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整合探析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整合探析

摘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科学整合,对于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高效落实有着重要影响,也促进着事业单位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整合工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了两项工作整合的优化途径。

关键词:财务会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我国会计制度正在不断改革,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在不断优化,在事业单位中,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有效整合使得单位的管理机制更加完整,推动着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整合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预算编制各部门的地位不明确

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公益性,是根据国家要求开展服务工作的主要单位,事业单位各项活动开展的质量以及规模大小都与资金的供应情况直接联系,因此,事业单位想要提高业务活动的开展质量,就要将资金管理工作做好。首先就要保证单位的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整合到位,但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的整合工作无法落实,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各部门的相关地位不明确,单位的业务部门在制定业务开展方案的过程中,不考虑单位的资金状况,导致单位财务部门的主导地位无法体现,而业务部门占据单位的主体地位,其项目无法推进使得整个单位都受到影响,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关系和地位不明确,导致业务预算很难在单位内执行。

(二)会计核算项目与预算编制项目不一致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工作整合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两项工作的项目一致,而在实际工作中,单位会计核算项目是由政府相关会计制度统一规定的,而预算编制项目由本单位自行决定,这就导致两项工作的项目存在着差异性,项目无法准确对接导致两项工作整合难以执行。同时,预算编制与财务会计的内容也具有差异,使得整合工作更加困难,项目开展难以推进,给事业单位带来不良影响。

(三)没有对预算编制内容进行论证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重要基础就是各项业务活动的预算资金,单位业务活动的规模以及深度是决定预算资金的主要因素。预算编制人员在进行年度预算时,要详细分析并梳理单位新一年的业务活动,确定好每项业务活动需要的资金,才能够保证年度预算的可靠性。但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过程中,将单位上一年的业务活动作为编制的依据,这种预算方法无法与新一年的项目联系,预算编制的内容没有得到可靠的论证,导致预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无法做到有效执行。

(四)预算编制方法缺少科学性

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有固定的体系,其预算编制方法也是固定的模式,预算编制人员在编制过程中将业务量水平定性,以某项业务量水平作为编制的依据,使得预算编制结果与实际需求脱节。这种预算编制方法是缺少科学性的,预算编制人员也始终处在一种闭门造车的状态,很多有效的财务信息没有引入到编制中,使得预算编制的质量不高,更难以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整合。

(五)预算执行的力度不强

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力度不强也影响着预算管理与财务会计的整合效果,很多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结束后,没有将预算结果有效落实,预算执行效果不佳,导致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不合理,很多业务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整合工作的优化途径

(一)明确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相关地位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整合工作中,为了使预算管理能够有效落实,预算编制能够得到有力执行,首先就要明确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相关地位。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采用“两上两下”的模式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梳理,两上中一上指的是单位财政部门根据国家财政的相关政策、地方财政机关的拨款统计、本单位的活动开展状况来进行本单位的收入预算,再根据预算的事业收入结果来预算本单位下半年的总收入,将本单位前三个季度预算的实际支出情况加上预算的第四季度支出情况进行整合,然后将以上财务信息中对业务部门有效的信息传递给业务部门。两下中的一下指的是在业务部门收到财务部门传递的财务信息以后,应当根据单位的财务状况来展开业务规划,制定合理的业务活动方案,根据客观事实编制一份业务预算,预算报告中的常规业务可以采取定额标准进行预算,而金额较大的业务要采取可实行性方法展开论证,再将业务预算报告汇总交到财务部门进行审核。两上中的二上指的是财务部门收到业务部门的预算报告以后,要进行分类汇总,检测预算支出与预算收入之间的关系,要保持两者的平衡,若预算支出与预算收入出现较大偏差则要考虑调整业务部门的业务开展方案,或拓展本单位的融资渠道来确保收支平衡。在这一环节中,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一定要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协商调整预算,同时还要经由单位的预算管理机构来评审,最终编制出最具科学性的预算报告。两下中的二下是单位的财务部门将预算的初始方案投放到业务部门,各级业务部门要严格按照方案中的项目标准来执行业务工作,这一环节中财务部门主要起到一个监督管理的作用,要确保业务部门的业务活动能够高质量完成。

(二)打好预算编制基础

在事业单位中,很多业务活动都具有公益性质,其活动开展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由政府财政部门拨付,少部分资金来源是单位有偿业务活动的收入。事业单位的支出主要就是公共业务支出以及单位的人员开支,部分单位可能会产生大额度的经营支出,因而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当细致化的了解本单位业务部门具体项目的收入与支出,常规的业务活动要采取一定的预算原则进行量化,对于预算收入一定要尽可能做到能收则收,保证业务预算收入能够逐年增加,对于业务活动的预算支出要在保障供应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节约支出,尽量做到低支出、高效益,为预算编制打好基础。

(三)将单位财务会计核算进行细化

财务会计内容与预算管理的内容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同的,事业单位想要将两者合理整合,就要将单位的预算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区分开来,在整合的过程中要保证两项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的沟通。会计财务会计核算应当作为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这样才能够保证预算工作的准确性。单位的财务会计核算人员应当尽量将核算项目进行细化,然后预算管理人员进一步明确财务会计核算的项目,根据实际的财务核算状况对下半年业务项目开展数量和收支进行预算。财务人员将核算的成本费用、各项收支以及基建项目等进行细化,分摊处理以及归集单位的成本费用,将细化的数据信息作为预算管理的基础,整合成资料交由预算管理人员进行参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本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提高,优化了单位的业务预算结构。

(四)增强预算执行力度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整合质量,还要进一步增强单位的预算执行力度,有效控制预算执行。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预算审批制度,按照制度落实预算审批的工作流程,严格控制好预算的收支状况,根据预算方案将单预算管理与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做好。为了增强预算执行力度,最重要的就是对资金进行控制,单位内部的专项资金应当制定审批流程,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能够有效落实,严格禁止将专项资金使用到其他业务活动,严格杜绝公款私用现象。

(五)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事业单位为了保证整合的高效性,还应当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将预算管理的编制环节作为重点,编制的可靠性决定了预算结果的可实行性,也能够为单位项目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单位预算编制人员在编制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收支平衡原则以及量入而出原则,确保编制结果的准确性。根据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资金需求、项目开展计划以及资产配置情况等,将预算编制的内容进一步优化,预算编制人员应当详细掌握本单位财务会计核算的实际状况,确保编制的预算结果符合本单位的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工作整合能够有效控制单位的资金运行,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但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的整合工作存在不足。由本文分析可知,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整合工作的优化途径包括:明确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相关地位、打好预算编制基础、将单位财务会计核算进行细化、增强预算执行力度、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作者:赵若昕 高建华 王晶晶 单位:山西省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