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保险论文范例

绿色保险论文

绿色保险论文范文1

土特产就是某地独有及最著名的产品,例如,镇江陈醋、长白山人参等;各种农林特产、纺织品、工艺品、矿物产品都属于土特产范畴;据此,我们了解土特产既是可以采集的天然产品,也包括加工的制品;总之,较独特的、能代表当地特色的产品、制品都可以称之为土特产。让土特产从原生态达到能销售的过程就是土特产的包装设计过程;为土特产进行包装设计,是一门多元化的艺术科学,包含工艺技术学、营销心理学、设计美学等;一个优秀的土特产包装设计,能使该土特产名声大噪,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土特产的包装设计应从“土”入手,把握乡土气息,传达地方文化,使浓浓乡情散发在商品上,从“特”开展,体现独特性、特色性,阐述产品应该有其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民俗风情,有与众不同的产品特征;在现今设计中,民族性的设计越来越重要,各类包装设计都有强烈、明显的民族性特征,能体现本民族的精神理念,散发地方文化气息,使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意识有机的结合,使土特产包装设计作品充满民俗、地域、人文情怀,并能以国际化的设计语言来进行视觉传达的设计是最为成功的包装设计。随着广西南宁每年一届的东南博览会的召开,随着泛北部湾经济圈的形成,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对土特产的需求日益加大。土特产成为地方名片已经在人们心中形成共识。如何从地方土特产的地域性和品牌性入手,充分挖掘地域性设计元素,凸显地域性文化内涵,突出鲜明的包装个性,从而促进土特产包装品牌化,让更多的人接受并喜爱土特产包装,已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环江土特产包装设计现状

1包装意识薄弱

环江土特产有大部分是动物、生肉,对于这类土特产,当地人重视动物的存活、肉制品的新鲜,但忽视了包装。以香猪为例,一般都是简单的竹制猪笼,忽视整生猪的运送、包装精美度,这也导致最鲜美的生猪肉仅仅能够在环江县附近流通,向外只能是真空包装的烤香猪,其实整生猪的包装完全可以借鉴宠物市场宠物猪的包装方式。而香粳米的包装一味的追求降低包装成本,更重视土特产产品本身,忽视了包装设计即美观性对于土特产食品销售的重要性。土特产贵在“土生土长”,最原始、未经加工的土特产更能吸引消费者。而企业在输出土特产的时候,仅仅做到“包”,且“包”仍存在很多的问题,而忽视“装”的意义。

2包装设计不合理

外包装设计的不合理,体现在包装材料的选择与产品特性不适应。突出表现在包装设计与产品包装功能具有不协调性,例如,香菇采用纸袋包装不仅易碎,而且感觉不清洁;香粳米采用聚酯塑料包装不仅看不到土特产品的质地,而且也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条例;不合理还体现在设计造型、设计色彩、设计理念上,例如,牛肉干、香鸭的包装袋上的图案不明晰、文字图案搭配不当,使购买者产生模糊概念,难以识别其性能与使用方法;还有一些食品包装的造型只是单纯的按照产品的形进行变形而体现不出韵律,有的包装设计色彩选用不合理,不能突出其美味感,包装设计的不合理,缺乏土特性、时代感、创新性,难以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包装设计缺少民族风味与地域特色

从已有的环江县土特产的外包装设计分析,大多数产品只是实景照片的拼凑,有的仅有一些文字说明加上大红大绿的背景色;在容器造型方面也是一味的追求减少成本,使用方形盒子、塑料袋包装为主,毫无创意可言;色彩因为并不了解毛南族地方色彩,而偏向喜庆红;整体土特产包装缺乏上乘之作,也无档次之分,不能满足各个阶层消费者的要求。既然是地方特色产品,应该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包装设计与土特产品不是分离存在的个体,而是应该依据本地特色传统文化而紧密联系并呈现出独特的美的共体。土特产品的包装设计只有突出地方、地域色彩才能与众不同,在宣传上才能富有视觉冲击力。

4包装设计存在过度包装现象

包装设计价值远超过土特产本身价值“,过度包装”是环江土特产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例如,环江毛南红窖酒采用松毛进行二次再包装,既增加了重量又对实际应用也没有多大用处。还有毛南花竹帽,产品本身已是很精美的工艺品,但是在货柜上陈列时,竟还有塑料、纸质材料的包装,这完全是“过度包装”的案例。过度包装加大包装成本,增加消费者的额外负担,限制了消费。每年中秋节的月饼销售,已经不是销售月饼本身了,而是销售月饼的“过度包装”为此,国家还出台相应的政策限制产品的“过度包装”。“过度包装”在现实中比比皆是,不但用材多、分量重,最主要是造成成本虚高,且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等,给产品一种物无所值的感觉,最终导致购买者的逆反情绪。土特产品的包装设计就应该是环保的、绿色的包装。从忽视包装到接受包装,从接受包装到追求包装的繁复与过分的高档华贵,从追求包装的虚荣与过分的高档华贵到返璞归真,这或许就是包装自身发展中的规律。

三、改进建议

从包装设计的一般规律、消费者购买行为和消费习惯出发,对环江县各类土特产的包装设计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四点建议。

1包装设计应重点突出视觉效果

包装视觉效果就是外包装的造型、文字、图案、色彩经过合理的整合搭配所体现出的整体效果,一个成功的包装具有最好的视觉效果。在环江土特产品造型设计上,应结合土特产品自身的形状,通过变形、异构等立体构成的相关知识,设计出最适合的造型。现今的视觉传达设计都把注意力的焦点完全放到艺术品的结构上,即强调的重点放到符号信息而不是语义信息上,放到设计作品的形式和结构上,而不放到它所再现和描述的事物上,产品外造型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各种饮料、各种化妆品的包装设计。文字是包装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字体设计能单独成为一门课程,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认知。在进行环江土特产品包装设计时,对于文字,我们先根据产品选用合适的字体,然后对字体进行变形等形式的设计,把文字放在合适的位置,并与图案、背景色相适应。图案设计与文字设计一样重要,图案是对于产品最直观的认知,在图案设计中,我们可以使用具象或抽象或变异的图案,通过对图案的设计,把土特产品更好地展现在外包装上。而包装的色彩,在一开始进行土特产品包装时,就应该制定所选用的色彩,色彩基调是定义该产品档次、品味的重要元素。好的包装设计,应充分考虑对造型、文字、图案、色彩等元素的组合,把这些元素整合好才能推出优秀的包装作品。

2包装设计应突出产品地方特色

环江县自然风光俊秀,是典型的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又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民风淳朴;在进行环江土特产的包装设计时,我们应尽量考量本地的地域特征和自然特征及社会特征方面,挖掘出毛南族的文化艺术特征,让颇具特色的毛南族视觉符号刺激购买者的消费欲望;环江县从1987年成立以来,现颇具地方特色的有“分龙节”“、傩舞文化节”、“百牛宴”、“世界自然物质遗产———喀斯特地形地貌”、“五香美食节”等。在进行土特产包装设计时,多选取毛南族傩舞服饰图案、环江五香的异化图案作为图形资料进行视觉传达设计,在外包装设计时加入这些图案,能散发出浓郁乡情的特质。发掘民俗故事、民间传说为包装设计的象征意义,使用地方文化特色色彩作为包装设计的背景色,使这些古朴的元素在包装设计中起到关键作用;包装设计作为地方文化的一部分,要反映出本土的心理特征,并将这种文化观念和地方性格表现在包装设计活动和创造活动中。

3包装设计应适当包装、多重包装

土特产品的消费,可以分为日常消费和礼品赠送。对于日常消费的顾客来说,倾向于方便装,而当土特产作为一种礼品赠送的时候,就要求上档次的礼品装。例如,环江牛肉干,应该推出精美的组合系列套装,借鉴月饼套盒,用一个包装装纳同类别的多种不同产品。这样一来,使土特产品的包装会有档次之分。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多种形式的包装、多重包装,不断提升品牌效益,将是环江县土特产包装设计的新趋向。

4包装设计应注重绿色包装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重要方针政策,在进行包装设计时我们也应该遵循包装可回收、可再次利用的原则;在进行土特产包装时,应多偏向绿色包装,即选用对生态环境没有污染、对人的身体健康无危害,又能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绿色包装的内涵是既能取之于自然,又能回归于自然。环江县是农林大县,林木资源丰富,所以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藤、竹、杂木等材料。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各类再生很快的物质包装材料,并且是最廉价的物资。只需要经过较为简单的加工就能加以应用。再配上纯天然绿色有机品绿色生态包装,肯定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社会的赞誉。

四、结语

绿色保险论文范文2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施工管理;应用

1研究背景

1.1区块链的概念

区块链的概念最早由中本聪(SatoshiNakamoto)在2008年发表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中提出。业界中,狭义的区块链,指将数据区块按照时间序列以线性链表方式组合而成的特定数据结构,并借助密码技术确保交易信息数据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广义的区块链,指利用加密链式区块结构来存储与验证数据、利用分布式共识算法来新增和更新数据、利用运行在区块链上的代码来保证业务逻辑自动强制执行的一种全新的多中心化基础与分布式计算范式。

1.2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影响区块链的核心因素,它是一种位于区块链数据账本上的计算机程序,具备驱动、可运行和可复制的特点。实际上,智能合约是利用计算机语言替代法律语言,来解决各项合约,并且是通过计算机自动执行。当预设编好的条件被触发时,智能合约就会自动执行用计算机代码编写的合同条款,不需要可信第三方参与。

1.3施工管理

作为工程项目的主要实施者,施工方项目管理即施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1)施工安全管理。(2)施工成本控制。(3)施工进度控制。(4)施工质量控制。(5)施工合同管理。(6)施工信息管理。(7)与施工有关的组织与协调等。

2区块链在行业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去中心化。区域链技术的使用,没有固定的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是相互独立,并且自由连接,这样形成不同的链接单元,由于没有固定的和唯一的中心,这就代表任何一个节点都有成为阶段性中心的机会,但是不具有以往强制性的控制能力,这就意味着交易双方可以绕过中间商,直接完成交易。(2)开发性。每次交易时交易信息发送到区块链上所有节点。不论该节点是否为交易相关方,即区块链上所有节点都见证了每次交易,并自动为交易记录背书。(3)可扩展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易数量以及交易人数的增加,区块链上每个节点对于交易信息的记录也呈现几何数的增长。(4)可提供溯源性追索。区块链可以提供完整的信息流,在区块链上的节点可以根据交易时间戳、交易内容和交易顺序对需要进行溯源的记录进行追索。(5)不可篡改。区块链内部的任何交易如果想要做伪或篡改,都会被轻易识别,从而可以保证有效地监督每次记录。据国外相关研究,区块链在行业中可被应用在以下六个方面,分别是:静态登记、身份登记、智能合约、动态登记、支付基础设施、其他用途。

3区块链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根据以上对区块链技术的介绍和应用案例的分析,本文相信,区块链可以在以下施工管理领域中得到应用。

3.1区块链与施工招投标

施工招投标需要对投标企业资质、从业人员资历和信用做出规范,不满足要求即评为“废标”。因此,如何验证企业资质、人员资历和信用成为招投标活动尤其是政府招标项目评标的“难点”。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可辅助验证投标企业资质、人员资历和信用,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时间,为早日完成“电子招投标”夯实基础。

3.2区块链与施工质量控制

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都有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ManagementSystem)。质量管理体系会对施工项目的材料、人员、设备、工序提出规范性的要求。由于区块链技术提供溯源性追索,可精准查询不合格工序的具体问题-到底是由哪一家公司的哪一位工程人员负责?到底是哪家生产单位的建筑材料有缺陷?区块链技术将有利于工程质量的实时监督和事后追责,有利于材料供应链管理、工程设备租赁、材料自动采购和支付、预制品出厂前和出厂后溯源性管理。最终将促进行业内施工质量整体提高,和公司信用“一体化”管理。

3.3区块链与施工成本控制

施工成本主要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利润、规费、税金、工程保函费、工程保险费等组成。利用区块链和BIM、大数据相结合,可实时分析现场施工成本的超支和节约问题,并将问题具体到某项施工专业和施工活动中去,即时纠正或奖励。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加密算法帮助工程造价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将单个工程项目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数据信息进行脱敏处理后,在保护项目隐私的情况下提供分布式造价数据存储方案,整合推动建筑工程成本的降低。

3.4区块链与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涉及现场人员的安全、现场设备的安全、已完工设施的安全等。区块链技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1)总包分包公司的公司信用管理和劳务人员信用管理;(2)即时记录现场工人和设备的安全培训;(3)即时记录现场安全事故并提供安全事故调查和分析;(4)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做好安全交底,安全预防和防范工作。

3.5区块链与施工合同管理

计算机代码下的智能合约可替代施工合同,主要是:(1)智能合约中合同条款的自动执行,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合同的不严谨问题。合同当事人无须信任彼此,无须建立在对任何个体、法律规则或社会机构的信任之上。(2)智能合约中有关施工合同的条款和内容都可以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的查阅和研究,能够避免阴阳合同的出现,有利于合同的动态管理和政府监管。(3)智能合约能够减低合同签订、履行和监管方面的成本,为合同履行中的施工索赔提供便利。

3.6区块链与施工信息管理

施工信息管理主要包括空间、时间、成本、质量、安全、环保、数据等方面的信息,利用区块链技术可减少对施工文件真实性的确认时间,方便各项施工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将各项目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保护项目隐私的前提下,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施工项目各管理领域如成本,质量、安全等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数据的流通和整合将有利于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建筑行业知识积累和传递。

3.7区块链与绿色施工(环境保护)

绿色施工(环境保护)是指项目的施工过程最小化地破坏或干扰施工现场环境,达到可持续性发展。具体包括:施工最少用能(水电气)、降低施工噪声、光污染、降低碳排量、减少施工扬尘,不破坏环境等。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施工环境保护监督,未来工地的道路洒水、废水排放、机械噪音、废弃物堆放及运输等都有可信记录在册。可考虑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结合,也可考虑和房地产市场相结合。

3.8区块链与BIM结合

建筑行业从业主、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各专业工程师、施工方等工程相关方角度,应加快普及BIM技术行业应用,尽快达到统一的基于BIM的协同数据格式和标准,在工程相关方之间共享使用,使BIM模型数据互用性更高,使工程信息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真正做到“无纸化”传递、“数字化”传递,“智慧”传递。

3.9区块链与工程保险

目前,与施工活动有关的保险有建筑工程一切险、施工机具险、材料、设备运输险、雇主责任险、第三者责任险、设计责任险等工程或非工程保险。但是,工程项目本身异常复杂造成信息繁杂,难以统计。应用区块链技术,将关于工程项目的基本概况、周边环境、施工日志、质量安全等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使保险机构在受理客户索赔事件时,可以及时、准确地获知工程信息,准确判断工程事故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还是意外损失,从而提高理赔效率,降低核保成本。综上所述,区块链技术可应用在施工管理的领域较多,包括但不限于:施工招投标、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成本控制、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合同管理、施工索赔、施工信息管理、工程保险,也可以与BIM技术相结合,为传统施工管理的发展提供新参考和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朱雅菊.区块链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场景展望[J].工程经济,2018,(6).

绿色保险论文范文3

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推进城镇化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于天津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存在不同的特点,更面临了不同的问题。本文从远郊区小城镇发展出发,研究天津市远郊区小城镇发展现状,探析远郊区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天津远郊小城镇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远郊区小城镇;远郊城镇化;区域发展

自2005年以来,天津市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积累了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镇的发展经验,形成了宅基地换房、农村“三区”联动建设和“三改一化”试点改革等“四步走”模式,在创新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发展路径的同时,对天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影响力、辐射力、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近郊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区位、配套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使远郊区发展弱于近郊区,因此在城镇化发展中应高度重视远郊区小城镇发展,从规划、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着手,带动天津城镇化水平全面提升。

一、天津加快推进远郊城镇化的意义

随着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的不断发展,远郊区城镇化发展将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对天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加快远郊区城镇化建设能够带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目前天津市远郊区和近郊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实现城市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的三级城乡体系,有利于人口向远郊区转移,推动天津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远郊区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提升。远郊区产业以农业为主导,推动远郊城镇化发展,特别是发展绿色农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做优第三产业,能够带动全市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积极发展远郊城镇有利于扩大内需,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布局。

二、天津远郊小城镇的发展现状

远郊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受到中心城区辐射的力量较小,城镇化发展过程主要靠农业发展和农村的工业化推进。远郊小城镇的发展带动了天津市城市主副中心、新城、中心镇、一般镇的四级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同时,远郊小城镇居民收入、看病、养老、卫生、用电、行路、教育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示范小城镇建设对于带动投资、激发消费潜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小城镇建成后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随着农村消费转型升级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住房、装修、家电、汽车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消费效应。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生育保险和全民意外险制度建立并有效实施,居民医疗保险筹资补助标准、居民基础养老金都有所提高,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明显增加。村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通村公路实现全覆盖,远郊区县全部达到电气化县建设标准,公交覆盖率达到100%。教育资源不断增加,小学生实现全面就近入学。

三、天津远郊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天津远郊城镇化发展仍然面临较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推动天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一)公共服务设施落后

远郊区无法进行以土地价格为支撑的宅基地换房模式,因此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方面只能依赖政府投资的单一模式。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和规划指导,在公共服务建设方面仍然与近郊区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而导致的交通不畅和信息不通进一步阻碍了远郊市镇的发展。

(二)管理体制有待提升

在远郊区城镇化过程中,存在多头管理、资源分散和各自为政的管理问题。近郊区以规划为蓝本,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较高,但远郊区的城镇化发展主要体现出自发性的特点,缺乏统一的建设管理体制,村镇的规划编制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三)产业发展支撑弱

远郊区的企业规模小,特别是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不多,产业发展的支撑弱导致远郊区小城镇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特色不够突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乡镇经济发展落后,造成政府缺乏资金,阻碍了远郊城镇化建设。

四、国内外远郊城镇化的发展经验

通过对韩国、美国和苏南地区远郊城镇化发展的经验的分析,天津远郊城镇化发展可在发展方式、产业发展等方面吸收经验,形成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

(一)韩国郊区城镇化发展模式

韩国城镇化发展中注重新城建设,尤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便捷性和人性化。韩国中央政府在国土空间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中央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的统筹作用,中央政府下放了地方审批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打破行政区域的分割,强化了土地开发利用,为实现持续低碳和绿色城镇化提供支撑。

(二)美国郊区城镇化发展模式

众所周知美国拥有众多小城镇,但是都以发展特色突出为主攻方向,同时注重城市建设规划和科学有预见性的管理以及有约束性的法律为支撑。美国的小城镇一般是指小城市,位于都市区与乡村之间的位置。每个小城镇都有一个甚至多个特色支柱产业,例如制造业、旅游业、奶制品业等。

(三)国内郊区城镇化发展模式

苏南模式是非常成功的城镇化模式之一,乡镇政府通过政府在资源调控中的主导作用,支配集体资源,积累财富,走出了一条先工业化后市场化的发展道路。这种模式带动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有效促进远郊区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苏南模式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顺利找到了远郊城镇发展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带动企业规模的壮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

五、天津远郊小城镇发展路径

远郊城镇化发展要充分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撑,采用科学的规划理念和管理方式,加强产业支撑,带动郊区城镇化向绿色宜居发展,打造留得住乡愁的新市镇。

(一)创新发展理念,加强政策引导

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吸引周边人口向远郊地区转移,逐步建立并完善引导城乡居民合理流动机制。打破城乡户口差异,推动农民及外省打工人员向远郊区转移聚集。对于有发展潜力的城镇和重点镇,可以重点培育,对于发展状态不明朗的村镇可适当进行撤销。主动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强化产业、就业和公共设施支撑,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均衡发展。面向京津冀及国内外产业需求,重点推进产城融合。

(二)突出特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

突出产城融合,在已建成的小城镇周边规划建设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结合天津远郊区县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色,充分考虑城镇本身的禀赋特征,培育现代都市农业小镇、旅游小镇、商贸小镇、文创小镇等。引进和培育特色产业,注重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努力发展休闲、餐饮、娱乐、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大力度进行招商引资,找准产业特色,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特色镇之间进行项目合作。

(三)探索合作模式,改革投融资机制

积极推进城镇化金融创新,加强银政企合作,整合资源,构筑新的资本运作平台,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建立健全投融资长效机制,解决城镇化资金投入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搭建市级城镇化投融资平台,优化政府资金使用方式,通过贷款贴息、贷款风险补偿、融资担保等间接投入方法,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采用BT、BOT、TOT、PPP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性住房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四)加强城市反哺,推动城镇化发展

按照“因地制宜”的总体思路,加大城市反哺农村的力度。具备一定产业发展基础的小城镇,增配各类公共配套和基础设施,整治、美化环境,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其建设资金主要由村集体出资。发展基础薄弱的城镇,可增配公共配套和基础设施,整治、美化环境,建设资金主要由村集体出资,政府可适度给予一部分建房补贴和基础设施的投入。

(五)优化融资模式,创新投资机制

遵循市场化的原则,创新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利用国家发行城市债发展的政策机遇,探索远郊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推动投融资平台建设,吸引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样化。通过实施放宽准入、完善监管、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市场化建设。

(六)强化统筹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按照保障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向农业转移人口和外来人口提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以全市统一标准,跨越区县层级,统筹全域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全域全民共享发展成果,逐步消除“城乡二元”、“本外二元”结构,推进农民与市民、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融合。依据城镇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和增长趋势,统筹布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福利设施。

(七)注重统一管理,力求高水平规划

远郊地区的小城镇对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是相对短缺的,因此这对规划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统筹规划,集约式发展,在规划中注重强调目标定位和功能布局的规划理念。规划布局中体现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使城镇化建设具有法律效力,建设项目必须服从城镇总体规划。以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和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建立并完善智慧型社区管理模式,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

六、结语

远郊小城镇与近郊小城镇在发展质量和规模上都存在着一定差距,远郊区小城镇的发展要实现突破发展,必须要挖掘特色,充分利用腹地作用和人口优势,做大做强产业,形成一条有特色的后发制人的远郊区城镇化发展之路。

作者:李李 单位: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参考文献:

[1]王玉佩,刘春艳,刘俊迈.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对策研究[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41-45.

[2]于涛,张京祥,罗小龙.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县级市城市化质量研究———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11):7-12.

[3]张春梅,张小林,吴启焰,等.发达地区城镇化质量的测度及其提升对策———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2,32(7):50-55.

[4]张平.大城市周边农村城镇化政策创新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13,(3):54-58.

绿色保险论文范文4

【关键词】绿色金融;服装产业;数字化;绿色经济

0引言

《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报告要求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工作。同时指出要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我国经济要实现绿色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服装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绿色转型不足、数字化程度低、中小企业过多、政策救助难度大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由于企业的核心技术落后,环境竞争力不足等因素,服装产业的污染问题很难彻底解决。资金短缺是制约服装产业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的关键原因,而绿色金融能够有效地为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金融市场,引导社会资金流入服装产业,提升服装产业竞争力,解决服装产业核心技术落后问题,最终通过绿色金融推动服装产业发展。

1绿色金融

1.1绿色金融内涵

绿色金融通过信贷、保险、股票发行、产业基金等金融活动,将社会资金引入绿色产业和生态化转型的传统产业。绿色金融一方面将绿色引入金融,促进金融可持续发展,实现金融创新。另一方面通过金融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为绿色发展的产业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生态化转型[1]。

1.2绿色金融的作用

1.2.1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绿色金融通过引导企业绿色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流入绿色产业和生态化转型的传统企业,最终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绿色金融能够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同时也能加快传统企业生态化转型[2]。绿色金融扶持体系的发展,使得社会资金进入绿色产业,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绿色金融资本。我国的绿色信贷政策实施下,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中,对一些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减少甚至不给予信贷支持,而对于绿色产业给予低成本的信贷支持,从而引导资金向绿色产业调整。1.2.2促进区域经济绿色升级。以破坏环境换取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方式已经是过去式了,现阶段需要的不只是环保政策的实施,更是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式。绿色发展已经深入人心。绿色金融扶持体系对区域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引导区域经济产业调整,高污染行业的快速发展由于信贷门槛的提升而被有效抑制,避免了破坏环境发展经济的传统模式。同时传统金融也向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机构转向绿色发展,进一步引导资金进入绿色产业和推动传统产业的生态化转型,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绿色升级。1.2.3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绿色金融的实践中,例如新能源汽车的贷款利率更低,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社会公众会提高绿色意识,从而消费者更倾向于绿色消费。通过市场供求机制带动绿色产业发展,环境问题在需求端被逐步解决。构建绿色金融扶持体系,通过社会公众、企业、产业、国家层面引导社会资金向绿色产业流入,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最终能够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绿色金融助推服装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1绿色金融与服装产业发展的互动机制

2.1.1服装产业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2.1.1.1绿色金融为服装产业发展提供“血液”。我国服装产业内中小企业占大多数,这类企业始终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资金投入的不足限制中小服装企业的发展,我国的财政政策等支持往往只能解决中短期的融资难问题。绿色金融为中小服装企业的发展提供“血液”。社会资金通过绿色金融的引导,源源不断地进入服装产业,有效推动中小服装企业的发展,最终通过中小服装企业的发展,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2.1.1.2绿色金融促进服装产业绿色发展。绿色金融下,传统高污染高排放的服装企业很难获得融资,资金从传统“两高”服装企业流入到绿色转型、绿色发展的服装企业中去,这样会倒逼传统服装企业进行绿色转型。资金的流入会给绿色发展服装企业带来核心技术的升级,除环境保护问题被解决外,核心技术的升级也会降低企业的生产、管理等成本。绿色发展的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自身发展加速,竞争力提升,最终绿色转型的服装企业也会带动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2.1.1.3绿色金融加快服装产业数字化。我国服装企业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大多是根据生产线的能力和以往销售经验决定的,提前进行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但是当市场环境变化,新的流行趋势出现的时候,服装企业往往会面临滞销或者准备不足的风险,过去这种情况对于服装企业来说很难避免。而现在,在绿色金融的发展下,传统的服装设计和生产过程,已经可以实现数字化转型了。精准定位需求生产的模式,使得服装生产更为环境友好,避免之前传统制造的大批量、预测性生产,减少了企业的排放和原材料的使用。2.1.2服装产业的发展能够推动绿色金融的创新升级。2.1.2.1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升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绿色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产业的绿色发展会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绿色投资成为新的热点,金融机构成功将绿色概念和金融产品结合起来,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服务创新升级。在绿色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升级中,金融机构自身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2.1.2.2助力金融机构绿色转型。绿色金融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金融机构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时,会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同时服装产业的发展会对绿色金融业务产生更大需求,金融机构的信贷结构得到优化,产生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绿色发展会进入金融机构的发展战略,金融机构实现自身绿色化,从而实现绿色转型升级。

2.2绿色金融助推服装产业发展路径

绿色金融助推服装产业发展,通过引导资金进入微观层面的企业,通过企业的发展最终带动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环境竞争力、企业的规模效应、服装产业数字化这3条路径加快企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企业核心技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2.2.1绿色金融+环境竞争力提升。环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产品进入市场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有关环境保护、环境适应等方面的优势、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是构成产品竞争力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3]。绿色金融对服装产业环境竞争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我国部分服装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导致研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生产的能力有限,在服装产业提升环境竞争力的过程中,金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就要求传统金融业服务服装产业的方式转型。绿色金融抑制了传统高污染服装企业的发展,限制资金向高污染、高能耗等传统服装企业流入,使得传统企业加快绿色转型,从整体上提升环境竞争力[4]。2.2.2绿色金融+企业的规模效应。规模效应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理论,通过一定的经济规模形成产业链的完整性、资源配置与再生效率带来的企业的边际效应的增加。绿色金融通过引导资金进入绿色转型的服装企业,会推动企业规模扩大,使得企业的生产更加有效和环境友好,带来企业设备规模成本指数降低,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同时资金的进入,使得服装产业有能力进行绿色水平并购。绿色水平并购给企业带来大规模的采购收益,表现在企业讨价还价能力的增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改善,进而带来采购上的规模经济,最终给服装企业带来高速发展。企业的发展带动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2.2.3绿色金融+服装产业数字化。绿色金融推动服装产业数字化,不仅仅只是资金流入给企业带来环境竞争力的提升和企业的规模效应,而是要求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和服装数字化创新的同时进行。金融机构和服装企业可以打造一个“市场需求+智能化融资+数字化服装生产+互联网销售+回款”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应用金融科技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打通金融和产业之间的通道,建立绿色“产融生态”。企业和金融机构获取需求信息化,绿色资金进入企业生产,企业开展绿色、数字化生产,销售后资金回到供应链金融体系中。这样不仅服装企业的生产设计能力会得到提升,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风险也随之降低。

3绿色金融助推服装产业发展的不足与建议

3.1绿色金融助推服装产业发展的不足

3.1.1绿色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机构受利益驱动,偏好于向高污染高排放的钢铁、煤炭等行业项目提供贷款,绿色金融业务的收益较低,风险较高,商业银行的积极性不高。同时,金融机构在评估服装企业及项目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大绿色信贷评估难度,此外,服装企业为维护企业形象,对企业环境保护情况披露内容过于片面,金融机构无法全面评估绿色金融项目,导致金融机构为避免风险,不愿过多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间接限制了服装产业的信贷融资规模[5]。3.1.2绿色“产融生态”友好度不高。绿色“产融生态”,本质上是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各供应链金融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和结构关系。这种绿色“产融生态”包含四层框架,亟需资金的中小服装企业,绿色金融服务的组织方,资金提供方,金融基础服务提供方。目前这种绿色“产融生态”友好度不高,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亟需资金,绿色金融服务的组织方无法有效控制风险、精准进行资金供给,特别是金融基础服务方提供的服务有限,当资金提供方在面临这类问题时,会减少资金的提供,导致绿色“产融生态”友好度不高。3.1.3绿色金融科技研发不足。现阶段我国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存在有精准度不高、便捷性低、效率低等问题,而服装产业亟需资金去进行绿色转型,实现自身数字化。绿色金融科技的出现刚好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但是我国金融机构目前的金融科技研发主要针对传统的信贷业务等,很少应用在绿色金融中。金融机构应研发应用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增强金融机构项目评估能力,优化绿色信贷流程,最终提高绿色金融业务的精准度,将资金引导进入绿色转型的服装企业。

3.2绿色金融助推服装产业发展的建议

3.2.1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国家可以通过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限制金融机构对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信贷业务,引导资金更多地流入绿色转型的服装企业中去,并对这类绿色转型的服装企业进行一定的奖励。同时打造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完善各类企业的环保信息披露,推动金融部门、财政部门、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信息共享,解决金融机构评估绿色项目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也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大型企业融资额度使用率低的问题。3.2.2优化绿色“产融生态”。优化绿色“产融生态”,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新兴技术。通过大数据技术收集政府部门的监管数据、产业的经营数据等信息,可以有效解决生态中业务数据的多样性、风险控制的复杂性。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金融机构对业务对象的产品更好地进行辨识,智能化物品识别、物品定位、物品监控,精准掌握企业产品的环境友好度。最后通过区块链技术,确定生态中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质押融资、票据融资等资产确权,留下数据存证,控制票据作假、反复融资等风险,使最终实施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绿色金融助推服装产业发展中的“产融生态”[6]。3.2.3大力开展绿色金融科技研发。金融机构现阶段金融科技研发重心应向绿色金融业务转变,金融科技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当中,再去研发传统业务的金融科技,给金融机构带来的利润增长有限。而绿色金融科技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研发不足,绿色金融的效率较低、精准度不高,相对其他金融业务规模小,但是这对金融机构来说,也是新的机会,对绿色金融科技进行研发可以给金融机构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绿色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服装产业融资可得性增强,带动企业更好发展的同时也给绿色金融业务带来新的机遇。

4结语

在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的指引下,绿色金融通过环境竞争力、企业的规模效应、服装产业数字化这3条路径助推服装产业发展。绿色金融引导资金进入绿色发展的服装产业。我国现阶段服装产业亟需绿色、数字化转型,在绿色金融的助推下,服装产业最终能实现绿色、数字化转型,实现我国要求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参考文献

[1]马骏.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J].金融论坛,2015,20(5):18-27.

[2]王信.绿色金融发展和气候风险管理[J].金融经济,2021(7):3-9.

[3]倪武帆.打造纺织产业环境竞争力的战略探讨[A].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十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论文汇编[C].中国纺织工程学会,2007:7.

[4]倪武帆.企业环境竞争力的地位、现状及提升对策[J].改革与战略,2006(10):102-104.

[5]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课题组,洪卫.绿色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21(3):1-15.

绿色保险论文范文5

关键词:地方高校;“3+1”顶岗实习;生物技术;实践教学

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龙岩学院坚持“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更新教育理念,重构人才培养体系,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知识和人才支撑。其中,创新实习培养模式已成为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的良好体现[1]。创新型“3+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前3年在学校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最后1年在企业进行实践实习。“3+1”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了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强化了实践教学内容,拓宽了实践教学途径,改进了实践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更加符合学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2]。生物技术专业作为一门为应用性、实践性的学科,实践技能的训练是其专业培养方案制订、改革的重点[3]。在学校创新实习培养模式的指引下,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2019年开始构建、实施了“3+1”学年制的生物技术专业“三层次四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最后一学年全体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3+1”顶岗实习概述

“三层次四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群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能力拓展互选课程的“三层次”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程新体系和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校内与校外、毕业论文与专业实习四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4]。为加强学生生物技术专业能力、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前3年大部分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均开设了实验课程,学生除了上好理论课外,通过这些专业实验课程的技能训练,结合社会实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为顶岗实习做好基础准备。第4年,将学生派往精心筛选的校企实践教学基地、社会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以致用,督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生产中,完成专业知识到实践技能的转变,同时要完成毕业论文,最终完成整个学习记录,达到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

2“3+1”顶岗实习方案

生命科学学院根据学校《龙岩学院专业实习工作管理规定(修订)》《龙岩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修订)》等文件制定了《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3+1实习计划和大纲》,涵盖学生实习的实习制度、鉴定考核表、实习周记、实成绩评定要求等,并对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条件、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在学生实习前,学院实践教学指导小组教师已经过充分调研,每年筛选学校所在地周边县(市、区)5~8家生物技术相关企业,作为“3+1”顶岗实习集中单位(均要签订实习协议),分为生物医药、食品生物技术、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三类实习岗位(具体内容及要求见表1)。经过2~3轮的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确定学生实习的最终目标单位,每个企业5~10人,配置1~2名专业教师作为校内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同时实习企业也均有指定技术人员作为实习岗位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顶岗指导。学生从每年7月初进企业顶岗实习(实习出发前由学院统一为每个实习学生购买实习保险),一直持续到次年3月下旬,扣除节假日,总时间维持在200d左右(28~29周)。实习过程中,校内指导教师责任到人,以微信、QQ、电话、邮件、实地走访等形式与学生紧密联系,且每一次外出实习时指导教师均要做好现场记录登记。学生实习时每周均要撰写实习周记,内容包括实习内容、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撰写的实习周记每周定时发送给岗位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教师给予实习意见,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及心理变化,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和指导。实习结束后,学生要撰写实结报告,实习单位给予实习鉴定,校内指导教师同时进行批阅,并最终给出实成绩(评定标准见表2[5]),记录在学生的毕业档案内。实习结束后,学院要组织召开一次实结大会,由每个实习点单位代表汇报实习情况和心得体会,参加人员包括院系领导、专业指导教师、部分实习企业指导教师代表、本届的生物技术专业实习的学生及下一届将要参加实习的学生,为下一届“3+1”顶岗实习提供经验交流和改进实施方案。

3“3+1”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

顶岗实习是学校、学生、企业共同参与,集教学、实习、社会实践、工作于一体,是学生专业技能、职业意识培养的关键环节。企业实践的真实环境有利于学生提升专业实践应用能力,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建立良好的团队关系;对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形成自身职业能力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具有传统学校学习所无法比拟的优势[6]。以往多年的学生实践表明,学生实习期间存在校企沟通不到位,实习条件有限、岗位技能锻炼有限,个别企业实习师资力量不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难以达到学校预估的实习效果。因此,如何完善校企合作实习制度,保障学生一年顶岗实习,满足学校教学培养要求,且能安全稳定运行,成为“3+1”顶岗实习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而构建“3+1”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措施[7],主要包括:①学校、院系领导的重视。从学校到院系,不仅要确立各种实习的规章制度,合理安排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及时对实习学生进行动员教育和总结,而且要给予充分的政策、经费支持,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实习的热情和积极性。②基地的拓展与优质筛选。根据培养方案在更大范围内筛选管理水平高、专业对口、技术力量雄厚、实习条件优越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岗位优化设置,要具有多样性和特色,学生与企业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双向选择。要与企业签订实习相关协议,明确双方的权责、学生实习内容、实习管理制度及其福利待遇等。③加强实习管理与考核。指导教师要尽职尽责,对学生实习要全程跟踪,关爱学生,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对学生实习工作、情感、生活做好全方位指导。教师每次实习要做好指导登记,院系绩效考核时给予工作量的审核与认定。学生要遵守学校、实习企业的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实习的各项要求。企业要对学生平时的实习过程进行监管与考评,与学校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的实习表现给予最终的评定成绩,企业也可优先录取表现良好且有意愿留下的优秀实习生。④实习管理体系的跟踪、总结与提升。院系建立毕业生顶岗实习的跟踪数据库,对每一届实习生的实习情况进行登记与跟踪,并密切与企业联系,收集企业需要的实习岗位需求、培养技能需求及学生实习效果,在后续的实习计划中不断更新、修改,培养企业生产实践真正需要的人才。

4“3+1”顶岗实习的意义

4.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3+1”一年的顶岗实习可以获得学校课堂教学中难以获得的专业实践知识,体验到自己专业学习知识体系的不足,激励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体会到工作的艰辛与成就。此外,顶岗实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49卷9期林标声等地方高校“3+1”顶岗实习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962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引导和激发,最终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升。

4.2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毕业设计。作为应用型本科地方高校,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围绕实践生产问题,在实践中解决生产实际问题。“3+1”顶岗实习学生的毕业论文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选题以学生顶岗实习的重点、难点的专业技术问题研究为主,如“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开发新型生物透皮短肽研究”(某个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实习的选题)、“解酒保肝保健饮料配方最佳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某个食品生物技术企业实习的选题)、“新型微生物菌剂绿色防治柑橘黄龙病的研究”(某个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企业实习的选题)等。学生的毕业选题与自身的岗位实习密切相关,为解决企业生产的实际问题,要进行专项研究,符合学校毕业论文选题设定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4.3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3+1”顶岗实习使得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紧密联系。一方面,学校邀请企业参与、规划和组织本科专业实践培养过程,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的诉求。另一方面,学校根据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为企业“订单式”培养理论知识完善、岗位职业技能熟练的专业人才,也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先试渠道。“3+1”顶岗实习有利于缓解学生就业与企业觅才的“两难困局”,为企业招聘和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真实对接了人才的“培养和需求”,还有利于实现学校转型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

4.4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1”顶岗实习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专业技能,而且要学会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学会如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经过一年的顶岗实习,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经过实践检验、修正和规范,继而转化成自己的内在认识和个人品质,最终能极大地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体验了工作的不易和父母工作的艰辛,专业实习的课程思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贯彻和体现,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工作责任心和家国情怀也得到了全面培养[8]。

5小结

绿色保险论文范文6

【关键词】自来水厂;PPP项目;风险控制;建设管理

1引言

结合实际调研发现,近年来,PPP项目在我国各地大量兴建,自来水厂及配套设施PPP项目便属于其中代表。但在相关实践中,PPP项目往往会面临国家政策、项目本身、市场、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风险。这类风险的针对性应对正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所在【1】。

2案例概况

泰兴开发区自来水厂及配套设施PPP项目(简称泰兴水厂PPP项目)位于江苏省泰州市,总投资约10.48亿元,主要包括泰兴开发区自来水厂工程、泰兴市乡镇管网改造工程、泰兴城区老旧管网改造工程、杨庄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案例采用BOT和ROT的运作方式。具体如图1所示。项目由4个子项组成,包括具有经营性收入的泰兴市开发区自来水厂工程,以及不具有经营性收入的其他3个子项工程。具有运营效益的泰兴市开发区自来水厂工程需要支付原水费(0.3元/t)给泰兴市自来水公司,同时,向其收取基本综合水费收入,具体数额为1.85元/t,其中,不足部分由政府支付可行性缺口补助,该补助的计算需将项目融资还本付息、社会资本投入项目资本金及回报、应交税费及“1+合理利润率”与项目运营成本的乘积相加【2】,并减去当年营运收入,其中,社会资本投入项目资本金及回报的计算公式为:P(A/P,i,n)=Pi(1+i)n(1+i)n-1式中,P、i、A、n分别为社会资本方投入的项目资本金、合理回报率、年金、特许经营期限,其中,n为17,i以投标报价为准【3】(见表1和表2)。

3自来水厂及配套设施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及控制路径

3.1主要风险。泰兴水厂PPP项目涉及的风险主要包括国家政策风险、市场风险、项目本身风险、不可抗力风险。项目的国家政策风险主要为税收等方面的法律变更,这会导致税负增加;项目市场风险包括融资风险;项目本身风险包括建设成本超支风险、完工延误风险、高于预期成本的过高实际运用成本风险、管理不当导致的项目运营成本超支风险;项目不可抗力风险包括政府征用项目设施风险、自然灾害导致项目建设无法正常开展或项目不能正常运营。为有效控制上述风险,项目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4,5】。

3.2控制路径。为有效控制泰兴水厂PPP项目风险,项目首先明确了风险分配基本原则,包括风险承担方购买相应保险转移风险、风险承担方具备较强风险控制能力、承担风险方的控制最具效率、承担风险方在风险控制中更具动机或经济利益、风险承担方不应将风险发生后的损失和费用转移给合同相对方,同时,严格遵循风险管理效率优先的基本原则进行风险分担。对于国家政策风险,双方共同承担,项目公司承担一定范围内的该风险,超出范围的由政府方负责承担;市场风险的控制由项目公司承担融资风险;项目本身风险控制中项目公司承担建设质量风险、建设成本超支风险、实际运营成本过高风险、项目运营成本超支风险,需采用提高效率、加强管理等方法。延误方负责承担完工延误风险,可采用保险对该风险进行规避;对于不可抗力风险,政府方承担征用设施风险,项目公司需要通过购买财产保险承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风险,保险范围外的由双方共同承担【6】。

4自来水厂及配套设施PPP项目的建设管理策略

4.1优化全流程管理。为优化泰兴水厂PPP项目的建设管理,需从全流程管理的优化入手,结合上文提及的风险分担机制,保证风险的合理分担真正实现,具体管理需关注人才培训、建设过程监管、企业社会责任感增强。人才培训需结合泰兴水厂PPP项目的全过程环节,以此针对性提升业务水平、强化业务能力,并对参与项目的人员进行PPP模式的培训与政策解读,即可保证工程部、商务部、运营部门等均能够深入了解PPP项目,真正将工匠精神引入项目建设;建设过程监管需保证施工计划的科学制定,同时需做到严守安全底线,以此强化技术指导,科学调整和调度工程进度,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问题即可有效解决,协调有序进行的各标段工程建设能够保证项目按期竣工,同ProjectManagement工程项目管理时严把质量关、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职责制,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安全也将得到保障;企业社会责任感增强需结合泰兴水厂PPP项目的民生工程属性,项目公司需由此针对性提供适当公益性岗位,同时,还需要树立环保意识,强化环保宣传,以此推进项目的绿色发展【7】。

4.2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政府部门在泰兴水厂PPP项目监管中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这种作用发挥可结合长效监管机制实现。对于直接涉及民众日常生活的自来水厂来说,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生活环境直接受到其服务水平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并基于泰兴水厂PPP项目建立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兼顾“事前-事中-事后”,以此提升监管效果。以水质监管为例,卫生与环保部门需定期进行检测,并科学建立、严格落实相应奖惩机制,环保、水利等部门也需要参与其中,以此形成健全的监管体系。机制的建立还需要结合《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绩效管理操作指引》(财金〔2020〕13号),以此实现全生命周期项目绩效管理的优化,项目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各方合法权益保障即可更好实现【8】。

4.3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泰兴水厂PPP项目的建设管理还需要关注公共服务意识的强化。具体可从3方面入手:第一,保证供水安全。项目公司需在运营中开展节能降耗探索,强化项目的维护管理,以此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为保证各项水指标的严格达标,必须在运营中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为实现设备长期正常运转的维持,还需要结合运营经验和专业素质,设法实现运营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更好发挥项目的经济、社会效能,更好提供放心水、安全水。第二,强化运营管理。项目公司需积极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优秀经验,以此强化日常监管、强化隐患排查、增强服务意识、健全应急处置措施,正常运行、生产安全、服务质量提高、用水安全保障均可由此实现。此外,还应关注服务措施的创新探索,结合优质服务制度的针对性建设,即可更好提供服务保障。第三,开展科技创新探索。需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以此提高项目的资源利用率,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项目公司可依托泰兴水厂PPP项目建设物联网智能化管理平台,以此开展工业4.0探索,远程管理可同时依托智慧水务系统实现,通过无缝衔接设备管理、报警管理、运营管理、知识库、大屏监控,辅以更加科学的工单管理,即可更好地服务于泰兴水厂PPP项目的建设管理【9,10】。

5结语

绿色保险论文范文7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链;金融服务;生态农业城镇;新型低碳城镇

一、国内外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现状分析

城镇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的重新配置要求及信息化程度等息息相关的。而要让城镇真正起到为居民提供就业和保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就需要选择符合当地区域优势的产业链,由它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而要想让这个产业链得以充分发展,就需要投融资的活动。所以金融服务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国外不少学者都关注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他们大都认为通过对某些具体领域或行业的资金倾斜以引领相关产业,Kyung-HwanKim在其论文中阐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金融支持通过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融资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Stopher,PeterR在论文中说明金融向轨道交通项目的倾斜为城市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Cho,Wu和Boggess在论文中强调了金融业通过对土地投资与开发的支持促进了城市化建设[3]。新玉言在其书中分析了国外城镇化的基本模式:以西欧为代表的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城镇化,此类模式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的局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的城镇化建设模式也称英美模式,英国的城镇化过程形成和完善了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美国的城镇化过程是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城市扩展的;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工业后发达国家城镇化模式城市圈模式,日本城镇化是以大都市为核心的空间集聚模式来获得资源配置的集聚效益。韩国的城镇化是在政府的公共政策指导下以首都圈为核心的空间高度集聚;以拉美和非洲部分国家为代表的受殖民地经济制约的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模式,拉美国家的城镇化是过度城镇化的代表,由于只相信市场机制而放弃政府指导,实行土地私有制,结果导致大量失地农民到城镇使得城镇化水平远远超过了同期经济发展水平。非洲国家的城镇化由于城镇人口急剧增长而经济发展没有跟上去,导致就业率下降,出现了贫民窟甚至出现饥荒[4,5]。上述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说明了,需要实施多元化城镇发展道路,降低对资源和环境的危害,城镇化一定要有主导产业支持,要发挥政府在城镇化中的积极作用;应建立可持续的稳定的城镇建设投融资新机制,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公共干预政策。所以政府的宏微观政策的适度引导是必须的。结合国外的城镇化道路,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不少学者提出要通过对某一领域或行业的金融支持如水资源建设项目资金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活动、企业投融资支持、居民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建设金融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的现代化提供资金。Chang,Miao在论文中提出通过向水资源建设项目提供大量资金支持推动了城市化建设[6]。李黄衙玺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一方面要通过开发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增大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支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7]。何静和戎爱萍认为针对存在的基础设施融资单一、金融支持不足等问题应该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如开发多元化的TOT和BOT等融资模式;建立城镇化金融服务和业务拓展体系;完善农村保险及农村要素市场化等[8]。李建华提出积极完善有利于金融体系建设的扶持政策如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改制的金融机构及积极发挥财政的支持力度等、健全联动机制及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等政策措施[9]。熊湘辉和徐璋勇根据量化分析结果提出通过增加城乡一体化产业融合资金支持,加大金融机构对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金融机构对城镇化的服务水平等途径以实现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10]。在应用层面,基于传统城镇化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十八大上我国高层再次提出新型城镇化以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投资等问题。这些年全国先后对各种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行了探索,出现了一些新型城镇化模式如天津、江苏、成都、广东和浙江温州等模式。它们的共同性就是: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农地向集约经营集中,村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和土地有偿转让使用。最近,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十多个部委参与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完成。该规划将涉及资金投向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按照“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围绕未来城镇化战略布局,下一步国家将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输油气管道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发挥其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新型城镇化强调消费升级和城市智能化;城镇化将成调结构、经济再平衡平台;新型城镇化强调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统筹。

二、面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于产业链的金融服务定位

(一)利用资金导向直接或间接引导新型城镇化的布局合理

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乡水、电、热、气、房及道路和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符合不同地域特点的产业园区建设、新能源利用率和新兴产业如节能节水节电等设施的布局等规划设计及建设的金融服务定位。另外,也要投入部分资金合理整治现有的田、水、路、林和村等综合问题。利用政府资金及政策主导,利用PPP项目、创业投资、科技金融及风险投资等市场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城镇建设规划合理、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小城镇、中心村和新型社区的规划合理、城镇软硬件配置合理。公共服务的金融扶植。对于新型城镇的公共服务领域如医疗和社会保障、绿化带的规划及建设、垃圾回收工程等在绿色生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是相辅相成的,政府主导投入资金包括利用PPP项目在新型城镇建立比较大型的医院并建立社018年第11期下旬刊(总第715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11,2018(CumulativetyNO.715)区医院,同时部分吸收社会资金加入到医院建设中,这样为医学院的毕业生提供实习和工作的就业机会,同时还降低了当地居民就医的成本。

(二)推动面向产业链的金融支持定位及金融服务政策研究

针对各地区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扶植适合当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产业链如新型生态农业城镇、新型低碳工业城镇、新型贸易城镇、新型生态旅游城镇、新型低碳矿区城镇及民族特色城镇等。具体措施如下:1.在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区,建立新型生态农业城镇。其金融扶持对象主要是以农业的生产、加工和贸易等与农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建立农业生态合作园区,吸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物科技等具有现念的高新科技企业及传统加工企业等进驻,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新型生态农业城镇化道路。通过创投基金、PPP项目、国家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或由政府担保金融机构的发行面向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债券,或进行农业产业链金融衍生品创新鼓励高科技农产品相关公司的创新活动。另外,由政府主导,增大对绿色生态农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成立市县或镇级农业信息公司,由农业信息公司统一筹划,通过网络、媒体及其他推广形式将城镇所生产的农作物推向需要的世界各地,并采取政府投入、企业投入、个人入股和吸引风险投资等多种融资形式,推动当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及相关信息的流通。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推动了新型城镇建设。2.在工业基地,建立符合当地产业链特色的新型低碳工业城镇。通过政府、企业、银行、个人及风投的金融服务,加大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7大产业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科技企业多种融资渠道。积极鼓励达到国家规定的创业板市场或中小板市场企业上市条件的科技企业上市,或者以获得企业未来生产出来的产品或者以本企业生产的其他产品为条件,折价获得融资资金,或者允许满足某种条件的企业发行票据。或者通过产权交易所或者对于节能减排的项目的企业通过碳金融市场获得资金。以新型低碳工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带动新型低碳工业城镇居民的就业,同时加大资金投入物流业、信息业,将信息业和物流业充分融合,建设物流金融业务,以便通过各种信息通道将工业重镇中生产的产品及时送往世界各地。3.在边境或有河流、海洋等水陆运输的区域,建立新型贸易城镇,重点通过对国内贸易或出口贸易的现代服务产业链资金扶植,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在这些地区,可增加对建设物流仓储基地及物流金融场内场外交易市场的资金力度,以便对进行贸易的产品及时有效地保存,对贸易产品占用的资金及时转换成所需要的企业生产资金,有利于提高生产企业的流动资金回收,提高物流金融交易市场参与者的资金利用率。同时,在贸易城镇,还需要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加强与世界的贸易交流与合作,提高城镇居民的就业率。4.在适合旅游的地区,建设适合宜居的新型生态旅游城镇。规划旅游高新技术园区,通过多元化融资方式增加对旅游文化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等产业的开发力度,从而带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利用和结合高科技的特点和优势,建立动漫旅游基地等,针对当地天然的秀美环境或人文环境与环境净化技术及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进行天地人的融合,在提升新型生态旅游城镇吸引力的同时,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各类消费需求推动高科技产品的不断创新,针对当地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的文化创意、旅游文化、出版发行、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的投融资活动,实现旅游与高科技、文化产业及现代服务城相融合的目标,使得当地城镇的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5.在矿区基地建设新型低碳矿区城镇。由于污染严重或资源破坏严重,所以需要设有高科技产业园区,强化资金对高科技的支持力度,主要是增强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以便运用高新技术降低矿区的污染和破坏,用一些新材料、新能源等新产品替代矿区资源。另外,建设省市级碳金融交易平台,以便通过碳指标的买卖降低矿区环境污染,同时又获得了部分因减少矿区资源开发而导致的经济损失补偿,同时,有规划地合理开采矿区资源,并建立资源储备周转站和物流仓储周转站,以便降低仓库土地占有率,合理利用矿区土地资源,这样不同的领域吸收不同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的人员就业,同时带动新型矿区城镇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得一个城镇不会因为某一领域的萧条导致所有行业的不景气最后是导致人才外流,城镇经济实力下降。6.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建设新型民族城镇,结合民族特色和宗教信仰。通过政府民族政策的引导和政府资金主导,有秩序地在城镇规划和住宅建筑、桥梁设计等方面打上民族的烙印,另外吸引社会资金如通过对民族特色感兴趣的公司或机构融资到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产业如林、牧等产业、文化产业或者当地的旅游业或者现代服务业,同时借助于金融创新平台,创设民族文化金融,通过这些产业的引领带动城镇其他行业的发展,建立具有民族风情的城镇。

(三)强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实物市场,在省市级建立符合不同区域特点的碳金融市场,交易当地的碳排放量指标及相关金融衍生品,为资源行业及涉及到的领域提供融资和套保的机会,不同的科技企业类型设计不同的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产品的同时,需要保证产业结构的协调,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创业投资发展。在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从新型城镇国际化的视角探索扶植、支持、转型和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计算机及软件服务业、租赁业、信息咨询服务业、会展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文化旅游业、教育培训业、社会福利业、服务外包、物流、仓储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等行业,在某些符合条件的地方,建立省市级国际物联网都市和碳金融市场、物联网下的物流金融场内和场外交易市场以便新型城镇企业参与其中,增大科技金融、碳金融、物联网服务投融资、物流金融、文化产业金融以及面向服务外包的投融资业务,扩大本地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模式。

(四)教育培训的资金引导,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利用资金引导,结合所在区域的高中职技术院校,在新型城镇区域通过远程教育、成人教育或者中职升高职、高职转本甚至研究生教育等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为新型城镇的建设培养一批了解当地资源优势、地域特点、农业生产特点和企业发展类型等的高端应用型技能人才以及对农业发展和企业特色产品拥有一定研究能力的科研技术管理人员等,建立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所需行业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提升当地城镇的人才专业技能水平和地方城镇特色的管理水平服务。

(五)公共服务的金融扶植

对于新型城镇的公共服务领域如医疗和社会保障、绿化带的规划及建设、垃圾回收工程等在绿色生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是相辅相成的,政府主导投入资金在新型城镇建立比较大型的医院并建立社区医院,同时部分吸收社会资金加入到医院建设中,这样为医学院的毕业生提供实习和工作的就业机会,同时还降低了当地居民就医的成本。由于新型城镇的居民不少来自农村,所以针对当地地域的特点和病症的多发性,应该在当地的高等医学职业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增加对当地居民的相关病理研究和病例解决方案的设计,这样针对新型城镇居民包括新迁移的农民的常见病症,培养出新型居民急需的具有较高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医护人员。可以从现有的熟悉当地病理特点的合作医疗卫生室中的卫生员中选出人员到相应的高职卫生院校学习或从高职卫生院校中选聘医生及护士到城镇社区为居民服务。

(六)建立完善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风险管理体系

通过各级政府及科研机构还有实施单位的努力,建立较完善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由于可预知因素带来的风2018年第11期下旬刊(总第715期)时代Times险。借助于信息业,在进行新型城镇规划及行业资金投向时,加强资金风险敞口控制,同时通过培训等手段强化新型城镇的各个部门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以降低各种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从而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的同时,降低融资面临的风险,降低由于市场波动引起服务经济产品的市场价格风险,降低签单风险、贸易对家风险、科技金融产品交易风险、服务外包合同风险或其他不能履行的违约风险等信用风险,降低误解政策或者执行政策偏离导致的产业升级或转型风险,或者其他人为操作风险。

三、结论

绿色保险论文范文8

【关键词】交通施工;现代化交通施工技术;新型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传统工程质量管理

对于交通工程来说,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与工程施工质量息息相关。施工单位在进行项目施工时,如果忽视施工技术的应用与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会导致施工质量下降,后期会造成一系列质量病害,如路面会出现裂缝、坍塌等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对延长交通工程的使用寿命有着不利影响[1]。

2现代化交通施工技术措施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现代化的施工技术的采用,能够有效预防项目结束后质量问题的发生,提升工程项目质量。本文简单介绍一些现代化施工技术。

2.1泡沫轻质土施工技术。桥台使用土方路基填筑,后期桥头搭板的沉降也是目前全国质量通病。当前较多的交通项目(如广明高速公路)采用泡沫轻质土来代替土方路基或部分基层材料,泡沫轻质土采用水泥、水及发泡剂以一定比例掺配试拌而成。采用泡沫轻质土施工可以有效地避免桥头跳车、地基沉降等问题,而且连续铺筑能够加快施工进度,且传统的底基层材料成本较高,提高泡沫轻质土强度,可以替代地基层的施工,降低工程成本。

2.2桥梁下部结构装配式施工技术。对于现代化交通工程施工来说,装配式施工也是工厂化施工。传统的承台、墩柱以及盖梁施工都在现场加工完成,但存在较多质量通病,如外观质量差、钢筋保护测不合格、耐久性差等。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项目已经把这些结构变为工厂化加工生产。以312国道仙隐北路项目为例,其墩柱、盖梁施工均采用预制化生产。首先,预制生产装配式墩柱,试吊装墩柱先调整立柱中心位置,将四周千斤顶对立柱垂直度进行调整,使得立柱顶面与底面垂直。试吊调整完成后锁死千斤顶并移走立柱,拌制并铺设座浆料,厚度稍稍高于调高垫板,再按照上述方式将立柱正式吊装固定到位调整到位,待座浆料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千斤顶,安装灌浆管,进行套筒灌浆作业,完成墩柱拼装。以此为例完成盖梁等结构的预制拼装灌浆作业。预制拼装生产的混凝土外观色泽一致,钢筋保护测合格率高,强度标准差小,耐久性高,这也将是交通工程未来发展的趋势。

2.3桥梁上部结构。UHPC混凝土桥面施工技术对于现代化桥梁施工来说,桥梁跨度越来越大,所采用材料的强度、刚度越来越高。以南京长江第五大桥为例,桥面采用170mm厚的UHPC混凝土预制板(其强度高达150MPa以上)。预制板由砂、石、干粉料、钢纤维、外加剂以及水拌和而成,与钢结构组合可以增加桥梁抗压性能和耐久性。南京长江第五大桥采用的UHPC混凝土板,其生产过程包含布料系统、混凝土输送系统与搅拌机联络系统,这些系统通过工业无线局域网建立网络连接与控制。布料系统控制中心设在布料机控制的电脑上,数据服务器设于搅拌站联络系统的电脑上,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按施工配合比输入各材料配方,车间能够自动化完成UHPC混凝土板的生产,强度到期后运至现场,形成装配式施工。

2.4绿色边坡防护技术。施工单位为了保证交通工程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预防边坡滑塌现象的发生,在路基填筑完成后及时采取抹面、喷浆、喷混凝土、浆砌片石护墙、锚喷护坡、锚喷网护坡等技术措施。往往过分追求边坡强度的功效,会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且景观效果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面、浆砌片石面会风化、老化,甚至造成破坏,后期整治费用高。目前,国内施工单位逐步把边坡施工方法转变为与周边绿化相结合,此类方法有土工聚合物与绿色植被相结合方法、锚喷护坡与绿色植被相结合方法等,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既达到美观效果,也保护了让生态平衡。

2.5隧道盾构法施工技术。与其他工程施工相比,隧道施工的危险系数较高。因此,在开展隧道工程建设时,施工单位要依据不同的土质,制定可靠保险的施工技术方案,目前国内传统的施工方案有台阶法、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单双侧壁导坑法等,这些方法不但会增加人力物力成本,也增加安全的风险性。目前,地铁中常用的盾构施工方法也逐步在大型交通隧道工程中拉开序幕,越来越多大型的盾构设备运用于交通工程中,如南京第五长将大桥、和燕路过江通道等。盾构法施工车辆行驶的交通隧道施工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安全性高。科学选用最佳施工方法,并加强隧道工程的检验与养护工作,可以尽可能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为隧道工程的顺利完成提供良好的基础。

3新型工程质量管理

要想确保交通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保障工程施工能够满足车辆通行的实际需要,不能仅仅依靠现代化的施工技术,还要采用新型工程质量管理策略。

3.1传统管理交通施工质量存在的不足。在我国现阶段的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地追求施工进度而忽视甚至省去相关施工技术的应用与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使得交通工程项目的质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虽然目前国内设有监理管理环节,但部分监理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也缺乏真正的监管。质量控制方面,在公路工程中大部分工地试验室隶属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或接受其委托,因此,可能难以保证试验检测数据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3.2新型工程质量管理执行。若委托处于监理、施工利益之外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现场组建质量安全中心开展独立的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活动,将能很好地对施工、监理单位工地试验室及委外检测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提高其试验检测数据的公正性和真实性,更能够真实地反映工程质量,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因此,目前国内一些中型或大型项目已经开始招标一些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作为其质安中心、监控中心或试验中心等,这些第三方机构配置的专业工程师(如建造师、检测师、安全工程师等)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并在工地设立的第三方中心专业的社会检测或管理机构承担运营工作,与施工、监理单位不存在任何利益关系。正是由于这种独立的第三方地位,一切以数据说话,完全对委托人方负责,只对工程质量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检测,从根本上确保了试验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而且生成检测数据是工程事前质量预控、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处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对参建单位的监督,促进了各施工加强质量管理的作用,增加了质量管理的透明度。对于工程规模庞大,施工技术复杂,施工过程中需要最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和最完善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4结语

传统的施工及管理方法难免存在一些弊病,采用现代化施工技术以及新型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双管齐下,是保证交通工程质量,延长工程寿命周期以及推动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但新型施工技术方案也不断需要专家论证,采取试行和首件施工的方式,建立可行的方案执行模板,并有效地运用第三方管理机构,让工程形成一个良性管理循环,才能让工程项目突破传统的束缚,保证交通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并延长工程寿命周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