选择、决定购买意向和购买后对产品的验证。现在很多的旅游企业往往会忽视了当中的某一环节。[6]其实游客对所购产品的满意程度会对他们日后的消费和宣传企业的形象起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广大消费者对于旅游过程中的要求和需求,提高旅游企业的售后服务,我们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对杭州海外旅游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的顾客发放了一份关于售后服务的调查问卷。共发放了调查问卷150份,收回了问卷122份,其中有效的问卷有114份。通过对这114份调查问卷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消费者在旅行途中,最关注、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住宿、餐饮、交通、娱乐等几大类,它们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所以旅游企业应该重点为表1中占比较高的服务要素提供相关的售后服务。而我国消费者对我国旅游企业的售后纠纷也往往集中在上述的几个重点。优良的售后服务可以使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满意程度相对提高,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潜在顾客。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国内旅游企业缺乏一个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而对顾客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不予积极地解决,从而引起顾客的不满,使企业形象受损,顾客流失。

(三)旅游市场存在忽视旅游形象问题

在旅游界流行这样一句话;“上车睡觉,下车逛逛,到景点拍照,回来一问啥都不知道。”从这句话反映出大多数游客都是走马观花的模式,没有真正的体会到旅游的意义。很多跟团出行的游客在返程时觉得身心疲惫,很难享受旅游的乐趣,没有心旷神怡的感觉。旅行社仅仅满足了国民对旅游的需求,但没有提高旅游带来的高品质享受。这归根到底在于旅游市场忽视旅游形象,没有认真地分析旅游地的文脉和地脉,科学地制定反映当地特色的旅游线路,让游客没有深刻地感受旅游地所反映出的特色。

(四)旅游市场促销方法单一

旅游企业的促销手段,有“老三样”,即宣传册、导游图、录像带。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三样”:企业说明会、交易会、VCD。[7]而这样为数不多的、又相当有限的旅游促销手段,也大多是换汤不换药,缺少改变提高和创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运用各种各样的促销手段和方法来进行营销,旅游业也需要进一步展开营销创新。

三、实证分析

结合本文调查的结果及上文阐述的问题分析,我们把问题归结成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形象,一是营销方式,为此我们进行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分成两个步骤:首先我们对全国除了香港、台湾和澳门以外共计31个省级行政区中每省随机抽取各20家旅游企业,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交流和联系,一共发放了调查问卷620份,收回了561份,其中有效的问卷数量为520份。企业形象的分数来源是各个企业根据自己的顾客对其企业形象的认知度进行打分,分数越高表示该旅游企业的形象越好;而营销方式的分数则是按照旅游企业拥有的营销方式数量,数量越多,手段越丰富,其营销方式的分数就越高。回收调查问卷后,我们进行了数据分析,按照分档的原则选取了10家企业,其中既有效益出色、公司运转优良的优质企业,也有在企业形象和营销方式方面做的相对不足的企业。通过分析他们的相关数据,并与其相关的收益联系到一起。目前,大多数旅游企业还尚未意识到企业形象的重要性,其具体表现为旅行社,旅游饭店等普遍缺乏品牌经营的理念,旅游商店,交通业等缺少相关形象的塑造。许多企业习惯用价格战去吸引顾客,但顾客有时无法体验到旅游企业提供的旅游产品和其经营的特色。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创新的企业营销方式也是旅游企业实现企业收益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人们更倾向于追求自然化、健康化的“绿色产品”。就此而言,企业的营销方式应重视“绿色”思维,提供“绿色服务”朝着健康、绿色营销兼顾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的方面创新和发展。

四、对我国旅游行业营销创新的建议

(一)树立品牌经营理念,塑造企业形象

一个旅游企业关于旅游区域资源准确、独特的“主题”定位,在彰显产业个性及其文化魅力的同时,让游客更有针对性的选择各自偏好的旅游地点及项目,从而在实际旅游过程中对该次旅游有明确的主题概念,下意识会更多关注主题所提及的资源,体验到旅游企业提供的旅游产品和其经营的特色。在这一系列服务过程中,游客作为企业品牌塑造的参与者与推动者,会对企业形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从而实现从一般的产业受众到忠实消费者的转变。旅游市场发展到今天,出境旅游的逐步开放,加剧了国内旅游景点的挑战,而未来的周休2.5天的休假制度将大大的刺激大众对休闲度假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旅游市场的发展。如何吸引国内消费者的目光,在境外旅游开放的挑战下,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在以游客为主导的今天,旅游企业加深主题化趋势,走主题化、品牌化的道路。由于旅游业具有强关联性、多上下产业链和产业边界模糊的特点,可以以旅游为导向,把握旅游区域资源在自然生态、气候环境、历史文化方面与品牌有关的要素,通过“产业+旅游”的方式,与各类传统上不相关的产业实现要素融通,丰富旅游资源。

(二)细分消费者市场,采用品牌差异化销售模式

日本交通公社(JBT)的成功无疑给中国的旅游企业树立了标杆。JBT所采用的细分消费者市场,给目标人群定位并树立品牌是一个有效的营销创新,这种营销创新对于我国的旅游产品营销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我国人口众多,居民的经济收入差异明显,对不同收入的居民分类并且调研他们各自的旅游消费水平是至关重要的。日本的品牌差异营销更加能够满足细分消费者市场,让消费者在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中体现到最具性价比的服务,这是对于单一价格体系的旅游产品的一种创新。针对不同的人群需求,推出不同主题,制定不同的旅游路线。如迪士尼乐园定位趋向高端消费人群,而学生群体经济尚未独立,会更多的考虑价格因素以选择最佳的“经济游”。

(三)建立完备的售后服务体系

我国旅游营销过程当中的售后服务长期以来一直为广大旅游消费者所诟病,建立旅游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对于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包括对游客满意程度调查,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意见和改进要求。此外,针对不同层次的旅游者建立一个完备的资料库,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和策略的制定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此,我们可以运用大数据对客户的偏好及满意度进行数据搜集和后续的分析以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不仅意味着旅游企业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针对旅游者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将旅游者的意见进行整理归纳,及时有效改进旅游产品,使其适应目前的旅游市场,为旅游企业赢得更好的口碑和更多的顾客。此外,建立完善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不仅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还能为今后企业拓展市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利用互联网思维,多样创新营销方式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利用网络平台,创新“互联网+”的营销模式,追求差异化,把旅游产品、服务和体验做到极致。用户在微信、微博、豆瓣等社交媒体中分享自己和朋友感兴趣的内容,发表对各种服务的评价,互联网强大的传播能力会使这个声音根据内容的价值程度而放大,在互联网经济下发展出粉丝、微商的渠道。借助搜索引擎、评论网站和社交媒体等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性营销创新方式,让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品牌感知体验,以较低成本便达到传统高成本的“大众宣传”效果,实现旅游企业品牌营销。通过浏览评论网站,企业可以互相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问题。通过与消费者增强互动,及时消除一些负面评价带来的影响,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传统的旅游服务是“一锤子买卖”,而互联网的普及为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建立起永久联接。通过线上的网站运营可以让联接转化为消费。企业线上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结合线下的服务,推动线上线下的互动、融合、精准营销,加速线上线下的融合的趋势。在线网站所积累的大量旅游交易数据和浏览数据有很大的实际价值。利用“大数据”将出行旅行数据化,直观分析各消费人群对旅游产品的偏好选择,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根据游客的最新“口味”做出反应,精准定制推送相关产品信息,提供“小而精”的特色旅游服务,实现在营销、生产(定制服务)、服务(实施)等环节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指导旅游服务资源配比,增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联动,最终为游客出行带来最优性价比的方案,甚至帮助游客直接决策。

作者:商子楠 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白鸥.健康旅游业创新的多主体共演模式[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2):108-114.

[2]张保勇.基于电子商务的旅游业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3]周琳.中国旅游业的制度创新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4]张文建.当代旅游业态理论及创新问题探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4):91-96.

[5]卢杰.中国旅游业创新系统构建——基于反经济周期视角的研究[J].特区经济,2010(8):157-159.

[6]江珂.旅游业创新能力测评的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7]刘艳兰.实景演艺:旅游业态创新及其扩散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第五篇:新媒体企业市场营销创新

【摘要】

新媒体是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环境下的一种新的产物,目前为止对于新媒体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如今我国常见的新媒体平台由微信、微博、贴吧等自媒体形式,但是新媒体的含义绝对不仅仅只有这几种表现形式。新媒体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种新的形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推广,其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在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当中也有着普遍的应用,本文对我国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新媒体背景;企业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策略分析

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内的各领域对品牌广告效应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而新媒体则以一种颠覆传统媒体的方式应运而生,而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的转变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的现象,而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则是目前各企业所研究的重点项目,如今信息时代的步伐已经越来越快,各企业都面临着发展方式的转型,新媒体无疑是其转型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一、新媒体在企业市场营销模式创新当中的主要作用

新媒体对于企业市场营销的作用大概有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企业未来发展中市场拓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对于企业市场环境的影响,下文通过这两个方面对其作用进行阐述。

(一)企业市场拓展的作用

无论是什么企业,其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大多数的企业发展历程都是比较相似的,由小而大。没有任何一个大企业是突然的矗立在市场中,比如如今的阿里巴巴与万达,在十几年前,这两个企业还是两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由于几代人的努力慢慢的由小而大,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涉及到不同层面的转型,在如今的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当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地步之后就会有这更大平台的需求,也就是说会转向更加广阔的市场,而要进入更广阔的市场就会需要一些手段对其进行辅助作用,这也就是新媒体重要的作用之一,企业往往是和交易产生必然联系的,而交易的便捷性则是许多企业的追求,而新媒体拥有微信、微博等多种手段,它可以让企业在面对一些相对复杂的交易时将其变得简单可行,比如跨区域与跨国订单的交易,其中的产品了解、市场调研等都有着许多复杂的程序,而这些程序由于环境与地域的原因会存在一些问题,新媒体正好可以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新媒体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的媒体形式,有着范围广,信息及时等优势,对于企业发展中市场的拓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企业市场环境的作用

企业的市场环境是针对企业的发展程度而定的,小区域企业、大区域企业、全国性企业、跨国企业等,但是无论哪一种市场环境都是需要依靠信息的传播与交换实现,而新媒体可以做到这一点,新媒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公开性与开放性,所以对于信息的传递与交换而言有着绝对的优势,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市场环境的过渡,企业在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同时往往需要进行市场环境的过渡,比如由国内市场转向到国际市场,而这种过渡更是需要信息的传递进行支撑,其实传统的媒体业可以胜任这种信息的传递,但是相对于新媒体而言,无疑缺乏一些灵活性,大众媒体与个人媒体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新媒体使得各国际企业之间的交流变得便捷,使得各种信息的传递变得顺畅。对于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新媒体环境下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策略

在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当中主要是有着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方面就是对于企业内部的创新,另一方面这是企业外部的创新,下文通过这两方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策略进行分析。

(一)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外部创新

在新媒体的环境之下,企业外部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1.网络营销。新媒体本身就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型媒体,所以企业的市场影响应该由线下与线上两个方面进行,如今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比较习惯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网络营销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必不可少,而网络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而言更注重品牌效应,而新媒体则作为一种网络媒体的形式加大企业的对外宣传的力度,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体对企业进行品牌宣传。除了对外的宣传之外还有市场调研,通过网络上所了解的消息对目前的网络市场进行调研,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2.企业网站。企业的门户网站已经是各大企业必不可少的宣传措施之一,企业无论大小找网上都会拥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是为企业进行对外的宣传,而门户网站知识企业让客户主动了解的途径,当客户对企业的产品产生了需求之后就会向更多的了解企业,而门户网站则是一种最为方便的了解形式,不用实地考察,与企业的市场营销相关的信息都可以从门户网站中寻找,所以门户网站的设计十分重要,里面所呈现的信息既要真实可靠又要扬长避短。达到树立门面的效果。

(二)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内部创新

新媒体对于企业市场营销的作用除了外部的创新之外还有内部的创新,一个企业的运作离不开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的努力,而新媒体的出现可以增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执行者,所有的工作都不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必须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方能完成,而在其配合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有着不同程度的交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运用新媒体的形式进行各个部门的沟通交流,达到想要的效果,新媒体则正好可以实现这一点。

三、结语

新媒体对于当今的市场经济社会来说,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趋势,如今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个企业间发展的节奏也在不断的加快,而快节奏的发展自然需要一种快节奏的工具进行辅助,新媒体成就了现代企业,现代企业造就了新媒体。

作者:彭澜 单位:贵州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芳.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市场营销模式变革研究[J].现代商业,2012,(27):49-50.

[2]陈秋蓉.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营销模式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3):131-132.

旅游保险范文5

其一,从旅行社经营许可制度的诸多改变,可以看出新《条例》降低了市场准入的门槛。由过去条件苛刻、严格分类、层层审批变为统一规定、公平竞争。过去经营入境游、出境游的通常是国有大型旅行社,因为只有这种旅行社资金充足,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面对高额注册资金、质量保证金以及层层审批望而却步,去经营盈利较少的国内游。中小旅游企业为了生存,多数选择价格战,使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最终导致了“零团费”、“负团费”等欺诈旅游者的恶性竞争。2009年12月1日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文件精神指出,新《条例》“完全打破了行业、地区壁垒,简化审批手续,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支持各类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积极引进外资旅游企业”。

其二,过去由于层层审批,一则给大多数非国有旅游企业设置了壁垒,二来赋予了旅游主管部门无限的行政权力,“招租”、“买租”及腐败现象应运而生,完全不利于旅游业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新《条例》在这一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但降低了资本要求,而且在审批程序上也大大简化,旅游主管部门的行政权力在逐步下放。在此情形下,必然会带动旅游企业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其三,过去我国旅游业只准外国旅行社在我国境内设立办事机构,而且对外商投资旅行社的准入条件也设定了很高的标准。如外商投资旅行社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400万元,同时投资者也受到严格限制。新《条例》根据我国入世承诺,删除了以上规定,规定外商投资旅行社可以设立分支机构,外国投资者还可以设立外资旅行社。从此以后,大型国有旅行企业、民营旅游企业、外商旅游企业在旅游市场上三足鼎立、公平竞争、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评析

质量保证金制度最早源于日本。我国在旧条例中就采用了这一制度,旨在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管理。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是指由旅行社在取得业务经营许可证后3个工作日内,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缴纳用于保障旅游者权益的专项款项,缴纳的方式为在指定的银行开设专门账户或提供银行担保。

按照新《条例》规定,旅行社在违反约定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或因解散、破产等原因造成旅游者费用损失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使用质量保证金,人民法院也可以根据判决、裁定等生效文书直接从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账户上划拨赔偿款。旅行社如果三年内未受处罚,则可降低数额的50%;反之,若因赔偿造成保证金减少,则应在通知5日内补足。另外,旅游局分级设立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负责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案件的审理。我国《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具体规定了旅行社的赔偿责任以及如何应用质量保证金。

在我国对旅行社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根本目的在于制约旅行社。旅行社和旅游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不对等,按照行业惯例,旅游者在订立合同之初即会全额交付旅费,而把旅行中的一切事物全权委托给旅行社来安排。若旅行社出尔反尔、不守诚信,旅游者将束手无策,只能任其宰割。国家要求旅行社交纳质量保证金,在旅行社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时用于赔偿,大大降低了旅行社收取旅费之后为所欲为的可能性,为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这项制度实施以来,的确很有成效地保证了旅行社的服务质量、保障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例如,笔者多次报团旅游,返回之后,旅行社多会电话回访,询问途中导游的表现或在旅行结束之时要求旅游者提供反馈意见。可见,旅行社较以往更为关注旅游者的需求和感受,力求把旅行安排得尽善尽美。

旅行社责任保险制度评析

2008年8月国家旅游局了《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关于完善旅行社责任保险的若干意见》。《办法》规定,“旅行社责任险的保险责任应包括旅行社在组织旅游活动中依法对旅游者的人身损害、财产损失承担的赔偿责任和对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人员的人身损害承担的赔偿责任”。另外,该《办法》和2001年的《规定》(即《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相比,取消了人身伤亡责任的最低保额20万元人民币。《办法》规定,由保险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旅行社责任险业务进行监管,新《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旅行社不按照规定投保责任险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吊销经营许可证。

可见,无论是旧《规定》还是新《办法》或新《条例》,无一不是采取强制性手段要求旅行社投保责任险,目的仍是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便在旅游者受到侵害、旅行社出险时由保险公司进行理赔。这样做既降低了旅行社的赔偿风险,又保证了旅游者的合法求偿,可谓一举两得。另外,由保险监督部门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对此项制度的落实进行监管,实际效果显著。

但是,往往由于旅游者保险知识匮乏,通常误以为旅行社责任险包含了人身意外险,加之旅行社、保险公司在这一块基本无利可图,所以不会主动积极向旅游者详细介绍险别,导致大多数旅游者出险后才明白旅行社责任险和人身意外险没有任何关系而甚感后悔。因此,笔者认为,在旅行社责任保险制度中应当增加旅行社对关系旅行者切身利益险种的介绍及辅助投保义务这样的内容,这样才能全方位地保证旅游者一旦出险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损失。

现行《旅行社条例》经营原则评析

新《条例》第四条规定:“旅行社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提高服务质量,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笔者将对这四个经营原则分别进行分析:

其一,自愿原则。学者王泽鉴认为“契约因当事人互相表示意思一致而成立,一方当事人自己受该契约拘束,并同时因此而拘束他方当事人。此种互受拘束乃建立在契约自由原则之上,即当事人得依其自主决定,经由意思合致而规范彼此间的法律关系。契约自由乃私法自治最重要的内容,为私法的基本原则。”[3]57#p#分页标题#e#

笔者认为,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是合同关系,而这种合同关系产生的基础和内容必须基于自愿原则。旅行社不能以欺诈、胁迫等手段使旅游者在违背其真实意愿的前提下订立和履行合同。自愿是旅行社和旅游者合作的基础,也是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自始至终应当遵循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笔者曾经报团去杭州旅游,导游推荐价格昂贵的“宋城”项目(260元),笔者和多数游客不愿参加,司机就威胁说不参加的游客不许留在车上享受空调,自己去外面游荡三个小时。时值盛夏,室外温度高达39.6度,不少老人担心中暑被迫选择参观。这种遭遇在旅途中比比皆是,多数旅游者都会采取忍气吞声、息事宁人的态度。另外,媒体也多次曝光黑导游把游客关在店里不买东西不让出门的恶劣行为。其实,在旅途中游客最易受到侵害的恰恰就是自主选择权,有关政府部门在这个方面应当多多关注,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其二,平等原则。我国《合同法》第三条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学者江平认为,之所以要求合同当事人的地位平等,是由两方面原因决定的:“其一,地位平等是由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其二,地位平等也是由合同自身的性质决定的。”笔者认为,旅行社在业务经营活动中,必须与旅游者平等协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才能建立良好的主客关系。过去多年来,我国旅游者和旅行社的地位一直存在着不平等,从一开始订立旅游合同,旅行社拿出的就是格式合同,里面有很多削弱旅游者合法权利、减轻或免除旅行社法定义务的不平等条款。后经旅游者多次投诉、媒体频频曝光,政府先后了很多合同示范文本。如2007年3月20日国家旅游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合同》(示范文本)、2008年7月1日使用的《北京市一日游合同》(示范文本)、2008年7月8日的《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合同》(示范文本)、2009年7月1日正式启用的《北京市国内旅游合同》(示范文本)等。无疑,这些合同示范文本在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不少旅行社会通过增加补充条款的方式来规避法律、逃避责任。但新《条例》在这方面也有严格规定,今后旅行社想以优势地位欺诈、胁迫旅游者恐怕难以实现,旅游市场将越来越规范。

其三,公平原则。我国《合同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学者江平认为“公平的本意是公正合理,公平原则是进步和正义的道德观念在法律上的体现,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公平原则要求旅行社、旅游者在订立、履行、解释旅游合同时,根据公平的观念确定各自的合同权利义务的内容。学者王泽鉴认为“契约正义系属平均正义,以双务契约为主要适用对象,强调一方的给付与他方的对待给付之间,应具等值原则”;“契约正义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契约上负担及危险的合理分配”。王泽鉴所谓的正义,即我国《合同法》所规定的公平。

其四,诚实信用原则。所谓诚实信用原则,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应该诚实、守信用。“诚实信用原则在大陆法系常被称为债法中的最高指导原则或者被称为‘帝王条款’,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民法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年的《德国民法典》第242条规定:“债务人有义务依诚实和信用,并参照交易习惯,履行给付。”王泽鉴认为“契约关系消灭后,当事人尚负有某种作为或不作为义务,以维护给付效果,或协助相对人处理契约终了的善后事物。学说上称为后契约义务”。

笔者认为,诚实信用原则贯穿着合同从订立到履行直至履行后的所有环节。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中公认的商业道德,也是旅游市场中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旅行社应当以善意、诚实、公正为基础,自觉履行对旅游消费者和对国家所承担的基本责任。

现行《旅行社条例》法律责任评析

1.旅行社民事责任形式及其归责原则

新《条例》明确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为合同关系,这在2010年1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蔡家成副司长“关于《旅行社条例》的通信”中均有体现。新《条例》、《细则》在旅行社和旅游业务定义上,重点是团队包价旅游,即旅行社与旅游者订立旅游合同(多为标准合同),将其他业务作为委托业务,即将组团社以外的旅游经营服务者都作为服务的辅助提供者。当然,旅游者作为消费者,其权利自然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侵权责任法》保护,但首先旅游者受到的是《合同法》的保护。笔者认为,旅行社作为旅游合同的当事人,对旅游者应当承担的是合同责任,只有当其行为不仅违约而且侵权时,才会发生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因此,对于旅行社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其主要责任形式为合同责任形式,如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而归责原则则为合同责任的归责原则。

学者王立新认为,“归责,是指债务人的行为违反约定或法定义务,致使合同债务不能履行,或者造成债权人在损害事实发生以后,应以何种根据使其负责,此种根据体现了法律的价值判断,即法律应以行为人的过错还是应以已发生的损害结果为价值标准,而使债务人承担合同责任的过程”。

合同责任的认定要依据一定的归责原则。所谓归责,并不是指“责任的归属”,它表达的是合同一方当事人对其违约行为所造成的不利后果是否应承担合同责任的判断过程,而“原则”通常指具有指导意义的抽象化标准,是责任判断过程中应遵循的根据。

在合同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上,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不同态度。其中大多数国家主要采取两大类:过错责任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就采用了过错归责原则。《法国民法典》第1147条规定:“债务人应对其不履行或延迟履行债务负责。”《德国民法典》第93条规定:“非由于债务人的过失而未为给付者,债务人不负迟延责任。”相反,英美法系国家多采用严格责任原则。《美国合同法重述》第260.2条规定:“如果合同的履行义务已经到期,任何不履行都构成违约。”英美法系国家在追究当事人合同责任时,无论当事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只要违约,就应当承担责任。#p#分页标题#e#

笔者认为,我国合同法在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上采用了严格责任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相结合的制度。其中采用严格责任原则的违约责任为一般情况,而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的违约责任为特殊情况。严格来讲,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违反合同义务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而严格责任原则则适用于违约责任。

2.旅行社行政法律责任评析

根据新《条例》规定,旅行社的行政法律责任主要有两大类:一方面,旅行社在经营许可、质量保证金、旅行社责任险、经营业务等政府管制的各个方面违反条例规定,通常会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10万以上50万以下的罚款。另一方面,旅行社违反条例规定,在履行旅游合同过程中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将会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1万以上5万以下、2万以上10万以下、10万以上50万以下不等的罚款。

笔者认为,新《条例》和旧《条例》相比,在旅游市场准入条件、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新《条例》大大降低了旅行社准入门槛,放宽了旅行社经营入境游、出境游的条件。同时,对旅行社的违法经营行为规定了更为严厉的法律责任。这样旅行社在符合市场规律的自由竞争中仍要受到政府的管理与监督。这些规定对促进旅行社的长足发展大有裨益,杜绝了以往为了旅游业的发展饮鸩止渴的做法。其次,新《条例》在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方面,作了细致的规定,把每一个有可能侵权的环节都考虑在内,如第二十九条关于“旅行社改变行程(实为加点购物)”的规定、第六十二条关于“低于成本价(实为零团费、负团费)”的规定、第五十五条关于“转团(实为卖团)”的规定等等。这些规定无疑是釜底抽薪,从源头上解决了这些年来旅游业败德、欺诈、损害旅游消费者等顽疾。虽然,笔者认为新《条例》在旅行社行政法律责任中规定的处罚力度还不够,似乎还达不到让旅行社望而生畏、不致铤而走险的效果,但相比旧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已经是个了不起的进步,将淘汰一大批浑水摸鱼、不法经营的旅行社。

3.政府部门法律责任评析

新《条例》在第六章第六十六条规定了政府法律责任。其中包括对于旅行社违法行为未及时处理、未及时公告监督情况、未及时处理投诉、受贿、利用职权牟取暴利等情形政府部门应当受到处分。一般来说,任何一部公法都要在设定某一项公权力的同时,为该公权力的行使提供行为模式,还要规定任何国家机关“越权”以及“不行使”或“违法行使”该权力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否则,这部法律就会“由于缺少一种保障机制,而很有可能得不到‘遵守’,无异于就是一部‘控权不能’的法律”。

笔者认为,新《条例》对政府管理进行了详尽阐述与规范,而对政府责任则轻描淡写。“处分”一词很含糊不清。什么样的处分、怎样处分、如何具体操作均未作规定,而整个新《条例》的贯彻执行、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政府。法律规定得再天衣无缝,也需要有人来具体应用。如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遇到问题互相推诿、消极怠工,旅游者又将如何维权呢?这种情况在过去司空见惯。有关部门无所作为,面对媒体曝光也无动于衷、稳如泰山。旅游者投诉要么石沉大海,要么被告知不在对方职权范围之内。在投诉无门的情况下,只能诉诸法庭。但小小纠纷又牵扯了大量人力、物力,实在是资源浪费、得不偿失。

因此,笔者认为,新《条例》应当明确各个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并详细规定未尽职责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督促有关部门管理人员去正确行使自己手中的行政权力,实实在在地解决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发生的实际问题。

旅游保险范文6

关键词:江淮;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金融产业;生态农业

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全球的环境正在发生着变化,最明显的是全球气温变暖,一些濒危动物开始失去踪迹。例如,长江里的中华鲟。大自然的这些变化时刻提醒着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保护好环境,因为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是很难恢复的,这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正是意识到一点,国家开始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就是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注重生态的平衡。江淮区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对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经济区的概念和意义

生态经济区主要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例如,以煤炭企业发展起来的城市鄂尔多斯,经济发展单一,主要靠资源换取经济的发展,一旦资源枯竭,发展起来的经济就会像泡沫一样破灭。因此在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经济道路,保护环境与自然资源,用风能、太阳能和新型可燃性材料代替部分煤炭的时候,这个城市的经济开始急剧下滑。因此依靠单一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经济不可取,需要在经济发展中以保护环境为基础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共同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二、以江淮的旅游业为例探讨绿色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被称为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产生经济效益的产业,是绿色产业。因此很多地区开发自然资源或者新建旅游景区来吸引游客,发展旅游经济。

(一)江淮区的旅游资源丰富。例如,淮安市的旅游景区有中国漕运城、西游记文化体验园、白马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并且在2016年时新建和续建旅游项目就有77个。江苏的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江苏太湖以及苏州的古典园林等。经常旅游的达人提到江南美景必然会提到苏杭,由此可见苏杭的美景已经深入人心。

(二)推行生态旅游。在大力倡导发展旅游经济的政策下,很多区域的旅游访客量在逐渐攀升,如苏州、钱塘江这些旅游地区。与一些新的旅游地区不同,这些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旅游胜地,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兴起,又赋予了这些地区不一样的意义,这些地区被称为网红打卡地。但是旅游的发展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可以承受的范围之上的,若因为旅游人次的增多造成环境的不可承受或者破坏,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需要大力提倡发展生态旅游。推行生态旅游。首先需要测算出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人流量,严格控制日参观人数,用大数据对参观人员进行合理排期。就是游客需要提前预约才能进入景区,当日预留少部分名额,这样当日预约入园的压力会小很多。其次,新建可供游客游玩的项目。新加坡是一个面积很小的国家,在土地资源上并不丰富,为了吸引游客到新加坡游玩,新加坡政府支持建造了很多人工景观,很有科技特色的灯会,巨大电子屏展现龙腾虎跃的奇观等等。这些人工制造的景观给人强烈的科技感和视觉冲击,与大自然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但是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看,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率。因此新建的游玩项目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带给游客不一样的感官体验。传统的风景旅游区可以引流一部分游客去新建项目中游玩,这样分散游客的策略可以减轻风景区的压力又能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最后对游客进行适当的宣讲或提醒。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有的人从小就有保护环境的习惯,有的人还没有这个意识。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景区内进行视频或者标识语的提醒,或者在景区内以表演的方式对文化介绍完之后进行短时有效的宣讲保护环境。

(三)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打造生态经济区。旅游业是生态经济发展的一个产业,还有其他许多产业,例如绿色金融业、生态农业等等。目前已经有一些地区展开了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方式发展经济,在本文后面关于产业融合板块进行详细说明。

三、以江淮的绿色金融产业为例探讨绿色产业的发展

国家发展战略中有提到要大力发展金融产业,以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金融产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尤其是微小企业和新型环保产业,最初发展的时候会遇到资金问题,金融产业就能很好地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促进这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江淮地区其他绿色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产业的促进作用,因此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很有必要。

(一)金融产业在江淮区发展的现状。江淮生态经济区的环保经济并没有形成规模化,尤其是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科技产业等。在推行了建立江淮生态经济发展区的概念以后,这些绿色产业也将逐渐被引进入江淮区。这些产业的发展,尤其在初期,需要金融产业的支持,因此需要建立发展绿色金融产业。绿色金融是环保经济长期的助力器,支持传统产业绿色改造,保证环保企业健康有序发展,而目前江淮地区绿色金融产业是比较缺乏的,所以这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基础与背景。

(二)绿色金融是一个新的经济发展产业。目前国内关于发展绿色金融的具体措施比较少,能借鉴的经验有限,只能向国外一些发展良好的国家借鉴经验。据调查显示,银行绿色服务渠道和绿色金融发展最好的是欧洲。结合欧洲的经验,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应当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碳金融、绿色投资与绿色保险方面做出努力。绿色信贷主要是方便绿色产业的企业在初期遇到资金问题时协助解决他们的资金问题,并且根据行业予以一定程度的利息优惠,可以促进绿色产业的引入和发展。绿色投资主要是投资人在选择一些项目进行投资时,优先推荐优质的绿色产业项目。绿色保险则是针对一些绿色产业设计的保险,以保证绿色产业在遭遇风险时能够抵御风险健康发展。

(三)绿色金融的发展非常有必要。建立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启动绿色金融发展计划,是引进绿色产业并对这些产业进行融合发展的基础。绿色金融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为其他环保产业的发展服务,因此尽快建立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很有必要。

四、以生态农业为例探讨绿色产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是近期提出的概念,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是好的方面的影响就是生态农业。例如,生态+的稻子。目前很多地区开始引进生态的方式方法进行农业的生产,水稻田里养青虾,构建一个小的生态平衡,用自然界的食物链法则来取代农药化肥。这样的生态农业的方式方法都在不断地创新使用中,并且在产量和品质方面得到了保障,有甲鱼+稻谷地组合,有螃蟹+稻谷地组合,也有鸭子+稻谷地组合等等,这些不断创新的探索模式也说明了生态农业已经大力发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相信在生态农业不断发展的形式下,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好,虽然改善的周期比较长,但是只要持续做下去,定然会慢慢恢复以往的碧水蓝天。五、以旅游业、金融业和生态农业为例探讨资源整合

(一)旅游业与生态农业的深度融合。旅游业主要是以风景地貌以及文化来吸引人们观光旅游,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生态农业主要是以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保证农产品的生产数量与品质,将这些农产品卖出去就有了经济效益。这两者的共同点是对环境是友好的,只是产生经济效益的方式不同而已。将旅游与生态农业融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生态农业中有没有让游客形成感官享受的因素。生态农业首先在生产方式上是区别于传统农业的,这是亮点一;另外农业发展是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产业,其中蕴含着文化,对青少儿的知识储备增长有益,这是亮点二;在城市化进程推进以前,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比例,很多人现在虽然是城市人,但是还是有很强烈的农村情怀,所以开设农村美食开启人们的味蕾,这是亮点三。诸如此类的亮点细细寻找还有很多,而这些亮点就能与旅游业形成交集,旅游业从业人员只需要好好规划宣传,就能把人流量引入到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农业的全面发展。

(二)金融业作为基础,与旅游业及生态农业积极融合。绿色金融里不仅仅是绿色信贷对农业的发展有帮助,绿色保险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毕竟农业是一个比较依赖自然环境与气候的产业,而自然环境与气候是多变的,如果遭遇百年一遇的大灾,保险帮助农业顺利过关并且重新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样的,旅游行业与保险形影不离已经是业内的常识。所以旅游、金融与生态农业是有共同的交集的,金融行业为旅游业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而旅游业与生态农业的发展相互促进。这三个产业只是绿色产业中很有代表性的产业,他们在融合过程中可以找到共同的融合点,其他绿色产业也是可以的。绿色金融产业作为绿色产业的基础是可以将其他一些绿色产业连接起来的,再看其他产业之间的连接点就可以共同发展了。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江淮生态经济区有很多绿色产业,共同发展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这些产业之间是有融合点,只要找到融合点,必将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对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促进作用。我们需要做的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引进产业时不仅仅重视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动能,更重要的是产业的发展对环境是否友好,这关系到未来可持续的发展。以绿色金融为基础,其他环保企业协同发展,将带动整个江淮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而且可以给其他区域发展带来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海贤.协同推进江淮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J].群众,2017(01):37-38.

[2]董年年,孙奕,王鑫黄,佳雨.江淮生态经济区下淮安旅游业的发展思考[J].大众投资指南,2018(05):146-147.

旅游保险范文7

一、导游薪酬的涵义

导游薪酬是指导游因被旅游企业雇用,为企业作出贡献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劳动报酬。通常包括两部分:直接以货币形式支付的报酬,如工资、津贴、奖金、佣金等;其他间接的货币或非货币方式支付的各种奖励或激励,比如福利、保险和休假等。从付薪的周期来分,导游薪酬一般可分为时薪、日薪、周薪、月薪和年薪,我国导游及旅行社职员实行的大部分是月薪制,外资旅行社及机构的管理人员多实行年薪制。

二、河源旅游业及导游薪酬的现状

河源市在2003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产业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河源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休闲度假型生态旅游前景广阔,形成了“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四大旅游品牌。近年来,河源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导游作为城市名片的作用日趋明显,导游人员日益成为旅行社旅游接待工作中的主体。导游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关系着旅游服务质量的好坏,对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近年来河源导游人员在从业、收入及保障方面都遇到了问题,究其深层次原因是目前导游薪酬体系的不健全所致。影响河源导游薪酬体系的核心要素有如下方面:首先是成本要素,导游的智力成本无法在其收入中有所体现。其次是脑力与体力支付要素,河源作为地接型旅游城市,导游工作脑力和体力的高度结合和支付体系不对称。再次是工作绩效要素,很少有旅游企业将导游绩效考核与导游实际收入挂钩。

三、基于激励性原则改革河源导游薪酬体系

理解导游,给予导游更多的人文关怀、更合理的薪酬机制,是河源导游的殷切希望和导游高效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河源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提高导游人员的整体素质,助推河源市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基于激励性原则的全面薪酬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将起到重要作用。全面薪酬体系设计是河源导游薪酬体系改革与发展方向,是进行激励性导游薪酬管理的有效途径。导游薪酬结构设计是旅游业薪酬系统设计的重要举措,一个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对执业导游的激励作用最持久。具体而言,可以采用结构性导游薪酬结构,借鉴国内包括广东省先进的旅游企业经验,将薪酬总额详细划分为由固定薪酬、可变薪酬、间接薪酬、非货币性外在薪酬、内在薪酬五部分组成的全面薪酬体系。构建包括导游基本工资、导游带团补贴、福利与奖金、佣金与小费等多种薪酬组合,明确河源导游薪酬的激励导向功能,导入与诚信、服务质量挂钩的分级付酬管理体系,才能解决以往河源导游薪酬体系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一)基本工资与补贴

为了更好地实现资历与薪酬相结合,基于河源导游用工市场的情况,应将导游的基本工资细分为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对不同层次的导游及同职种的导游薪酬结构按比例进行不同的设定。即:导游岗位的级别越高,薪酬中知识、经验、技能和职业素质等基本要素的认可度越高,导游获得基本工资的保障性更强。导游补贴应依据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补贴原则,对导游的类型、团队类型、补贴标准做充分的细分,以求做好补贴发放与管理。

(二)福利与奖金

针对河源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弹性福利计划,导游弹性福利应包括“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带薪休假、过节费、食宿补贴、文娱活动、团体旅游、专业进修、体检、专业培训、生日福利等,这是改变传统福利观念不能满足导游多元化需求的有效方法,提高了福利的项目效率性,消除了原来导游薪酬管理中的福利均等的平均主义思想。旅游企业可建立导游薪酬管理系统,根据导游的绩效考核情况,测算每位导游的福利额度及当年的福利总预算:导游标准福利点数=导游标准薪酬×RW=导游标准福利点数×P×(L/12)×K式中:R———导游标准福利占标准薪酬的百分比W———导游当年可获福利点数(个位数按四舍五入方式计算)P———导游上年度考核系数L———当年导游工作月份(指日历年)K———旅游企业年度经营业绩浮动系数其中,P值是旅游企业根据导游个人上年度四个季度的绩效考核总分所对应的浮动系数,可通过导游管理信息系统将已存储的导游绩效考核记录转化计算得到;L是指导游当年服务月份;K值是由旅游企业在每年根据上年度经营业绩来确定下年度的浮动系数,以此来调整全公司的福利总额度。

(三)佣金与小费

目前河源旅游购物店主要以出售特产为主,导游的导购佣金额度也随不同商品类型而定,但因为特产商店较多,商家在竞争中不惜出较高的佣金比例,甚至压低部分商品的质量,以寻求销售业绩,佣金的分配成为旅游市场上导游非常关心的问题。如何在购物店、导游、旅行社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合作及利益平衡,是河源导游薪酬制度改革的重要问题。借鉴发达国家与国内先进旅游城市的做法,可以采用“公对公”的佣金制度,由旅游定点购物店、导游及司陪人员、旅行社商定分配比例,并将佣金的结算方式由导游现收改为旅行社“公对公”结算,并将清单告示导游人员,并接受税务管理及监督。同时,实行“公对公”的佣金制度,应杜绝签约资质不全的商家,杜绝哄抬商品价格,不允许支付超高比例的佣金。“公对公”的佣金制度把之前不敢也不能公布的导游佣金,执行阳光操作,并使之合理化、合法化,进一步实现多赢,实现旅行社、导游、旅游购物店的三方合法收益,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促进了河源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参照国际习惯,可以尝试在河源旅游市场中部分品质游产品中给付小费。小费是对优质服务的一种鼓励,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更是对导游带团各项工作的感谢。随着对高质量导游服务的需求,广州、深圳、东莞等品牌旅行社已经开始尝试在旅游产品价格明确标注从产品总价扣除出导游服务费,由客人根据导游表现,按每天每人或单团给付导游小费,一般为5元至30元不等。小费的科学管理在河源旅游业试行,不能急于求成,应该选择VIP团队进行试行;在选聘导游时也要考虑多用十佳导游或金牌导游,做到服务示范,以点带面;旅行社决不能将小费纳入旅游产品的成本中,使导游收入缩水,这样不利于执行长效的小费制度。当然,游客有权对导游服务质量过差的导游拒绝支付小费,也可以对优秀导游给予更高的小费,这样就实现了导游薪酬与服务评价的基本对接。#p#分页标题#e#

(四)导游星级评价与分级薪酬

导游星级评价与分级薪酬给付是确保薪酬体系公平性的重要手段。针对广东省及河源市的实际情况,河源导游星级评价机制可实行导游分级及导游薪酬保底机制,确保级别越高的导游收入可靠性。导游服务质量的评价可采取随机抽查方式进行:具体做法是旅游企业或导游服务公司成立质检部,由专职质监员对本旅行社导游带团的服务质量进行书面、电话、网络等跟踪调查。质检员按优秀程度划分A、B、C、D四个层次进行评价,对近期导游的3个团队进行综合评估,计算抽查的3个团队的平均得分,并结合计调人员及游客的反馈意见、投诉情况等,得出导游的实际评价结果。旅行社针对导游员的年度表现,实行导游晋级(一星至五星、黄金、白金、钻石、金钻九个级别)与降级机制,对优秀导游进行表彰。

四、彰显导游职业素质在薪酬体系改革中的重要性

(一)建立导游培训、服务反馈机制

旅游企业应为新导游办理完整的导游服务档案,委托专业机构对导游的专业化、才艺等情况进行系统评估,根据河源旅游业淡旺季情况,有计划地实现对导游进行规范、系统的常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导游职业道德、诚信条约、导游才艺及规范操作流程、企业忠诚度及职业素养等。与此同时,通过选派优秀导游参加导游比赛,树立优秀导游形象,宣传金牌导游、十佳导游,并在导游服务中积极推广“公对公”佣金、小费制度,培育导游人员的职业自豪感与城市、企业的归属感。对于挂靠导游服务公司的导游,也应该就导游服务质量进行跟踪与反馈,明确规定导游上团的重要执业原则,对旅游者投诉的导游进行回炉再教育培训,并提升导游的思想认识。对导游在带团过程中发生的合法权益受侵害等情况做及时的调查取证,为导游人员做好维权代表。

(二)建立和完善导游人员的素质提升机制

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博士和塞尼•M•斯潘塞在所著的《工作素质:高绩效模型》一书中曾指出:“素质是在工作或情境中,产生高效率或高绩效所必需的人的潜在特征,同时只有当这种特征能够在现实中带来可衡量的成果时,才能称作为素质。”基于此,斯潘塞提出了素质的冰山模型,即素质存在于五个领域:知识与技能、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与动机。如何借鉴素质冰山模型及时做好导游素质提升及社会保障体系,是河源旅游界面临的突出问题,可以从导游员的能力、知识、素质三个方面加强导游素质培训。首先是在导游知识修为培训中,应结合实际工作特征安排客家文化知识、旅游安全知识、导游急救知识等。其次是在导游年审考核中增加“现场导游”的能力考核,导游可自选景点知识进行讲解及考核内容,删减了部分偏题和难题、失去意义的常规题。再次是充分体现导游员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相结合,积极开展导游轮训工程,走出去请进来,邀请名师交流指导,请优秀导游现身说教等,以优秀的导游服务促进旅游业的兴旺,增强导游薪酬的社会认可度。

旅游保险范文8

关键词:野外实习;安全风险防范

野外实习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必修课程,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团队组织与管理、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形式,是人才培养计划对旅管学生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必要教学举措。我系自1991级首届旅游专业开始组织野外实习至今,历经二十八年野外实习组织与管理工作,为最大限度地做好野外实习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安全风险防范工作,从而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野外实习路线设计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我系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组织工作,在每学期初确定具体实习日期后,即可以由同学们自由组合策划小组进行线路设计,然后通过各小组策划路线介绍进行PK,由同学们投票选出一条人数相对较集中的作为该年级野外实习路线,接着集中各小组优秀策划人才组成野外实习策划组织,各成员开始细化实习线路具体策划工作,主要从食住行游购这五个要素出发去分析实习线路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问题:食:因为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路线都会选择开发较为完善的旅游景区,所以正常情况下安排自由就餐都没有问题,主要是提醒同学们现场注意就餐环境、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策划过程中需要注意途中是否有合适的就餐地点,若没有就需要提前让同学们准备干粮;此外,注意当地突发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及时向同学们发出卫生安全预警,必要时统一安排符合卫生条件的就餐地点及围餐,以策安全。住:现在的学生经济条件较以前宽松,因此在住宿标准上有所提高,选择面较以前要宽一些。选择住宿地点时核心问题还是安全问题,一是避免选择地下室这类住宿场所,这类场所往往由于业主利益最大化而非常拥挤,空间狭小安全隐患较多,许多时候手机信号不畅甚至都没有信号,影响互相联系;二是尽可能集中居住避免分散,以利于互相照应最大限度保障安全。三是注意无论是那一种住宿场所,都应该是具备正规经营资质并通过消防安全检查。行:在交通选择中租用汽车最为关键,因为乘坐汽车时间较长,租车一定要选择有资质旅游车队或租车公司,尽管这样租车费用会比直接与司机联系会高一些,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旅游车况良好及行车安全性,更可以避免司机逐利而临时失约的行为,以保证野外实习正常用车。不建议同学们购买廉价航空(航班),因为同学们外出实习的行李较多,若加上行李托运超重费用和机上餐饮费用,总费用往往比正常航班费用还要高。游:游览是野外实习中重要学习环节和场所,不能选择尚未开发或设施不完善的旅游景区进行实习,不选择海拔超过4000米的景区长时间逗留,对于景区中一些相对危险的项目如华山的长空栈道等,也不建议同学们参加;游览过程中拍摄者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在取景中需要后退时务必确认安全。购:在野外实习过程中购物活动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地旅游市场发展,了解旅游商品特点及丰富程度,不鼓励但不反对学生购买旅游商品,主要考虑学生作为消费者其实习经费多数来源于家庭成员支持,也有部分来源于同学的勤工助学积蓄。购物环节的安全风险主要是在当地营商环境差的地方,容易出现与商贩经济纠纷而导致的治安事故,在实习线路设计中需要注意此方面信息的收集,并做出警示。

二、借助意外保险增强抵抗实习风险能力

由于野外实习时间长、学生多、内容杂等因素,实习过程中意外风险不可避免,但通过集体购买意外保险,能将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意外事故造成的风险进行转移,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因为意外伤害导致的经济损失,减少实习组织者的损失。投保野外实习意外险应注意保额和险种的问题,保额主要是根据当地生活水平和学生们的经济条件来决定,近几年我们为每名学生投保额是50万,15天实习时间每人交纳的保费约30元;至于险种则是根据实习路线和实习内容来选择,尽量把一些如高风险运动意外伤害(身故或伤残)、自驾游意外伤害保险金等不切实际项目去掉,选择一个包括交通意外、意外伤亡、急性疾病等适合野外实习保障且性价比好的险种。

三、野外实习组织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野外实习中意外不可避免,但作为指导老师可以在野外实习实施过程中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自始至终不断以各种有效方式去开展风险防范工作,以最大限度规避意外发生。如在车上开展导游讲解实践活动时,应避免在高速公路和弯多山路中开展;需要安排自由活动时必须是分小组进行,不能单独自由活动;晚上要求学生按规定时间回到住地报告制度,必要时要求学生在住地按指定动作要求拍摄各小组集体照片或小视频,以防作假;对卫生条件不好地方小吃提前预警,理性面对高原反应问题,做到思想重视预防方法得当,但不能恐惧。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