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探析(3篇)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探析(3篇)

第一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改革

摘要:

目前,核算工作存在这样的情况,即一个单位的核算主体有两个,编制报表及执行制度各两套,这是因为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一直采用分立核算模式,这种情况的存在不利于财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而采用的分立核算模式则是制约财务监督实施的根本因素。最近,事业单位逐渐关注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的合并核算,希望凭此提高财务监督工作的效率。本文就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的合并核算展开研究,首先指出两者合并的重要意义,然后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两者合并的有效对策,为财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事业会计;合并

一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普遍采用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相独立的会计制度与系统,该系统可将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单独反映,能够起到一定的投资效益促进作用,对资金宏观管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会计制度和系统已经不能使现代市场经济与企业发展的需求得到满足,尤其在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之间出现较大的问题。因此,人们对会计制度与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有效解决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监管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独立进行不足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有待完善。前阶段,事业单位包括两方面的项目预算,分别是正常经费预算以及基建预算,两者的工作是相互独立的。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两者的立账,存在其不同的会计制度作为依据,从而导致两者冲突的产生。并且,基建会计采用的决策方式存在问题,存在繁琐与缺乏衔接等情况,因此就这两种会计制度而言,都不能进行企业财政状况的真实反映。

2.事业单位通过单独建账的缺陷进行财务风险的隐藏。由于单位采用单独建账的形式,因此多数情况下,相同单位的财政具体情况被按照两种存在差别的决算方式进行记账。所以,某些单位利用其中的漏洞,对单位建设台账进行造假,将财务实际情况进行隐藏,从而使某些单位部门能够随意进行资金的挪用,进行一系列财政腐败行为,从而导致死账风险的增加,也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秩序失去控制。

3.单独设账使资产管理作用减弱,造成单位资产的流失。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财务部门需密切关注企业项目的进度并做好财务记录,但是建设项目完成后,其向财务进行相关资料的上交存在延误,不列支费用及进行固定资产的转赠,最后造成基建投资一直处于挂账状态,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符。并且,存在某些基建项目在完工后,未实施验收程序,或者验收之后未将相关材料上交至财务,导致会计监督管理不断松懈,从而导致账目不符以及资产流失等情况。

4.分开决算与现行制度及政策存在分歧。自新世纪以来,我国加强会计政策的各项改革,包括以下多方面的内容,例如政府采购和分支、国库集中收付以及部门预算等。这些改革的实施,对我国财政收支的统计决算及管理的强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存在许多银行将资金贷款给基建项目进行建设,在使用过程中通常经过国家集中支付,从而使财政监督缺乏较为严重的疏漏,导致资金的流动表现为较强的随意性。

5.报表的合并使资产的实际状况不能得到反映。由于现有的两种会计制度,其记账方式有两种,其可能存在某些虚假账项,从而产生的合并报表其真实性有待考察。然而,目前银行以上市公司居多,需要合并报表满足完善、规范以及可靠的要求,才能使资产的实际情况得到切实的反映。

二、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合并的必要性及作用

首先,会计核算针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基建会计是单位支出的重要项目。基于财务视角,会计主体范围内应包括基建会计,并且基建会计对合计核算而言十分重要。根据相关规定,事业单位应进行基建会计核算的规范实施,采用其单独的制度并不合理。因此导致会计主体的分离,使会计核算分成事业会计以及基建会计,造成政府的投资,不能在相同的会计主体中得到反映。对于政府而言,为更好地了解单位资金投入的实际,有必要对基建会计以及事业会计进行合并。并且,事业单位设置两套财务制度及会计主体资料,均不能将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情况进行真实反映,未能满足相关法规提出的规范。再者,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分开进行,单独记账与核算的形式,已经不符合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实际标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单位采用部门预算的预算编制方式,其先通过政府部门的编制,经过财政部门的审核再由人大会议表决后才通过,该流程可使部门财政情况得到真实反映。因此需确保规范进行部门预算编制,根据资金的使用功能进行部门划分,实行资金的统一性管理。所以,为使预算编制执行的实际得到真实体现,需要对全部资金实施预算,包括其中所有的资金内容,尤为重要的是应在部门预算中加入基建资金。因此,要求部门预算中包含的经济收支全面而完善,才能确保得出的综合预算科学而真实。随着财务工作水平的提升,新时期事业单位的会计系统已经不能使部门预算的现实要求得到满足,也不能使预算执行的情况得到真实反映。因此,有必要将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进行合并,通过两者的有效合并,实现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使反映的财务状况更加真实可信。

三、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合并核算的相关对策

因为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分开进行,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明确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合并的必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

1.使会计要素明确,进行两种会计制度的统一。现阶段,基建会计的要素包括资产、净资产以及负债,而事业会计要素包括收入支出表以及资产负债表。第一步应先将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的各项要素建立联系,才能实现两种会计工作的有效合并,可将此作为依据,也就是会计基本公式:资产=负债+净资产。

2.事业单位会计合并后进行相关设置。首先,在事业单位会计资产类中,增设预付工程款以及在建工程的内容。之后,对会计项目进行具体划分,例如在负债会计中增加应付工程款这项内容,同时做好建设合同以及在建工程应付账款的精确核算。然后是将基本建设拨款添加到收入类会计项目中,将基本就建设支出添加到支出类会计项目中。

3.在整体预算中加入基建预算,促使基建挂账逐年减少。随着我国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政府近些年颁布实施了收支分类科目,拓宽统一管理的范畴,使管理的内容包括预计会计核算以及预算编制执行等内容。在2012年颁布实施的新《规则》中表示,某些行业可以结合绩效管理以及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可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进行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与实施。通过建工内容的完善,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得到一定完善,为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的合并带来积极影响。上述对策,可为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的合并带来帮助,能够使合并过程中的问题得到解决,对会计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单独工作,不利于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不利于财政监督工作的实施。在新时期背景下,要将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进行合并,其对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均具有重要影响。对此,需要明确两者会计要素,统一会计制度,并且进行相关设置的增加,也要将基建预算在整体预算中列入,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效合并,使我国事业单位审核及监督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构建更好的外界环境。

作者:胡霞 单位:常山县农村公路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向廷平.新制度视角下的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J].财会月刊,2013,07:96-98.

[2]刘晓玲.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独立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创业月刊,2012,08:84-85.

[3]陈志瑛.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的分合问题研究[J].会计师,2015,18:71-72.

[4]刘庆玲.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独立核算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探微[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144+255.

[5]曾玲钰.探讨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的分合[J].中外企业家,2015,19:259+261.

第二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思考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大多数的事业单位由于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变成了国家财政负担的一部分,因此,由国家资产模式的事业转变为自负盈亏的企业模式改革,成为了如今国家经济发展改革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转企;会计核算;会计管理

事业单位转企是我国现阶段的最大的一个改革内容,也是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盈利的一种新模式,事业单位转企具有一种里程碑的意义,但关于事业单位转企后产生的一系列会计核算管理方式,是我们现阶段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事业单位转企的意义

事业单位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但随着经济发展,这样的模式势必制约国家经济发展。因此事业单位转企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将具有生产、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转换其体制机制,改制为企业,由企业自身经营自负盈亏,不再由公共财政支付所需经费。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事业单位转企是结合当前国家经济转营发展的产物。思考转企改制将面临的会计核算管理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对统一认识、规范运作、加快事业单位改革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常见的财务会计问题

(一)财务管理机构的不健全

一些事业单位对财务流程不熟悉,也不重视财务流程,例如事业单位采购时没有保管验收,导致账目不实,更有甚者产生了帐外资产;还有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对账目作假,私自建立单位小金库。

(二)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方式

传统的事业单位一般采用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只核算账目原值,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这种方式适用于不常更新固定资产的单位,但是,随经济发展,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更新快,再采用这种固定资产核算方式会导致虚有的增加盈余收入,不能与实际收入配比;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有些事业单位长期挂账或类似的长期挂账行为,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不准确到位,使财务管理出现错误。

(三)会计核算方式

事业单位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一般在年终结账时一次性核算。但是,有的单位年终核算时制作会计凭证不是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结余或透支挂往来款项,从而使做出来的财务报表虽然收支平衡,但实际上财务报表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收支及结余的真实情况。而且事业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导致的情况出现了收入与支出难以配比的情况。

(四)成本核算方式

目前在事业单位体系中,经营性事业单位存在经营性业务,而两者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进行核算。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对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对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进行成本核算。使得事业单位财务费用与实际费用不相符,没有完全的反映出真实成本,由于不计算成本,难以对非经营性业务进行正确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与考核。另外,实际工作中由于两种业务不易区分,使得费用难以合理分摊,造成成本不能准确核算。这种不严格、不完全的成本核算是极度不严谨的。

(五)会计人员的心态适应问题

在事业单位转企的过程中,由于会计人员心态尚未适应调整,导致会计核算管理不能尽快完善,使转企难以顺利进行,事业单位转企,必须由会计核算管理开始,所以,会计人员如果不能及早从事业单位心态转换到企业心态思维,将使改制后的会计核算管理建设滞后。

三、事业单位转企的财务会计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

第一,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为财务工作稳定有序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第二,对财务人员要岗位细化,做到专人专责,严格遵行财务制度。第三,加强财务支出报销程序的监督,费用支出要严格遵行财务部门规定。严格遵行《会计法》和财务会计制度,接受税务、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与检查,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准确、完整。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

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应内部控制体系,事业单位既然是转型企业,那么固定资产管理就应该要认识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财务部门作为一个企业的重要管理部门,在企业资产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登记、并建立卡片,对固定资产各个流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进行变更登记。最后,要强化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核算,固定资产管理当中,使用部门要协同企业财务部门定期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清查,对损毁、丢失等,应当查明原因,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妥善处理,切实做到账实相符。

(三)完善会计科目的设置,改进会计核算方式

会计科目设置的科学、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会计核算的科学化、规范化,而且关系到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能否深化和顺利实现的关键。因此,应借鉴企业惯例和通用原则,结合事业单位实情,制定出一套科学、规范、完整、统一的会计科目。例如在事业单位结余一项上,可以考虑转为未分配利润。因此会计科目要考虑未来业务发展需要,会计科目设置要相对稳定,不仅要反映当前业务,而且要考虑当前尚未开办以及转企后的科目设置。避免每开办一项新业务,为满足核算需要,临时找科目一并核算或者随意增加科目,造成部分会计科目核算内容混乱的情况。真正实现事业单位转企后收入与支出的的配比。

(四)完善的成本核算方式

将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发生性质、发生地点等一定的对象或标准,进行分类、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费用总额及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这是企业成本核算的概念,事业单位转企是一定要向企业的成本核算转换,不能出现两种成本核算方式即还保留原有事业单位的核算方式;精细成本管理,落实责任成本,成本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生产经营费用为依据,要如实反映企业的成本水平,使得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客观的经济事实相一致,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增加收入。还要坚持一致性原则,即成本核算采用的方法,必须前后保持一致,以使得各期成本信息具有可比性,从而真正的实现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型的财务成本核算。

(五)会计人员的心态转换

转企后,单位的工作性质发生了转换,不再是一个传统的铁饭碗,但是还有众多的会计人员由于心态尚未转换,导致工作滞后,会计科目设置还是向传统看齐,未实现真正的向企业转换的目标。因此,会计人员必须调节好心态,加强自我的学习,提高转企后的经济效益,为转企后的各项工作努力,真正实现国家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这一重大目标。

四、结语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会计核算管理不能再重复事业单位的老路,而应该从心态上真正的转换为企业单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企业财务,真正实现事业单位的盈利,从而完成事业单位转企的重大任务。事业单位转企是时代结合的产物,尽管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但也是对会计核算管理的一种挑战,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向企业会计管理的转换虽然是属于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对事业单位财务革新的机遇。

作者:霍碧兰 单位:武汉市花木公司

参考文献:

[1]许义亭.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经济研究,2008(01).

[2]王美玲.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05).

第三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与对策

摘要:

我国在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工作在不断推进和完善,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也随之完善更新,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指导和约束,事业单位作为国家企业的一种形式,其会计核算工作也同样需要紧跟市场的节奏和步伐,会计核算业务也应该有所提高和改善。本文将从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会计核算问题入手,寻找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在事业单位推行会计核算工作改革过程中,需要单位配合建立相应的会计管理体系,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就保证其合理性,同时还能够对不同资金的流向做好监管,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和支出有据可查、有理可依,单据齐全,便于追溯和检查,从而促进事业单位资金的利用效率提高。在这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现有实践中的不足,予以纠正和完善。

一、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单位自身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进行详细的描述:首先是事业单位现有的会计制度不够完善。每一个事业单位都会制定详细的会计制度用于指导会计实践,但是在不同的事业单位之间,这种会计制度会有所不同,甚至在同一个事业单位的不同会计部门所提交的预算报表也会存在差异,这样就无法对不同部门进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彼此之间又进行财务往来时就经常出现很多问题。当这种差异存在于不同的事业单位之间时,就容易出现资金流转阻塞,影响一些事务性工作无法开展。在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密切的今天,如果没有统一的会计制度,就容易导致合作失败,经济交流受阻。再者就是目前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缺少一些基础性操作,导致后续出现很多问题。现有的会计核算多数是收付实现。但是这种制度带来的问题就是无法准确反映出会计信息,背离了财务工作现阶段所推行的配比原则。由于收付实现是一种传统的会计制度,因此对于作风较为传统的事业单位不愿意进行改变,但这种制度容易造成会计计算得到的总收入和总支出与实际不符,具体的款项是分摊到不同的年度来实施,这样就容易造成财务账目的数额与实际不符,给核算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例如当事业单位的会计在账目上显示器结算盈余较多,但实际这些盈余是没有支付的预算,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盈余并不是事业单位真正的创收,甚至还有可能是处于亏损的情况,只是账目在收付实现中所展现的一种错误的结果。另外这种收付实现也容易由于人因失误将不同的财务支出和收入纳入本期会计核算工作结果中,得到的会计核算结果也与实际不符。

二、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实践改革活动

(一)制定完善的会计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根据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面临的问题,需要认清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不同区域和行业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事业单位也不应该把自己作为经济体制外的个体来考虑,反而应该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步伐中,从自身的问题出发,解决会计制度带来的束缚,寻求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改变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度,引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权责发生制,且在这一过程中应该依据事业单位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会计核算制度,使这一制度的实施具有更加明确的现实指导意义。当然改变传统的收付实现并非完全废弃,而是应该有所保留,让传统的收付实现与现代化的权责发生制共同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合理。在从业人员的管理上也应该注重人才的筛选,身为会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熟悉具体的实践内容,并在长期的工作当中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个人能力的提高,事业单位也应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养,通过鼓励会计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不同领域行业之间增加合作和交流,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水平。另外做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也十分重要,加强监管的同时还应该以从业人员自身道德规范作为另一个约束。在进行事业人员选聘时,应该秉持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

(二)注重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从本身应该重视会计核算工作,领导层应该协助单位会计部门完成会计核算,并为其配备相应的人力物力资源,管理上制定完善的会计制度,明确具体会计核算时不同的人员分工和工作内容,避免会计核算工作的无序性,对于某些有特殊需求的部门可以建立切合实际的会计制度来协助会计核算的完成。

(三)针对会计核算结果做好监察工作

在完整的会计制度体制下,必然对会计工作的监察有明确要求,监察是一种对会计工作的复核和校验,同时也是一种对会计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的方法,避免有些人存在侥幸心理从事非法活动,同时也能够针对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进行职责的检验,避免有些岗位虚设或者出现失职的情况,是维护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法的途径。会计核算的监察工作能够为事业单位防范资金风险,规避掉可能出现的财务账目问题,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合规合法实施。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事业单位现存的会计体制仍然沿袭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度,但是这种制度与现代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已经不能匹配,需要通过引入现代化的权责发生制来进行补充和完善,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应该遵循单位特点进行会计制度完善,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监管,做好会计核算的相关工作。

作者:刘长缨 单位:招远市金晖学校

参考文献:

[1]蒋海芳.解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北方经贸[J],2014;1

[2]赵望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价值工程[J],2014;13

[3]翟学举.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与对策之我见.财经界:学术版[J],2015;1

[4]熊晖.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港澳经济[J],2015;22